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画的制作技术
当代潮州麦秆画佳作解析——以方志伟麦秆画作品为例

年 ,《百鸟和鸣》获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 大 师 展 金 奖 ;2 0 1 1 年 ,《年年有余》获第七
届中国国际文博会金奖;2 0 1 1 年 ,《梅兰菊
竹》获 中 国 工 艺美 术 “百花奖”金 奖 ;2013
年 ,《鸟语花香》(图4)获第十三届中国工
艺 美 术 大 师 作 品 展 特 别 金 奖 。方志伟的
美术时空
A R T EDUCATION R E E A R C H
錦上Leabharlann 省漘牺洛 羌t
贵三皮伴
t
祥
11圖
下得以坚守他所喜爱的麦秆画创作事业。2 0 5 年 ,为了挽救濒 临 失 传 的 潮 州 麦 秆 画 技 艺 ,他 个 人 出 资 组 建 潮 州 麦 秆 画 研 究 艺 术 馆 ,通过开办麦秆画创作培训班、进入高职学校进行麦秆画制 作 工 艺 教 学 等 方 式 ,吸 引 、培 养 了 一 批 麦 秆 画 的 技 术 骨 干 人 员 。
当代的潮州麦秆画以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国内外工艺美术作 品 展 中 屡 获 嘉 奖 ,作 为 广 东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潮 州 麦 秆 画 的 省 级 传 承 人,方志伟的麦秆画作品以巧妙的构思、精湛的 技 艺、高 雅的艺术格调而闻名遐迩:2 0 7 年 ,高浮雕麦秆画《潮州广济桥》 获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博会金奖;2 0 8 年 ,彩色人物画《乐圣贝多 芬》获国家银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 0 9 年 ,麦秆画《潮州 八 景 图 》获 第 五 届 中 国 国 际 文 博 会 特 别 金 奖 ;2 1 1 年 ,麦秆画 《汉学家饶宗颐》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 1 4 年 ,麦秆画
制作工艺的熟练运用在这幅作品中得到
深 刻 的 展 现 ,方 志 伟 运 用 多 种 特 色 工 艺 ,
麦秆画光泽和纹理的表现

麦秆画光泽和纹理的表现作者:张璐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6期摘要:麦杆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麦秆画逐渐具有精美的工艺,兼具国画、工笔画的表现技法,制作出的成品往往精致细腻,形神兼备。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麦秆画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甚至很少人了解这一艺术形式。
因此,本文将以此入手,主要研究麦秆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光泽和纹理表现,期望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关键词:麦秆画; ;艺术特色; ;光泽; ;纹理中图分类号:J206;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6-0051-02民族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部分,民族艺术家们根据其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将各种生活中的故事或素材进行创作,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民族艺术形式,很好的丰富了人们当时的生活与情趣。
其中,麦秆画是属于一类特殊的民族美术工艺品,其制作方式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截然不同,主要将麦秆进行处理之后,制作成精美的绘画成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麦秆画的材料源于农作生活,其内容也往往鲜活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地域历史文化,再现了民族艺术的精深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继续传承或在逐渐消失,因而发掘研究这些文化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历史责任,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有责任让民族艺术的历史文化得到延续并为之传承。
因此,本文将从麦秆画艺术入手,研究这种民间工艺美术形式的传承和理论内容,重点分析麦秆画的光泽和纹理艺术,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这一民间艺术。
一、麦秆画的基本概述(一)麦秆画的历史渊源麦秆画是主要采用麦秆作为原材料进行各种后期的处理的工艺美术表现形式。
古时候,有了麦子的出现,先祖就相当聪明的在麦秆上进行丰富的艺术创作。
追溯历史,麦秆画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后来在秦朝的时候就逐渐被视为高档的工艺品,用于悬挂在室内当做装饰品,而到了隋朝时代,麦秆画正式成为宫廷工艺品,主要流通于豪门贵族之间进行珍藏和赏析,古老的传统麦秆画就此逐渐成为稀罕品,虽然出自民间,但是作为皇家贡品,很少能够在百姓中流传。
综合实践活动课《美丽的麦秆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美丽的麦秆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麦秆画,又称麦秆贴,也叫麦草画,源自我国民间,始见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麦秆画和剪纸、布贴一样,都属于剪贴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 作品明暗有序、古色古香、高贵典雅、形象逼真,极具艺术感染力,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美称。
