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1)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参考教案1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程与方法:1、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2、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2、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实地踏勘家乡可供学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选定地点。

2、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

3、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建议本课活动的开展最好是跟学校或者少先队取得联系,一起组织活动,特别要做好安全工作,并在后续活动中做好学生考察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一、制订计划:1.谈话导入: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2.讨论: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考察时要注意什么?(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二、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

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

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三、观察讨论: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3.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提一提建议。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水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水质

《考察家乡的家乡的自然水域》资料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

为评价水体质量的状况,规定了一系列水质参数和水质标准。

如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和渔业用水等水质标准。

未经人类活动污染的自然界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动态特征。

物理特性主要指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和味。

水的化学性质由溶解和分散在天然水中的气体、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及悬浮质、微生物和这些物质的含量所决定。

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溶解的离子主要是钾、钠、钙、镁、氯、硫酸根、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等离子。

生物原生质有硝酸根、亚硝酸根、磷酸二氢根和磷酸氢根离子等。

此外,还有某些微量元素,如溴、碘和锰等。

胶体物质有无机硅酸胶体和腐殖酸类有机胶体。

悬浮固体以无机质为主。

微生物有细菌和大肠菌群。

饮用水类:饮用水I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未受污染。

饮用水II类:较清洁,过滤后可成为饮用水。

饮用水III类:过滤清洁后可用作普通工业用水污水类IV类:普通农业用水,灌溉用。

V类:普通景观用水。

劣V类:无用脏水。

对日益恶化的水源污染问题,自来水厂所采取的方式便是加入大量超过标准的氯(漂白粉)来消毒杀菌。

加氯虽然能够杀死水中的各种病菌,但它一旦与水中的有机物结合,会因余氯或漂白粉的作用,产生大量有机氯化物(如三氯甲烷、二溴氯甲烷),危害人体健康。

有机氯化物在动物体系的试验中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质。

一般人以为只需把自来水烧开,便能杀死细菌,但其实必须将水煮沸20分钟才足以除去有害细菌或病毒等。

在煮沸过程中,水中氯气更会和有机物加剧化合,产生大量形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尤其在100℃之期间最多。

要去除氯气需要煮沸30分钟以上,还要将壶盖打开,才可以让氯气跟随蒸汽挥发。

否则氯气合成的三卤甲烷仍然会留在水中,慢性地危害健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曹溪中心小学蓝金燕)第一课《放大镜》~3√×√A3.略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鳞片扁平 2、汁液草铃虫3.观察点:新教学楼2左侧花圃名称:蜗牛观察到的现象: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头上有触角。

新的发现:蜗牛有许许多多放入牙齿,爬行所经过的路上留下白色胶质,有明显的痕迹。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3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C D A E2.猜测:放大镜彼此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视野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方法:(1)先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

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2)把放大镜换成放大倍数更高的放大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

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3)比较前两者之间距离、图像范围大小。

实验现象及分析: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1)B C D A E G H (2) C B D A2.实验探究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 2.√2.调查研究调查问题: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主要观点摘录: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很容易与氧气结合,又很容易与氧气分离,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例如:肺部)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各种组织)就会分离。

红细胞把肺里的氧气装上,运到各种组织里,把氧气卸下。

形成的认识: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到达各种组织把氧气卸下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3 ××√~3 C C D3.实验探究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4 ××××~2 B C3.实验探究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龙门中心小学许志红)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1)×(2)√(3)√(4)√2.实验探究选择的物质:面包实验方法1:用手按压面包,观察面包实验方法2:用镊子取一些霉菌放在面包上,过几天观察面包实验现象:实验方法1中面包被压扁;实验方法2中面包上面发霉了实验记录及分析:实验方法1中面包只是形状改变,还可变回原来的样子;实验方法2中面包上生成了新物质——霉菌。

6.4.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教案.doc

6.4.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教案.doc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7课时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案一、学情分析对生活用水问题有所了解后,让学生具体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环境,对学生来说很有现实意义。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观察水的方法,学习了过滤、沉淀,已经有了足够的研究水的技能。

自然水域可以是河流、池塘或湖泊等。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城市、农村水保护情况令人担忧,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促使经济发展的情况极为普遍,而最常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就是水污染。

还有一部分自然水域由于未遭人类破坏或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水体比较洁净,这可以作为正面的典型。

