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与信息犯罪(一)

合集下载

智能犯罪犯罪

智能犯罪犯罪
12
史上著名黑客
• • • • • • • Kevin David Mitnick (凯文·米特尼克)- 世界上公认的头号黑客。 他是第一个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的黑客。 Richard Stallman--传统型大黑客,Stallman在1971年受聘成为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程序员。 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贝尔实验室的电脑科学操作组程序员。 两人在1969年发明了Unix操作系统。 John Draper(以咔嚓船长,Captain Crunch闻名)--发明了用一个塑料 哨子打免费电话 Mark Abene(以Phiber Optik而闻名)--鼓舞了全美无数青少年“学习” 美国内部电话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Robert Morris--康奈尔大学毕业生,在1988年不小心散布了第一只互联 网蠕虫。 Kevin Poulsen--Poulsen于1990年成功地控制了所有进入洛杉矶地区 KIIS-FM电台的电话线而赢得了该电台主办的有奖听众游戏。 Vladimir Levin--这位数学家领导了俄罗斯骇客组织诈骗花旗银行向其 分发1000万美元。 Steve Wozniak--苹果电脑创办人之一。 Tsotumu Shimomura--于1994年攻破了当时最著名黑客Steve Wozniak的 银行帐户。 Linus Torvalds --他于1991年开发了著名的Linux内核,当时他是芬兰 赫尔辛基大学电脑系学生。 13
16
“69”圣战
• 在该“圣战”中,中韩双 方黑客向对方国家的网站 发起了攻击,部分韩国网 站掉数分钟。
17
“可爱”的熊猫
• 2006年10月16日,中 国黑客whboy(李俊) 发布熊猫烧香木马.并 在短短时间内,致使 中国数百万用户受到 感染,并波及到周边 国家,比如日本。他 于2007年2月12日被捕。

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调研报告范文

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调研报告范文

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调研报告范文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调研报告范文1. 引言政法工作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我们需要推进政法工作的现代化,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政法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2. 背景近年来,政法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一些新型犯罪、纠纷和安全隐患也随之出现。

传统的政法工作模式和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政法机关需要推进工作现代化,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维护公平正义。

3. 现状分析(1)政法工作的传统模式存在弊端。

传统的政法工作注重处罚和惩治,忽视了预防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政法机关在应对新挑战和新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

(2)人才和技术的不足。

现代化需要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支持,然而政法机关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

(3)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

现有的政法工作制度和机制不够灵活和高效,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4. 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建议(1)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

政法机关需要更加注重社会治理和预防犯罪的工作,加强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通过多方合作来解决社会问题。

(2)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政法机关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出专业、高素质的政法人才,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3)改革制度和机制。

政法机关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完善工作流程和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工作效率和运行效果。

5. 总结与展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是应对新形势和任务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政法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不断改进制度和机制,以推动政法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个人观点与理解:政法工作现代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政法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2024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总结____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总结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职务犯罪日益突出,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预防职务犯罪,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____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执政,全面加强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

本文将对____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二、工作总体情况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____年,我们在职务犯罪预防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

我们修订了相关法律,完善了职务犯罪的定义和惩治措施。

加大了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了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效果。

2.加强宣传教育我们在广泛宣传职务犯罪的同时,注重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职务犯罪的防范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向公众普及职务犯罪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了公众对职务犯罪的警惕性。

3. 加强监督管理我们充分发挥监察机关的作用,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了公务员的权责清单和信用档案,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打击进行监督和管理,减少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4. 建立职务犯罪预警机制我们建立了职务犯罪预警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测手段,及时发现职务犯罪的迹象,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加强了对职务犯罪的预警和防控。

5. 强化国际合作我们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借鉴吸取了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通过加强情报交流,提高了对跨国职务犯罪的打击能力,减少了跨国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工作亮点1. 建立健全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机制我们将预防职务犯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以预防为主,同时注重打击,形成了抓早抓小、筑牢基础、强化措施的工作机制。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监督管理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大大提高了职务犯罪的预防效果。