同时,麦秆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还赢得了国内外艺术界很高的评价,深受中外人士青睐,被誉为中华瑰宝,民间一绝,艺术珍品。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喜欢动手制作这种形式,在活动过程中不但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收获到快乐。
虽然以前孩子们对剪纸、贴画已经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对麦秆画的认识还是肤浅的,所以我将通过欣赏更多的麦秆画作品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累积创作所需的素材。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动手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麦秆画的制作方法。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麦秆画的制作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创作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工与合作,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够用麦秆创作出一件完整的麦秆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小组共同完成麦秆画作品的过程中,提升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麦秆画的历史文化,通过欣赏麦秆画作品,感受劳动人们的辛勤和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要传承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在学生作品展示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德育渗透)活动重点:学生能够自主设计,能够掌握麦秆画的制作工艺方法,创作出完整的麦秆画作品。
活动难点:对麦秆画制作中的刮、贴、剪工艺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活动策略:有效的动手制作实践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我将以实物展示法与设疑法导入,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法、观察揣摩法、模仿练习法,与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法和示范法进行麦秆画制作工艺的教学,运用合作学习法、分层指导法完成小组麦秆画作品制作。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麦秆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麦秆画——《麦秆画艺术》第一章第四节《麦秆画的制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麦秆画艺术》第一章第四节《麦秆画的制作》。
具体内容包括麦秆画的材料准备、基本技法、制作步骤和创作要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麦秆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 掌握麦秆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麦秆画制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耐心和细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麦秆画的剪贴技巧、构图设计。
教学重点:麦秆画的制作步骤、材料选择和基本技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麦秆画样品、剪刀、胶水、彩笔、画纸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向幼儿展示麦秆画样品,引导幼儿观察、欣赏麦秆画的独特魅力。
讲解麦秆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幼儿对麦秆画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麦秆画的制作步骤:准备材料、设计图案、剪贴、上色。
演示基本技法和剪贴技巧,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指导幼儿进行麦秆画的制作,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制作进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麦秆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麦秆画的制作步骤2. 麦秆画的基本技法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利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麦秆画作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收集其他民间艺术作品,了解其艺术特点,进行欣赏和创作。
组织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麦秆画的剪贴技巧、构图设计。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1. 麦秆画的剪贴技巧在剪贴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引导幼儿按照设计图案进行剪贴,注意麦秆的纹理和走向,使作品更具立体感。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麦秆画》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麦秆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民间艺术》中的第二节《麦秆画》。
