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中的几个关键码
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一:引言4G移动通信系统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它具有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容量。
本文将对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物理层技术1. OFDM技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基础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以及频率选择性衰落,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抗干扰性能。
2. MIMO技术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通过空域上的多径传播提高系统的速率和容量,并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三:网络层技术1. IP分包技术IP分包技术可以将数据分成多个小包进行传输,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传输效率,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2. 全IP网络技术全IP网络技术是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它通过统一的IP协议对语音、数据和视频进行传输,提供统一的服务和优化的网络接入。
四:数据链路层技术1.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可以根据信道条件来动态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2. 空间复用技术空间复用技术可以将频率和空间进行灵活的分配,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容量。
五:移动接入层技术1. LTE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是4G移动通信系统中最主流的技术,它具有更高的速率和容量,支持多种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
2. WiMAX技术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技术是另一种重要的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和灵活的接入方式。
六:安全与管理技术1. 身份鉴别与认证技术身份鉴别与认证技术可以保护用户和网络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 密钥管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可以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通过合理的密钥、分发和更新策略,保护用户隐私和通信内容的保密性。
GSM移动通信介绍

PCH
AGCH
RACH
SDCCH FACCH/ Bm
SACCH
FACCH/ Lm
TCH/F TCH/H
TCH/9.6F TCH/ 4.8F, H TCH/ 2.4F, H
3.2GSM移动通信技术-功率控制
当手机在小区内移动时,它的发射功率需要进 行变化。当它离基站较近时,需要降低发射功率, 减少对其它用户的干扰,当它离基站较远时,就应 该增加功率,克服增加了的路径衰耗。
日本:W-CDMA 欧洲:ETSI-UTRA-UMTS、EP-DECT 美国:WIMS W-CDMA、CDMA2000、UWC-136、
WCDMA/NA 韩国:Global CDMA Ⅰ、Global CDMA Ⅱ 中国:TD-SCDMA
1.3 GSM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982年,欧洲邮电大会(CEPT)成立了一个新的 标准化实体GSM,其目的是制定欧洲900MHz数字 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GSM频率复用方式-4基站3小区复用模式
•b11 •b2
•b3
•c1 •c2
•c3
B1
•d1 •d2
•a1
•d3
•a2
•d1
•a3
•d2
•d3
•c1
•b1 •b2
•b3
•c2 •c3
3.3GSM移动通信技术-频率复用技术
GSM频率复用方式-4基站3小区复用模式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A3 B3 C3 D3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移动通信中的几个关键码

MSISDN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ISDN即是综合业务数字网,是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的简称) MSISDN是指主叫用户为呼叫GSM PLMN中的一个移动用户所需拨的,作用同于固定网PSTN;是在公共网交换网络编号计划中,唯一能识别移动用户的.采用E.164编码方式存储在HLR和VLR中,在MAP接口上传送根据CCITT的建议,MSISDN由以下局部组成:MSISDN=CC+NDC+SNX例:MSISDN(移动用户):CC+NDC+SN 86+133+...CC=国家码 (中国为86)NDC=国内目的码SN=用户假设在以上中将国家码 CC去除,就成了移动台的国内身份,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手机"目前,我国GSM的国内身份为11位。