2. 加强信息化建设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职务犯罪信息数据库和预警系统。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职务犯罪的蛛丝马迹,为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现代化进程中民工犯罪频发之原因探究

现代化进程中民工犯罪频发之原因探究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21现代化进程中民工犯罪频发之原因探究陈兆源1 刘玮晴2(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2.株洲市人民检察院,湖南 株洲 412008) 摘 要:在国家全面实现代化的进程中,民工犯罪频发,其原因不在于民工本身的素质低,而在于片面的现代化,即地域发展差异,主体发展差异导致了民工的生存环境恶化,从而增加了民工犯罪的几率。

关键词:民工;犯罪;片面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6-0121-2一、民工犯罪频发之表象原因:民工素质低各城市经济开发区居民比较普遍地认为,当地的民工缺失。

有些居民甚至认为,很多民工不修边幅,一看上去就像个罪犯。

景,那么我国移植法律的过程中,如何促进移植效率的最大化,如何从日本的法律移植过程中吸取经验,是构建社综上所述,通过比较近代中日两国的法律移植,希望能吸取外国先进的法律理念,能更加促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1](日)松村明,山口明穗,利田利政.旺文社国語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P385[2] 黄遵宪.日本国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P56-57[3] 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0.P344[4] 张志泉.日本犯罪者処遇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P18 [5](日)小岛武司.比较法在移植法律中的第二任务[M].载《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P52. 责任编辑:罗 红作者简介:陈兆源(1992-),男,汉族,湖南株洲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刘玮晴(1974-),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法学硕士,株洲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

东师犯罪学19春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东师犯罪学19春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犯罪学19春在线作业1-0004试卷总分:100 得分:0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1.以下哪一选项不是有组织犯罪的现实因素()A.经济因素B.失业与流动人口问题C.腐败现象D.文化因素2.()是流动人员心理失范的根本原因A.全方位的经济变革B.解放生产力C.城乡二元化的经济态势D.社会管理手段不足3.4.犯罪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按照整体和部分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A.综合预测、类型预测、单项预测B.宏观预测、微观预测C.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D.整体预测、个体预测4.邻里亚文化可能成为一些青少年()A.追求上进的动力B.精神联系的纽带C.成材的生活路标D.提高自律意识的促进因素5.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是()。

A.狭义犯罪学B.广义犯罪学C.犯罪原因学D.犯罪预防学6.美国著名犯罪学家()所提出的文化冲突理论,是犯罪在本质上是文化对立的表现这一理论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

A.沃尔夫冈B.米勒C.科恩D.索尔坦斯.塞林7.建国后,我国第四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在()。

A.50年代初B.60年代初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后8.3.以下哪个罪名不是有组织犯罪()A.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8.盗窃罪C.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D.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9.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对财产犯罪共有14个条款规定,涉及()个罪名。

A.12B.13C.14D.1510.以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为主要特征的犯罪类型是A.经济犯罪B.暴力犯罪C.毒品犯罪D.财产犯罪11.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A.3年B.10 年C.5年D.7年12.哪一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A.2000 年B.2001 年C.2002 年D.2003 年13.“流动人口”的核心要素是()A.流动性和活跃性B.无序性和波动性C.随机性和贪婪性D.结伙性与黑恶化14.()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高犯罪形态A.有组织犯罪B.恐怖活动犯罪C.暴力犯罪D.财产犯罪15.如何构建网络伦理,确立网络道德规范()A.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B.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监督水平C.使网民了解什么行为是犯罪,什么行为是违法,进而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网络自律D.健全和完善计算机安全与犯罪法律体系16.广义的有组织犯罪是指()A.组织严密的犯罪B.内部分工明确的犯罪C.有计划的犯罪D.地区性或跨国性的有组织犯罪17.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人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小学文化B.初中文化C.高中文化D.文盲18.()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存在和发展的规律A.向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发展B.装备更趋现代化C.反社会心理更加严重D.数量上呈增长之势19.根据犯罪人分布特点,在年龄方面,大部分暴力犯罪由()实施。

