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径流量预测与相互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练习4
河流
河流
(1)写出图中箭头的含义: a 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 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 (2)庐山小天池有“文雨不溢,文旱不涸”的特点, 甲、乙两图,能表示“文雨不溢”的是 ,能 甲 乙 表示“文旱不涸”的是 。
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 水补给; 夏季,河流进入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
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 补给关系如何?
黄河的下游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相同案例如长江荆江河段也为“地上河”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中能反映图乙中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 D ) A.里海沿岸 B.青海湖沿岸 C.密西西比河下游 D.黄河下游
思考?
1、这条河流的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其补给 水源主要是( 大气降水 ) 2、这条河流的丰水期出现在( 夏 )季节,原因是 降水量大 3、关于这条河流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 A与地中海一致 B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致 C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1 、 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 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 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河水补给类型和特点
类型 雨水 冰川融水 积雪融水 补给特点 汛期 分布规律 湿润地区 在我国的分 布 东部季风区 显著
径流量与雨水补给 雨季 出一致,流量不稳 径流量随气温高低 夏季 变化而变化 同上 春季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四幅图分别是亚马孙河、尼罗河、长江和泰晤士 河的“相对流量曲线图”,它们依次是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七章地球上的水第34课时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七章地球上的水第34课时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地球上的水第34课时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精讲点拨1.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其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流量大,河流冬季断流,总体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流量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3)径流量稳定——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调蓄洪水。

②地下水补给: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常年比较稳定。

2.掌握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

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

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

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①汛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②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

③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师:各类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以河流与其他陆地水体的关系为例,探究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8
分钟
河流
与湖

由洞里萨湖的面积变化和洞里萨河的流向季节性逆转的现象,引导学生结合区域特征,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说明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师:读图,说出洞里萨湖面积变化的特征。
生:每年的5月至10月洞里萨湖面积逐渐增加,10月之后至次年5月湖泊面积又逐渐萎缩。
师:与湖泊水体相连的洞里萨河则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河流流向。【过渡】是什么原因造成洞里萨河河流流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呢? 师:结合材料,分析洞里萨河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
生:洞里萨河联系着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与湄公河所在地区为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当雨季来临时,湄公河水位上涨迅速,当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时,河流通过洞里萨河注入湖泊。而当旱季来临时,湄公河水位下降迅速,当湄公河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时,湖水通过洞里萨河汇入河流。因此洞里萨河的流向会随着季节而变化。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湖泊都能够调节河流径流呢?
通过长白山天池与松花江的关系,说明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并以表格形式总结河流与湖泊的关系。
师:结合区域特征,判断长白山天池与松花江之间的关系。
生:长白山天池能够补给松花江,但是松花江难以补给湖泊。师:为什么?
生:因为长白山天池的地势高,其湖泊水位一直高于松花江,所以长白山天池与松花江之间只存在单向补给的关系。
师:阅读材料,分析阿克苏河发生夏汛的原因。
生:随着气温的升高,天山冰川逐渐融化,7-8月冰川融水大量增加,
不断补给河流,促使河流径流量大幅增加。随着气温的下降,冰川的融化减少,因此河流流量逐渐回落。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27题)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27题)

复习1、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什么特性,各用什么方法研究?答:1)成因分析法:根据水文变化的成因规律,由其影响因素预报、预测水文情势的方法。

如降雨径流预报法、河流洪水演算法等。

2)数理统计法:根据水文现象的统计规律,对水文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进行水文情势预测、预报的方法。

如设计年径流计算、设计洪水计算、地区经验公式等。

水文计算常常是二种方法综合使用,相辅相成,例如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就是先由数理统计法求设计暴雨,再按成因分析法将设计暴雨转化为设计洪水。

此外,当没有水文资料时,可以根据水文现象的变化在地区分布上呈现的一定规律(水文现象在各流域、各地区的分布规律)来研究短缺和无资料地区的水文特征值。

2、蒸发能力与蒸发率以及下渗能力、下渗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答:通常,将处在特定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出来的水汽的质量称为蒸发速率(蒸发率)。

