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118例

合集下载

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40例

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40例
[ 1] 田 洪, 何清林. 归 芍调经 片调 经作用 的实 验研究 [J ] .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 8 (10) : 623 2 624、 628. [ 2 ] 曹泽毅主编 . 中华妇产科学 [M ]. 北京. 人 民卫 生出
治愈
16 1 < 0. 005
显效
13 8
有效
8 25
无效
4 7
总有效率 ( % )
90. 24 82. 93 > 0 . 05
版社, 2002: 221722220.
(收稿 2007211 2 14; 修回 2008 2 02 2 25)
讨 论 中医认为, 痛经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
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240 例
刘金淑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 457001 )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方法: 对 24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 痰瘀互结、 肾虚血瘀等 3 型, 分别采用膈下逐瘀汤、 三棱煎、 归肾丸 等方辨证治疗。 结果: 痊愈 104 例, 总有效率 92. 5% 。 结论: 血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关键, 除有血瘀表现外 , 部分患者有肾虚、 痰瘀病症。 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 分别兼以滋阴 补肾、 燥湿化痰等法, 临床疗效确切。 主题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药疗法 辨证施治 2001 年 1 月 ~ 2006 年 12 月, 在临床上笔者采用 辨证施治、 随方加减、 标本兼治子 宫内膜异位 症 240 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40 例中, 其中年龄< 20 岁 2 例 , 21~ 30 岁 68 例 , 31~ 40 岁 138 例 , > 40 岁 32 例; 继发性 痛经 15 2 例, 月经异常 6 2 例, 不孕 118 例, 性交痛 6 0 例; 症状出现在经前 1 ~ 2d 疼痛 180 例, 来月经痛 48 例, 疼痛持续整个月经周期; 病程最短者 3 个月, 最长 者 15 年。 辨证论治 1 气滞血瘀型 ( 146 例) 症见经行 下腹胀痛逐渐加剧, 经色紫黑有块, 排出不畅, 或经期 延长 , 淋漓不净, 婚久不孕, 腹中拘急结块, 经前乳房、 乳头胀痛, 舌质紫黯、 或有瘀斑 , 苔薄白 , 脉细弦或涩。 治宜活血祛瘀 , 行气止痛 , 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川芎 9g, 五灵脂、 当归、 赤芍、 红花、 丹皮各 12g, 桃仁、 延胡 索、 香附各 15g , 枳壳、 乌药、 甘草各 6g。 寒凝者加肉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辩治与验案中医临床-妇科杂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引起的病症。

EM常表现为剧烈痛经或持续性下腹痛、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以及受累器官部位出现错综复杂的相应症状,如血尿、便血等,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估计人群中约15%的妇女患本病,有报道其可占妇科经腹手术的10%~25%,本病虽属良性疾病,但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等恶性形为,并且是造成不孕或慢性盆腔疼痛的潜在原因,故博粹堂老中医分享几十年临床治疗思路和方法,博粹堂中医讲。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

主要是异位于盆腔内之卵巢、子宫器韧带等组织。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肝郁气滞,经行不畅,或素体气虚,肾虚,运血无力,或寒邪与血搏结,凝涩于胞脉,或孕产频多,损伤胞脉,使胞宫离经之血蓄积胞中,形成瘀血。

瘀阻冲任,胞脉、胞络不通,则发生痛经;瘀阻胞脉,新血不得归经,则月经过多;瘀滞日久,积而成癓,胞宫、胞络阻滞,则不能成摄精成孕。

【诊断要点】一、西医诊断要点1、典型症状表现为痛经、性交疼痛和不孕。

2、患者有继发性、渐进性痛经史,不孕、或剖宫产、人工流产、诊刮等宫腔手术,或阴道横膈、宫颈闭锁等病史。

3、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子宫后壁、子宫骶骨韧带、后陷凹处可扪及米粒至蚕豆大小的触痛性结节,质硬。

一侧或双侧附件可出现囊性包块,常与子宫相连,有压痛。

4、B超、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病理检查可确诊。

二、中医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应以典型症状为主,结合全身证候、舌脉综合分析。

一般经前、经期少腹疼痛,经血黯红,有血块,舌黯或有瘀点,多属于气滞血瘀证;经前、经期少腹冷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者,多属于寒凝血瘀证;经期少腹灼热疼痛,拒按,口苦口渴,经血深红,有血块,多属于瘀热蕴结证;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多属于气虚血瘀证;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腰酸膝软,头晕,神疲,舌淡黯,脉沉细或细涩,多属于肾虚血瘀证。

