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品八下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下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财产属于谁)word教案(一)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下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财产属于谁)word教案(一)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财产属于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正确认识财产合法性;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个人财产的合法性,使学生具备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能指出具体事例中的合法财产和非法财产。

学生能明确财产所有权的具体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和法律维权意识,能够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财产的分类和个人合法财产的内容
明确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情境教学法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学生零用钱使用管理情况调查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财产属于谁一、合法财产
1.合法财产的范围
2.财产的归属
3.财产所有权
二、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案)

【课题】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善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2)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继承问题。

(3)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为人类贡献,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权。

2.能力目标(1)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

(2)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

3.知识目标(1)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涵义。

(2)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

(3)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4)遗产的涵义及其必备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涵义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继承的方式,遗赠有别于遗嘱继承;协商解决继承问题,继承权受到侵害要依法予以维护。

【学情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财产及其所有权日益重视。

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

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未成年人对知识产权了解不多,会购买一些盗版光盘、抄袭他人作品,所以,要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财产所有权的内容2.难点: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区别突破方法:通过借、租、售的典型事例向学生说明财产所有权的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法定继承的特点。

以达到重点、难点的突破。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事例、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本P67-84,预作课本问题。

【课时计划】共4个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课题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一课时财产属于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涵义;理解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与方式;当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学会依法维权。

能力目标:在比较中提高正确认识和鉴别合法与非法财产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对学生进行采取正当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掌握维权方式。

教学难点: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学会依法维权。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创设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你说我说话财产展示图片:70年代的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的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现在的经济越来越发达,家里的财产日益丰富了。

老师问大家一个略带隐私的问题:你的家庭近年来新增了哪些财产?这些财产给家庭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财产对于每个家庭都是只至关重要的,是生活的物质基础,因此,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图片:本校电视、电脑,内蒙古大草原、长江、铁路等物品。

设问:这些财产又归属于谁呢?【教授新课:】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板书】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板书】一、财产属于谁【板书】㈠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板书】1.财产按照归属划分为哪几类?【板书】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课本P68.首段。

】活动二:现象透析阅读课本P68-69五幅漫画及相关的注释,讨论交流: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说说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10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并总结归纳:2.在我国,判断财产是否属于个人所有的依据是什么?【板书】①在我国,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拥有财产权利》教案2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拥有财产权利》教案2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拥有财产权利》教案2篇PEP eighth gra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wnership of prope rty rights" teaching plan编订:JinTai College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拥有财产权利》教案2篇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拥有财产权利》教案2、篇章2:拥有财产权利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拥有财产权利》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并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优良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范围、继承顺序;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断,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生活是一部复杂的小说,是一个充满曲折情节的故事。

故事的创作者显然是你、我、他。

老师在几年中就见证了亲戚家发生的故事。

今天与同学们分享这个故事,并请你们来当一回法官,评判一下故事主人公的行为。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学案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学案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学习目标:1、明确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含义;知道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明白财产所有权的归数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知道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条件;了解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以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知道遗产继承的方式,遗赠有别于遗嘱继承;懂得协商解决继承问题,继承权受到侵害要依法予以维护;知道智力成果的含义、表现及作用;明确智力成果包含的内容,依法维护智力成果权。

2、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的能力。

3、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善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继承问题;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尊重他人(包括外国人)的智力成果权。

学习重、难点:重点:我国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断。

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

难点:培养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知识结构:学习过程:阅读课文并思考:1、什么是财产所有权?2、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什么是法定继承?什么是遗嘱继承?4、法定继承人范围及其确立的依据是什么?请写出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的范围。

5、有效遗嘱必项具备的条件是什么?6、智力成果的含义是什么?智力成果权包括哪些内容?7、我们应如何维护智力成果权?课堂学习:交流预习:导入:第一框财产属于谁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活动一:你的家庭近年来新增了哪些财产?这些财产给家庭带来什么变化?谈谈社会上还有哪些财产?它们属于谁?(1)按财产的归属划分有哪些?活动二:(P68-69)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2)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包括哪些?活动三:(P70)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财产拥有什么权利?图一说明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财产拥有——图二说明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财产拥有——图三说明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财产拥有——图四说明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财产拥有——(3)什么是财产所有权?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活动四:(P71)设身处地为小涛想想,家中巨额财产被盗是何心情?靠什么使小涛家的财产失而复得?这说明了什么?(1)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有什么重要意义?活动五:(P72)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范某损坏王某财物的行为既违法又缺德,请结合法院判决,对“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道德”发表见解。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下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word学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下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word学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下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word学案学习目标1.明白公民的合法财产是什么;2.明白财产所有权的含义;3.明白法律爱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4.明白得财产所有权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损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援;课前预习方案第一课时1.阅读课文第68页,了解“财产的归属”。