下渗能力是指土壤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的下渗率。

下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

蒸发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象要素及土壤湿度,这可以用流域蒸发能力和土壤含水量来表征。

3、水量平衡原理的应用。

答:对任一地区、任一时段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是水文计算中始终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理。

依此,可得任一地区、任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

对一闭合流域:设 P 为某一特定时段的降雨量,E 为该时段内的蒸发量,R 为该时段该流域的径流量,则有:P=R+EC+△U△U为该时段流域内的蓄水量,△U=U1+U2。

对于多年平均情况,△U =0,则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变为:⎺P=⎺R+⎺E影响水资源的因素十分复杂,水资源的许多有关问题,难于由有关的成因因素直接计算求解,而运用水量平衡关系,往往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因此,水量平衡原理在水文分析计算和水资源规划的分析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学案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学案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4.1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联系【课程标准】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核心素养:】1.绘制示意图,说出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实践力)2.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认识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的补给特点和变化规律。

(综合思维)3.能够分析特定区域河流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

(区域认知)【基础认知】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1.水圈是的,地球上的水体由大气水、海洋水、陆地水组成,其中,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2.陆地水因空间分布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陆地水包括、、沼泽水、等;地下水埋藏于,水量稳定,水质较好,不易被污染,是比较理想的供水水源,和下渗到地下的土层和岩石空隙中,成为地下水。

3.人类目前利用的主要淡水有、湖泊淡水、。

4.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指陆地水体之间的、及其关系。

河流的补给充分体现了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一、河流补给(1)雨水补给1.是最重要的补给类型和水量来源,其过程主要受制于的季节变化。

2.雨水补给特点:性和性;以河流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量的变化与流域及其变化关系密切,补给季节是。

3.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区的河流(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1.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是指流域地表冬季的积雪,至次年随着天气转暖而融化,对河流进行的补给。

2.特点: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具有性和日变化,大致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量变化与流域的、有关,补给季节是。

3.我国分布地区:我国地区(3)冰川融水补给1.冰川融水补给:是指冰川的消融对河流的补给。

随着,部分冰川熔化为液态水,补给陆地其他水体,特别是河流。

2.特点:可调节河流径流的丰枯;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影响河流水量主要因素是,汛期在季,季断流3.我国常见地区:高原和地区(4)湖泊和沼泽水补给:1.流域内的湖泊,尤其是大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功能,表现为“ ”,使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变。

湖泊 和 直接影响到湖泊的调蓄功能。

基流量和径流量

基流量和径流量

基流量与径流量的探讨
引言:
在水文学中,基流量和径流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不仅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也起着关键作用。

一、定义与概念:
1. 基流量:基流量是指河流或地下水系统中,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不受降水影响而持续存在的水流部分。

它主要来源于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植被的蒸腾作用。

2. 径流量:径流量则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总量,包括基流量和由于降水产生的径流。

二、基流量与径流量的关系:
基流量和径流量是相互关联的。

在一个流域中,当没有降水时,河流的流量主要由基流量构成;而在有降水的情况下,径流量则会增加,因为降水会补充到河流中,增加河流的流量。

三、基流量与径流量的影响因素:
1. 气候:气候条件对基流量和径流量有很大影响。

例如,降水量大的地区,其径流量通常较大;而在干旱地区,由于蒸发强烈,基流量可能占主导地位。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基流量和径流量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山区由于地形陡峭,雨水容易形成径流;而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缓,雨水更容易渗透到地下,成为基流量。

3.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水分的吸收和储存能力不同,这也会影响基流量和径流量。

结论:
总的来说,基流量和径流量是水文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基流量和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管理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学案2: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学案2: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标要求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素养解读1.结合材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

2.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

3.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分析其补给特点及影响。

预习准备一、陆地水体1.陆地水体类型:包括、湖泊、、沼泽、等。

2.影响陆地水体的因素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1)气候湿润的地区河网密度,水量。

(2)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发育。

(3)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或,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

