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阶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河流阶地

当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此时塑造出 河漫滩;后地壳上升,河床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原来的河 漫滩成了河谷两侧的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 成多级阶地
气候变化影响到河流中的水 气候变化 量和含沙量等,从而引起河
流作用性质变化,在河谷中 形成阶地
总结:河流阶地特征
➢ (1)当某地区地壳抬升时,该地区河流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 河流位置降低,使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位形成阶地。
当某地区地壳长期稳定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侧蚀 拓宽河谷,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多级阶地的形成是上面两个过程 的多次交替导致的,是某地区地壳间歇性抬升的结果。 (2)阶地上的沙、砾石是河流在侧蚀、展宽河谷的过程中沉积 的,是曾经的河漫滩沉积。 (3)阶地上的沙、砾石底部的平坦基岩面是河流侧向侵蚀形成 的。 (4)相邻两个阶地面之间的高差即为前一个阶地形成过程中河 流下切的幅度。 (5)若某地区地壳持续抬升,不可能形成多级阶地,最多只能 形成一级阶地,因为河流一直在下切侵蚀。
(2022·河北秦皇岛三模)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河谷横剖面示意图,黄土层底部有厚度不一 的古土壤层,除黄土层底部外,黄土层中还夹杂着层数不一的古土壤层。专家探测得知, 黄土高原区1.24百万年以来共发生了14次显著的冰期—间冰期旋回,该河流阶地形成与 冰期—间冰期旋回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3)题:
(3)图中T2阶地只出现在河谷东侧,而西侧缺失,其原因可能是西侧( )
A.位于凹岸,遭受侵蚀
B.位于凸岸,遭受侵蚀
C.地壳上升,遭受侵蚀
D.地壳下沉,遭受侵蚀
解析:(3)A 第(3)题,河谷东西 两侧的T3阶地海拔大致相同,说明 河谷两侧的地层并未发生差异性 的升降;河流的凹岸往往遭受侵蚀 ,阶地也可能因此而缺失,因此西 侧T2属于凹岸,遭到侵蚀而缺失,A 正确。
河流阶地知识点总结

河流阶地知识点总结一、河流阶地的形成1. 水流侵蚀作用河流水流的冲刷作用会形成河流的阶地。
水流在河床上冲刷的同时,也会将部分沉积的泥沙携带走,这就导致了河床的不断下降。
而一旦河流的水流量有所减小,河床上原本沉积的泥沙就会开始固化,形成河流的阶地。
2. 流域地形变迁河流的阶地也可以是由于流域地形的变迁而形成的。
在地质运动的长期影响下,地表地形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这就导致了河流流经的地区地势的不断变化,最终形成了河流的阶地。
3. 大水冲击作用大水冲击是河流阶地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河床上沉积的泥沙在长期的压实作用下形成了坚硬的岩石,而当河流的水量增大时,它便会以更大的冲击力冲击河道,从而形成河流的阶地。
4. 水流波浪冲击作用波浪冲击也是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之一。
当河流水流的波浪在河床上不断冲击,会导致沉积的泥沙受到破碎和重新沉积,最终形成河流的阶地。
二、河流阶地的特征1. 平坦开阔河流的阶地呈现出平坦开阔的特征,这是由于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 堤岸陡峭河流的阶地的堤岸往往比较陡峭,这是由于大水冲击和水流侵蚀作用造成的。
3. 地表高程变化河流的阶地地表高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高低起伏,呈现出阶梯状的特征。
4. 地质构造特征河流的阶地地质构造往往非常复杂,包括了岩石、泥沙、砾石等多种物质。
同时,地质构造也会对阶地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5. 脉络纵横河流的阶地往往呈现出交错纵横的脉络,这是由于河流长期侵蚀、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三、河流阶地的分类1. 洪积阶地洪积阶地是河流的一种重要阶地形态,在河流上下游地区广泛发育。
它是由河流长期的侵蚀和冲刷作用形成的,是冲击平原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沉积阶地沉积阶地是河流的另一种主要阶地形态。
它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道上沉积而形成的,也是冲击平原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切割阶地切割阶地又称崖式阶地,是由于河流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呈现出明显的高低起伏,地势较为陡峭。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河流阶地知识归纳复习总结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河流阶地归纳总结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
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
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粘土,具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
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也不相同。
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
河流阶地的形态河流阶地形态要素(1)阶地面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倾斜,有一定的连续性。
阶地面和下部斜坡交接的地方是阶地前缘,常受后期侵蚀变得不明显,阶地后缘往往被坡积物覆盖;(2)阶地高度是从河流水面算起;(3)阶地宽度指阶地前缘到阶地后缘间的距离;(4)阶地级数从下往上依次排列。
河流阶地的成因:形成阶地必备的两个条件:(1)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2)河流向下侵蚀,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
在形成河漫滩时,河流流经地区一般说来构造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作用、沉积作用为主,河流至少处于和接近处于均衡状态。
河流的挟沙力不会远大于河流的含沙量。
而河流使河漫滩成为阶地的时期,一般是一个不稳定的时期,河流下切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河流的挟沙力大于河流的含沙量,以至于河流还有剩余的能量用于对河谷的加深。
河流能否形成阶地取决于河流作用的性质和负载特征能否发生变化,特别是负载特征能否发生变化。
河流负载特征的变化又取决于河流含沙量、水量和比降的变化。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河流阶地是由不同时期的地壳抬升运动(间歇性)和河流侵蚀作用(持续性) 共同形成的,其中地壳运动起主导作用。
小结河流阶地的形成
形成条件:宽广的河漫滩+河流下切作用+地壳抬升
河流 阶地
宽广 的河 漫滩
河流 下切 作用
侧蚀为主 携沙能力均衡
下切为主 携沙能力大
含沙量 水量 河流比降
这可能会导致
①上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
②下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
③上游先发育阶地
④下游先发育阶地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南部,为沅江源头,最后注入洞庭湖。清水江干流绝大部分河段切入 基岩,形成基岩河道,沿江普遍发育了两级基座阶地,阶地上的沉积物大多厚2~3m,最 厚的也仅7m。图为清水江上游部分河段纵剖面与四个观测点阶地海拔与年龄分布图。
断层上游地区构造抬升幅度更大,可导 致上游河流下切速度较快,①正确、②错 误;上游地区构造抬升结束地质年代更晚, 说明上游地区持续下切侵蚀,出现侧向侵 蚀形成平坦面的时间较晚,即上游阶地发 育时间较晚,③错误、④正确。选D。
3.相对右图断层下游地区,上游地区构造活动更为强烈,抬升结束地质年代更晚、幅度更大,
1.翁东观测点河流阶地 T1、T2的形成早晚以及该河段经历的地壳运动为
A.T1早,地壳间歇抬升
B.T1早,地壳持续抬升
C.T2早,地壳间歇抬升
D.T2早,地壳持续抬升
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有 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的斗篷山地区,是 沅江的上游主源,其干流绝大部分河段的河床切入基岩,形成基岩河道;沿江普遍 发育了两级基座阶地,阶地上的沉积物总体较薄(左图)。右图为清水江上游部分 河段纵剖面与四个观测点两级阶地位置图。据此完成1-3题。
河流阶地名词解释

