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合集下载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报批工作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报批工作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二五”专项规划
和区域规划报批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邯郸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5.11
•【字号】政办小头[2011]91号
•【施行日期】2011.05.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区域
规划报批工作的通知
(政办小头〔2011〕91号)
市政府有关部门:
目前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市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工作也已进入收尾阶段,为确保全市“十二五”规划体系顺利完成,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2010〕143号),现就市级“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报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市级专项规划由主管副市长审定,规划编制部门印发;
二、区域规划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批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三、其他未列入市级规划目录的专项规划,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和印发。

四、各规划编制部门要在确保规划质量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工作进度,务必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并将通过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报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将在全市通报。

五、各规划编制部门请与5月10前将承担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报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张学频赵强
电话:3112580 5802210(传真)
附件:1、邯郸市“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
2、邯郸市“十二五”区域规划编制目录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一日附件1:
附件2:。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邯郸,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乎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让邯郸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势在必行。

一、邯郸市生态环境现状邯郸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生态环境承受了较大的压力。

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空气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冬季采暖期,雾霾天气时有发生。

水资源方面,存在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双重挑战,部分河流的水质未能达到优良标准。

土壤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污染风险,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对土壤质量产生了影响。

此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短期目标(1-3 年):显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使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比例大幅提高;重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一定水平。

中期目标(3-5 年):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长期目标(5-10 年):构建起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格局,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成为常态,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邯郸。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大气污染防治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的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严格控制废气排放。

2、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减少煤炭消费总量,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管理,减少道路拥堵。

4、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的治理,提高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水平。

(二)水污染治理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排放标准。

2024年邯郸最新规划

2024年邯郸最新规划

2024年邯郸最新规划一、城市整体规划2024年,邯郸市将实施一项全新的城市规划,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规划将分为城市中心区、生态保护区、工业区、居民区四个主要部分。

城市中心区邯郸市中心区将进行全面改造,强调提升城市的商业和文化功能。

新建的地标性建筑将成为市中心的代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热点。

同时,城市中心区将注重绿化和环境改善,打造宜居宜商的城市中心。

生态保护区为了改善城市环境,邯郸将划定生态保护区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些区域将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

生态保护区将建设各种公园、湿地和绿地,提高城市绿化率,营造美丽的自然环境。

工业区邯郸市将继续推动工业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工业区将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居民区居民区规划将注重人居环境和生活便利性。

规划内将建设多种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等,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居民区也将注重交通便利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市民享受便捷的生活。

二、交通规划2024年,邯郸市将继续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提升城市通行能力。

规划中将着重建设城市快速路、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同时将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三、旅游规划邯郸市旅游规划将注重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规划中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四、教育规划邯郸市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规划中将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五、医疗规划邯郸市将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规划中将建设更多的医疗机构,增加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市民的健康。

结语2024年邯郸市的新规划将带来全新的城市面貌和发展机遇。

城市将以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服务,更美好的环境回馈给市民,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邯郸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状况

邯郸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状况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体系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 括生态补偿机制、资源有偿使用 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深 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 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 ,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 晋、鲁、豫三省接壤。
地形地貌
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 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西部 为太行山余脉,中部为山前倾斜平原 ,东部为冲积平原。
气候水文特点
气候特点
邯郸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水文特点
邯郸市境内河流均属海河流域,主要有漳河、卫河、滏阳河等。境内河流大多 发源于西部太行山区,向东流经平原地区汇入海河。
自然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
邯郸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石灰岩、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储量较大,主要分布 在峰峰矿区、磁县等地。
水资源
邯郸市水资源相对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 资源相对丰富,但开采难度较大。
生物资源
邯郸市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森林覆盖率较高,主要分布在西 部太行山区。动物资源以鸟类和哺乳动物为主,其中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受到保护。
02
邯郸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总体经济实力及增长速度
邯郸市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经 济中心,近年来经济实力稳步 提升。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邯郸市的 地区生产总值(GDP)持续增 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邯郸市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邯郸市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邯郸市生态建设调研报告邯郸市生态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邯郸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省的地级市,也是河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邯郸市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邯郸市生态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邯郸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与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和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邯郸市的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对邯郸市的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评估。

