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

合集下载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所谓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世界经济结构。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取决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的对比改变。

20世纪前,世界经济格局英国称霸世界,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二战后,世界经济经历了美国称霸到美苏两极,再到世界多极化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加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呈现新的格局变化。

1、19世纪后期至1917年单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的民族国家经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占领和控制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把它们变成自己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明显加强。

英国一直在世界经济居领先地位,德国居第二位,1870年后美国超过德国占第二位,19世纪90年代美国又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

2、1917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并存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民族国家经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虽已出现,但仍限于一国范围,而绝大多数国家依然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3、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并存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民族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成为跨越几大洲10多个国家,并发展为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走上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二、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具有明显的军事政治特征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世界经济是由军事分界线变为政治分界线划定——东、西欧,东、西德,南、北韩,南、北越等国际组织阵营化,各国战后经济恢复服从意识形态的不同价值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互助组织;——苏、中等退出IMF和世界银行,也不参加GATT;西方国家还设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技术禁运清单。

试述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并分析世界经济的特点与矛盾

试述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并分析世界经济的特点与矛盾

试述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并分析世界经济的特点与矛盾。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阶段(1492年新大陆发现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前)世界经济是随着国际分工萌芽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国际分工萌芽产生的决定因素:①地理大发现;②殖民地开拓。

早期国际分工格局的特点:英国、葡萄牙等殖民地宗主国生产工业品,殖民地生产农产品,然后相互交换。

通过殖民主义的掠夺和暴力,西欧资本主义列强攫取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土地、劳动力和世界市场,其代价是殖民地人民的大量死亡和殖民地经济的萎缩与崩溃。

这一时期的世界经济和国际生产关系并不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赤裸裸的暴力和掠夺的基础上,它只是为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7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欧洲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美国、日本、俄国:先后开始这一过程,并在19世纪60-70年代完成。

资本主义通过产业革命,创造了比封建生产方式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差不多整个19世纪,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资本主义真正统治了世界。

产业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形成,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大为增强。

恩格斯说,只是到了工业革命创造了铁路和远洋轮船以后,才把以前只是“潜在的”世界市场变成了现实的世界市场。

这时,国际贸易迅速地扩大了。

19世纪60-7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通过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把各国的生产、流通、分配融为一体的世界经济。

这样,由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扩散所带动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实质上标志着一个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

”世界经济初步形成的表现:生产的世界性:发达工业国家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

经济全球化与地理格局的演变

经济全球化与地理格局的演变

经济全球化与地理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之一。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在这一进程中,地理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地理格局的演变。

首先,我们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起源。

经济全球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开始蓬勃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和商品的跨境流动变得日益频繁。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成为全球贸易的中心,帝国主义势力开始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种子在这个时期种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破坏力迫使世界各国开始寻求和平与稳定。

这促使各国间加强经济合作,推动了地区性贸易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

如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

同时,信息技术的革新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人们可以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进行跨国交易。

全球市场进一步扩大,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中小型企业,都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参与全球竞争。

与此同时,地理格局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以前的贸易中心如伦敦、纽约等逐渐失去了它们的领导地位。

新的经济力量如中国、印度等迅速崛起。

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惊人,吸引了投资和合作的目光。

地理格局的演变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也反映在人口、资源和技术的重新分布上。

世界上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使得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多极化和分散化的趋势。

然而,经济全球化并非没有问题。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利益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剧。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民被迫离开农村流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阶层。

一些先进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不正当的优势地位,给其他经济体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等。

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化的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质疑。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及其走向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及其走向
极化 二战后,美国、苏联——政治上的双极 70年代后 美国、日本、德国等当代经济强

