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表法
决策表方法测试

决策表方法测试一、什么是决策表方法测试呢决策表方法测试就像是一个超级有条理的决策小助手。
它可以把各种输入条件和对应的动作都整理得清清楚楚。
比如说,我们要决定今天吃什么,可能有很多条件,像有没有肉、是甜的还是咸的、是热的还是冷的,这些条件组合起来就可以通过决策表来决定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吃什么啦。
这在软件开发或者一些复杂的系统决策中可太有用了。
二、决策表方法测试的步骤1. 确定条件就像刚刚说的吃什么的例子,要先把那些影响结果的因素找出来。
在软件测试里,可能是输入的数据类型、数据范围、用户的操作权限等等。
这些条件就像是拼图的小碎片,一个都不能少。
2. 确定动作这就是在不同条件组合下要做的事情啦。
在软件里可能是显示某个界面、执行某个计算或者是弹出一个提示框。
在吃的例子里,就是最后决定是吃汉堡、寿司还是沙拉。
3. 构建决策表把条件写在上面,动作写在下面,然后把各种可能的条件组合和对应的动作都填进去。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画一幅超级详细的地图,每个岔路口(条件组合)都指向一个目的地(动作)。
4. 分析决策表看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没有漏掉的条件组合。
这就像是检查地图有没有画错路或者少画了路。
三、决策表方法测试的实际应用在很多领域都能用得到呢。
比如说在电商网站的订单处理系统里。
条件可能有用户的会员等级、订单金额、支付方式等等。
动作可能是给予折扣、免费包邮或者是需要人工审核。
通过决策表方法测试,就可以保证这个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确地处理订单,不会出现乱给折扣或者不该包邮却包邮的情况啦。
四、决策表方法测试的优缺点优点就是超级有条理,能把复杂的决策过程简单化。
而且很容易检查有没有遗漏的情况。
缺点呢,就是如果条件太多的话,决策表会变得超级大,看起来会有点眼花缭乱。
就像如果我们要考虑吃什么的时候把全世界的食物都作为条件,那这个决策表可能会写到天荒地老。
五、如何更好地进行决策表方法测试呢1. 要和相关的人员充分沟通,确保找全了所有的条件和动作。
决策表法订单的检查

决策表法订单的检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
而在线购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订单的检查。
为了确保订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很多电商平台采用了决策表法作为订单的检查方法。
什么是决策表法?决策表法是一种规范化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在专家系统研究领域中发展起来的。
它通过将决策问题转化为一张决策表,从而简化决策过程。
决策表是一种类似于真值表的表格,它将每种可能的情况列出,并对每种情况给出相应的决策。
在订单检查中,决策表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判断订单的合法性。
决策表法的应用在电商平台中,订单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果订单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就会导致商品配送出错,甚至还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很多电商平台采用了决策表法来检查订单信息。
决策表法的应用过程如下:第一步:确定决策表的结构。
决策表的结构包括条件、决策和动作三个部分。
其中,条件是指订单中需要检查的信息,例如商品名称、数量、价格等;决策是指订单的状态,例如待支付、已支付、待发货、已发货等;动作是指在订单检查过程中需要执行的操作,例如拒绝订单、修改订单、发货等。
第二步: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将条件和决策组合起来,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例如,当商品名称为A、数量为1、价格为10元,并且订单状态为待支付时,应该执行的动作是拒绝订单。
第三步:填写决策表。
将所有可能的情况填写到决策表中。
在填写过程中,需要注意决策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每种情况都有相应的决策和动作。
第四步:执行订单检查。
根据订单信息,查找对应的条件和决策,并执行相应的动作。
如果订单信息不存在于决策表中,就需要进行人工审核或联系客服进行处理。
总结决策表法是一种有效的订单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电商平台快速、准确地判断订单的合法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订单的具体内容设计决策表,并确保决策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决策表法的应用,可以提高订单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第9讲 决策表法

