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肾肿原因与控制
哪些原因可以造成肾脏肿大?

禽病诊疗实战秘诀集锦哪些原因可以造成肾脏肿大?临床上引起家禽肾肿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养性因素1.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豆粕、鱼粉、肉骨粉、动物内脏等含核蛋白和嘌呤碱过多。
若日粮中核蛋白及含嘌呤碱类饲料过多,核酸分解产生的尿酸超出机体的排出能力,就会导致肾肿,大量的尿酸盐沉积在内脏或关节中,就形成痛风。
2. 饲料中钙含量过多:日粮中石粉、贝壳粉、骨粉用量过大,超出机体的排泄能力,大量的钙盐就会沉积在肾脏,引起肾肿。
3. 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饲料中钙过多,或者是磷过多,在肾脏的排除就会增多,过多的钙或磷和尿酸结合成不溶性的尿酸盐,影响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盐沉积4. 饮水不足:高温季节或长途运输因饮水不足造成机体脱水,尿量减少,机体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造成尿酸盐沉积,引起肾肿。
5. 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具有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若日粮中维生素A缺乏,肾小管上皮细胞完整性受到破坏,造成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障碍,而导致尿酸盐沉积。
(二)中毒因素1.药物对肾脏的损害: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非甾体类解热镇疼药等在通过肾脏进行排泄时,对肾脏有毒性作用,若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会造成肾脏的损伤,引起肾肿。
2.霉菌毒素:因饲料或原料受潮,导致霉菌孳生而产生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引起中毒,损害肾脏,导致肾肿。
3.饲料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对肾脏的破坏:饲料中使用的原料重金属含量超标可对肝、肾造成损害,引起肾肿。
(三)疾病因素1、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鸡由于肾小管变性甚至坏死,间质内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有时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肾小管内充满尿酸盐,引起肾肿。
2、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鸡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管腔扩张,管腔内有异染性细胞和均质性物质构成的管型,间质有单核细胞浸润、充血,肾功能下降,引起尿酸盐在肾脏沉积。
3、禽病毒性肾炎是一种在肾细胞内增殖的肠道病毒,可在肾皮质出现炎症病灶,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脱落,并有明显的增生现象,导致肾功能衰竭而发生肾肿。
肉鸡肾肿的原因与控制措施

高 忽 低 ,容易 诱 发 肾型 传 支 并 导 致 肾 肿 。 另外 , 低温 、 高温 、 低湿 、 碱 性 饲 粮 及 冷 应激 等各 种 因 素 都可 诱发 肾肿 。
1 . 3 疾 病 因素
输 尿管 一 侧 或 两 侧 完 全堵 塞 。用 手 触
摸较坚硬。 除在 肾 、 输 尿管 形 成 尿 酸 盐
1 肾 肿 发 生 的 原 因
1 . 1 饲 料 因 素
