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答案
环境保护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面试题及参考答案面试题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维持生态平衡。
- 保障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可以降低人们患病的风险。
-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可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减轻自然灾害:环境保护可以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 维护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可以改善空气、水质量,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面试题二:你认为个人应该如何参与环境保护?答案:个人参与环境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电、水、燃气等资源,尽量避免浪费,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减少污染物排放:尽量减少汽车排放、工业废气等污染源,使用环保产品和能源。
- 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鼓励垃圾分类、提倡环保餐具的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可再生资源。
- 参与环保组织或活动:积极参与环保组织的活动,推动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宣传环保知识,带动更多人参与环境保护。
面试题三: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答案: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扮演以下几个角色:- 立法和监管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确保环境法规的有效执行。
- 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项目。
- 激励和奖励措施:给予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激励,奖励环保先进单位和个人。
- 宣传和教育: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惯。
- 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地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保进程。
面试题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否矛盾?答案: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绝对的矛盾关系。
合理的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不加限制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 环境产业:环境保护可以催生环境产业,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大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污染愈发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环境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周边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改善环境污染的方法。
一、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电磁辐射等方面的问题。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紧密。
例如:1.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主要由各种有毒气体和颗粒物构成,其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进入人体内部,除了直接影响呼吸道健康外,还会引起肺癌、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疾病。
2. 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是指各种有害物质、细菌和病毒对水质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入口后会影响人的肝、肾等器官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引起疾病如肝炎、霍乱等等。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水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更为严重。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内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被作物和蔬菜吸收后,可能会被人类摄入。
有害物质可直接进入食物链,引起中毒、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4. 噪音污染长期在噪音环境下生活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心脏病、急性中耳炎、失聪等。
噪音还可能引起情绪障碍,导致压力增大、失眠等问题,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5.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无线电波对人体的影响,大部分来自于电视、收音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器。
尽管现代电器具有较为稳定的电磁场,但长期接触这些设备可能会引起头痛、睡眠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
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降低生产力,增加社会成本。
二、如何改善环境污染1. 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管理是改善环境污染的关键之一。
各个国家都应加强政策法规制定,确保环境污染源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
此外,加强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研发,可以为环境改善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环境保护与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环境保护与健康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保护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然而,这一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当我们谈到健康时,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饮食、运动和医疗保健。
但实际上,我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食用的食物以及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身体的机能和健康状况。
糟糕的环境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良好的环境则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滋养和保护。
首先,空气质量是影响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现代社会,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能源消耗等活动都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聚集,当我们吸入这些被污染的空气时,它们会刺激我们的呼吸道,引发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如肺癌、心血管疾病等。
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空气污染对他们的健康危害更为严重。
水质的好坏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身体需要充足的清洁水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水和废弃物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
饮用被污染的水可能会引发肠道疾病、肝炎、寄生虫感染等健康问题。
此外,水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还可能在体内积累,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
除了空气和水,土壤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
例如,土壤中过量的农药和化肥残留可能导致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超标,长期食用这些农产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另外,一些工业废弃物中的有毒物质如铅、汞等如果进入土壤,也可能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食物链的传递影响人类健康。
噪音污染同样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如交通繁忙的道路附近、建筑工地或者工厂附近,我们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失眠、焦虑、高血压等问题。
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关系可能并不是那么直观和清晰。
那么,究竟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以及能源的消耗,都导致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这些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人们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本身就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其危害更为严重。
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可以深入肺部,引发炎症反应,损害肺部组织,甚至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再来说说水资源的保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干净的水。
然而,水污染问题在许多地区都十分严峻。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生活污水的不当排放等,都使得水资源受到污染。
饮用被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腹泻、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在水中的积累,还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甚至引发癌症。
此外,水资源的短缺也会影响个人的卫生状况,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土壤的质量同样与人类健康紧密相连。
土壤受到污染,比如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会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
当我们食用这些受污染的农作物时,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包括神经系统损害、发育障碍等。
而且,被污染的土壤也会影响到居住在附近的人们,通过灰尘的飞扬进入呼吸道,或者直接接触皮肤而产生危害。
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人类健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它们还能够调节气候,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然而,当我们过度开发森林、破坏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就会受到削弱。
这不仅会导致气候变化加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还可能引发新的传染病。
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健康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环境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健康的状况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的质量。
正确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
人类的健康与清洁的环境息息相关。
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状况。
例如,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水质差的地方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基础。
其次,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也直接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过度开发、过度开采资源、过度排放废气废水等行为使得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甚至导致一些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不仅危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也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例如,长期接触含有有毒物质的环境会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甚至对后代造成遗传性的影响。
另外,健康的状况也反过来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一个拥有良好健康的人群更容易关注环境的变化,更愿意保护环境、改善环境。
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居民普遍健康状况较差,他们更可能无暇顾及环境保护,只能顾及眼前的生活。
因此,建设健康社会、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健康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要想真正实现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维护和改善。
希望未来能够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建设一个健康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
为什么要环保,环保的意义在哪里?

