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伯利安》读后感
读《海伯利安》读书有感

读《海伯利安》读书有感《海伯利安》的作者是美国作家丹·西蒙斯,他是一位济慈的超级粉丝,甚至在小说中复活了济慈,并将其塑造成隐藏主角。
济慈的长篇诗歌《海伯利安》给了西蒙斯灵感,从而创作了这部系列作品。
关于《海伯利安》系列,我们可以先从评分入手。
五星+是膝盖瘫软级,意味着读完后令人惊叹不已。
四星半则是翻译评分,我读的版本虽然有少许瑕疵,但整体流畅可读。
至于阅读门槛,这部书较高,因为它不交代故事背景,而是通过人物对话和经历逐渐渗透世界观,许多关键设定甚至在第二部才揭示。
这就导致读者刚打开书就会遭遇一堆名词和细节,容易被整懵。
因此,建议大家在阅读前了解相关背景,或者等我后续讲解。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海伯利安》的故事框架。
第一部讲述了主角团七人前往海伯利安星球“光阴冢”朝圣的故事。
在途中,他们讲述了自己与海伯利安的渊源,总共包含了六个故事。
看似格局较小,但其实朝圣之旅的结局关系到全银河系人类的命运。
《海伯利安》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人类殖民到银河系的大部分区域,并形成了两个阵营:霸主政权和驱逐者。
霸主政权是一个联邦制统一政体,其所辖的绝大部分星球都由其掌控。
人工智能“技术内核”形成了一个独立文明,霸主政权十分信任人工智能,将很多关键环节交给其打理。
驱逐者则不相信人工智能,选择成为太空游牧民。
这两个阵营相互敌视,已数百年没有往来。
但在海伯利安星球上,光阴冢和伯劳的出现打破了平衡。
光阴冢是神秘区域,其中的建筑被逆熵场包裹,似乎预示着未来人类的到来。
伯劳则是一种钢铁怪物,潜伏在光阴冢附近,以人类为食。
霸主政权和驱逐者都对光阴冢和伯劳心怀叵测,而伯劳教会则认为它们是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关键。
光阴冢逆熵场眼看就要崩溃,霸主政权的情报显示驱逐者正在集结力量准备占领海伯利安星球,一场星际大战即将爆发。
在这关键时刻,伯劳教会召集了七位朝圣者,开始了最后的朝圣之旅。
光阴冢和伯劳的秘密将在旅程中揭晓,人类的命运也将与朝圣者的命运紧密相连。
海伯利安神父的故事解读和感悟

海伯利安神父的故事解读和感悟海伯利安神父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小说《悲惨世界》中创造的一个角色,他是一个善良、慈悲为怀的神父形象,对主人公让·瓦尔简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伯利安神父的故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感悟。
首先,海伯利安神父的角色体现了慈悲与宽容的力量。
在小说中,让·瓦尔简因为贫困和社会不公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海伯利安神父并没有对他加以谴责或者拒绝帮助,而是给予了他慷慨的援助和关怀。
海伯利安神父的善良和宽容,让让·瓦尔简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个角色告诉我们,慈悲和宽容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力量,无论过去犯下了什么错误,只要肯悔改,就有机会得到救赎。
其次,海伯利安神父的故事也表达了关于信仰和宗教的思考。
海伯利安神父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将自己的信仰付诸实践,用行动去帮助他人。
他的善行和慈爱体现了宗教的核心价值观,即爱与关怀他人。
通过这个角色,我们可以思考宗教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宗教信仰如何激励人们去行善。
此外,海伯利安神父的故事还可以引发对社会正义和贫困问题的思考。
小说中描绘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正现象,让·瓦尔简就是这个社会不公正的牺牲品。
然而,海伯利安神父的出现以及他对让·瓦尔简的帮助,显示出个人的力量和善意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个角色提醒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社会不公,并为之努力奋斗。
总之,海伯利安神父的故事通过慈悲与宽容的力量、对信仰和宗教的思考,以及对社会正义和贫困问题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他的形象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我们思考人性的光明和黑暗,以及每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力。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善待他人,关爱社会,以及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海伯利安的陨落》读后感

《海伯利安的陨落》读后感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人类已经掌握了跨越星系的旅行技术,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危机。
在这个世界里,霸主统治着一切,而内核则是霸主的控制中心,它可以控制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布劳恩的人工智能,他被派往海伯利安星系,寻找失踪的诗人济慈。
