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行服用植物性乳酸菌
【应用情报站】植物乳酸菌在食品、保健品中的应用

近年来,植物乳酸菌在保健品领域逐渐风行开来,特别是在日本的益生菌固体饮料、压片、养生胶囊、蛋白粉、功能性饮料、果冻、酵素、青汁等各类健康辅助食品中都出现了植物乳酸菌的深度应用。
无精制营养素植物由来乳酸菌SNK8000亿
MHF生酵素333
DHC 蜂胶润喉糖
植物乳酸菌饮料
植物乳酸菌在特殊的灭活条件下,采用日本专利纳米分散化处理,菌体粒径为数百纳米级别,可以保持甚至提高乳酸菌活性,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其安全与功效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得到广泛应用。
特殊灭活的菌株,可以保持伸直提高活菌时的活性
经过实验可知,植物乳酸菌具有防御诺如病毒、防御流感病毒、抑制肠道炎症、缓解压力、减轻忧郁等功效。
不仅如此,植物乳酸菌在日本还被广泛应用,因其还具有品质稳定、易储存易加工、耐热耐酸、性状稳定等特点,比较适合现代各类食品、保健品生产工艺和流程。
除此之外,植物乳酸菌还应用在固体饮料,可以保护胃肠健康,也可用于儿童、老年人及大病初愈病人肠道调节或改善便秘。
添加在食品中,如烘焙、面制品、米制品、豆制品、茶制品和乳制品中,降低可能存在的低剂量的霉菌毒素,让食品更安全。
日本科学家用乳酸菌作“农药”

降 低 棉 籽 酚 含 量 而 不 降 低 产 量 的棉 花
就会 产 生 电 流 。研 究人 员认 为 . 个 实 这
验 不 但 能 即 时 观 测 到 植 物 的 光 合 作 用 . 提供 了开 发 生 态新 能 源 的 可 能 还 ( 疆 兴衣 网 , 0 0 0 — 0) 新 2 1— 2 2
棉 籽 富 含 蛋 白质 。但 其 中的 有 毒
物 质 棉 籽 酚 会 让 人 体 血 液 中的 钾 含 量
下 降到 危 险 水 平 .从 而破 坏 人 的 肝 脏
技 术有 望 为制 造 生物 能 源提 供 更 多
原 料 美 国加 利 福 尼 亚 大 学和 加 州一 家
和 心 脏 。一般 来说 , 只有 牛等 家 畜 能够 不 受 棉 籽 中 高棉 籽 酚 含 量 的 危 害 . 因
品 种 。田 问试 验表 明 , 花 的 产 量 非 常 棉 稳 定 。而 且 , 得 到 的 棉 籽 中棉 籽 酚 的 新
含 量 也 在 安 全 水 平之 内 .能 够 被 人 和 家 畜 食 用 ,预 计 十年 内也 将 出现 在 面 包、 干和 其他 食 物 中 . 增 加 这 些食 饼 以
行 基 因改 造 , 以使 它 将 植 物 纤 维 逐 渐 可
法 国 国 家科 研 中心 的研 究 人 员 利 用植 物 光 合 作 用 产 生 的物 质 开 发 出一
种 新 型 生 态 电 池 。 这 一 研 究 成 果 为 开
发 生 态新 能 源 提供 了思路 。
转 化 为 生 物 燃料 。研 究人 员认 为 . 由于 植 物 纤 维 广 泛存 在 于草 木 枝 干 中 . 一 这
日本 一 个研 究 小 组 利 用一 种 乳 酸
植物型乳酸菌台湾研讨会

1.亞洲傳統發酵食品中植物性乳酸菌之新應用2.日本的植物性乳酸菌相關商品之開發背景與趨勢3.植物來源功能性乳酸菌之篩選及應用4.植物性乳酸菌之特性與應用植物性乳酸菌-乳酸菌有葷、素之分?細菌本來就是和動、植物分屬不同的「域」(domain),所以乳酸菌根本沒有葷素之分。
但是最近,植物性乳酸菌卻在日本爆紅,可果美的LaBre、龜甲萬的LacVeg、大塚的野菜戰士等,都在競爭激烈的乳酸菌市場打下輝煌戰績我們目前尚無法由生理生化、遺傳、基因等特性上,明確分辨植物性與動物性乳酸菌,而且許多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 brevis,在動物或植物的環境都存在,又如L. plantarum,顧名思義一定是植物性乳酸菌,但卻常在動物糞便中分離得到,因為它會隨著植物食物進入腸道•Milk (Dairy)-derivedL. delbrueckii ss. bulgaricus, S. thermophilus, etc.•Intestine-derivedL. casei, L. fermentum, L. gasseri, L. johnsonii, L. rhamnosus,L. reuteri, L. salivarius, etc….•Plant materials-derivedL. casei, L. plantarum, L. brevis, Lactococcus, Leuconostoc, Pediococcus, Tetragenococcus etc…Divers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stinky tofu fermented broth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potential in immune modulation Shiou Huei Chao(趙秀慧), Yi Chen Lu (呂宜蓁), Koichi Watanabe (渡邊幸一), Ying Chieh Tsai(蔡英傑)Fu-tsai(福菜) and Suan-tsai(酸菜)TNF-αIL-6m / g p ( l e v e l n o i t e r c e s 2 1 -L I e n i k o t y CSH Chao, Y Tomii, M Sasamoto, J Fujimoto,YC Tsai, K Watanabe Lactobacillus capillatus sp. nov., a motile Lactobacillus species isolated from stinky tofu brineInt. J. Sys. Evo. Microbiol. In press 2008Ped. pentosaceus, Kikkoman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IFN IgEMouse splenocyte system: Increase gamma-interferon and IL-12, decrease IgE and IL-4WHY? 植物性乳酸菌1. 植物環境的微生物族群和動物環境大不相同,而且較為複雜2. 植物環境充滿高濃度的植物殺菌物質,如單寧酸、生物鹼等3.植物環境的營養素成份種類與濃度都變化多端,所以動物性乳酸菌多半只能利用乳糖,而植物性乳酸菌被鍛鍊得葡萄糖、果糖、蔗糖等都來者不拒,對胺基酸、維生素的需求也較低。
动物实验证实_ 口服乳酸菌明显改善免疫平衡