1.荷兰称雄世界
在17世纪中叶,荷兰是资本主义最兴旺的国 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贸易中心,也是国 际信贷中心。
2.英国独霸世界经济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 界经济整整一个百年的时间。
1)英国是世界工厂。2)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殖民帝国。3)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独家垄 断地位。4)英国是最早的资本输出国和国际 金融中心。
5.“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化
美国在战后所确立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首先 遭到了苏联的挑战。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 美国的经济大国,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世 界。
20世纪50、60年代,兴旺资本主义国家出 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70年代以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开 展趋势。
以需求和供给构造的世界分工体系正面临利益分 配巨大不平衡的困扰。
是全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日趋严重。 是全球债务国与债权国在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
分布的失衡。
4.全球经济面临转型阵痛期
无论是兴旺国家还是开展中国家,如今都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压力。
5.各国希望靠创新赢得新增长周期
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来自于新兴产业,而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最终取决于创新能力的较 量。
冷战结束前美、 欧〔共体〕、日、苏经济格局
各国GDP: 100、 79.9 、47 、54.9 〔80年代中〕 100 、111.2、 54.6 、49.4 〔1990〕 各国工业生产: 100、116.6、49.3、80〔80年代中〕 100 114.5 54 78.8〔1990〕 各国出口贸易额: 100、366、96.6、42〔80年代中〕 100、363.4、77.1、26.9〔1990〕

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015/10/22 7
小结
世界经济从其酝酿、形成、发展,直到今天的全球化, 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可把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长阶段、过渡阶段、全球化阶 段。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1492年新大陆发现到18世纪60年代英
国工业革命完成)
二、世界经济的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三、世界经济的成长(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 四、世界经济的成熟(1945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 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015/10/22 8
2015/10/22 14
第四节
一、霸权的循环
现阶段的世界经济
二、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一,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不仅有为期l0 年左右的再生产周 期,而且还有大约 50 - 60 年的长周期。在 20 世纪 20 年代,前 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对英法等国家从 1870 年开始 长达100多年的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系统分析后,发表了《经 济生活的长期波动》一文,提出在西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平 均长达 50 一 60 年的长期波活动,每一长周期又分上升和下降 两个阶段,各持续 25 一 30 年,长期波动上升阶段经济繁荣年 份较多,战争年份也较多,而在下降阶段,以经济萧条为主。
2015/10/22 4
三、世界经济的成长(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
这一时期国际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1. 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分工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2. 殖民体系的存在割裂了世界市场的整体性。帝国主义对苏联 的封锁和孤立,又从另一个方面破坏着世界市场的整体性。 3. 垄断资本主义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加深, 极大地破坏了全球的社会生产力,使国际生产联系陷于瘫痪。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世 界 各 国 排 名 及 占 世 界 比 重
GDP
Sourc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夜空卫星视图
进入21世纪,美、日、欧盟三足鼎立 的多极化格局依然存在,但是美国的快速 发展和新的经济强国的成长(如中国、俄 罗斯、印度、巴西等)使世界经济格局呈 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
196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分数是:
国内生产总值——37.2%, 工业生产——41%, 出口贸易额——超过45%。
3、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 后期)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 速追赶的多极化世界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 一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 加入)及其发展。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26000
23000 20400
4.2
3.7 3.29
5
6 7
巴西
加拿大 俄罗斯
20200
15600 14800
3.26
2.52 2.39
8
9 10
印度
14000
2.26
11
47132 4283 42325 40512 40591 36298 33828 10471 45888 10521 1430
(三)21世纪的世界经济新格局
5.7 5.4 3.3 2.6 2.3 2.04 2.02 1.56 1.48 1.4 1.22 1.0 0.99
14.6
国家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GDP:亿美元 146000 58000 54000 33000
GDP占世界比重%
世界排名
人均GDP
2010
23.5 9.3 8.7 5.3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经济的形成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紧密相连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国际经济交往,但只是偶然的、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的形成发轫于18世纪中叶。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法、美德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以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动力和机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而且引起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扩大了国际商品流通,社会分工也日益超越了一国的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生产力的懵懂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是初步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工业从农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工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

大规模专门化生产要求社会分工超越民族经济的狭窄范围,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原料和市场的需要。

