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中医辩证论治

慢性胃炎中医辩证论治胃炎中医名为胃痞,胃脘痛,反酸,嘈杂。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
【病因病机】慢性胃炎的病因较复杂,其病位皆在于胃脘以下,始则与脾胃有关,继而损及肝、肾。
其病机多由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使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所致。
各种致病因素往往互相关系,病机有虚实之分,始之初起以实邪为主,外感六淫,情志郁结,或因食、气、痰、湿、热所致;久病则以虚为主,或虚实相兼,寒热错杂。
1.饮食所伤,由于过饮过饱,恣食生冷,酒食不节,损伤胃阳,影响脾胃的受纳升降,遂致气机紊乱,脾胃不和。
2.情志失和,如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上,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
气机逆乱,升降不利则见胃脘痞满不舒。
3.痰湿中阻,多因脾胃失健,不能运化水湿,酿生痰浊,壅塞中焦,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为腹痛。
4.脾胃虚弱,平素脾胃不健,或年老体弱、中气久虚,或病中过用寒凉克伐之剂,重耗脾胃之气,或病后胃气未复,皆能导致胃纳呆纯,脾胃失健,胃脘痞满。
5.误治失治,伤寒表邪,误治失治,由表及里,影响脾胃;或五脏疾病,失于调治;或滥服药物,以致脾胃乃伤,升降失司。
西医认为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
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从急性胃炎演变而来。
2.鼻、口、咽喉部局部病灶的细菌及其毒素吞入胃内,长期对胃的刺激。
3.经常习惯地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烈酒,浓茶,咖啡,过烫(冷)等饮食。
4.过度吸烟。
5.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6.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
7.胃酸缺乏,使细菌易于在胃内繁殖。
8.营养不良,如长期缺乏蛋白质及维生素B族。
9.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使胃长期处于淤血和缺氧状态;10.免疫因素,在某些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血清中,可测得壁细胞抗体(PCA)和(或)内因子抗体(IFA)。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慢性胃炎主要和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情绪低落,肝气郁结有关,其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非常高。
大部分人在一生当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胃疼、胃胀等症状,整体而言,慢性胃炎预后良好,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够尽快恢复健康,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呢?1.什么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通过胃镜观察,可发现黏膜细胞出现水肿、出血、糜烂等症状。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数据显示,在进行胃镜检查的人群当中,大约有80%-90%都可能会被诊断为慢性胃炎,且男性多于女性,随着人们的年龄逐渐增加,患有慢性胃炎的几率也在不断攀升。
1.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1.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几乎超过一半的慢性胃炎都是因其导致引起的。
1.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长时间饮用浓茶、咖啡、酒类饮品,或者是经常性进食辛辣的食物,过饱、过饥等不良习惯都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
其次,如果使用药物不当,也可能会引起慢性胃炎。
1.精神方面因素长期从事精神压力过大的职业,其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且更加容易焦虑、紧张不安、暴躁、抑郁,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引起慢性胃炎出现各种不良症状。
1.气候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如果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季节变化,可能会引起感冒,还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特别是已经患有慢性胃炎的人群而言,在气候季节变化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天气变凉也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
1.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1.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中成药与中药汤药两种。
汤药治疗主要是医生经过辩证论治,在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体质状况进行用药,因此,汤药是有针对性的,这样对症下药通常效果良好,能够照顾的更加全面。
中医治疗胃炎十大名方(精)