三、调研结果1. 生态环境状况:调研显示,邯郸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大气污染严重,城市垃圾处理不当,土地退化加剧,水资源严重缺乏。

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邯郸市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不够到位,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水污染问题突出。

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推广使用高效节水设备。

3. 土地利用与保护:邯郸市土地利用率较高,但土地过度开垦现象严重,土壤退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

建议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禁非法占用耕地。

4. 森林资源保护:邯郸市森林覆盖率较低,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普遍较弱,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高。

建议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加大对森林防火力度,严厉打击森林违法行为。

5. 大气污染治理:邯郸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不明显,空气质量较差。

建议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监管,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大气污染源的排放。

四、调研建议1. 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

2. 加大经济投入力度,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3.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4.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与合作,建立跨界环保合作机制。

关于邯郸市“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几点思考

关于邯郸市“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几点思考
“ 一五 ” 间 , 境保护 “ 一五 ” 十 期 环 十 规 划 的 顺 利 实 施 , 环 境 保 护 工 作 取 得 积 极 使 成 效 , 染减 排 取 得突 破 性 进 展 , 环 境 质 污 水
导 向, 施全防全控的新型污染防控体系 , 实
以规划任务落实为基础 , 基础工程、 以 保障 工 程 、 才 工 程 作 为 环 保 基 础 能 力 建 设 的 人 重 点 , 一步 强 化 规 划 的针 对 性 、 进 可操 作 性
防 范 重 点 行 业 的 环 境 污 染 。 展 环 保产 业 , 发 推 行 绿 色 制造 , 展 绿 色 经 济 。 发 要 治 理 与 预 防 并 重 , 立 经济 发展 、 建 资 源 能 源 节 约 、 染 物 排 放 之 间的 联 动 诊 断 污
1 环境保护 “ 十一五 ”规划 的实施情况
通 过 严 格 项 目审 批 , 强 建 设 项 目 环境 风 加 发 挥 规 划 环 评 作 用 , 大 地 方 性 环 境 加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构
的 重 要 阶 段 。 学 编 制 和 实施 好 “ 二 五 ” 科 十 环 保 规 划 , 于 统 筹 “ 二五 ” 境 保 护 各 对 十 环 项 工作 , 动 落 实 科 学 发 展观 、 推 建设 区域 经 十分重要的意 义。
从 深 入 地 融 合 在 一 起 , 现 经 济 发 展 与 环 境 险 评 价 管 理 , 源 头 控 制 环 境 风 险 。 实
保 护 的 “ 赢 ” 双 。
总 量 减 排 控 制 工 作 , 化 污 染 物 排 放 总 量 强 极 贯 彻 绿 色 经 济 、 碳 经 济 和 循 环 经 济 的 低 思 路 , 主 体 功 能 区 划 和 环 境 功 能 区 划 为 以

邯郸城市绿化树种现状及规划探讨

邯郸城市绿化树种现状及规划探讨

邯郸城市绿化树种现状及规划探讨邯郸市城市绿化,自建国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进一步提高邯郸市绿化、美化水平,使绿化、美化再上新台阶,建成高标准的“园林城市”,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邯郸市城市绿化树种现状调查及其规划》课题研究。

以期为城市绿化树种选择、育苗规划、引种驯化、绿化设计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邯郸市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邯郸地处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东处华北平原,海拔57米。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西北大陆性气候和东南沿海海洋性气候的综合影响,一年中干湿季节明显,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土壤属淋溶土、半淋溶土、初育土、半水成土和人为土5个土纲,计有棕壤土、褐土、新积土、石质土、粗骨土、潮土和水稻土7个土类,土壤pH值在7.0~8.0之间。