在这个过程中,布劳恩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一起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命运和信仰。
济慈 2 号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气质的人工智能,他在旧地死去的那一刻,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和无奈。
而伯劳则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存在,它的目的是找出人类之神的移情部分,这也引发了我对人类信仰的思考。
悦石是霸主的首席执行官,她为了追求全人类的福祉,不惜与邪恶的内核周旋,最终成为了一个悲剧英雄。
这些人物的命运和选择,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挑战,追求自己的信仰。
小说还探讨了科技与人性的关系。
在小说中,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人类可以通过数据网进行交流和控制,但是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人类的幸福和安宁。
相反,科技的发展反而加剧了人类的分裂和冲突,内核的存在就是一个例子。
内核可以控制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这让人类感到了威胁和恐惧。
此外,小说中还描写了一些人类对科技的过度依赖,比如悦石对数据网的依赖,这让我认识到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保持警惕,避免科技对人类造成伤害。
小说的布劳恩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阻止了内核的阴谋,拯救了人类。
这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力量和希望,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但是,小说也让我认识到,人类的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前进,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海伯利安的陨落》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科幻小说,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和渺小,还让我对人类的命运和信仰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海伯利安》蕴含的科学精神

《海伯利安》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精神。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科技未来的可能性和想象力,还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传达了科学探索、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首先,《海伯利安》展现了科学探索的精神。
故事中的人物们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和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他们面对未知的领域和挑战,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这种科学探索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对科学进步的追求。
其次,《海伯利安》体现了创新精神。
在故事中,人物们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
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既有框架,勇于创新和突破。
这种创新精神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最后,《海伯利安》传达了追求真理的精神。
故事中的人物们始终坚持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真相和事实。
他们不畏权势和利益,坚持科学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基石,也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发现和创新的动力源泉。
总之,《海伯利安》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科学探索、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些精神不仅在科技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伯利安四部曲》读后感1500字

永生不死的毕库拉,逆时而来的伯劳,光阴冢、逆熵场、赛博朋克、终极智能……光是这些设定和名称就足以让喜欢科幻的人血脉喷张了。
第一部《海伯利安》看似是以《坎特伯雷故事集》为蓝本的,但在文学性没有丝毫下降的情况下,六个小故事真的是个个让人惊艳。
一定要挑的话,个人最喜欢的就是《为上帝痛苦的人》,真的太震撼了。
“十字型”的设定脑洞突破天际(最厉害的是第二部还有呼应),故事似乎在讲宗教和信仰,但又不限于此。