种鸡 饲粮 缺乏 维 生 素 A,种 蛋 内 维 生 素 A严 重 缺 乏 . 也 可 造 成 胚 胎 和 出壳 雏鸡 肿 胀 , ’ 肾小 管 扩 张 , 肾小 管 上 皮 坏 死与 钙 化 , 肾 功能 衰竭 , 造 成 尿 酸 在 胚 胎 和 雏鸡 内脏 器 官 大 量 的 沉 积 。
酸. 而 尿 酸进 一 步分 解 , 最 后 以 尿 酸 盐
的 形式 排 出体 外 。 若 饲 料 中蛋 白过 高 , 超 出 肉鸡 生 长 和 生 产 的需 求 .多 余 的 蛋 白质 分解 为尿 酸 ,血 浆 中尿 酸 含 量 增高 . 超 出 肾脏 排 泄 尿 酸 盐 的 能 力 , 就 会 导 致 大 量 的尿 酸盐 沉 积 ,并 进 而 引
脏肿 大 、肾功 能 障 碍 和 尿 酸 盐 蓄 积 为
主要特征。
活, 肾 小 管 细胞 完 整 性 就 会 受 到 破 坏 ,
造成 肾小 管 的 吸 收 和 排 泄 障 碍 ,而 导
致 尿 酸盐 沉 积 。
慢, 部 分病 鸡 最 后 衰 竭 而 亡 。
肉鸡 患 ’ 肾形 传 支后 病 程 长 .呼 吸 道 症 状 消 失 后 ,较 长 时期 内表 现 肾 功
下降 。 常 继 发 非传 染 性 法 氏囊 病 、 大 肠
鸡肾肿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2018年第5期鸡肾肿综合征是现代养鸡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是肾肿大、肾结石、内脏痛风、肾炎、输尿管结石、尿酸盐沉着和酸中毒等的统称,也称之为肾脏肿大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
常见的非传染性病因主要有饲料营养不均、中毒、应激等。
当鸡感染其他疾病时,肉鸡的肾组织细胞会受到较大损害,引起尿酸排泄障碍,在肾脏、输尿管和腹内脏及骨和关节部分呈现尿酸沉积。
据统计死亡率较高的是成年肉鸡。
1病因当鸡被感染禽流感、马立克氏病、球虫病等病原体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细胞变性、过敏性肾病肾肿胀,导致体内的尿酸及其他产生排泄物排出困难,最终因尿毒症病导致鸡死亡。
农民提升鸡生长速度,在饲料中添加奶粉、鱼粉、豆粕、蚕蛹、蛆虫、甲壳虫等高蛋白物质,导致摄入饲料中的蛋白质过多,产生太多的尿酸盐,当尿中尿酸盐多于肾脏排泄量就会产生尿酸积聚,导致肾脏肿胀,发生痛风。
饲料准备时间过长会使V A 降解,如果不及时补充,会使肾小管和输尿管上皮角化脱落,引起尿路阻塞和尿酸盐沉积,加重肾肿的发生。
饲料中添加的壳粉,石粉,骨粉过多,超过吸收和排泄,钙和磷比例不平衡时,钙会从血液中沉淀,沉积在肾脏中,引起肾肿胀和尿石症。
V D 太多,钙和磷的吸收也会促进钙和肾的沉积,发生尿路结石病史。
镁,氯化钠摄入可引起鸡腹泻,血液中不溶性镁盐沉积在肾脏中引起肾脏肿胀和尿路损伤。
1.3.1药物性肾肿离子型载体类抗球虫药与泰妙菌素共同使用会造成药物性肾肿。
这种类型的肾肿临床上经常碰到,因为泰妙菌素(也称支原净)在猪的呼吸道病治疗上较为有效,因此有的养殖户会认为使用泰妙菌素去治疗鸡的呼吸道病也会有效。
结果是在多数鸡饲料中均添加过如莫能霉素、盐霉素这样的离子型载体类抗球虫药,引发肾肿,造成鸡只的死亡。
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因有肾毒性也会造成肾肿、磺胺类使用剂量过大,时间长时鸡的肾小管中会析出结晶物质损伤肾脏,导致肾肿大、苍白、输尿管内充满白色的尿酸盐。
肉仔鸡肾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doc

肉仔鸡肾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概述: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1.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有众多血清型,其中肾型IB是肉发生尿酸盐沉积的主要因素。
病排出尿酸盐稀粪,从发病至死亡5-7d;剖检可见气管内有粘稠分泌物,气管和肺充血或出血,肾肿大,肾小管扩张,肾小管内充满白色尿酸盐。
