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五首鉴赏《登飞来峰》《望岳》《登幽州台歌》《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古代诗歌五首鉴赏《登飞来峰》《望岳》《登幽州台歌》《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古人”和“来者”分别指谁?(2分)2.阅读此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2分)3.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3分)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字的妙处。

(1分)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2分)6.下列对《望岳》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全诗除标题外,无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

B.首联借齐鲁大地来映衬泰山那参天耸立的巍峨形象,“伏宗”是泰山的别称。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虚实结合。

其中“割”字用得妙,阳光像是被刀切断了一样,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颈联中的“曾云”“归鸟”是诗人细望所得,心胸激荡,云层重叠;凝目细视,归鸟入林,给人心胸开阔之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7. 这是一首歌咏泰山的名作。

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气概,蕴含了的哲理。

(2分)8. 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进行简要赏析。

(3分)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分)10.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11.诗中写“鸡鸣”和“日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分)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

12.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1分)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2分)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测试(一)《登幽州台歌》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2、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3.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5.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二)《望岳》一、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句子是3.写出细望之所见,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句子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二、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歌五首赏析考点检测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歌五首赏析考点检测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与检测金华希望学校:谭洲军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与译文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阅读赏析,回答问题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4.怎样理解“悠悠”?5.“古人”“来者”指的是。

“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人?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8.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幅画面。

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0.“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11.“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1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1.远近朝暮2.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3.秀美虚高大实4.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泰山的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A10.C登飞来峰王安石原诗与译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分析)七年级下诗词目录:一、木兰诗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竹里馆/王维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逢入京使/岑参五、晚春/韩愈20.古代诗歌五首六、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七、望岳/杜甫八、登飞来峰/王安石九、游山西村/陆游十、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泊秦淮/杜牧十二、贾生/李商隐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十四、约客/赵师秀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带答案分析)班级:姓名:一、《木兰诗》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 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C.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A. 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

能力不逊于男子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 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4、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七下五首古诗《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七下五首古诗《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
5.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落红和春泥,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为 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表达诗人对新生命的
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虽 已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 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 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 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 强烈共鸣。
4.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钟” 与“割”的妙处。
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 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层出不穷的的 云气使我心胸为之荡漾,睁大眼睛,归鸟进入眼帘。一 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放眼俯视,众多的山峰显得矮小 了。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
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 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 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 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 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1.诗歌大意: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 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 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 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 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 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 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 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 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 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 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 了《己亥杂诗》。

古诗五首练习及答案

古诗五首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练习一、文学常识。

1.《登幽州台歌》作者是,字,代文学家。

幽州台也叫,是战国时为招纳贤士所建。

2.《望岳》作者是,字,号,代最伟大的主义诗人。

3.《登飞来峰》作者是,字,号,时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之一,曾发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

4.《游山西村》作者是,字,号,时的爱国诗人。

5.《己亥杂诗》作者是,字,代文学家。

二、古诗词填空。

1.《登幽州台歌》中写出诗人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的诗句是:,。

2.《望岳》中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句子是:。

写泰山的秀美和遮天蔽日的形象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3.《登飞来峰》中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哲学道理的句子是:,。

4.《游山西村》中赞扬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的句子是:,。

既描写农村秀美的风光又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5.《己亥杂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是:,。

三、加点词解释。

1.念天地之悠悠..而涕下()..( ) 2.独怆然3.独怆然而涕.下()4.岱宗..夫如何() 5.齐鲁青.未了()6.齐鲁青未了..() 7.造化..钟神秀() 8.造化钟.神秀()9.造化钟神秀() 10.阴.阳割昏晓() 11.阴阳割.昏晓()12.荡胸..生曾云() 13.荡胸生曾.云() 14.决.眦入归鸟()15.决眦.入归鸟() 16.会当..凌绝顶() 17.会当凌.绝顶()18.会当凌绝.顶() 19.飞来山上千寻.塔()20.自缘.身在最高层() 21.丰年留客足鸡豚.()22.从今若许闲乘.月() 23.拄杖无时..夜叩门()24.吟鞭..不是无情物()..东指即天涯() 25.落红四、问题探究。

《登幽州台歌》问题:1. 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联想:情感:2.试赏析“独”“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五首之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五首之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作出牺牲。
6.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5.对《己亥杂诗》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3)《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突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七年级语文下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七年级语文下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广大。诗人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 的背景中,个人便显得渺小,从而 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析读诗歌 墨剑飘雨
➢ 请赏析liy诗ongq中iang的“独”字。 李永强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感。纵观 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 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寂 郁闷的心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析读诗歌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 诗中的后liyo两ngqi句ang 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绪?李永强
第三句写时间和空间,第四句描写
自身情状,天、地、人融为一体, 勾勒了辽阔悠远、空旷苍茫、慷慨 悲壮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的孤独和悲愤。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停顿恰当
读出情感
墨剑飘雨
疏通文意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幽州台”,l即iyo蓟ng北qia楼ng,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李永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曾向武则天提出 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 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他的意见,反嫌他多事,罢了他的职。几年后陈子 昂重新出仕,又因政事牵连,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在极度 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 墨剑飘雨这首《登幽州台歌》。
liyongqiang
李永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古代诗歌五首古诗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
20.古代诗歌五首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二、望岳/杜甫三、登飞来峰/王安石
四、游山西村/陆游
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答案】
1、分析:D、“涕”解释为“眼泪”。

2、分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

二、《望岳》杜甫
1、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下列对《望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

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答案】
1、C 分析:七八句诗人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并不是登上泰山的感受。

2、C 分析:颈联表现的是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三、《登飞来峰》王安石
【习题】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对《登飞来峰》这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

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答案】
1、D 分析: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

2、B “千寻塔”是塔名。

四、《游山西村》陆游
【习题】
1、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读《游山西村》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答案】
1、 D
分析: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

错,泛指菜肴。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错,是一种祭祀活动。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错,无去职后的郁闷,农家热情好客,随时来。

D.正确。

2、D
分析:D. 全诗都是写实。

错,虚实结合。

五、《己亥杂诗》龚自珍
【习题】
1、对《己亥杂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人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别离之苦。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2、对《己亥杂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
1、D分析:《己亥杂诗》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与
《归园田居》不相同。

2、 C分析: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而不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