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课程标准
天然产物化学实验

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天然产物的回流提取方法。 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习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精制大黄素。 4、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实验四
实验环境
实验一 小檗碱的提取、精制、鉴定及含量测定 十、思考题 提取分离过程中加NaCl起什么作用?
实验二 碱-酸法提取芦丁 一、目的要求 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 酮类化 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甙、 甙元和糖部分的鉴定方法。 3、要获得两个化合物:芦丁、槲皮素。 4、掌握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的方法及黄酮类化 合物的色谱特点。
实验一 小檗碱的提取、精制、鉴定及含量测定 五、器与试剂 黄连,1%硫酸溶液,盐酸,饱和石灰水, 粉碎机,渗漉筒,真空干燥箱。
实验一 小檗碱的提取、精制、鉴定及含量测定 六、实验内容 1、提取
黄连(20g) 前处理(未 过筛粉碎) 1%硫酸溶液 浸泡0.5h 常法 装渗漉筒 1%硫酸渗漉 收集渗漉液 400ml 静置 大量黄色 沉淀析出 常压过滤 真空干燥 (75℃,1h)
实验二 碱-酸法提取芦丁 八、注意事项
4、利用芦丁在冷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别来达到重结晶的 目的。得到的沉淀要粗称一下,按照芦丁在热水中1: 200的溶解度加蒸馏水进行重结晶。也可以用冷、热乙 醇进行重结晶、精制。 5、在样品溶液中加入2%ZrOCl2的甲醇溶液后,如溶液 呈黄色,示可能有C3—OH和或C5—OH。如在加入2%枸 橼酸甲醇溶液,黄色不褪,示有C3—OH;如黄色褪去, 加水稀释后转为无色,示无C3—OH,但有C5—OH(上 述两种条件生成的锆络合物对酸的稳定性不同,其中 C3—OH与4-羰基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C5—OH与 4-羰基形成的络合物)。
2023年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综合训练试题库

《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综合训练试题库知识点1: 生物样品旳预处理技术(8%)1.一般生物物质旳分离纯化是以含生物物质旳溶液为出发点, 进行一系列旳提取和精制操作。
(对)2.动物细胞培养旳产物大多分泌在细胞外培养液中。
(对)3.天然生物材料采集后需通过某些采后处理措施, 一般植物材料需进行合适旳干燥后再保留, 动物材料需经清洗后速冻、有机溶剂脱水或制成丙酮粉在低温下保留。
(对)4.高分子絮凝剂旳水溶性伴随分子量旳提高而提高。
(错)5.下列不属于动物组织和器官预处理范围旳是A. 除去结缔组织B. 绞碎C. 化学渗透破碎D. 制成细胞悬液6.下列不属于植物组织和器官预处理范围旳是A. 去壳B. 除脂C. 粉碎D. 加酶溶解7.影响生物大分子样品保留旳重要原因有是A. 空气B. 温度C. 光线D. 以上都是8.多数蛋白质和酶对热敏感, 下列哪种温度最利于蛋白质和酶旳保留A. -70℃B. -50℃C. -20℃D. 0℃9.蛋白质是两性物质, 在酸性溶液中能与某些阳离子形成沉淀;在碱性溶液中, 能与某些阴离子形成沉淀。
(错)10.凝聚和絮凝技术能有效地变化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旳分散状态, 使其汇集起来、增大体积, 以便于固液分离, 常用于菌体细小并且黏度大旳发酵液旳预处理中。
(对)11.在絮凝过程中, 常需加入一定旳助凝剂以增长絮凝效果。
(对)12.下列措施中,哪项不属于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旳措施A. 调整等电点B. 减少温度C. 添加表面活性物质D. 添加助滤剂13.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旳多孔微粒, 它能使滤饼疏松, 滤速增大。
如下不属于助滤剂旳是A. 氯化钙B. 纤维素C. 炭粒D. 硅藻土14.在发酵液中除去杂蛋白质旳措施, 不包括A. 沉淀法B. 变性法C. 吸附法D. 萃取法14.有关絮凝剂性质旳说法, 不对旳旳是A. 高分子聚合物B. 有许多活性官能团C. 有多价电荷D. 不具有长链状构造15.目前最常用旳絮凝剂是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丙烯酰胺,它旳长处不包括A. 无毒B. 用量少C. 分离效果好D. 絮凝速度快16.影响絮凝效果旳原因有诸多, 但不包括A. 絮凝剂旳浓度B. 溶液pH值C. 溶液含氧量D. 搅拌速度和时间17.助滤剂旳使用措施描述不对旳旳是A. 在过滤介质表面预涂助滤剂B. 直接加入发酵液C. 发酵之前加入D. A和B两种措施可同步兼用18.采用高压匀浆法破碎细胞时, 影响破碎旳重要原因是A. 压力B. pH值C. 温度D. 通过匀浆器旳次数19.细胞破碎旳措施可分为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大类,下列不属于机械法旳是A. 加入金属螯合剂B. 高压匀浆法C. 超声破碎法D. 珠磨法20.文献、信息旳查阅和搜集是下列哪项旳一项重要工作A.设定研究方案之前;B.理解前人与否有过研究以防止反复;C.理解研究程度及目前到达旳水平及发展动态;D.贯穿整个研究工作全过程21.采用珠磨法进行细胞破碎时,下列哪项原因不能提高细胞破碎率A. 减少操作温度B. 延长研磨时间C. 提高搅拌转速D. 增长珠体装量22.细菌破碎旳重要阻力来自于A. 肽聚糖B. 胞壁酸C. 脂蛋白D. 脂多糖23.将组织和器官制成细胞悬浮液不属于动物组织和器官预处理旳范围. 错24.除脂属于植物组织和器官预处理旳范围。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44 学时,讲课44 学时,实验____________ 学时。
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C-)基本内容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天然产物,天然产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很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天然产物化学以研究天然产物的分类、结构、提取分离、性质及应用为主要内容。
天然产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来源于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十三大类天然有机化合物(维生素,糖,核酸,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菇类化合物,笛体化合物,生物碱,脂肪酸与脂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昔类化合物,香豆素,芳香族酸酚类化合物,昆虫激素与信息素),尤其是具有生物活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合成、生物合成途径、性质及应用等。
天然产物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对于培养化学类专业学生从化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天然产物的分类、分布与结构类型,掌握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熟悉各类天然产物,特别是重要的天然产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并对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有一定认识。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种提取与净化分离方法原理、适用对象。
