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年代排序表图-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年代排序表图-时期 | 年代范围 | 简介--- | --- | ---夏 |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都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部。
商 | 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 建都于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先后出现了商王朝,殷代,商朝等几个称呼。
西周 | 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 建都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共有十四代诸侯,周武王取代商朝后开始建立,周成王时期出现天下分封制度。
东周 | 公元前770-公元256 | 包括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信息和商代相比发生了较大的进步,随着战国时期的出现,分裂成了七个国家战争较为频繁。
秦 | 公元前221-公元206 | 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迅速推行中央集权和各项制度建设,如统一度量衡、推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
西汉 | 公元前206-公元25 | 建都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共十三代皇帝,外交贸易发展,农业、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艺术上也出现了多种创新和发展。
新朝 | 公元8-公元23 | 也称更始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中央政权之一,由王莽废除汉朝建立,由于政策不得民心,被各地反对派拒绝。
东汉 | 公元25-公元220 | 建都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汉桓帝时期开始分裂为三国时期,但仍然享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出现了较多文化名人。
三国 | 公元220-公元280 | 由曹魏,东吴和蜀汉三个国家分别控制的区域组成,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文化发达,出现了《三国演义》等文艺作品。
西晋 | 公元265-公元316 | 由司马炎所建,随着王敦等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局势日趋动荡。
东晋 | 公元317-公元420 | 不断面对来自少数民族的攻击,经济落后,政治动荡,但是文艺方面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南北朝 | 公元420-公元589 | 包括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四个政权。
经济文化兴盛,文学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归纳整理完整版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下面是中国朝代的顺序完整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
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传说中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说时期。
夏朝的统治者是尧、舜等贤明的君主。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大臣专权的朝代。
商朝的统治者是商汤、商湣王等。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统治者采用了封建制度,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的统治者是周武王、周成王等;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最严重的时期。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统治者是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统一文字、度量衡和铸造统一的货币。
5.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
西汉的统治者是刘邦、汉武帝等;东汉时期经历了王莽新朝和黄巾起义等动荡。
6.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
蜀汉的刘备、魏国的曹操和吴国的孙权是当时的主要统治者。
7.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统治者是晋武帝、晋惠帝等。
西晋时期经历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等动乱时期。
8.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统治者是晋元帝、晋明帝等。
东晋时期虽然政权处于动荡状态,但是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9.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方和北方分裂的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国家,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国家。
历史朝代列表(完整版)

历史朝代列表(完整版)超完整的古代历史朝代时间及君主列表对历史学习很有帮助!中国朝代顺序表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尧舜禹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超完整的古代历史朝代时间及君主列表对历史学习很有帮助!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速记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高祖李渊(566-635)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
617年出任太原留守。
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
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超完整的古代历史朝代时间及君主列表对历史学习很有帮助!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
中 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朝代的更替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下面为您呈现一份中国朝代顺序的完整表,并简单介绍一下各个朝代的特点。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约公元前 1600 年)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相传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 471 年。
这个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国家形态,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商朝(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的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商业也有所发展。
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这一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周(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256 年)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各国相互征伐,最终秦国逐渐强大,统一了六国。
秦朝(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秦朝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其迅速灭亡。
西汉(公元前 202 年公元 8 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击败项羽,建立了西汉。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开拓了疆土。