详细内容包括麦秆画的起源、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及其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麦秆画的基本知识,掌握制作简单的麦秆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麦秆画的起源、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提高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麦秆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和技巧。
教学重点:麦秆画的起源、艺术特点以及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麦秆画作品)、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具:剪刀、胶水、彩笔、麦秆、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麦秆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作品的制作材料,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麦秆画的起源、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及其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3. 实践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麦秆画的制作,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操作。
a. 准备材料:麦秆、画纸、剪刀、胶水、彩笔。
b. 制作步骤:1. 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 用剪刀将麦秆剪成适当大小的段。
3. 将麦秆段用胶水粘贴在画纸上,按照图案排列。
4. 用彩笔进行细节描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麦秆画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麦秆画起源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麦秆画作品。
2. 答案:作品要求体现家乡的特色,如建筑、风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麦秆画的兴趣浓厚,动手能力较强。
但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麦秆的粘贴技巧掌握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
大班美术教案《麦秆画》

大班美术教案《麦秆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民间艺术》中的第二节《麦秆画》。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麦秆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学习麦秆画的制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麦秆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麦秆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 学会麦秆画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麦秆画的制作技巧,如剪、粘、贴等。
教学重点:麦秆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麦秆画的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麦秆画样品、剪刀、胶水、画纸、彩笔等。
学具:剪刀、胶水、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麦秆画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种画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制作方法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麦秆画的制作方法,包括剪、粘、贴等技巧。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麦秆画作品,分析其制作步骤和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加深对制作方法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麦秆画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麦秆画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学生互评,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麦秆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2. 麦秆画的制作方法及技巧。
3. 学生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春天”为主题的麦秆画。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创意进行创作,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能体现麦秆画的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掌握情况如何。
