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性差异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研究

类 型 多 样 藏等 方面进 行 了较 为 系统 的研 究 , 显示 有 利 储层 主要发 育于 山西组 和下石 盒子组三 角洲平原分 流河 道和三角 洲前缘 水 下 分流 河道 砂 体 , 沉积相 带
 ̄
84 : e K 2
2 。 1 。
背 地 质 学 报 AT OOI N A V.2 CA EIG A IC F8N2 G CSI e O o40 1 1 b . . 0
鄂 尔 多斯 盆 地 南 部 上 古 生 界 低 孔 低 渗 砂 岩 储 层 成 岩 作 用 特 征 研 究
本文通 过对盆地 南部 山西组二段一下 石盒子组 八段储 层砂 岩的岩石学 特征 、 隙类型与物性特 征 、 孔
胶结 物种类及成 岩 作用 特点 的 详细 研究 , 析 了主 分
要 的成 岩作用事 件对致密储 层物性 的影响 。该研究
对 鄂尔 多斯盆地南 部地 区的油气成藏 与油气勘探开
鄂尔 多斯 盆地 晚古 生代 地层 分 布广 , 油气层 含 位多 , 有丰 富的天 然 气 资源 和 巨大 的潜 力 。近年 具 来, 对盆地 中北部 的上古生界 从生烃 、 沉积 、 层 、 储 构
奕华 等 ,0 8 。在盆 地北部 以成 分成熟度 高而结构 20 ) 成熟度 中等 的岩石类 型 为 主 的储 层 中, 主体 发育 次 生溶孔 和高岭石 晶间孔 ( 王峰等 ,0 9 , 2 0 ) 东部地 区则 以残 余 原 生 粒 间 孔 和 溶 蚀 孔 隙 为 主 ( 汉 成 等 , 季 2 0 ) 以上 两地 区的硅质胶结 对储集空 间的影响都 08, 是弊 大于利 , 溶蚀作 用对 改 善储 层 物性起 着 决定 性 作用 。杨县超 等 (0 9 认 为 , 里格 气 田储 层渗 透 20) 苏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2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2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运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常规压汞、高压压汞等方法,对黄陵地区长2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研究表明,该区域的长2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含量高,填隙物以高岭石含量高为特征;主要发育原生孔,孔吼分选中-差,歪度中-细;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2.06%,渗透率平均0.57×10-3μm2,沉积环境影响着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和物性特征。
标签:黄陵地区;致密砂岩;长2油层;储层特征;孔隙结构引言致密油气藏在我国各大沉积盆地中分布广泛,且储量大,具有很好地开采前景。
致密储层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自然产能低等特征[2]。
但是致密储层非均质性强,与常规储层具有很大的差别,且我国的勘探手段较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和方法难以指导致密储层油气勘探[3]。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砂岩储层丰富,其中长2油层近年来成为主要目的层位之一,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由于其特有的存在形式和特点,不同层位产量高低不均的特征尤为突出,则对于该层位的地质特征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研究区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多旋回的克拉通盆地,有六个大的构造演化阶段,在晚三叠世,已发展成为一个平缓大型的内陆湖盆。
盆地延长组发育一套由湖进至湖退的沉积层系,沉积厚度薄,粒度粗,南部主要为河湖三角洲沉积。
长2期,由于盆地强烈的后期抬升剥蚀作用,湖盆的收缩速度加剧,地层仅在湖盆内及南部部分地区有所保留,浅湖局部残存。
整体上表现为湿润气候下朵状三角洲前缘沉积。
研究区位于盆地的东南部(图1),南邻渭北隆起,面积约为5267km2。
2 储层特征2.1 岩石学特征黄陵地区长2储层岩石以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碎屑中石英含量23~73%,平均42.3%,长石含量1~51.5%,平均19.7%,岩屑含量0~43.3%,平均21.7%,即岩石富长石、岩屑,表明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其对物性的控制研究

・
6 2 ・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版) 2 0 1 4 年1 月号石油中旬刊 第 l 1 卷 第2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J a n . 2 0 1 4 .Vo 1 . 1 1 No . 2
要分 布在 0 . 0 1 ~0 . 5 mD。平 均 0 . 3 6 mD,
,杂 肇 主要 为泥 质 ,胶 结 物 主 要 为铁 云
牛矿物 以高伊利 石 、高 云石 、低 f 1 石 英 、低方
解 石 、低 高岭石 含量 为 主要特 征 “ 。 陔区储层 孔 隙 度 主要 分 布 在 6 ~1 0 。平均 6 . 2 4 ;渗 透 率 主
[ 关键 词 ]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 太 原 组 ; 岩 石 学 特 征 ; 物 性 [ 中图分类号]T E l 2 1 . 3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 l 6 7 3 1 4 0 9( 2 O 1 4 )0 2 —0 0 6 2— 0 3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2 . 2 成 分 特 征
V I l :
l \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祠组晋祠砂岩沉积特征_沈玉林

收稿日期: 2005209224; 修回日期: 20052102111 作者简介: 沈玉林 (19812) , 男, 安徽宣州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沉积学研究工作. E-ma il: yu lin sh@ sohu. com.
