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剑虹

第一节六壬“天机”发端

何为发瑞呢?端者始也。发端就是事物的开始和发生,或者是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开始进行新的运动。

我们把事物的运动均看成是质点运动,则质点运动在时空中便显出曲线型轨迹。设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为座标原点,则该点的时交参量为O,以该点为圆心,作圆,分别截取曲线上R和一R为两个相反方向的线段。其线段之和仍然等于O。

按照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由两种相反或相敌对的力量所组成,例如前面新的力量要产生,而后面旧的力量也不甘灭亡,必然要产生针锋相对的斗争。正象R和一R,它们永远都是反向的对立的(R和一R绝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必然要结合在一个原点之中,而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原点是O,向前的发展为1,这就意味着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0本身为无,但它是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说的,它只是取事物某一发展阶段上的一点,如果离开这一点,它便成为“有”了。

有可以成为万物,同时万物也可以成为无,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均在于我们选择不同的时空点(。

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事物运动的“0”和“1”呢?

我们把任何事物的运动,均设为质点的运动,即把所要求算事物变成为1,这个1就叫做“太极”,太极在有与无之间,有可能成万,万又可以归一。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一”来看待。正象我们的天文学家把无论多大的星体都看成是小小的一点一样。

我们知道,六壬从太极开始,太极为一,这个一为“虚一”。“虚一”的含意既包括了万物,又什么也没有,而从“虚一”到“实一”,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把事物赋予其中。

把事物变成为一,这个一就不是“虚一”了,而是具有了实实在在的内涵。’即成为“实一”了。事物的一,就是该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发端或起始边界。“一”把整个事物包含于其中,正象我们小学的算术,设整体为1,部分为分数,分数无论如何加减,都不能超过1(带分数除外)。

对于这个实实在在的“一”,古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天一”或“太一”、“太乙”等等。天一为万物质点的中心,事物都围绕它而运转,它也是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源。

为什么叫“天一”呢?这是古人们假设了世界上最原始的宇宙生成,即有形物质的产生和发端,他们设想了一个最原始的宇宙蛋,其中孕育了一个盘古,盘古奋力劈开了宇宙蛋,于是轻的物质上升为天,重的物质下降为地;于是数便由此产生,天为一为阳,地为二为阴,两种对立物质产生了。从天一、地二中又相继产生了水火、山泽……于是“天一”便成为有形物质开始产生的起点。这个“天一”赋予太极之中,便使空洞虚无的太极模型变成事物演变的起点或者发端。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太极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从古人们的宇宙生成观和物质运动观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你赋予什么事物,它就成为什么事物:又可以虚无漂渺——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可以不合任何事物。它是事物运动的最高原则和数理模型。

然而,我们所说“事物的发端”,并不都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它也许是事物刚刚处于萌芽阶段,而尚未升发;也许是事情已经发生,而去追综它已逝的形象;也许是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去探求其未来的发展;也许事情就根本没有发生等等。于是这个“天一”与“太极”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我们如何把具

体的事物与太极模型中的“天—、地二”联系起来呢?或者说如何把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八卦所反映的内容与所要预测的事物相对应呢?

我们所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事物群链的矛盾纠纷,从表面上看,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与太极模型中所反映出来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封等内容毫无一点瓜葛,太极模型的变化发展怎么能够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呢? 现代自然科学,总是千方百计寻找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并且力图用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来描绘和精确计算这种联系和发展,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性质、类别、序列等进行

综合和分析等(分别用各种字母或数字进行代换,然后按照独特的公式公理系列进行演算,最后再把所代换的字母还原成所要求算的事物。

这些公式公理的计算方法,二定是建立在A类事物或B类事物相似或相等量关系基础之上;它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必须是用已知来求未知,而且这些公式公理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求证和验证而得,并且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决不能有半点的违背。这就是严谨的科学逻辑,是科学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

然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这种逻辑的,非此即被的东西,总是被亦此亦彼所取代,精确和有序总参杂着更多的模糊、混沌和无序。等量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需要。

于是,更多搞科学的人,又把眼光转向了自己的老祖宗,把几千年前就开始流行的古董翻出,从这里似乎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

人们发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代数学,只不过这种符号并不是ABCD,而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子丑寅卯和甲乙丙丁等等,它们不仅仅是序数的代号,而且可以明确地反映时空、阴阳五行信息、能量等等更多属性。并且它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即它是处理集合和模糊群发生概率问题的最有力而有效的工具。

中国人的这种特殊符号,通过太极模型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事物的代换形式,或者叫事物的先后生成关系,又通过河图洛书的顺序加以反映。如何反映呢?中国古人找到了一个连接事物和太极模型的中间环节——象。

“象”就是现象、表象、抽象、虚象、实象等等。它属于经验范围的领域,”象”还有性质、属性等含义,属性与气又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一个人气质刚毅、坚韧不拔,这和金的属性相同。一个人长得很苗条、气质秀逸,这又和木的属性差不多等。任何事物都有其象,事物的象或者属性性质是可以相等和相似的,于是在事物和固定的太极模型之间便有了可以对应和等量相似的,于是在事物和固定的太极模型之间便有了可以对应和等量的依据,事物的代换使可以成立。

把整个事物看成为1,就和太极之1产生了对应。于是该事物的整个情况,便可通过其象的对应和还原原理求算出该事物的现状和运动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我们大六壬预测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那么,在现实的预测之中,我们如何截取那个关键的一点呢?这就要回到我们太极发端的问题上来了。

太极发端乃天机发端也。

什么叫做“天机”呢?古人常说“天机不可泄也”,就是说事物发展的必然之理,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规范在向前发展,而我们平常人觉察不到这种规律,往往违自然的规律去办事,必然会遭到挫折和惩罚。这种自然规律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人们知道了它而不会运用自然之理去适应和改变它,就会盲动或消极,从而更加违背自然的意志,遭受更大的挫折和灾难。因此,事情应顺其自然,在自然中求得平衡和发展。

不过,对于苦心钻研数术的人来说,“天机”就不为天机了。这个天机就是我们洞察天地间一切事物发展机率的转折点,或者叫做“机变点”。

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天机呢?天机就在人和事物开始产生变动的一刹那或—个闪念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都是处于一定的事物之中,事物的自然变动会对人的思维发生作用,而人的思维运动也会对事物产生重要的影响。故动则为机,机的变化为动。通常人们说:“灵机一动。”就是这种“天机”的闪现。会捕捉天机的人,才能真正谨得预测。

天机一动,要对某具体事物进行预测的信号便闪现出来。这时,便存在了一个“机”,这个“机”,就是该事物的“天一”、太乙”或“太一”等等。将其代入太极模型,就形成了完整的预测。第二节太极展开、矛盾分化

我们要看清楚整个事物的发展和现状,光把它变成一个质点来研究是远运不够的。还必须把它分解开来,把它里面的每一个部件,每一种成份都显现出来,我们才能得出更精确的结论。如何分解呢?古人非常聪明地发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以两种对立的成分出现。如天地、上下、左右、任何事物都是相对于它物而言的。如果没有开始(也就没有所谓终结,没有好的对比,就谈不上什么坏。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任事物都离不开天地的范围。于是,事物最早的两种成分就是天地。任何事物都包

融于天地之中。(因此,从太极的o或1中,最早分化出二,即两仪的运动。

这就是六壬设立天地盘作为起变标准的最站得住脚的依据。天地既立,事物轮廓即现,事物的第一层次便被打开了。

二的出现,是一进化了一个层次,但它也是很粗糙的。毛泽东经常说:“事物总是一分为二折。”我们看问题,总是要从两个角度来看,所谓“偏听则迷,兼听则明”。阴阳对立的两种事物从大体上可以反映该事物总的基本矛盾,这也是事物质的一级分化。

事物矛盾对立的双方,其总的对立的焦点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焦点却是可以不断分化的,事物的矛盾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它可以无限细分,

也可以无限扩展,正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总的矛盾焦点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矛盾焦点却是不计其数。矛盾每分化一次,事物也就更深入二层,从一个中心,分化成两个中心,又从两个中心,分化成四个中心,从四个中心,又分化成八个中心,从八个中心到六十四个中心,事物分化为六十四个层次,其发展的最细小的环节也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事物的分化过程,具有着它的必然性,正象现代遗传学所研究出的一个重要结论:由一个DNA大分子可以分裂成四种核苷醉,这四种核苷酸就组成了遗传密码的四对碱基。而其中任何三个碱基就构成了—组遗传密码,由此而形成了分子遗传学中的六十四个遗传密码。遗传密码构成基因,象英文字母构成文字,组成了生物的细胞。而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有序排列的。

