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及数据采集技术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是一种利用各种传感器设备采集环境、物体等数据的技术,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等。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设备、数据采集器和数据传输网络三个部分。
传感器设备是物联网数据采集的核心,它们能够感知和测量环境、物体等方面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压力、位移等。
数据采集器则是将传感器设备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并将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数据传输网络则是将数据从传感器设备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的重要环节,如局域网、广域网、无线通信网络等。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1. 传感器集成技术:通过将多个传感器设备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够更加全面地感知和测量环境、物体等方面的数据。
2. 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将多个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融合,能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由于单一传感器误差而引起的数据误差。
3. 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需要使用无线通信技术来传输数据,如蓝牙、Wi-Fi、ZigBee、NB-IoT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传感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在实际应用中,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传感器设备的稳定性、精度、寿命等,数据采集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等,以及数据传输网络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如数据的加密、身份认证等。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将会采用这种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也将会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实现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应用。
总之,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物联网技术之一,它能够实现环境、物体等方面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为智能化的生产和生活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使用教程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使用教程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成为了实现物联网应用的关键一步。
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来获取环境、物体或事件的相关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云端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中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和采集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来进行数据采集。
一、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在物联网中,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感知环境中的物理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数据采集设备。
1.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的温度变化。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热电偶、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2. 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的湿度变化。
常见的湿度传感器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电阻式湿度传感器等。
3. 光照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照的强度或光照的变化。
常见的光照传感器有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等。
4. 气压传感器:用于测量大气压力变化。
常见的气压传感器有压阻式气压传感器、电容式气压传感器等。
5.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或运动状态。
常见的加速度传感器有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二、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1. 有线数据采集技术有线数据采集技术是通过有线连接将传感器设备与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采集。
这种技术适用于较短距离的数据传输,例如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
有线数据采集技术的优点是传输稳定可靠,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同时,使用有线连接可以保证传感器设备的供电稳定。
2. 无线数据采集技术无线数据采集技术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设备与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采集。
这种技术适用于远距离的数据传输,例如在工业生产环境或户外环境中使用。
无线数据采集技术的优点是方便灵活,可以实现传感器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同时,无线连接可以减少布线的成本和复杂度。
三、使用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进行数据采集1. 硬件配置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备,并进行硬件的连接和配置。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技术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技术一、介绍物联网中的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技术是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收集、处理、传输和存储大量的感知数据,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中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应用等内容。
二、传感器的概念和分类传感器是一种将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
它能够感知温度、湿度、压力、光强、声音、位置等各种物理量,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输出。
传感器的分类如下:1. 按量测对象分类根据传感器针对的量测对象不同,可以将传感器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强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2. 按测量原理分类根据传感器测量原理的不同,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磁阻式传感器、霍尔元件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3. 按输出信号分类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不同,可以将传感器分为模拟输出传感器和数字输出传感器。
三、数据采集技术的概念和特点数据采集技术是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到计算机处理的技术。
它主要包含信号调理、信号转换、信号传输和信号处理等步骤。
数据采集技术的特点如下:1. 快速性:数据采集技术具有高速率和高效率,能够实时采集传感器信号。
2. 精度高:数据采集技术能够对信号进行精确的采集和测量,并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3. 多样性: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信号,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等。
四、物联网中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物联网中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智能家居、工业控制、交通管理、医疗健康等领域。
1.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中,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可以通过感知物质和能量,实现家庭电器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
例如,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空调或加湿器的工作状态,提高家庭居住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2. 工业控制在工业领域中,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采集技术的使用教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采集技术的使用教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用于采集、传输和处理感知环境中信息的先进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实现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慧城市等应用。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采集技术及其使用教程。
一、数据采集技术的基本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采集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节点对感知环境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过程。
在数据采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节点的选择: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用于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
2. 数据采集方式: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主动采集和被动采集两种方式进行。
主动采集是指传感器节点定期主动采集数据并发送到基站进行处理,被动采集是指传感器节点根据触发条件自动采集数据并发送。
3. 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单跳传输和多跳传输两种方式进行。
单跳传输是指数据直接从传感器节点传输到基站,适用于距离较近的应用场景。
多跳传输是指数据通过中间节点进行中继传输,适用于距离较远的应用场景。
4. 数据处理和分析:传感器节点采集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应用。
二、数据采集技术的使用教程以下是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采集的简要步骤:1. 硬件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传感器节点和基站设备。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节点,并确保其与基站设备兼容。
2. 网络配置:将传感器节点与基站设备进行网络配置。
通常情况下,传感器节点和基站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连接。
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设备的配置和网络参数的设置。
3. 传感器节点布置: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传感器节点布置在感知环境中。