第一节提取方法1.1.1蒸憾法1.1.2萃取法第二节净化分离方法1.2.1吸附法1.2.2沉淀法1.2.3重结晶法1.2.4色层层析法1.2.5磺化与皂化法第二章维生素教学重点和难点:维生素的理化特性与生理代谢特点。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2.1.1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2.1.2维生素D与维生素E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2.2.1维生素B1与B22.2.2维生素B5与B62.2.3维生素C第三章笛族化合物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笛族化合物的基本理化性质。
第一节密族化合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3.1.1笛族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3.1.2笛族化合物的理化特性与构象第二节各类笛族化合物3.2.1常见植物笛醇3.2.2笛族皂貳3.2.3笛族生物碱3.2.4备族激素第四章生物碱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同种类的生物碱的化学性质,根据生物碱的种类和性质进行分离和纯化。
《天然产物化学及实验》教学大纲

《天然产物化学及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天然产物化学及实验英文名称:课程性质:素质拓展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适用专业:化学本科(生化制药专科)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开设学期:七(五)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二、课程简介《天然产物化学及实验》课程是以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为主要学习内容。
该课程是专为我院化学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拓展课,也是我院化学制药专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因此课程形式以实验教学为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理论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中有效成分种类、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植物中有效成提取分离纯化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将来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打下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1.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作风进行实验2.掌握实验技能,学会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态度认真,实事求是,学风严谨的科技工作人员的良好素质。
4.通过讲授实验原理和实际操作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习、掌握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进一步加强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
5.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实验操作、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纪律、卫生等)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实验操作或笔试)占总成绩的30%。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六、实验内容实验一、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和鉴定目的要求:1、掌握从黄柏中提取小檗碱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盐析、重结晶及减压过滤等操作。
3、掌握生物碱化学鉴别方法。
4、重结晶等固体提纯方法,学习产品性质鉴定。
实验内容:1、用碱液通过渗漉法提取黄柏中小檗碱;2、用盐析法、调节提取溶液pH值获得盐酸小檗碱粗品;3、重结晶法纯化盐酸小檗碱;4、小檗碱的理化性质试验和鉴别。
《天然产物提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天然产物提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Natural Product课程类型:专业技能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精细化工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热点问题,要求精细、高效地利用生物资源。
而每种生物又由多种物质组成,它们都属于动物、植物、昆虫、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主代谢和次代谢的化学物质,也叫天然产物,这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天然产物资源。
因此,学会运用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组成的化学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并对其深加工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
《天然产物提取技术》是为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旨在系统地阐述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以及各类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工艺特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天然产物进行提取和分离,了解提取工艺过程、工艺技术,并对天然产物的性能和发展趋势得到一定的认识。
拓宽学生的适应面,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满足现代化工对精细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等课的基础上开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的概念、特点及类别,了解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概况及其分离技术进展;2.通过对天然产物传统和现代提取分离及鉴定方法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天然产物提取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工艺操作流程;3.通过糖类、氨基酸类、精油及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具备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实际操作和革新改造的能力;4.通过撰写小论文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中英文资料查询获取有关技术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5.了解与天然产物提取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课程标准

