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论

合集下载

生物学中的进化论

生物学中的进化论

生物学中的进化论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它研究生物种群如何适应环境、演化、分化和演化的本质机理。

在自然选择、基因变异和物种形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为现代生物学的许多领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1. 进化论的基础概念进化论的基础是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指的是生物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自然选择中,那些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生物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繁殖更多的后代,而适应较差的生物则会逐渐被淘汰。

这意味着,能够生产更多后代的个体会传递更多的基因给下一代,逐渐形成新的特征和物种。

2. 自然选择与进化自然选择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有机体间的竞争和后代繁殖的不公平性。

竞争是因为物种中的个体数量通常超过了环境中资源的数量。

因此,物种中有机体会彼此竞争,争夺有限的资源。

后代繁殖的不公平性指的是那些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生物可以繁殖更多的后代,从而传递下去更多的基因。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促进了有机体和物种的进化和成长。

3. 进化的速度和方向进化的速度和方向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因素、基因变异和基因漂变等。

有些物种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大,有些则在数百万年中变化甚微。

进化方向取决于环境因素和生物个体的遗传变异。

进化的方向不一定总是更为复杂、更为先进。

在某些情况下,生物会发生退化。

例如,一些海洋生物化石表明,它们的大小和形态在数百万年中一直在缩小。

这是因为它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适合较小的生物,因此适应性较差的大型生物逐渐被淘汰。

4. 进化和人类人类也是生物演化的结果之一。

科学家们认为,人类的共同祖先生活在非洲,并在数千年内逐渐移居到世界其他地区。

人类的演化受到环境、基因变异和文化因素等的影响。

例如,人类的肤色、眼睛形状和身高等特征因地理环境和遗传因素而不同。

进化论为人们深入了解生物世界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并为人类创造了许多实用的应用。

例如,在人工选择中,人类可以通过育种、繁殖等方法来选择具有某些特征的生物并让其繁殖,从而加速某些物种的改良。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

一.(1)生命定义1.生机论”也称“活力论”。

支持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伯格森(法)、新诺特(美)。

内容: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区别就在于生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力”,它控制和规定着生物的全部生命活动和特性,而不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2.中国(王充、朱熹)生命归结为“气” ,认为“气”的活动即生命现象。

3.“机械论”生命看成是结构非常复杂的机器。

支持者:倚卡尔(法)、莫诺(法)4.20世纪50年代后,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生命是由核酸与蛋白质组成的、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多分子体系。

5生命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本质特征表现在既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又与环境发生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便是生态学的生命观。

6.薛定谔:生命物质作为一种开放系统就在于它是一种耗散结构。

(2)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自我复制和自我更新1.生物体内的自我更新即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生物体从食物中摄取养料,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是贮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分解以释放能量或排出体外。

2.自我复制:有一个DNA复制酶系统,在它的作用下,以一条DNA的正链做为模板,以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原料,根据碱基配对规律,在模板上面聚合成与正链互补的负链;同样以一条负链为模板合成了正链。

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变成2个一模一样的DNA分子。

从细胞水平来看,表现为细胞分裂;从个体水平来看,表现为个体增殖。

二.生命起源学说1.“天外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天外飞来的。

支持者:(瑞典)阿列钮斯,《宇宙的形成》。

2.“自然发生说”即自生论,源于“腐肉生蛆”、“枯草化萤” 。

哈维、牛顿都信奉这种见解。

后来反对者有雷第、斯巴兰让尼和巴斯德。

3.“化学起源说”的提出者是奥巴林和霍尔丹。

三.生命的演化:1.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С.Н.维诺格拉茨基发现硝化细菌硝化作用: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维勒把无机物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

