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德州物流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开发策略5000字

德州物流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开发策略5000字

德州物流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开发策略5000字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

现行各个产业本身、产业与产业之间,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都要以物流为支撑和纽带。

它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振兴第三产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全国各省“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调整的大环境下,研究怎样发展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对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德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strength)1、交通区位优势。

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交汇处德州是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京沪、德石、济邯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纵横交织的国省公路干线路网全面形成。

2009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2569公里,2009年完成货运量9433万吨;市区拥有铁路专运线22条,2009年完成货运量302万吨,距离济南遥培空港只有一小时,德州具有建立公、铁、空立体式联运综合交通物流体系的基础条件。

2、物流业发展基础优势。

全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1900余家,拥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及配送中心132个,中心城区沿京沪铁路及专用线有各类货场占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其中储煤场7处,储木场8处,各类仓库100多个。

木材、煤炭、粮食、钢材、建材是我市传统大宗集散、流通、配送物资,在鲁西北、冀东南具有主导地位。

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180亿元。

德州市公路局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议--公铁联运纲要

德州市公路局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议--公铁联运纲要

关于依托德州市公路局材料供应处建立德州市公铁联运中心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议纲要1.战略思想:整合德州及周边物流配送资源,推进物流配送向集约化、信息化发展,以聚合效应服务德州市物流产业发展。

2.战略目标:整合公铁资源,构建鲁西北物流配送中心,打造物流配送服务品牌3.战略态势分析:德州市公路局材料供应处(鲁班建筑)位于德州木材、钢材物流中心和德州装饰材料市场之间,向西扩展毗邻德州市粮食物流中心、德州农产品(果品)中心、山东省农资德州物流中心、德州飞马冷藏中心、德州城区综合物流中心,向东扩展临近德州新华商贸物流中心、德州资通国际物流中心、德州黄河棉花交易市场、德州海关,向北紧靠德州汽车站、德州火车站、向南近接101省道、105国道和京沪高速公路。

近地区辐射范围包括了宁津林木加工物流中心、平原纸业物流中心、陵县夏津纺织物流中心等11县市区物流节点,远地区辐射到环渤海物流带、津京物流圈、江浙泛长三角物流群。

从本地区角度看德州市公路局材料供应处所处位置是德州市商贸物流节点、农业物流节点和工业物流结点的空间密集聚焦点之一,符合德州市以公铁连联运中心为平台构建物流配送中心的理想选址之一,并且符合《德州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所拟定的德州市公铁联运中心的一期规划发展规模(德州市公路局材料供应处周边土地的再利用也为公铁联运云中心二期、三期用地提供了一定条件);从全国范围看,德州市公路局材料供应处所处位置是泛长三角北上物流,津京物流以及东北南下物流,环渤海南下物流,胶东半岛北上西进物流以及西部陇海地区东进物流交汇的咽喉所在。

在德州公路局供应处所处的物流地理区域中,有农产品、电子产品、工业制造品、建材、纺织皮革品五类水果、蔬菜、木材、钢材、建材装饰、功能糖、纺织服装、皮革箱包、太阳能、中央空调、汽车配件、轴承等十几种产品集散流通。

随着经济发展,德州目前已经被确定为交通部确定的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为提高德州交通运输的整体水平,德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建设已经开始(该规划的范围包括老城区、河东新城和东部组团,规划年限至2020年)。

德州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和信息平台研究

德州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和信息平台研究

德州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和信息平台研究作者:张聚伟李真来源:《消费电子》2012年第14期摘要:为了更好得发挥出区域物流核心城市作用,本文结合德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对德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从规划原则、功能定位、实施模式、建设实施步骤和商业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构想。

关键词:物流;区域物流;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96-01随着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德州作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被列为全省七大省级物流节点和六大物流区域核心城市。