每个GSM的网络均分配一个国内目的码(NDC)。
也可以要求分配两个以上的NDC号。
MSISDN的号长是可变的〔取决于网络结构与编号计划〕,不包括字冠,最长可以达到15位。
国内目的地码〔NDC〕包括接入号N1N2N3和HLR的识别号H1H2H3H4。
接入号用于识别网络,我们目前采用:139、138……。
HLR识别号表示用户归属的HLR,也表示移动业务本地网号。
MSRN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中文即:移动台漫游号这是针对移动台的移动特性所使用的。
每次呼叫发生时,HLR知道目前用户处在哪一个MSC/VLR服务区内,为了向GMSC提供一个本次路由选择的临时,HLR请当前的MSC/VLR分配一个移动台漫游(MSRN)给被叫用户,并将此送给HLR。
HLR再将此转发给GMSC,此时GMSC就能根据此将主叫用户接至所在的MSC/VLR。
查询呼叫路由功能〔请求MSRN号〕是移动应用局部〔MAP〕中的一局部。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哪个不是移动通信的特点?()A 移动性B 复杂性C 稳定性D 电波传播条件复杂答案:C移动通信由于用户的移动性、电波传播环境的复杂多变等因素,导致其具有移动性、复杂性以及电波传播条件复杂等特点,而稳定性通常不是其突出特点。
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是()A FDMAB TDMAC CDMAD 以上都是答案:D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都是常见的多址方式,根据不同的系统和技术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3、在移动通信中,分集接收技术主要用于对抗()A 多径衰落B 阴影衰落C 平坦衰落D 频率选择性衰落答案:A多径衰落是由于信号经过多条不同路径传播到达接收端,相互叠加干扰导致的。
分集接收技术通过接收多个独立的衰落信号,并按一定规则合并,可以有效对抗多径衰落。
4、 GSM 系统中,一个时隙的时长是()A 0577msB 577μsC 0577μsD 577μs答案:BGSM 系统中,一个时隙的时长为577μs。
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不包括()A WCDMAB CDMA2000C TDSCDMAD GSM答案:DGSM 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包括 WCDMA、CDMA2000 和 TDSCDMA。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移动通信系统组成部分的有()A 移动台B 基站C 移动交换中心D 传输线答案:ABCD移动通信系统通常由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以及传输线等部分组成。
移动台是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基站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控制和管理通信过程,传输线则用于传输信号。
2、影响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因素有()A 地形地貌B 建筑物C 气候条件D 移动速度答案:ABCD地形地貌的起伏、建筑物的阻挡、不同的气候条件(如湿度、温度等)以及移动速度都会对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产生影响。
移动通信知识点回顾

小区制指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每个无线小区设一个基站 ,由它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与控制。
特点: 优点:同频复用距离距离减小,提高了频率利用率;MS台和基站的 发射功率减小,同时减小互相干扰;容量高;
缺点:系统结构和控制较为复杂,有同频干扰、越区切换等问题。
3.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道编码。 2.语音编码可分为哪3类?各类语音编码具有哪些特点? 语音编码通常可分为3类:波形编码、声源编码和混合编码。波形编码
是依据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来进行编码,PCM 合成特点。语音特征 参数,传输,恢复。声码器。 混合编码是将波形编码的高质量和声源编码的高压缩 3.采用交织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有突发性干扰和衰落,是长串连续的块状误码。交织技术正是为解决这 一问题而设计的。
二、简答题 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①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② 阴影衰落(效应)。 ③ 多径效应。 ④ 多普勒效应。
立德 明志 精业 惟新
精于勤毁于随
66 // 5614217
第2章移动信道无线传输特性
移动通信中使用的地形分类 即“准平滑地形”和“不规则地形”。 ① 准平滑地形:也称“中等起伏地形”, ② 不规则地形:
2.产生邻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克服邻频干扰的 措施有哪些?
答:产生邻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发射机的带外抑制度 和接收机的选择性不好。
克服邻频干扰的措施有(1)对发射机的带外抑制度和 接收机的选择性提出要求;(2)使相邻的频道不在同 一小区甚至相邻小区内使用。
3.产生同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克服同频干扰的 措施有哪些?
