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60*0.5 多选10*1 填空10*1 名解5*2 问

答2*5 2*10 病案1*10

绪论

(时间特点阶段)

温病的发展:萌芽阶段——战国至晋唐时期

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又可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被誉为“温热大师”,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体系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立湿热病专论。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着《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10、学派形成的要素:代表人物、学术思想、一定的人数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一、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二、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共有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来势迅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

三、范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温病条辨》

四、分类

1、按病证或病因分类

温热类温病(有热无湿):风温、春温、暑温、秋燥

湿热类温病(有热有湿):湿温、暑湿、伏暑

2、根据发病初起见证分类:新感温病(感邪即时而发,病发于表)和伏邪温病(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可能名解

3、命名:根据季节分:春温、秋燥、冬温;以四时主气分:风温、暑湿、湿温、秋燥:按发病特点:大头瘟、烂喉痧等(可能多选)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病因:感受了外来的温邪

1、温邪的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2、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黑体重点

1)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2)暑热病邪: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3)湿热病邪: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4)燥热病邪:病变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5)温热病邪:邪气内伏,热自里发;里热内迫特性显著;易耗伤阴液

6)温毒病邪:攻窜流走;蕴结壅滞

7)疠气病邪:致病力强;传染性强;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二、发病因素:体质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三、感邪途径: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四、发病类型:

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填空,多选为主)

一、辨证内容: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理论核心

二、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创立)

什么叫卫气营血辨证?

根据卫气营血各自的生理特点,把温病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以此概括温病发展过程中四类不同证候及其病理变化,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称之为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表

三、三焦辨证(吴鞠通倡导)

什么叫三焦辨证?

根据三焦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阐述温病发展中病理变化,以此概括温病的证候类型,传变规律,作为立法处方的依据,称之为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表

临床上一般先以卫气营血辨证确定病变浅深层次及其发展趋势,再用三焦辨证确定病变部位。

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主要是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以及辨常见症状

一、常见症状:

1、发热(重点九种证型)

发热恶寒、寒热往来、壮热、日哺潮热、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始感体温升高,可伴见面色淡黄、足冷等症,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之征象)、身热夜甚(发热入夜尤甚,灼热无汗,为热入营分)、身热肢厥、夜热早凉(夜间发热,天明热退身凉而无汗,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低热(热势地位,持续不退,且见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等症。温病后期,邪少虚多,内生虚热的表现)

2、汗出异常

无汗、时有汗出、大汗、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3、口渴

口渴欲饮、口渴不欲饮、口苦而渴

4、神志异常(重点原因:心藏神主血,营气通于心,故邪热扰心或深入营血,多表现神志异常)

烦躁不安(热扰心神)、神昏谵语(闭证、实证)、昏聩不语(痰热阻闭心包)、神志昏蒙(湿热类病症热郁于气分,多重在脾胃,湿热酿痰蒙蔽清窍所致)、神志如狂、神情呆钝

5、痉实证、虚证(名解:痉是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之证,又称“动风”。临床分为虚痉和实痉两种)

6、厥脱

热厥、寒厥、亡阴、亡阳

二、辨斑疹、白培重点

观察色泽:

红活荣润——邪热外透,气血通畅

深红紫赤——热毒极盛

色黑光亮——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色黑隐隐、四旁色红——火郁内伏,气血尚活色黑晦暗——热毒锢结,正气衰亡

红黑颜色加深,病情加重

辨别形态:

斑疹松浮朗润,如洒于皮面

——热毒外泄(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