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年级上册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 爬坡题 青岛版(五年制)含答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完整答案(全优)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左图是三角形经过()得到的。
A.平移B.旋转C.既平移又旋转2.算式50-6×8要先算()。
A.减法B.乘法C.无法确定3.汽车在公路上运动时,轮子的运动是()。
A.平移B.旋转C.既平移又旋转4.下面的运动哪个是平移?()A.公园里的旋转木马B.跳绳C.抬水5.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厘米,宽不变,它的周长应增加()厘米。
A.4B.8C.166.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A.推开教室的门B.用板手拧螺丝C.汽车在直路上行驶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23……□,□里最大能填22 。
( )2.拉抽屉是旋转现象。
( )3.459连续减去9,最多能减51次。
()4.372÷□,要使商是两位数,除数最小是9。
()5.试商时除数可以四舍五入看做整十数。
()6.王强开车从宜昌去武汉,他三小时行驶了240千米,王强的行驶速度是80千米每小时。
()三.填空题(共8题,共15分)1.电梯属于()现象。
荡秋千属于()。
2.一个数除以6,商是65,余数是4,这个数是()。
3.一只鹅重6千克,1只鹅的重量等于2只鸭的重量,2只鸭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
那么,1只鸭的重量等于()千克;1只鸡的重量等于()千克。
4.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拉开抽屉时,抽屉做()运动。
5.30与24的和是(),再除以9,商是(),列式为()。
6.两个乘数都是7,积是()。
7个8比26多(),45比52少()。
7.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和5个皮球,一共花了72元,已知一个足球是32元,一个皮球是()元。
8.把算式88+22=110和110÷5=22,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为()。
四.计算题(共2题,共12分)1.口算。
6×7=()81÷9=()3×8=()5×9=()20÷5=()4×6= ()18÷3=()24÷6=()8×4-8=()8×5+8=()9×5-9=()6×9+9=()2.脱式计算。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综合练习试卷 附答案

乡镇(街道)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综合练习试卷 附答案题 号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综合题 应用题 总分 得 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2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2分。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填表。
2、10个一千是( ),一万有( )个百,有( )个一。
3、一昼夜;钟表上时针正好走( )圈;共( )小时。
4、宋体小林晚上10:00睡觉,第二天早上7:00起床,他一共睡了( )小时。
5、宋体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丽11秒,小明8秒,小军10秒。
(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6、一部电话816元,一共大约花( )元。
7、一台彩电售价1998元,买3台大约要花( )元。
8、在进位加法中,不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都要向( )进( )。
9、 一列火车上午7:30从温州出发,当天下午3:30到达杭州,途中用去( )小时。
10、5972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7在( )位上,表示( )个( ),个位上是( )个一。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B 、甲、乙的面积相等,但甲的周长长C 、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D 、甲的面积小,周长也小。
2、按农历计算,有的年份( )有13个月。
A.一定 B.可能 C.不可能3、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人都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运动中,()的运动是平移。
A.风车B.电梯C.钟摆2.400分○4时,○里应填()。
A.>B.<C.=3.小方3分钟跳绳453下,小明2分钟跳了286下,()的速度快。
A.小方B.小明C.无法确定4.81-(28+□)=16,□中应填的数是()。
A.93B.69C.375.一个汉堡12元,买3个汉堡,付了100元,应找回()元。
A.88B.36C.646.能通过平移得到的图案是()。
A. B. C.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85中,□里最大能填9。
()2.()×7<420,括号里最大能填6。
()3.试商的时候,只要用四舍五入法,一定可以一步找准。
()4.每袋面粉重20千克,10袋重200克。
()5.500克+500克=1000克,也就是1千克。
()6.从656中连续减去4,结果得0,需要减164次。
()三.填空题(共8题,共17分)1.计算(56-35)÷3时,应先算(),结果是()。
2.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现象。
(用“平移”或者“旋转”作答)3.在除法算式☆÷8=15……□中,□里的数最大是(),这时☆里的数是()。
4.小花今年9岁,奶奶的年龄比她的7倍多5岁,奶奶今年()岁。
5.我会填。
7×()+1=36 7×()-1=48 7×()+1=15()×9-9=54 8×()-8=40 ()×7+7=636.填上“>”“<”或“=”。
(1)36÷6()18÷3 (2)8×5()9×5-97.填一填。
5+7=12,12÷3=4,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5-38=7,21÷7=3,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8.把16-8=8和8×9=72写成一个算式是()。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20分)1、小明身高1()35(),体重32(),每天晚上9()30()睡觉.2、一个菜地长10米,宽8米,如果用篱笆把这个菜地围起来,需要()米的篱笆,围成的面积是()平方米。
3、840÷8的商是()位数,345÷5的商的最高位是()位.4、25×40的积的末尾有()个0。
5、钟面上,如果时针转了4圈,分针要转()圈。
6、游泳池长50米,要游1千米,需要游()个来回.7、超市早上8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停止营业。