这一个重要的发现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的事物都是有序的,无序就不能一个具体而完整的东西,而这种有序性正是通过不断矛盾分化而表现出来。比如说,我要成立一个公司,当我一切条件都不具备时,就只能说是一个虚的,或者叫做混沌,它没有一个实在的内容,它使“成立公司”这种事处于一个无序发展的散乱状态。而当公司成立了,它的一切便按照正常的轨道在运行,如财政、工商、管理等各个部门都会参入对它的管理和干预,它必须每天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运转,这就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公司”本身便成了一个具体存在的“有机物”。

有机构的存在,必然有矛盾的分化,这种分化就是有序的具体表现,这种序数就是矛盾由二到四、由四到八,由八到六十四等等无限细分。这种矛盾的细分过程,也就是一种序数的演变过程。那么无序数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这就是著名的“熵增加原理”。: 所谓熵增加,就是事物随时随地都在从有序走向无序,从而趋向于混沌和散乱,事物便逐渐地走向消亡。

不过,我们不必为嫡的不断增加而感到恐惧,我们应该看到,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原理,即熵减原理的存在。所谓熵减原理,就是事物在不断供给能量的情况

下,会不断地从无序变为有序,如人的新陈代谢等等。无序走向消散和死亡,有序走向聚集和生长。

现代分子生物学也告诉我们,有机构分子是在不断分化的。如由一个分子分化为两个分子。由两分子又分化为四个分子,由四个分子分化为八个分子……,这样(一共分裂到50次,就再也不会分裂了。分子的分裂到了一个极点,就会走向死亡。不过新的分子便会由此而产生,正象旧的矛盾消失了,新的矛盾又会接踵而来一样。

这个50之数,正是我们数术学所常说的“大衍之数”,它构成了事物生死交替的循环。因此,我们从太极图上,便可明显地看到这种阴生阳死,阳死阴生的圆圈运动轨迹。

所谓熵减和熵加,虽然是说事物的有序与否,和能量增减的趋势,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却是事物成功和消散的分水岭。熵减则趋向于成功,熵增则趋向于消亡。

因此,在数术学上,历来强调旺相休囚和长生死墓,它们都是事物能量增减的象征性标志。

有序就必然有数,数体现了事物程序,次序和相互的数量关系。有序则数显而明了(无序则数隐而模糊,为什么六壬起课事散或事未成则数不现,课不成,以致于过三不问?就是这个道理。事物的分化,是我们一步步深入打开事物和追踪线索的基础,也是我们判断事物变化的依据,事无变则不发,事发则机显,机显对事情端倪可见,预测可成。

第三节太极环闭、四课定象

事物由阴阳的两重关系,进一步分化为四象的关系,其主要矛盾对立的中心也被分化了。正反两方面的

事物,分解成了主客两方各自的阴阳对立,事物内部的矛盾又进一步深化。这时,四象便把事物的现状较为完整地显现出来了。

我们再来看看太极模型。事物从太极状态到展开的运动,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圆圈的运动,太极每展开一个层次,便把这个圆圈分成了若干等分,这些等分,就分别代表了不同事物所处的不同位置,或者叫地位,地位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就象八卦中所说的父母、六子关系一样。整个事物就在这诸多矛盾的大杂烩中进行运动。

古人聪明地把事物的太极运动关系与周围的时空关系相结合,并把每了种事物都与相应的时空联系起来(而事物和太极模型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关和相同属性,他们用八种具有普遍性质的基本物质。按照一年四季不同气候属性与这八种物质属性相对应,而分立于八个方位,形成一个圆周的运动模型。事物无论如何展开,只能把这个圆周分成更多的等分,而总也逃不出这个太极图的范围。

矛盾的分化,便形成了太极所特有的序数关系,于是按照圆周的等分,便设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立于下(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十天干立于上,天干和地支原本都是序数的代号,但后来又按照它们所立位置的不周分别赋予它们各种特殊的含义。这些含义包括了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普遍性质;从而使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与天干地支相同的性质,而与之产生对应关系*

四象的成立,不仅代表了圆圈中分割出来的四个相等的区间,而且也可以表示在这四个区间中所发生的事情。四象代表一个平面的空间,它把所发生的事情和各种矛盾关系描绘在这个平面上,让人们了解它的现状和处境。因此,四象只起到了二个定位的作用。

为什么叫“四象”呢?我在《中国数术学“数”的概念》一文中,较详细一讲解了这个问题。所谓“象”者,形象或现象也,它的存在,只能反映一种“象”的

成份。在一个平面图形中,任何高明的画家绝不可能使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实物。因为它只代表了两维的空间,它反映的仅仅只是图象而己。

因此,四象只能为虚象,为定位,它不代表运动。而事物只有到了八卦的层次我们才能真正看出它的运动态势来了。

在六壬中,四象就是四课。四课确立了主客的关系,以及主方所具有的矛盾、和客方所具有的矛盾。主方为干,干上神和干上神之阴神,客方为支,支上神和支上神之阴神。

主客的矛盾直接体现在干上神和支上神之间。干上神和支上神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干上阴神和支上阴神、是主客双方本身所固有的内部矛盾体现,这种矛盾虽然是次要的,但在它激化到某种程度时,势必会影响到主要矛盾。因此,当我们在观察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可不察及其阴神,即次一级的矛盾冲突。

按照太极的普遍性原则(太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主客和其阴神都同样遵循着阴升阳降,阳升阴降的运动规律,故干支上之阳神发展到极点就一定会向其阴神发展,到最后,阴神则成为其主要的判断对象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便被次要矛盾所取代。

什么叫阳神和阴神呢?所谓“神”者,凡事物的出现都叫神,人有人的精神,物有物的灵神。所谓“阳神”,出现的就叫阳神,事物已充分地暴露在我们的前,或者已经发生过了,现在仍然继续进行。所谓“阴神”,即没有显现出来的隐藏的事物叫做阴神,阴神之极又转为阳神。

那么,有人会问,既然阴神和阳种是一对矛盾,那如果阴阳神之间是相生相合的关系如何解释?我说,一对夫妻本来就是阴阳矛盾的统一。如果他(她)们光闹矛盾,那就无法共同生活下去,最后只好吹灯散队,这叫“克”,就是对立。但如果他(她)们非常相亲相爱,互相支持,这就叫“生”,就是合作。矛盾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它既对立又统一。对立的成分起主要作用(就成为克,统一的成分占主要地

位(就成为生和合,不能一概而论。共产党和国民党打了许多仗。也还有合作的时候,只不过这叫“合中有克”而已。因此也可以说互相促进的叫生,互相拆台的叫克。生克关系是判断事物成败的关键。

如果说,四象仅仅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张平面的、静态的图象,那么,把这个图象打开,使其变成立体的(完整的动态事物,就需要更深一层次的内容了。

第四节太极变异三传发用

随着天地运转,五行变更,四课中的矛盾关系不断尖锐,终于在某一个转折点上开始爆发了。这个爆发

点是在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即相克最厉害的地方。它的爆发。将使事物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环节,或者产生新的矛盾。

我们说,矛盾处于一个封闭的圆圈之中,它是不会前进的(它们的运动永远是阳长阴消、阴长阳消的相互运动过程。它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只能是稳定的、平衡的、渐变的、静态的、量变的等等。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人有生有死(事物有产生有来亡。它们总逃不脱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前面我们从太极图上,已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种过程,并且指出,太极图的封闭状态只是一种常态稳定的状态,但这种常稳不是恒定的,当事物产生突变和变革之时(它必然是打开的(从而呈螺旋上升的运动趋势。而当事物从新恢复平静,太极图又重新闭合。因此,太极的运动是开合的运动(太极打开的运动,就是一种变异的运动。

不过,事情有大变,有中变、有小变。大变有大数(中变有中数,小变有小数。那么,小的变革算不算是太极的变异运动呢?

