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解析版)
2019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10)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十)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反映了河流流量的大小及变化,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从曲线高峰区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图形解码]答案:(1)D(2)B判读技巧1.河流径流量过程曲线图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读(1)河流径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
如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但同样是雨水补给,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大小差别很大。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
如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在夏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
同样是降水补给,夏雨型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夏季,冬雨型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冬季,年雨型的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多无明显的汛期。
(4)有无断流。
一般以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
内流河地区往往由于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雪融水补给导致河流断流。
(5)曲线变化和缓。
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河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功能导致的。
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读图方法和解题思路(1)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断流等情况。
(2)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高中地理小练习:河川径流(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河川径流
(附答案解析)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
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
图3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A. TI B.T2 C. T3 D.T4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A.Q1减少,Q2增加 B.Q2减少,Q3增加C.Q1增加,Q2减少 D.Q2增加,Q3减少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读懂示意图的含义,二是
明确设问问的是“地表径流”,不是全部径流。
图中实曲线表示径流总量,曲线下面表示某一时候不同类型径流的结构组成,由图知T1之前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T1-T2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直致T2时刻地表径流为0,即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
第2题,植被覆盖提高,会使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即Q1减少、Q2增加、Q3增加。
评价: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水循环原理考查充分。
地理味浓厚。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 (原卷版)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典型例题一:(2019·四川邻水实验学校高二月考)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典型例题二:(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到乙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读丙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阐述丙地在图示时间内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
(3)简述丁处建水库后对下游地区水文特征的影响。
典型例题三:(2015·甘肃高三月考)读有关尼罗河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支流有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等。
下图为尼罗河地理位置简图及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尼罗河径流量构成示意图(1)尼罗河上游流量巨大,下游则流量较小,分析其原因。
(6分)(2)概述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3)分析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的原因。
(6分)典型例题四:(2015·宁夏高三月考)(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奥兰治河(Orange River)是南非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长2200公里,流域面积97万多平方公里。
其干流上的①地径流量是106.12亿立方米/年,②地径流量是105.83亿立方米/年。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在金伯利附近死火山通道中发现了金刚石原生矿,并在奥兰治河入海口发现了规模大、品位高的金刚石砂。
(1)说出甲处理论蒸发量的数值,并简要分析原因。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解析版)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典型例题一:(2019·四川邻水实验学校高二月考)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典型例题二:(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到乙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读丙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阐述丙地在图示时间内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
(3)简述丁处建水库后对下游地区水文特征的影响。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逐渐减小。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流经干旱地区);无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沿岸取水。
(2)特点:两日的流量都呈波动变化趋势,且第一天的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
原因:该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水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或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河水流量较大,且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天为阴天(或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小,河水流量较小,且流量昼夜变化小。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河流的航运价值(通航能力评价)

河流的航运价值(通航能力评价)【答题模式】
⑴河流径流量大小;
⑵河流径流量变化;
⑶落差大小;
⑷河流通航里程长短;
⑸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⑹人口、城市、经济发达程度;
⑺联运(有无江海联运;河流与陆路交通联运)。
【高考真题】
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强化训练一】