为什么要环保,环保的意义在哪里?环保,即环境保护,是在个人、组织或政府层面,为大自然和人类福祉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
环保的意义在于维持和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使后代能够在一个健康、安全和繁荣的环境中生活。
以下是关于环保意义的一些详细论述:一、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健康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例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等问题都可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环保对于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不同种类和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福祉和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药物、木材等许多必要的资源,同时也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自然环境的平衡。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确保我们的食物来源和药物供应的可持续性,以及我们所需的环境服务的可持续性。
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无节制的开发和浪费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给人类的未来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环保意味着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并开发可再生能源。
例如,我们可以提倡节约用水、用电和用纸等资源,同时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还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四、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进而引起全球气温上升的现象。
全球气温的上升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环保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通过采取环保措施,我们可以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五、污染控制与环境净化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都对人类和地球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环保可以促进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同时通过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来净化环境。
环境卫生作业答案(完整版)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类和动物体内的激素产生影响,干扰机体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又称第一环境)次生环境和: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又称第二环境)。
一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指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环境基因组计划:采用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基因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揭示某些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的致病机制及人群易感性或耐受性的差异,丰富环境卫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推动环境卫生学的发展。
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受到严重损害之前,在不同水平(分子、细胞、个体等)上因受环境污染物影响而异常化的信号指标。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及其存在的生态综合体。
它由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2.简述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
答:自然环境:天然存在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生活环境: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3.简述环境因素的属性分类。
答: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社会心理因素。
(1)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2)化学因素(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
(4)社会心理因素:又称社会文化环境。
农业、环境与人类健康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环境与人类健康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以下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保护环境必然要停止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B:人与自然已经和谐相处C:破坏自然必将阻碍人类发展D: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答案:破坏自然必将阻碍人类发展第二章测试1.世界农业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A:传统农业B:生态农业C:原始农业 D:现代农业答案:传统农业;原始农业;现代农业2.目前大多数科学家和学者承认的生命起源假说是()A:神创论B:化学进化论 C:泛生说D:宇宙生命论答案:化学进化论3.根据能否自我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可以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划分为:()A:自我世界B:他人世界 C:生命世界 D:非生命世界答案:生命世界;非生命世界4.非生命世界包括:()A:宏观世界B:宇观世界 C:化学世界 D:微观世界答案:宏观世界;宇观世界;微观世界5.农业起源的地点,主要也是包括两个学说:()A:进化论 B:二元论C:一元论 D:多元论答案:一元论;多元论6.细胞形态的出现是早期生命进化的第二件大事。
A:错 B:对答案:对7.自然界的发展主要包括()A: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B:宇宙和天体的演化 C:农业的起源和演化 D:地球的演化答案: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宇宙和天体的演化;地球的演化8.下列属于农业起源假说的是()A:人口压力说 B:宴享说 C:地质学说 D:气候学说答案:人口压力说;宴享说;地质学说;气候学说9.唤醒全世界人类环保意识的著作是()A:《我们共同的未来》 B:《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C:《寂静的春天》 D:《21世纪议程》答案:《寂静的春天》10.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召开。
A:错 B:对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有人认为,将自然土壤开垦为农业土壤后,其肥力必然出现退化现象,难以进行恢复和提高。
对吗?()A:错 B:对答案:错2.在2002到2012的10年间,我国青藏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力出现了减小的现象,都是由于对地下水过度利用而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答案
A型题
1. B
2. C
3. A
4. E
5. A
6. C
7. B
8. C
9. E
10.A
11.A
12.C
13.D
14.B
15.C
16.C
17.C
18.D
19.D
20.A
21.A
22.B
23.D
24.A
25.B
26.C
27.D
28.B
29.C
30.E
31.A
32.B
33.C
35.D
36.B
37.D
38.B
39.D
40.C
41.E
42.C
43.C
44.C
45.B
46.D
47.C
48.A
49.D
50.C
51.D
52.D
53.C
54.A
55.A
