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论试题(附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的试题及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A. 环境的变化B. 基因突变C. 物种之间的竞争D. 人为选择答案:A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基因D. 生态系统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适应性特征的积累B. 物种的灭绝C. 物种的分化D. 基因的随机漂变答案:D二、填空题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的不断改变。
答案:种群;种群基因频率5. 基因流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换,它有助于________。
答案:基因多样性的保持三、简答题6. 简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物种形成的过程。
答案:物种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地理隔离、生态位分化、生殖隔离等步骤。
地理隔离导致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减少,生态位分化使得种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生殖隔离最终导致种群间无法进行有效的繁殖,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四、论述题7. 论述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区别及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答案: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殖后代,从而使得有利基因在种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人工选择则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具有特定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以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过程,而人工选择则是人类干预的结果。
两者都对生物进化有重要影响,但人工选择的速度通常比自然选择快,且方向更符合人类的特定需求。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以及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深入研究生物学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进化论试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是哪位科学家?A. 牛顿B. 达尔文C. 爱因斯坦D. 孟德尔答案:B2. 以下哪一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物种的灭绝B. 物种的适应性增强C. 物种的多样性减少D. 物种的进化速度加快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人工选择D. 地球的年龄答案:D4. 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基因D. 生态系统答案:B5. 以下哪一项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A. 基因突变B. 环境变化C. 物种竞争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导致物种灭绝?A. 气候变化B. 疾病流行C. 捕食者数量增加D. 栖息地破坏答案:A、B、C、D7. 以下哪些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概念?A. 物种不变论B. 自然选择C. 适者生存D. 物种起源答案:B、C、D8. 以下哪些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分子生物学C. 比较胚胎学D. 人工选择答案:A、B、C、D9.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物种的进化?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环境压力D.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是生物进化论的发展历程?A.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B.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 现代综合进化论D. 社会生物学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 生物进化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不受任何规律的约束。
(错误)12. 物种的进化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错误)13. 所有现存的物种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正确)14. 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唯一驱动力。
(错误)15. 物种的适应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物种的共同起源、物种的可变性、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物种的适应性增强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附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必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2. 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的是( )A.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 选择是物种形成所必需的条件3. 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 (0.32%)、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B、8%、92%C、78%、92%D、92%、8%4. 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B.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基因突变决定的C.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D.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引起害虫定向变异的结果7.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6%:42%:8%,则该校学生中X b的基因频率为A.13.2% B.5% C.4% D.9.3%8.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 其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9.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的曲线是()10.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猫叫综合征B.高茎→高茎、矮茎C.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D.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1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 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 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 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 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 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 也会有基因交流12.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类,几十年来长期用于临床医疗,但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1、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与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来,但在经常遭到暴风雨袭击的岛屿,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而未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一事实说明〔〕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C.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并不是绝对的D.突变的有利与有害是绝对的2、以下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与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C.经过突变与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根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某豌豆的基因型为,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是〔〕A.12.5% B.25% C.50% D.75%4、用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导致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B.在普遍使用抗生素以前,病菌不具有抗药性C.病菌对抗生素进展自然选择,突变为有抗药能力的病菌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强的个体5、在一个蜗牛种群内,有条纹〔〕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假设蜗牛间进展自由交配,那么F1中A的基因频率与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30%,21% B.30%,42% C.70%,42% D.70%,21%6、以下关于基因频率及生物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外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与方向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基因型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7、以下表达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8、以下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与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9、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一样,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根本单位是群落10、以下过程不会导致生物进化的是〔〕A. 在红眼果蝇的群体中,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B. 小麦连续自交,后代个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髙C. 濒临灭绝的江豚,有些个体得不到交配时机使局部基因消失D. 抱犊崮森林公园不断有灰喜鹊迁入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11、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的频率为(1/2)n,、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发生了隔离B.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C.发生了自然选择D.没有发生生物进化12、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根本环节,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化的必要条件D.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1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14、以下有关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B.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产生新物种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15、以下有关“多样性〞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生物多样性及自然选择有关16、以下关于隔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17、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进化的证据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答案:D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核心是什么?A. 适者生存B. 物种不变C. 随机变异D. 环境决定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A. 自然选择B. 基因突变C. 基因重组D. 人工选择答案:D4. 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生态系统D. 物种答案:B5.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胚胎学C. 比较解剖学D. 神话故事答案:D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基因D. 物种答案:B7.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同源器官C. 比较胚胎学D. 人类起源答案:D8.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中,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怎样?A. 被自然选择淘汰B. 被人工选择淘汰C. 被其他个体淘汰D. 自然死亡答案:A9. 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是什么?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变异C. DNA复制D. 蛋白质合成答案:A10.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宗教信仰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以下哪些?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答案:ABC12. 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自然选择B. 基因突变C. 基因重组D. 人工选择答案:ABCD13. 物种形成的过程包括以下哪些?A. 地理隔离B. 生殖隔离C. 基因突变D. 人工选择答案:ABC14. 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包括以下哪些?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变异C. DNA复制D. 蛋白质合成答案:A15. 生物进化的证据不包括以下哪些?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故事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生物进化是一个缓慢且连续的过程。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典型试题及答案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典型试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产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4.下列有关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叙述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B.需氧自养、厌氧自养、自养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5.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