如何实现德州市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对德州市区域经济物资流动进行协调、达到整合区域资源的作用,如何实现德州市区域物流各个要素的系统最优目标,这些都是德州市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德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一)区位优势明显,物流资源整合不合理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交汇处,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

从德州市的产业布局来看,产业资源较为分散,如汽车产业就包括了武城、乐陵及德城区三个主要地区,夏津、乐陵、陵县和禹城同时形成了棉纺、毛纺产业群,新材料产业则分散在了经济开发区、德城区和武城县,而木材物流园区在德城区和宁津都有一定的聚集发展,但各为其主,很难发挥物流的集成化平台效用。

(二)政策大力扶植,但是物流发展不统一《德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建设高效率的物流平台,立足华北、华东地区,建立电子商务物流的商品分拨和配送中心,积极引进知名网络营销商在德州建立物流配送基地。

对引进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在土地优惠、税收奖励、收费减免、资金支持、环境服务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18•【字号】•【施行日期】2021.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邮政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德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9月18日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根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市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

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新兴业态加速涌现,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快递物流和农村物流需求迅速扩大。

区位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的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日益显现,为我市建设区域型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流总量持续扩大。

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8624.2亿元,物流业总收入314.5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到5.6%、6.2%。

全市实现货运量14092万吨、社会货运周转量291.76亿吨公里,“十三五”期间,增速分别达到5.4%、6.5%;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3.45亿元、57.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92%、60.35%。

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3042.7万件,同比增长79.48%。

全市物流企业达到3000余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79家。

新时代背景下德州物流业发展前景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德州物流业发展前景思考

地方经济495新时代背景下德州物流业发展前景思考刘 行 德州市统计局摘要:物流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货代、互联网等多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业,随着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分工协作趋势不断增强,物流业已被广泛认为是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经济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实力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物流业;园区;标准化;互联网;现代化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4-0495-01近年来,德州市物流业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社会物流需求持续增加,物流业已成为德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市物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国家标准化试点后,德州物流标准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但德州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大时代背景下,德州如何激流勇进打造物流高效便捷新枢纽,德州物流业依旧面临着很多挑战与不足。

一、德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一)物流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品物流占主导地位2017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3580.2亿元,列全省第九位,同比增长11.8%,增幅位居全省第四位,物流总额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9%。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1238.6,占总额的82.8%;农产品物流总额为524.8亿元,占总额的3.9%;进口物流总额为64.9亿元,占总额的0.5%;外地货物流入物流总额为1298.8亿元,占总额的9.5%;再生资源物流总额为153.8亿元,占总额的1.1%;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为299.3亿元,占总额的2.2%。

(二)通达能力显著提升,空间格局日益完善德州市已形成“三纵三横”的铁路、高速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国、省道,作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已初步形成了“一核、两带、三组团”的现代物流空间格局。

(三)以物流园区为结点的区域物流集散地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德州市已建成涵盖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及配送中心等形式的物流集散中心100多个,业已形成了以园区为结点,配送站点为脉络,过境运输和辖内运输统筹发展的行业发展格局。

德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德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德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提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提高农产品质量就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在分析德州冷链物流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短板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发展对策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德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全国重要的粮棉果菜畜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蔬菜常年播种面积210万亩以上,总产量650多万吨以上;果品面积80万亩以上,常年产量62万吨,其中乐陵金丝小枣枣粮间作面积百万亩以上,年产小枣15万吨;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市发展各种畜禽规模养殖厂和小区3,700个。

2012年,全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200家,实现销售收入947亿元。

其中,速冻食品、蔬菜、水果、肉禽、乳制品都需先入冷库预冷或冷藏冷冻,再通过冷链物流配送至各农贸批发市场、超市及其他地区。

因此,德州市食品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比较大,而且随着德州市经济的增长,人口规模的扩大,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作用渐显。

201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200家,农民合作社7,000多家,物流企业达到1,100多家,其中有能力提供冷链物流配送企业有90多家。