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趋势主要包括:
1. 信息化: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警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警务机构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等手段,提高犯罪预防和打击的效果。

2. 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警务机构的智能化水平。

例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嫌疑人进行快速识别,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巡逻和侦查等。

3. 社会化: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互动,建立共同治理体系。

警务机构与公众、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4. 专业化: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素质提升,推进警务机构的专业化建设。

例如,加强法律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警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包括:
1. 信息共享和协同:通过建立警务信息共享平台和协同机制,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提高警务工作的协同效能。

2. 数据驱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犯罪线索和趋势,提高智能化侦查和预警能力。

3. 跨界整合:警务机构与其他部门、行业的合作,通过跨界整合资源和力量,共同应对社会治安问题和突发事件。

4. 社区参与:强调社区治安的基层治理和居民参与,实现社区与警务机构的互动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总之,警务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是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和专
业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警务现代化的趋势是信息共享和协同、数据驱动、跨界整合和社区参与。

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与犯罪理论——现代型犯罪及对我国犯罪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与犯罪理论——现代型犯罪及对我国犯罪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与犯罪理论——现代型犯罪及对我国犯
罪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宋践
【期刊名称】《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本文基于犯罪与社会的互动(interaction)关系的理论前提指出:在现代化这个世界性的人类社会变迁的综合过程中,犯罪业已超越了民族或国家文化的制约,形成了诸多普遍性的特征,即现代型犯罪。

笔者结合我国的具体社会条件,将我国的犯罪置于当代人类现象的现代化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对我国犯罪学基本问题,如犯罪与现代化关系、犯罪现状的评估、犯罪预测和犯罪控制等进行了新的思考。

【总页数】7页(P85-91)
【作者】宋践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理论专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7
【相关文献】
1.关于我国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的几点思考 [J], 王敏
2.关于我国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的几点思考 [J], 王敏
3.论我国“犯罪学教程”中的“青少年犯罪”——学科建设视角解析 [J], 王燕飞
4.试论我国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的表述 [J], 刘强
5.略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犯罪学基本问题 [J], 宋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认识犯罪的独特角度——评路易丝·谢利《犯罪与现代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犯罪的影响》

一种认识犯罪的独特角度——评路易丝·谢利《犯罪与现代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犯罪的影响》

的 观 点 进 行 了 分析 和 批 判 , 一 再 声 明 自 己的 理 论 是 与 并
众 不 同 的 , 而 有 必 要 引 起 我 国犯 罪学 界 的特 别 关 注 , 因 从 而 获 得 有 益 的启 示 。
根 据 这 样 几 个 社 会 学 的 发 展 尺 度 : 市 进 程 的 范 围 和 速 城 度 ; 业 化 的 程 度 ; 家 的 社会 结 构 的 变 化 以 及 刑 事 司法 工 国 制 度 的 影 响 ; 等 … 。 正 因 如 此 , 犯 罪 学 派 的基 本 划 属 等 从 来 说 , 利 并 未 超 越 当 代 犯 罪 社 会 学 派 的 范 畴 。 谢 利 的 谢 研究结论之所 以对司法 机关矫 正和控 制犯罪意 义有限 , 是因为工业化 和城市化 的趋势 是司法 机关无法 阻挡 的。
( 罪 与 现 代 化 — — 工 业 化 与 城市 化对 犯 罪 的 影 响 》 犯 ( 下 简 称 ( 罪 与 现代 化 》 是 谢 利 的 犯 罪 学 代 表 作 。此 以 犯 )
书 于 18 96年 由群 众 出 版社 在我 国 出 版 后 , 未 引 起 国 内 并 学术 界 的 重 视 , 至 连 国 内介 绍 西 方 犯 罪 学 的 权 威 教 材 甚
维普资讯
2O 0 6年 1 月 1
重庆 文理学院学报 ( 会科学 版) 社
Jun l f h nqn n es yo r n c n e ( o i cec s dt n o r o gigU i r t f t a dS i cs S ca S i e io ) a oC v i A s e l n E i
NO . 2 0 V . 06 V 15 No 6 o . .
第 5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与信息犯罪(一)关键词:现代化信息犯罪信息化控制对策内容提要:现代化与信息犯罪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现代化就没有信息犯罪,信息犯罪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犯罪大量增多是由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技术原因、法制原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因而必须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才能控制信息犯罪的发展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逐渐迈进信息社会。