米勒(-尤里)的原始大气环境的模拟实验。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基因编辑技术
人工智能与生物进化
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将改变遗传 变异的方式,对生物进化产生深远影响。
AI技术可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为药物设计 、材料科学等领域提供创新思路。
生物进化与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挑战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物进化论在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 显。
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伦理道德问 题,如基因歧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需 要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
THANKS
感谢观看
多样性选择
对多种性状的选择,使 生物适应多种环境。
平衡性选择
对多个相互关联的性状 进行选择,使生物在多
个方面达到平衡。
适应性进化实例分析
1 2
工业黑化现象
工业革命时期,黑色蛾子比浅色蛾子更容易在污 染环境中生存下来,因此黑色蛾子数量增多,这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长颈鹿的脖子
长颈鹿的祖先脖子较短,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 它们的脖子逐渐变长,这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
重组对生物适应性影响
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有助于生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生物适应性。同时, 重组也可能导致有害基因组合的出现,降低生物适应性。
03
自然选择与适应性进化
自然选择类型和机制
方向性选择
对某一性状的单向选择 ,使该性状朝某一特定
方向发展。
稳定性选择
对中间类型的选择,使 性状保持相对稳定。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它表现为生物界中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物种,每 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这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
进化论在现代生物学中地位
01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进化论的进化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进化论的进化

长颈鹿的脖子是吃了高大树木上的叶子形成的。 人的盲肠退化了; 洞穴中的鱼是盲目的;
家鸡上圈不会飞;
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
但:铁匠的儿子胳膊上的肌肉发达吗?
进化论的第一次突破
提出由自然产生的最简单生物发展到最复杂生物
(包括人类)这样一种真正的进化思想
强调地球年代的远久性,进化的渐进性

生物不断地、缓慢地由一个等级向更高一级发 展变化 进化是一个由简单、不完善的低等级向较复杂 、较完善的高等级转变的进步性过程 生物进化没有分支(没有物种增殖),没有灭 绝 [又称为“垂直进化”(vertical evolution) ]


生物进化机制是用进废退与获得性状遗传。 用进废退: 生物生长的环境,使它产生某些欲求 (needs)。 生物改变旧的器官,或产生新的痕迹器官 (rudimentary organs),以适应这些欲求。 继续使用这些痕迹器官,使这些器官的体积增 大,功能增进,但不用时可以退化或消失。 获得性状遗传: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是会遗传的 ,从而把这些改变了的性状传递给下一代。外界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两种形式: 对植物和低等动物,环境影响是直接的。 对于具有发达神经系统的高等动物则是间接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拉马克的进 化论的比较
Lamarck
Darwin
渐进性进化学说 生物进化是逐渐进行的,而不是跳跃式或 骤变式的。 达尔文认为进化是通过积累一系列细微、 连续的有利变异而产生,新物种是由原有 物种通过缓慢的过程逐渐进化而成。 达尔文用生物性状的分歧和中间类型生物 的灭绝以及化石记录不全来解释自然界中 普遍存在的物种之间的不连续性。
达尔文认为这种海洋 鬣蜥是由陆地鬣蜥进 化而来的。

生物进化论的理解与分析

生物进化论的理解与分析

生物进化论的理解与分析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至关重要。

生物进化论指的是通过生物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逐渐演化的理论,它提供了一种解释生命多样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进化影响因素以及人类对进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解析生物进化论的理解与分析。

一、遗传变异生物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产生插入,缺失,替换等突发变异,基因重组则是指染色体分裂重组所导致的基因重组。

遗传变异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使得生命产生了数不清的形态和品种。

进化的过程中,变异有时可能产生对生物体不利的影响,但有时也可能是进化的催化剂,从而成为演化的驱动力。

二、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体因适应环境条件与其他竞争中的个体相比所具备的优胜劣汰性,享有繁殖后代的机会的过程。

它是进化论的核心理论,也是重要的进化推动力。

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通过自然选择,更加适应环境的个体留下后代,逐渐形成更加适应环境和适应竞争的生物。

例如,年复一年,春夏秋冬进化前辈们总会让我们见识到前所未见的生物进化品种,比如能够躲避掠食者的动作敏捷的兔子,能进行迅速远距离奔跑的猎豹等等。

三、进化影响因素生物进化不仅仅受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的进化影响因素的制约。

例如,气候、地理环境、竞争压力、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不容小觑,可以创造或改变种群和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从而影响系统的进化路径衍变。

