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辨病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1)

中医辨证、辨病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1)【关键词】慢性胃炎辩证治疗辨病治疗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有统计显示它在一般人群中的出现率约为50%,另外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该病和减少该病复发一直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一个探索热点。
广东省中医院黄春林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对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颇丰,笔者从师三年,获益匪浅。
笔者将所学黄教授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运用临床,疗效显著,笔者现将自己对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及体会介绍简单如下:一分型论治慢性胃炎病程缠绵,病情容易反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根据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别将本病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胃痞”、“胃缓”、“噪杂”等范畴[1]。
该病本病病位在胃,发病与肝脾有直接相关。
饮食不节、痰湿内阻、情志失调、脾胃虚寒、脾虚气滞、胃阴不足等是该病临床常见的发病机制;笔者一般将本病分为以下证型进行施治:1.饮食停滞:胃脘胀闷,隐痛,嗳腐,进食加重,大便不畅,苔白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放药:陈皮10、法夏10、茯苓15、神曲10、山楂15、麦芽15、连翘15、莱菔子10、苏梗10、香附10、甘草5。
2.痰湿内阻:胃脘痞塞,满闷不舒,头目眩晕,恶心欲呕,不思饮食,身重倦怠,苔腻,脉滑;治法:祛湿化痰;方药:苍术10、厚朴10、陈皮10、法夏10、茯苓15、枳壳10、桔梗10、旋覆花10、甘草5。
3.肝胃气滞: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作,情志不遂加重,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行气和胃;方药:柴胡10、枳壳10、香附10、白芍15、青皮10、陈皮10、甘草5、佛手10、木香10、川芎10。
4.肝胃郁热:胃脘灼痛,噪杂泛酸,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方药:陈皮10、青皮10、浙贝母10、丹皮10、白芍15、栀子10、黄连10、吴茱萸5。
5.脾胃虚寒: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四肢不温,食少便溏,泛吐清水,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温运脾阳;方药:黄芪20、桂枝10、白芍20、生姜5、炙甘草5、大枣5枚、饴糖30、良姜5、姜半夏10。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分型与辩证施治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分型与辩证施治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心口痛”、“肝胃气痛”、“嘈杂”等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对人体从摄食到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为人体所需营养和能量的过程已有十分精辟和独到的认识。
《金匮要略》中亦早已提出该病,并对其病机、治疗早有较为充分的论述。
自金、元朝以来更加深化和丰富了胃脘痛的辨证治疗,其中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王清任等做了很大贡献,使胃脘痛的诊治达到日趋完善的地步。
尤其是近代中医学家中均试图以分证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感到如果能将其统一,则更利于中医对慢性胃炎的研究。
1病因病机1.1 饮食不节《虞博医传》方:“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拨,复餐寒、凉、生、冷;朝觞暮饮,日积月累,自郁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
进餐的过饥或过饱、过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之食物、饮食不按时等,不但影响脾胃的运化吸收,且这些因素的本身亦耗劫人体的津液阴精,损伤脾胃之气。
1.2气候变化“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
指的是受寒邪所袭能促成胃病的发作。
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天人合一”,意思就是说人生活在自然界为了顺其自然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体会做出一系列相应的变化,一旦外界不良因素过于强大,那么就可能出现人体功能随之失调的现象。
中医学把能致病的自然因素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这些因素侵袭人体脾胃后均能产生脾胃运化失调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可以看到,胃病的发作与感冒、受寒邪侵袭有关。
据有关统计也可发现,胃病的发病率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本病在冬季及秋末寒冷季节呈多发。
1.3情志因素中医认为,“脾主思”、“思则伤脾”。
中医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认识到人的精神状态与消化机能关系甚大。
如果忧思恼怒、久郁不解,则伤及于肝。
一旦肝木之气过于亢奋,那么脾胃之气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发病。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孟祥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孟祥林发表时间:2017-01-09T16:38:32.8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作者:孟祥林[导读]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有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其中萎缩性胃炎治疗难度较大。