《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课程标准目录一、基于工作工程职业描述二、课程性质与定位三、课程目标设计四、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五、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方案六、教学设备与课程资源七、实施建议一、基于工作工程职业描述天然产物是指动物、植物、昆虫、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等化学成分的统称,如多肽、多糖、生物碱、黄酮、抗生素类等天然存在的化学成分。
天然产物生产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如提取、分离、干燥)将天然产物加工生产成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企业加工原料或半成品过程,是与企业生产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
为了适应我省乃至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随之带来的人才需求岗位层次改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加强专业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本课程标准是以天然产物生产过程分解能力培养体系,参照中药提取工、生化分离工及产品干燥工等国家职业标准,按工作任务模块形式,开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组织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把企业工作情景与学校上课元素有序衔接,为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构建一种真正体现高职特色教学模式。
本课程适用专业有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生化制药、植物生产技术等。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课程立足于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类企业生化提取工、生化分离工及产品干燥工岗位。
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着重培养学生功能性成分提取、分离、干燥生产操作、生产方案设计与工艺优化技能,锤炼学生团体协作与创新意识;课程前续课为基础化学、基础生化、药用植物学及文献检索等,并由天然产物化学、仪器分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提供技术基础;为后续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课程提供技术手段、生物产品开发与工艺创新课程搭建素质拓展平台。
2.课程定位该课程是衔接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与生产实践贴近最紧密的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桥梁纽带的地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立足于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类企业中药提取工、生化分离工及产品干燥工岗位,重点培养学生天然产物产品制备工艺的设计与方案优化及组织实施能力。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天然产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常见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及提取方法;3. 了解天然产物化学在药物研发、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等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天然产物的性质及用途;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3. 培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天然产物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天然产物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天然产物化学的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结合。
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天然产物化学的价值认识。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天然产物化学概述- 定义、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常见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2. 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及性质- 糖类、蛋白质、脂类等基本化学成分的结构与性质- 天然色素、香料、生物碱等特色成分的化学性质3. 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 常用提取方法(如溶剂萃取、超声波提取等)- 常用分离技术(如柱层析、薄层色谱等)4. 天然产物在药物研发、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药物研发中的天然产物筛选及作用机制-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化妆品中天然产物的功效及发展趋势5. 实践教学环节-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天然产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天然产物化学总学时数:32实验或上机学时:0先修课及后续课: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仪器分析,生物制药工艺学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2.教学目的及意义《天然产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探索安全高效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的新化合物。
并根据已阐明结构的成分,按植物的亲缘关系在生物界探寻同类成分,以扩大药用资源,发掘新的有效成分,研究有效成分在植物体中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规律,提高中药质量的方法。
为开发和创制新药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包括:要求掌握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和药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生物合成途径等。
要求学生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