11 0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 o l. 16
[ 9 ] 柴东浩, 汤明章, 周社育, 等. 河东煤田北段晋祠砂岩及其与下 伏地层的接触关系[J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6, 11 (1) : 1352
136. [ 10 ] 郭英海, 刘焕杰.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的海侵[J ]. 中国矿业
大学学报, 1999, 28 (2) : 1262129. [ 11 ] 蒋继辉, 王宝清.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天然气的
[ 6 ] 山西煤田地质局, 陈保洲. 山西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M ].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 7 ] 陈钟惠.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 聚煤规律[M ].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89.
[ 8 ] 山西煤田地质局, 桂学智. 河东煤田晚古生代聚煤规律与煤炭 资源评价[M ].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冲刷接触。 研究区自北而南晋祠砂岩与下伏不同层 位地层接触, 且与张家沟灰岩之间的泥岩逐渐增厚, 整体呈楔状, 向北尖灭 (图 2) , 表明随着该套砂岩往 南对下伏地层的冲刷作用逐渐减弱。 2. 3 古水流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始于 1969 年 , 目前已经在盆地北部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果 。但已发 现的天然气田都分布在盆地北部 ,在盆地南部广大地 区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陆续打了 20 余口区域探 井 ,见到了较好的天然气显示 ,但总体尚未突破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经历表明 ,储 层性质的好坏对天然气勘探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南 部尚未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储层性质整体较差 ,局 部储层高孔隙度 、高渗透带才是勘探的有利地区 。研 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定边以南地区 ,研究层段主要 为山西组 (分为山 1 和山 2 两段) 和下石盒子组下部盒 8 、盒 9 段 。方解石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碎屑 岩储层中主要的胶结物类型之一 ,分析其形成期次 、形
第 24 卷 第 4 期 2003 年 7 月
石
A C TA
油学
PETROL EI
报
SIN ICA
Vol. 24
J uly
No. 4 2003
文章编号 : 0253Ο2697 (2003) 04Ο0040Ο0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
方解石胶结物的产状特征充分说明其主要形成期 在泥质胶结和硅质胶结之后 。
解石均一温度平均值约为 117 ℃,两者相差 23 ℃。按 311 ℃/ (100m) 的 地 温 梯 度 计 算 , 相 当 于 地 层 抬 升 了 74112m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对地层剥蚀厚度进行
2 方解石的形成环境
211 包裹体测温分析结果 近年来 ,次生矿包裹体分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
第 4 期 胡宗全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
41
(4) 交代高岭石及硅质胶结物 。在阴极光照射 下 ,方解石发橙黄色光 ,高岭石发深兰色光 ,两者之间 有明显的黄兰色光过渡带 ,同时可以见到被方解石所 包围的硅质和高岭石胶结物残余 ,指示方解石对高岭 石和硅质胶结物的交代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石 油 天 然 气地 质
2 O 1 4 年2 月
2 储 层 特 征
2 . 1 岩 石 学 特 征
大量 岩石薄 片资 料 ( 表 1 )表 明 ,盆 地 P s h 、P S 岩 石学 特 征 表现 为 东 、西 向差 异 较 大 。 由西 至
东,岩石成分成熟度降低 ,石英含量降低 ,岩屑含量增加,长石体积分数普遍较低 ,平均 0 ~2 %。
表 3 鄂 尔 多斯 盆 地 上 古 生 界 主 要 含 气 层 位 储 层 孔 隙 结 构 特 征
气 区 层 位 J 云他
P2 s
P1 l
排 驱 压 力
/ MP a
中值 压 力
/ MP a
最 大 孔 喉半 径 中值 孔 喉 半 径
/ . m / u n r
2 . 3 孔 隙 结 构 特 征
从 反 映孔 隙结 构特 征各 项参 数 ( 见表 3 ) 来看 ,鄂 尔 多斯 盆 地 一 k 古 生 界砂 岩 储层 孔 隙结 构变 化 大 , 普遍 排驱 压 力较 高 ,平 均 0 . 7 5 ~2 . 0 5 MP a , 中值压 力 平 均 1 . 5 9 ~3 6 . 8 9 MP a ,孔 喉 半径 偏 小 ,以微 - J b 孔喉 为主 ,最 大孔 喉半 径 0 . 6 6 4 ~】 . 8 6 m,中值孔 喉半 径 0 . 1 8 ~0 . 6 3 /  ̄ m,分 选 系数 0 . 2 0 4  ̄2 . 6 1 6 。整 体上 ,陕 北斜 坡 由北往 南孔 隙结 构有 变 差 的趋 势 。
