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胃炎的三个中医辩证方剂

合集下载

治疗胃炎的中药方

治疗胃炎的中药方

治疗胃炎的中药方胃炎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出现暴饮暴食或者吸食大量香烟导致。

下面小编为你介绍治疗胃炎的中药方,希望对你有帮助!治疗胃炎的中药方1、人参半夏饺【组成】半夏、人参(或党参)各12克,蜂蜜15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补气降逆止呕。

适用于胃气虚弱之慢性浅表性胃炎反胃者。

2、姜蔻丁香散【组成】炮姜、白豆蔻、丁香各9克。

【制作】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呕。

适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疼痛、呕吐、呃逆者。

3、附子干姜散【组成】附子、干姜各9克。

【制作】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温中散寒。

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寒疼痛者。

治疗胃炎的方法1、药物调理是基础。

但不等于说是要去药店拿药,即使是成片中药,因其加工过,效力已减半,不如原汁原味的“至宝和胃汤”汤药类方子。

2、饮食调理最关键。

饮食清淡、温热软食易消化的才行。

养胃食物多多益善。

如面条、粥类、面食、山药、木瓜等。

3、不吃辛辣刺激食物,过热、凉、硬、干的都不行,任何刺激胃的东西能不吃就不吃。

4、戒烟戒酒。

不熬夜,不过度劳累。

不经常生气情绪抑郁。

5、注意保暖,生活规律。

心态积极,锻炼身体。

胃炎的临床表现1、上腹痛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

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

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腹胀部分患者会感腹胀。

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有嗳气。

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3、反复出血出血是在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4、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5、体征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胃炎对身体的影响1、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慢性胃炎十分常见,且缠绵难愈,治疗起来得长期服药。

不过庆幸的是中药对这类慢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疾病效果非常好。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部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上要症状特征有上腹部疼痛、院腹胀问、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

本病十分常见,且缠绵难愈,治疗起来得长期服药。

不过庆幸的是中药对这类慢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疾病效果非常好。

以下就是三种治疗慢性胃炎的经典方:
归脾汤
功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虚,食少不眠,或脾虚不能统血,致血妄行。

药方:人参、白术、茯神、枣仁、龙眼肉、黄芪、当归、远志、木香、甘草。

补中益气汤
功用:升阳补中。

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药方: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干姜、大枣。

黄芪建中汤
功用: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药方: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妙方三十四方

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妙方三十四方

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妙方三十四方1,平萎汤Ⅰ号【方药】藿香梗10g,紫苏梗10g,白术10g,枳壳10g,生姜3片,黄芩10g,蒲公英15g,川芎10g,香附10g,延胡索10g,莪术10g,薏苡仁15g,露蜂房10g,党参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次。

【功效】健脾理气和胃。

【案例】周某,男,29岁。

1987年12月19日胃镜病理(03418)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腺化生。

症见胃脘疼痛、胀满3年余,痛无规则,食少胸脘痞闷,大便不实,口苦,嗳气。

脉小弦,苔薄腻。

服上方4个月余,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1988年5月30日胃镜复查:肉眼下见胃黏膜显示正常;病理示:窦部黏膜浅表性炎。

【按语】青年人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多为生活环境因素、情志因素等引起,饮食不节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精神活动对脾胃的“纳”与“化”功能有很大影响,故治疗时以肝脾为中心,用药以肝以散为补、胃以通为补的原则用药,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附:朱生梁平萎汤Ⅱ号,药用苏梗10g,藿梗10g,白术10g,枳壳10g,桂枝10g,黄连6g,黄芩10g,川芎10g,莪术10g,白蔻15g,党参12g,黄芪15g,大枣3枚,生姜3片,地榆10g,甘草3g,以活血祛淤,理气和胃。