全天营业()小时。
8、把一条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份,每份长()米,每份占这根铁丝的()。
9、把10粒糖平分给5个人,每人分到这些糖的(),每人分到()粒糖。
10、360秒=()分 8吨=()千克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2分,共10分)1、商店和学校都在广场的正南方,商店离广场500米,学校离广场200米,那么学校离商店()米。
A.300 B.500 C.7002、下面各数中,最接近10000的数是()。
A.5980 B.9990 C.8909 D.90093、下列物品中,()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A.脚印B.课本封面C.手掌面D.大拇指甲4、学校体育室里有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四种球,体育课代表到体育室里借两种球,有()种不同的借法.A .3B .4C .5D .65、与25×6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 .25×2×4B .24×6+6C .25×5+1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10分)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间有零,商的中间也一定有零.( )2、一列本应在10:25到达的火车,晚点一刻钟,它会在10:10到达。
( )3、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15分.( )4、王东5分钟跳绳390下,李明3分钟跳绳279下,李明跳得快一些。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1600克-600克=()千克。
A.1000B.100C.12.下面的第一个图形是通过()变成第二个图形的。
A.旋转B.平移C.对称3.81-(28+□)=16, □中应填的数是()。
A.93B.69C.374.150分=()时()分, 应选择()。
A.1时50分B.2时30分C.3时5.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A.闹钟指针的运动B.电风扇扇页的运动C.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6.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 门的运动是()。
A.平移B.旋转C.既平移又旋转二.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比6个7多7的数是47。
()2.200作为被除数, 末尾有2个0, 商的末尾一定也有2个0。
()3.因为12×4+5=53, 所以53÷4=12……5。
()4.2千克铁比2千克棉花重。
()5.试商时除数可以四舍五入看做整十数。
()6.一个数的4倍是48, 这个数是12。
()三.填空题(共8题, 共16分)1.称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
2.有20个苹果, 吃了2个, 把剩下的每6个放入一盘, 可以放()盘。
3.下列物体的运动, 分别是什么现象?电梯的移动()风扇扇叶的运动()窗户的开关运动()商场的大门运动()4.45比3个6多(), 20与6的差再除以2得()。
5.把16+12=28和28÷4=7含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6.一盒饼干连盒重1100克, 标签上印着“内装饼干1千克”, 这个饼干盒子重()克。
7.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 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升国旗时, 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
妈妈用拖布擦地, 是()现象。
(填“平移”或“旋转”)8.电梯属于()现象。
荡秋千属于()。
四.计算题(共2题, 共10分)1.计算。
(1)5+2×5(2)80-45÷5(3)(5+2)×5(4)(80-45)÷52.脱式计算。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平移是沿着()移动。
A.直线B.曲线C.某个点2.400分○4时,○里应填()。
A.>B.<C.=3.毛毛心脏跳动80下用了()。
A.1分钟B.5分钟C.1秒4.图形()是由下面的图形平移得到的。
A. B. C.5.左图是图经过()得到的。
A.平移B.旋转C.既平移又旋转6.将18千克萝卜平均分给6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萝卜。
A.3千克B.3克C.6千克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02÷7的末尾有两个0。
()2.试商的时候,只要用四舍五入法,一定可以一步找准。
()3.班里的座位是8排9列,都坐满了学生,学校给班里35张电影票,那么班里有47个学生没有得到电影票。
()4.根据14×5+3=73,可以知道73÷5=14……3。
()5.被除数是三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最多是三位数。
()6.一个三位数除以2的商仍然是一个三位数,那么被除数的百位不可能是1。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18……3,△最小是(),此时○是()。
2.24与12的和是(),除以6得()。
3.()除以7的商是6,这个数再加上()是60。
4.把一桶水从井里提上来是()现象。
5.8名同学做花,每人做5朵,送了18朵给幼儿园小朋友,还剩下()朵。
6.打开水龙头时,水龙头的运动是()现象;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
(填“平移”或“旋转”)。
7.三年级一班去春游,共41人,分坐2辆车,每辆车坐()人,剩余()人。
8.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
100千克 1001克 4千克 50克()>()>()>()四.计算题(共2题,共8分)1.比一比,算一算。
(1)15×4+16÷4=()(2)15×(4+16)÷4=()(3)15×(4+16÷4)=()(4)(15×4+16)÷4=()2.脱式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回顾整理——总复习 爬坡题 青岛版(五年制)(含答案)
回顾整理——总复习【例1】一列火车长185米,以每秒7米的速度经过一条长536米长的隧道,从火车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思路分析:解决行程问题一般都会用画示意图的办法来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画出下面的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火车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火车行驶的总路程是隧道与火车车身的长度之和,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以求出这列火车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解答:185+536=721(米) 721÷7=103(秒)答:这列从火车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一共需要103秒。