我们说,太极也可有大有小。小到细胞的分裂,大到宇宙的变迁。它们同样都在遵循着宇宙中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原则。因此,小的变迁只要是事物前进了一步

(都可是把它称为太极的变异运动。六壬三传的运动,也正是这种变异运动的开始直到终结的反映。

首先是初传,初传又叫发用。为什么叫“发用”呢?发用又称作发动,事物的变迁由此发起。“用”即为“动”也。三传是由四课中主客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开始发起。这又叫“机”或“机变”。什么叫“传”呢,传就是“相因”。即相互因果,上传为下传之因,下传为上传之果。果可以成为更下一传的因,因也是上一传的果,因果是可以互换的。事物的这种传递关系,反映了事物质点运动曲线上点的连续性和相关性。

传一般情况下,都是阳传阴,即阳神传阴神。但也有不传阴的,如伏吟、昂显、别责、八专,迟吟五种形式。四课在有克的情况下,都是阳传阴,有克则机现,其因果关系就反映得明显,事物的转折就可一目了然。而无克,则说明事物仍然处于量变发展阶段,对于现存事物的否定尚未到来,或者即将到来。上面的五种形式是事物即将定到尽头,而进入最黑暗的时刻,它即将发生变革又未能发生变革。因此,它是最痛苦、事业最倒霉的时刻。

我们说,大六壬是专门算“机”和“运”的,所谓“机”就是事物变化的转折点(所谓“运”就是事物随机的运动过程。机运的变化就是事物走向转折的变化。在大六壬中,天地盘和四课,表示了事物在稳定的量变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状况。而三传则表示了事物走向变化,或者变革的运动,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判断三传的变化必须要深通变机之理,晓万物之情,方可有充足的把握,以求取精确的结果。

第二传和第三传就是说明事物从动作即发用开始。一步步走向高潮,再一步步进入尾声。事情将重新开始新的运动。

为什么是三传而不是四传五传呢?因为数学的基本原理中有一条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五行相生,遇三则变”。这些内容,请见我的《中国数术学研究》。综

上所述,人们势必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六壬从太极发瑞,到天地盘的四课三传。它们是不是正好就反映了所要求事物的现状和机变之点呢?你凭什么说(这个课式正好就是截取了事物运动轨迹上的一点。并且通过这一点的情况来反映事物的转折变化呢? 我们说,太极模型是经过古人长期总结出来的一套完整的反映世界万事万物循环住复运动规律的一个基本模式。它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模型。正象我们的数学公式,它是普通适用的。当我们空说太极模型时,它仅仅只是一套符号系统,并不代表任何事物,而当我们把任何一个具体事物代入进去,通过某“象”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并且通过各种“象”在什么时间和空间中将产生作用。因为各种“象”在太极模型中是圆周运动的,它必然有各种“象”的交会和矛盾。通过数术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我们就可以大体地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了。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与现代系统论的黑箱理论、协同学说和信息沦等都是不谋而和的。截取事物轨迹的点来作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物理学最一般、最常用的基本研究丰段。唯—不同的是,就是物理学只研究质点的运动速度、方向和空间位置(它是一种把大化小,而并不考虑其内部的质态、属性以及其内部的变迁等内容。这初研究方法当然是简捷明了,是科学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然而,当我们要研究具体的事物时,这种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科学的研究手段历来都是综合和分析相结合,既然有一个整体(当然也就应该有解剖。我们必须把质点分解开来,仔细研究其内部的结构,才

能叫做完整的研究。

太极学说就是这样一种既有综合又有分析的理论体系,它截取空间质点的方法虽然与现代科学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实质却是一样的(它唯独依据的是这样一条理论:空间无处不太极,事物无时不太极;凡太极都有数,凡事物也有数,有数就可以对应(有对应就可以求算事物。数(或者是象、数和象是统一的)是事物相互联系的表现。

至于事物的数和太极的数是不是正好吻合,这个问题就成为数术学到底是否科学的分水岭。

当我们在想着预测某一种具体事物的时候,我们先设想了某一个或几个数,这几个数是不是正好就反映了我们所要求算事物的具体情况呢?

我们把这些数字代入太极模型,从而求出了一个空间运动的几何点,由此点展开,变成天地盘、四课、三传。于是,我们再把所知道的事物,哪怕是一两条信息(再代入到四课里面去。我们就会发现,四课所反映出来的图象与我们所知道的部分事物的图象完全不能对应或者大体上不能对应,或者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这就说明按照我们所得出的数字求出的点,离实际事物所要求测算的点还差一段距离,这个距离有大有小,距离太大,则我们的预测就会完全不准确。距离很小,则我们就会基本上能够看清该事物在这一空区域内所受到的影响,和它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了。

因此。数术预测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我们所求算出来的点,与实际事物的点的距离(这里暂且完全除开经验判断和课式处理技巧方面的内容)。不过,我们求算出来的点与实际点只要处于同一个区间范围之内,那么事物和模型的对应就可以进行,而且基本上可以反应事物的运动态势。正象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合,只要模糊信息群的对应。就会从模糊群产生的协变效应中(求算出事物模糊群发生的概率。

因此,数术学算事物(仅仅只是求算事物发生的概率而已,求算的概率越高,事物就越准确,反之,则准确率就很差了,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预测就象射击打靶,事物之点就是靶子,而我的求算出采的点就是子弹,子弹击中了靶子,预测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子弹打偏了,预测就失败了,至于打到几环上,这是大体上几分准确的问题了。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起数,和找对应,如何判断两个点的差距等等,这都是数术学本身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具有着经验和技巧的成份、这里就不谈了。

不过、我仍按照大六壬规定的起数方法去操作一般都是不会逃出大体的范围的,具体的准确与否,还必须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数术学的哲学思想和事物机、运、命变迁的规律、以及各种信息的处理技巧等等。

中国古代大六壬的预测方法,体现了一切数术预测的玄机,它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预测手段,数年来,经过我们的反复实践,它的成功率是极高的;有时甚至达到了料事如神的地步。我们越精通它,判就越准确。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是不是都逃不脱某种必然的规律,任何一件事倩、好象是早已经被规定好了一样。

由此。推动了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命运之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赋予了全新的思想内容,这些请详见其它的教材。

大六壬算法讲解

六壬之學、在古代是一門占蔔的學問,從它產生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的產生是根源於道家的學說,但又把古代關於天文、地理、星像、歷算、呂律、氣功、中醫等等自然科學和關於人體的認識容納於內;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運動變化規律的系統模型,並且融彙於陰陽八封,於支五行,以及各種各樣的法術或者叫技術,以尋求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系,達到人類自身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六壬的思想,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精華的內容,並把抽像的哲學具體化,實用化。這在後面我們將一一介紹。 六壬在古代數術中是一種高層次的占蔔之學,一般人是很難接觸到和掌握它的。除開它神秘莫測的原因之外,還有一條,就是它包含的內容大廣泛,學識太淵博,如果沒有名師和得道之人傳授,它是很難掌握的。 正因為如此,倍受儒家推崇的《易經》,才被逐漸改造得通俗化、大眾化而廣泛地走向民間,被一般的平民所接受。 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過去那些被稱為非常神秘的東西,已經並不那麼神秘了。比如像天文、地理、歷算等等,中學生都可以學會,如果有心於研究中國古代數術學的人,自然是易如反掌了。 現在研究《易經》的人很多,《易經》可以說只是數術學的一部分。我們把中國古代所有關於占蔔和法術方術之類的學問統稱為數術學,至於什麼叫數術學,請參見陳維輝《中國數術學綱要》和《中國數術學原理》。數術學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有六壬、奇門、太乙、易經、鐵板算、諸葛算等等,在《通志》—書中就介紹了幾千種占蔔預測之法。它是相當龐大的。 我們認為,學習數術學的人手工夫應該是六壬,而把《易經》作為一個輔助的工具。《易經》在它的演算過程中不需要天文、地理、歷算知識,其經文也過於隱晦,難以捕捉到准確的信息。況且它全部的預測信息也只有64卦×6爻=384爻;所以它的思想領域和判斷範圍是有限的。 六壬從理論上說,是個龐大的思想體系。從技術上說,它在干支學中只用一個天於;並用地支遁干化為地支。用五行、干支、八卦等模型融合以達到和諧完美的運籌。六壬是一種全方位的時空體系,它以天地人三才相合,以尋求自然界與人的各種關系;用天人之際的整體性,法於陰陽,合於術數;以和諧性、系統性、整體性為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它堪稱東方文明哲學思想的智慧結晶。 那麼,什麼叫做六壬呢? 所謂六壬,就是在天於地支的60花甲中,有六個天干為壬的干支組合,因此.叫六壬。壬為北方屬水,在河圖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就是說,水為萬物之母,其生數為一,一加中數五變為六,六才成為水。所以,萬物從一開始生成。 道家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壬為陽水,主生。所以壬水為萬物生成之始,也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前提根源。 在太極學說中,一為太極。所以,六壬之學又為太極之學,這與邁道家的天地生成觀是一脈相承的。 六壬的演算,完全是按照道家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封”的程序進行。它以天(天盤)、地(地盤、太陽(日纏、月亮、二十八宿、年月日時、四季等等自然界的周期變化為運籌的依據,用一套完整的模型,把所有的時空關系納於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生克為正,制化為變,以求得矛盾的相對統一和平衡,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以說,學好了六壬,全部數術學的基本思想,便可一通百通,其它的各種東西,也都包括在這個道理之中,就像站在高山頂上、遠處的景像便可一目了然了。 六王推算有較大的難度,主要是因為它是一個全方位的立體模型。它雖然有—定的課體,但課式卻有上萬種。細算起來,其課體有60花甲×12支=720種。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12神、12將、陰陽兩類、地支正反轉得:

年命在大六壬中的作用

浅谈年命的在六壬中的重要性 —————————林烽 六壬是古天文学,其推算原理基于以太阳在某时辰及方位所处的位置确定一定的时空关系,再配上人事系统符号就可以推算人的命运,而12贵神系统就是为了人事关系而建立的,所以在六壬中贵神系统非常的重要。 月将加占时确立了天地盘,时空就此而定位,这种情况就如同我们吃饭的转盘圆桌,天地盘这种结构框架是我们推算人事关系的基础,因而我们把它比喻为载体,而12贵神系统就如同转盘桌上的12道菜,根据不同的日干支排立四课,就如同根据一定的规则我们从圆桌上的12道菜中选取4道菜,而三传则是品尝这4道菜的过程。而我们预测者就如同鉴定师,这4道菜的味道如何还要看是谁去品尝,不同的人品尝也许味道是不同的,我们不应该根据这4道菜符合我自己的口味就认为也符合品尝者的口味,所以我们作为预测师也应该客观的去看待,不应该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菜,因为我们是鉴定师,是为别人服务的,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他品尝这几道菜的味道如何?而不是我觉得这几道菜味道好就片面的认为他也会觉得好!如果是这样,那么也许你已经走入误区。 作为鉴定师的我们,就是要学会鉴别不同的人品尝这些菜是什么样的一个味道,而这些不同的“人”就是我们说的年命,你要知道,日干是共性,是大家共同使用的“我”,而年命是个性,是独一无二的“我”,所以在预测时,日干与年命两者都显得很重要,抛弃日干以年命为主或抛弃年命论日干均是不合理的预测方式。大家可以去看看邵彦和、苗公达的案例,多读一读心里就很清楚了,而那些没有提供年命的古案例,则还没有认识到年命的重要性,孰对孰错,大家在实践中检验便知,实践是最好的验证方式,空空奇谈、以理推理是可笑的验证方式。

剑虹大六壬判断总要系列专题讲座

《大六壬判断总要》系列专题讲座 剑虹 之一大六壬的入手判断 学过周易八卦六爻的同志请注意,大六壬和六爻在判断路数上的差别是很大的,在学习大六壬的判断之时,先把以前的东西全部放下,一切按照我所讲的思路进行,这样才能很快地上路。 首先讲第一课,大六壬的入手判断。 我们在得到了一个课式之后,往往是把各种东西堆在一起,理不出一个头绪,到底怎么样才能找到事情的主线,从而入手进行判断呢? 我们算任何事情,首先必须有一问题的中心主题,比如占财运,财就是问题的主题。当我们把课式起出来以后,首先第一眼就是看发用,即初传是什么,如果初传就是财爻,就说明财的问题已经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问题,开始运动了。就象我们想在某一大本书里找到一段精彩的论述,翻到其它的东西,都不是你要找的内容,这个时候就叫做无“用“。无用的东西可以不看,而当你找到了所要找的东西,这就叫有”有”,或者叫发用。想找的东西发用了,就说明目标出现,目标出现以后再看它的结果,即以后的“传”。传好,则说明出现的东西好;传坏,则说明出现的东西不理想。 总之,我想问什么,就找什么。所问的东西发传,则说明它真的动了,并且它还是这一阶段一切问题的主要方面,是真正实际的中心问题。 那么,我所问的问题没有发用呢?这就说明该问题不是整个的主要关键,它的动作对事物全局不起主导的作用。 所谓发传是什么意义呢?我们说发传就是整个事物发生的变化和转折,它是引起事物从这一状态变成另一状态的焦点或关节点。正象水变成冰或从水化成气一样,发传就是这个节点的温度,而传就是水化成气的整个过程。当水完全化成气以后,三传就宣告结束,事物的状态就从水的状态变成了气的状态。 而不发传的事物,却不是引起事物质变的事物,它只是在事物某种固定状态下所进行的量变运动,或者说是一种不改变大局的运动。 因此,我们在看三传时,切不可盲目地下结论,而先要看清楚三传发的是哪一种用,

大六壬金口诀起课概述

大六壬金口诀起课概述 浏览次数:711 日期:2012-3-1 1 金口诀起课分为六步来进行:即起四柱、起地分、起将神、起贵神、起人元、起天干。 一、起四柱 查万年历,排出起课当时的年、月、日、时的完整四柱,写在最上面。 金口诀所用的历法知识: 六十甲子的排列:无论年月日时的都是按六十甲子的顺序依次排列下来,从古至今不可变异,所以必须明瞭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六十甲子的组合,是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顺序组合的,在六十甲子组合中,是阳干配阳支,阴乾配阴支,不会出现阴阳互配的情况。 从六十甲子排列表中可以推知。 1、年的开始、结束不是春节,而是以立春为界,立春后才算进入下一个年份。 2、正月的月建即月支为寅,依次卯为2月、辰为3月、巳为4月……子为 11月、丑为12月。 12个地支固定配12个月。 每月的起止时间既不是公历,也不是阴历,而是农历的节气。 农历24节气中,每月有两个节气,在前的叫节气,如立春、惊蛰……,在后 的叫中气,如雨水、春分……。在金口诀预测中,就是以节气作为月与月之间的 界限的。如一月从立春开始到惊蛰前结束;二月从惊蛰开始到清明前结束……依次 类推: 立春:1月、惊蛰:2月、清明:3月、立夏:4月、芒种:5月、小暑:6月、立秋:7月、白露:8月、寒露:9月、立冬:10月、大雪:11月、小寒:12月。 3、每日的开始不是从0:00,而是从23:00进入子时就是新的一天了。 4、时辰,每时辰为2小时,具体如下: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二、起地分 地分可以灵活起之,可以用来人方位、来人生年(属相)、写字笔划数、名字笔划数、外应等。

大六壬初级判断

大六壬初级判断 第一节大六壬判断分析的步骤: 一大六壬排演步骤: 1、占断问的时间以及预测的事由,便于以后查阅和归类以及反馈后的验证等! 时间主要注明年、月、日、时,一般要求写明公历时间,农历时间,并注明干支花甲, 2:查出日子所在的旬,确定旬空!写明求测人的信息,最低要求预测人的出生年份,属相,行年!这里的旬是指六甲之旬,每十天一旬,以甲为首,六十花甲子中共有六个,称为六甲旬首,其余天干皆被六甲领导,旬空就是指的六甲旬空,因为天干有十个,而地支有十二,天干与地支相配,总有两个地支不在六甲旬内,故有旬空之说,其中甲子旬中戌亥空,甲寅旬中子丑空,甲辰旬中寅卯空,甲午旬中辰巳空,甲申旬中午未空,甲戌旬中申酉空。 二大六壬的起课方法 大六壬用“正时”或“活时”起课,通过二十四节气定出月将,以月将加时排天盘,根据天地盘的组合,演四课,依九宗法发三传。其理论与用法十分复杂,主要有正时与活时起课两种。 1:正时,又称真时,要把我们日常所用的北京时间转换成当地的地方时。大六壬正时的运用与梅花易数类似,“讲究不动不占”,当自己心中动念,想预测某事时,便可以用这个时间起课。若是他人问卜,可用来人或来电话的时间起课。 一般来说,当自己突然动念想占卜某事,多用正时起课。若有事久疑不决,或者一个时辰内有多件事情要问,则可以用灵活的起课方法,如报数、写字、翻书页、或抽签。 2: 活时,通常用十二支竹签,写上十二地支,装在竹筒中,当有事要预测时,集中精力随意抽一支竹签,以所抽得的签上的地支作为时辰起六壬课。 如果竹签不便制作,还可以随手写一个数,或随便翻开一本书,按照这个书页的数字,超过12以上的减去12,或除以12,按照所得余数,为时辰起课!