考察这样的自然水域也同样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2.体验考察自然水域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验考察和研究自然水环境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采集的数据,对水域环境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水污染现状:师:我国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2.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治理水污染,我们国家制定了许多相关制度。

设计意图:本堂课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水污染与防治现状,引起学生对水污染的关注,从而引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二、探索新知考察家乡自然水域情况。

1.调查的问题:①水域有没有受到污染?②如果受到污染,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调查的流程:制定计划—实地考察—水样观察—填写报告。

2.制定计划:目的:考察自然水域中的水的质量状况;地点:略。

注意事项:①在老师的陪同和统一指挥下进行考察;②考察时做到仔细、全面;③小心岸边湿滑,不要到深水区;④不要用手直接触碰水,最好戴手套。

3.实地考察内容:①观察有没有废水排放源;②观察水面有无污染物;③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④观察水中有无动植物生存;⑤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检验。

考察方式:全面、仔细、详细记录;可以拍照记录;可以询问当地居民。

注意事项:①到老师指定区域考查,不可到其它水域。

②不可下水嬉戏、玩水。

③不要去光滑的岸边,人员不要过多聚集。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78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复习及笔记习题讲解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78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复习及笔记习题讲解
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 (1)用纸袋和布袋 (2)提菜篮子上菜市 (3)减少塑料包装 (4)用可降解塑料袋。
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 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 (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7、下列有关家乡自然水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从自身做起,不向自然水域中投放污染物 B.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自然水域,提高环保意识 C.自然水域中有小鱼、田螺等水生生物就不必保护
8、大气污染的危害有( B ) A.土地沙漠化 B.易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 C.导致水资源无法饮用
9、为减少大气污染,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C ) A.制定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B.少开车,尽量乘坐公交车 C.防止树叶乱飞,可聚集后焚烧
《环境和我们》第4课时笔记
1、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 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 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工业废气、废物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农田焚 烧麦秸、稻秸、化工厂排放有害气体)等。(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 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为 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13、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C ) A.做饲料 B.制沼气 C.就地焚烧
(判断对错) 14、塑料包装方便、轻巧,又便于存放,所以要大力推广。( × )
(判断对错) 15、采集自然水域的样品时,可以自己一个人去。( × )
(判断对错) 16、大气中的浮尘会造成人体呼吸系统的病变。( √ )
17、家乡的环境对于我们的生存非常重要,你看到家乡的环境哪些方面 受到污染了(至少3方面)?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家乡的人们自觉来保护环 境?(至少写3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曹溪中心小学蓝金燕)第一课《放大镜》1.1~3√×√2.1.C 2.C A3.略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鳞片扁平2、汁液草铃虫2.1.C 2.B3.观察点:新教学楼2左侧花圃名称:蜗牛观察到的现象: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头上有触角。

新的发现:蜗牛有许许多多放入牙齿,爬行所经过的路上留下白色胶质,有明显的痕迹。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1~3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1.1.A2.B C D A E2.猜测:放大镜彼此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视野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方法:(1)先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

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2)把放大镜换成放大倍数更高的放大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

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3)比较前两者之间距离、图像范围大小。

实验现象及分析: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1)B C D A E G H (2) C B D A2.实验探究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1. ×2.√2.调查研究调查问题: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主要观点摘录: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很容易与氧气结合,又很容易与氧气分离,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例如:肺部)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各种组织)就会分离。

红细胞把肺里的氧气装上,运到各种组织里,把氧气卸下。

形成的认识: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到达各种组织把氧气卸下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1~3 ××√2.1~3 C C D3.实验探究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1.1~4 ××××2.1~2 B C3.实验探究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龙门中心小学许志红)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1)×(2)√(3)√(4)√2.实验探究选择的物质:面包实验方法1:用手按压面包,观察面包实验方法2:用镊子取一些霉菌放在面包上,过几天观察面包实验现象:实验方法1中面包被压扁;实验方法2中面包上面发霉了实验记录及分析:实验方法1中面包只是形状改变,还可变回原来的样子;实验方法2中面包上生成了新物质——霉菌。