你来分一分这些财产属于谁?①路边的汽车站②学校内的篮球架③个人网吧内的电脑④国有企业⑤小王的私家轿车⑥你家的液晶彩电⑦街心公园属于国家有:属于个人有:属于社会有:2.阅读课文第69页,明白“什么是合法财产”。

你来辨一辨下面的财产的合法性。

①建筑工人阿强在一次地下施工中发觉两个金元宝,趁人不注意将其裹在衣服里带回家中,据为己有。

②中学生小运在放学路上捡到一个装有820元人民币的钞票包,将之据为己有。

③小亮证的父母的同意,用压岁钞票购买了一台照相机,自己使用。

④小马的父亲是位民营企业家,年终缴纳各种所得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

⑤某市副市长,索要和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372万元、美元2.1万元,将其作为家产。

⑥王利通过从事劳动所得的工资⑦不人藏匿在你家的毒品⑧通过抢劫得来的5,000元钞票⑨公民通过存钞票获得的银行利息⑩你在书店里买的书合法财产有:非法财产有:3.阅读课文70页,明白“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你来填一填。

⑴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的财产享有、、、的权益。

⑵财产所有权是一种直截了当与相联系的权益。

⑶我买了一台电脑,把它放在书房里,是对财产行使了权。

我用电脑做课件、上网,是对财产行使了权。

我把电脑租给某电脑打字店,是对财产行使了权。

我把电脑卖给不人,是对财产行使了权。

“拾金不昧”⑴释义金:原指钞票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

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

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⑵出处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案word精品文档33页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案word精品文档33页

第七课第一框财产留给谁教案人教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学情分析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己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

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

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

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

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通过教育不仅使其了解相关知识,而且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的财产。

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能力目标: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自己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善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教学难点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入新课:活动一:大话“拾金不昧”教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这个成语?学生:“拾金不昧”指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教师: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是怎样评价的呢?(学生回答)学生1: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学生2: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不仅要大力表扬,而且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奖励。

教师:就在我们感叹好人有好报的时候,我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

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

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

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

思想品德: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doc

思想品德: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doc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遗产的涵义及其必备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涵义以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继承的方式,遗赠有别于遗嘱继承;协商解决继承问题、继承权受到侵害要依法予以维护。

能力目标:提高依法维护自己的财产继承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继承问题。

教学重点: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应该如何做?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导入新课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断地改善,公民个人手中的财富也越来越多。

拥有一定数额的储蓄、拥有个人的房屋、拥有私家汽车等,在现今人们的生活中已不足为奇了。

提问: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旦人死去之后,该怎么处理它们呢?教师归纳:这就出现了财产继承问题,通过继承来完成对死者生前遗留财产的处理。

伴随着继承,涉及一项新的权利——继承权。

那么,什么是继承权?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这一权利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板书)案例:陈某有一子陈甲在外地工作,有一女陈乙与其一起生活,陈某之妻早逝。

陈某有3间私房、5万元存款、1辆摩托车,并持有1万股某公司的股票,他还借给朋友2万元。

陈某原住在单位租给他的公房里。

陈某立遗嘱时把3间私房全部留给女儿,其它财产未处理。

陈某死后,其著作出版后有稿费5000元。

陈甲与陈乙为遗产继承发生纠纷后,告到法院,陈某一侄儿陈丙也提出继承要求。

法院在查明事实后,作出判决:3间私房归陈乙所有,其它遗产由陈甲与陈乙平分,驳回陈丙的继承要求。

提问:(1)材料中陈某在法律上称为什么人?(学生回答过程中可以深入提问,比如陈某没死时能否称之为被继承人?如果他死后没有留下任何财产能否称之为被继承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材料中陈甲和陈乙又称为什么人?(3)陈某的遗产包括哪些?陈某住的公房能作为遗产吗?陈某死亡后所获稿酬能作为遗产吗?(从学生回答中强调遗产的范围)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板书)首先,请学生们看书并找出遗产继承方式的正确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思品八下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word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权益、尊重法律,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并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优良的传统美德。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晓军一家的遗产继承故事为线索,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有关遗产继承的几个概念、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是非判定。

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教学预备:多媒体制作、节目编排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的同龄人晓军因为家庭财产问题专门困惑,现在他一家人来到了我们这儿,请看
活动一:角色扮演
学生分角色扮演晓军一家人(材料:中学生晓军,全家共六口人,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其家产还有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

因晓军父亲病情恶化,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在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晓军父亲的财产和所有的家产。