尽管具备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不多,但一些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如齐河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椒英潮辣业有限公司、德州华商冷藏物流等的示范带头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以齐河美东农业科技公司为例。

齐河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资金投入5,000多万元,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冷链物流,实现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温度控制。

为了保证蔬菜的品质,该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蔬菜生产及采后冷链物流保鲜项目”,建起了3,5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蔬菜加工车间及2,000吨的预冷、储藏库,购置了5辆冷藏车,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实现了对蔬菜的全程低温控制。

2013年,该园区投入使用了10,000m2的冷链物流区,冷藏保鲜蔬菜达2,000吨。

德州物流市场调研

德州物流市场调研

德州物流市场调研为配合我乾龙物流进驻德州,顺利开展物流园区各项工作,我对德州物流市场进行了调研。

一德州物流市场现状:德州目前专业物流市场(园区):经营良好,且具规模的:德百物流园、运达物流园、九达物流园。

规模较小、位置偏僻、经营不佳的:润民物流园、辰烨物流园、锦华物流园、顺通物流园、后赵盛荷物流园。

(1 )德百物流批发城系山东德百集团开发兴建,目标打造鲁西北、冀东南地区规模大、实力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到位、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商贸项目。

德百批发城总占地600亩,总建面积超过60万方,小商品批发市场、鲁北茶都、鞋业批发市场、酒水食品市场、五金机电大市场、灯具灯饰城都已经开业经营中,三期位于新河路以南地块,整体规划为家居建材大市场和精品家居体验区。

德百批发城共分为八个大的市场区域,分别为小商品批发市场、鲁北茶都、副食批发市场、鞋业批发市场、五金大市场、灯具灯饰广场、仓储物流区、车饰一条街,沿高速的是餐饮区和物流仓储配套区。

德百物流配送中心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信息、商品交易、展示、仓储、中转、配送、食宿等全方位、多功能的一条龙服务,并设有现代化的交易大厅、仓储、商务中心,物流系统将实现与全国各大物流中心并网,吸纳全国客商,充分利用德百集团的客户资源优势,建立合作关系。

(2)九达物流园隶属于德州交通集团,是德州最成熟的物流市场,毗邻黑马市场、迎宾路市场、德州冷库、果品批发市场、粮油物流基地等专业市场。

物流园区占地120多亩,货场面积10万多平,仓储2万多平,尤以终端配送区域比较成功,有400个配送车位,辐射德州所属全部县市区,并可到达聊城、临清、高唐,及相邻河北省故城、景县、吴桥等地区。

(3)德州运达物流园位于解放北路天衢工业园内,是省、市、区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占地300余亩,总投资2亿元,是集仓储、物流、加工、商储、配送、流通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物流基地。

物流园内分商贸仓储、仓储加工、配送服务三个区域,目前主要经营项目有食品、冷鲜肉、茶叶、电动车、酒水等。

德城区物流园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德城区物流园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德城区物流园区发展规划调研报告一、调研内容(一)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德城区十分注重引进、培育现代物流园区。

德州作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主枢纽,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历来就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发展物流为主的服务业得天独厚。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将德州确定为全省6大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和5大物流区域核心城市。

北京铁路局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铁道部要求,确定在德州等地建设战略性物流项目。

近年来,德州依托基础优势、政策机遇,制定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服务业拉动战略,“物流德州”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打造铁路物流园区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近年来我区把物流业建设和发展,做为服务业建设的重点,充分利用地理和交通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物流基地。

一、区位交通优势条件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处在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和“1小时上天(济南机场),2小时入海(天津港口),3小时进京”的便捷优势。

京沪、德石、济邯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我市这一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让众多客商云集于此。

市区拥有铁路专用线27条,仓储设施255万平方米,大型储煤场17处,存储能力110万吨;大型储木场8处,存储能力100万立方米,是鲁西北、冀东南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