大六壬的学习步骤(精)

大六壬的学习步骤 六壬入手极为不易,原因一在于要素众多,不易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二在于六壬的思维方式极具特色,跟一般的预测方法差距较大,习惯了六爻、梅易甚至奇门思维的人会感到极不适应,因此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六壬学习顺序,循序渐进。 总结十几年的学习经验,本人认识到,学习大六壬,基本分为如下三步:一、理清思路,感受理气。 提高整体的易学认知水平,建立基本的六壬判断思路,把握六壬的式法思维特色,牢固树立生活与六壬”的对应意识,明确壬式判断的核心在于理气和类象,了解六壬理气的基本内容、不同占类的取象和察象原则。 二、分析课式,把握要素。 六壬课式是由诸多因素组装”而成的,课式的任何一个部件认识失误,都会影响判断准确率。必须对每一个要素都有明确的认识,知道此要素出现何种情况时应该如何分析。 课体要素的内容很多,干支、三传、支神、天将、六亲、神煞、十二长生运、课体这几个大的方面,均有很多内容需要深入研究。 例如,在课中干代表什么,支代表什么,四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传中各传的作用,十二天官的作用,神煞的选取和判断,年命入课的判断,年命不入课时上神和下神如何看法。日干寄宫空亡有什么象意,干上神空亡有什么象意,它们在不同的占类中怎样应用。旬空,到底能够填实,还是全部应空。中末空亡是否事情都会不成。贵人有什么象意,在不同的占断中分别代表什么,贵人贵天门、塞鬼户、履狱、临空、受克、临门分别代表什么象意。如此等等,不胜枚举,都需要必须一个内容一个内容、一个方面一个方面、一个要素一个要素地弄清楚。古今壬书,都十分重视对课体要素的研究。如果想对某一个要素认识清晰,最好是把壬书中对这一要素比较典范的论述摘录出来,加以综合比较,从而获得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

大六壬快速起盘法

[转载]大六壬快速起盘法 六壬起课,一般以这个顺序:先月将加时起出天地盘,起出天地盘后,就知道每个地盘上加临的是什么天盘。然后根据天地盘把当日日辰加上其上神,再将日辰的上神做地盘再找出一组上神,起出四课。然后根据九宗门的法则起出三传支神。然后再跟据贵人歌诀看贵人加在哪个支神上,看此贵人支神所在的地盘知贵人之顺逆,在所有的支神上排上天将。最后再排出六亲,遁干等,一个大六壬课就完成了。 仔细研究起课过程,发现总共有三个难点:一,必须知道某个支神上加临的天盘支神是什么。二,九宗门。三,必须知道哪个支神上乘的天将是什么。下面我们用简便方法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一,确定一个支神的上神。 常规方法是把月将加到占时上,顺时针转出一个天地盘来,写在纸上,这样什么上加什么,一目了然。其实月将加时,就是用月将和占时的相对位移,确定其它支神的相对位移。比如子将卯时,卯上加子。子在卯后三位,那么所有的天盘都在地盘后三位。虽然这是个规律,但在脑子中快速想出什么上加什么,还是比较困难:要先算出位移,再一个一个算出。我觉得,这样并不是最快的方法。最快的方法是把一个天地盘什么上加什么给背下来。我们把A上加B,B上加C,C上加D……用ABCD……连成一句话,这样背下这

句话后,起课时就不用经过大脑就能说出什么上加的是什么,这样最快。比如一个天地盘是寅上加亥,亥上加申,申上加巳,巳上加寅,就连成:“寅亥申巳”。同理还有“子酉午卯,丑戌未辰”。这个天地盘就简化成了这三句话。使用时比如是甲子日,甲寄寅,背出口诀“寅亥申巳”,就知道寅上是亥,亥上是申。“子酉午卯”,子上酉,酉上午。四课出来了。再就是如果知道了发用,从口诀中截取三个字,就是三传。比如此课午发用。“子酉午卯”,从午截取三个字,午卯子。就是三传。(如不理解,可自己写出天地盘来)天地盘一共有12种。除去一个伏吟课外,我们把11种天地盘都用此方法写出口诀来:就是下面这些: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寅辰午申戌,丑卯巳未酉亥。 寅巳申亥,子卯午酉,丑辰未戌。 寅午戌,亥卯未,申子辰,巳酉丑。 子巳戌卯申丑午亥辰酉寅未。 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 子未寅酉辰亥午丑申卯戌巳。 戌午寅,未卯亥,辰子申,丑酉巳。 寅亥申巳,子酉午卯,丑戌未辰。 子戌申午辰寅,丑亥酉未巳卯。 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

(北海闲人)大六壬学习心路

(北海闲人)大六壬學習心路 (北海闲人)大六壬學習心路 大六壬學習心路(系列)之一 前言 大六壬是高深的学术,独学、无师、无友、凭书的人,要走无数的弯路。虽然机缘巧合,幸蒙师授,得窥大六壬门径。但回首学壬之路,也是曲折迂回,山重水复。很想把十几年学壬走过的道路写下来,既为总结心路历程,以便找到更便捷的提高法门;又是揭自己的丑,展示曾经走过的“弯路“,为有志于壬的朋友作个向导,使之走上学壬的康庄大道。 计划有时间就写一点,写成一系列的文章,长短不拘。 大六壬學習心路(系列)之二 《大六壬大全》 翻开《大全》,真是篇篇让人着迷,段段让人钦敬,句句催人记诵,口诵心唯,神而明之,爱不释手。 少年时代,机缘巧合,学上了金口诀,因为年龄阶段的整体思维水准问题,一直不能登堂入室,偶然的机会,在书摊上发现了一部《秘藏大六壬大全》,属盗版,盗得惨不能睹,籍着一点金口诀月将加时、干神将方、登明神后、贵蛇朱六的基础,愣是学会了起课,那是翻遍全书,东拉西扯,

上拼下凑,反复失败的结果。金口用地分,大六壬不用地分;大六壬以日辰之阴神阳神为基础起课,金口则是干神将方上下排列;金口的贵人顺逆看天盘,大六壬看地盘;金口的贵蛇朱六叫神,大六壬叫将,金口的登明神后叫将,大六壬叫神,金口是神将同用论生克,大六壬则将主事神主吉凶,金口的玄武本家子天后本家亥,大六壬的玄武本家子天后本家亥,这些搅不清的粥,都是在多个不眠之夜里弄清的,现在看起来实在是简单得可笑,但作为一段心路历程,还是要羡慕现在有这么多壬书可读,有这么些文章可参考的初学者,他们处在了一个全国的整体大六壬认识水准比十几年前不 知高多少倍的时段啊。 实话实说,初学大六壬,确确实实认识不到《大全》的价值,实际就是“没有读懂”,等到壬海边上摸爬滚打了多年之后,等到把壬学的针头线脑都缕齐以后,在整体的阴阳五行、理气象数认识提高之后,在数不清的实占之后,回头再看《大全》,就有点想“纳头就拜”的冲动,读到精彩处,不禁手为之舞,足为之蹈了。 《大全》这本书价值大不大?大,大得很!概括一下,就是“底蕴深厚”、“字字珠玑”,需要反反复复地研究,只要读得得法,学壬定会事半功倍! 初学者看这本书,可是很头疼,但初学者又离不了这本书,再高段的高手,也得从这本书里汲取营养,而且是极有

