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临床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临床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临床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发布时间:2022-06-15T07:31:09.93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月第4期作者:张建容[导读] 慢性胃炎是常见疾病,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张建容长宁县竹海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宜宾 644304慢性胃炎是常见疾病,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

慢性浅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部分可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中对慢性胃炎的治疗疗效较好,副作用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中医是如何治疗慢性胃炎的一、慢性胃炎的辩证治疗1、脾虚胃热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复发作,或萎缩性胃炎活动期,表现为本虚挟有胃热,呈虚实寒热错杂之象。

证见胃部嘈杂,或胃部灼痛,痛无定时,饥时觉痛,饱时觉胀,口苦干而不多饮,纳食量减,大便时稀时秘等,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黄,脉细弦。

治宜健脾补气,和中清胃。

方用半夏泻心汤。

2、胃阴不足型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证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所致,证见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稍于,脉细数。

治宜养阴益胃、缓急止痛。

方用益胃汤。

3、肝胃气滞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

胃部饱胀以进食后为甚,或胃部胀痛连胁,嗳气频作,得矢气稍适,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畅等症,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消胀。

方用柴胡疏肝散。

4、脾胃虚弱型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久病实证已消除仍余脾虚证。

证见胃部虚痞,或隐隐作痛,按之较舒适,喜进热食,食后腹胀,或呕吐清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舌质淡、体胖,苔白润,脉细弱。

治宜健脾补气,温中和胃。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二、慢性胃炎的针灸治疗1、中脘穴:慢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迁延的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的萎缩和胃腺体的变性。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采用中医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具有调理脾胃、清热化湿、平肝理气等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1.清热化湿类药物:如黄连、黄柏、苦参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痛的作用。

2.健脾化湿类药物:如陈皮、半夏、白术等,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3.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三七、当归、川芎等,可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

4.调理气机类药物:如柴胡、郁金、香附等,可以平肝理气,缓解症状。

中药治疗一般采用中药汤剂,煎煮后口服。

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需要连续服用几周至几个月。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避免食物刺激:忌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2.少食多餐:每天分成多次进食,减轻胃部负担,促进消化。

3.食物细嚼慢咽:充分嚼碎食物,有助于消化吸收。

4.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预防细菌感染。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也常常使用。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理胃经的气血运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胃、脾等。

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和疗程,一般需要连续进行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也是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胃腹部和相关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增加胃黏膜的血液循环。

推拿疗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推拿师进行操作,疗程一般需要连续进行一段时间。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因此最好前往正规的中医医院就诊,并由资深的中医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6
某些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维生素, 如维 生素 C 以及微量元素硒 可能降低胃癌 发生的危险度。 对于部分体内低叶酸水 平者, 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 胃炎病理组织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7
1. 慢性胃炎常见病变主要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 不 再用“浅表性” 。 因为“浅表”对应于“深层” , 是深 浅的 划分用语, 不能反映胃黏膜腺体的数量。 2. 慢性胃炎按照病变的部位分为胃窦为主胃炎、 胃体 为主胃炎和全胃炎。 3. 慢性胃炎有少部分是特殊类型胃炎, 如化学性胃炎、 淋巴细胞性胃炎、 肉芽肿性胃炎、 嗜酸细胞性胃炎、 胶 原 性胃炎、 放射性胃炎、 感染性( 细菌、 病毒、 真菌和寄 生虫) 胃炎和 Ménétrier 病等。
19
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的中医病机 归根结底----中焦气机阻滞 治疗----理气和胃
20
分型辨治
1.肝胃气滞证:
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 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矢气,
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1
治法:疏肝理气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
香附、枳壳、白芍、陈皮、佛手、百合、 乌药、甘草。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
病因病机
3.外邪犯胃 外感邪气,如风、寒、暑、湿、热等,其
中以寒邪最为多见,外邪入侵,内客于胃, 使胃失和降之功,中焦胃脘气机阻滞而发 病。
14
病因病机
4.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养而致脾胃虚弱,
脾胃之受纳运化水谷精微失职,气机失畅 或脾胃虚弱,胃失温(濡)养而发病。
15
病因病机
9
中医诊断
主证: 1.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 2.胃痞:胃脘部痞闷不舒,按之柔软为特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验案一则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验案一则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验案一则前言胃病是造成许多人身体不适的病症之一,其中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慢性胃病。