可以根据具体的传感器节点特性选择合适的部署方式,如固定式安装、移动式安装等。
4. 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传感器节点开始采集感知环境中的信息。
智能制造中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方案

智能制造中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包括智能生产、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等多个方面,其中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方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方案两个方面来介绍智能制造中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方案。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智能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传感器是测量和采集数据的设备,可以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等转化成电信号输出,以满足人们在工业、环保、医疗等领域的需求。
在智能制造中,传感器技术用于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从而优化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在智能制造中,传感器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生产中使用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速率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记录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并将这些数据反馈到智能控制系统中,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
此外,还有运动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它们可以被应用于智能物流中,可以实现对货物运输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二、数据采集方案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需要配合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方案,数据采集方案可以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量往往较大,如何高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存储和管理,对于智能制造来说非常重要。
在数据采集方案中,数据采集和处理需要实现实时性和高效性。
对于实时性来讲,需要借助新型的无线传输技术,如NB-IoT、LoRa等,来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对于高效性来讲,需要借助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将传感器数据集中进行处理和存储,并通过机器学习等方式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
此外,数据采集方案还需要考虑数据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从数据安全性方面来讲,需要加强数据的保护措施,如数据加密、身份验证等。
从可扩展性方面来讲,需要考虑如何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在增加数据采集节点时,对整个系统造成过大的负担。
总结: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方案是智能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处理和优化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研究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方面,传感器可以采集各种数据,同时又能通过监测和分析实现自适应控制,这为现代工业的产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传感器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展望。
一、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研究1.1 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原理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其种类繁多,通常可以分为电气、光学、声学、机械和化学等几大类。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依靠不同的物理效应,通过转换物理量值来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例如,温度传感器主要采用材料的电阻变化或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压力传感器则通过材料的压阻变化或晶体振动效应来测量压力。
1.2 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结果,而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则是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传输。
采集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手动数据采集:即通过手动记录数据的方式进行采集,缺点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且容易出现误差。
(2)自动数据采集: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数据采集工具,自动采集数据,并直接生成数据报告。
相比较手动采集要更加高效准确。
(3)分布式数据采集:通过在现场设备上安装采集子设备,数据采集分散在多个位置,可通过网络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设备布线及设备成本。
(4)云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设备直接连接至云服务器,实现了数据集中处理和应用服务。
利用云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保证了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传感器监测技术研究2.1 传感器监测原则传感器监测的基本原则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分析比较,根据数据的差异性来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相关信息。
为了实现传感器请求业务可用性的不同级别,通常配有不同的传感器设备和监测技术方案。
2.2 监测系统设计传感器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数据信号处理单元和监控与控制系统构成。
传感器技术与数据采集

传感器技术与数据采集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感器技术通过感知和测量环境中的物理量,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而数据采集则是将传感器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工业领域到家居生活,从医疗保健到环境监测,无处不见传感器的身影。
以工业领域为例,各种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上,用于监测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质量的可控。
在家居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智能家居设备也离不开传感器技术的支持,通过传感器的感知和反馈,实现对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智能调控,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数据采集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应用环节。
传感器获取到的信号需要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收集和处理,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通常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器、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等组成。
传感器将感知到的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后,经过信号调理电路的放大、滤波等处理,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最后由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进行存储和分析。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对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的长期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支持。
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在医疗保健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种医疗设备和健康监测器材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心电图仪、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都是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的监测和记录。
这些设备通过传感器感知到人体的生理信号,再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环境监测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水质中的污染物含量、土壤中的养分和酸碱度等参数。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在物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基础设施之一,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测环境信息、控制设备,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等。
本文将就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进行探讨,包括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方式以及应用案例等。
传感器是物联网中获取物理量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将环境中的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输给物联网系统。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光电、压力、温度、湿度等。
以光电传感器为例,它可以通过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传感器在数据采集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物联网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数据采集是从传感器中读取数据的过程。
在物联网中,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多种。
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传感器与采集设备的接口进行通信,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采集设备,比如计算机或云平台。
此外,还可以使用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进行数据采集。
无线传感网络可以实现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协作,大大增加了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范围和灵活性。
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在物联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控制。
例如,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数据,并实时传输给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调节空调温度。
其次,传感器数据采集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安装车辆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等数据,从而提供实时的交通状况,帮助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调度和规划。