晓军也觉得看起来有理。


师:看了晓军家的情形,请你谈谈一家人谁说的有道理?
生1:晓军的父亲尚未辞世,其财产不能继承。

生2:即使晓军父亲死亡,也不是所有的财产和家产都能继承。

生3、假如晓军父亲的财产中有来源不明的,晓军的家人就不能继承。

生4:父亲死亡后,他的所有个人财产如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能够作为遗产继承。

生5:还有家产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属于父亲的那部分能够作为财产继承。

师:同学们分析的专门好。

谁来归纳作为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归纳得出: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的个人财产。

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多媒体显示)
活动二:人一辈子AB剧(学生扮演)
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预备继承遗产,但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吵不下。

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师: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依据。

赞同爷爷、奶奶的说法的坐在右边,赞同母亲的说法的坐在左边。

生1:因为爷爷奶奶是长辈,应该由他们说了算。

生2:姑姑与父亲是亲兄妹,财产分给妹妹也是理所因此。

生3:姑姑总是要出嫁的,不能把家里的财产带给外人。

师:同学们看起来说得都有点道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7页,然后请你再次作出选择,赞同爷爷奶奶的坐右边,赞同母亲的坐左边。

生4: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第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因此我赞同爷爷奶奶的说法。

生5:我赞同母亲的说法,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继承顺序继承。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姑姑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因而不能继承。

师:同学们通过争辩、阅读教材差不多对上述问题形成了共识,姑姑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父亲的遗产。

师:晓军家的这种继承方式属于哪种继承方式?它应该按哪些原则对遗产进行分配?
学生阅读教材78页,明白得上述案例属于法定继承以及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

活动三:律师到我家
学生角色扮演晓军一家和律师:正当晓军的家人预备分割遗产的时候,晓军父亲的律师来到晓军家,拿出了晓军父亲生前的遗嘱,遗嘱中提到:晓军是未成年人,要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晓军,父母年老体弱,四分之一留给父母,另外四分只一给晓军的母亲。

晓军继承的份额由临时爷爷奶奶和母亲共同治理。

师问:你认为晓军父亲的遗嘱有效吗?
生答:有效,因为父亲的遗嘱具备了以下条件:父亲有遗嘱能力,意思表达真实,内容和形式都合法,继承人都在法定继承的范畴。

师:父亲立遗嘱确定继承方式与法定继承有什么区别?
生:这种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自己达到财产。

师:晓军家到底该采取哪种继承方式继承父亲的遗产呢?
生:我国法律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因而晓军一家应该依照父亲的遗嘱继承遗产比较合理合法。

活动四:家庭纷争
媒体展现:三个月后,晓军的母亲另嫁他人,对晓军不闻不问,对爷爷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远嫁他乡,从此音讯全无。

为此,年迈的爷爷奶奶和邻居家签定了协议:爷爷奶奶由邻居一家照管,死后房产送给照管他们的邻居。

临死前,爷爷奶奶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两人死后,存款由晓军继承,房产送给照管他们的邻居。

晓军的姑姑明白父母去世,回家要求继承自己父母的遗产,要求晓军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

晓军的母亲也以晓军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晓军应继承的遗产。

师:晓军爷爷奶奶的遗嘱有效吗?
生:有效,因为这份遗嘱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遗嘱必须的条件。

师:姑姑的做法正确吗?什么缘故?
生:不正确,因为爷爷奶奶的遗嘱是有效遗嘱,而且邻居受赠房产属于遗赠,受我国法律爱护。

师: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是我国继承的两种继承实现形式。

而邻居同意遗赠取得遗产不属于遗嘱继承,然而是我国法律所承诺的。

师:面对姑姑和母亲,假如你是晓军,你会如何做?
生1:与姑姑协商,拿出爷爷奶奶的部分存款给姑姑。

我们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此做有利于继承人之间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稳固幸福,有利于充分发挥被继承人遗留财产的效益。

生2:通过老师,做姑姑和母亲的工作,向她们宣传有关法律知识,通过协商取得自己应该继承的遗产。

生3:起诉姑姑和母亲,运用法律武器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师:看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你最赞同哪种做法?从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畅所欲言。

媒体展现:(一)我国继承法第15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本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遗产分割的时刻、方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

协商不成的,能够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未成年人爱护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爱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明白了当继承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尽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五:模拟法庭
媒体展现:金、吴夫妇生育了四个儿女。

甲男、丙女在家务农,乙女、丁男在城里工作,四人都已成家,共同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义务。

两老口相继病故后留有房产三间。

丙女、丁男因房产继承问题发生了争议。

丙女提出丁男收入丰厚就别继承房产了,三间房由其他三兄妹个继承一间,而丁男却不同意。

最后四兄妹弄上了法庭。

以大组为单位,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与庭审活动,由学生扮演法官、律师、书记员、四兄妹等角色,然后全班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