四、人类对进化的影响人类作为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影响着地球生态系统以及其他更为普遍的生命进化。

例如,与动植物的相互作用,打猎,农业生产,都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的演化产生了影响,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在当代社会,生物技术的发展更进一步地加快了人类对生命进化的干预。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探讨了生物进化论的理解与分析,对生命起源和生态环境变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进化影响因素以及人类对进化的影响共同决定着演化的方向,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高考生物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论

高考生物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 —— 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 —— 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 ——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 —— 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 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 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什么是生物进化论

什么是生物进化论

什么是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
物种产生的过程。

地球上原来并不存
在生命,大约34亿年前才出现了生
命。

原始的生命并不具有细胞结构,
后来才出现了少数单细胞的原始类
型。

这类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不断地
分化、发展,一些进化到植物,另一
些进化到动物直至人类。

进化论的提出者是法国博物学家
拉马克,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为之奠
定了科学的基础。

现代生物科学的成就,使生物进化理论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生物进化论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物质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来的,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

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种类由少到多;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它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我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

1. 生命的定义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区别就在于生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力”,它控制和规定着生物的全部生命活动和特性,而不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2.生命的起源所谓生命的起源,是指地球上非生命物质演变成原始生命的过程,即生物进化中的化学进化阶段。

3.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1)大气原始,(2)能源(3)原始海洋4.什么叫化石?化石(fossil)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是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有动物的骨骼、贝壳,植物的茎、叶等。

5.化石的种类一般分为遗体化石、模铸化石、遗物化石、遗迹化石、微体化石和超微体化石。

6.动物水生到陆生要克服那些问题?1)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3)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4)在陆地繁殖5)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必需的温度条件6)适应于陆生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7.多细胞动物进化的总特点?1.进步性: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步性发展。

物种新旧更替的过程,也是进步性发展的一种形式。

2. 阶段性:生物进化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一种阶段性发展,也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3.适应性:(1).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形态上、生理上和行为上的适应(2)生物适应的普遍性:花对昆虫采粉的适应、保护色、恶嗅、警戒色、拟态等(3)生物适应的相对性:存在不适应环境的生物的原因可能有:环境资源丰富而竞争力不强,不适应的基因与强适应性基因连锁,还尚未完全被淘汰。

8.人类起源的过程(1) 南方古猿阶段(2)能人阶段。

(3) 直立人阶段。

(4) 智人阶段。

9.什么叫自然选择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0.什么叫单向性选择把趋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保留下来,淘汰掉另一极端的变异,使生物类型朝向某一变异方向发展的选择方式。

11.什么叫适应?适应是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生物进化研究摘要生物进化是自然科学的永恒之迷。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生物进化思想从早期的萌芽, 到自然选择学说、新达尔文主义, 从现代综合理论, 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再到新灾变论和点断平衡论等。

当前, 由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飞速发展, 它们就各自的研究对象在宏观和微观上不断地拓展和深入, 并在不同的层次上形成了广泛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从宏观的表型到微观的分子, 从群体遗传改变的微进化到成种事件以及地史上生物类群谱系演化的宏进化, 从直接的化石证据到基于形态性状、分子证据和环境变迁的综合推理, 从基于遗传基础的比较基因组学到演化机理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等。

可以预见, 在新的世纪里, 在哲学和具体方法论( 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的指导下, 在生命科学、其他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下, 综合遗传、发育和进化等研究领域的各种理论成果, 生物进化理论即将出现也一定会出现的一个新的大综合和新的大统一。

关键词生物进化生物进化论大综合和大统一正文:1.“进化论是生命科学最大的和最统一的理论”。

“在自然中, 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和生命演化更有意义和更令人感兴趣的了, 撇开了进化, 一切都无从谈起”。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使得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科学认识。

今天, 当我们追溯进化学说发展的长达近二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在感叹达尔文主义这一革命思潮带给我们的冲击和启迪的同时, 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新思潮、新观点以及它们所展示的新视角和引发的新思考。

进化理论的历史回顾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法国学者拉马克于1809 年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 详细阐述了他的生物进化思想。