分析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典医案,可见温经汤方之奇功

分析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典医案,可见温经汤方之奇功

分析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典医案,可见温经汤方之奇功
医案摘录:
王某,女,28岁,近3年来患有痛经,呈进行性加重,临经前几天,小腹坠痛,逐日递甚,剧则可见四肢厥冷,汗出形寒,经净则痛止。

时届经行,量多如注,挟有瘀块,两侧小腹痉挛抽痛难忍,伴腰骶疼痛,肛门坠胀,少腹冷痛喜温。

妇科检查:宫体中位,正常大小,子宫右侧扪及一肿块。

超声波探察为在侧卵巢部一肿块约3cmx3cmx4cm 大小,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刻下诊:来诊时正值临经之兆,小腹坠痛,腹痛难忍,四肢厥冷,汗出形寒,舌质两边有瘀斑,脉涩而弦。

诊断:癥瘕。

辨证:寒凝冲任,瘀血留滞,瘀寒搏结,羁聚胞宫
立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处方:温经汤加减。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莪术、荔枝核、川牛膝、海藻、丹皮、延胡、半夏、吴茱萸、桂枝。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月经来潮,痛经较前略减,且嘱月经干净后半月,再服上方,每日1剂,直至月经来潮停服。

三诊:第3个月言经行无恙,痛经完全消失,周期、经量正常。

再作妇科检查原子宫右侧扪及一肿块已缩小为蚕豆大小之结节。

超声波复查:右侧卵巢之包块明显缩小。

痛经未再复发。

本案诠解:
本案患者有痛经史,剧时伴见四肢厥冷,汗出形寒,少腹冷痛喜温,经量多有血块,可知为寒凝胞宫,经络不通而致血瘀所致。

治以温经散寒、活血消癥。

方用温经汤,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瘀散结、破血消积之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治疗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学发病机理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学“癥瘕”、“痛经”、“月经不调”等范畴,许多中医学者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探索,多认为该病与血瘀有关。

“瘀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景岳全书·妇人规》中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描述有:“瘀血留滞作,唯妇人有之。

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

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矣。

”说的是子宫瘀血滞留的症状发生在经期或者产后,内伤生冷或者外受风寒,抑或是患者发怒而伤肝都会导致体内气机逆行,宫血滞留; 忧愁、心思郁结会伤脾,患者气虚则血液运行不顺而瘀滞; 过度劳累则气弱,气弱则不行。

经血停留在体内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血液积蓄在内,导致月经不调,气血运行受阻。

《内经》所说“不通则痛”,瘀血阻滞,所以患者常腹痛或者持续性的小腹疼痛,这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常见症状。

血液的运行受阻,经络受损,会影响女性的受孕机能进而导致不孕。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证型2. 1 血瘀型患者在经期或者产后生活不注意,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都会导致冲脉和任脉受到损伤,子宫排出瘀血的功能异常,月经期间虽然经血也会排出,但是不按正常轨道运行,部分经血不能排出,导致“离经之血”留滞在体内,蓄积于盆腔变成血瘀,瘀血阻滞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瘀血蓄积在内,结成包块则形成血瘀之证。

2. 2 气滞血瘀型患者平时有抑郁的症状,或者经期心情不好,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经血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

瘀血在子宫内积聚,气机郁滞,经期宫血充盈,加上气机不利,瘀阻就更加严重,临床症状表现为气滞血瘀型。

2. 3 肾虚血瘀型肾为藏精之腑,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起重要的作用,胞络系于肾。

五脏真气的根本是肾,正所谓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生命之源、元气之居。

中医妇科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妇科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主要症状是渐进性腹痛、月经不调和不孕。

以育龄期妇女多见。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血疤". 【病因病理】 1.气滞血瘀情志抑郁,气结则血凝而致。

2.瘀热互结肝郁瘀积,日久化热,热与瘀互结而致。

3.寒凝血瘀经期或产后冒寒涉水,寒气侵人胞络,与血凝结而成本病。

4.肾虚血瘀素体肾虚,精血不足,复又气滞血瘀,导致肾虚血瘀。

【诊断要点】 1.症状渐进性加剧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孕。

2.体征典型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子宫被黏连,后倾固定。

子宫稍增大,宫体后壁或峡部或直肠陷四处有大小不等硬结节,触痛明确,附件可触及囊肿。

3.B超检查提示盆腔内有异位病灶。

4.实验室检查血CA125升高提示病情较严重。

5.鉴别诊断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鉴别。

【辩证分型】 1.气滞血瘀经前下腹两侧胀痛,乳胀,肛坠,经行则下腹疼痛剧烈,拒按,腰骶酸痛,大腿内侧隐痛,经血或少或多,或不孕。

苔薄,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2.瘀热互结行经发热,小腹剧痛,泛恶纳少,大便秘结,腰骶酸胀,经量增多,色黯有块,或不孕。