全国中医十大名方,90 年代全国中医十大名医方:(治胃病十方1. 胃神经管能症: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热胁嗳气纳呆等,肝郁气滞,湿浊阻痹者。
R:佩兰10g延胡10g普洱茶5g厚朴5g炙甘草5g素馨花12g功效:有芳香解郁,行气止痛之功.2.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口干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R:北沙参30g石斛20g怀山药130g焦山查30g桑寄生20g玉竹20g青代10g白勺10g浙贝10g功效:有养阴建中之效.用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过药面浸泡 1 0分钟煮沸后改用文火15 分钟服取药液约400ml 。
3.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为主症。
R乌梅肉6g炒白勺10g北沙参10g大麦冬10g金钗石斛10g丹参10g生麦芽10g炙内金5g 炙甘草3g 玫瑰花3g功效: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为经验方,方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足资吾等效法。
4.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进食欲之效:(为脾胃良方,对胃炎有卓效R麦芽30g谷芽30g内金15g山药15g党参10g甘草5g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浸泡一小时,沸后继沸5 分钟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复元益气之功。
5.适应于各种慢性胃炎之属脾胃阴虚者:R:沙参20g白芍20g麦冬15g山楂15g石斛15g知母12g花粉12g内金10g丹皮10g乌梅10g陈皮10g生甘草3g功效; 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6.适应于浅表性,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R:党参15g丹参15g蒲公英15g白芍15g制半夏10g黄连3g甘姜3g炙甘草6g 功效:有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为一炉,适用于寒热错杂证7.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肠溃疡,胃N 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N 功能紊乱等所致之痛属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R:延胡索9g川楝子9g生甘草9g乌贼骨9g制香附9g沉香曲9g白芍12g蒲公英20g台片6g功效: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浅析

方组 成 :香 附 、茯 苓 、法半 夏各 1g 2 ,紫苏 、苍 术 、 厚朴 、木 香 、枳壳 各 1g 陈皮 9 ,元 胡 1g 0, g 5 ,甘 草
8 。治愈 6 g 5例 ( 91 ,好 转 2 6. %) 2例 ( 34 ,无 效 2 .%) 7例 ( .%) 75 ,总 有效 率 9 .%。 25 23 脾 胃虚寒 .
临床 患者可 见 胃脘暴 痛且 胀 、痛势 较 急、 胃中似
冰、得温则舒,舌苔薄 自,脉弦紧 。治以温 胃散寒理
气。
周璨 …运 用二 陈汤加 减 治疗 慢性 胃炎 8 7例 , 基本 方 :陈皮 、半夏各 1g 0 ,茯苓 1g 5 ,甘草 6 。辨 证加 g
顾 向东 l运用 良附丸加 味 治疗慢 性 胃炎 6 , 5 】 0例 并 与对 照 组 6 0例进 行 比较 ,对照 组给 予 吗叮啉 1mg 0 ,
胃镜报 告有 出血 点加 大黄 、 白及 。辛开 苦 降,疏肝 和
寒 、因气不顺 者 ,然 因食 、 因寒亦 无不 皆关 于气 ,盖 ’ 食 停则 气滞 ,寒 留则 气凝 。 ”叶天 士 : 肝 为起 病之 源 , “ 胃为传 病之所 ”古代 医家 的论述 显 示慢 性 胃痛 的病 因 : 既有 自然 气候 变化 的影 响 ,也有饮 食 失节 、 志 不遂 、 情 劳倦 所成 。
胃,通 畅气 机 ,每 日 1 ,水 煎 2次 ,治疗 结果 :治 剂 疗4 3例 ,好 转 2 ,无效 2例 ,总有 效 率 9 %。杨 7例 7
慢性胃炎折腾人,中医辩证治疗有方!