新朝(公元 9 年公元 23 年)王莽建立新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由于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引发了社会动荡。
东汉(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刘秀建立东汉。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爆发了黄巾起义,进入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公元 220 年公元 280 年)三国分别是曹魏、蜀汉、东吴。
这一时期,英雄辈出,战乱频繁。
西晋(公元 266 年公元 316 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朝代排列顺序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唐尧前2357~前2258虞舜前2257~前2208夏前2207~前1766禹,启,后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履癸,夏桀。
商前1765~前1122商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
西周前1121~前771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伊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生。
东周前770~前249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简王(夷) ,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丐),元王(仁) ,定王(介) ,哀王(去疾),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秦前248~前207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嬴子婴西汉前206~8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吕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
造纸术。
发明于西汉前期。
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新莽9~23王莽更始帝23~25东汉25~220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献帝(刘协)。
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西晋265~316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吴孝王司马晏,晋愍帝司马邺,晋怀帝司马炽。
中国朝代排序表格

公元1271-公元1368
明朝
公元1368-公元1644
清朝
公元1644-公元1912
玄汉
公元23-公元25
东汉
公元25-公元220
三国(魏、蜀、吴)
公元220-公元280
西晋
公元280-公20
十六国
公元304-公元439
南朝(刘宋、南齐、南梁、南陈)
公元420-公元589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公元386-公元581
隋朝
公元581-公元618
中国朝代排序表格
以下的图表展示了中国朝代排序:
朝代
时间(年)
夏朝
约公元前2029-约公元前1559
商朝
约公元前1559-约公元前1046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
东周
公元前256-公元前221
秦朝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西楚
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西汉
公元前202-公元8
新朝
公元8-公元23
唐朝
公元618-公元907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公元907-公元960
十国(南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南楚、吴越、闽国、荆国、北汉)
公元907-公元979
北宋
公元960-公元1127
南宋
公元1127-公元1279
辽朝
公元916-公元1125
金朝
公元1115-公元1234
西夏
公元1038-公元1227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 以下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和年表的完整版:三皇五帝时期;夏朝,大约公元前2146-1675年;商朝,大约公元前1675-1029年;西周,东周;秦朝;西汉,汉新朝,东汉;曹魏,三国蜀汉,XXX;晋朝,西晋,东晋,前赵(汉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十六国,304-439;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春秋,战国,大约公元前1029-771年,前770-476年,前475-221年;秦朝的都城是安邑山,今地为禹州;商朝的都城是亳,今地为河南商丘;西汉、新朝和东汉的都城是长安,今地为陕西西安;曹魏的都城是洛邑,今地为河南洛阳;以下是各朝各代的皇帝和国家的都城:周朝:XXX,平王XXX;秦朝:始皇帝XXX;西汉:高祖XXX;新朝:XXX;东汉:XXXXXX;曹魏:XXXXXX;蜀汉:汉昭烈帝XXX;XXX:XXXXXX;晋朝:XXX,元帝XXX;前XXX:高祖光文皇帝XXX;XXX:XXXXXXXXX;前凉:高祖明王张寔;后XXX:高祖明皇帝石勒;前燕:太祖文明皇帝XXX;十六国:XXX符健,太祖XXX皇帝XXX,世祖成XXXXXX,XXXXXX,太祖懿武皇帝XXX,XXXXXX,XXX献XXXXXX,太祖昭武王XXX;南朝宋:XXX,XXX;南朝齐:建康,XXX;南朝梁:洛阳,XXX;南朝XXX:建康,XXX;北朝:太原,XXX;北魏:平城,XXX;东魏:洛阳,高欢;西魏:长安,XXX;北齐:邺城,高欢;北周:长安,XXX;隋朝:大兴,XXX;唐朝:长安,XXX;后梁:开封,XXX;后唐:洛阳,XXX;后晋:开封,XXX;后汉:洛阳,XXX;后周:开封,XXX;前蜀:成都,XXX;五代十国:后蜀,XXX,南唐,XXX,吴越,XXX,闽国,XXX,XXX,XXX,南汉,XXX,南平,XXX;北燕:XXX,XXX;北凉:姑臧,木杆;XXX:襄国,XXX;XXX:中山,慕容超;西蜀(后蜀):成都,XXX;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和国家。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夏、商、周、秦、汉、三国、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唐尧前2357~前2258虞舜前2257~前2208夏前2207~前1766禹,启,后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履癸,夏桀。
商前1765~前1122商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
西周前1121~前771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伊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生。
东周前770~前249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简王(夷) ,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丐),元王(仁) ,定王(介) ,哀王(去疾),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秦前248~前207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嬴子婴西汉前206~8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吕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
造纸术。
发明于西汉前期。
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新莽9~23王莽更始帝23~25东汉25~220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献帝(刘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夏、商、周、秦、汉、三国、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唐尧前2357~前2258虞舜前2257~前2208夏前2207~前1766禹,启,后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履癸,夏桀。
商前1765~前1122商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