濮阳麦秆画的承续与发展

濮阳麦秆画的承续与发展1. 引言1.1 濮阳麦秆画的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濮阳麦秆画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传统的麦秆画表现形式多样,有单色、双色、多色等不同版式,图案主题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多种元素。
这些图案构图精致,用色清丽,造型生动,极具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当地人民喜爱的传统艺术品,也受到了各地游客和收藏者的青睐。
濮阳麦秆画的独特魅力和历史积淀,为其在艺术领域中的独特地位奠定了基础。
1.2 麦秆画的传统技艺麦秆画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艺术形式,其传统技艺源远流长。
麦秆画的传统技艺主要包括麦秆的采集、处理和运用技巧。
首先是麦秆的采集,艺术家需要选择生长在田间的麦秆,并根据长度和粗细进行合理的选择。
接下来是麦秆的处理,首先要将麦秆割成适当的长度,并剥去外皮,然后用水浸泡软化处理。
最后是运用技巧,艺术家需要将处理过的麦秆按照长度、粗细和颜色进行分配,并运用剪、卷、捆、编等技术手法进行构图和表现,创作出各种生动、细腻的作品。
这种传统技艺不仅需要艺术家对麦秆的特性和运用技巧有深入理解,更需要耐心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创新,艺术家们保持着麦秆画这一传统技艺的源远流长,将其发扬光大,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字数:216】2. 正文2.1 濮阳麦秆画的现状濮阳麦秆画的现状可以说是蓬勃发展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麦秆画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麦秆画的创作和传承中,为这一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濮阳麦秆画在各类展览和比赛中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展示机会,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一些麦秆画作品还被收藏于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中,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热门商品。
在当代社会中,濮阳麦秆画也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不仅能够用于装饰、礼品等领域,还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出更具创意和艺术性的作品。
2.2 麦秆画的现代发展在现代发展中,麦秆画的材料选择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麦秆画》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麦秆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民间艺术》中的第三节《麦秆画》。
麦秆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麦秆画的基本制作方法、技巧以及创作思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麦秆画,了解其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通过麦秆画的制作,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麦秆画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思路。
教学重点:了解麦秆画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基本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麦秆、剪刀、胶水、画纸、色卡、展示板等。
学具:每组一份麦秆、剪刀、胶水、画纸、色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麦秆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麦秆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方法、技巧以及创作思路。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麦秆画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简单的麦秆画作品,现场演示制作过程,并讲解创作思路。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麦秆画作品。
6. 展示评价(5分钟)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最佳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麦秆画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方法与技巧创作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幅麦秆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麦秆画的制作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技巧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了解其特点和历史背景,进行交流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操作环节3. 