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42页PPT

合集下载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 傣族民俗文化介绍(课件)(共20张PPT)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  傣族民俗文化介绍(课件)(共20张PPT)

宗教信仰
傣族一般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 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 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 有教化,不野蛮。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 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 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进入 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 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 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而在现在, 因为9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 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很辛苦的。
菠萝饭
美味的日常饮食
青苔可以炸了吃,闻所未闻,但在版纳 的傣家人就是这么的任性,把从江河里捞 出来的青苔洗净后,加工成青苔干片食用, 油炸青苔既香脆,又有海味,是别具一格 的傣族风味菜。油炸青苔傣语称为“改 英”,做法是先将青苔压成薄饼,撒上细 姜片、盐、水调成姜汤,晒干后而成干青 苔片。吃时,用剪刀把干青苔片剪为小块, 丢进油锅里煎黄捞出,变成了餐桌上的一 道小菜。
• 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 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 内室,不能坐门槛。
•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 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 子。
谢谢聆听
油炸青苔
美味的日常饮食
黄蚂蚁生长在树上,蚁巢用树叶牵连成圆球形。 黄蚂蚁蛋食法有3种。凉拌:蚂蚁蛋用开水烫过和 烧熟的番茄、葱、蒜、香莱、辣椒剁碎食用;蒸 食:蚂蚁蛋和葱、姜、蒜、青辣椒拌匀后,用芭 蕉叶包好蒸熟食用;烧汤:用番茄、香菜和蚂蚁 蛋一起煮10分钟即可当地人喜爱的名菜。
凉拌黄蚂蚁蛋
傣族的重要节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门节
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 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 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约在农历九月中)。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4ppt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4ppt
多样性
各民族在云南高原上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相互交融,形成 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自然 环境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梯田稻作、山地耕牧等。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
服饰文化
云南各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既体现了民族审美观念,也反映了自然环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和饮食作为 独特的文化现象,吸引了众多 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这些文 化元素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 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了不同 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和饮食具有 极高的观赏性和体验性,可以 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通过 旅游开发,可以推动当地经济 发展和文化传承。
03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
语言保护
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加大了对少 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力度,通 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推动少 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
化和信息化工作。
02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饮食
各民族传统服饰展示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鲜艳。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 脚长裤。女子服饰则更为华丽,以红色、黄色、黑色为主色调,头戴绣花帽,身穿绣花衣 、彩裙等。
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和体验,带动了民族地区的旅游 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民族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头传统艺术。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语言多样性
云南各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 和文字,语言种类繁多,语系复 杂。如彝语、傣语、苗语等属于 汉藏语系,而景颇语、载瓦语等

少数民族彝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少数民族彝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04
彝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彝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说
彝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庆祝活动,如火把节、春节等。这些 节日与彝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彝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多种多样,如火把节传说起源于古代彝族人民在田间劳 作时,发现有火虫破坏庄稼,于是他们点燃火把将火虫驱赶,从而形成了现在的 火把节。
教育普及
加强彝族民俗文化在教育体系中的普 及力度,提高青少年对多元文化的认 识和尊重意识。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 时代需求对彝族民俗文化进行创新发 展,使其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06
彝族民俗文化科普的现实 意义与展望
彝族民俗文化科普对于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增强民族认同感
通过科普彝族民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彝族的文化传统,从 而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语言文字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文 字有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 。
宗教信仰
彝族信仰祖先崇拜和自然 崇拜,部分地区也信仰藏 传佛教和道教。
彝族的历史起源
起源传说
彝族传说中认为其祖先是 远古时期从北方南下的部 落,经过长期迁徙和融合 逐渐形成现今的彝族。
历史记载
据史书记载,彝族在古代 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迁徙 和战争。
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时期,彝族地 区逐渐形成了以土司制度 为核心的社会体系。
彝族的传统文化
服饰文化
彝族的传统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 特色,男子通常穿短装,戴帽子 ;女子则穿左襟大褂,戴银饰。 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略有差异。
饮食文化
彝族的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 辅以荞麦、薯类等杂粮。酒是待 客佳品,如有客人来访,主人必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和风俗 PPT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和风俗 PPT