【例2】神奇的转盘。
(1)转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小猫转( )格就可以到熊猫现在的位置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旋转”的方法求出物体运动后的位置和判断旋转现象。
解答时,先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是不是旋转,然后再判断旋转的格数。
解答:(1)旋转 (2)2要点提示: 解决火车过隧道问题时,火车行驶的总路程=隧道长+火车的车身长。
185米 536米【例3】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对应法把一个图形平移,解答时要找到图形对应点平移的距离是不是4个格,平移的方向是不是向右。
通过观察上图发现,只有黑色图形和它右边的图形是经历向右平移得到的。
解答:【例43+15=93 4-37=67思路分析:观察算式可知,等于号的左边都是一个两步混合运算的算式,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点是把两步混合运算中需要先算的部分找出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再根据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这个整体所代表的数是多少,再进一步计算就可算出方框里要填的数。
3 ”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即看作一个加数,原式就变成: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的形式,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3=93-15=784看作一个整体,根据“被减数=减数+4=67+37=104×4=416。
解答:26×3+15=93 416÷4-37=67【例5】信佳水果超市从市场批发的香蕉是8元/千克,售价是12元/千克。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回顾整理——总复习 爬坡题 青岛版(五年制)(含答案)
回顾整理——总复习【例1】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为(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 锐角B.钝角C.直角D.等腰思路分析:考查学生对点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的运用,同时融入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的灵活应用。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由此可以利用方格图将A、B、C的位置标记出来,顺次连接即可得出三角形ABC(如图所示)根据方格图可以得出AB⊥B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两条直角边不等长,因此不是等腰三角形。
对于空间想象能力更强的学生,可以通过三个点的数对的特征进行判断:A、B两点(1,5)、(1,1),第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点在同一列;B、C两点(1,1)、(3,1),第二个数相同,表明这两点在同一行。
因此AB⊥BC,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AB和BC不等长,所以不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C【例2】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
(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1千米)“8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北偏西30°方向行驶3千米后,向正西方向行驶5千米,最后向西偏南45°方向行驶4千米到达终点站”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给出的已知信息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并画出路线图。
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千米,则3千米÷1千米=3(厘米),5千米÷1千米=5(厘米),4千米÷1千米=4(厘米),又由电车行驶的方向是从起点站向北偏西30°方向行驶3千米后,向正西方向行驶5千米,最后向西偏南45°方向行驶4千米到达终点站。
解答:【例3】计算21+61+121+201+…+901。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拆数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
解答时,先仔细观察算式中的每一个分数:这些分数的分子是1,分母是相邻的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
这些分数都可以拆成分子是1,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分数的差,如:21=211⨯=1-21、61=321⨯=21-31、…,这些分数相加后,前后两个分数的和是0。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提升爬坡题(全册)(含答案解析)
要点提示: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 千米 =1000 米。
3 千米里面有 3 个 1 千米,是 3000 米; 80 毫米里面有 8 个 10 毫米,也就是 8
个 1 厘米,是 8 厘米。
解答:
20 10 20 6 3000 8
【例 2】下列几个长度中,最长的是(
12 的口诀有两句,在其中一个因数的末尾加上 0,
每句口诀都有两种写法,共能写出 4 道算式。
解答:
20×6=120 60 ×2=120 30 ×4=120 40 ×3=120
【例 2】竖式计算。
47×2= 503 ×3= 340 × 5=
解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
要点提示:
要点提示: 先找出每个算式的规律, 再按要求填写出所求算
所求算式的结果。
规律一:第一个因数是 00,第二个因数逐题增加 1,除第一题外,积的首位比第
二个因数少 1,末位与首位的和都是 9,中间一位都是 9;规律二: 9 与第二个因
数相乘的积左右分开,中间插入一个 9,即为所求的积,所以 99×8=792,99×
解答: 90÷2=45(张) 45 ÷ 3=15(张) 答: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 45 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 3 间教室里,每 间教室放 15 张。 【例 9】( 1)李老师为幼儿园买下面玩具中的一种用去 114 元,买下面文具中的 一种用去 125 元。李老师买了哪种玩具,哪种文具?各买了多少?