岩相古地理特征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块西部,是广义中朝板块的一部分。
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早期,该区为滨浅海~内陆湖沼环境环境,古气候温湿,植被茂盛,有广阔且厚度较大的煤、炭质泥岩的沉积,与河道砂岩相配置,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组合,晚二叠纪,气候逐渐干旱,形成了杂色砂泥岩互层的区域性分布的盖层。
该区上古生界已探明4个气田,分别为苏里格气田、乌审旗气田、榆林气田及米脂气田(图1),天然气探明储量达8223.01×108m3以上。
1.1 区域地质概况奥陶纪末,加里东运动使全区抬升,缺失了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沉积中断达1.2~1.5亿年之久,形成了奥陶系风化壳储集层。
之后,鄂尔多斯地区进一步与华北地块统一发展,持续下沉,形成了海陆交互相的沉积体系。
在此阶段,北缘和南缘相对隆升,而贺兰坳陷于中石炭世再度拉开较早地接受沉积,形成上古生界区域性沉降带,出现了乌达(1700m)、韦州(1250 m)、中宁(1700 m)等三个局部坳陷;并形成中石炭世与特提斯洋连通的近南北向海湾,沉积了纳缪尔期到维斯法期的靖远组与羊虎沟组,岩性为黑色泥页岩、灰色砂岩、生物灰岩与煤层,其东部是与华北克拉通相连的潮坪区,沉积了维法斯期的本溪组,岩性为黑色页岩、灰色砂岩与灰岩,厚度小于50m。
晚石炭世,气候更加湿润,祁连海退缩,华北海进侵,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西侧的祁连海向中部古隆起东超,东侧的华北海向中部古隆起西超,最终汇合于东经107°~108°之间的地区。
下二叠统山西组为煤系地层,中部古隆起仍有残余,西部浅凹陷在银川、环县一带,沉积岩厚150 m,东部浅凹陷在绥德、宜川一带,沉积岩厚100 m,而中部古隆起西区的沉积,厚度在75 m以内。
下石盒子及上石盒子组大体沿袭山西组的沉积特征,气候逐渐干旱,从下石盒子组的浅灰、灰白、灰绿色粗碎屑岩与浅灰色泥岩互层过渡到上石盒子组的杂色砂泥岩互层,西部沉降区厚度350 m,东部沉降区为420 m,中部古隆起区厚度为250 m。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董帅;郝烃;杜佳;孔令强;张奇【期刊名称】《石油石化物资采购》【年(卷),期】2024()9【摘要】为了阐明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各组致密砂岩的储层物性特征,本次研究利用实验测试结果、扫描镜照片等相关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目标层储层的岩性、孔隙类型及结构、孔隙度及渗透率特征开展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填隙物以泥质为主,其相对含量变化较大,砂岩储层粒度以中、粗砂为主,粗砂和细砂次之,少量极细粉砂、黏土;储层碎屑颗粒的磨圆以次圆—次棱角状和次棱角—次圆状为主;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泥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溶蚀作用增强,石英的次生加大边现象也随之增加。
(2)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多为溶蚀颗粒孔、溶蚀粒间孔、胶结物溶孔以及少量的原生粒间孔、残余粒间孔,还存在少量微裂缝;石千峰组和本溪组孔隙结构相对于神府地区其他组较好。
(3)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的孔隙度小于4%,渗透率低于0.2 mD时,孔渗之间的偏离指数正相关性。
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总页数】3页(P148-150)【作者】董帅;郝烃;杜佳;孔令强;张奇【作者单位】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有限北京新能源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以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为例2.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以苏里格气田桃X区块为例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神府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成藏特征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鄂尔多斯盆地东缘A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块油气田FAULT-BLOCK OIL&GAS FIELD第26卷第3期2019年5月doi:10.6056/dkyqt201903006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性差异康东雅,向芳,邹佐元,张萌(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基金项目:国家重™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集砂岩黏土包膜研究”(PLC201307)摘要文中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富县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性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宜川地区本溪组一石千峰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富县地区与宜川地区基本相同,本溪组一太原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从山西组开始长石体积分数明显增加,出现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