例题讲解环节4. 作业设计环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麦秆画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秆画的制作技术(流程工序讲解)麦秆画,又称麦秆贴,也叫麦草画,源自我国民间,始见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麦秆画和剪纸、布贴一样,都属于剪贴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作品明暗有序、古色古香、高贵典雅、形象逼真,极具艺术感染力,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美称。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众多的中国民间工艺被世界所了解,一些接受过西方美术教育的艺术工作者,也加入到了麦秆画艺术创作中,赋予了麦秆画新的理念和表现手法,使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我国当代的艺术工作者制作的麦秆画,表现手法更加个性化、科学化,既可以创作传统的人物、花鸟、动物,风景,也可以展现当代的自然与人文风景,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风格古朴自然,清新明快,深受国外朋友的喜爱,一些优秀的作品已被著名的博物馆收藏。
目前,我国加工制作的麦秆画大部分销往国外,同时也成为我们馈赠友人的最佳礼品。
麦秆画的制作工序并不复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随处可见的麦秆在艺术工作者的手里,经过割、漂、刮、碾、烫等多道工序的加工处理,在保持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不变的前提下,被作者大胆地运用图画、版画、剪纸、烙画、浮雕等表现手法,并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后就制作成了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
麦秆画的拼料麦秆画的制作原料是麦子,用剪刀把头去掉,尾去掉,所剩的是中间部分,所选留的中间段麦秆粗细最好在5毫米左右,如果太粗的话皮就厚,细的话面又太窄了,都不适合后面的利用。
灌水:把麦秆放在水里来回的冲洗;灌流:这个步骤要反复的进行十几次,要确保每一根麦秆都被水浸透,然后浸泡15分钟左右。
夏天的时候最好用凉水,冬天用温水,浸泡麦秆,是为了让麦秆充分的吃水、软化,这样便于下一步的操作;刮料:15分钟以后把麦秆从水里捞出来,然后轻轻的甩干,进行刮料。
用水果刀从中间把麦秆刨开,然后进行刮平。
刮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要始终顺着一个方向刮,如果用力太大的话会损坏里面内层的薄毛。
处理好麦秆这个平面以后该粘到纸上了,所用的纸是60克单胶纸,白纸。
我们要加入一些白乳胶,然后要加入一些清水,调适均匀就可以了。
把胶铺到纸的表面,然后把麦秆粘上去,在贴的时候要注意,麦秆中间的抵压部分最多不能超过1毫米。
注意按麦秆深浅颜色的不同,粘贴需要区分方向,粘满白纸就成为一块料。
粘完麦秆以后,插上电熨斗的电源,一般需要2--3分钟,用手感觉一下,前面的有一点温度,切掉电源,然后用力推烫,这样有利于把麦秆压平,表面形成一个平面。
把正面熨完以后翻过来,再用熨斗把潮气烘干,这样一板完整的料就做好了。
然后把边缘去掉,做好以后,待用下料。
麦秆画的下料将设计好的图样画在描图纸上面,覆盖在板料上面。
用空心油笔或者是无水钢笔,沿边沿画下,留下画痕,在料上留下画痕时要注意选料的问题,既要根据图样的不同部位,选用相应的用料,比如说人物的头部和花卉的花瓣,选用色彩应该是最白的料,而一些次要的部位,选用色彩较暗的料就可以了,小的花叶子,可用边角余料来做。
剪料时,要注意剪口的整齐、顺滑、不能带毛刺、有豁口。
在剪裁大段的线条的时候,最好用剪刀的后部,这样容易产生顺滑的线条。
在剪裁细小的线条时,用剪刀的前部,这样既便于操作也不至于把料剪坏了。
用笔沿着图样的边缘线划过,通常一个图样可能会有很多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形状不一,大小也不一样,都要在料上印上划痕,然后才能进行剪裁。
描图描下来,描图纸不能划疵。
描图时还要注意,用力均匀,只要能在料上留下划痕便于剪裁就可以了,不宜用力过大。
于此同时,还要注意手部的动作,在运笔的时候不要让描图错动,保证描下来的图不走样。
然后,就可以拿开描图纸,按照料上的划痕进行剪裁。
剪料时,要注意剪口的整齐、顺滑、不能带有毛刺、豁口,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作品的效果,边沿整齐、顺滑。
在剪裁植物的叶子时,要根据它们的形状和特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剪口的形状要自然、生动,同时还要考虑到剪裁的线条是否与植物本身的特征相符合。
现在我们要下中间部分,中间部分一般用于裙子,在画的时候同样要注意不要把画纸画疵了,然后进行剪裁,在剪裁裙子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流畅、顺滑,剪口要柔和、自然。
在剪裙子底边的时候,不要有死角,线条富有动感。
现在下的裙子为直料,而横料是这样看的,或者是斜料,比如说这个飘带,因为它是飞动起来的,所以麦秆的纹理要下成斜的,这样看起来会更生动。
飘带要斜着下。
剪裁飘带与剪裁裙子是一样的,要使用剪刀的中后部,这样剪出来的线条比较自然、柔和,而且具有动感。
小面积的料材要下小的部位,要合理的安排料材的使用,不要浪费料材。
这时候的腰带,应该下为横料,描图描下来。
人物的袖子,应该是着颜色的部位,所以要选用颜色偏黄的黄料。
袖子在整体构图中也是具有动感的部分,所以在剪裁的时候也要注意线条的顺滑和动感,不能有生硬的豁口。
裙子的下摆一般为白色。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裙子下摆一般被裙子所覆盖,所以在剪裁裙子下摆时要多剪出2--3毫米,这样便于裙子的粘贴。
在制作麦秆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个层次感,因此粘贴的顺序要事先安排好。
小飘带的选料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
如果是白色的,就可以选用白料;如果想把它做成有颜色的,黑的,或者是花色的,要选择黄料。