可见程序的动作主要是d,m,y的加1或复位,而这些操 作又与d,m,y的特征有关。这样我们可以把d,m,y的 加1或复位作为动作桩, d,m,y的特征作为条件桩。
1、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行动桩
等价类
条件桩: 条件桩:
M1={月份:每月有30天 M1={月份:每月有30天} 月份 30 M2={月份 每月有31 月份: 31天 M2={月份:每月有31天, 12月除外 月除外} 12月除外} M3={月份 此月是12 月份: 12月 M3={月份:此月是12月} M4={月份 此月是2 月份: M4={月份:此月是2月} D1={日期:1<=日期 日期:1<=日期<=27} D1={日期:1<=日期<=27} D2={日期 日期=28} 日期: D2={日期:日期=28} D3={日期 日期=29} 日期: D3={日期:日期=29} D4={日期 日期=30} 日期: D4={日期:日期=30} D5={日期 日期=31} 日期: D5={日期:日期=31} Y1={年 年是闰年} Y1={年:年是闰年} Y2={年 年是平年} Y2={年:年是平年}
案例3 案例3
• 对于NextDate问题,设计其决策表,然 后根据该决策表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1、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行动桩
为了获得下一个日期,NextDate函数执行如下操作: 为了获得下一个日期,NextDate函数执行如下操作: 函数执行如下操作 • 如果输入日期不是当月最后一天,则把day变量的值加1; • 如果输入日期是1~11月份中某月的最后一天,则把day变量的 值复位为1,month变量的值加1; • 如果输入日期是12月的最后一天,则day变量和month变量的值 都复位为1,year变量的值加1。 关于最后一天的判断: 关于最后一天的判断: • 如果是有31天的月份(1,3,5,7,8,10,12),day=31为最后一天; • 如果是有30天的月份(4,6,9,11), day=30为最后一天; • 如果是有29天的月份(闰年的2月), day=29为最后一天; • 如果是有28天的月份(非闰年的2月), day=28为最后一天。
决策表方法+

4.2 基本组成
决策表的特点
四 决 策 表
如果条件条目具有二值逻辑,则决策表 的条件部分是旋转了90度的真值表 保证覆盖所有可能的条件值组合
决策表的完备性保证一种完备的测试
9
软件测试—功能性测试
决策表的各种表示方法
增加行动--通过增加行动,可显示何时规则在逻辑上不可能满足
C1:a,b,c构成三角形? N Y Y Y Y Y Y Y Y
问 你对内容感兴趣吗?
Y
Y Y
题 书中的内容使你糊涂吗? 请回到本章开头重读 建 继续读下去 跳到下一章去读 停止阅读,请休息
Y N -
Y
N N
NN N NN Y -N
不关心条 目 ×
×
× × ×× × ×××
16
议
软件测试—功能性测试
4 决策表
原因 基本组成 决策表的化简 决策表的生成 测试用例的设计 讨论
进行优先的维修处理进行优先的维修处理做其它处理做其它处理软件测试功能性测试2044决策表的生成检查发货单检查发货单发货单金额超过发货单金额超过500欠款超过欠款超过6060天天在偿还欠款前不予批准在偿还欠款前不予批准elseelse发批准书及发货单发批准书及发货单endifendifelseelse欠款超过欠款超过6060天天发批准书发货单及赊欠报告发批准书发货单及赊欠报告elseelse发批准书及发货单发批准书及发货单endifendifendifendif发货单金额500500500500赊欠情况60606060检查发货单金额500金额500欠款60欠款60欠款60欠款60发批准书发货单不发批准书发批准书发货单发批准书发货单和赊欠报告软件测试功能性测试21决策表原因基本组成决策表的化简决策表的生成测试用例的设计讨论软件测试功能性测试2245测试用例的设计用决策表表示测试用例则输入即为条件输出即为行动有时条件最终引用输入的等价类行动则引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处理部分决策表可机械地强制为完备的故可得到测试用例的完整集合软件测试功能性测试2345测试用例的设计三角形问题三角形问题输出的等价类r1abc有三条边abc的等边三角形r2abc有三条边abc的等腰三角形r3abc有三条边abc的不等边三角形r4abc三条边abc不构成三角形能构成三角形
决策表法设计测试用例