在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数字化、快速传递与检索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急剧增长的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为经济增长创造了必要的动力。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综合症也越来越明显,其突出表现就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信息犯罪,包括计算机犯罪大幅度上升,由此给社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现代化与信息犯罪的相关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代化与信息犯罪具有强烈的内在关联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将带来多层面的同步转变,造成巨大的社会变迁,包括社会关系的调整,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的重新组合,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因此它是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结构性变化。

从这一变化涉及的领域来看,现代化实际上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

对信息犯罪的概念,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笔者认为,信息犯罪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新的犯罪形态,它是指以信息资源为犯罪对象或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犯罪手段,故意实施的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由于计算机或网络是最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输系统,它既与信息资源密不可分,又与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紧密相联系,所以,信息犯罪必然包含着计算机犯罪或网络犯罪。

但不能由此把信息犯罪说成是计算机或网络犯罪的“别称”,因为现实生活中利用信息科学或信息技术实施的犯罪,除了利用计算机或网络实施的犯罪之外,还有利用手机、固定电话、电视、广播、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实施的犯罪,而这些犯罪是计算机或网络犯罪所无法涵盖的。

现代化与信息犯罪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现代化就不会有信息犯罪。

可以说,信息犯罪完全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1.信息犯罪是现代化深入发展的结果。

信息犯罪在古代就已存在。

那时部落和部落之间或国家和国家之间为了利益争夺发生冲突,派人窃取对方的情报,可以说是军事信息犯罪的原形。

《孙子兵法》的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度概括了当时信息争夺的目的。

但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缺乏对信息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缺乏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支撑,所以,信息犯罪的数量不是很多,社会危害性也不是很大,因而信息犯罪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犯罪形态。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争夺手段不断提高,在时间、地点等方面增加了信息犯罪的随意性和隐蔽性,不仅信息犯罪数量大量增多,而且社会危害性日趋严重,于是信息犯罪作为一种独立的犯罪形态登上历史舞台,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网络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从校园网、局域网到城域网、广域网,层层突破。

通过网络之间的链接,又形成了国际性的大网络。

网络的发展拉近了人类活动的距离,引导了人们进入“地球村”时代。

因此,信息犯罪不但危及到个人和单位,还扩展到了局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因而使其成为影响极其深远的一种犯罪。

可见,信息犯罪不仅是现代化深入发展的结果,而且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危害性愈来愈严重。

2.信息犯罪是科学技术深入发展的结果。

信息犯罪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更离不开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

信息科学是关于认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科学。

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信息科学区别于一切传统科学的根本特点。

它研究信息的本质,信息的度量方法,信息的产生、提取、变换、检测、传递、存贮、识别和处理,揭示利用信息进行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寻求利用信息实现最优系统的途径。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同信息打交道的技术。

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高精确、高效率、高可靠地采集各种形式的信息,通信技术的任务是高速度、高质量、准确、及时、安全可靠地传递和交换各种形式的信息,计算机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指定的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通过对信息的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把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运用于犯罪领域,就形成所谓的信息犯罪。

可以说,没有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信息犯罪。

而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都是现代化发展、特别是科技现代化发展的结果。

可以说,没有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就不会有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

因此,从根本上讲,信息犯罪是现代化、特别是科技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和结果。

3.信息犯罪是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结果。

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社会,造成了社会的信息化,促进了信息犯罪的发展,没有信息化,不可能使信息犯罪成为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的一种犯罪。