西周前1121~前771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伊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生。
东周前770~前249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简王(夷) ,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丐),元王(仁) ,定王(介) ,哀王(去疾),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秦前248~前207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嬴子婴西汉前206~8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吕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
造纸术。
发明于西汉前期。
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新莽9~23王莽更始帝23~25东汉25~220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献帝(刘协)。
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西晋265~316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吴孝王司马晏,晋愍帝司马邺,晋怀帝司马炽。
东晋317~420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帝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
五胡十六国前赵304~329成汉/前蜀304~347后赵319~350前凉324~376前燕337~370前秦351~394后秦384~417后燕384~409西秦385~431后凉386~403南凉397~414南燕398~410西凉400~420北凉401~439夏407~431北燕409~436指南针。
指南针前身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
南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北魏386~534东魏534~550西魏535~556北周557~581北齐550~577隋581~618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秦王杨浩,恭帝杨侗,杨政道。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唐618~907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温,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哀帝李拀。
火药。
发明于唐朝中期。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五代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1~960十国吴902~937前蜀907~925吴越907~978楚907~951南汉907~971闽909~945南平/荆南924~960后蜀934~965南唐937~975北汉951~979北宋960~1127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恒)。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1127~1279高宗赵构,孝宗赵伯宗,光宗赵敦,宁宗赵扩,理宗赵昀,度宗赵祺,恭帝赵显,端宗赵日正,卫王赵昺。
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辽907~1125太祖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兀欲,穆宗耶律述律,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
金1115~1234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吴乞买,熙宗完颜合刺,海陵王完颜迪古乃,世宗完颜乌禄,章宗完颜麻达葛,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吾睹补,哀宗完颜宁甲速。
元1206~1367太祖铁木真,监国拖雷,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泰定帝也孙贴木儿,天顺帝阿速吉八,文宗图贴睦尔,明宗和世剌,宁宗懿麟质班,顺帝妥欢贴睦尔。
西夏1032~1227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夏末帝李睍。
明1368~1644太祖朱元璋(洪武),恵帝朱允炆(建文),成祖朱棣(永乐),仁宗朱高炽(洪熙),宣宗朱瞻基(宣德),英宗朱祁镇(正统),景宗朱祁钰(景泰),英宗朱祁镇(天顺),宪宗朱见深(成化),孝宗朱祐樘(弘治),武宗朱厚照(正德),世宗朱厚璁(嘉靖),穆宗朱载厚(隆庆),神宗朱翊钧(万历),光宗朱常洛(泰昌),熹宗朱由校(天启),毅宗朱由检(崇祯)。
清1616~1911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太宗皇太极(天聪),世祖福临(顺治),圣祖玄烨(康熙),世宗胤禛(雍正),高宗弘历(乾隆),仁宗顒琰(嘉庆),宣宗旻宁(道光),文宗爱新觉罗奕(咸丰),穆宗载淳(同治),德宗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附:在网上找到的一首儿歌,觉得蛮好。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2)古代天文历法《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春秋战国之际,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春秋战国时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1/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春秋·文公十四年》中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星象表。
在我国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二十四节气经过逐步发展,到战国时已完备。
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他还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比英国人哈雷提出恒星自行早了一千多年。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
1280年他完成《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年。
(3)古代医学卫生成就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4)古代数学成就中国古代数学成就非常突出,有很多项世界之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了十进位制的国家,距今4000年左右的陕西、山东、上海的出土文物中除表示个位的数字外,已经有10、20、30这样的记号,比古埃及早1000多年。
殷商时已经有了四则运算,春秋战国时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歌”已形成,从此“九九歌”成为普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
在计算工具方面,殷商时就发明了“算筹”,算筹是圆形小竹棍,以后有了骨制、铁制的。
以算筹表示数目,有纵、横两种形式,如“2”可表示为“=”或“Ⅱ”。
勾股定理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比毕达哥拉斯早500多年。
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和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最著名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
算盘的最早记载是公元190年。
明清两代,算盘成为当时工商业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算盘携带方便,运算准确迅速,即便是现在,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三国时期,刘徽运用割圆术求圆周率π=3.1416。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又将圆周率进一步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
唐代僧一行创立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王孝通得到求解三次方程的方法;宋元时期得到关于高次方程组的求解法一次同余式解法。
这些成果都处于当时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