2.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群发病突然,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废绝,排白色水样稀便,感染后3d部分死亡。
剖检可见机体脱水,胸肌或腿肌呈出血点状或条状,法氏囊先肿大后萎缩,重者呈紫葡萄状,常常引起肾脏肿胀,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输尿管也常有尿酸盐沉积而扩张。
3.雏白痢病多数在5-6日龄发病,下痢,排出灰白色粪便,肝肿大,有条状出血,胆囊扩张,充满胆汁,肺脏上有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结节,心包增厚,心脏上有结节,肾脏肿大,暗红色充血或苍白色贫血。
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
4.病毒性肾炎由肠道病毒的小RNA病毒引起,能够引起雏的间质性肾炎并影响其生长发育。
以侵害14日龄以内的雏最为严重,剖检可发现肾脏肿大、褪色呈黄色或白色,严重者最后因肾脏衰竭死亡。
5.引起肾脏病变的其它传染病新城疫发病的前期往往引起肾脏肿胀,严重的引起花斑肾。
禽伤寒、禽副伤寒等传染病,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脏病变。
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肾脏疾病1.维生素缺乏或过量维生素A缺乏容易造成尿酸盐在输尿管中沉积,同时角质化的粘膜上皮比较容易脱落,引起尿路障碍,导致尿酸盐沉积,肾功能衰竭。
维生素D缺乏,可使体内矿物质特别是钙、磷的代谢紊乱、比例失调而引发痛风。
但高水平的维生素D又增强了钙在肠道中的吸收,造成高钙血症,并引起肾小管营养不良性钙化,导致痛风的发生。
2.中的蛋白质长期过高引起痛风长期饲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使代谢中尿酸盐过多,容易造成肾脏损伤。
3.钙磷比例失调由于配合不合理或选择使用不当,造成的钙磷比例失调,进而引起肾脏发生疾病,如肾结石和痛风病等。
4.滥用药物有些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粘杆菌素、磺胺类药物)能影响肾小球过滤作用而引起尿酸盐增多,表现为肾脏肿大,器官表面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引起鸡肾脏疾病的原因及防治

尿酸盐稀 便 , 蛋鸡产 蛋量下 降。 产
病 理 变化 剖 检 主 要 是 肾 脏 出血 、 大 、 尿 酸 盐 肿 因 沉 积 而 形 成 花 斑 肾 , 尿 管 梗 塞 而 变 成 白色 。 输 3引 起 肾脏 疾 病 的原 因
31传 染 性 原 因 .
生成等 。 因鸡 的泌 尿器官没 有肾盂 和膀胱 。 成的 生 尿液直接 排入到泄 殖腔 , 随粪便 直接排 出 。
禽业 导肮
w wz x s o w . mz. r g cn
Emalrms @1 6c m - i x y 2. : j o
弓起 鸡 肾 脏疾 病 昀原 因及 盼 治 I
杨 双 学 , 伟 梁 ( 极 县 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所 , 北 石 家庄 0 2 6 ) 无 河 5 40
1鸡 的 肾 脏 生 理 功 能
浅 谈肾型 传染性支 气 管炎的防治
张 红 燕
( 北 省 邯 郸 县 农 牧 局 动 物 防 疫 监 督 站 河 沙 镇 分 站 , 北邯 郸 0 6 0 ) 河 河 5 1 8
肾 型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是 由 冠 状 病 毒 引 起 的 鸡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的 一 种 病 理 表 现 。 近 几 年 来 肾 型
亡率 下降 , 采食量 逐渐恢 复 正常 , 群病情 得 到 了 大
有 效 的控 制 4讨 论 与 体 会
46适 时调整饲 养密度 ,让饲养 密度达 到一个合 .