信仰和痛苦的抉择,是变成痴呆的永生体还是为了保持独立思考不惜自我牺牲,忍受普罗米修斯般日复一日的痛苦?其他的几篇,《忘川之水何其苦》让《本杰明巴顿奇事》相形见绌;《漫长的告别》讨论了人工智能和人类的跨种族之恋……真的不能再展开一一说了,但是由六个故事构成的太空歌剧般的第一部真的是整个系列里最亮的那颗明珠。
至于第二部《海伯利安的陨落》,很难相信这是91年完成的作品。
最近刚看到马斯克在炒作数字永生的概念,即通过人工智能将人和AI结合,让人拥有自己的电脑扩展和在线扩展,这样在肉体毁灭后,人可以存在在“云”里。
然而在《海伯利安的陨落》里,作者已经不仅仅考虑到了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更是想到了人类和人工智能在经历了长久共生后,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掌控。
就像尤赫利在《人类简史》中讨论的那样“人和小麦到底是谁征服了谁?”人类在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习以为常后,人工智能似乎终有一天会和人类分道扬镳,而习惯了身处人工智能带来的安逸中的人类似乎此时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人类是否又有勇气和决心抛弃人工智能带来的安逸重头开始,重回混乱、迷茫但却保有积极进取的时代?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顿时间内关于人工智能的作品会大量出现,但我相信《海伯利安的陨落》在未来很多年里还会是无法超越的经典。
第三第四部《安迪密恩》和《安迪密恩的觉醒》说实话我是很快泛读过去的,并不是说写得很烂但是在前两部的光芒下略显暗淡了(关于宗教的讨论中夹杂了太多私货,有些理论我个人不是很赞同)。
《海伯利安》蕴含的科学精神

《海伯利安》蕴含的科学精神《海伯利安》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宏大的叙事视角、独特的创意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
在这部作品中,刘慈欣通过描绘未来社会中的科学技术发展,展现了一种充满希望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首先,《海伯利安》中展现出的科学精神是一种勇于突破边界的精神。
小说中的人类社会拥有了超光速飞船、虫洞技术等高度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地球到太空的距离不再成为障碍。
这种突破边界的精神鼓舞着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勇于挑战种种困难和障碍,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其次,《海伯利安》中蕴含着的科学精神是一种批判思维的精神。
小说中的科学家们对社会现象和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他们思维敏捷,善于质疑传统观念,勇于提出新的见解。
这种批判思维的精神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不断超越现有的认识,寻找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解释。
此外,《海伯利安》还强调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一种人本主义的科学精神。
小说中的人类社会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同时,也注重人的尊严和自由。
科学家们不仅关注技术和工具的发展,更关注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社会价值。
这种人本主义的科学精神让人类在探索科学的同时,不忘思考科学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使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最后,《海伯利安》中表达的科学精神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小说中的人类并没有退缩,而是怀抱着乐观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他们相信科学的力量,相信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种乐观向上的科学精神鼓舞着读者,使人们对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刘慈欣的《海伯利安》通过一个宏大的故事背景展现了科学精神的多个层面。
从突破边界、批判思维、人本主义到乐观向上,科学精神通过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种科学精神的呈现不仅让读者领略到科幻的魅力,更激发了人们对科学与未来的思考和期待。
正是这种科学精神的引领,让我们相信科学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使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海伯利安》读后感

《海伯利安》读后感《海伯利安》是一部由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创作的奇幻小说,该作品以其庞大的世界观和错综复杂的情节著称。
作为一名专业读者,我对这部作品的阅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不禁思考人性、权力与背叛等主题。