56.E
57.B
58.C
59.A
60.A
61.C
62.A
63.E
64.B
65.D
66.E
67.C
68.A
70.A
71.D
72.B
73.A
74.C
75.E
76.D
77.B
78.D
79.A
B型题
1. B
2.D
3.C
4.B
5.C
6.A
7.B
8.D
9.B 10.D 11.E 12.B 13.A 14.A 15.C 16.D 17.A 18. B 19.D 20.C
C型题
1. E
2. C
3. D
4. B
5. B
6. A
X型题
1.ABCDE
2.ABCD
3.ABDE
4.ACDE
5.ABDE
6.ABCDE
7.ABCDE
8.ABCD
9.ABDE
10.ABCE
11.ACE
12.ABCDE
13.ABCE
14.ABC
15.ABCD
16.ABCD
17.ACD
18.ACD
19.ABCE
20.ACD
21.ABD
名词解释
1.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
2.次生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3.一次污染物:污染物排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基本未发生改变的称为一次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污染物排入环境后在环境中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5.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大致包括一定深度的地壳、海洋及地表大气。
6.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7.生态平衡:一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界四大要素组成的整体。
8.半数致死剂量:是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动物死亡所需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作用大小的重要参数。
9.最大无作用剂量:毒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受试对象接触,用现代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测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0.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11.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原因,使环境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环境污染。
12.公害病: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称之为公害病。
13.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另一种生物又被第三种生物所吞食,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14.物质蓄积: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称物质蓄积。
15.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的明显贮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蓄积,导致机体对该反应性增强,称功能蓄积。
16.生物解毒作用:经过体内的转化,多数环境污染物的毒性降低,称为生物解毒作用。
17.生物活化作用:少数化学物经过生物转化毒性增强。
18.靶器官:污染物进入体内后,直接作用的部位称为靶部位。
19.储存库:有的毒物在组织器官中含量虽然很高,但病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作用,此部位就称为贮存库。
20.富营养化: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排到河流、湖泊等缓流水体后,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1.混凝沉淀:天然水中的细小悬浮物,特别是胶体颗粒等难以用自然的方法沉淀,需要加入适当的混凝剂才能将之凝聚成大颗粒而沉降。
22.氯化消毒:这是目前饮用水中消毒最普遍的一种消毒方式,供消毒的主要有氯制剂,如漂白粉和漂白粉精等。
23.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
填空题
1.末梢神经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听力障碍、共济失调
2.低、好、高、差
3.燃料燃烧、人类活动、建筑和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
4.筛除作用;接触凝聚作用;沉淀作用
5.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简答题
1.简述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要点(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2)水的PH值;(3)水温;(4)水的混浊度;(5)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简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
要点:1、作用对象的广泛性;2毒作用的多样性;3、环境因素的复杂性;4、低剂量的长期性。
3、简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要点1、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3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简述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要点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2、接触剂量;3、作用时间;4、污染物之间及污染物与环境因素之间联合作用;5、易感性。
5、简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要点1、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3、远期危害。
6、简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要点:1、对气候的影响;2、温室效应;3、酸雨;4、臭氧层破坏。
7、简述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要点:燃料燃烧、人类活动、建筑和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
8、简述我国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主要依据
要点:1、保证流行病学上的安全;2、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无害;3、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4、考虑经济技术的可行性。
9..为什么疗养院多建在海滨,山林、瀑布附近?
要点:①空气中阴离子多②空气中氧气比较充足③绿色植物使人的视觉器官得到调节,进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④环境优美,调节人们心理状态,消除疲性病的恢复。
10..简述SO2对健康的损害。
要点:SO2是一种有刺激性,腐蚀性的气体,其对健康的损害分直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1. 眼结膜,上呼吸道有促癌作用。
间接作用:SO2遇水形成H2SO4 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使水质酸化,土壤、植被酸化,造成生态平衡紊乱环境质量恶化,间接影响人类健康。
11..简述水体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要点:水体污染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分两方面作用。
①直接作用:当水体受到含病原体的人畜粪便,污水的污染时,可引起介水肠道传染病流行。
如伤寒痢疾、肝炎等。
如受到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可使人群发生急、慢性中毒,甚至引起公害,如水俣病,或诱发癌症。
②间接作用:有些水源被污染后,虽不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但可使水质的感官性状恶化,抑制水生生物及有益的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从而影响水体的正常状态自净能力,(如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过度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