理 化 。合 理 的 饲 养 密 度 见 下 表 。
肉仔 鸡 的饲 养 密 度
腺 胃炎 可能 由于父母 代种鸡 感染 过不 同的免 疫 抑 制性病 毒 ( : 如 网状 内皮 组 织增 殖病 毒 、 染 传
浅析家禽肾肿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磺胺类药物, 很容易在 肾中析出晶体, 沉积在 肾小管、
治疗 或 病鸡 只 饮 水 不吃 料 的情 况 。投 药 时将 易被 破 坏 的 药物 溶于 少许 饮水 中 ,让鸡 在 短时 间 内饮 完 ; 也 可 以将不 易被 破坏 的药 物稀 释 到一 定浓度 , 鸡全 天 让 自由饮用 。饮 水投 药 时 , 用 易溶 于 水 的 药物 , 要 但链
[] 1蒋学 军. 1 鸡惯 性呼 吸道病综 合防治 [ . J 畜牧兽医 科技信 息 , ]
2 0 7 :28 . 0 7( ) 8 .3
两倍, 故在 自由饮水 时水 中的药物 浓度 应 是饲 料 中的
一
半。
43 肌 肉注 射本 法 的优 点是 吸收 速度 快 、 . 完全 , 适用 于逐 只 治疗 , 其 是紧 急 治疗 时 , 尤 效果 更 好 。对 于难
中国动物检疫 2 1 年 第2 卷 第 8 01 8 期
一6 7一
浅析 家禽 肾肿 的病 因及防治措 施
魏 永光
( 宁省抚 顺 市动 物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辽 宁抚顺 辽
中图分类号:8 8 3 ¥ 5 . 文献标识码 : C
1 06 1 0) 3
文章编号 :0 5 9 4 2 1 )8 0 6 — 2 10 — 4 X(0 10 — 0 7 0
的多家 养禽 场调 查研 究发 现家 禽 肾肿 的原 因 、 临床 症 状、 病理 变化 的特 征 以及 防治 措施 等方 面来 探 析家 禽
肾肿 。 1 病 因
13 营养 性 因素 . 13 1 饲料 中蛋 白质 含量 过 高 。 .. 豆粕 、 粉 、 鱼 肉骨 粉 、 动 物 内脏 等 含蛋 白质较 高 , 白质在 体 内可 转 化为 脂 蛋
鸡肾脏疾病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鸡肾脏疾病的原因分析与防治作者:袁尽涛田圣芳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第10期摘要:简述了鸡肾脏疾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肾脏疾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28-02鸡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疾病或致病因子引起的,包括肾结石、肾炎、痛风症、输尿管结石和尿毒症等,其共同特征是肾脏肿胀。
肾小管和输尿管出现尿酸盐沉积,严重时可导致鸡群的高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肉鸡业的迅速发展,肉鸡的肾脏疾病已经成为鸡病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疾病,为了更加有效的防治该病,才能必须正确了解鸡肾病的发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该病。
1 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
它一方面通过生成尿液,排泄体内的废物、毒物和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和体内酸碱平衡;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分泌的肾素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血压;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刺激骨髓干细胞的造血功能;分泌的前列腺素及活化维生素D3对调节鸡体血压和钙磷代谢,促进成骨也十分重要。
因此,肾脏发生疾病,将给机体带来直接的、全面的影响。
2 引起肾病的因素2.1 由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2.1.1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V)有众多血清型,其中肾型IB是肉鸡发生尿酸盐沉积的主要因素。