解答:
【例 5】一共有 90 人参加表演,先排成人数相同的
个圆圈。
( 1)每列多少人?
(2)每个圆圈多少人?
9 列,再围成人数相同的 3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是图形经过()得到的。
A.平移B.旋转C.既平移又旋转D.以上都对2.汽车在公路上运动时,轮子的运动是()。
A.平移B.旋转C.既平移又旋转3.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A.红旗飘动B.电风扇叶转动C.电梯4.下面的3个图案,()不可以通过旋转得到。
A. B. C.5.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厘米,宽不变,它的周长应增加()厘米。
A.4B.8C.166.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中,()的周长最短。
A.长1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B.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C.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2千克铁比2千克棉花重。
()2.100千克的沙子比100千克的棉花重。
()3.小明有51元钱,可以在玩具店里买5只9元的小玩偶。
()4.把3+5=8和8×4=32改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是(3+5)×4。
()5.估算643÷8时,把643看成640比较接近准确值。
()6.根据14×5+3=73,可以知道73÷5=14……3。
()三.填空题(共6题,共9分)1.□÷6=28……○,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2.4千克=()克 7000克=()千克3.填上“>”“<”或“=”。
(1)36÷6()18÷3 (2)8×5()9×5-94.甲数比乙数的2倍多15,乙数是30,甲、乙两数的和是()。
5.把16+12=28和28÷4=7含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6.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根据()的运算顺序,直接按键算出结果。
四.计算题(共2题,共12分)1.口算。
24+40= 38-12= 56-40= 93-70=63-23= 5×4=3×6=4×4=3×3=6×6=3×6+2=5×4-6=2.脱式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整理——总复习
【例1】一列火车长185米,以每秒7米的速度经过一条长536米长的隧道,从火车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思路分析:解决行程问题一般都会用画示意图的办法来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画出下面的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火车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火车行驶的总路程是隧道与火车车身的长度之和,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以求出这列火车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解答:185+536=721(米) 721
÷7=103(秒)
答:这列从火车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一共需要
103秒。
【例2】神奇的转盘。
(1)转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小猫转( )格就可以到熊猫现在的位置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旋转”的方法求出物体运动后的位置和判断旋转现象。
解答时,先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是不是旋转,然后再判断旋转的格数。
解答:(1)旋转 (2)2
【例3】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对应法把一个图形平移,解答时要找到图形对应点平移的距离是不是4个格,平移的方向是不是向右。
通过观察上图
发现,只有黑色图形和它右边的图形是经历向右平移得到的。
解答:
【例4】
4-37=67
思路分析:
观察算式可知,等于号的左边都是一个两步混合运算的算式,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点是把两步混合运算中需要先算的部分找出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
再根据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这个整体所代表的数是多少,再进一步计
算就可算出方框里要填的数。
3 ”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即看作一个加数,原式就变成: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的形式,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93-15=784看作一个整体,根据“被减数=减数+差”4=67+37=104
×4=416。
解答:26×3+15=93 416÷4-37=67
【例5】信佳水果超市从市场批发的香蕉是8元/千克,售价是12元/千克。
(1)今天超市一共卖出105千克香蕉,一共赚了多少钱?
(2)上周超市卖香蕉赚了924元,上周超市一共卖了多少千克香蕉?
(3)本周一、周二、周三一共卖了242千克香蕉,平均每天大约卖出多少千克香蕉?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两、三位数乘以(除以)一位数解决实际问
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认真分析题意,哪部分用乘法,哪部分用除法,哪些计算需要估算,哪些计算需要准确计算。
还要正确理解“赚了”的含义,本题中“赚了”是指售价减去批发价之后剩余的钱。
(1)先求出每千克香蕉赚了多少钱,再求105千克能赚多少钱。
(2)先求出每千克香蕉赚了多少钱,再求一共卖了多少千克香蕉。
(3)用估算解决,求出平均每天大约卖出多少千克香蕉。
解答:(1)12-8=4(元) 105×4=420(元) 答:一共赚了420元钱。
(2)12-8=4(元) 924÷4=231(千克)
答:上周超市一共卖了231千克香蕉。
(3)242÷3≈80(千克)
答:平均每天大约卖出80千克香蕉.