传统的西医疗法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容易反复发作。

相比之下,中医疗法有针对性地辨证施治,常常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介绍一则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验案,以说明中医疗法治疗该病的优势和特点。

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症状1. 病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自限性炎症,不涉及神经内分泌调节,非胃黏膜下层破坏性萎缩所致的一种胃病,病因包括感染、药物或化学物质损伤、食管胃反流等。

2. 症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胃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胃潰瘍等并发症。

二、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优点相对于西医疗法,中医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针对病因治疗,辨证施治中医疗法注重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例如,若患者胃炎主要是由于气滞、气郁所致,可以予以益气、疏通胃气的中药治疗。

相比之下,常见的西医疗法治疗往往只是通过使用药物或手术等方式治疗症状,却无法根治病因。

2. 改善整体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仅可以改善胃炎患者的症状,还可以通过提高身体整体健康水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达到根治的效果。

3. 追求“天人合一”的治疗理念中医疗法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仅注重治疗病因,还着眼于医患关系的整体协调。

中医疗法较为注重互动和沟通,这有助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利于病人安心治疗,帮助治疗体系达到更好的平衡,提高治疗效果。

三、验案描述: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 患者基本情况姓氏:李性别:女年龄:61岁2. 病史患者因胃疼伴有反酸症状已经有半个月,原先做了胃镜检查,医生被确诊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且在之前有服用药物的病史,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3.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因和病史,中医医生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采用中成药,包括健胃消食片、乌梅丸,每日两次,餐后服用。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慢性胃炎主要和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情绪低落,肝气郁结有关,其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非常高。

大部分人在一生当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胃疼、胃胀等症状,整体而言,慢性胃炎预后良好,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够尽快恢复健康,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呢?1.什么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通过胃镜观察,可发现黏膜细胞出现水肿、出血、糜烂等症状。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数据显示,在进行胃镜检查的人群当中,大约有80%-90%都可能会被诊断为慢性胃炎,且男性多于女性,随着人们的年龄逐渐增加,患有慢性胃炎的几率也在不断攀升。

1.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1.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几乎超过一半的慢性胃炎都是因其导致引起的。

1.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长时间饮用浓茶、咖啡、酒类饮品,或者是经常性进食辛辣的食物,过饱、过饥等不良习惯都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

其次,如果使用药物不当,也可能会引起慢性胃炎。

1.精神方面因素长期从事精神压力过大的职业,其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且更加容易焦虑、紧张不安、暴躁、抑郁,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引起慢性胃炎出现各种不良症状。

1.气候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如果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季节变化,可能会引起感冒,还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特别是已经患有慢性胃炎的人群而言,在气候季节变化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天气变凉也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

1.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1.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中成药与中药汤药两种。

汤药治疗主要是医生经过辩证论治,在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体质状况进行用药,因此,汤药是有针对性的,这样对症下药通常效果良好,能够照顾的更加全面。

中西医结合疗法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大家都知道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就是胃,能够对进入人体内的食物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得在分解过程中身体所需的营养都能得到相应的补充,为人体生命能力的维持提供条件基础。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消化功能正在承受着各种类型的胃部疾病的侵袭,对于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隐患,慢性胃炎就是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胃病,如果患上慢性胃炎,那么会有怎样的症状表现,又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十人九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中的“胃”主要指的就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西医病名,中医中这种病属于“胃脘痛”范畴,在就诊过程中所表现的主要症状多数都是胃痛、胃胀、恶心等。

中医笼统的概括了胃脘痛的诊断,将西医中的许多相关疾病都归于其中,比如胃癌、功能性胃病以及消化性胃溃疡等。

在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时,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会更加明显,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如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

一、中西医结合辨病诊断如果患者出现胃部疾病,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症状表现,判断是不是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痛,将胃癌、食管裂孔疝、功能性胃病、胃扭转以及消化性溃疡等诱发的胃脘痛都排除掉。

西医中对慢性胃炎发病原因的研究表明,患者出现慢性胃炎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这种全胃炎通常情况下都是以胃窦为主的,而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则是胃黏膜层的主要表现。