据说,藏历每年七月上旬,西藏高原上空会出现弃山星。凡被该星照过的水,具有抗病健体 的功效。为增强体质,就在这一时间内,纷纷下河沐浴。天长日久,就形成了独特民俗—— 洗澡节。
洗澡节,藏语叫嘎玛堆巴节。在西藏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洗澡节”的来历,还有不 少动人的传说。一说特别久往常,西藏地区流行一场大瘟疫,人畜死亡特别多。人们祈祷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保佑,菩萨明白后,派七名仙女从瑶池中取出七瓶琼浆玉液,倒入青藏 高原的江河湖泊中。这天晚上,千家万户都做了同一个梦,眼见一个体态羸弱的少女,跳进 一条清澈的河水中沐浴,待浴后上岸,就变成一位体态健美的姑娘了。因此翌日,男女老少 纷纷来到拉萨河里沐浴,结果神奇的事发生了,不仅疾患顿愈,而且身体更加健壮。一说,从 前有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勤恳为藏族人民治病,他死后成仙,为接着给人们治病,每年初秋,弃 山星出现时,就将百草化成仙水,洒在河里,人们此时洗澡,就可不能得病。还有一说,有位善 良的姑娘,为搭救藏胞被恶魔关在山上,每年弃山星出现时,她才能来到河边沐浴,人们为了 感谢她,每当这时都来陪她洗。
请在课后收集两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与风俗习惯, 并与您的同桌进行交流。
感谢您的聆听!
星期天,佳佳跟随妈妈一起到菜场买菜。妈妈买好菜后,佳佳要妈妈带他去吃 牛肉包子。谁知到了店门口,妈妈止步了,佳佳问:“为什么到了店门口我们不 进去?”妈妈没有回答他,只是拉着他离开了那家店,走一段路后才对佳佳说 明原因。 妈妈说:“您不是说过,您们学校发的学生行为规范上规定,学生要尊重别人的 宗教信仰与民族习惯不?这是一家回族人开的清真点心店,他们不吃猪肉,也 不准把猪肉带进他们的商店,现在我们菜篮里有猪肉,如何能进这家店呢?” 佳佳明白了情况,便对妈妈说:“您先进店去买点心,我把菜篮子送回家后再来 吃。” 妈妈说:“好,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伙儿庭,每个人都应尊重别的民 族的信仰与习惯。”

少数民族彝族民俗风俗介绍PPT课件

少数民族彝族民俗风俗介绍PPT课件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 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 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目 录
CONTENTS
“彝族”族称的来源 彝族的历史发展 彝族的文化 彝族的习俗

“彝族”族称的来源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夷”、“黑 彝”、“白彝”、“红彝”、“甘彝”、“花腰”、“密岔”等。
信仰/服饰/建筑/饮食/语言文字/文学/历法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
















“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
• 在彝语中“毕”为举行宗教活动时祝赞诵经之意,“摩”意为长老或老师。
毕摩的宗教活动:
玛都迪(做灵牌) 撮那固(念治病经) 卓尼硕(念净宅经)
撮毕(送灵牌) 撮日(念咒仇敌经 里次日(念咒鬼经)
孜摩毕(念平安经) 消布(念消咒经)
“苏尼”是彝族社会中的巫师
“苏”在彝语中意为“人”,“尼”意为作法术时的情景。
• 苏尼一般由曲诺或阿加等级中的成员担任。苏尼并非世袭, 男女均可担任,法器主要为羊皮鼓和木槌。
• 苏尼不懂经文,也不诵经和主持重大祭祀活动,其主要社会 职能是施行巫术,驱鬼治病。
• 苏尼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不及毕摩,从事宗教活动的收入也 较毕摩低 。
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和云南宁蒗等县,东 部方言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北部,南部方言分 布在云南和广西,其余3个方言分布在云南。
语 言 文 字
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 史书中称“爨文”、“韪书”,或“罗罗 文”、“倮文”,通称老彝文。