,2,加味金佛止痛方【方药】太子参30g,白芍30g,蒲公英30g,沙参15g,麦门冬15g,山楂15g,郁金15g,佛手15g,延胡索15g,五灵脂15g,血竭3g,三七末3g(另冲),人工牛黄1g(另包)。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行气祛淤,养阴清热。

【案例】黄某,女,62岁,退休干部。

因胃脘疼痛反复10年,于1993年3月1日初诊。

患者10年前因情绪不畅而经常胃脘疼痛,餐后明显,呈顶痛感,时伴嗳气,曾经胃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常服西药胃酶素、胃加强及中药煎剂治疗,但症状无减轻。

近来胃脘疼痛加重,时有灼热感,口干。

经纤维胃镜与病理活检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介绍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介绍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介绍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介绍:大家都知道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造成的,因此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首先要从饮食方面和生活方面的调理开始,除此这些下面就来介绍几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医偏方,希望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一些帮助。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一)【辨证】气滞食阻,胃失和降。

【治法】理气和血通降。

【方名】加味香苏饮。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木香6克,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二)【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久病入络。

【治法】理气化瘀通络。

【方名】金延香附汤加减。

【组成】金铃子10克,香附10克,元胡5克,枳实10克,大腹皮10克,黄连3克,吴萸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良姜10克,香缘皮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董建华方。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三)【辨证】中焦湿热互阻。

【治法】益气健中,理气除满,清热燥湿。

【方名】清胃健中汤。

【组成】党参9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陈皮9克,六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介绍:以上介绍了三种治疗慢性胃炎的偏方,希望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有所帮助,如果患者对以上的偏方不够了解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复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几种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几种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几种药方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着
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
药方。

1. 保和丸
组成:陈皮、苍术、白术、茯苓、厚朴、白芍、炙甘草、枳壳等。

功效:保和丸主要调和胃气,健脾止泻,适用于慢性胃炎伴有
食欲减退、脘腹胀满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5-10克。

2. 平胃散
组成:黄连、黄芩、栀子、陈皮、桔梗、山楂、半夏、茯苓等。

功效:平胃散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的作用,对慢性胃炎合
并肝胆湿热、脘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效。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克。

3. 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连、黄芩、法半夏、生姜、大枣等。

功效: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慢性胃炎伴有心气不足和脘腹胀满的症状,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克。

4. 枳术汤
组成:枳实、白术、干姜、黄连、黄芩等。

功效:枳术汤具有燥湿平肝、健脾燥湿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胃炎合并湿热胃证的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克。

请在使用这些药方前,先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以上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几种常用药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志杰,韩玉武. 中医药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
2.
2.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中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胃炎诊疗专家共识[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属于中焦湿热的范畴。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注重整体调理,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疗效显著。

本文将探讨和介绍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及其效果。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香砂养胃汤”、“四君子汤”、“白术健脾汤”等。

这些方剂通常由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止痛、保护胃黏膜、调和胃气等功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舌诊、脉诊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中医医生会调整剂量和组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功能,改善胃肠蠕动,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也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按摩腹部、胃部和背部的相关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舒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二、中医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如下:1. 缓解症状: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胃痛、胃灼热、胃胀等症状。

针灸和推拿按摩也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促进胃肠道的正常运动,提高消化功能。

2. 改善胃黏膜炎症: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

同时,针灸和推拿按摩疗法也可以通过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加速胃黏膜的愈合进程。

3. 调整整体身体状况:中医治疗强调调整整体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脾胃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减少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总之,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着较好的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前,一定要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胃炎中药方剂

胃炎中药方剂

胃炎中药方剂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指胃黏膜的炎症。

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胃疼、恶心、呕吐、胃酸倒流、食欲不振等。

胃炎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饮食不规律、饮食过量、长期吸烟、饮酒过多、精神压力大等。

一些中药方剂可以有效缓解胃炎的症状。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具有补益脾胃、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的作用。

四君子汤的组方包括白术、半夏、人参、甘草。

这个汤剂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常见的胃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四君子汤。