肾型IBV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大量增殖引起黏膜损伤,使尿酸盐排泄受阻,病鸡排出尿酸盐稀粪,从发病至死亡5~7 d;剖检可见气管内有黏稠分泌物,气管和肺充血或出血,肾肿大,肾小管扩张,肾小管内充满白色尿酸盐。
2.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鸡群发病突然,传播快,鸡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废绝,排白色水样稀便,感染后3 d部分死亡。
剖检可见机体脱水,胸肌或腿肌呈出血点状或条状,法氏囊先肿大后萎缩,重者呈紫葡萄状,由于IBDV有嗜肾性,常常引起肾脏肿胀,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输尿管也常有尿酸盐沉积。
浅析鸡肾脏病变的原因与防治

能下 降 ,重 者 导致 大 量死 亡 ,给养 鸡业 造 成严 重 的 经济 损 失 。 因
理 防治 。
日龄 雏 鸡最 为 严重 。剖检 可 见 :。 肾脏肿 大 ,褪 色 呈 白色 或 黄色 ,
1 . 3 . 4 雏 鸡 白痢
此 ,要根 据 具 体情 况 ,分 析 引起 肾脏 病变 的原 因 ,因地 制 宜 、合 严重 者 因。 肾脏 衰竭 而亡 。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4 年
3 0 卷
第9 期
厶
疫 病 防 控
浅析鸡 肾脏病 变 的原 因与防 , 日
李瑞峰 宋金坤
7 1 8 6 9 9 ) ( 定边县动物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陕西榆林
随着 养 鸡业 的迅 猛发 展 ,鸡 的肾病 已成 为不 可 忽视 的疾病 。 状 ,肾脏 肿胀 ,输 尿 管有 尿酸盐 沉 积等 病变 。 此病 是 由 多种 病 因引 起 ,在 临 床诊 断 中 常见 肾肿 大 、苍 白 、出血 1 . 3 . 3 鸡 病毒 性 肾炎 和尿 酸盐 异 常 沉积 等 病理 变 化 ,轻 者 阻滞 雏鸡 生 长 ,成 鸡 生产 性 能够引起雏鸡的间质性肾炎并影 响其生长发育。以侵害1 4
. 3 . 5 其 他传 染 病 例 :舍 内温 度过 高 过低 均 可 引起 血 中尿 酸 盐浓 度上 升 ,从 而引 起 1 尿酸 盐 沉积 症 。 新 城疫 、温 和性 流 感发 病 前期 、马立 克 氏病 、鸡 伤寒 、鸡 副
饮 水不 足 :舍 内水 位线 高 低 不平 、水 压 不 足 、水 线堵 塞 、饮 伤 寒 等传 染 病均 可 引起 肾脏病 变 。 同时 ,一 些 寄 生虫 病也 有很 强 水 乳 头损 坏 等情 况 发生 时 ,会 给 鸡群 带 来饮 水 不 足 ,这样 机 体 因 的嗜 肾性 ,感染 肾脏后 ,寄 生在 细胞 内 ,破 坏其 功能 ,使 肾失 去 缺水 使 尿浓 缩 ,尿酸 盐沉 积在 输尿 管 中 。 过滤作用,导致尿酸盐的沉积。例 :螺旋体和住 白细胞原虫等 。 饲 养 密度 过 大 :笼养 鸡 育 雏后 期 容易 出现 密度 过 大 ,鸡 只在 1 . 4 药 物 及 毒 素 笼 内无 运 动空 间 ,下 层 笼 阴暗 潮湿 , 同时 ,再 喂给 高 蛋 白 、高 能 磺 胺 类 药 物 的 中 毒剂 量很 接 近 治 疗 剂 量 。 如 果 用 药 不 当往 量饲 料 时 ,使 血 液胶 体 发生 变 化 ,降 低尿 酸 盐 的溶 解 性 ,使 尿酸 往 会发 生 中毒 ,并在 肾内形 成 结 晶 ,影 响 肾功 能 。同 时 ,庆大 霉 以尿 酸盐 的形式 沉积 下来 。 素 、卡那 霉 素 、链霉 素 、新 霉 素 、呋 喃类 和 喹 乙醇 等 ,它 们在 体 1 . 2 营 养 因 素 内通过 肾进 行 排 泄 ,是 一种 “ 肾毒 ” 药物 。如果 长 期超 剂 量使 用 蛋 白过 高 或氨 基 酸不 平 衡 :对 鸡来 说 ,氨代 谢 最终 产 物 为尿 会 损害 肾脏 。病 理变 化 :肾肿 胀 ,呈 土黄 色 、输 尿 管变 粗 ,有 尿 酸 ,尿 酸 由 肾排泄 ,在尿 酸 生成 量 超 过 肾排 泄量 情 况 下 ,尿 酸在 酸盐 沉 积 ,有 出 血斑 点 。此 处 饲喂 霉 菌和 植 物毒 素 污染 的 饲料 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鸡肾肿原因与控制