二、现代物流业现状目前,我区有物流企业170多家,形成规模的大型物流企业有4家,物流企业仓储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配送车辆1500多台,配送中心50多家,形成规模的物流园区2个,分别是运达创业园、鑫融果品物流,两个园区的入园率已达到90%以上。

运达物流园的物流信息平台已经建立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

现行各个产业本身、产业与产业之间,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都要以物流为支撑和纽带。

它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振兴第三产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全国各省“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调整的大环境下,研究怎样发展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对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德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strength)1、交通区位优势。

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交汇处。

德州是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京沪、德石、济邯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纵横交织的国省公路干线路网全面形成。

2009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2569公里,2009年完成货运量9433万吨;市区拥有铁路专运线22条,2009年完成货运量302万吨,距离济南遥墙空港只有一小时,德州具有建立公、铁、空立体式联运综合交通物流体系的基础条件。

2、物流业发展基础优势。

全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1900余家,拥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及配送中心132个,中心城区沿京沪铁路及专用线有各类货场占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其中储煤场7处,储木场8处,各类仓库100多个。

木材、煤炭、粮食、钢材、建材是我市传统大宗集散、流通、配送物资,在鲁西北、冀东南具有主导地位。

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180亿元。

2010年1-9月,全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080亿元,同比增长19%。

3、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逐步显现。

近年来,德州物流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全市重大物流业项目个数从2008年的3个增长到2010年的11个,总投资占全市重大项目投资的比重由1.7%增加到6%。

投资80亿元的东北商贸物流城已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中心。

二、德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weakness)1、自营物流占相当比重。

物流产业能否得到发展,关键在于要有物流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于工商企业。

但是目前我市绝大多数的工商企业仍以自营物流为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的销售中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是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完成。

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使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公司可利用的物流资源不足。

2、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有三个层次的要求,最底层是标准编码、协议、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层是信息服务平台的要求,包括运营的平台、开发的平台、服务的平台;第三个层次才是定制化的服务,包括商业智能、知识管理、数据库挖掘等。

我市物流企业大多数仍处于网络技术等基本功能的应用上,即处于信息化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涉及的功能包括客户管理、报表系统等等,很少企业信息化管理达到第二、三个层次。

3、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目前我市物流企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物流企业。

主要是仓储、运输及快递企业。

二是主辅分离物流企业。

主要处理企业自身的物流管理业务。

三是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

即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

传统物流企业构成了我市物流企业的主体,而后两种企业占据很少份额。

全市物流企业整体上处于“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的状态,形不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三、德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机遇(oppotunity)德州市物流业的发展面临两大机遇:一是国务院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物流业因其重要的纽带作用跻身十大产业之列,作为落实其它九大规划的重要支撑。

这意味着物流业已经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

现在各地政府纷纷对本地区的物流业发展作出规划,进行规范,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占领制高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年,国家必将有更大的政策倾斜和投入,这对于我市物流业的长远发展是重大利好消息,为我市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二是《山东省关于贯彻国发[2007]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全省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且省里确定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六个重点服务产业之一。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把我市列入山东省6大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和山东省5大物流区域核心城市,是在充分考虑我市发展物流优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对我们提出的科学规划。

在战略定位上,我们应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连接京津塘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承接国家贯通南北物流通道节点的任务,建立以煤炭、木材等大宗货物为主的物流园区,服务于经济发展。

并积极呼应国家级物流节点济南、青岛,成为其依托和补充,实现与济南、青岛的错位发展。

四、德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存在的威胁(threat)近年来,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仅在德州周边地市已建成或在建的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近30个,各地在加快物流业发展方面形成了拼抢之势。

如济南提出重点建设盖家沟、现代和郭店三大物流园区和邢村、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桑梓店和空港等四个物流中心,打造全省综合性物流中心和全国区域物流中心及重要物流节点;临沂市斥资300亿元建设物流城,努力打造“中国临沂、物流天下”的品牌;潍坊投资30亿元高标准建设中国鲁东物流中心,打造辐射山东半岛的综合性物流枢纽。