《多彩的民族节日》PPT课件

《多彩的民族节日》PPT课件

祭敖包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崇尚自然 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祭祀一般都在农历五月中旬至 七八月举行。
壮族的三月三歌会,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 而形成,节庆期间,壮族青年男女对歌、碰蛋、抛绣 球,谈情说爱。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 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各地伊斯兰教协 会在古尔邦节上要举行招待会,邀请本族知名人士、 阿訇等人参加。
卡雀哇节是独龙族的新年,没有固定的日子,一 般由各村寨长老在一年最后一月择一个吉日,节期最 短3天,最长9天。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 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 十天左右)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期三至四天。
彝族的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节庆期间, 彝族青年男女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 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 应在9月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 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庆祝一 个月的封斋圆满完成。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傣族 傣族泼水节 阳历四月中旬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赛龙舟、泼水、歌舞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 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 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 等。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 火把节 六月二十四日 楚雄、昆明、弥勒、石林、大理、丽江等地 斗牛、赛马、摔跤、耍火把、歌舞表演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 “东方的狂欢节”。不同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 过大年。主要活动有斗羊、斗鸡、斗牛、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白族 白族本主会 各村寨不同 大理地区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本主节是大理白族的一个宗教节日。本主是大理地区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大理白族本主意即“本境福主”,是一个村 或几个村的保护神。大理白族信奉的本主名目繁杂,有传说中的神,也有历代的统治者,还有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及少量的自然 神等。不管男女老少都 要去拜神灵,希望可以保佑他们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 每个村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大理白族本主庙内供奉着木雕或泥塑的本主像,每逢大理本主的诞辰,为祭祀大理白 族本主的盛大节日。本主节有一套基本固定的程序、即请神,迎神、祭神、娱神,本主回归本主庙。平时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 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这样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各种民间歌舞表演,便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

少数民族傣族风俗民俗PPT模板

少数民族傣族风俗民俗PPT模板
• 傣医理论中还吸取了佛教教义中的“五蕴”思想,傣医又将五蕴与“五戒”相 联,在看病开药时强调进行五戒,以保证身心健康。
• 在傣医药书中介绍的傣族药方、用药配药和治疗方法既不同于西医,也不 同于内地中医,有的药方甚至有“偏方气死名医”的效用。
• 傣医诊病方法主要是望、闻、问、摸、切。 • 1983年国家确定傣医药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
傣族的服饰
男性服饰
•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 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 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 • 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一般文一条腿需两天,文全身需七至八天。
一般认为,公元6世纪后,傣族 已经开始不断从云南迁入缅甸 北部。7-10世纪,缅甸的傣族 处于南诏国统治之下,但南诏 国是否傣族先民建立的政权是 存在争议的,中国学者普遍认 为南诏国不是傣族先民建立的 政权,国外亦有学者持该观点。 公元10-11世纪,傣族在缅甸 北部建立起了名为“勐卯龙”的 国家,即中国史籍中记载的麓 川政权。1229年,桑龙进入今 印度阿萨姆地区。
勐泐政权的建立,标志着西双版 纳傣族的主体傣泐人正式形成。
元明时期,汉、傣人民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特别是 大量汉族人民迁居边疆,内地先 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科学在傣族 地区广为传播,迅速促进了傣族 社会经济的发展。
傣族地区地处边疆,在帝国主 义的入侵当中首当其冲。为了 捍卫祖国领土,傣族和汉、景 颇、佤等族人民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对英、法帝国主义的 侵略展开了多次武装斗争。
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 先民的记载。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 “银齿”、“绣脚”、“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 为“金齿”、“白衣”。“白衣”又写作“百夷”、 “白夷"、以致与白族混淆。清以来称为“摆 夷”。另外,越南史籍称傣族为“哀牢”;缅 甸史籍称傣族为“掸”;印度史籍称傣族为 “阿洪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