3.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作用。

(2)冰川、河流是塑造的主要动力。

4.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资源。

(2)具有、发电、、生态服务等价值。

问题探究11.判断正误。

(1)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 )(2)陆地水体对地球的表面形态没有影响。

( )2.我国山东济南趵突泉泉水属于陆地水体中的( )A.冰川水B.河流水C.生物水D.地下水3.河流、湖泊、沼泽是如何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起到调节作用的?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河流与湖泊(1) 接纳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能暂时储存起来。

位于的湖泊,洪水期部分洪水,干流洪峰,枯水期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

(2)在内流区,许多河流最终注入。

一旦入湖河流或,湖泊就会干涸。

2.河流与地下水(1)补给关系:当河流涨水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这时补给;当河流水位下降,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则补给。

(2)作用:河流与地下水的,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

3.河流与冰川、积雪(1)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变化而变化。

(2)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大,河流径流量。

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积雪融化,河流出现。

问题探究21.判断正误。

高二地理水体的运动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水体的运动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水体的运动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东南亚局部地区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温度带和降水量推测,从甲到乙的水平自然植被变化依次是A.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雨林C.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答案】A【解析】回归线以南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以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从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不断发生变化,降水量在1500mm以上为热带雨林带,以下为热带草原带,乙地附近降水量较多,位于亚热带地区,应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故选A。

【2】图示降水低值区内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是①径流季节变化大②流水侵蚀作用强烈③含沙量少,流程短④径流量丰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图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风变化大,受其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径流量丰富,但流程较长。

故选C。

【3】图示区域大城市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少B.地表崎岖,多山地C.气候比较潮湿D.火山、地震频繁【答案】B【解析】大城市多分布地表平坦广阔的地区,而图示区域多山地,地表崎岖,不利于大城市的建设,所以大城市的数量较少。

故选B。

【考点】该题考查东南亚的植被、气候、城市2.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修建水库后①河流径流量增加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读图中曲线可知,建水库后,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②对。