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对德州如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德州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如何实施“服务业拉动”战略,加快打造“物流德州”的城市品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五、加快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德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应借力铁路,构建铁路新枢纽,立足山东半岛和京津冀都市圈,服务鲁西北、辐射鲁中和冀东南,形成贯通南北、联接东西的区域性生产与流通型德州大物流。

要大力发展中转物流、农产品物流,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促进我市成为区域物流发展的中心城市。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为尽快实现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物流德州”的城市品牌和打造“区域物流服务高地”的奋斗目标,建议市政府建立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主管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发改委、商务局、交通局、经信委、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海关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检测分析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项日常工作,加强指挥调度,完善服务体系;定期组织召开物流企业负责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加强物流办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物流人才培训与物流企业的交流机制,打造全市物流企业工作联系与交流平台,组织市内物流企业到物流业先进地区以及发展较好的物流企业参观学习。

2、科学规划布局,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全市“八大产业”协调发展。

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是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坚持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在整体布局上形成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城市物流与县域物流的综合发展的格局。

按照《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2510”发展思路,加大两大物流园区、五大城区物流中心、十个县域产业物流中心的推进力度。

加快建设东北商贸物流城、京铁物流园两大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高铁片区商贸物流园,形成全市物流业中心。

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应融合到我市八个重点产业发展中去。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借鉴先进地市的经验,抓紧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与各个产业协调发展的规划目标。

物流业发展规划要与“八大产业”规划相协调,互相制约,相互促进。

通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生产性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并加速二、三产业分离,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突出重点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包括物流软设施和硬设施。

首先,物流软设施建设主要就是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运达物流园等信息平台的建设,及时更新德州物流网的信息,定期宣传国家及省市的物流政策,推介物流项目,讲解物流案例,发布全国及各省市物流业发展动态。

积极探索构建覆盖率高、辐射面广、高效快捷的网络,链接市内各物流节点与政府电子商务信息,实现货运物流网、加工贸易网、商贸流通网互联互通,提高物流业的服务效率和运作质量。

其次是物流硬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德龙烟铁路、太青客运专线等铁路,聊城-德州-黄骅铁路和德州-济南城际轨道交通网,尽快形成“三纵三横”铁路运输网络;以德滨、德商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依托,加速“六纵四横一环”的公路主框架整体格局的全面形成;推进京杭运河、徒骇河、漳卫新河三条河流的复航通航工程建设。

进一步探索“无水港”运作模式,加强与青岛港和天津港通关合作,争取各大港口到德州合作建设园区,打造名副其实的区域物流中心和高标准内陆港。

通过这些重点交通工程的建设,推进我市零担货运中心、集装箱中转站、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的建设,为构建物流枢纽提供平台。

4、抢抓政策机遇,支持物流业重大项目建设。

把推进物流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物流业的突破口。

从重大物流项目的引进和规划入手,坚持高起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从加强沟通、加强调度入手,坚持严要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从争取政策、加大协调入手,坚持破难题,抓好资金和项目落实。

全力推进东北商贸物流城、京铁物流园等重大物流项目的建设。

目前,国家商务、财政、发改、交通等部委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

如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物流配送工程项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项目、“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项目、农产品“农超对接”项目、“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项目等等专项,都有相关的优惠支持政策,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筛选、论证、包装物流领域重点发展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政策性资金,大力支持物流业重大项目建设。

5、坚持准确定位,加强物流园区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定位准确、特色显明的原则,重点抓好物流园区建设。

按照我市物流业发展规划,抓住交通枢纽的地域优势,抓紧依托铁路建设物流园区,重点推进东北商贸物流城、京铁物流园两大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高铁片区商贸物流园,形成全市物流业中心。

同时尽快启动铁路物流园区的战略性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争取国家在铁路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