【例6】25路公交车每15分钟循环发出一班车,李阿姨想乘7:25的那一班车到市人才中心办事,但是到达车站时已经是7:36了,她需要再等多少分钟才可以搭乘下一班25路车?
思路分析:此题的考查点是“循环”发车。
在该题中,“循环”发车就是每15分钟发出一班车,30分钟内就发出2班车。
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计算。
方法一:第一班车是7:25是发出的,第二班车应该在7:25+15分钟=7:40分钟发出,李阿姨需要再等7:40-7:36=4分钟。
方法二:上一班车已经开走了:7:36-7:25=11分钟;
下一班车再来需要的时间:15-11=4分钟。
解答:方法一:7:25+15分钟=7:40分钟 7:40-7:36=4分钟
方法二:7:36-7:25=11分钟 15-11=4分钟 答:她需要再等4分钟才可以搭乘下一班25路车。
【例7】时钟5时敲5下,8秒敲完,敲10下需要几秒?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关秒的间隔计算,解答时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来解答。
时钟5时敲5下,有4个间隔(如右图),需要8秒钟,也就是说1个间隔是8÷4=2(秒);同理,敲10下会有9个间隔,这样可以计算出需要的时间是2×9=18(秒)。
解答:5-1=4(个) 8÷4=2(秒)
10-1=9(个) 2×9=18(秒)
答:敲10下需要18秒。
【例8】用一根长1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接头处重合4厘米,要使长比宽多6厘米,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假设铁丝无剩余)
思路分析:此题实际是解决长方形周长中的“和差”问题。
由“用一根长1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接头处重合3厘米”,可知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120-4=116(厘米),因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所以长与宽的和为116÷2=58(厘米),长与宽的差是18厘米,所以此题可以转化成和差问题来解决。
解答:120-4=116(厘米) 116÷2=58(厘米)
长:(58+6)÷2=32(厘米)
宽:58-32=26(厘米)
答:长是32厘米,宽是26厘米。
【例9】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关键是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和细绳的长有什么关系。
由题意可知,
这根细绳正好能绕一个长方形花坛一周,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这个细绳的长,由“用这根细绳围一个正方形花坛”可知,正方形的周长也就是这个细绳的长,
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周长是相等的,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就知道正方形的周长,然后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就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解答:(22+8)×2=60(米) 60÷4=15(米)
答:这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需要15米。
【例10】不计算,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各个算式的积吗?
(1)53×57 (2)31×39
思路分析:上面的两个算式有一共同的特点:两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的和都是10,这样的算式可以称为:“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头同尾合十”算式的计算方法:
解答:(1)53×57=3021 (2)31×39=1209
【例11】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每个热水瓶卖30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思路分析:要想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知道有5箱,可以先求出每箱卖多少元,知道了每箱卖的钱数,就可以求出总钱数了。
解答: 30×12×5=1800(元)答:一共可以卖1800元。
【例12】晶晶花店买来一批红玫瑰,如果每6枝扎成一束,那么可以扎成128束;如果每8枝扎成一束,那么可以扎成多少束?
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得出这批红玫瑰的枝数,要扎成一束的枝数乘以扎成的束数,得出这批红玫瑰的枝数,再除以8,即可得到结果。
、
解答:128×6÷8=96(束)答:可以扎成96束。
【例13】求下面的面积。
(单位:厘米)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割补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解答此类问题时,可以采用“割法”(如图一)或“补法”(如图二)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然后再计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图一图二
解答:方法一:9-3=6(厘米) 6×9+3×3=63(平方厘米)
方法二:9-3=6(厘米) 9×9-6×3=63(平方厘米)
【例14】已知
13A +13B =13
11
(A 和B 都是大于0的整数),你知道A 和B 分别是多少吗?你能写出几组不同答案?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答同分母分数加法问题。
解答时,先考虑A 和B 只能取非0的整数,所以可以从A=1开始讨论,然后求出B 的值,最后按组写出答案(如下表)。
解答:
【例15】芳芳刚做好的统计图不小心洒上了墨水,有些地方看不清楚了,但部分做图时的信息还保留着。
(如下图)
请根据上图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你能将芳芳画好的统计图变回原来的面貌吗?
思路分析:仔细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发现统计表中被墨水遮挡的数据在统
计图中已经画出,而统计图中被墨水遮挡的数据正好统计表中都可以看到,所以只要结合统计表和统计图中没被墨水遮挡的数据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