A.个体发展到群体B.微观发展到宏观C.低等发展到高等D.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6.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
① 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② 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传粉受精③ 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④ 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有30 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 600人,褐眼的有26 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 000人。
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188.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③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④ 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方向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9.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
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B.产生了地理隔离C.形成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出现新的性状,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A错误。
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例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有AB知道C正确。
基因频率改变生物进化了,但是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据东方网2004年6月27日消息,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教授对比人体6号染色体的基因组的研究表明,日本人祖先可能源自朝鲜半岛。
下面对此研究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和朝鲜人是两个不同的人种B.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种群发生了进化,而朝鲜人则没有C.日本人和朝鲜人不是两个物种,因此他们的基因库是相同的D.这两个种群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日本人祖先可能源自朝鲜半岛,即日本人和朝鲜人存在地理隔离,但两者的基因库没有明显差异,不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物种形成与生殖隔离的关系。
4.鉴定牧场的马和由国外赠送返回原产地放养的野马是两个物种的主要依据是()A.野马比牧马更善于奔跑B.野马与牧马存在地理隔离C.野马与牧马存在生殖隔离D.野马比牧马更适应野生环境【答案】C【解析】判断两个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最可靠的方法是判断两者是否存在生殖隔离,C项正确。
现代生物进化论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就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这说明( )A、突变就是不定向的B、突变就是随机发生的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就是有利的D、突变的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2、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
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A、家蝇的抗药性就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B、家蝇的抗药性就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C、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就是DDT诱导的结果D、家蝇的抗药性就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3、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与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与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就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就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这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6、右图就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与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与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这说明()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D、突变的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
2、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
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
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A、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
B、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
D、家蝇的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
3、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
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
明显的优势。
这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6、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
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b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c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推断合理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b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b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c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7、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2.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述物种的产生过程。
3.如图为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达尔文
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曲线下降和上升过程中一直等时间间隔等量使用杀虫剂)
①曲线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曲线为什么会上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
_____________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_____________。
④通过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的缺点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在19世纪中期以前,体色几乎都是浅色的,在20 世纪中期,由于环境污染,黑色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类型。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s)是显性。
在19世纪以前,桦尺蠖种群中S 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而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了95%,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发生这种变化的正确解释是:
①在19 世纪时,环境未被煤烟熏黑,适应环境的_______色个体得以生存繁衍,故
种群中_____基因频率在这时较高。
②在20世纪中期,工厂排出的黑烟使环境发生变化,更适于_______色个体生存繁衍,
故_______基因频率不断增高。
③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的,________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进化朝着_______方向进行。
④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种群中浅色个体不断减少,黑色突变个体类型迅速发
展,整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没有新的物种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_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
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___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其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
②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可能出现的基因
突变数是___________。
③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
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④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
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
⑤假定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
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一旦发生了____________隔离,就不会有_________交流。
⑦通过对果蝇和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DCCCD BD
二、非选择题
1、种群
2、略
3、
①甲虫种群中本来就有抗药性个体,农药并不能将这些个体杀死
②前期抗药个体较少,产生后代的数量少于被杀死的不抗药个体数量,曲线下降,
同时抗药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后期抗药个体大量繁殖,且后代主要是抗药
性纯合个体,增长数大于被杀死的不抗药个体。
故曲线上升。
③选择定向增强
④由于抗药性的存在而不能将害虫彻底消灭,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逐渐加大用药
剂量才能控制害虫危害,但同时也会使害虫的天敌受到毒害而数量剧减,影响
生态平衡,最终完全失去对于害虫的控制,对农业造成重大灾难。
4、
①浅s
②黑S
③不定向的环境固定
④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发生变化,并不能使个体发生比较大的改变,并不能使个
体间产生生殖隔离,只有较多的基因同时作用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5、
①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原材料方向
②2×106
③65% 35%
④2%
⑤残翅是不利变异,经长期自然选择而不断被淘汰。
⑥生殖基因
⑦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