4.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重点:天然药物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难点: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和波谱解析。
5.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作业、撰写综述等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其中,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提问、回答和总结。
6.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1] 吴立军. 天然药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教材)[2] 徐任生. 天然产物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陆蕴如. 中药化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4] 孙文基. 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备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7.其他二、正文部分第一章总论一、教学要求了解天然产物化学的概念、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史及其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
了解ORD 谱的应用范围及八区律使用方法。
熟悉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范围,课程的学习重点;各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课程标准目录一、基于工作工程职业描述二、课程性质与定位三、课程目标设计四、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五、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方案六、教学设备与课程资源七、实施建议一、基于工作工程职业描述天然产物是指动物、植物、昆虫、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等化学成分的统称,如多肽、多糖、生物碱、黄酮、抗生素类等天然存在的化学成分。
天然产物生产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如提取、分离、干燥)将天然产物加工生产成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企业加工原料或半成品过程,是与企业生产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
为了适应我省乃至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随之带来的人才需求岗位层次改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加强专业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本课程标准是以天然产物生产过程分解能力培养体系,参照中药提取工、生化分离工及产品干燥工等国家职业标准,按工作任务模块形式,开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组织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把企业工作情景与学校上课元素有序衔接,为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构建一种真正体现高职特色教学模式。
本课程适用专业有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生化制药、植物生产技术等。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课程立足于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类企业生化提取工、生化分离工及产品干燥工岗位。
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着重培养学生功能性成分提取、分离、干燥生产操作、生产方案设计与工艺优化技能,锤炼学生团体协作与创新意识;课程前续课为基础化学、基础生化、药用植物学及文献检索等,并由天然产物化学、仪器分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提供技术基础;为后续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课程提供技术手段、生物产品开发与工艺创新课程搭建素质拓展平台。
2.课程定位该课程是衔接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与生产实践贴近最紧密的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桥梁纽带的地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立足于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类企业中药提取工、生化分离工及产品干燥工岗位,重点培养学生天然产物产品制备工艺的设计与方案优化及组织实施能力。
三、课程目标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干燥技能,能够利用网络信息和专业文献进行常规天然产物产品制备工艺的设计与方案优化,并能组织实施。
1.知识目标:(1)了解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主要性质,掌握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及干燥常规方法。
(2)掌握网络信息和专业文献检索方法,熟悉天然产物产品制备工艺设计方法和方案优化原则。
(3)熟悉天然产物中试生产的操作流程,了解天然产物生产企业大生产相应操作规范。
(4)熟悉工作汇报撰写格式与操作要点,掌握PPT制作方法与汇报条理及技巧。
(5)熟悉天然产物生产过程中原料成本核算方法,学会统筹兼顾节约成本原则。
2.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干燥设备,并会利用该设备提取、分离及干燥天然产物。
(2)能够利用网络信息和专业文献进行常规天然产物产品制备工艺的设计与方案优化技能。
(3)利用提取、分离、干燥等单元操作技能,与团队合作开展常规天然产物小试、中试生产操作技能。
(4)学会对试验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对遇到问题尝试解决,并对阶段性成果能够以PPT形式公开汇报。
3.态度目标:(1)诚实、谦逊、宽容,善于相处,团队协作意识强;(2)监控自己的学习与进步,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态度;(3)自尊意识强、自我价值感、接受感及其自我定位准确;(4)热爱专业,刻苦、勤奋、好问、善思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课程教学活动设计1.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生产过程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中药提取工、生化分离工及干燥工等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课程标准。