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广泛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内涵包括:一是用于收集、加工、处理、输送、发布各类经济信息所需的各类硬环境,包括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摄像机、计算机网络、光纤及卫星网等;二是有一套完整的信息标准和科学的信息法规;三是有一套有效的经济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四是有多方面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各类数据库;五是有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⑴实现信息化的过程是不断加快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以及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过程,是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使企业的发展更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加快经济的运行节奏,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

不难看出,信息化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技术领域,而且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社会生产力将实现由农业、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主要的经济发展形态将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即由注重物质、劳动密集投入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注重知识、信息的密集投入的集约生产方式过渡。

可见,社会信息化的本质就是社会现代化。

所以,信息化与信息犯罪密不可分的关系,反映的是信息犯罪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信息犯罪,说到底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犯罪增多的原因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信息犯罪不断增多,不仅国家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及国防信息系统泄密、窃密和遭非法入侵的犯罪屡有发生;境内外邪教组织、民族分裂势力和各种反华势力利用互联网造谣煽动、境外间谍机关利用互联网从事间谍活动从未停止过;至于网络色情、网络诽谤、网络恐吓、网络诈骗等信息犯罪上升幅度更大。

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犯罪大量增多有哪些原因呢?(一)信息犯罪增多的社会原因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国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由此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加快了迈入信息社会的步伐。

而信息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恰恰与信息犯罪大量发生是密切相联系的。

1.信息资源在经济资源中占极重要的地位。

在信息社会,信息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一种表现形态,而且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和科技发展的基础。

它在国民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大大超过了物质和能源,从而成为支持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这充分表现在信息资源范围的开发和总量的飞速增长上。

据统计,上世纪60年代年信息总量约为72万亿字符,80年代信息总量约500万亿字符,而到1995年,世界知识总量已是1985年的2400倍。

⑵信息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客观上为以信息资源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创造了条件,使信息犯罪大量增多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信息资源又是可以再生的资源,是可以循环使用不断开发的,因而它是无限的。

信息资源可以节约能源、物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替代物质和能源。

信息资源具有知识属性,可以在促进生产的同时促进人们再生产的创造力。

由于信息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就成为贪婪的犯罪分子恶意所向的重要目标,这就必然导致信息犯罪大量增多。

2.信息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

在信息社会,信息科学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

它以扩大人类信息功能为目标,代表着新技术革命的主流和方向。

信息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扩展性和渗透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已得到证实。

信息科学技术具有极强的纽带和催化作用,能带动其它科学技术共同发展,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

由于它能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人们的观测能力、计算能力和控制能力,而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地运用。

在工业领域,人们运用信息科学技术探定工业资源,监控生产过程,管理生产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农业领域,人们运用信息科学技术进行气象观测、图像处理和数据传输等,整个农业的组织、管理和规划,都可以运用信息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方法。

在国防领域,从电子对抗到保密破密技术,从通信联络到战场指挥,到处都显示出信息科学技术的威力。

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亦为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犯罪手段的犯罪的发生创造了便利条件,这就必然会造成信息犯罪的发生和发展。

实践证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科学技术的作用,因而造成了信息欺诈和勒索等信息犯罪随之不断增多,其中较为典型的,一是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二是以摧毁他人的数据库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为要挟来敲诈和勒索他人财物的犯罪。

这些犯罪的频频发生,必然造成信息犯罪的大量增多。

3.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以新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特别是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产生和普及,造成工厂生产和日常工作越来越自动化,人们可以分散在家中工作,就是上学、购物也可以依靠计算机网络在家中完成,这就完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式,由此导致计算机及其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愈来愈大。

而在一个由电子芯片和程序软件能决定一切的社会里,犯罪与信息的关系必然越来越密切,信息犯罪愈演愈烈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信息犯罪增多的经济原因现代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领域的现代化,使社会经济构成、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动力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正是这些新的特点成为诱发信息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造成了信息犯罪的大量增多。

1.信息产业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产业。

在信息社会,信息产业已成为一种知识和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它凭借其自身的强大生命力,随着其领域扩张和发展的不断加速,而迅速地从传统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

信息产业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经济格局而成为社会最重要的产业,并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工业生产的程控化、电子化、信息化,从而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