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圆的认识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按照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要求,详细介绍《圆的认识(二)》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以及如何通过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第二课时将重点讲解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以及如何利用该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胎、圆桌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形,进而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思考。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以及如何通过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3. 讲解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圆形图形为例,讲解如何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其面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下列圆形的面积:(1)半径为5cm的圆;(2)直径为10cm的圆;(3)半径为8cm的圆。

答案:(1)25πcm²;(2)25πcm²;(3)50πcm²。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 ppt课件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 ppt课件
们的 对称轴各是什么?
动手试一试
请你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学具圆, 你能分别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你 能找到几条?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练习
在下列各图形中,你能分别画出几条 对称轴?
动手试一试
请你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只有一 条对称轴的四边形;再画一个只有2 条对称轴的四边形。
第 二 单元 圆
第 2 课时 圆 的 认 识(2)
复习
一、判断正误
(1)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2)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是2cm的圆比直径是3cm的圆大。
(√ )
复习
二、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 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 径。


6、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


7、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 遇里百 折不挠 。


8、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 时间。


9、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 自己。


1、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 生转折 的最佳 期。谁 若自怨 自艾, 必会坐 失良机 !


2、成功的秘诀是努力,所有的第一名 都是练 出来的 。


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 愿望上 。


4、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 充满希 望。


5、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 ,最璀 璨的莫 过于事 业;人 生,最 快乐的 莫过于 奋斗。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2)》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圆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剪刀等。

2.教学素材: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以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车轮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圆的认识(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圆的认识(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2) 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2)”所准备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7页至第99页的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难点则是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的模型、绳子、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特征。

2. 讲解与演示:我会利用圆的模型和绳子,现场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然后,我会介绍圆的周长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有关圆的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讲解与演示:我会继续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学具进行现场演示。

然后,我会介绍圆的面积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有关圆的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半径为5厘米的圆。

答案:周长=31.4厘米,面积=78.5平方厘米。

2. 请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直径为14厘米的圆。

答案:周长=43.96厘米,面积=153.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方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示范课教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示范课教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

1/ 10第一单元 圆 第2课时 圆的认识(二)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使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本课时首先,通过折纸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圆的对称轴必须经过圆心,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因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接着,梳理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与圆形进行比较,深刻认识圆的独特性:只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心,认识到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并通过找圆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普遍化思维策略。

最后,通过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体会正多边形的对称轴一定是圆的对称轴,这也是组合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圆的完美的对称性。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及区别于其他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折纸活动找出圆的圆心,从而培养学生普遍化的思维策略。

2/ 10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图形,提出问题。

师:你知道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课件出示:师:学生边讨论边回答再提出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引发学生思考。

师:(教师手持圆形卡片)那么我们新认识的伙伴“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它有什么不同于其他轴对称图形的特性?这节课我3/ 10一、探究圆的对称性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动手试一试!师: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课件展示折叠过程:继续沿着不同的方向折线,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讨论,找一找他们的对称轴。

课件展示: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能说一说圆有哪些特性吗?归纳:①圆是轴对称图形;4/ 10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基本概念及符号表示。

2.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正确地画出圆,并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3.能够认识和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

2.正确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三、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第5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2.教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复习圆的定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分别是什么?第二步:讲解新知识1.介绍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引导学生掌握作图技巧。

第三步: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练习,画出题目所给的圆,并标出直径、半径、弦和圆心。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

第四步: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圆的直径、半径、弦和圆心的概念。

2.强调作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关于圆的练习题。

2.练习画不同大小的圆,并标出相关的要素。

六、教学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到解决问题中?3.下节课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圆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圆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要素,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时 圆的认识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时 圆的认识课件
(一)感受“圆”的神奇
探究新知
(一)感受“圆”的神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究新知
(一)感受“圆”的神奇
探究新知
(一)感受“圆”的神奇
探究新知
(一)感受“圆”的神奇
探究新知
(一)感受“圆”的神奇
探究新知
(一)感受“圆”的神奇
探究新知
(二)你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绘制出来的吗?
探究新知
(三)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图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圆的认识(二)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基础练习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数学阅读
复习导入
说一说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圆心o 直径d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 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 字母d表示;
探究新知
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而现在想来,石 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 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
圆以它柔美、对称的线条,成为每个人心中最完美的事物的代表。它与满字搭配,也只有它与满来组 合,才能给人以成功的喜悦。
首先蒙古包为天穹式,呈圆形,木架外边用白羊毛毡覆盖。因为它是圆形的,所以立在草原上,大风 雪中阻力小,再大的地震中也不会变形,顶上又不积雨雪,寒气不易侵入,是非常安全的住所
然后说说轮胎吧。最开始的轮是实心的,边缘也不是磨圆光滑的,而是不规则多边形的。但是这样不仅 在行进中颠簸得厉害,而且由于是实心的原因,十分耗材和沉重并且容易坏。后来历经多年的诸多木匠和 工匠以及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的努力改进,不规则多边形逐渐被接近圆形的轮取代,轴和轮的关系在同时 期也得到了改进,轴的出现使材料大为节省,车辆也变得轻盈起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二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二课时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圆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使用圆规和直尺绘制给定图案,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初步掌握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欣赏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圆设计美丽的图案教学难点分析推理出图案的绘制过程,能独立绘制图案。

教学内容一、情境导入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圆的形状,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圆的形状吗?预设:茶杯,建筑,时钟,圆珠笔等。

师: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神奇。

圆还可以用来设计各种图案。

二、设计图案,明确作图方法和事项1、交流第一幅图的绘制过程。

小结:这幅图分解成两个半圆,以正方形左右边长的中心点作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长度作为半径画圆。

2、交流第二幅图,明确辅助线的作用。

小结:用直尺和圆规作图时,一般有读图,分析图,画图三个步骤。

读图时,我们需要将复杂的图形进行分解。

比如第二幅图,找到圆心位置和半径长短是关键,在找圆心和半径时,我们可以请辅助线来帮忙。

三、利用圆设计图案1、分析花瓣图。

(1)读图:这幅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这幅图案是由一个整圆和四个不规则的图形组成的。

(2)分析图:这幅图案是怎么画出来的?小结:先画十字辅助线,能帮我们确定花瓣的顶点位置。

再连接4个顶点,半圆直径就确定了。

接下来找到半圆直径的中点,他们是四个半圆的圆心,直径的一半是半圆的半径。

确定圆心,绕着圆心旋转半径画圆,最后再涂上颜色。

(3)画图:自己动手试一试。

2、建立图形联系,发展读图能力哪些图案之间能找到联系呢?预设:图(1),图(3),图(6),图(7)之间能找到联系。

(1)说明图(6)好画的理由。

图(6)先画出正方形,再以正方形每条边长的中心点为圆心,正方形每条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向正方形内画4个半圆即可。

(2)说明图7好画的理由。

图(7)先画出外圆形,再以外圆形的半径的中心点为圆形,半径的一半为半径,画四个半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