有些胃炎患者在后期中非常容易导致胃黏膜固有线体出现萎缩症状与肠化生。

西医中通常都会采用内镜检查以及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对慢性胃炎进行检查和确诊。

二、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要想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就需要对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着全面的了解,这样才方便对症下药,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在进行慢性胃炎治疗时,首先就需要将发病原因找出来,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高效的治疗,这样不仅治疗效果明显,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显著提高。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 简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的一种类型,主要特点是胃黏膜的萎缩和功能减退。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和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2. 中医理论解析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的重点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清除痰湿、活血化瘀来缓解炎症并恢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

3. 中医治疗方法3.1 中药治疗中医通过中药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药有以下几种:3.1.1 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胃黏膜的萎缩状态。

常用的配伍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

3.1.2 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疼痛和胃胀气等症状。

常用的配伍有陈皮、白术、茯苓等。

3.1.3 炙黄芪炙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常用的配伍有炙黄芪、茯苓、五味子、当归等。

3.2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中,“食疗”被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忌食油腻和高脂食物,如猪肉、油炸食品等。

•忌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多食用温热性水果,如苹果、梨等。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4. 中医方剂推荐4.1 枣泥丸【组成】枣泥丸的主要成分是枣泽饮片。

【功能与适应症】枣泥丸具有健脾胃、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瘀血郁滞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克,一日2次。

4.2 蜜丸【组成】蜜丸的主要成分是蜂蜜。

【功能与适应症】蜜丸具有润肺止嗽、养胃和润肠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炎症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3次。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几种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几种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几种药方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着
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
药方。

1. 保和丸
组成:陈皮、苍术、白术、茯苓、厚朴、白芍、炙甘草、枳壳等。

功效:保和丸主要调和胃气,健脾止泻,适用于慢性胃炎伴有
食欲减退、脘腹胀满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5-10克。

2. 平胃散
组成:黄连、黄芩、栀子、陈皮、桔梗、山楂、半夏、茯苓等。

功效:平胃散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的作用,对慢性胃炎合
并肝胆湿热、脘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效。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克。

3. 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连、黄芩、法半夏、生姜、大枣等。

功效: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慢性胃炎伴有心气不足和脘腹胀满的症状,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克。

4. 枳术汤
组成:枳实、白术、干姜、黄连、黄芩等。

功效:枳术汤具有燥湿平肝、健脾燥湿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胃炎合并湿热胃证的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克。