黑龙江省集贤县中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900【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治疗,观察者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有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其中萎缩性胃炎治疗难度较大。
慢性胃炎多数为胃部血流发生改变导致胃粘膜出现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1],西药治疗效果不够显著,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临床表现,经临床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疾病患者、药物不耐受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为(35.6±2.8)岁,病程1个月~11年,其中浅表性胃炎12例,糜烂性胃炎5例,萎缩性胃炎3例。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医辨证+西药组各30例。
西药组采用对症治疗、抗Hp等疗法,中医辨证+西药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用药。
两组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西药组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中医辨证+西药组经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
中医辨证+西药组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西药组如果Hp阳性,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Hp根除疗法;如果兼有贫血,加可用维生素B12;如果胃镜下发现胆汁反流,加用莫沙比利等。
1.2.2 中医辨证+西药组西医治疗方法同西药组,结合中医辨证用药如下:(1)脾胃虚弱型:症见胃脘隐痛,喜揉按,纳差,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濡。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党参、白术、云苓、甘草、陈皮、半夏)加减。
(2)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痛,情绪不舒则症状加重,嗳气,面色青黄,消瘦,舌淡,苔白,脉弦。
处方:疏肝汤(柴胡、甘草、白芍、枳壳、香附、云苓、白术、川楝子)加减。
(3)胃阴亏虚型:症见胃脘灼热隐痛,嗳气腹胀,饥不欲食,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芍药、甘草)加减。
(4)脾胃湿热型:症见胃脘痛,纳差,嗳气,口黏腻,舌红,苔黄,腻脉滑。
处方:连朴饮(苍术、藿香、厚朴、黄连、丹参、木香、半夏、陈皮、栀子、甘草)加减。
(5)瘀阻胃络型: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纳差,舌暗,苔白,脉弦。
处方: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红花、桃仁、赤芍、枳壳、延胡索)加减。
以上药物加水500 mL,煎取300 mL,每日1剂,早晚2次服下。
西药组和中药组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长期进食不规律、吸烟、过度饮酒、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正常功能。
本文将对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进行阐述。
首先,对于慢性胃炎病因中属于内因的,如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等,应以温中降逆为主要治疗原则。
针对这类病因,中医常常采用温中祛寒、理气降逆的药物组合,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这些方剂能够温中益气、健脾胃、调理脾胃功能,改善脏腑气机失调的状态,从而减少胃黏膜的损伤。
其次,对于慢性胃炎病因中属于外因的,如饮食不当、伤寒后遗症等,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
这类病因较为常见,通常表现为胃火亢盛、胃痛等症状。
中医辨证施治时,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药物组合,如黄连解毒片、复方黄连素等。
这些方剂能够清热去火、解毒消肿,缓解患者的胃部不适感。
此外,针对慢性胃炎的病症差异化治疗也十分重要。
中医认为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其辨证特点不一,因此,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例如,对于胃气上逆、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的慢性胃炎患者,可使用理气止痛的药物,如香砂养胃丸、橘红胃康胶囊等;对于胃肠功能失调、脾胃虚弱的患者,可使用补脾健胃的药物,如六君子汤、四神丸等。
通过针对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可以更好地调整患者的体质和胃内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慢性胃炎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理。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节,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中医治疗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能够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选择相应的方剂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温中降逆、清热解毒、调理脏腑功能等综合手段,中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正常功能,进而达到治愈慢性胃炎的目的。