洪峰期水位下降,枯水期水位提高,旱涝灾害减少,④对。

河流径流量、降水量的变化与水库修建无关,①、③错。

所以B对。

A、C、D错。

【2】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及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①植树造林②人工降雨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增加下渗,调节地表径流量减少,降低洪水灾害,①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1 x2 y a、b X W I WS WD 水位因素 降雨量 径流量 回归方程系数 控制断面间径流量 综合缺水程度 研究区域水资源的供给量 研究区域水资源的需求量
问题分析
1.径流量预测
对本例提供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做处理,每一个水文站记录的数据单独处 理,即由两个影响因素和已有的径流量数据预测未来 3 天各水文站的径流量 值;本例中需要对现有数据分析得出适合的算法模型,降雨量的数据特征出现 多个相同值,限制我们采用 BP 神经网络模型,下面就此问题使用了灰色预测和 最小二乘法进行模拟。
X15 = 82.8323 + 4.2442X16 − 0.5355X17 置信区间为 [56.8536 [0.7815 [-1.2183 108.8110] 7.7069] 0.1472]
X12 = 86.3237 + 0.2157X13 + 0.0067X14 + 0.0057X15 置信区间为 [ 73.7473 [-0.2522 [-0.0713 98.9000] 0.6836] 0.0846]
j =1 122 − −
^ (0)
^ (1)
^ (1)
∑∑ ai
i =1 j =1
3
122
j
则 u = (u1 , u2 , u3 ) ,于是可得后三天的径流量为 Y = X • u
2.模型求解
通过对径流量分别对水位和降雨量进行回归模拟,得到水位对径流量的影响 较大,比较显著,降雨量对净流量的影响很小;由水文站 hs1 模拟结果作为代 表如下: 图 1 为径流量关于水位的散点图;图 2 是径流量关于降雨量的散点图。
模型叠加。灰色预测模型采用分方程对生成数据建模,灰色系统理论具有"灰处 理"和多模型的特点。可结合定性分析从多种角度出发,建立多个模型。在短期 预测 方面,预测基本模型精度高,对于长期预测通过建立修正模型提高灰色预 测。
1.GM(1,1)模型建立
以水位为例由已知数据,对于某个水文站过去一年 366 天的水位量标记为 矩阵 A = (aij )122×3 , 计算每 122 天的平均值,记为 x (0) = ( x (0) (1), x (0) (2),..., x (0) (122)) 并要求级比 σ (i ) = x (0) (i − 1) / x (0) (i ) ∈ (0.7515,1.3307)(i = 2,3,...,122) 。对 x (0) 作一次 累加,则 x (1) (1) = x (0) (1), x (1) (i ) = ∑ x (0) (k )(i = 2,3,...122)
2.模型求解-9- Nhomakorabea直接利用 MATLAB 统计工具箱中的命令 regress 求解得到模型的回归系数估 计值及其置信区间、检验计量 R^2,F,p 的结果见下表:
参数
a0 a1 a2 a3
R=0.975
参数估计值 -77.3558 3.1825 0.1600 1.5647 F=0.298
参数置信区间 [-98.2805 -56.4310] [1.9703 [-0.0319 [1.4560 0 4.3946] 0.3519] 1.6733]
2、水库位置规划
以各区域水文站测得的最大平均径流量为区域平均径流量,用水供需差值= 平均径流量—用水总需求量,列出用水供需表,并单独就用水供需差值做柱形 图直观分析。结合图表,综合考虑平衡区域径流量和抗旱救灾可行性要求,确 定水库位置。 问题三中,本文假设下流径流量假设下游径流量不影响上流径流量,同时 在河口汇集的不同河流的径流量互不影响。列出平均径流量,用水总需求量和 用水供需差值的表格,根据供需差值的大小和区域分布合理规划水库位置。 针对问题四,根据国际组织所规划的干旱等级标准,将问题一所求得的水 量预测与水库调节量,代入模型中,即可预测干旱等级。
河流径流量预测与相互关系分析
参赛队员:闵志远 王 琛
应用物理 09-1 班 应用物理 09-1 班 应用物理 09-1 班
梅景涛
摘要
本文是根据某流域一年 366 天的降雨量,水位情况与径流量对未来三天径 流量预测。用两个因素分别对径流量作出散点图并进行拟合,很明显发现水位 情况与径流量有二次函数关系,而降雨量对径流量的影响较小。综上,利用最 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出最佳曲线,并回归求出其函数。对于降雨量与水位,由于 两个因子是根据时间产生变化关系,本文采用灰色预测 GM(1,1)方法对其未 来三天的数据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出的数据代入拟合的函数中即可得未来三 天的径流量。 针对问题二,本文假设在河口汇聚的两条支流之间不存在制约关系,作出 水文站与下一个水文站之间的散点图,发现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利用多元线 性回归将各个水文站之间的制约关系求出。从回归结果中还发现有部分线性制 约关系很小,由此在原来的模型上进行改进,从而求得更加合适的函数关系 式。 针对问题三,本文假设下流径流量假设下游径流量不影响上流径流量,同 时在河口汇集的不同河流的径流量互不影响。列出平均径流量,用水总需求量 和用水供需差值的表格,根据供需差值的大小和区域分布合理规划水库位置。 针对问题四,根据国际组织所规划的干旱等级标准,将问题一所求得的水 量预测与水库调节量,代入模型中,即可预测干旱等级。