河流阶地名词解释河流阶地是在横向的阶梯式基座上堆积河流与湖泊沉积物形成的平坦高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河流阶地又叫冲积平原或准平原。
它是平原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普遍的一种类型。
按阶地顶面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平原状阶地:其阶面外形平缓,阶地高出河床一般为3— 5米,宽1-2公里,阶地基座由粉砂、亚粘土组成;二、陡崖状阶地:阶地陡崖坡度多小于10度,阶地高出河床15— 25米,阶地基座由含砾中粗砂、亚粘土组成;三、悬崖状阶地:阶地陡崖坡度大于45度,阶地高出河床20— 50米,阶地基座由块石组成。
前两种类型的阶地多为地势低洼处的一种特殊地貌形态,较少出现在我国。
第三种类型的阶地常见于美国、西班牙、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的河流两岸,我国很少发育。
河流阶地分布于河漫滩、泛滥平原和三角洲等,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1、河漫滩(riverbank)阶地是由河流搬运来的物质堆积而成,故称为河漫滩阶地。
2、河漫滩(riverbank)阶地由河漫滩发育而成,故亦称为一级阶地。
其顶面比阶地面稍低,阶地面坡度通常较大,呈漫滩相特征,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以三角洲发育得最好。
因此,它又可作为划分更老地层的依据。
河漫滩阶地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自河流的上游向下游递减,分布范围广,常形成大片的河漫滩平原,阶地高出河床约0— 3米,阶地的平面形态不对称,有一侧阶面坡度很陡,另一侧则相当平缓,阶地的分布从地貌形态看,既有纵剖面形态,又有横剖面形态。
二、 1、沼泽地:或称沼泽盆地,是由沼泽地发展起来的,这种沼泽地的特点是地表长期积水,形成大片水洼地带,上面有稀疏的植物覆盖。
其底部多为泥炭层,也有淤泥层或泥炭—淤泥互层。
2、沼泽地(bog)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大陆性气候区内,如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东北及蒙古等地。
3、湿草甸(wet meadow)主要分布于温带半干旱区,如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都有湿草甸存在。
高考地理微主题突破39河流阶地

2024年高考地理微主题突破39:河流阶地【知识梳理】一、河流阶地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原先河谷的谷地,由于河流下切侵蚀而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顺河谷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简称阶地。
阶地是由阶地面(原先河谷谷地遗留部分)和阶地坡(后期河流下切而成)组成,两者共同反映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河流阶地的形成形成阶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先发育一个相当广阔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河流阶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地壳抬升(间歇性)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持续性)3、阶地特点(1)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2)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4、河流阶地分类河流阶地按照物质组成和结构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三种类型。
(1)侵蚀阶地:又称为石质阶地,多由基岩(位于土壤及其他未固结的物质之下的固体岩石,或者在土壤及其他疏松物不存在处出现于地表的岩石)构成,由于当时水流流速大,侵蚀力强,没有或很少有河流堆积物覆盖,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
(2)堆积阶地:全为河流冲积物组成,在河流中下游,河流侧蚀展宽谷地,同时河流发生大量堆积,然后河流下蚀形成阶地,一般河流下切侵蚀的深度不超过冲积层的厚度。
(3)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上部由冲积物组成,下部则为基岩。
5、意义(1)阶地是聚落和种植业选址的理想场所。
(2)寻找矿产与建筑布局。
(3)河流阶地的特征可以反映新构造的活动方式。
【课堂例题】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1.A 2.A 3.D【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
高考河流阶地知识点