1肾肿发生原因
1.1饲料因素
1.1.1蛋白质含量过高
饲料中的蛋白含量过高,超出肉鸡生长和生产的需要,多余的蛋白质会分解为尿酸,血浆中的尿酸含量增高,超出肾脏排泄能力时就会导致大量的尿酸盐沉积,进而引起肾肿甚至痛风;尿酸在肾内的蓄积又进一步影响尿酸的排除,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导致了肾病的发生。
饲料蛋白质种类和性质与肾肿的发生有关,如动物内脏、肉骨粉、鱼粉、大豆等比例过大时,这些饲料富含的核蛋白和嘌呤碱易引起发病。
核蛋白在家禽体内不断产生核酸,其代谢产物进一步代谢为黄嘌呤,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尿酸,使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升高,对肾脏造成损害。
1.1.2钙盐、维生素D含量过多,钙磷比例不当
日粮中的石粉、贝壳粉、骨粉超出肉鸡机体的吸收和排泄能力时,大量的钙盐会从血液中析出并沉积在肾脏,引起肾肿;维生素D长期过量使用可引起肾小管的营养不良性钙化,造成肾脏损伤;饲料中钙过多或是磷过多时,肾脏的排除就会增多,过多的钙、磷和尿酸结合成不溶性的尿酸盐,影响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盐的沉积。
1.1.3维生素A缺乏或失活
维生素A具有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若日粮中的维生素A 缺乏或被破坏失活,肾小管细胞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造成肾小管的吸收和排泄障碍,导致尿酸盐沉积。
种鸡饲粮缺乏维生素A,种蛋内维生素A严重缺乏也可造成胚胎和出壳雏鸡肾小球肿胀,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坏死与钙化,肾功能衰竭及造成尿酸在胚胎和雏鸡内脏器官中大量沉积。
1.1.4饲料污染
洁霉素、赫曲霉素和卵孢霉素都对肾脏具有毒性,若饲料被污染,可影响肾功能,这也是导致家禽肾肿的重要原因。
1.2管理因素
1.2.1饮水不足
饮水器堵塞而没有及时维修,控水时间过长,高温季节或长途运输都可导致机体脱水。
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可造成尿酸盐沉积,引起肾肿。
1.2.2环境不良
舍内温度不恒定易诱发肾型传支并导致肾肿。
另外,低温、高温、低湿、碱性饲粮、寒冷刺激等各种因素都可诱发肾肿。
1.3疾病因素
1.3.1传染性疾病
肾肿是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继发症。
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肾毒株、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肾炎病毒、败血性支原体、弧菌、
沙门氏杆菌、球虫等均能损害肾脏,引起肾功能不全及尿酸盐排泄障碍。
尤其是肾传支病毒对肉鸡的危害较大,可导致大量死亡。
1.3.2药物中毒
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在体内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对肾脏有潜在的毒害作用,若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会造成肾脏损伤。
尤其是磺胺类药物,其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很接近,如果用药不当往往会引发磺胺中毒,其可在肾中析出晶体,并沉积在肾小管、输尿管中,影响肾机能,引起肾肿。
抗菌药物大量乱用和滥用引起肾肿的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食盐中毒、小苏打(碳酸氢钠)中毒、钾离子供应不足都会诱发肾病;严重脱水也会引起尿酸盐沉积。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发生肾肿的肉鸡多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不愿活动;营养不良,贫血,生长缓慢;拉白色稀粪;严重的呈花斑肾。