^ (0) b b 于是白化微分方程有响应 x (t + 1) = ( x (0) (1) − )e− at + a a ^ ^
b 则 x (k + 1) = x (k + 1) − x (k ) = ( x (0) (1) − )(e − ak − e − a ( k −1) ) a 由此又可以得到下一个三天的平均值为 x ,则预测下一个三天的总值为 X = 3 • x 。根据历史数据,可以统计计算下一个第 i 天的值占三天总值的比例 为 ui ,即: ui = ∑ aij
-8-
HS1 与 HS2
HS1 与 HS3
HS1 与 HS8
HS1 与 HS8
由上图可知 HS1 与 HS2,HS3,HS8 具有线性关系。图中的直线均是用线性模型 X1 = a0 + a1X 2 综合上面分析,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 X1 = a0 + a1X 2 + a 2 X3 + a 3X8
HS1 F水 G 河 HS8 HS9 D水 HS10 E河 HS11 E河 HS12 A C河 江 HS15 A江 HS17 A江 HS18 A江 上 游 来水 B水 HS16 抚 河 F水 HS3 H河 I河 HS4 HS5 HS6 J水 HS7
HS2
河口 水文 站 HS13
HS14
图1
-3-
符号说明
-5-
dx (1) + ax (1) = b 。其中 a 是发展灰度,b 是内生控制灰度。 dt 由于 x (1) (k ) − x (1) (k − 1) = x (0) (k ) ,取 x (0) (k ) 为灰导数, z (1) (k ) 为背景值,则 将方程对相应的灰微分方程为 x (0) (k ) + az (1) (k ) = b(k = 2,3,...122) 即矩阵形式为 Y (0) = B • (a, b)T − z (1) (2) K − z (1) (122) 其中 Y (0) = ( x(0)(2), x(0)(3),..., x(0)(122))T , B = 1 1K 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参数的估计值为 (a, b)T = ( BT • B) −1 • BT • Y (0)
由此可得 X1 = −77.3558 + 3.1825X 2 + 0.1600X 3 + 1.5647X8 从模型可看出 HS3 对 HS1 的制约关系最弱,而 HS1 与 HS3,HS8 都具有一定的制 约关系 类似与上文,可知 HS17 与 HS18,HS15 与 HS16、HS17、,HS12 与 HS13、 HS14、HS15,HS11 与 HS10,HS8 与 HS9、HS11、HS12,HS6 与 HS7,HS3 与 HS4、HS5、HS6 都具有线性关系,并且具有较高的可用度。利用相似的线性回 归可得 X17 = 5.5572 + 6.7948X18 置信区间为 [2.1856 [6.4908 8.9288] 7.0988]
表1
表2
表 2 即是通过使用灰色预测和最小二乘法模拟出来的各水文站未来三天的 径流量预测值。通过对 GM(1,1)模型进行修正提高预测精度。
控制断面间径流量相互制约关系
1.模型建立
由河流水文站网络概化图可知,每一个水文站的径流量与前一个的水文站 的径流量有关。以 HS1 与 HS2,HS3,HS8 为例。下图为 HS1 分别与 HS2,HS3, HS8 的散点图与拟合曲线。
-6-
图1 图2
根据题中的数据,将其带入模型中,计算可得: 未来三天的降雨量为: 未来三天的水位为:
-7-
运用最小二乘法将水位(x1)、降雨量(x2)和径流量(y)数据带入模 型,拟合出径流量关于降雨量和水位的曲线和方程系数,y=a*x1+b*x2 对应的 系数 a、b 在 18 个水文站中分别为表 1,系数特征显示出单因素模拟结果的曲 线特征。 将上述灰色预测结果代入该方程式得出各水文站径流量 3 天的预测值。如 表 2.
关键词:
径流量 制约关系
GM(1,1)
多元线性回归 最小二乘法
-2-
问题重述
根据河流动态的变化,快速准确的进行水量水情预报,为可控调节用水, 旱情缓解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图 1 是某流域一河流水文站网络概化图。为了 能够更好地分析其动态水流变化,在河流各段分别设置了径流检测点,又称水 文站,用于检测实时水量的变化。在此河流流域共设置距离不等的 18 个水文 站,在附件 EXCEL 文件中,记录了各个控制断面在一年内各天的径流变化的均 值。这里假设径流的变化只与平均水位、降雨量之间密切相关,同时,各个水 文站之间径流量也会相互作用。 1、试用各水文站的平均水位、降雨量数据预测未来 3 天内各水文站的径流 量(产汇流与径流存在区别,径流量的大小还会受到水库调蓄等因素的影 响)。 2、请分析各个控制断面间径流量相互制约关系,表 1 给定了流域多年平均 水量消耗,实际可看作用水比例。 3、如果让你在此流域设置二个大型水库,用于平衡调节各地区径流量及抗 旱蓄水,请问如何设置此水库位置,并分析原因。 4、如何通过水量预报和河流水库的调节,并进行旱情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