决策表法设计测试用例
决策表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用于解决多个因素组合的决策问题。
以下是决策表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
1. 确定问题的决策表:
- 需要进行决策的因素
- 各个因素之间的条件关系
2. 列出全部可能的因素组合:
- 根据问题的决策表,列出所有可能的因素组合
3. 标记有效和无效的因素组合:
- 找出无效的因素组合,即不行的情况,可以标记为无效
4. 编写测试用例:
- 根据有效的因素组合,编写测试用例
- 每个有效的因素组合都对应一个测试用例
5. 执行测试用例:
- 执行编写的测试用例
6. 整理和分析测试结果:
- 根据测试结果,整理和分析结果
通过决策表法设计的测试用例可以涵盖不同的情况,简化测试流程,提高测试效率。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考虑因素的复杂性和决策表的大小,以及测试资源的限制。
决策表法

重复A,B就可以得到精简的决策表. 重复A,B就可以得到精简的决策表. A,B就可以得到精简的决策表
决策表的简化
简化是以合并相似规则为目标; 简化是以合并相似规则为目标; 若表中有两条以上规则具有相同的动作, 若表中有两条以上规则具有相同的动作, 并且在条件项之间存在极为相似的关系, 并且在条件项之间存在极为相似的关系, 便可以合并。 便可以合并。
1 2 3 4 5
三角形问题的扩展决策表
a,b,c是否可以构成 a,b,c是否可以构成 三角形
7 8 9 10 11
6
N √
Y N N √
Y Y N √
Y Y Y Y Y Y
Y Y Y Y Y N
Y Y Y Y N Y
Y Y Y Y N N
Y Y Y N Y Y
Y Y Y N Y N
Y Y Y N N Y
Y Y Y N N N √
√ √ √ √ √
√
√
根据决策表测试用例
编号
DT1 DT2 DT3 DT4 DT5 DT6 DT7 DT8 DT9 DT10 DT11
[a,b,c]
412 142 124 555 ??? ??? 223 ??? 232 322 345
期望输出
非三角形 非三角形 非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不可能 不可能 等腰三角形 不可能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一般三角形
作业
某厂对一部分职工重新分配工作,分配原则是: 年龄不满20岁,文化程度是小学者脱产学习, 文化程度是中学者当电工; 年龄满20岁但不足50岁,文化程度是小学或 中学者,男性当钳工,女性当车工;文化程 度是大学者技术员; 年龄满50及50以上,文化程度是小学或中学 者当材料员,文化程度是大学者当技术员。
7(习题课)等价类-决策表法-练习题解析

束关系,画出因果图。
(3)将因果图转换成决策表。 (4)根据(3)中的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和预
期输出。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续)
(1)分析程序规格说明中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
结果
c1:第一个字符是# c2:第一个字符是*
(3)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 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 (5)根据决策表中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3.6.3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实例 用因果图法测试以下程序。
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或*, 第二个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 如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出信息N,如果第二个字 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 解题步骤:
步骤 1.划分等价类
输入条件 R价格 P付款
有效等价类
1. 0~5; 2. 6~10; 3. 11~50; 4. 51~100;
1. 0~5; 2. 6~10; 2. 11~50; 3. 51~100
无效等价类
1.小于0; 2.大于100;
1. 小于0; 2. 大于100;
步骤2:选择测试方案
弱一般等价类测试 强一般等价类测试 弱健壮等价类测试 强健壮等价类测试
存在极为相似的关系,便可以合并。 ➢ 合并后的条件项用符号“-”表示,说明执行的动作与该条件
的取值无关,称为无关条件。
三角形问题的决策表
习题
1、根据教材P85中给出的简化后的决策表,设计相应的测试 用例。
因果图与决策表法