首先,我想谈谈《海伯利安》中的人性描写。
在这部小说中,每个角色都展现出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
无论是主角诺德,还是反派维瑞斯,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动机和信念。
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经历和环境的影响,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多重性和矛盾性,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其次,我想谈谈《海伯利安》中关于权力与背叛的主题。
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权力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存在,它可以让人变得强大,也可以让人陷入困境。
作品中的各个势力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让人眼花缭乱,而每个角色为了争夺权力不惜背叛朋友、家人甚至信仰。
这种权力与背叛之间的关系让我深思,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最后,我想谈谈《海伯利安》中的世界观。
这个由作者构建的世界充满了奇幻的元素和神秘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存在。
在这个世界中,人类与精灵、巨人等种族共存,各种魔法和魔法物品也随处可见。
这种设定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我思考人类对于未知和超自然力量的探索和渴望。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专业读者,我对《海伯利安》这部作品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对人性、权力与背叛等主题的探讨,我不仅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类似的作品能够给我带来启发和思索。
海伯利安读后感

海伯利安读后感这本书的世界设定那可真是绝了。
海伯利安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各种神秘宝藏和恐怖怪兽的大盒子,每打开一层都有新的惊喜或者惊吓。
作者构建的这个宇宙超级宏大,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星球、生物还有文化。
就好像是把你丢进了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里每个游乐设施都来自不同的星系,玩起来又刺激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书里的那些角色啊,个个都像是从神秘的故事宝库里走出来的。
比如说领事,感觉他就像是一个背负着无数秘密和过去的沧桑旅人。
他的故事就像一杯苦涩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还有那个神父,他的信仰之旅简直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
一边是对上帝坚定不移的信仰,一边是在海伯利安这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地方所遭遇的种种,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就像是在我脑子里打了一场大战,我跟着他的视角,一会儿觉得上帝真的无处不在,一会儿又觉得在这个宇宙面前,宗教好像也有了新的定义。
说到那个伯劳,我的天呐,这简直就是一个超级恐怖的存在。
就像一个专门从噩梦里跑出来的大怪兽,每次它一出现,我都感觉自己的心要跳到嗓子眼儿了。
它浑身散发着一种神秘又恐怖的气息,像是整个海伯利安黑暗面的象征。
作者对它的描写特别细致,我每次读到有关它的部分,都好像能看到那个巨大的、长满尖刺的、闪着寒光的家伙在我眼前晃悠,感觉下一秒它就要冲破书页把我抓走了似的。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那么好懂的。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一个超级复杂的迷宫里,绕来绕去找不到出口。
那些科幻概念啊,还有哲学思考啊,就像一堆乱麻缠在一起。
但是呢,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就像是在跟一个超级聪明的人玩猜谜游戏,虽然你可能被弄得晕头转向,但一旦你明白了一点,就会有一种超级成就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伯利安》读后感
《海伯利安四部曲》读后感
《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陨落》《安迪密恩》
目标1000字,1000字,嗷嗷嗷嗷嗷
好久了,没写过读后感了,上一次正式写还是在初中,所以不知道要怎么开始。
其实和我做人和是一样,都是想又不知道怎么开始。
为什么说万事开头难,就是这样吧。
这次借着无聊至极帮人做作业的机会,就好好嘚瑟一把。
话说我堂堂的一个好孩子,怎么会帮别人做作业,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还是无所谓值不值得。
管他呢,又要忍不住拽诗了。