慢性胃炎折腾人 ,中医辩证治疗有方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不能按时吃饭已经是当代白领的典型情况,加班累了,喝点冷水解渴,饿了就吃点面包充饥,困了喝点咖啡。
这样久而久之,自己的胃就先抗议了。
在当前社会中,几乎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毛病一不小心就会发作,这样的痛苦给上班族带来了极大的折磨。
慢性胃炎通过西医治疗,不仅无法治愈,反而还会出现反复发作,经常服药要给身体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慢性胃炎的治疗时间较长,久而久之服用西药一定会给肾脏造成损害,所以通过中医疗法对慢性胃炎辨证施治,不仅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有着标本兼顾的特点,治疗效果非常突出。
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时,根据慢性胃炎的基本症状辨证施治,能够让慢性胃炎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了解一下折腾人的慢性胃炎,如何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吧!慢性胃炎的中医认知1.慢性胃炎的症状慢性胃炎是指各种慢性胃黏膜的炎性病变,临床上以慢性胃痛为典型特征,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在就餐之后,胃部会出现闷胀不适、食欲减退和恶心呕吐等情况。
这是当前的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中胃炎属于“胃脘痛”和“胃痞”范畴。
慢性胃炎根据其症状分为了浅表性胃炎、充血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诸多种类,其中只有极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会演变为胃癌,所以慢性胃癌患者不要过于担心忧虑,只要出现了胃炎症状后及时进行治疗,就能够减少慢性胃炎给身体带来的损害。
2.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胃溃疡的出现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
其中饮食不洁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饮食不节主要是指患者日常在饮食中不注意,中医认为胃作为水谷之海,它的功能就是受纳和腐熟水谷,如果进食过于生冷的食物,就会导致寒滞中焦,如果进食辛辣肥厚刺激的食物,就会导致湿热中阻。
如果吃得过饱或者是空腹时用力过度损伤胃气,就会导致胃腑气机阻滞,引发胃痛。
3.慢性胃炎的病机在了解了慢性胃炎的症状和病因之后,要对慢性胃炎的病机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开辨证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胃炎?

中医如何治疗胃炎?一、胃炎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胃炎多指由不同病因导致的一系列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的炎症,任何年龄段都会发病。
从病灶分布、病因及病理学出发,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及特殊性胃炎,而按照发病的缓急,胃炎又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其中,急性胃炎多由微生物、细菌、毒素等因素诱发,且应激状态也可能是急性胃炎的内源性刺激因子,进而对人体的胃黏膜造成损害。
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也将慢性胃炎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除此之外,一些化学性、物理性有害因素的反复作用,也会是诱发慢性胃病的重要原因。
在中医学领域,胃炎属于“胃痛”“痞满”范畴,上腹胃脘部疼痛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同时患者可能还伴有恶心呕吐、纳呆及腹闷等表现。
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就有关于胃病病理病机的表述,“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中医认为,脾胃是身体的根本,“气血为生化之源”,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饮食容易诱发慢性胃炎。
此外,脾胃虚弱、情志不渝等也会引发慢性胃炎发病。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患者气机不利、胃失和降,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发病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与思虑伤肝、气血失调及运化失常等密切相关。
基于胃病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学者在中医治疗胃病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关于“胃痛”的治疗,中医认为应遵循“初病在经,久痛人络”的特征,调节气血、舒筋活络是看诊的要点。
不过,在疏通气机、调和阴阳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证候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胃病与肝、脾密切相关,胃痛的部位在于胃,应该从虚实、寒热及血瘀等不同的证型出发,施予辨证治疗。
二、中医治疗胃炎临床上,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且种类较多,中医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根据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等,胃炎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临床治疗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准,切实提高治疗胃炎的临床疗效。
1、辨证论治从中医学视角出发,胃病常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等类型。
中医秘方集---名中医盛循卿治慢性胃炎经验