然而,中医治疗慢性胃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医生的准确辨证,根据综合判断,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经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证实为慢性胃炎的患者100例实施对照研究,按照其具体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5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8.0%,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慢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其具有易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
且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常规的西医治疗并不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易出现反复发作。
中医辨证治疗是传统中医的一种经典疗法,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经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证实为慢性胃炎的患者100例实施对照研究,按照其具体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50例患者。
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2.3+3.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0.6)年。
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3.4+3.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0.8)年。
经SPSS17.0软件分析,以上2组研究对象各项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甲硝唑0.4g/次,阿莫西林1.0g/次,奥美拉唑20mg/次,均2次/d。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 19 日~2019 年 3 月 19 日我院收治的 100 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50 例。
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8.00%)高于对照组( 66.00%),肠上皮化生评分为(0.22 0.13)分,异型增生评分为( 1.51 0.37)分,腺体萎缩评分为( 1.65 0.74)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0%,均低于对照组 [(1.71 0.85)、(2.41 1.63)、(2.52 1.34)分, 22.00%](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辨证疗法 [中图分类号 ] R256.3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4-4721(2019)08(c)-009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19 2019 to March 19 ,2019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0) and1 / 9observation group(n=50).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eprenone Capsul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8.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6.00%),the score of the intestinal metaplasia score ( [ 0.22 0.13)points],dysplasia score([ 1.51 0.37)points] , glandular atrophy score [ (1.65 0.74) point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2.00%)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 (1.71 0.85) points,(2.41 1.63)points,(2.52 1.34) points,22.00%] (P0.05).Conclusi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and high safety. [Key words]Chronic gastritis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慢性胃炎主要是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病残率高等特点,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1] 。
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分型治疗体会

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分型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所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其中慢性胃炎分型患者包括有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胃阴亏虚型和脾胃虚寒型,将8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中医辩证分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6.7%,对照组有效率达到81.5%,两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利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57-02慢性胃炎是临床医学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或伴有嘈杂反酸、灼热感等症状[1]。
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固定,使得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由于慢性胃炎比较难以治愈,而中医治疗该病却收到良好的效果,且治疗费用低廉、复发率低[2]。