材料一:多瑙河流域简图。
材料二:多瑙河是欧洲第2大河,也是欧洲极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道,流经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857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有大小300多条支流,平均流量为6500立方米/秒。
多瑙河年通货量巨大,高达上亿吨,请解释原因。
(8分)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2分)
干流流经盆地和平原,水流和缓,通航条件好;(2分)
流经国家多,通航里程长;(2分)
与欧洲其他河流有运河相通,经济腹地广。
(2分)
【强化训练二】
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
(12分)
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货物运输量大(4分);水运运价低、运量大,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2分);甲平原河网密集(2分),且有运河相连(2分);河流流速较慢(2分)。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图表攻略4__河流流量变化的判读学生用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生用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微课堂4图表攻略4——河流流量变化的判读[典例示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2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尝试解题] (1)(2)[思维建模] 掌握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
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
(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
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
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1)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
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练习)(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高考)

7.地壳抬升,落差增大,河水下切侵蚀作用加剧,形成峡谷,下游主要为壮年期地貌景观峡谷和阶地,
而上游幼年期地貌宽谷更明显,说明上游下切侵蚀作用弱,下游下切侵蚀作用强;由材料分析可知,
晋陕黄河峡谷下游除下切侵蚀作用外,还存在着向北的溯源侵蚀,导致下游较低阶地的地层年龄较老,
上游较低阶地的地层年龄较新,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2023 上·广东汕头·高三期中)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河流袭夺对河流地貌发育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 次河流袭夺,第一次是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是图中挤压 脊隆起后,南支流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得原干流(古汉江)石泉至安康段演变为汉江支流, 即月河。图示意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后的水系。完成下面小题。
9.1
15.0
1.蓄清排浑运用以来,水库年内的冲淤演变特点呈现出( )
A.先冲刷后淤积
B.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
C.先淤积后冲刷
D.非汛期冲刷,汛期淤积
2.推测蓄清排浑运用以来,三门峡库区整体淤积变缓的原因可能不是( )
A.气候异常,暴雨频次减少
B.中游植被增加,入河泥沙减少
C.上游水库拦水使来水减少
(2023 上·山东济宁·高三统考期中)研究表明,晋陕黄河峡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 I 为幼年期,宽谷广泛发育,河谷宽浅;阶段Ⅱ和阶段Ⅲ是壮年期,峡谷和阶地显著发育。晋陕黄河峡 谷幼年和壮年期地貌叠加,宽谷和峡谷嵌套。晋陕黄河峡谷下游主要为壮年期地貌景观,而上游幼年 期地貌更明显。图示意晋陕黄河峡谷的宽谷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间歇抬升
D.阶地 4 D.间歇下沉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微专题3 河流的特征分析(含解析)

微专题3 河流的特征分析命题点一河流的补给(2013·江苏地理,9~10)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完成1~2题。
1.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2.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解析第1题,图中月牙泉位于荒漠中古河道经过的地方,应为古河道残遗而成。
第2题,月牙泉的泉水补给类型为地下水,近年来由于地下水的补给量不断减少,泉水日趋干涸。
答案 1.B 2.D(2013·全国文综,3~4)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位于半干旱地区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解析第3题,两水库上游流域位于太行山南麓,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林,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处半湿润区。
第4题,两水库上游同时雨季,大量补给河流水,植被截留降水和下渗相对有限,人工拦截量大时对入库水量影响较大。
答案 3.C 4.D(2013·上海地理,18~20)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5.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6.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典型例题一:(2019·四川邻水实验学校高二月考)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典型例题二:(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到乙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读丙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阐述丙地在图示时间内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
(3)简述丁处建水库后对下游地区水文特征的影响。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逐渐减小。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流经干旱地区);无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沿岸取水。
(2)特点:两日的流量都呈波动变化趋势,且第一天的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
原因:该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水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或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河水流量较大,且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天为阴天(或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小,河水流量较小,且流量昼夜变化小。
(3)丁处建水库后会使下游河、湖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减小;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等。
典型例题三:(2015·甘肃高三月考)读有关尼罗河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支流有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等。
下图为尼罗河地理位置简图及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尼罗河径流量构成示意图(1)尼罗河上游流量巨大,下游则流量较小,分析其原因。
(6分)(2)概述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3)分析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的原因。