此需要相隔一定的距离。
7.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信道编码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信道编码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在当今高度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语音通话到高清视频播放,从即时的消息传递到复杂的在线游戏,我们对移动通信的质量和速度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信道编码,作为保障移动通信可靠性和高效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道编码,简单来说,就是在信息传输之前,按照一定的规则给原始信息添加一些冗余信息,以提高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
这就好比我们在邮寄一个易碎的物品时,会在包裹里多塞一些缓冲材料,即使在运输途中受到一些碰撞,物品也不容易损坏。
在移动通信中,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输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比如噪声、衰落、多径效应等。
如果没有信道编码,这些干扰很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或错误,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那么,信道编码具体是如何在移动通信中发挥作用的呢?让我们以常见的几种信道编码技术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是卷积码。
卷积码是一种具有记忆性的编码方式,它的编码过程不仅与当前输入的信息有关,还与之前输入的若干个信息有关。
这种特性使得卷积码在处理连续的信息流时具有较好的性能。
在移动通信中,卷积码常用于语音通信等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因为它的编码和解码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处理,从而保证语音的流畅性。
其次是 Turbo 码。
Turbo 码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信道编码方式,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移动通信系统的纠错能力。
Turbo 码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简单的卷积码编码器通过交织器并行级联,并进行迭代译码,从而获得了接近香农极限的性能。
在 3G 和 4G 移动通信系统中,Turbo 码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传输业务,如文件下载、网页浏览等,为用户提供了更高速、更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此外,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码)也是一种在移动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信道编码技术。
LDPC 码具有稀疏性的特点,即校验矩阵中大多数元素为零,这使得其编码和解码的复杂度相对较低,同时能够实现较好的纠错性能。
通信技术会考试题及答案

通信技术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是数字通信技术的特点?A. 抗干扰能力强B. 传输距离远C. 传输速率慢D. 信号容易衰减答案:A2. 光纤通信中,光信号的传输介质是:A. 铜线B. 光纤C. 无线电波D. 卫星答案:B3. 以下哪种编码方式属于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A. PCM编码B. AM调制C. FM调制D. 脉冲调制答案:A4. 以下哪个协议是互联网中使用的基本协议?A. TCPB. UDPC. HTTPD. FTP答案:A5. 以下哪个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特点?A. 支持高速数据传输B. 仅支持语音通信C. 仅支持文本消息D. 需要固定基站答案:A二、填空题6. 通信技术中的调制解调器,简称为________。
答案:Modem7. 数字信号处理中,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常用的_________分析方法。
答案:频域8. 在无线通信中,_________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多径效应的影响。
答案:RAKE接收机9. 移动通信系统中,_________是实现移动用户之间通信的关键设备。
答案:基站10. 卫星通信中,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高度大约为_________公里。
答案:36000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数字通信相比模拟通信的优势。
答案:数字通信相比模拟通信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高的传输速率,以及更好的信号质量。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纠错编码等技术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从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12. 什么是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效应,它对通信系统有何影响?答案: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发射源和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与发射频率不同的现象。
在移动通信中,多普勒效应会导致信号频率的变化,从而影响信号的同步和解码,需要通过特定的技术如多普勒频率补偿来减少其影响。
四、论述题13. 论述5G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未来通信的影响。
答案:5G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主要特点包括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极低的延迟、极高的连接密度和更广泛的频谱使用。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概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技术的通信系统,它由多个小区组成,每个小区都有一个基站来提供无线电信号覆盖。