苔黄腻,舌黯尖红,脉弦数。

3.寒凝血瘀经前下腹冷痛,喜暖,大便不实,腰骶酸坠,经期腰腹疼痛加剧,四肢逆冷,经血紫黯伴血块,盆腔内有结节或包块。

苔薄白滑润,脉紧。

4.肾虚血瘀经行下腹疼痛,量少不畅,淋漓不净,腰骶酸楚,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婚久不孕。

苔薄,舌质黯,脉沉细而弦。

【分型治疗】 1.气滞血瘀治法:理气化瘀消疤。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9克赤芍IO克柴胡9克延胡索15克木香9克枳壳9克川??子9克川芎6克红花6克生地12克当归9克加减:腹痛剧,有大血块者,加血竭末6克(包煎)、失笑散12克(包煎)、徐长卿10克。

2.瘀热互结治法:凉血化瘀消疤。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生大黄6克(后下)丹皮10克桃仁9克红藤12克赤芍10克夏枯草9克牡蛎30克(先煎)川??子12克枳壳10克加减:服药后大便多而溏薄者,去桃仁或大黄,加淮山药9克;经量多者,加槐花15克、赤石脂12克、生蒲黄12克(包煎)。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辩证法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辩证法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辩证法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功能性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的病症,是妇科的难治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其发病原因至今未完全阐明,对内异症的治疗方法很多,除了运用现有的中药、西药和手术手段外,学者们还在积极探索内异症的新疗法。

其中中医疗法因其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而内异症的病理因素是瘀血,所以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内异症的大法,治疗以汤药内服为主,也有外治法、针灸、热熨等,近几年中医治疗内异症的文献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1、内治法:1.1 古方今用:(1)补阳还五汤:黄芪30g、当归12g、地龙12g、桃仁12g、赤芍12g、川芎10g、红花10g组成方,内异症属于气虚血瘀型,用此方加减治疗可以获得气血通调,通则不痛之效。

采用此方加减治疗内异症患者19例, 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结果痊愈11例,显效3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3.9%。

(2)抵当汤:当汤加减治疗瘀热腐肉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89.66%,疗效满意,基本组方:水蛭8g,延胡索12g,蒲黄10g,蔗虫8g,桃仁15g,金铃子15g,生大黄12g,五灵脂15g,滑石15g,车前子12g,木通10g,没药15g。

每日1剂,15d为1疗程:病程短者1疗程,长者1一2疗程。

服药期间不接受西医治疗。

(3)桂枝茯苓胶囊:将该药应用于需要助孕帮助的内异症患者,发现其能有效改善血瘀症状和体征,为后续治疗作了很好的准备。

该方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粘连及结缔组织松解,加快瘀血的吸收;能抑制被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成长促进因子和白介素-1,从而抑制异位内膜增殖和前列腺素的产生。

采用此胶囊治疗内异症15例,9例治愈,6例好转,总有效率85.7%。

(4)少腹逐瘀汤:内异症与肾虚肝郁有关,用此汤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加减治疗内异症14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2.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验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验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验案
张某,女,40岁,2012-9-10初诊,既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诉:经期痛痛多年加重五月。

现病史:每到月经期则腹痛,痛时疼痛难忍,拒按,行坐不安,经常规西药治疗效不显,欲手术听说又易复发,故拖至今日。

患者体型中等,面有黄褐斑,舌苔,脉象无明显异常,饮食二便可。

平素白带偏多,时有阴痒,现正值经期,月经颜色黯黑,经量经期尚可。

辨证分析:面有黄斑,白带偏多,时有阴痒,气血津液水湿代谢异常,经来痛甚,色黑,拒按,属瘀血为患,治以养血活血化瘀,利水止痛。

处方:当归芍药散加莪术。

当归10白芍30川芎20白术20泽泻20茯苓20莪术25三帖,四日后复诊,谓服后疼痛缓解,继三帖,嘱下次月经来时前一至二天开始服药至经后三天为止。

经三个月经周期的调理,现来月经时已没有当初那种疼痛欲死之感,基本接近正常。

嘱继调理二至三个周期为宜。

按:来深圳近8月有余,诊此病多例,患者对此病的恐惧感令笔者记忆犹新,西药效果不是很如意,手术易复发,中医对此病认识无外乎气血水三者互相影响。

情志郁而不畅可致气滞,继可导致血瘀,多坐少动,肥甘厚味,运化不良可致水湿代谢障碍引起慢性妇科炎症,故此病保养很关键,保持平和心泰,劳逸有节,饮食规律,对此病善后亦较重要。