因果图与决策表法因果图与决策表法等价类划分与边界值分析法主要侧重于输⼊条件,却没有考虑这些输⼊之间的关系,如组合、约束等。
如果程序输⼊之间有作⽤关系,等价类划分法与边界值分析法很难描述这些输⼊之间的作⽤关系,⽆法保证测试效果。
因此,需要学习⼀种新的⽅法来描述多个输⼊之间的制约关系,这就是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是⼀种利⽤图解法分析输⼊的各种组合情况的测试⽅法,它考虑了输⼊条件的各种组合及输⼊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考虑输出情况。
例如,某⼀软件要求输⼊地址,具体到市区,如【北京-昌平区】【天津-南开区】,其中第2个输⼊受到第1个输⼊的约束,输⼊的地区只能再输⼊的城市中选择,否则地址就是⽆效的。
像这样多个输⼊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就⽆法使⽤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法设计测试⽤例。
因果图法就是为了解决多个输⼊之间的作⽤关系⽽产⽣的测试⽤例设计⽅法。
下⾯介绍如何使⽤因果图站式多个输⼊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如何通过因果图法设计测试⽤例。
1.因果图因果图需要处理输⼊之间的作⽤关系,还要考虑输出情况,因此它包含了复杂的逻辑关系,这些复杂的逻辑关系通常⽤图⽰来展现,这些图⽰就是因果图。
因果图使⽤⼀些简单的逻辑符号和直线将程序的因(输⼊)与果(输出)连接起来,⼀般原因⽤c表⽰,结果⽤e表⽰,c与e可以取值【0】或【1】,其中【0】表⽰状态不出现,【1】表⽰状态出现。
c与e之间有恒等,⾮、或、与4种关系,如图2-1所⽰。
图2-1展⽰了因果图的4种关系,每种关系的具体含义如下所⽰。
(1)恒等:在恒等关系种,要求程序有1个输⼊和1个输出,输出与输⼊保持⼀致。
若C为1,则e也为1;若C为0,则e也为0。
(2)⾮:⾮使⽤符号【~】表⽰,在这种关系中,要求程序有1个输⼊和1个输出,输出是输⼊的取反。
若C为1,则e为0;若c为0,则e为1(3)或:或使⽤符号【v】表⽰,或关系可以有任意个输⼊,只要这些输⼊中有⼀个为1,则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4)与:与使⽤符号【】表⽰,与关系耶尔可以有任意个输⼊,但只有这些输⼊全部为1,输出才能为1,否则输出为0.在软件测试中,如果程序有多个输⼊,那么除了输⼊与输出之间的作⽤关系之外,这些输⼊之间往往也会存在某些依赖关系,某些输⼊条件本⾝不能同时出现,某⼀种输⼊可能会影响其它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决策表:
决策表(Decision Table),又叫判定表
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工具。
2、决策表的构成:
条件桩:列出了问题的所有条件。
条件项:针对条件桩给出的条件列出所有可能的取值。
动作桩:给出了问题规定的可能采取的操作。
动作项:和条件项紧密相关,指出在条件项的各组取值情况下应采取的动作。
规则:
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称为规则;
在决策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
决策表中列出多少组条件取值,也就有多少条规则,即条件项和动作项有多少列。
通过“阅读指南”实例说明了决策表的构成。
3、决策表的化简:合并规则
有两条或多条规则具有相同的动作,并且其条件项之间存在着极为相似的关系,就可以将规则合并。
1-4567-8
4、决策表测试方法:
根据软件规格说明,构造决策表的5个步骤如下:
1)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分析输入域,对输入域进行等价类划分;
分析输出域,对输出进行细化,以指导具体的输出动作;
2)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则有2n种规则;
3)填入条件项;
4)填入动作项,得到初始决策表;
5)简化,合并相似规则(相同动作)。
举例:
维修机器问题描述:
“……对于功率大于50马力的机器,并且维修记录不全或已运行10年以上的
机器,应给予优先的维修处理……”
1)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条件桩:
动作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