2. 黄连汤黄连汤是一种清热解毒的方剂,适用于肝胆汁滞、湿热之疾、胃肠炎症等。

黄连汤的组方包括黄连、黄芩、栀子、丹皮、茯苓等中药材。

黄连汤能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肠胃消化不良等症状。

在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发作时,黄连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3. 苏合汤苏合汤是一种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中药方剂。

苏合汤的组方包括黄连、黄芩、苏叶、茯苓、法半夏、甘草、薄荷、炙甘草等中药材。

这个方剂具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解热、镇静、止吐等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胃炎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天王补心丸天王补心丸是一种益气养胃、壮心安神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等。

天王补心丸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三七、太子参、当归等中药材。

这个方剂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改善胃肠消化不良、口干舌燥、失眠等症状。

天王补心丸是一种非常好的胃炎中药方剂。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胃炎时应认真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控制。

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油炸、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品,以免加重胃病症状。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药膳食疗方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药膳食疗方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药膳食疗方脾胃虚弱胃脘绵绵作痛, 脘闷呕吐, 不思饮食, 消瘦倦怠, 或伴见便溏, 舌体胖大, 边多有齿痕, 苔白, 脉细弱。

可选用薏苡仁猪肚汤:薏苡仁50g, 莲子肉、党参各10g, 猪肚1个, 姜、盐、黄酒、味精各适量。

先将薏苡仁、莲子肉用清水浸透, 猪肚洗净, 把薏苡仁、莲子肉、党参均放入猪肚中, 同时加入姜、盐、黄酒适量。

文火炖至熟后, 加入适量味精调和, 可分2天服用, 1日2次。

脾胃虚寒上腹部隐隐作痛, 胃脘部自觉发冷, 喜温喜按, 或泛吐清水, 神疲乏力, 四肢不温, 舌淡苔薄白, 脉缓或细而无力, 或见脘腹胀满或疼痛, 不思饮食, 肠鸣, 腹泻, 舌苔白腻, 脉沉弦。

可用当归羊肉汤, 药用当归10g, 砂仁6g, 花椒6g, 葱白10g, 羊肉100g, 生姜3片, 植物油、料酒、盐少许, 方法是将以上羊肉和药物同放在砂锅里熬, 先用急火煮开, 后慢慢熬熟烂, 倒出药汤, 羊肉直接吃, 1日分3次。

肝胃不和胃院胀闷, 攻撑作痛, 连及胁下或左或右, 泛酸嘈杂, 嗳气频多, 吞酸嘈杂, 口干口苦, 性情抑郁, 善太息, 神疲食少, 舌质淡红或红, 舌苔薄白脉沉弦或弦细。

可选廋肉陈皮汤:瘦肉50g, 白萝卜50g, 陈皮6g, 白芍10g, 植物油、盐、黄酒、葱适量, 煮开后, 炖烂, 吃肉喝汤, 1日1次, 胡萝卜性味甘、平, 有健脾化滞宽胸的功用。

陈皮辛温, 有理气调中作用。

瘦猪肉性味甘、咸、平, 入脾胃经, 可滋阴、润燥、益气。

白芍酸甘养肝阴, 三者配伍, 达到利胸膈、养脾胃、疏肝柔肝调气目的。

【文中药方介绍是用于专业人员交流参考的,患者或者家属不可擅自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个中医辩证方剂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个中医辩证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滞食阻,胃失和降。

【治法】理气和血通降。

【方名】加味香苏饮。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木香6克,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久病入络。

【治法】理气化瘀通络。

【方名】金延香附汤加减。

【组成】金铃子10克,香附10克,元胡5克,枳实10克,大腹皮10克,黄连3克,吴萸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良姜10克,香缘皮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董建华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中焦湿热互阻。

【治法】益气健中,理气除满,清热燥湿。

【方名】清胃健中汤。

【组成】党参9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陈皮9克,六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毛如宝方胃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