中医秘方集---名中医盛循卿治慢性胃炎经验盛循卿,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善将仲景学说灵活施用,以治疗中医内、儿科疾病。
盛老对脾胃病研究尤深,曾提出脾胃气机失调是该系统疾病的共同病机,认为治疗脾胃必先调养肝气,以疏肝理气来调理脾胃气机,对四逆散古方的应用阐发,造诣精深,对医治脾胃病颇有良效。
现就盛老以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作一介绍。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盛老认为,胃脘痛者,疏理气机为通用之法。
胃病用药,宜用性味甘平之品,慎用苦寒开破之剂,若有热象仅加一、二味苦寒之药即可。
气郁积滞甚者,要待明确无出血倾向后方可投少量香燥走窜之药,且用量宜轻,慎用单味重剂,以免加重脾胃功能的失衡。
服药时,脾胃虚寒者,药宜温服;胃中实热者,药宜凉服。
饮食调理方面,注重药食结合,起居有节,情怀舒畅。
湿阻食积者,忌肥甘厚味及滋补之物;阴虚津少者,禁辛辣温燥之剂;胃痛持续不解或疑有出血倾向者,宜进半流质或流质食物;食积不化者,暂缓进食或节食。
治疗上,盛老认为“治胃必先调肝”,临证善用仲景四逆散方出入化裁,认为四逆散适于肝失条达,累及他脏所致肝脾失调、肝胃不和、肝经郁热等一系列由情志病变所诱发的肝、胆、胃肠等病患。
中医中药秘方网介绍确立本方方义为:疏肝理脾,和解表里,缓急止痛,宣枢气机,透解郁热,调和气血。
施治中,柴胡在清肝经郁热或虚热时,用量宜偏重;当疏肝理气时,用量则宜偏轻。
若阴液不足或服用柴胡偶感口干者,配合敛散护阴生津的白芍,或者相应减少柴胡用量,或用醋制柴胡或鳖血制柴胡,则罕见此弊。
芍药施治,除有不致柴胡伤阴劫液之功效外,还有他途:生白芍长于清肝经虚热;炒白芍侧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赤芍清肝凉血,常用治肝经郁热;炒赤、白芍合用则补肝散瘀清润并举。
枳实苦酸性寒,盛老恐伤人正气,故常以枳壳易之,枳壳具有升提清阳作用,其生品尤适用于气虚下陷之胃中坠滞。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与调养

百商迥治 I编辑/熊博丹289027259@q q.c o m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与调养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 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主要包 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 炎。
导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比较多,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 素感染,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或药 物,口腔和咽部的慢性感染,胆汁 反流及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 等。
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 隐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其他症状表现还有贫 血、消瘦、腹泻等。
慢性胃炎主要 通过胃镜检查进行确诊,一般都需 要在胃镜下进行胃黏膜组织活检,并送病理检查。
西医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杀菌治疗和消除病因、对 症治疗。
其中,杀菌治疗主要采用 抗生素、抑酸药、胶体铋剂的联合 用药方法,有二联、三联、四联疗法等不同联合治疗方案。
从中医角度分析,慢性胃炎的 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过食肥 甘、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易导 致慢性胃炎。
(2)情志不畅或抑 郁恼怒引起肝胃不和,忧思伤脾导 致中焦气机不畅,日久产生肝郁化 火、久病人络等变化。
(3 )外邪犯 胃,寒、湿、热等外邪内客于胃,导致气机阻滞。
(4)素体脾虚,气 虚导致脾失健运,虚寒可致胃失温 养,燥热伤阴等致使胃失滋养。
从总体上来看,中焦脾胃亏 虚、气滞湿阻热蕴,是慢性胃炎主 要的病理机制。
因此,慢性胃炎应 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为基本治 则。
对于不同证型慢性胃炎的辨证 论治如下:肝胃不和型宜疏肝解 郁、理气和胃,可用柴胡疏肝散加54减治疗;脾胃虚弱(寒)型宜健脾 益气、运中和胃,可用六君子汤加 减治疗;脾胃湿热型宜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可用三仁汤加减治疗;胃阴不足型宜养阴生津、益胃和 中,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胃络瘀血型宜活血通络、理气化瘀,可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治疗。
具 体的加减,可根据烧心、胃胀、胃痛等症状不同,分别选用相应的药 物。
针对慢性胃炎中焦脾胃亏虚、气滞湿阻热蕴的主要病机,笔者拟 订了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为主的 “胃炎I方”和以健脾养阴、清热 为主的“胃炎n方”两个基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