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

合集下载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摆正各种义利关系

利 观
反对把“利”看成高于
一切的利己主义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 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 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 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揭示了在我国现阶 段,国家、集体和个人 利益的关系,指明了处 理这一关系的正确态度 和方法。
名言解释









工 作

者,
H

1
会 怎
N

1

不准进来,要进 来,就要交一定的 费用!
外地产品
某 ◄本 政府 地


环境污染
讨论内容
• 1. 寝室中打电话,晚上九点到了,还继续 打吗?
• 2. 去南京春游的学生,照片还未拍好,可 规定的上车时间到了,该怎么办?
• 3. 去食堂就餐,对于有人提倡的“自带筷 子”,你怎么想,又怎么做的?
名人名言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
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
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
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
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
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
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
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爱因斯坦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小品《卖拐》 中,哪些思想和行 为是“义”,哪些 思想和行为是 “利”?你能举出 生活中的事例吗? 给你哪些启示?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教课设计一、说教材《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第一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联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看法来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五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以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为指导,创建人生价值” 。

《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重视点是“怎样运用人的实质拥有社会历史性的看法和方法,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 。

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据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此后的成长发展确立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解说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单薄。

他们的年纪多集中在 14--16 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分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考虑,可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关于怎样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踊跃的引导。

三、说教课目的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实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办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3 感情目标:培育学生掌握人的实质,踊跃融入社会。

正确办理人生中碰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课要点1社会性是人的实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办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五、教课难点1怎样对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六、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教课手段解说法、议论法、案例剖析法七、课时安排本节课一共有 2 个学时八、教课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8 分钟1.运用多媒体展现资料《救人也要讲“价格”吗?》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类利该不应追求?在道义和利益眼前,我们该怎么选择?”3.让学生剖析议论,指引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政治同步课件(高教版哲学与人生)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政治同步课件(高教版哲学与人生)

名人名言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
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
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
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
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
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
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
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爱因斯坦
2.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个人和集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依赖于集体;另一方面,个人 也作用于集体。个人和集体是相互依存、相 互作用的。
3.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互为前提 而存在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个人利益
统对 一立
集体利益
局部利益 眼前利益
全局利益 长远利益

明确义利标准




摆正各种义利关系

利 观
反对把“利”看成高于
一切的利己主义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 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 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 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揭示了在我国现阶 段,国家、集体和个人 利益的关系,指明了处 理这一关系的正确态度 和方法。
• 36岁的丛飞,唯一的职务是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 团长,没有薪水,只有爱心。作为一名职业歌手,丛 飞以唱歌为生,但他又是一名五星级义工,10年来他 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到 3600多小时。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的商演频繁, 本可以过上富裕生活,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 款捐物300多万元,为贵州等地的贫困孩子提供学费 和生活资助。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 的“代理爸爸”。 他是深圳著名的歌手,是著名歌唱 家郭颂的关门弟子,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自己却一 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身患晚期胃癌的他曾经获得深圳 市团市委和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颁发的深圳市 “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及“关心支持深圳市青少 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最近,他被命名为优秀外 地来深建设者“五星级义工”。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德育类一等奖作品: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设计方案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德育类一等奖作品: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设计方案
《利己利他》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
利己利他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所属学科
哲学与人生
学时安排
1学时
(40分钟)
年级
中职二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使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王霁主编
2、所属章节: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3、教学内容:利己利他
4、教材处理:
《哲学与人生》这本教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结合中职学生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人生问题,掌握分析和解决人生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提高其人生发展能力。
主要学法
自主学习法
自己学会构建知识体系。
合作学习法
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探究学习法
做中学,学中做。
四、教学手段
1.传统媒体(黑板、实物)
2.现代化教学媒体(计算机)
3.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五、学习准备,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准备:课前收集资料准备小辩论,准备课堂活动道具。
2.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其中,在学生的成长中,人际关系是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职业中必须要处理好的关系。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中职生的发展。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中“利己利他”的意识以及能正确处理“利己利他”的关系。
5、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确“利己利他”对立统一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培养“利己利他”的意识。
3、要求学生以演示的方式进行解决问题。
4、教师小结本环节内容。
1、根据情景案例一临床实习时,自主探究如何解决问题,并且现场演示出来。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29-30)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29-30)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课时教案模版机电、汽修专业二年级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

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新课讲授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学生:讨论这些案例说明什么?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要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

会性。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联名写给赵薇的一封公开信(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思考并讨论: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一位诗人原准备将鲜花送给贡献最大的人,但是,后来为什么改送给英雄集体?教师总结:这两则案例说明我们承认因公与私矛盾存在的现实必然性,要求正视合法满足正当合理的要求。

例如重庆最牛钉子户、日本成田机场的改道。

但个人私利在任何社会都要受到限制,例如美国的两个著名的案例。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典故导入新课)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课件显示)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

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3、情感目标: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司芬克斯之谜”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2、思考问题: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3、引出课题: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课堂教学互动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课堂教学互动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课堂教学互动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社会伦理与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人的本质及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互动的角度,介绍一些促进学生理解和探讨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方法和活动。

一、讲解基本概念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解人的本质以及利己与利他的含义。

可以通过举例和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在行为和选择中常常会考虑自己的利益,但同时也会考虑他人的利益。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利己和利他的取舍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以及其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

二、小组讨论在学生对人的本质和利己利他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有人更注重利己而有人更注重利他?”、“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利己和利他的例子?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行为的?”等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讨论,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场景中,让他们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中思考人的本质和利己利他的问题。

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如公益活动中的志愿者,突发事件中的人们的行为反应等等,让学生分析和思考其中涉及的利己和利他的因素,并探讨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利己利他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和理解利己利他的意义。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如利己者、利他者、旁观者等,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去感受不同角色的心情和思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关系。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同理心,促进他们对利己利他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