高考河流阶地知识点在地理学中,河流阶地是指河流沿岸地区的地形阶梯。
对于高考而言,河流阶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高考河流阶地知识点进行探讨,从形成原因、类型、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展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
河流的阶地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河流的切割作用和起伏的地貌变动。
当河流切割下切时,便会形成阶地。
同时,地壳的抬升或者是海面的下降也能导致地貌的变动,形成河流阶地。
其次,河流阶地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首先是河流下切形成的尖阶地,它是由于河流的深度加深造成的,通常位于河流峡谷的两侧。
其中,最高的一级尖阶地称为一级阶地,较低的二级阶地和更低的三级阶地依次向外延伸。
其次是冲积平原形成的台地,它是由于洪水冲积沉积物造成的。
而冲积坎是由于河流在沉积物上加深河床而形成的。
最后,还有湖滨阶地,它是由湖泊的水位变化以及湖泊冲积沉积引起的。
河流阶地有其独特的特征。
首先是高程间的阶梯状分布,这是河流阶地的基本特点。
每个阶地都有自己的高度和面积,形成一道道阶梯状的地形。
其次是阶地上的沙土质地,由于河流冲刷和沉积的作用,阶地上的土壤通常比较松散。
此外,阶地也往往呈现出平缓的地貌特点,适合农业和人类居住。
河流阶地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阶地提供了较为平坦的土地,方便人们进行农业生产。
冲积平原形成的台地尤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河流阶地也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的场所。
许多城市和乡镇就建在河流阶地上,如中国的长江、黄河等。
此外,河流阶地还提供了水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高考河流阶地知识点是一个涉及地理学的重要概念。
在考试中,对河流阶地的形成原因、类型、特征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是必要的。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科目的考试,提高自己的成绩。
而在实际生活中,了解河流阶地知识也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河流地貌--河流阶地

⑤阶地物质:一般下部为砂砾石, 上部为粉砂、黏土 颗粒粒径大小:砂>粉砂>黏土
T1、T2谁先形成,谁后形成? T2先形成,T1后形成
河流阶地的有关问题: ①河流阶地反映了地壳的升降运动,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间接性地壳抬升。 ②阶地位置越高,形成的年代越老。 ③河流两侧的阶地有的对称分布,有的不对称分布。
河 流 阶地
补充4:河流阶地
河床:亦称“河槽”。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随 水位涨落而变化
侵蚀基准面:又称侵蚀基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 界限,对所有入海河流而言,海面起着控制整个流域 水流的下蚀限度,因此海面也是终极侵蚀基准面。
➢ 1.阶地概念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相对抬升到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的谷坡上, 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附:知识拓展4---河谷阶地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 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地壳运动 (间接性地壳抬升),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的年代越老。
地壳间歇性抬升 河流下切侵蚀
河流阶地 注:河流阶地是曾经的河漫滩
D
D.便于农耕
真题研析
(2018·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 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 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阶地
典型例题一:读河流阶地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
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
见下图。
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
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
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800~6200年。
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
见下图。
(1)读材料1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读材料2,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读材料3,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有何益处?(4)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请分别指出来。
参考答案:
(1)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作用(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
(3)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4)相同: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上图.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永定河沿岸的耕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下图)。
阶地的形成首先是河流侧向侵蚀,使谷地展宽;汛期时,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在沿岸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滩;最终经过地质作用使原有河漫滩形成阶地。
(2)说出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析耕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雁翅镇着力发展“一沟一品”的特色林果经济,农业生产结构逐年调整。
区域内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果种植面价逐年增加,建成苹果、葡萄、香椿、蘑菇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3)简述雁翅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区位条件。
图示区域现有50多个传统农村村落,其中10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当地正依托丰富的村落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4)说明该地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分布特征: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大部分降水在500mm至675mm之间,中部地区降水量空间差异大于东、西部(或单位距离降水量差异大)
影响因素:夏季风(或大气环流),地形(或下垫面)
(2)表现形式: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
内力作用:地壳抬升(或地壳运动)
原因:泥沙沉积,土壤肥沃;临近河流,利于灌溉;相对于河漫滩地势较高,洪水威胁小;地势平坦。
(3)山区地形,适宜发展林果经济;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更加多样;交通及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善;冷藏保鲜技术不断发展;政策支持不断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增强。
(4)临近北京中心城区,靠近客源市场;附近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较高;数量丰富,集群状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