由于构造运动、沉积相演化和物源变化的影响,造成沉积环境和物源区发生变化,本溪组一太原组与山西组一石千峰组砂岩的长石体积分数、岩屑成分、分选性和磨圆度等都不相同,从而导致研究区在不同地区和层位存在岩性差异。
关键词上古生界;岩石学特征;岩性差异;宜川-富县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文献标志码:A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thological differences of Upper Paleozoic sandstoneof Ordos BasinKANG Dongya,XIANG Fang,ZOU Zuoyuan,ZHANG Meng(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of petr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Paleozoic Benxi Formation to the Shiqianfeng Formation in the Yichuan and Fuxian areas of the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is made based on 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tc.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andstones changes from quartz sandstone to litharenite sandstone then to lithic feldspar sandstone in Yichuan area.The similar but not same phenomena can be observed in Fuxian area:quartz sandstone appeares in Taiyan and Benxi Formations,then feldspar content of sandsto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in Shanxi Formation and lithic feldspathic sandstone and feldspathic lithic sandstone becomes the dominant ingredients.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ectonic evolution,sedimentary facies evolution and provenance evolution,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provenance area of the sea and land changed.The feldspar volume fraction,cuttings composition,sandstone fraction and roundness of the Benxi Formation-Taiyuan Formation and the Shanxi Formation-Shiqianfeng Formation sandstone in the study area selectability are different,resulting in lithological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horizons.Key words:Upper Paleozoic;petrologic characteristics;lithological difference;Yichuan and Fuxian areas;Ordos Basin1研究背景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北部、中部的砂岩储层、物质来源和气藏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对盆地东南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某层位或某探区的沉积及储层特征等方面[1-3],而对不同层位的岩性差异及成因研究较少。
本文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富县地区(见图1)。
研究区上古生界地层由老至新依次发育上石炭统本溪组、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上二叠统石千峰组。
其中,本溪组一太原组沉积时期为海陆过渡相,从山西组沉积时期开始,盆地演化为克拉收稿日期:2018-11-10"改回日期:2019-03-13。
第一作者:康东雅,女,1992年生,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沉积岩石学和储层矿物学研究。
E-mail:1989475903@%通讯作者:向芳,女,1974年生,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岩相古地理、储层沉积学方面的研究。
E-mail:cdxiangfang@。