请在使用这些药方前,先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以上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几种常用药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志杰,韩玉武. 中医药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
2.
2.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中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胃炎诊疗专家共识[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胃炎、 放射性胃炎、 感染性( 细菌、 病毒、 真菌和寄
生虫)
胃炎和 Ménétrier 病等。
2020/11/14
8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黏膜出 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 及充血 渗出等基本表现。
糜烂性胃炎有 2 种类型, 即平坦型和隆起型, 前者表现为胃黏膜有单个或多个糜烂灶, 其大 小从针尖样到最大径数厘米不等 ; 后者可见单 个或多个痊状、 膨大皱裳状或丘疹样隆起, 最 大径5 ~ 10 mm, 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 陷, 中央有糜烂。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白相 为主, 皱裳变平甚至消失, 部分黏膜血管显露; 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
2020/11/14
4
根除 H. pylori 可使慢性胃炎胃 黏膜组织学发生改变, 包括消除活动性, 减轻慢 性炎性反应的程度 [40-42]。 Meta 分析表 明, 根除 H. pylori 可使部分患者的胃黏膜萎缩得到逆 转, 但肠 化似乎难以逆转 [43,44]。
2020/11/14
5
慢性胃炎中医治疗
胃病是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慢性 胃炎是胃病的重点。
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
出血性胃炎
胆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0/11/14
2
中医范畴
而慢性胃炎在中医中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 分属于“胃痛”、“胃痞”、“呕吐”、 “吐酸”、“嘈杂”等范畴
2020/11/14
9
中医诊断
主证: 1.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 2.胃痞:胃脘部痞闷不舒,按之柔软为特
点 3.吐酸:酸水随胃气上逆而吐出为特点 4.嘈杂: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
似痛非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11/14
10
兼次证:
胃纳呆,脘腹胀,嗳气腐酸,大便溏烂, 恶心等
2020/11/14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 黏膜组织学。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的 处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同。 无症状、 H. pylori 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需特 殊治疗 ; 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特别是
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上皮内瘤变 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2020/11/14
6
某些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维生素, 如维 生素 C 以及微量元素硒 可能降低胃癌 发生的危险度。 对于部分体内低叶酸水 平者, 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 胃炎病理组织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2020/11/14
7
1. 慢性胃炎常见病变主要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 不 再用“浅表性” 。 因为“浅表”对应于“深层” , 是深
浅的
划分用语, 不能反映胃黏膜腺体的数量。
2. 慢性胃炎按照病变的部位分为胃窦为主胃炎、 胃体 为主胃炎和全胃炎。
3. 慢性胃炎有少部分是特殊类型胃炎, 如化学性胃炎、 淋巴细胞性胃炎、 肉芽肿性胃炎、 嗜酸细胞性胃炎、 胶
2020/11/14
17
辨证要点
辨寒热 寒:畏寒喜热,得热症减,遇冷症增,喜
温热饮,局部热敷可舒,口淡,易吐清水, 舌淡白,苔白 热:脘腹胀满,喜冷饮,畏热饮,口臭, 吐酸水,大便秘结,尿黄,舌红,苔黄
2020/11/14
18
辨证要点
辨虚实 虚:疲乏无力,少气懒言,胃痛隐隐,胃
纳欠佳,脘腹胀闷,喜按,大便溏薄,舌 淡红,苔白或少,脉弱 实:胃痛拒按,声音洪亮,体形壮实,大 便秘结,脘腹胀满,舌红,脉实而有力
11
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饥饱失常,恣食生冷,咖啡、
酒、茶无度,损伤脾胃,使脾之健运,胃 之受纳腐熟水谷受损,食滞内停,水湿、 痰浊、食积等阻于中焦,中焦气机升降失 司,而发病。
2020/11/14
12
病因病机
2.情志失调 忧思伤脾,恼怒伤肝,情志不遂,肝气郁
滞,肝失疏泄,脾气不足,肝木旺,而乘 脾土,肝气横逆犯胃,使脾胃之升清降浊 失司,中焦气机不运而发病。
2020/11/14
13
病因病机
3.外邪犯胃 外感邪气,如风、寒、暑、湿、热等,其
中以寒邪最为多见,外邪入侵,内客于胃, 使胃失和降之功,中焦胃脘气机阻滞而发 病。
2020/11/14
14
病因病机
4.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养而致脾胃虚弱,
脾胃之受纳运化水谷精微失职,气机失畅 或脾胃虚弱,胃失温(濡)养而发病。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 香附、枳壳、白芍、陈皮、佛手、百合、 乌药、甘草。
2020/11/14
19
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的中医病机 归根结底----中焦气机阻滞
治疗----理气和胃
2020/11/14
20
分型辨治
1.肝胃气滞证:
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 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矢气,
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020/11/14
21
治法:疏肝理气
2020/11/14
3
慢性胃炎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 年全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会议,上 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 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 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 是指内镜下肉眼或特
殊成像方法所见的戮膜炎性变化, 需与病理检查结 果结合作出最终判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有内镜诊断和病理诊 断, 而内镜下判断的萎缩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 [9,10] , 确诊应以病理诊断为依据。
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即 旧称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 类型。 如同时存在平坦或隆起糜烂、 出血、黏膜皱裳 粗大或胆汁反流等征象, 则可依次诊断为慢性非萎缩 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胆汁反流等。
2020/11/14
15
病因病机
5.药物损害 过服寒凉、温燥、大辛大热之药物,过耗
胃气,损伤胃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受纳运化失司而发病。
2020/11/14
16
辨证要点
辨气血 气:以胃脘部胀痛为主证,痛无定处,攻
撑走窜,常有嗳气、矢气频作,多有情志 不舒等因素。 血:痛处固定,持续不断,以刺痛多见, 入夜尤甚,舌紫暗或见瘀点瘀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