在制作麦秆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地利用麦秆的自然纹理颜色,体现它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一个自然、和谐的境界。
小飘带的剪裁是整个构图中最为细致的部分,所以一定要特别的仔细。
虽然小飘带很窄,但是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剪口的顺滑和自然,并且在细节的处理上要自然。
小飘带的粗细、长短的比例一定要按原图的划痕构图来剪裁,不能脱离画纸,因为小飘带是整个构图中最活泼的部分,剪裁时一定要重视。
在进行细节处理时剪口要严谨,以防断裂,最好使用剪刀的前部。
在拐角的时候,不要用力过大。
我们来剪裁的是领子,领子是一块小料,一般我们选择白色的料,领子面积虽然不大,但剪裁的时候也要做到顺滑和自然,因为它在构图的中部,所以不能马虎。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后面的袖子,描图的时候同样要注意,应该多画出来2--3毫米,这样以便于上面的袖子覆压着它。
雨伞在整个构图中的最上部,也是比较大的一块料,我们可以选择白色的料,当然了也可以使用深色的料,这要根据我们的艺术构思而定,剪的时候边缘要光滑,不能有缺口,要顺滑。
剪完雨伞,整个过程就完成了。
全部料剪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准备烫料了。
麦秆画烫图下完料片以后,准备一叠纸,把料垫在纸上,插上电熨斗,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加热到给叶片上颜色为止。
先勾筋,先把叶筋勾出来,要注意线条的流畅。
勾筋时用电熨斗的侧前部,动作要快、要准,不能拖泥带水,这样勾出来的筋才自然生动,筋勾完之后,就可以进行着色了。
根据上色部位需要的效果,我们需要对熨斗和烙铁的温度进行调节,同时灵活使用其中不同的部位。
烫的时候要掌握住叶子的虚实,把光的效果留出来。
在烫料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颜色的过度。
裙子在构图中占的面积较大,所以在烫的时候呢,要保留麦秆本身的自然纹理,要强调色彩的层次和立体感,我们可以利用电熨斗的不同部位的温度,合理的熨烫,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电熨斗要不停地转动,以避免留下死印。
现在裙子就烫好了。
下一步要烫裙摆,烫裙摆时要把它拿纸垫上。
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部分,比如人物的衣服和裙摆,要使用电熨斗去烫,而细小的部分则可用电烙铁烫。
裙摆一般为浅色的,不需要大面积的着色,只要勾勒出阴影,强调一下立体感就可以了,但在烫的时候呢,也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结合裙摆本身的形状和线条,不能破坏原图的效果,要注意烫出裙摆的厚度和立体感。
加颜色同时,熨斗要不停地滑动。
这样一个完整的裙摆就做好了。
现在要做头部的烙烫,要注意把头发上面光效体现出来。
在靠近脸的部分,烫出的颜色应该是虚的,而中间部分应该是实的。
在烫头部的时候,我们应该利用麦秆本身的纹理,以求与头发特征的吻合,做到既美观、又自然。
我们现在来烫留海,要选用小一点的电烙铁,轻轻地在上面画。
电烙铁在抬起时要快,这样才能突出留海的自然,头部就完成了。
现在我们来烫衣袖,衣袖的颜色全部是黄色,所以我们要用熨斗的中部温度较高的部分来熨烫。
我们要依据整体构图的效果,分别对每一块料,做出相应的处理,在对剪裁好的各块原料进行烧烫上色之前,一定总的要对图样的整体构图的色彩、明暗关系,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考虑,知道最终成品的总的效果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才会在每块料的烫制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每一块料都是整体构图中的一个局部,局部要服从全局。
现在烫的是腰带。
每一块料的处理效果,必需达到与其它部位和谐和统一。
烫料时,明暗和色彩是随部位的不同而不同的,所以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进行加热,以免造成画面的色彩不统一,或者是明暗关系不对,该是浅色的烫成了深色。
烫伞的时候,要把它的立体感烫出来,伞下的部分一定要加深。
为了保持和谐,在伞尖上,我们可以少烫一点颜色。
现在,烧烫的全部过程就结束了。
麦秆画粘图下面我们将进行贴图。
烫完料之后,准备一块三合板,或者中密度板。
拿出白乳胶,在上面涂抹均匀。
再准备一块黑布,一般是用棉布和线平布,粘到上面,将黑布自然的揉上去,不要往外扯,这样会引起板面变形。
黑布粘好以后,用剪刀把边沿裁齐。
底版就完成了。
底版粘好之后,把描图纸拿上来,覆盖在上面,把构图的比例位置定好,用一东西压在上面,再把下好的料烫过的料拿上来,进行粘贴。
用乳胶涂抹上去,胶不宜太多,按照图纸的位置,放上去。
粘完雨伞之后,我们要粘头部。
要小心的把头部的位置对好,按这个方法把不同的部位粘上去。
在进行衣服的粘贴时,要先粘下面一层。
我们首先来贴裙摆。
然后是裙子,裙子要稍微压在裙摆的上面。
依次是底袖、上袖、接下来是披肩。
在粘贴叶子等大块料的时候,要合理的用胶,既要保证粘贴牢固、平整,又不能有多余的胶从边缘处被挤出来,以破坏画面的整洁,所以刷胶的时候要少而均匀,粘贴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接缝处应该做适当的压叠,而不能错位。
同时不能搞错整个画面中的空间关系,比如说,本该在人物前面出现的花草粘到了人物后面。
要注意把每个粘贴的部位都压平。
然后,按照这种方法,将其它部分全部粘好。
所有部位都贴好了以后,我们可以用白色的料再剪裁出几条细小的线,粘贴在合适的部位,以表现下雨的效果。
把图压平,粘好,图纸拿开,一幅完整的图就粘好了。
整个图做完以后,下一步开始勾面部的线条。
会画画的,可以直接往上面画,如果不会画画的话,也可以用图纸直接覆盖在图上,首先要进行的是描下画痕,描的时候要准确,不要错位。
描好以后,再用毛笔进行勾线。
勾线所用的颜料是水粉,或者是广告色。
唇部要用红色填充,有的人物还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纸作耳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