(6分)参考答案:(1)上游流经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降水较多,流量大;(3分)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少支流汇入,沿途因蒸发、下渗失去大量径流。
(3分)(2)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2分)原因:尼罗河流域流量最大的地区,三条支流的流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河流补给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河流补给少。
(4分)(3)白尼罗河源于南半球。
尼罗河枯水期时,南半球为雨季,白尼罗河得到补给多,水量大,因此径流量大,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
(6分)典型例题四:(2015·宁夏高三月考)(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奥兰治河(Orange River)是南非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长2200公里,流域面积97万多平方公里。
其干流上的①地径流量是106.12亿立方米/年,②地径流量是105.83亿立方米/年。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在金伯利附近死火山通道中发现了金刚石原生矿,并在奥兰治河入海口发现了规模大、品位高的金刚石砂。
(1)说出甲处理论蒸发量的数值,并简要分析原因。
(6分)(2)简述①至②河段径流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变化的自然原因。
(10分)(3)按岩石成因,说出金刚石原生矿的岩石类型。
并简要描述奥兰治河入海口金刚石砂形成的地质过程。
(8分)参考答案:(1)甲处理论蒸发量小于1400(2分),甲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4分)。
(2)特点:①至②河段径流量略减(2分)。
该河段流经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严重,支流少(且为季节性河流)。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得6分)(3)岩浆岩。
(2分)含金刚石的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出现于入海口。
(6分)典型例题五:(2018·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期中)中巴经济走廊起点中国新疆喀什,终点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
印度河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沿岸灌溉农业发达,是巴基斯坦主要人口聚集区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
下图是中巴经济走廊略图,图中显示了巴基斯坦南北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简述巴基斯坦降水的变化特点。
(2)指出印度河从K处到河口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农业土地利用给印度河平原中造成的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4) 简析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1)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平原降水少,山地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
(2)趋势:有减少趋势。
原因:该河段流域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几乎没有地表径流汇入;地表渗漏失水;农业用水量大。
(3)问题:土地盐渍化(或盐碱化或退化)。
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不合理灌溉(或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易积累在表层土壤中,使土地盐渍化。
(4)区位优势:沿岸地势平坦,且深水港,无结冰期,利于建港和停靠大型船舶;临近国际繁忙航线。
积极意义:“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濒临阿拉伯海,是中国西部进入印度洋,连通欧洲、非洲和中东的重要通道,扩大了经济腹地。
靠近波斯湾产油国,增加中国能源的进口路径,有利于中国石油进口和能源安全。
典型例题六:(2017·河南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流河,黑河流域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农业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下图中a图为“西北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b图为“黑河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c 图为“甲地地貌景观示意图”。
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1)简述黑河从源头到下游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判断甲地地貌类型并分析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黑河流域发展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过程中,如果用水不当造成的地理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1)变化特点:从上游到下游流量先变大后变小;(冬季)下游甚至出现断流(或变为季节性河流)(上游到中游流量增大,中游到下游流量减小,下游出现断流)(2分);原因:上游流域面积广,支流汇入多,汇集的水量大;干燥度低(少量的山地降水补给);。
中下游地区干燥度高(蒸发旺,降水少);(流经沙漠地区或干旱地区)下渗严重;(流域面积小,)支流汇入少(无支流汇入),河流径流量逐渐减小甚至出现断流。
(答对其中任意两点给4分)(2)类型:(山麓)冲积扇(或洪积扇),(2分)原因:山区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2分)(3)在图示干旱地区,由于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断流);注入湖泊水量减少,(在强烈的蒸发和下渗作用下)湖泊萎缩(面积缩小或消失);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植物枯死、生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沙化严重、土地沙化);(灌区由于不合理灌溉,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任答3点给6分)典型例题七:(2018·福建莆田八中高三期中)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
罗讷河两岸约有200万人,农业发达。
自20世纪50年代起,法国采用高低坝方式进行多级开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法国核电在能源消费中比重大幅度上升,要求恢复罗讷河自然生态的呼声持续高涨,关于水电大坝拆与建的争论日趋激烈。
材料二:罗讷河流域示意图及a、b水文站径流量变化示意图;高低坝示意图。
(1)比较a、b水文站径流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罗讷河流域修建了很多水坝。
其中在干流上主要修建低坝,而在其支流上主要修建高坝,试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3)对于罗讷河上大坝的拆建之争,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a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小,b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大。
下游河段以雨水补给为主,河口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影响,干燥少雨;里昂以上河段流域内湖泊众多、沼泽广布,对径流调蓄功能强大。
(2)支流修建高坝的好处:罗讷河支流多较深、较窄的峡谷,自然储水空间小,建高坝可以提高储水量。
干流修建低坝的好处:①减少农田淹没;②减少移民数量;③可以减少船只通过闸门的时间;④减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⑤溃坝威胁性小等。
(3)赞同理由:拆除大坝有利于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有利于鱼类洄游;法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水电比重下降,核能发展快,已经替代水能。
不赞同理由:建设大坝有利于解除下游洪水威胁;大坝具有综合开发效益明显,如航远、灌溉、水产养殖和获得清洁环保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