和《海伯利安》系列的缘分要从我进入大学后的盲目看书说起,记得那还是10.1正式开学后的前几周,刚查了一下借阅记录,是11.16,额,我决定退隐之后,那时候看完了《1984》,算是我科幻长篇的开始吧,那天道法课之前,去图书馆还了书,在一楼瞎转,就在靠近柱子那的书架倒数第二层看到了《海伯利安》,因为之前加了科幻协会的群,深空天体同学曾经抱怨她上传进群里的电子书版看不懂,伯劳是个什么东西,我随口说了一句没看过,对了,回复消息时我是在南教403看《近战法师》,唉,记忆尤深啊。
我看到了它,心念一动,就借出去了,从那节道法课开始看起,12天就看完了,当然是抽了很多空,啊哈哈,我最后数分成绩不怎么好可能就是看了太多闲书,而且本来就不怎么样。
言归正传,这一系列一共四部,迄今为止我已看完了前三部,开学再觅第四本吧。
第一部《海伯利安》作为作者丹西蒙斯的科幻处女作,一举拿下科幻届的几乎所有的大奖,可谓神作。
的确,精彩无比。
一次朝圣,七个人,六个故事,从言谈之中带出“天大之误”之后人类千百年的太空歌剧史,从人类被迫“大流亡”到如今霸主时代的繁荣昌盛,人工智能的欣欣向荣,远距离传输门让特提斯河流经千万
个星系,霍金驱动器,闪回技术,鲍尔森理疗。
而重要的几个现象:驱逐者(一部分星际流浪的人类)和霸主对立,基督教的衰弱,人们对于远距离传输器的依赖,或者说对人工智能操控下的环网的依赖,以及整部小说的源头,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内核对海伯利安莫名其妙的重视。
对于精彩无比的全文,我最感动的是一下几处。
(一)“啊,爱德华,跟你一同走过幼时,一同走过学生年代(虽然我不如你才华横溢,也不如你正统),而现在都是老头了。
现在你比我多了四年的睿智,我仍然是你记忆中那个淘气、顽固不化的小男孩。
我愿你仍然在世,愿你依然健康,为我祈祷吧。
”————耶稣会神父保罗?杜雷遭到放逐后,孤独的在海伯利安探索,对挚友的思念,对教会衰弱的担忧,以及对自己难以估测的未来的不安。
这种好似弟弟对兄长的话语真的打动了我。
正是这份对爱德华蒙席的思念,对教会的责任心,让神父不惜违背自己的准则而作假,而探寻毕库拉的秘密,最终遭遇伯劳,成为教会中第一个被赋予十字形寄生虫的人,被迫自己把自己钉在特斯拉树上,没有他,就没有后两部教会的崛起,圣神的统治。
无论后来圣神对那些无辜的驱逐者做了什么,杜雷神父都只是尽到了他的责任,哪怕最后成为世人口中的“伪教皇”。
(二)领事自打正午起,就一直在啜饮美酒,而此刻他感受到了让人愉悦的迷离恍惚的滋味,远离现实,远离记忆的痛楚,正是这些使得他能够熬过每一个日日夜夜。
”这个,让我很想喝酒………………
(三)“可是到最后,我的朋友啊,是什么东西决定了作品是在羊皮卷上永垂不朽,还是锒铛落败呢,是角色。
”诗人这个从旧地时代一直活到现在的“色帝”,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师,这句话说得好。
虽然有人曾说无论是克拉克,阿西莫夫还是大刘,笔下都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但是仅仅是看《三体》,叶文洁,章北海,这两位就够绝的了。
(四)“对作家来说,监狱总是个妙地方,它会杀灭活动和消遣这一对魔鬼,”诗人落破潦倒,身无分文,还成了哑巴,如此这般在天国之
门的烂泥坑和贫民窟里摸爬滚打的三年,却成就了他的一生。
现在的我们不都是么,消遣,活动。
就像人家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蜡炬成灰泪始干。
活的开心,不等于活得放纵。
起码对我来说,活的对得起爱我的人,就是活
的快乐。
对得起他们,就是让他们快乐。
(五)“‘瞧,’泰伦娜说,‘,,世纪的旧地上,某个快餐食物链用死牛肉,油炸一下,加上些致癌物质,包在石油基塑料里,那卖掉了九千亿呢。
去想想吧,这就是人类。
’”说的太好了………………西蒙斯大神不只是熟读约翰济慈的诗…………
(六)“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有过无数次的想法,恨不得作为父亲的自己能够代替瑞秋染病;要是有人注定受苦也应该是父亲而不是孩子。
任何一个当父母的都会这么想——这是每次自己的孩子受伤卧床或受高烧折磨之时理所当然的想法。
固然这件事不会有那么简单。
”索尔?温特伯,一个犹太人,瑞秋,他的女儿,额外说句实话,我爱上她了,这个女孩真是啊,嗯,很好。
下面还是几个索尔对女儿的回忆:
瑞秋并非十全十美。
五标准岁的时候,她曾小心地剪下五个最喜欢的洋娃娃的头发,然后把自己的头发剪得比它们的还短。
到七岁的时候,她坚决认为那些呆在镇上南边破旧房子里的外地工人缺乏有营养的食物,于是她拿光了餐室、冷藏柜、冰箱以及食物合成器里的食物,说服三个朋友陪同她一起,将全家人一个月的口粮,价值好几百马克的食物分发了出去。
十岁的时候,瑞秋经不住斯塔比,波考维茨的挑唆,试图爬上克罗佛最古老榆树的顶端。
在她爬了四十米,还差五米就能到达树顶的时候,一根枝条断裂,她滑下了十多米,然后重重地摔到地上。
索尔当时正在讨论地球首次核裁军时代的道德意义并忙于查阅通信志,然后不打一声招呼就丢下学生跑过十二个街区直奔医疗中心。
瑞秋摔断了左腿和两根肋骨,一片肺叶被刺穿,下颚骨折。
索尔冲进门的时候,她正飘浮在恢复性营养液中,费力朝母亲肩
膀上方望去,微微笑着,张开她缝了许多针的下颚说道:“爸爸,我离树顶只有十五英尺了。
可能还要近一些。
下次我一定能成功。
”
(七)“梅闰,亲爱的,我们分别和重逢的日子多么的匪夷所思啊。
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神秘力量又是多么美丽和荒唐。
我的日子都是为你而心跳,我真讨厌你这一点。
你是面永远不会撒谎的镜子。
真希望你能看看我们每次重逢首次相见时你的脸! 至少也隐藏一下自己的震惊吧……至少,就算是为了我,你也该掩饰一下吧。
”
如果一个女人,每隔十几年才可以和他的星际船员丈夫相见,而她自己所拥护的政策正是导致他不能来去自如的原因。
她的内心,对他的爱,对家乡星球的爱,是多么的矛盾,无奈。
最后只有一句————“再见,吾爱,永别。
”真可谓,缘起缘灭,霍鹰飞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