在这种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包括语音、短信、数据传输等。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站子系统基站子系统是整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最核心的部分。
它由基站控制器(BSC)、基站传输子系统(BTS)和天线子系统(AS)三部分组成。
BSC是整个基站子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它负责对所有的BTS进行管理和控制。
通过BSC,可以实现对小区内所有终端设备的呼叫控制、资源分配、话务管理等功能。
BTS是指基站传输子系统,它是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和网络之间的桥梁。
每个BTS都包含多个射频单元(TRX),每个TRX都可以支持多个频道。
通过BTS,可以实现对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入、呼叫处理等功能。
AS是指天线子系统,它主要用于向用户终端设备提供无线电信号覆盖。
每个小区都会有一个AS,它可以包含多个天线。
2. 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MSC)是整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它负责对所有的基站进行管理和控制。
通过MSC,可以实现对整个网络的呼叫控制、资源分配、话务管理等功能。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MSC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负责对用户终端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还负责与其他网络进行互联互通。
3. 鉴权中心鉴权中心(AUC)是用于保证用户身份安全的关键单元。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用户终端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IMSI),这个标识码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关联。
当用户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时,AUC会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并将验证结果传递给MSC。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只有合法用户才能够接入网络。
4. 认证中心认证中心(HLR)是用于存储和管理用户信息的关键单元。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用户都会有一个对应的HLR记录其身份信息、服务状态、位置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ISDN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ISDN即是综合业务数字网,是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的简称) MSISDN是指主叫用户为呼叫GSM PLMN中的一个移动用户所需拨的号码,作用同于固定网PSTN号码;是在公共电话网交换网络编号计划中,唯一能识别移动用户的号码.采用E.164编码方式存储在HLR和VLR中,在MAP接口上传送根据CCITT的建议,MSISDN由以下部分组成:MSISDN=CC+NDC+SN范例:MSISDN(移动用户号码):CC+NDC+SN 86+133+...CC=国家码(中国为86)NDC=国内目的码SN=用户号码若在以上号码中将国家码CC去除,就成了移动台的国内身份号码,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手机号码"目前,我国GSM的国内身份号码为11位。
每个GSM的网络均分配一个国内目的码(NDC)。
也可以要求分配两个以上的NDC号。
MSISDN的号长是可变的(取决于网络结构与编号计划),不包括字冠,最长可以达到15位。
国内目的地码(NDC)包括接入号N1N2N3和HLR的识别号H1H2H3H4。
接入号用于识别网络,我们目前采用:139、138……。
HLR识别号表示用户归属的HLR,也表示移动业务本地网号。
MSRN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中文即:移动台漫游号这是针对移动台的移动特性所使用的号码。
每次呼叫发生时,HLR知道目前用户处在哪一个MSC/VLR服务区内,为了向GMSC提供一个本次路由选择的临时号码,HLR请当前的MSC/VLR分配一个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给被叫用户,并将此号码送给HLR。
HLR再将此号码转发给GMSC,此时GMSC就能根据此号码将主叫用户接至所在的MSC/VLR。
查询呼叫路由功能(请求MSRN号)是移动应用部分(MAP)中的一部分。
在GMSC-HLR-MSC/VLR之间用于查询目前的数据交换都是利用MAP协议在CCITT#7信令网中发送的。
根据GSM建议,MSRN由以下3部分组成:CC=国家号(中国为86)NDC=国内目的地号SN=用户号,在此情况下,SN是MSC交换机的地址。
Imsi百科名片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是区别移动用户的标志,储存在SIM卡中,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有效信息。
其总长度不超过15位,同样使用0~9的数字。
其中MCC是移动用户所属国家代号,占3位数字,中国的MCC规定为460;MNC是移动网号码,最多由两位数字组成,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通信网;MSIN是移动用户识别码,用以识别某一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用户。
简介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上为唯一识别一个移动用户所分配的号码。
从技术上讲,IMSI可以彻底解决国际漫游问题。
但是由于北美目前仍有大量的AMPS系统使用MIN号码,且北美的MDN和MIN采用相同的编号,系统已经无法更改,所以目前国际漫游暂时还是以MIN为主。
其中以O和1打头的MIN资源称为IRM(International Roaming MIN),由IFA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ANSI-41 Standards Technology)统一管理。
目前联通申请的IRM资源以09打头。