他认为,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具有变异的特性, 主张生物由进化而来, 生物的进化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

其观点大体包括三部分: ( 1) 环境对生物具有影响作用。

环境的改变能引起生物的变异, 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 2)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即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变得越来越发达, 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退化或消失。

这种性状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 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生物性状较大的改变。

( 3) 生物按等级向上发展。

即进化有一定的方向,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发展。

这一学说的提出, 使得进化思想得以系统化, 唤起了人们对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的重新认识。

但是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局限性, 使得其学说中的许多内容仅限于假说和推理, 同时他的学说错误地估计了动物的意志和欲望在进化中的作用。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9 世纪中期,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 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它的发表宣布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 成为现代生物进化研究的主要理论源泉。

该学说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选择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观点为: ( 1) 生物是进化的, 各种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 2) 生物进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即种系发生是一个线性的渐变过程。

( 3) 生物进化的动力源于“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

在生存竞争中,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有机会保存自己和繁殖后代, 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就会被淘汰。

达尔文对生物进化作出了很具说服力的科学论证。

但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 其学说也有某些错误观点或缺陷: 如过分强调生存斗争, 并认为它是繁殖过剩引起的; 其强调的许多表型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其探讨的生物进化仅限于个体水平等。

值得一提是, 与达尔文几乎同时提出类似的观点的还有著名的地质学家赖尔和自然科学家华莱士。

3.新达尔文主义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9世纪末的遗传学家孟德尔、魏斯曼、德弗里斯和20 世纪初约翰森和摩尔根等人。

其主要工作是通过对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的研究, 揭示遗传变异的机制, 用种质、突变、基因的不同组合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来解释生物进化现象, 从而弥补了达尔文主义的主要缺陷, 并由此将生物进化研究带入了现代科学的行列。

然而, 该学说的研究也还限于生物个体水平, 对环境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也不够重视。

4 现代综合论该学说又称为现代达尔文主义, 是以美籍苏联学者杜布赞斯基的《遗传学和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

它承袭了达尔文的选择论, 并将其与新达尔文主义的“基因论”加以结合, 以自然选择学说、群体遗传学以及生物学的其它学科的新成就来论证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该学说认为居群(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群体遗传学的范畴;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在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过程中,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三个最基本的环节。

该学说科学地总结了自然选择学说和基因说多方面的成就, 并且引入了群体遗传学的原理, 弥补了基因论的不足。

同时由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而形成在分子水平上的新综合论, 对生物进化的选择机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巩固和发展了“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仍处主导地位”的论点, 使得达尔文主义在新时代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 现代达尔文主义的研究还基本上限于种内进化等微进化领域; 此外,它对于生物一些复杂结构的起源等问题也不能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现代综合论的代表人物还有赫胥黎、迈尔和辛普森、霍尔丹、费希尔等人。

5 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20 世纪50 年代, 随着分子生物的兴起, 使得人们开始从分子水平上去揭示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这也深刻影响着生物进化研究的发展。

1968—1971 年间, 日本学者木村资生与美国学者雅克金和朱克斯等人几乎同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 即“中性突变漂变假说”,简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后来也被称为“非达尔文主义进化”学说。

该学说的主要观点如下: ( 1) 基因突变是无所谓“好”与“坏”的“中性突变”。

( 2) 这种突变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 只是通过在群体中的“遗传漂变”被固定和积累, 使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种群分化, 直至形成新的物种。

( 3) 分子进化的速率取决于蛋白质或核酸大分子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大分子, 其氨基酸或核苷酸的替换速率不同, 但相同种类的大分子, 其替换速率则相同。

显然, 该学说在分子水平上否定了“自然选择”的筛选作用。

此外。

“中性论”者所持的“生物进化速率恒定”的观点似乎也有悖于达尔文主义者“生物进化速率受环境等因素影响与控制”的传统观点。

然而, 中性说的进化偶然性、中性突变是否会因环境变化而为“有害”或“有利”、表型改变和分子进化的各自规律如何联系起来, 都值得进一步商讨。

6 新灾变论和点断平衡论古生物学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直接证据, 其研究材料( 化石) 对于揭示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具有独特的意义。