引用格式:康东雅,向芳,邹佐元,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性差异[J].断块油气田,2019,26(3):299-303.KANG Dongya,XIANG Fang,ZOU Zuoyuan,et al.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thological differences of Upper Paleozoic sandstone of Ordos Basin[J].Fault-Block Oil&Gas Field,2019,26(3):299-303.300断块油气田2019年5月通内陆盆地,发育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⑷。
针对盆地东南部的区域地质背景,结合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性差异,从构造运动、沉积相演化、物源变化等方面对上古生界不同层位岩性差异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2砂岩岩石学特征2.1本溪组宜川地区本溪组岩性主要为中一细粒或中一粗粒石英砂岩(见图2a),分选中等,颗粒以圆一次圆状为主,胶结物主要为硅质、铁白云石和黄铁矿,并含有少量铁方解石和菱铁矿。
岩石中碎屑体积分数79.5%~ 89.0%,平均81.3%,碎屑主要为石英和岩屑。
岩屑平均体积分数5.7%,以变质岩为主,其次为火成岩(见图3)。
其中,变质岩岩屑包括石英岩、片岩、千枚岩、变质砂岩。
砂岩平均孔隙度3.2%,以晶间孔、粒间溶孔、杂基溶孔为主,极少含有岩屑溶孔和粒间孔。
富县地区本溪组样品较少,主要为分选中等、次圆状为主的中一细粒石英砂岩,石英体积分数97.5%。
岩屑平均体积分数1.9%,总体为变质岩,含少量方解石胶结物,岩石特征与宜川地区基本相似(见图2b)。
2.2太原组宜川地区太原组岩性以中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见图2a),分选好,颗粒为次圆一次棱角状,硅质胶结,含少量铁白云石和泥铁质杂基。
碎屑主要为石英和岩屑,岩屑以变质岩为主(见图3)。
富县地区太原组样品较少,砂岩类型与宜川地区基本相似(见图2b)。
砂岩平均孔隙度0.6%,含少量岩屑溶孔和粒间孔。
石英勵分数%10002550长石体积分勦%75100岩屑体积分数%石英鹿分靭%'宜川地区b富县地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啊图2宜川-富县地区不同层位砂岩成分三角图图3宜川-富县地区不同层位岩屑成分及体积分数第26卷第3期康东雅,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性差异3012.3山西组宜川地区山西组岩性为中一细粒或中一粗粒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见图2a),分选中等一好,颗粒为次棱角状,胶结物与太原组相似。
碎屑主要为石英和岩屑,岩屑以变质岩为主,平均体积分数17.0%(见图3)。
富县地区山西组有较少量的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见图2b),更多的是岩屑砂岩和中一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分选中等一好,颗粒为次棱角状。
黏土杂基体积分数相对较大,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有少量的自生石英和白云石。
碎屑主要为石英和岩屑,岩屑以火成岩为主(见图3)。
2.4下石盒子组宜川地区下石盒子组岩性为中一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见图2a)。
碎屑主要为石英和岩屑,岩屑以变质岩为主(见图3),可见石英岩。
砂岩平均孔隙度7.3%,可见岩屑溶孔和长石溶孔。
富县地区下石盒子组岩性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见图2b),分选好,颗粒为次棱角状。
碎屑为石英和长石,岩屑平均体积分数变小,以火成岩为主(见图3)。
2.5上石盒子组宜川地区上石盒子组岩性主要为中一粗粒岩屑砂岩,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见图2a),分选性、磨圆度和胶结物特征与山西组相似,可见少量绿泥石。
岩屑平均体积分数25.0%,以变质岩为主。
砂岩平均孔隙度4.6%,有少量岩屑溶孔和长石溶孔。
富县地区上石盒子组岩性主要为中一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分选性、磨圆度和胶结物特征与山西组相似。
碎屑主要为石英和岩屑,岩屑平均体积分数20.0%,以火成岩和变质岩为主(见图3)。
2.6石千峰组宜川地区石千峰组岩性主要为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少量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见图2a),分选性、磨圆度和胶结物特征变化不大。
碎屑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岩屑平均体积分数减少,主要为火成岩和变质岩(见图3)。
砂岩平均孔隙度5.4%。
富县地区石千峰组岩性主要为细粒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见图2b),分选性、磨圆度和胶结物特征变化不大。
碎屑中长石体积分数增加,岩屑主要为火成岩和变质岩(见图3)。
综上所述,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一石千峰组样品的薄片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相同地区不同层位、不同地区相同层位的砂岩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