二、邯郸市城市绿化树种现状及评价(一)行道树市内现有街道128条,栽植各类树木约3.6万株,主要树种有:悬铃木、国槐、毛白杨、臭椿、泡桐等,以悬铃木、国槐、毛白杨构成本市行道树的基调树种,形成本市行道树绿化特色,但树种过于单调,造成街景不够丰富,也易发生大面积灾害性的病虫害。

且缺乏在色彩、形态、风韵、季相变化上有特色的树种。

(二)公园、游园及庭院绿化应用乔木树种主要有悬铃木、国槐、毛白杨、刺槐、泡桐、柳树、银杏、龙爪槐、核桃、柿树等;常绿乔木主要有圆柏、雪松、油松、龙柏;花灌木以榆叶梅、碧桃、连翘、紫薇、紫丁香、女贞、月季、黄刺玫、紫荆、棣棠、迎春、石榴等应用较多;藤本主要有爬山虎、紫藤和山葡萄等。

这些花木有些是乡土树种,有些是经过考验的,对本地风土及城市立地条件均有较强的适应性,生长良好的引进树种。

已应用的花灌木,花色优美,深受人们喜爱,在城市绿化、美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公园、游园及庭院绿化树种选择上,缺少秋色叶树和优秀的观果花灌木,致使秋天景色比较萧条;冬季常青阔叶树太少;夏秋季缺乏开花灌木,且品种单调;缺少优良的耐荫花灌木,使绿地中下层植物选择困难;垂直绿化材料也较单一。

《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草案公示(图)

《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草案公示(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
《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草案公示(图)
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3
第二章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战略 6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一节 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策略 8
第二节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划 10
第三节 市域交通运输规划 13
第四节 市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七节 中心城区住房保障规划 53
第八节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规划 55
第九节 中心城区综合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59
第十节 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8
第十一节 中心城区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68
第十二节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70
第五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72
第一节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72
邯郸市年GDP人均增长速度大致为:
2008年至2010年:14.5%左右;
4. 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邯郸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历史文化悠久,地域上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海河流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必经之地,生态区位优势明显。

然而,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制定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指导全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

同时,本项工作也是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共生的基本法则,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重要生态功能地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针对邯郸市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特点,通过科学论证、分析,提出邯郸市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和各功能分区的控制性规划,为邯郸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条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邯郸市市域所辖的19个县(市、区),规划区域面积120.71万公顷。

规划期限为50年,其中近期:2002年—2005年;中期:2006
年—2010年;中远期:2011年—2030年;远期:2031—2050年。

第四条规划目标
到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区和部分县级城市环境质量实现按功能区达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到2010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60%以上的宜林荒山完成生态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26.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20%以上;积极筹建武安青崖寨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被河北省列入2001年拟建名单)和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景区,使邯郸市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保护;力争5个县(市、区)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成1-2个生态示范区,2-3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6-8个省级生态农业县,基本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到2030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重建和恢复,生态农业得到普遍推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到2050年,全市水土流失区基本得到整治,基本实现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生态、社会和经济达到协调发展。

第二章环境质量现状
第五条环境质量现状
(一)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邯郸市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降尘、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其中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尤为严重,其污染负荷占到了总污染负荷的75%。

1996—2000年邯郸市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污染较为稳定,属中等污染。

2000年末,大气环境质量较1995年有较明显的改善。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
邯郸市生活饮用水源地——羊角铺地下水源地和岳城水库水质清洁,适宜饮用;地表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氮类化合物污染和有机污染为主要特征;地下水体水质较为稳定,主要为无机型污染,整体上属轻度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硝酸盐氮和氟化物。

(三)城市声环境状况
邯郸市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污染类型属轻度污染。

(四)自然生态状况
邯郸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市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2000年末,森林覆盖率为19.2%,水土流失面积为2732平方公里,全市每年水土流失量达到了4600万吨;农药、化肥和农膜的使用量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体污染现象普遍,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占用耕地现象严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