小学科学同步探究(六年级)下册 答案

小学科学同步探究(六年级)下册 答案
7
3、焚烧是处理垃圾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占地小和不污染水源,存在的问题是消 耗电能。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1、我们可以采用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等方法来减少垃圾的数量。 2、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 3、生活中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有绳子、玻璃瓶、塑料袋。
4、分类和回收利用 1、 回收利用废旧材料有很多好处,如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等。 2、连线
5、太阳系 填空 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叫做太阳系。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还有:小行星、流星、彗星、矮行星等。
6、在星空中(一) 填空 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天空中的星星划分成不同区域,这些区域叫做星座。 2、大熊座的七颗亮星叫北斗七星,小熊座有颗著名的星星叫北极星。
小结与评价 一、填空 1、我们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如我 们周围的水、空气、植物等。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 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成为化学 变化。 3、有些物质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沙和豆子的混合;有些物质在混合后会生成新 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4、在米饭里滴上几滴碘酒会变成蓝色,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物遇到碘酒发生了化学变化。 5、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水、空气等物质相接触而引起的。 6、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变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等现象的出现;这些现象常常可以 帮助我们判断物质的变化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判断 1、√,2、√,3、×,4、×,5、√,6、√,7、√,8、√,9、×,10、√。 三、选择 1、C,2、C,3、C,4、B,5、B。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课件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课件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变化趋势
评估家乡自然水域环境的变化趋势,如水质恶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并提出保护和改善的建议。
03
家乡自然水域的保护和管理
家乡自然水域的保护现状和措施
保护现状
目前,家乡的自然水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工业废水、农业化肥 和农药的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导致水体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失衡。
家乡自然水域的利用现状和方式
农业灌溉
利用自然水域为农田提 供灌溉水源,保证农作
物正常生长。
渔业养殖
利用自然水域进行鱼类 养殖,提供水产品。
休闲旅游
依托自然水域开发旅游 资源,如划船、垂钓、
观赏等。工ຫໍສະໝຸດ 用水部分自然水域提供工业 用水,支持工业生产。
家乡自然水域的开发潜力和方向
01
02
03
04
水力发电
利用水流落差开发水电站,提 供清洁能源。
生态修复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水生 生物多样性。
景观建设
结合自然水域打造景观,提升 城市形象。
科普教育
利用自然水域开展科学教育活 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家乡自然水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平衡
合理规划
在开发利用自然水域的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 划,确保可持续发展。
资源价值
景观价值
社会价值
自然水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如灌溉、饮用、工业用水等, 同时也是水力发电、航运等的 重要资源。
自然水域的美景和景观价值也 是不可忽视的,它们为人们提 供了休闲、旅游和观赏的场所。
自然水域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们 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 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 到污染? •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 • 让我们去考察一下吧! • 由老师选定考察地点,想一想考 察时要注意什么? • 制定一份考察计划.
我的考察计划
目的 地点 考察自然水域中的水的质量状况
火炉山水库
1.在老师的陪同下进行考察。 2.考察时做到仔细,全面。 3.取样时,小心岸边湿滑,不要到 深水区。
考察报告
水域名称 水域周围是什么 水域周围的污染源 水域中的水生植物生长情况 水域中的水生动物活动情况 地方
水域的水质情况 人们对水域的评价 我的建议
颜色 气味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水域名称 水域周围是什么 水域周围的污染源
火炉山水库 地方 两头 门 有树木、农田、村庄 生活垃圾、农业污染
水域中的水生植物生长情况 苔藓、浮萍、水花生等 水域中的水生动物活动情况 鱼、虾、螺丝等 颜色 深蓝色
水域的水质情况
气味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是 有塑料袋 等
人们对水域的评价
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比较水样与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颜色 气味 沉淀物 透明度 微生物
样水
自来水
较深 无 有
有 无 刺鼻
有 无 有
较差 好 差
有 无 有
生活污 水
• 工业废水 • 生活污水 • 农业污水
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
• • • •
从自身做起,不向水库中投放垃圾。 对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水库。 自发组织去清理水库边上的垃圾。 向政府建议加强治理水库的力度。
• • • • • •
1.取水做好玻片标本。 2.安放。 3.对光。 4.抬高物镜,放上玻片标本。 5.降低物镜,调焦。 6.移动玻片标本,让图片在视野的中间。 (标本移动方向和图像移动方向相反)
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 1.小心仔细观察,防止水样溅出。 • 2.不要用手直接触碰。 • 3.闻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 仅使少量的气味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 到容器口去闻味道。 • 4.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做到仔细,步骤正确。
注意事项 (一定要注意安 全!)
4.取样时,不要用手直接碰触水,最 好带上手套。
实地考察
• 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 境,有没有废水排放。 • 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 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 • 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 验观察。
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 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 淀下来,杂质是什么? 用显微镜检查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 小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