为了分析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效果,现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所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所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符合慢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4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20~60岁,平均(47.3±7.1)岁,病程最短有半年,最长有10年,平均为4.6年,其中浅表性胃炎有32例,萎缩性胃炎有20例,胃窦炎有1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3例。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口服奥美拉唑40mg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中医辩证分型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 表示与对照组相 比数据具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3 讨 论
慢性 胃炎是 一种 可能 由多种原 因引起 的 胃部 疾病 。能够 引起 其发病 的 因素有很 多 , 其 中包括 日常 饮食 、自身免 疫力 、 外 部环 境 以及遗 传 等 ,虽 然 引起 其 病症 的 因素有 很 多 ,但 是最 为常 见的诱 病 因素是患者 受到 幽 门螺 杆菌 的感 染 [ 3 ] 。作
期内 能 收 到很 好 的疗效 ,但 是慢 性 胃炎 治疗 疗 程 较 长 ,采 用 西 医 治疗 ,病情 易 复 发 。本 文 研 究采 用 中医 辨证 分 型治 疗慢 性 胃炎 ,观察 其临床 疗效 。
注 : 总有效 率 = ( 治愈 数 +好转 数 )/ 总病例数
1 . 4 统计学分析
1 . 2 . 2 中 医辨 证 分 型 治 疗
参照 《 慢 性 胃炎 的 中西 医结 合 诊治 方 案 》将 观 察 组 6 0 例 患 者 分 为 4类 :肝 胃气 滞 型 1 7例 、 胃 阴 亏 虚 型 1 5例 、 脾 胃虚寒 型 1 6例 以及 瘀 阻 胃络 型 l 2例 。治疗 方法 以及 用 药参照 《 中药新 药 临床 研究 指导 原 则 》进 行 用 药 治疗 ,主 要 治 疗方 法 为 活 血 化瘀 、健 脾 和 中 、养 阴益 胃、疏 肝 泄 热 以及 调气 和 胃等 。 1 . 3 疗 效 标 准 对 于 慢 性 胃炎 治 疗后 ,效 果 的 评定 ,本 文 参 照 《中医 病症 诊 断疗 效标 准 》这 一 由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 制定 的标 准 ,
中 图分 类 号 :1 t . 2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DO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4 . 2 8 . 2 3 8
0 引言
随着现代 人们 生活 节奏越 来越 快 ,生活规 律也 发生 了改 变 ,慢 性 胃炎作 为一 种 常 见 的 胃部 疾 病 ,近 年 来 患病 人 数 也 呈逐年 增加 的趋 势 …。慢性 胃炎 是一 种常见 的 胃部黏 膜炎 症疾 病 ,列各 大消 化病发 病之 首 口 ] 。西 医治疗 方法 通常 在短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本 文所选取 的 9 0例 患 者 ,均 为 2 0 1 3年 1 月至 2 0 1 3年 l 2
月 ,在 我 院进行 治疗 的确诊 为慢 性 胃炎的 患者 。其 中男 性患 者5 3 例 ,女性 3 7例 ,年 龄介 于 2 3岁与 5 5岁之间 ,其 中年龄 最 小患 者为 2 3周岁 ,年 龄最 大 的患者 为年 龄 5 5周 岁 ,平 均 年龄为 ( 3 4 + 1 . 5)周岁 。观察组 患者经过 中医辨证诊 断 ,确诊 肝 胃气 滞型 1 7例 、 胃阴亏虚 型 1 5例 、脾 胃虚寒 型 l 6例 以及 瘀阻 胃络 型 l 2 例。 将选取病例分 为观察组 6 O 例, 对照组 3 O 例, 各组 病患 在年 龄 、病 史 、性别 、病 情等 一般资 料上 没有 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在临床学上的可 比性 。 1 . 2 诊 断 与 治 疗
为 一 种 胃 粘 膜 慢 性 炎 症 的 疾 病 , 通 常 通 过 胃镜 以 及 组 织 病 理 学 可 以 明确诊 断 出来 ,研 究 发 现 慢性 胃炎 主要 表 现 为 胃 部 炎症 、 固有腺 体数 量减 少 以及 纤维 组织 增 生和 肠化 生 [ 4 ] 。
所 有患者 的均 参照 中华 医学会 制定 的 《 全 国慢 性 胃炎研 讨 会共 识 意见 》 ,以及 中 国中西 医结 合学 会 制定 的 《 慢性 胃 炎 中西 医结合 诊治 方案 》 , 并 结合 临床 表现确 诊 为慢性 胃炎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4 年第 l 4 卷第 2 8 期
・
2 9 5
中医 中药 ・
慢 性 胃炎 的 中医辨证 分型治疗效果观察
吴 宗文
(四川 I 省江油市九岭镇卫生 院 ,四川 江 油 6 2 1 7 4 2)
摘要 : 目的 研 究中 医辨证 分型治疗方法对慢性 胃炎临床效果 的分析 。方法 随机 选取 2 0 1 3年度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 胃炎患者 9 0 例 ,分 为观 察组 6 0 例 ,采取 中 医辨证分 型治疗的方 法 ( 活血 化瘀 、健脾和 中、养 阴益 胃、疏肝 泄热以及 调 气和 胃等治疗方 法。 )进行 治疗 ;对照组 3 0例 ,采取枸橼酸铋钾胶 囊 口服 的方法给予治疗 ( 对于 出现呕吐、恶心以 及饱 腹感等症状 的患者在基础 治疗的基础上 ,增 加服 用多潘立酮进 行治疗 )。结果 观察 组治愈 患者 5 6例 ,治愈 率达 到9 3 . 3 %( P < 0 . 0 5) , 而对照组仅 有 2 4 例 患者痊愈 , 治愈 率仅为 8 0 . O %。 结论 对于慢性 胃炎病 患采取 中医辨证分型手段 。 通过 活血化瘀 、健脾和 中、 养 阴益 胃、疏肝泄热 以及调 气和 胃等治疗方 法能 够达到很好 的临床 疗效 , 值得进行 临床推广 。 关键词 :慢 性 胃炎 ;中医辨证分 型;临床 疗效
本文采用软件 S P S S I 5 . 0对 实 验 数 据进 行 统计 学 处 理 , P < 0 . 0 5为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经过 3个 月患者 , 治疗疗 效情况 如表 2 所示。 其 中观 察组治 愈患者 5 O 例, 好 转 6例 ,总 有效 率 达 到 9 3 . 3 %( P< 0 . 0 5) ,而对 照 组仅 有 1 9例患 者痊愈 ,5例好 转 ,总有效 率仅 为 8 0 . O %。 表2 观察 组 与对照组 患者 治疗疗效对 比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