秦瑞生—大六壬预测学

第一章绪言 (2) 第一节六壬的意义及来源 (2) 第三节本书各章节旨意 (7) 第二章占卜原理 (9) 第一节由五个占例谈起 (9) 第二节占卜的原理 (25) 第三节六壬术的特色 (28) 第三章六壬式盘组织及要素说明 (30) 第一节六壬式盘组织 (31) 第三节阴阳五行学说及其衍生关系 (49) 第四节六壬式盘制作流程解说 (63) 第五节发三传九宗法 (63) 第四章落象的形成 (64) 第一节八杀的意义 (64) 第二节九宝的意义 (82) 第三节十二天将 (104) 第四节其他要素 (125) 第五节小结 (171) 第五章判断的要领 (173) 第一节占断八门 (176) 第二节五要权衡 (193) 第三节应期 (216) 第四节小结 (244) 第六章分占要领及神煞应用 (249) 第一节生息繁衍 (250) 一、占婚姻 (250) 二、占胎产 (258) 第二节生活应用 (265) 第三节事业经营 (303) 第四节交往对待 (325) 一、占访谒 (325) 第五节盗贼 (335) 第七章六壬术简易筮法 (340) 第一节斗罡指法 (340) 第二节类神三才法 (344) 篇后语 (348) 附录 (351)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六壬的意义及来源 太乙、奇门、六壬,古称三式,在七政占星学、子平八字、紫微斗数、六爻易卦、梅花易数、测字等术数未兴盛前,三式一直是首家、阴阳家拥以自珍的秘宝。从姜太公辅佐周文王、伍子胥辅佐吴王、范蠡辅佐勾践、张良辅佐刘邦、诸葛亮辅佐刘备、李靖辅佐唐太宗、耶律纯辅佐元室、至刘伯温辅佐朱洪武,这些历史上著名拨乱反正的军师人物皆洞悉三式。但由于三式不易学,遂被比较简易的预测工具取代,仅流传于知识分子。 三式中,太乙以天元为主,奇门以地元为主,六壬以人元为主。三式据说会心自玄女,但其史已不可考。大抵圣人为事,必探究天地道理,而天地之根源即是天一生水,地生五土,水是万物的血脉,也是生命的根源,土可生育万物,所以水和土成育功德之最。一加五就成六,壬为阳水,壬寄宫在亥,于后天八卦属乾宫,且水是五行之开始,故以“六壬”冠名。 六壬术兼有易卦和五行之术,采用天盘、地盘来占卜人事吉凶,此即“日在加时所临之方为断”。有关之意义及来源,下列书籍记载甚详。 (一)《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曾记载:“风后相(黄)帝造指南车,系取诸太乙法。大挠(氏)作甲子而寅奇门,后删于吕望,精世于张良,六壬之名始见隋书经籍志,而论者以伶州鸩之对七律,实其

大六壬详解的主要内容

《大六壬详解》最主要内容介绍 1,大六壬的预测优势,六壬重人事,比用于军事的奇门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和适用,比六爻和四柱更加细腻、立体化和动态化,它能准确的表达事情的发展过程,使得我们的在判断时不容易出差错。六壬最强的优势在于,当你熟练之后,分秒之间便知结果,直让人称奇。作者作为职业预测师,曾研究六爻10余年,也曾遇到很多不信命的人,你让他摇卦他是根本不屑为之的,而且即使摇卦也是一事一测,其准确度也与摇卦人的感应有关,且实战中经常一人求测很多问题,比如你看我做这个行不行?做那个能否赚钱?用六爻太难对付,而作为高层次预测学的六壬和奇门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无需摇卦直接判断。 2,大六壬的几种起课方式,最常用的起课方式我们称之为正时课,也称为天算,活时起课我们称为人算,六壬的起课方式决定了其准确度,正确的起课方式可以达到料事如神的地步,而错误的起课方式则怎么也断不准,所以作为六壬学者必须掌握天算与人算的区别及特点,才能更清楚的明白什么时候采用天算,什么时候采用人算。 3,介绍常见的课体课格,剔除部分不常用的课格,并对常用的课格课体进行了剖析,六壬课体对壬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参考和提示作用,并对我们的判断结果有一定的提示,所以课格也是属于六壬中很重要的部分。 4,空亡总论,六壬的旬空所占的比例很高,几乎占40%左右,所以要想断好六壬课是必须仔细研究空亡的,书中将空亡分为10种类型,并点明了解空的方式。 5,六壬的四个层次理论,本书首次提出六壬的四个层次理论,此理论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实践需要,可以说该理论的提出在实际断课中起到了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理解该理论之后便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六壬中错综复杂的生克关系,使得我们在壬课判断上层次更加分明,思路更加清晰。 6,四课阴神阳神论,指明了四课之间孰轻孰重的问题,第一、三和二、四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要想断好课必须要懂得干支阴阳两性的轻重问题,这是我们判断事情表面和实质的关键点所在,所以此节内容也是壬课的关键所在。 7,四课的作用路线,关于四课间的作用路线,诸书中未见有一提及,而仅有《壬归》、《六壬大全》中仅详细的论述了四课之间的作用关系,但并从未论述四课之间的作用路线,《毕法赋》也有少量的断语涉及到四课间的作用路线。本书中四课作用路线理论的提出,并非是标新立异,而是实践需要,此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四课之间的作用关系,使得判断更加清晰,重点突出。 8,四课的作用关系论,此节指出了干上两课的作用关系,支上两课的作用关系,干支交叉作用关系和干支相加的关系,此节内容也是壬课判断重点所在。 9,三传论,三传是事物吉凶的变化过程,它既是四课酝酿的产物,也反应了事情的发展过程,所以三传是判断事情吉凶的关键部分。 10,类神论,此节介绍了人事物的类神,如同四柱六爻中的六亲及事物的用神一样。类神是我们占断事物的关键点所在,类神无法抓取,判断就难以精确定位,同时类神也是占测失物的关键所在,比如我们测父亲和母亲的身体如何?测水壶或真空杯放哪里了?该如何选取类神呢。 11,六壬判断的根本思路,此节详细讲解了壬课的判断思路,六壬有两难,一难在发三传,二难在判断,四课三传神将交叉,其判断犹如狗咬刺猬一般不知道如何下口,很多易友

[教材]大六壬金口诀务实研究

[教材]大六壬金口诀务实研究 大六壬金口诀务实研究 金口诀务实研究 上古易, 学人混沌行; 迢迢独尽好风景, 风雨消磨, 情在不能醒( 腹中花, 问与谁共鸣, 易海缳沙出真易, 韬略试展, 千古圣贤评~ 自序 易学是研究天地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涵盖在易学的范畴内(中华几千年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常百姓,上下研易者不计其数(然易海浩瀚,经文晦涩,言辞闪烁,阅读起来索然无味,原本皓首穷经的兴致,荡然无存(因而,学人总在云深不知处的境界中( 作为融奇门,太乙,六壬三式之精华,破天时,地理,人事三才之奥秘的金口诀,凭它入式法的简洁,判断的精确,解断的细腻而让人惊叹不已,以为神遇~很多人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书,得其书者虽苦研多年亦因无法入手而藏之于楼阁,望书兴叹(金口诀原书保存最早的是明朝版本,现存于北大图书馆中(清末民初时上海链

石书局和广益书局将其批量发行,约六千册左右,散落于河南,山东,辽宁,吉林,河北一带(笔者曾往上述各地寻访高手,受益匪浅,叹其神妙,九十年代初,河南一位老先生首先将金口诀弘传于世,到如今国内传授此术者已不下四五家,鱼龙混杂(由于授者以此为珍,不肯倾囊相授,后学者想窥其堂奥,寻求突破,亦不得其门而入(有感于学易的艰难,为使易学发展步入健康新道路,笔者将自己在实践中经过印证的行之有效的金口诀解断方法,毫无保留的撰写出来,奉献给普天下的易友,为易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倡导易学新风气,从自己做起~ 《小窗幽记》云:“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有正确的法则,才能含精咀华,去伪存真;有正确的解断技巧,才能拥有利器,断言一语中的( 并非骄狂,我敢断言:金口诀的常规解断方法尽在其中~看过此书,不必再浪费钱财去函授各种金口诀教材了(如果再进一步学习的话,就是如何进行专项研究了(如投资分析,股市预测,犯罪信息预测及预防,人生发展策略分析,案件侦破等等(笔者在上述五个方面均以成立了研究小组,值得欣慰的是:在案件侦破方面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易学要发展就一定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走出一条务实,发展,创新的新易学道路来( 撰写此书,必然要得罪以“教授”金口诀来谋利的泰斗,大师,传人们(揭了人家的底,自然要遭人忌恨,但我无惧~必要之时,我会揭开大师们的疮疤给世人看看人家是如何编造出的弥天大谎来欺名盗世的(我有此举,为天下学易者悦~中华易学要发展,从我做起;务实研究,信而不迷~都如此(则中华易学可兴矣(千年发展,从我做起;务实研究,信而不迷~都如此(则中华易学可兴矣(千年易华定可再现今朝~