病鸡常因肾功能衰竭而急性死亡,慢性的顽固性腹泻,因拉白色稀便而发育不良或生长缓慢,部分病鸡最后衰竭而亡。
肉鸡患肾传支后病程长,呼吸道症状消失后,较长时期内表现为肾功能障碍,如处理不当,其死亡率高。
未死亡的鸡只生长发育不良,生产力严重下降,常继发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的肾肿,其病程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患肾病的鸡,虽肾脏遭到严重破坏,但有时外部症状并不明显,鸡一旦出现全身症状,其很快即会死亡。
剖检,病初可见到一侧或两侧肾肿胀,颜色变浅。
随着病情的持续,鸡肾病症状加剧,可见肾出血,个别病鸡肾包膜出现血凝块(如白细胞原虫病),后期可见肾脏内尿酸盐沉积,似花斑状。
长时间的尿酸盐沉积,使肾脏受到机械挤压,可造成肾脏部分萎缩,特别是肾前叶,部分代偿性肥大。
患鸡两侧输尿管肿胀,充满白色尿酸盐,时间较长时,尿酸盐变硬,形成尿结石,并将输尿管一侧或两侧完全堵塞,触摸坚硬。
除在肾、输尿管形成尿酸盐外,心外膜、肠系膜、气囊和肝表面有一层白垩样尿酸沉积,形成内脏型痛风;个别的关节面、滑膜腔等有白色的细粉样的尿酸盐沉积,患鸡关节肿大,拐腿,即出现关节型痛风。
3防治
3.1预防
3.1.1正确配制日粮。
严格按照肉鸡的营养需求配制饲料,不要盲目提高蛋白质水平,注意钙、磷的添加比例。
控制不易吸收蛋白的投给量。
3.1.2不宜长期连续使用磺胺类药物及氨基糖甙类等对肾脏有刺激的药物,以防损害肾脏。
3.1.3经常检查供水线,发现堵塞要及时疏通。
勤观察水箱,及时添水,严防缺水。
控水时间不要超过5-8h。
3.1.4鸡舍温度保持恒定,严防冷、热应激。
鸡没有汗腺,鸡体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鸡舍的温度早上最低,下午5-7点最高。
鸡体的温度,中午12时最低,下午15点与早上6点接近,晚上21点最高。
也就是说,早上开灯,鸡大量地饮水排尿,体温逐渐下降,到中午12点的时候体温降到最低,以后体温逐渐上升,直到下午15点时与早上6点相近。
晚上关灯后到第二天早晨,鸡体温都保持较高,其通过呼吸可以大量散失水分,所以晚间一定要保证充足供水。
3.2治疗
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在对因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对症治疗。
3.2.1促进尿酸盐排除
治疗肾病的药物较多,其对肾肿、调节电解质平衡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有些药物是一些无机盐和利尿药物复方制剂,其机制是通过无机盐碱化液,利用酸碱中和理论,使尿酸形成尿酸盐,提高其溶解度,并通过利尿作用,加速其排出。
尿酸在肾内,本身是以Ca-Na-尿酸盐的形式排除的,国外实验证明Ca-Na-尿酸盐在碱性环境中,不仅溶解度不升高,反而减低,只有使尿液酸化,才能使Ca-Na-尿酸盐溶解度升高。
这正是传统治疗肾病药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日粮中的硫酸铵、氯化铵、DL-蛋氨酸、2-羟-4-甲基丁酸都能使尿液酸化,减轻尿酸盐诱发的肾损伤。
日粮中添加氯化铵量不超过10kg/t,硫酸铵不超过5kg/t,DL-蛋氨酸不超过6kg/t,2-羟-4甲基丁酸不超过6kg/t。
使用氯化铵时鸡会因拉稀而使垫料潮湿。
用药见效后,应逐渐减少用量。
3.2.2抗病毒、消炎、驱虫、防继发感染
本病发生原因之一是传染因素,另外鸡患肾病时,常引起继发感染,因此在促进尿酸盐排除的同时,联用一些抗病毒、消炎、驱虫及防继发感染的药物是必要的。
用药时,一定选用对肾破坏小的药物,同时要掌握好用药剂量,不能大剂量或超剂量用药。
抗菌素可选毒性低的喹诺酮类,抗病毒可以选用病毒灵及一些中草药制剂。
驱虫药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要选择副作用小、毒性低的药物。
3.2.3保护肾功能
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鱼肝油),以维持肾小管上皮的完整性,保护肾的滤过作用。
另外,还可适当增加钾离子含量,以协调各种离子的平衡。
3.2.4抑制尿酸形成
单纯由蛋白含量过高引起的痛风病例可使用丙磺舒、秋水仙素等药物,抑制尿酸形成,并促进其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