它的目的在于阐明地史中生物各高级分类群的谱系演化关系以及演化的速度和方式。

18 世纪末, 地质古生物学家居维叶等提出了“灾变论”。

他认为, 在地球历史上周期性地发生大规模的、突发的灾难事件, 从而导致生物大规模的周期性更替。

与“灾变论”尖锐对立的是“均变论”,地质学家赖尔在其1830 年发表了的《地质学原理》一书中详细阐明了这一思想。

他认为, 地质时期微小变化的累积是地史上大的地质变化( 古生物的变化、地层的断裂等) 的原因, 这一漫长的地质时期足以使微小的变化产生惊人的效果, 而无须借助于灾变。

达尔文也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 并由此形成了他的生物渐进演变观点。

这进一步冲击了灾变论, 使其在地质学领域统治了一个多世纪之久。

上个世纪中叶开始, 由于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天文学研究的新发现又重新引起人们对地球内、外灾变现象研究的兴趣, 由此物理学家阿尔瓦雷兹父等人提出了“新灾变论”。

这一思潮强烈冲击了“均变论”在地学中的统治地位, 开辟了地学研究一系列的新思路。

现有的证据表明, 由于地球环境的突发事件, 如行星撞击、火山爆发、太阳耀斑、气候变化、缺氧事件、板块移动和海平面变化等, 导致地球历史上显生宙曾发生过至少五次大规模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以及随后而来的生物大爆发事件。

这种由生物大爆发、大灭绝、大复苏和大辐射形成的宏演化基本格局所导致的生物种属间的间断事实,就难以用达尔文的渐变理论来解释, 虽然达尔文将其归结于“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

“点断平衡论”是由古生物学者埃德瑞哥和古尔德综合了古生物学新的研究成果后提出的。

其主要观点为, 化石记录中, 重要的演化变化与成种事件同时发生, 而不是通过种系的完全转变, 即前进演化而完成。

关于演化速度, 它强调用合适的地质尺度来衡量成种作用, 分支成种事件便成为地史中的瞬间事件。

在成种事件发生后, 在通常持续数百万年的停滞期间, 绝大多数物种的形态仅发生轻微的变化。

“点断平衡论”的提出说明了在大时空尺度的宏演化过程中, 生物演化并非仅有“渐变”这一唯一方式, 而是“渐变”和“骤变”交替出现, 是一种非线性的过程。

第二篇人类起源与进化摘要赫胥黎在1863年出版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人猿同祖论。

随着古生物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逐步积累的化石资料的研究,人类起源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认为灵长类的起源和进化以及人类演化的阶段包括:南方古猿、能人、硕壮人、直立人和智人。

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行走逐渐趋于直立,脑容量不断增大,智力不断发展,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趋于复杂,食性和繁殖越来越进步,精神情感越来越丰富。

关键词人类起源人类进化现代人起源身高发展趋势脑量发展趋势正文:人类起源于猿类,但又区别与猿类。

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人类既保留了许多动物的特征,又萌生出许多新的变化。

正如吴汝康院士说:“我根据新的化石材料的发现,曾提出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与猿猿的旧质互相斗争的过程,是人的新质不断克服猿的旧质的过程” [1]。

1南方古猿阶段生物学认为:“距今约400万—500万年,在非洲南部已经出现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可能在700万—800万年前,由于非洲东部地区持续干旱,森林破坏,非洲猴开始沿三路进行演化,其中一路留在森林,演化成为大猩猩;第二支转移到草原上寻找食物,演化成黑猩猩;第三支因竞争失败,被迫走上新的生存道路,开始以双足走路,最后向智人转化成现在的人”他们经常地使用天然工具,大多还不会制造工具。

他们的脑量从最初的三四百毫升逐渐增大到七百多毫升,身高一般1米至1米半,男女两性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

2能人阶段在南方古猿完全灭绝前,出现了人科的一个新属—人属。

早期人属是能人,他们是人类演化第二阶段的代表,也是人属阶段的第一个早期成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