大六壬精义讲解续

大六壬精义讲解续(转载) 大六壬精义讲解续 —、起课问题 六壬起课有固定时和活动时之分,固定时就用起算时当天和当时的天干地支。活动时用摸火柴签和掷骰子等来取天干地支。具体方法是:让来预测之人心想其事,任意摸三培。第一堆火柴数为时辰,第二堆火柴数为天干,第三堆火柴数为地支。地支超过十二数便除十二取余数,天干超过十数便除以十取余数。天于和地支数必须单见单,双见双,否则不算。然后用月将加时和干支起课。一般算自己的事用固定时,算别人的事多用活动时。 大六壬课式较难的是比用和涉害,什么时候比,什么时候涉都有规律。这条规律总的原则是:四课中只有两克,一般都用比。比的方法是用有克的两课上一层地支,都与天干相比,与天干阳见阳或阴见阴则取,与天干阴见阳或阳见阴则不取。如果两克都与天干不同性,则用涉害,取孟仲。 如果四课有三个克,则必然有两上克下,或两下克上,这都不取,而只取那一个下克上或上克下。这叫知一课,此在“一”中起决定作用。 如果四课有四个克,则先取下克上;用几个下克上与埴相比,如不能比就用涉害、取孟仲。《六壬大全》中有涉害深浅的问题,讲的是同为两下克上,又不能与干相比,则看被克的两个地支在地盘上转一圈分别受到几重克,故为克深,如下课式,亥和丑同被下克,但亥在地盘上转一圈受到了四重土克,而丑只受到了两重木克。故取克深者亥为发用。孟先见则机先现,仲先见则微先显。 亥 酉亥丑卯巳 未丑卯巳丁 关于“伏吟”课,有很多书的取法都不一样,这主要反映在阴干的取法上,如乙、丁、已、辛、癸,它们都寄在四季宫内,有的说乙干伏吟辰戌未,癸干伏吟丑戌未,丁巳辛中论伏吟,辰先未后末取刑,而陈公献《大六壬指南》则说:“伏吟之象也,有克者取克,不过癸乙二干而已,无克者阳日自干上发传,阴日自支上发传,逶迤三刑而为三传也。若初传自刑,则中传阳日用支,阴日用干,仍取刑为末传也。倘逢中传自刑者,末传上以冲神为之也。”见下例课式: 辰卯 酉酉辰辰酉卯卯戌戌子 酉酉辰乙卯卯卯戌辛卯 以上课式的起法,明显示与第一种说法不一样,到底取哪种为准?根据我们的实践,还是取后一种为好。这也是我在《大六壬精义讲解》中所列出的口诀,不过大家可以两种方法兼参,从中选出最好的取法。 关于起贵人,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起法。例如:韦千里的《六壬秘笈》中,起夜贵人歌:“甲羊戊庚牛,乙鼠己猴乡,丙猪丁鸡位,壬蛇癸兔藏,六辛逢午马,阴贵夜时当”。这里的

大六壬金口诀

大六壬金口诀 (一)方生干为父母动。 方生干为父母动,为印绶。凡占小干尊,大吉。这里的小干尊是个倒装句,应解释为小尊干。小是年轻人、晚辈人、社会地位低的人;尊为尊敬爱戴之意;干为人元,代表老年人、长辈人、社会地位高的人。小尊干就是下敬上,小尊大,少敬老的意思,大吉。还主科举上榜,求文书、书信、职称可得。 (二)干生方为子孙动 干生方主子孙之事,如添人进口,外来财物等,占事主小吉。 (三)干方比为兄弟动 凡占,事在兄弟朋友之间,多为争执不和之象。主事情多有不成,小凶。 以上“三动”的内容,因内中干方之间不存在克与受克的问题,所以,前人没有将其列入“正动”的行列,“五动”以克与受克论动,故曰“正动”。 金口诀干神将方取事 金口诀干神将方四位之间生克关系除了五动、三动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干类 1、干克神:外来取索,若临门,主人谋害自己,常人损财,官人失位不宜求干,官事主散,乃官爻受克之故。 2、干克将;求财不得,常人损财忧疾病。将阳主男子,将阴主妇女。又主外人入家中盗物或伤妻。 3、干生神:外人生助我财物或有亲友来访,占家主富而有生意,乃外生内之故。 4、干生将:内外和顺,人将物来送我,外人求我来相助。或外人干预於我。 二、神类 1、神克方:隔手求财虽难得,事主晚成。 2、神生方:宛转和合,贵人有怜小人之意,更得贵人之力。 3、神生将:所谋顺遂,内外和谐,人将财物助我。行人将至。 4、神生干;仕人论官,或有相托。常人有官府事,人将物求我,或自己将财求事,求事必成,寻人必见。 三、将类 1、将克干:喜事重重,求财必得,求名必遂,科举上榜,宜远行。 2、将克方:斗讼官事,小口不安,自身有伤,六畜损失,家宅不宁,财帛破散。 3、将生干:自己将财与贵人,内外和畅,父子亲,夫妇和,富贵之兆,百事有成。 4、将生方:名曰天覆,家人内合,使令有人助我,也主亲人远行,求财有喜,田宅丰厚,子孙兴隆,后代荣华富贵,为有官禄之人。 5、将生神:妻贤子孝,富贵荣华。 四、方类 1、方克神:损外财,隔位克,下犯上,民告官、孩子不听大人指挥。 2、方克将:钱财散失,又主伤妻,人出外失财。 3、方生神:内外和合,人广财丰,求事不隔手。家中子孙贤孝。 4、方生将:名曰地载,幼尊母,家人和合,喜庆富贵,协顺之兆,婚姻喜美,谋望有成。谈对象的方位为地分的六合处。 金口诀四位比合取事 金口诀四位干神将方除了生克之外,还有比与合的关系,下面先讲比后讲合: 一、五比同类 (一)干方比为正比:事在比肩,多有不成,六亲朋友斗讼小凶。 (二)干神比为近比:事在外干自己,或外来谋害自己,及外来骗财。 (三)神将比为次比:事在门户,亲属朋友斗讼。 (四)将方比为远比:事在朋友同类,或外出受排挤。 (五)四位俱比为合比:事在门户重叠,牵连闭伏不动。

大六壬初年级教程

大六壬初级教程 缘起 我在QQ群中聊天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热爱而渴望学习易学的朋友,这不能不让我想起当年我学易时的艰辛与没有老师指点的困惑,于是萌发了写作此教程的想法,初拟此教程分为三部分即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部分.并力求速成不说费话.本教程从零基础开讲,适合无基础或是有过其它预测术基础的易友学习. 六壬属三式之一,三式为遁甲,太乙,六壬的总称。因为他们在占测时都用式盘(可以理解为占盘)而得名。我之所以先写六壬的教程,是因为在我看来奇门,六爻等其它预测术在测事方面皆不及大六壬预测全面、细致与准确.大六壬实为测事方面预测术之最. 基础知识 什么是阴阳? 矛盾的对立面,比如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天为阴等等. 什么是五行? 就是宇宙中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如木制的东西都是属木的,广义的木包括各种花,各种草,粮食,等等. 什么是五行相生相克?

把木头点着了,这就是木生火.火烧完了变成灰就是火生土...用斧子把木头劈开就是金克木,用火把金属熔花了就是火克金等等.五行的相生相克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说明 五行的规律是五行相邻的都是相生的,隔一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干地支 天干 天干之间的相互作用 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 这个也被称为天干五合,他的规律是,在天干次序里1与6合,2与7合等 十天干与外部人体的对应图 十天干与内部人体的对应图 地支有十二个 十二地支的读音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配属相 这个可以用来取象,如寅为虎,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断是猫,豹子等 十二地支方位图 请注意这个方位与现代的方位完全相反,这里的每一个地支都会对应一个方位。当然有的方位是两个地支与之相对应。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剑虹 第一节六壬“天机”发端 何为发瑞呢?端者始也。发端就是事物的开始和发生,或者是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开始进行新的运动。 我们把事物的运动均看成是质点运动,则质点运动在时空中便显出曲线型轨迹。设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为座标原点,则该点的时交参量为O,以该点为圆心,作圆,分别截取曲线上R和一R为两个相反方向的线段。其线段之和仍然等于O。 按照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由两种相反或相敌对的力量所组成,例如前面新的力量要产生,而后面旧的力量也不甘灭亡,必然要产生针锋相对的斗争。正象R和一R,它们永远都是反向的对立的.R 和一R绝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必然要结合在一个原点之中,而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原点是O,向前的发展为1,这就意味着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0本身为无,但它是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说的,它只是取事物某一发展阶段上的一点,如果离开这一点,它便成为“有”了。 有可以成为万物,同时万物也可以成为无,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均在于我们选择不同的时空点.。 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事物运动的“0”和“1”呢? 我们把任何事物的运动,均设为质点的运动,即把所要求算事物变成为1,这个1就叫做“太极”,太极在有与无之间,有可能成万,万又可以归一。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一”来看待。正象我们的天文学家把无论多大的星体都看成是小小的一点一样。 我们知道,六壬从太极开始,太极为一,这个一为“虚一”。“虚一”的含意既包括了万物,又什么也没有,而从“虚一”到“实一”,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把事物赋予其中。 把事物变成为一,这个一就不是“虚一”了,而是具有了实实在在的内涵。’即成为“实一”了。事物的一,就是该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发端或起始边界。“一”把整个事物包含于其中,正象我们小学的算术,设整体为1,部分为分数,分数无论如何加减,都不能超过1(带分数除外)。 对于这个实实在在的“一”,古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天一”或“太一”、“太乙”等等。天一为万物质点的中心,事物都围绕它而运转,它也是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源。 为什么叫“天一”呢?这是古人们假设了世界上最原始的宇宙生成,即有形物质的产生和发端,他们设想了一个最原始的宇宙蛋,其中孕育了一个盘古,盘古奋力劈开了宇宙蛋,于是轻的物质上升为天,重的物质下降为地;于是数便由此产生,天为一为阳,地为二为阴,两种对立物质产生了。从天一、地二中又相继产生了水火、山泽……于是“天一”便成为有形物质开始产生的起点。这个“天一”赋予太极之中,便使空洞虚无的太极模型变成事物演变的起点或者发端。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太极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从古人们的宇宙生成观和物质运动观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你赋予什么事物,它就成为什么事物:又可以虚无漂渺——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可以不合任何事物。它是事物运动的最高原则和数理模型。 然而,我们所说“事物的发端”,并不都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它也许是事物刚刚处于萌芽阶段,而尚未升发;也许是事情已经发生,而去追综它已逝的形象;也许是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去探求其未来的发展;也许事情就根本没有发生等等。于是这个“天一”与“太极”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我们如何把具体的事物与太极模型中的“天—、地二”联系起来呢?或者说如何把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八卦所反映的内容与所要预测的事物相对应呢? 我们所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事物群链的矛盾纠纷,从表面上看,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与太极模型中所反映出来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封等内容毫无一点瓜葛,太极模型的变化发展怎么能够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呢? 现代自然科学,总是千方百计寻找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并且力图用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来描绘和精确计算这种联系和发展,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性质、类别、序列等进行