可以看出,随着用户的增长,用于国际漫游的MIN资源将很快耗尽,全球统一采用IMSI标识用户势在必行. 结构组合IMSI共有15位,其结构如下:MCC+MNC+MSIN ,(MNC+MSIN=NMSI)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码,MCC的资源由国际电联(ITU)统一分配和管理,唯一识别移动用户所属的国家,共3位,中国为460;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网络码,共2位,中国移动GSM系统使用00、02,中国联通GSM系统使用01,中国电信CDMA系统使用03,中国移动TD系统使用07,一个典型的IMSI号码为460030912121001;MSIN: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共有10位,其结构如下:EF+M0M1M2M3+ABCD其中的M0M1M2M3和MDN号码中的H0H1H2H3可存在对应关系,ABCD四位为自由分配。
可以看出IMSI在MSIN号码前加了MCC,可以区别出每个用户的来自的国家,因此可以实现国际漫游。
在同一个国家内,如果有多个移动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MNC 来进行区别.================================区别于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国际移动设备标识)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与开源项目OpenBTS是基于软件的GSM 接入口,它提供标准的GSM兼容的移动手机,不需使用现成的电话提供商的接口,来拨打现有电话系统的接口。
OpenBTS是以第一个基于开源软件的工业标准的GSM协议栈而闻名。
OpenBTS 使用的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
OpenBTS 和OpenBSC 提供了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了解更多关于GSM 网络的技术的开源平台。
TMSI名称临时识别码(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设置临时识别码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非法个人或团体通过监听无线路径上的信令交换而窃得移动客户真实的客户识别码(IMSI)或跟踪移动客户的位置。
使用及分析客户临时识别码(TMSI)是由MSC/VLR分配,并不断地进行更换,更换周期由网路运营者设置。
更换的频次越快,起到的保密性越好,但对客户的SIM卡寿命有影响。
客户识别码保密程序见图3-43,每当MS用IMSI向系统请求位置更新、呼叫尝试或业务激活时,MSC/VLR 对它进行鉴权。
允许接入网路后,MSC/VLR产生一个新的TMSI,通过给IMSI分配更新TMIS的命令将其传送给移动台,写入客户SIM卡。
此后,MSC/VLR和MS之间的命令交换就使用TMSI,客户实际的识别码IMSI便不再在无线路径上传送。
`IMEI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是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的缩写,国际移动装备辨识码,是由15位数字组成的"电子串号",它与每台手机一一对应,而且该码是全世界唯一的。
每一只手机在组装完成后都将被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的一组号码,这个号码从生产到交付使用都将被制造生产的厂商所记录。
LAI1移动通信领域:位置区识别码(LAI):Location Area IdentityLAI用于移动用户的位置更新。
其结果如下:LAI=MCC+MNC+LACMCC=移动国家号,与IMSI中的MCC一样具有3个数字,用于识别一个国家,中国为460。
MNC=移动网号,识别国内GSM网,与IMSI中的MNC的值是一样的。
LAC=位置区号码,识别一个GSM网中的位置区。
LAC最大长度为16Bit,理论上可以在一个GSM/VLR内定义65536个位置区。
CGI①全球小区识别码(CGI)是用来识别一个小区(基站/一个扇形小区)所覆盖的区域② CGI是在LAI的基础上再加小区识别码(CID)构成的③其结构是MCC+MNC+LAC+CIDMCC:移动国家码MNC:移动网络码LAC:位置区号码CID:小区标识码其中MCC\MNC\LAC为位置区标识(LAI)其中CID为2Byte的BCD码,由各MSC自定BSIC含义基站识别码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包括PLMN色码和基站色码。
用于区分不同运营者或同一运营者广播控制信道频率相同的不同小区。
BSIC用於移动台识别相同载频的不同基站,特别用於区别在不同国家的边界地区采用相同载频且相临的基站,BSIC为一个6bit编码:BSIC=NCC(3bit)+BCC(3bit) NCC:PLMN色码,用来识别相邻的PLMN网BCC:BTS色码,用来识别相同载频的不同的基站.BSIC的作用移动台收到SCH后,即认为已同步于该小区。
但为了正确地译出下行公共信令信道上的信息,移动台还必须知道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训练序列码(TSC)。
按照GSM 规范的规定,训练序列码有八种固定的格式,分别用序号0~7表示。
每个小区的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TSC序列号由该小区的BCC决定。
因此BSIC的作用之一是通知移动台本小区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训练序列号。
由于BSIC参与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译码过程,因此它可以用来避免基站将移动台发往相邻小区的RACH误译为本小区的接入信道。
当移动台在连接模式下(通话过程中),它必须根据BCCH上有关邻区表的规定,对邻区BCCH载频的电平进行测量并报告给基站。
同时在上行的测量报告中对每一个频率点,移动台必须给出它所测量到的该载频的BSIC。
当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即某小区的邻区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采用相同的BCCH载频时,基站可以依靠BSIC来区分这些小区,从而避免错误的切换,甚至切换失败。
移动台在连接模式下(通话过程中)必须测量邻区的信号,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网络。
由于移动台每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只能包含六个邻区的内容,因此必须控制移动台仅报告与当前小区确实有切换关系的小区情况。
BSIC中的高三位(即NCC)用于实现上述目的。
网络运营者可以通过广播参数"允许的NCC"控制移动台只报告NCC在允许范围内的邻区情况。
BSIC码的取值范围由于BSIC码是由NCC和BCC组成,NCC由3bit组成,BCC也由3bit组成。
所以,BSIC码的取值范围为八进制的00-77,转换成十进制取值范围则为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