于是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过去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分离和对立状况,开始在更大规模和世界内再现出来,形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的国家则成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各车商品交换关系和世界市场随之出现。

此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际分工伯懵懂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倾向也随之出现。

它是国际商品流通广泛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

莫洛托夫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71年8月,尼 克松宣布美元与 黄金脱钩,布雷 顿森林体系崩溃, 标志着美国对国 际金融的绝对控 制地位开始动摇。
美国
欧盟
日本
1.80年代以前,苏联一直占据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地位; 2.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3.拉美的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亚洲 的“四小龙”成为新兴力量。
1994年1月1日,美国、 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 签署的≪北美自由贸 易区协定≫正式生效, 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组成的贸易集团。
1993年11月,在美 国西雅图召开了首 次非正式首脑会议, 此后每年举行一次。
亚太经合组织已经 包括了环太平洋的 21个成员国。
“远景五国”,也称“展望五国”,即 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 三大地区经济集团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 的态势
布 雷 顿 森 林 体 系
马歇尔计划 对日援助计划 第四点计划 巴黎统筹管制委员会
西欧 日本
第三世界 遏制社会主义国家
马歇尔计划 巴黎统筹管制委员会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迅 猛发展,出现了欧洲、北美、 东亚三大地区区域集团化并存 的态势。这三大地区经济集团 经济总量占世界90%以上,对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具有举足轻 重的影响。
2002年初,欧盟建立了经 济货币联盟,欧元的诞生 对国际金融及其格局产生 了巨大影响; 2007年,伴随着保加利亚 和罗马尼亚的加入,欧盟 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 员国、横跨东西欧、面积 约433万平方公里、人口 4.93亿、国内生产总值大 16.6万亿美元以上、经济 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世界经来自济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11100923 申定科11100928 谢春仪摘要:世界经济作为特定的经济领域,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世界经济格局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多次的演变,先是英国取代荷兰和西班牙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后来美国取代英国确立其领先地位;欧盟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呈现上升趋势;日本、东亚经济合作加强;如今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过程中。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关键词:世界经济形成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形成条件:(一)、国际分工社会分工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

社会分工超越了国界, 便具有国际分工的性质。

工业革命发生后,由于广泛采用机器技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工业部门内部进一步分工, 社会生产全面专业化。

与此同时,社会分工还向国际领域发展,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多或少地吸引国际分工中来,马克思说:“由于有了机器, 现在纺纱工人可以住在英国,而织布工人却住在东印度。

”在机器发明以前,一个国家的工业主要是用本地原料来加工。

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于是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形成了,新的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工业中心。

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落后国家则变成它们的原料和食品的供应基地。

新的国际分工的形成,表明各国的生产力都专门化了,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互相依赖着。

(二)、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国际分工直接相联系的,资产阶级社会真正的任务是创造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取得胜利的必要前提,又是资本主义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历史结果。

在十四、十五世纪, 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北部诸城, 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 成为了欧洲的贸易中心。

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上的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欧洲的贸易中心又从地中海区域扩展到大西洋沿岸。

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尔、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等,成为繁盛的国际贸易港埠。

它们的贸易范围远及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

世界市场对于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说:“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

”资本主义生产进人工场手工业时期后,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互相消长。

西班牙和葡萄牙,由于国内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 一从十六世纪后半叶起, 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逐渐降低。

荷兰和英国, 由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因而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不断增强。

十七世纪后半叶, 荷兰几乎垄断了西班牙同北方各国的贸易, 取得了世界市场的霸权。

但是从十七世纪末叶起, 荷兰的工业发展越来越落后于英国, 于是荷兰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又被英国取代。

马克思说: “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 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

”工业革命发生后、欧美各国的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商品产量急剧增加, 国外市场越来越重要。

资产阶级为了追逐利润, 拼命奔走于世界各地, 冲破一道又一道的民族闭关自守的屏障, 通过国际分工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世界市场。