此外,传感器数据采集还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帮助实现智能制造、设备监测等。
在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数据质量与可靠性的问题。
由于传感器数据的特殊性,如环境噪声、传感器偏差等因素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拓展训练》任务书题目: 传感器及数据采集技术能力拓展训练目的:《能力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安排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综合性设计和研究,开展专题调研与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查询文献资料、灵活运用知识、有效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本专业需求和特点,需要在通信专业知识、实验技能方面进行综合提高,使学生对常用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原理及方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能力拓展训练内容和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所选方向,对某相关课题和问题进行调研,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设计和比较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或仿真并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
初始条件:(1)鉴主15楼“通信实验室一”MBC-5W移动通信实验箱,鉴主13楼THEX-1型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平台;(2)Matlab,Protel等;(3)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及图书馆网站上的“电子资源导航”。
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传感器 (4)1.1传感器的定义 (4)1.2传感器的分类 (4)1.3传感器的特性 (4)1.3.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4)1.3.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5)1.3.3传感器的迟滞特性 (5)1.4 传感器参数 (5)1.4.1 传感器的线性度 (5)1.4.2 传感器的灵敏度 (5)1.4.3 传感器的分辨力 (6)1.5传感器种类 (6)1.5.1 压电传感器 (6)1.5.2电阻式传感器 (7)1.5.3电容式传感器 (9)1.5.4电感传感器 (10)1.5.5磁电式传感器 (11)1.5.6 霍尔效应传感器 (11)1.6传感器的选用 (11)1.7 传感器的应用 (12)2.数据采集技术 (13)2.1概述 (13)2.1.1采样频率、抗混叠滤波器和样本数 (13)2.2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14)2.3模入信号类型 (14)2.3.1 数字信号 (14)2.3.2 模拟直流信号 (14)2.3.3 模拟时域信号 (15)2.3.4 模拟频域信号 (15)2.4.1 接地信号 (15)2.4.2 浮动信号 (16)2.5 测量系统分类 (16)2.5.1 差分测量系统 (16)2.4.2参考地单端测量系统(RSE) (17)2.4.3无参考地单端测量系统(NRSE) (17)2.5 信号调理 (18)参考文献 (19)摘要国家标准 GB7665-87 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是十分显著的。
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
各种类型信号采集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
实际采集时,噪声也可能带来一些麻烦。
数据采集时,有一些基本原理要注意,还有更多的实际的问题要解决。
AbstractThe national standard GB7665-87 of sensor definition is: "can feel the provisions is measured according to certain rules and converted into usable signal, usually by the device or device sensitive components and conversion components". Sensor is a detection device, can feel the information is measured, and can feel of the information, test according to certain rule transformation become electrical signals or other forms of information output needed to mee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storage, display, record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It is the realization of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first link.In the wider use of computer today, the importance of data collection is very significant. It is computer and external physical world connection of the bridge. Various types of signal acquisition and how easy it is to the difference is very big. The actual collected, noise can also bring some trouble. Data collection, there are some basic principle to pay attention, and more practical problems to solve.1.传感器1.1传感器的定义国家标准 GB7665-87 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1.2传感器的分类目前对传感器尚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但比较常用的有如下三种:1.按传感器的物理量分类,可分为位移、力、速度、温度、流量、气体成份等传感器。
2.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霍尔、光电、光栅热电偶等传感器。
3.按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输出为开关量(“ 1” 和“ 0” 或“ 开” 和“ 关” )的开关型传感器;输出为模拟型传感器;输出为脉冲或代码的数字型传感器。
1.3传感器的特性1.3.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所具有相互关系。
因为这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用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或以输入量作横坐标,把与其对应的输出量作纵坐标而画出的特性曲线来描述。
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度、分辨力和迟滞等。
1.3.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所谓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变化时,它的输出的特性。
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常用它对某些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表示。
这是因为传感器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容易用实验方法求得,并且它对标准输入信号的响应与它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往往知道了前者就能推定后者。
最常用的标准输入信号有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两种,所以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也常用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来表示。
1.3.3传感器的迟滞特性迟滞特性表征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间输出 - 一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通常用这两条曲线之间的最大差值△ MAX 与满量程输出F·S的百分比表示,迟滞可由传感器内部元件存在能量的吸收造成。
1.4 传感器参数1.4.1 传感器的线性度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
在实际工作中,为使仪表具有均匀刻度的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的特性曲线、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就是这个近似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
拟合直线的选取有多种方法。
如将零输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的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或将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1.4.2 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 y 对输入量变化△ x 的比值。
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
如果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 S 是一个常数。
否则,它将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
灵敏度的量纲是输出、输入量的量纲之比。
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 1mm 时,输出电压变化为 200mV ,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 200mV/mm 。
当传感器的输出、输入量的量纲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
提高灵敏度,可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但灵敏度愈高,测量范围愈窄,稳定性也往往愈差。
1.4.3 传感器的分辨力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可能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
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的输出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的变化是分辨不出来的。
只有当输入量的变化超过分辨力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
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的分辨力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产生阶跃变化的输入量中的最大变化值作为衡量分辨力的指标。
上述指标若用满量程的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
1.5传感器种类1.5.1 压电传感器1. 压电效应有些晶体或半导体,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时,表面上会产生电荷。
称为压效应(顺压电效应),用于测定压力,振动等。
反之,在压电材料上施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变形,称为逆压电效应。
来作为超声波发生器。
例:石英经过处理后,是六面体的棱柱体 x 轴为电轴 y 轴为机械轴 z 轴为光轴 特性:沿x 轴作用力Fx ,在垂直于x 轴表面产生压电效应后为纵压效应,(+)沿y 轴方向作用力Fy ,在垂直于x 轴的两面产生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
称横向压力效应(-)电荷场产生在垂直于x 轴的表面上,其电荷为 (图2个) KFx Qx = (K-----压电系数,与材料有关)a b y Qy -KF = (↑→ab 灵敏↑) 反之,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沿Y 轴方向的机械变形最明显,称逆压电效应。
2.压电传感输出的电荷是与所施加的压力成正比。
能测量力,压力,速度,振动等物理量。
一般内二片以上压电元件组成,于有极性,有串联和并联联接方式串联(图) 0Q Q = 0nV V = n C C 0=特点:输出V 大,C 小,时间常数小,瞬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