按照“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典型工作为载体,真实工作环节为依托,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教学融合企业工作过程和学校集中授课的典型元素,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行动导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具体环节包括班前例会、任务分解、边做边学、班后总结、工作汇报及视野拓展等环节,企业元素全程渗透入课程教学过程中。
2.课程内容设计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674. 教学进度表8910五、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方案1. 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2)理实一体化,分组教学2. 考核方案《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课程考核由课堂检查、项目考核、实训考核及期末综合鉴定按一定比例组成。
各类型考核的分值比例和标准如下表所示。
六、教学设备与课程资源1. 教学设备2. 课程资源1)教材《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张星海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参考资料(1)网站:/,2010年精品建设课程;(2)卢艳花.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冯年平.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原理与应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4)安树林.膜科学技术实用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李占勇译.先进干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工,2005(6)杨贤强,王岳飞,陈留记等.茶多酚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 (7)季宇彬. 中药多糖的化学与药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刘吉成,牛英才. 多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高祖新,韩可勤. 医药应用概率统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王锋鹏. 生物碱化学[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8.(11)史作清. 吸附分离树脂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刘海光. 海带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13)肖旭霖. 食品机械与设备[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4)徐成海,张世伟,关奎之.真空干燥[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5)赵华,黄运喜,钟英. 芦荟活性成分研究及其应用[M].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9.(16)何仲贵. 环糊精包合物技术[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王喜忠,于才渊,周才君. 喷雾干燥[M]. 北京: 化工出版社,2003.(18)冯骉. 膜分离的工程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19)许海琴等.常用天然提取物质量标准参考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0)赵剑,周睿,陈虎等. 茶黄素的功效[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21)陈晓敏. 茶黄素固定化酶生物合成及其稳定性研究[D].杭州:浙江学,2007.(22)郑建仙. 功能性膳食纤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3)周坚,肖安红. 功能性膳食纤维食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中国植物提取物网 /(25)提取物中国网 /(26)植物提取行业网 /(27)植物提取网 /CN/(28)中医中药网 /zy/index.htm(29)中华制药机械网/(30)中国食品制药机械网/(31)中药中国网/(32)中药网 /(33)药材网 /(34)中国中药协会网/(35)中草药网/(36)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37)中国干燥行业网/index.asp(38)中华过滤分离网/七、实施建议按照“任务订单”的生产执行设计学习过程。
天然产物的生产基本上包括“提取→过滤→分离→浓缩→干燥”等环节,每个“任务订单”的完成过程就是这5个环节的有机组合,为此,按照“任务订单”的生产执行设计学习过程,以真实的生产任务为载体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
让学生在生产任务实施中训练职业技能,彰显团队协作精神,培育可塑发展潜能。
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处理生产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只做现场指导及技术顾问。
以“模拟股份制公司”承载经营活动。
以企业真实的“任务订单”要求为项目蓝本组织教学,以“模拟股份制公司”为切入点,教学全过程模拟企业活动,从教学流程和形式上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精神以及对技术的钻研热情。
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除了固有身份外,同时还是公司(部门)领导或公司普通员工的双重身份参与教学过程(为了营造一个相互竞争的教学情景,每班设二个公司,下设生产部、研发部、业务部、协调部等,学生按每股5元认购股份)、为了与学生结成利益共同体,教师也认购股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总工程师”的角色,对教学过程起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贯穿教学全过程,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采取不同形式的指导方式,概括如下:准备阶段:教师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主要指导内容。
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一个企业化工作氛围,更好进行工学结合。
启动阶段:教师指导以引导“完成任务”为主要指导方式,首先向学生说明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生产方案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使学生学会“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
实施阶段:技术操作先由教师示范指导,然后学生演练,教师要检查学生设计的全部项目实施方案,对不正确或不恰当时指出,予以更正;在操作中教师进行监督检查,对学生不规范、不正确操作予以纠偏,教师此阶段重点是督查学生的责任感,是否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总结阶段:教师指导以“点评”作为主要指导方式。
指导技术报告的撰写,制定评估标准,对学生的生产成果进行评定,包括产品成果评价和点评、技术报告批改和点评;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