同时, 大工业还为世界市场的沟通提供了现代化的陆海交通运输工具。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马克思说: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 大大促进了国际交换的发展。

据统计, 1800年至1870年, 世界贸易额增长了6倍多。

(三)、世界货币马克思指出: “只有对外贸易,才使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 才使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 抽象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

”在世界市场上, 黄金和白银起过世界货币的作用。

因为机器大生产是面向世界的, 所以产业资本家必须经常不断地把他自己的成本价格同国内市场价格以及国际市场价格进行比较。

而黄金和白银之成为世界货币, 恰恰为商品的国际价格的形成, 以及为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进行比较创造了条件。

“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国际价格的形成, 标志着价值规律的作用已经扩展到世界商品交换领域。

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起的作用, 反映了国际交换的内在规律性。

交换关系从国内向国际发展, 是资本主义固有趋势。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世界货币的形成, 使交换关系日益国际化。

交换关系的国际化, 首先表现在世界贸易的迅速增长。

英国以英镑确立为世界货币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英镑可以再世界范围上流通,从而从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形成。

其表现为:在十九世纪的头二十年中, 世界贸易额只增加了13 % , 在以后的十年中, 也只增加了19 % , 而1840年比1830年则增加了41 % , 1850年比1840年又增加了45 % , 五十年代增加最多, 1850年到1860 年增加了79 %。

其次表现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二、世界经济的形成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阶段后,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化14-15世纪,西欧国家开始普遍地将封建地租从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地租形式的演变推动了西欧农业生产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和农业的进一步分化。

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开始兴起,例如马赛、里昂、伦敦、科隆等。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一个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新的社会阶层——商人的出现。

2.封建社会末期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中世纪西欧各国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欧洲各个地区之间的商品贸易和东西方的商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并形成了几个地区性的贸易中心:地中海贸易区、北海和菠萝的海贸易区、汉萨同盟、罗斯贸易区和不列颠贸易区,初步形成了遍及欧洲的贸易网络。

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同时,东方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形成了东亚贸易区、东南亚贸易区和南亚贸易区等几个比较重要的贸易中心。

随着这几个贸易区的形成,联系地区间贸易的商业通道也逐渐固定下来,这些地区性商业通道与东西方的商路相连接,将东西方贸易的范围扩展到更关阔的地带。

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和亚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背景下,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往也随之更加频繁。

3.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中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

1519年,由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开辟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

(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16-18世纪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的前期。

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工场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确立。

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产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1.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殖民扩张从16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先后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和德国也发生了封建地主掠夺农民土地的狂潮。

为了进一步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西欧国家开始了以暴力为基础的对外殖民扩张,纷纷派遣军队远征海外,大肆进行领土扩张,侵占了大批殖民地,通过各种手段掠夺所属殖民地的财富,这一切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

2.产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蒸汽动力和机器为中心的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引起了产业革命的发展,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导致了工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

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初步形成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3.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在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国际贸易在空间上扩展到世界大部分地区,贸易额快速增长,用于贸易的商品种类也大大地增加了,并形成了先进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与落后国家的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格局。

产业革命后形成的世界市场不同于早期的世界市场,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上用于交换的商品数量和种类有了大幅度增加,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过程同世界市场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三)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下,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地过渡到垄断阶段。

第二次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瓜分已经基本结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渗透到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与地区,控制了其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最终将整个世界都纳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体系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成为囊括全球的统一的体系,这标志着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关系日益国际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投资的扩大,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在经济上日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由于这种经济上相互联结和相互依存,构成了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基本上形成世界经济体系。

三、世界经济格局演变所谓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结构与态势。

不同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由于各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世界市场占有情况的变化而形成的。

世界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地中海中心时代1. 表现:14、15世纪,地中海地区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这一地区是欧洲和亚洲交往的重要通道,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也是最早开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

2. 丧失: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开展,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和荷兰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时代。

(二)、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1. 地位的确立及原因:(1)17世纪,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