对此病治疗,笔者常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气滞胀甚合四逆散,瘀甚合桂枝茯苓丸,重则加桃核承气汤,血虚合四物汤,痛甚经期还可加大量大枣,鸡血藤缓急止痛,血虚有瘀可合芎归胶艾汤,瘦人可合桂枝剂,白胖重芍药,从经前服至经后三天为止。

连续调理几个月经周期为宜,对此病急性期尽量用单方,药简为宜,单刀直入,一般疗效尚可。

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方案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方案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方案例
申某,女,29岁,开封人,4年前经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每次月经来临非用止痛类西药则不能缓解疼痛,近因同学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痛经如刀割,经夹血块,倦怠乏力,面色不荣,头晕目眩,头沉,舌质暗夹瘀紫,苔薄白腻,脉沉弱涩;辨为气血两虚夹湿证与瘀血证,治当补益气血,温经散寒,给予当归芍药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当归10g,白芍48g,川芎24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24,桂枝12g,桃仁12g,牡丹皮12g,五灵脂10g,红参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头晕目眩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用药第5天月经来临,疼痛较前减轻,以前方12剂。

四诊:手足较前温和,以前方12剂。

五诊:头晕目眩止,以前方12剂。

六诊: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30剂;七诊:疼痛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4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6个月。

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疼痛如刀割、经夹瘀血辨为血瘀,再根据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头晕目眩、面色不荣辨为血虚,又因头沉、苔腻辨为夹湿,以此辨为气血两虚夹湿证与瘀血证;方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以当归芍药散益气补血,加红参、炙甘草益气帅血,五灵脂活血止痛。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y n d r o me Di f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r e a t me n t f o r 1 1 8 Ca s e s o f En d o me t r i o s i s
W ANG Yi n g
D e p a r t me n t o f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f o J u l u C o u n t y H o s p i t a l , J u l u 0 5 5 2 5 0 , C h i n a
而部. { r 鏖 刎3 年 第 2 6 卷 第 J 2 期

道 ・ 临缸 驺
辨 证 论 治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1 河北 巨鹿 O 5 5 2 5 0 [ 摘 要 ] 目的: 观察辨证论 治子 宫内膜异位症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 1 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 1 8例、 对照组 1 O 0 例, 对照组进行 常规 西药治疗, 月经 第一 天 口服 丹那唑 4 0 0 m g / d , 分 2 - 4次, 持续 1 个 月。观察组 给 予辨证论 治 。2组 均以 3个 月为 1个 疗程 。结果 : 观 察组显效 4 3 例, 有效 6 9例 , 无效 6例 , 总有 效率 为 9 4 . 9 % ; 对 照组显效 3 4例 , 显效 4 4例 , 无效 2 2例, 总有效率为 7 8 . 0 % 。2 组相 比差异显著( P<0 . 0 5 ) 。 观 察组各 证型 间I 临床疗效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O . O 5 ) 。结论 : 辨证论 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 [ 关 键 词 ]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 辨证论治 ; 临 床 疗 效 [ 中图分类号]R 7 1 4 . 2 2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 1 0 0 4 — 6 8 5 2 ( 2 O 1 3 ) 1 2 - 0 0 8 5 - 0 2
e s ef fe c t i ve ,s i x c a s e s i ne f f e c t i v e.t ot a l ef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t he o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a s 9 4. 9 % :t he r e we r e 3 4 c a s e s
Me t h o d : Al l 2 1 8 p a t i e n t s we r e s e p a r a t e d i n t o l 1 8 c a s e s o f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1 0 0 c a s e s o f t h e c o n ro t l g r o u p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d r o u t i n e t r e a t me n t o f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 a n d b e g a n t o t a k e d a n a z o l , 4 0 0 mg / d , t wi c e t o f o u r t h t i me s , f o r o n e c o n s e c u t i v e mo n t h .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c c e p t e d s y n d r o me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me t n t . T h r e e mo n hs t we r e o n e c o u r s e o f t r e a me t n t f o r b o t h g r o u p s . Re s u l t : T h e r e we r e 4 3 c a s e s ma r k e d l y e f f e c t i v e . 6 9 c a s —
ma r k e d l y e fe c t i v e . 4 4 c a s e s e f f e c t i v e . 2 2 c a s e s i n e f f e c t i v e a n d t o m1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t h e c o n t r o 1 ro g u p wa s 7 8 . 0 %.
A b s t r a c t 0 b J e c t i v e : T o d i s c u s s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s y n d r o 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f o r e n d o me t r i o s i s .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w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r P <0 . 0 5 ) . T h e d i f r e n c e h a d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1 me a n i n g i n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r e r e n c e p a t t e ns r i n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 S nd y r o 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a r e e f f e c t i v e or f e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