大六壬断法述要

大六壬断法述要 前言 六壬神奇,令人艳羡。但头绪繁多不易入门。即使典籍满柜,如在宝山不知所取,每每让学者望而兴叹,甚至半途而废。 然而大道至简,备极精淳之术,必有一条极清晰地思路。只是这条丰富的易学思路容易埋没在壬学丰富的内容之中,不易理出。 实际上,据凤山先生的说法,学壬的全部内容只有两个方面:理气和类像~壬学判断就是在理气指导下选取类像,分析类像的过程,我们读壬书就是看:(1)书里如何运用理气(2)占什么样的事情选怎样的类像;(3)选好了类像又怎样分析类像。 《大六壬断法述要》这份资料,就是谈理气,选类,察类的。 建议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用反复浏览的方法,先粗略地勘一遍。不求甚解。再大体把握内容,在头脑中产生一些疑问 时再回头细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本书的内容,获得深入 系统的认识。这也是读所有书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读了笨资料后,建议找来古籍原文进行研读,因为本 资料只是为研读古籍起一个引导作用,真正地珍宝还在古籍 里。 本资料特别适合那些已经涉猎了一段时间六壬,但仍摸 不到六壬式特点的学习者。 凤山先生精研大六壬、四柱、纳甲、堪舆、理致精深, 实践精研丰富,闲人承其指点,六壬思路豁然开朗,反观诸 书,是顿有恍然之感,今以其思路为蓝本,发明深义,以利

后学。 今贤邵梁栋先生、徐伟刚先生虚怀若谷,研壬思路发人 深省,启迪后学,闲人受益良多,亦借此聊表敬仰之忱。 目录 一、壬书的选择................................................... 二、大六壬的学习............................................... 三、迅捷起课的方法........................................... 四、壬占总纲....................................................... 五、理气............................................................... 六、取类............................................................... 七、察类............................................................... 八、求财占察类简释........................................... 九、占察一个例子............................................... 十、类像琐谈....................................................... 十一、闲谈干支定位............................................... 十二、几个经典课例类像分析............................... 十三、大六壬一览登堂断赋................................... 十四、《壬归》谋望占类像分析.............................. 十五、《壬归》婚姻占类像分析.............................. 十六、《壬归》出行占类像分析.............................. 十七、《壬归》求财占“琐占约云”简释.............. 十八、天官类神........................................................ 十九、铸印

大六壬金口诀起课详细方法

大六壬金口诀起课详细方法 在古本“金口诀”中关於起课方法说得简而又简,只有四句口诀:“人式之 法妙通玄,月将加时方上传,更看何神同何位,日干须用五子元”。这四句歌袂若无明师指点,无疑是天书,这里将起课方法破释出来。 一、先确定年、月、日、时 就是把问课时的特定时间转换成干支时,比如1998年,4月,22日, 下午2点,即为戊寅年、丙辰月、己亥日、辛未时。确定时间,最好手边有万年历,随时可以查阅准确的年月日时。这里简单说一下年月日的确定。 六十甲子的排列:无论年月日时的都是按六十甲子的顺序依次排列下来,从 古至今不可变异,所以必须明瞭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六十甲子的组合,是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顺序组合的,在六十甲子组合中,是阳干配阳支,阴乾配阴支,不会出现阴阳互配的情况。 我们把六十甲子排列写出如下: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的确定就是干支纪流年,98年为戊寅年,99年就是己卯,2000年 就是庚辰年,倒推上去,97年为了丑年,96年为丙子年,95年为乙亥年,从六十甲子排列表中可以推知。 月的确定,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十二个月的地支是不变的, 我们在这里把这种关系在温习一下: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 而每月的天干是不确定的,因而是需要查找出来,或计算出来。查找只要有 本万年历,每年每月每天的干支都列出来,只要找到相应的阳历或阴历的年月日,就能找出对就的年月日的干支。比如在98年阴历10月,当翻开万年历找到9

大六壬起课和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大六壬起课和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剑虹 —、起课问题 六壬起课有固定时和活动时之分,固定时就用起算时当天和当时的天干地支。活动时用摸火柴签和掷骰子等来取天干地支。具体方法是:让来预测之人心想其事,任意摸三培。第一堆火柴数为时辰,第二堆火柴数为天干,第三堆火柴数为地支。地支超过十二数便除十二取余数,天干超过十数便除以十取余数。天于和地支数必须单见单,双见双,否则不算。然后用月将加时和干支起课。一般算自己的事用固定时,算别人的事多用活动时。 大六壬课式较难的是比用和涉害,什么时候比,什么时候涉都有规律。这条规律总的原则是:四课中只有两克,一般都用比。比的方法是用有克的两课上一层地支,都与天干相比,与天干阳见阳或阴见阴则取,与天干阴见阳或阳见阴则不取。如果两克都与天干不同性,则用涉害,取孟仲。 如果四课有三个克,则必然有两上克下,或两下克上,这都不取,而只取那一个下克上或上克下。这叫知一课,此在“一”中起决定作用。 如果四课有四个克,则先取下克上;用几个下克上与埴相比,如不能比就用涉害、取孟仲。《六壬大全》中有涉害深浅的问题,讲的是同为两下克上,又不能与干相比,则看被克的两个地支在地盘上转一圈分别受到几重克,故为克深,如下课式,亥和丑同被下克,但亥在地盘上转一圈受到了四重土克,而丑只受到了两重木克。故取克深者亥为发用。孟先见则机先现,仲先见则微先显。 亥 酉亥丑卯巳 未丑卯巳丁 关于“伏吟”课,有很多书的取法都不一样,这主要反映在阴干的取法上,如乙、丁、已、辛、癸,它们都寄在四季宫内,有的说乙干伏吟辰戌未,癸干伏吟丑戌未,丁巳辛中论伏吟,辰先未后末取刑,而陈公献《大六壬指南》则说:“伏吟之象也,有克者取克,不过癸乙二干而已,无克者阳日自干上发传,阴日自支上发传,逶迤三刑而为三传也。若初传自刑,则中传阳日用支,阴日用干,仍取刑为末传也。倘逢中传自刑者,末传上以冲神为之也。” 见下例课式: 辰卯 酉酉辰辰酉卯卯戌戌子 酉酉辰乙卯卯卯戌辛卯 以上课式的起法,明显示与第一种说法不一样,到底取哪种为准?根据我们的实践,还是取后一种为好。这也是我在《大六壬精义讲解》中所列出的口诀,不过大家可以两种方法兼参,从中选出最好的取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