动物实验证实: 口服乳酸菌明显改善免疫平衡
2004/04/06 09:10 新浪 微信 QQ 腾讯 搜狐 网易 推特 Facebook 更多
因免疫系统的Th1/Th2失衡、Th2占优势而导致的过敏症状可通过口服乳酸菌而得到改善。在日前于广岛举行的日本农艺化学会大会(2004年3 月29~31日)上,多家酸奶厂商相继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可尔必思(CALPIS)、麒麟、雪印、明治乳业、Yakult都表示已在乳酸菌的抗过敏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麒麟啤酒基础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出现遗传性过敏皮炎(学名: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以及类似症状的试验动物(小鼠)服用 KW乳酸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KW3110株)后,可抑制皮肤发003年10月的日本过敏症学会上称:在以花粉症患者为对象的试验中证实乳酸菌对过敏症有改善作用(参阅本站报道)。 此次,该公司则在动物试验中证实了乳酸菌对过敏症的改善效果。 可尔必思技术研究所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系研究专业和日本大学生物资源科学部的联合研究发现:乳酸菌L-92菌株(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92株)可以帮助产生IL-12、促进Th1分化。 把来自过敏症体老鼠(特异性T细胞受体的转基因小鼠)脾脏的CD4阳性T细胞与L-92株共同培育,可以发现产生了促进Th1细胞因子 (cytokine)的IFNγ和抑制Th2细胞因子。如果在其中添加抗IL-12中和抗体后,则发现IFNγ的产生被大为抑制。 可尔必思此前已于2003年3月的日本农艺化学会和2003年7月的日本乳酸菌学会上发表成果显示:L-92菌株对花粉症和全年性过敏鼻炎有 效,此次泽通过小鼠试验进一步究明了其作用原理。 雪印乳业技术研究所发现:寄居在健康成人肠内细菌的Lactobacillus gasseri SP菌株可以增加巨噬细胞IL-12的产生,促进淋巴球IFNγ的产 生、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 这种gasseri SP株现用于日本Milk Community的各种酸奶酪产品。同时还使用于该公司2004年2月上市的“蔷薇科甜点酸奶酪”中。 明治乳业食品功能研究所与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系联合研究证实:保加利亚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OLL1073R-1菌株)产生的酸性 多糖体在试管中可以诱发老鼠脾脏细胞IFNγ的产生,口服也可以增加脾脏细胞的NK活性。 Yakult总公司的Yakult中央研究所研究发现:Yakult菌株(Shirota干酪乳杆菌)通过健康者单核IL-12的产生可以从细胞中产生IFNγ。(记 者:河田孝雄)
台湾康健杂志臭豆腐大翻身

臭豆腐大翻身?健胃整腸新發現植物乳酸菌健胃整腸效果好,其實老祖宗的食物早就存在了,你知道嗎?文.林慧淳攝影.陳怡安2008/08 康健雜誌 117期早在3年前,日本就已引爆植物性乳酸菌風潮,幾十種商品爭先恐後搶攻市場,熱度至今不退。
根據日本市調公司預測,今年日本乳酸菌飲料的年產值高達240億日圓(約台幣67.7億元),是去年的108.6%倍。
這種被定位為「低卡、低蛋白質、低脂」的乳酸菌飲料,成功打入女性市場,功效真那麼神奇嗎?比動物性乳酸菌好?植物性乳酸菌泛指從發酵蔬果中篩選出的乳酸菌,和發酵乳中常用的動物性乳酸菌做區別,正因為兩者的存活環境不同,造就出植物性乳酸菌獨特的性質。
有植物性乳酸菌研究之父之稱的日本東京農業大學應用生物科學部岡田早苗教授,從亞洲各地的傳統食物如泡菜、發酵茶、味噌當中,收集上千株菌種,分析結構發現,植物性原料當中含有高濃度的植物殺菌物質,包括單寧酸、植物鹼等,原不利乳酸菌生長,但經長時間的馴化與適應,殘存下來的植物性乳酸菌的細胞壁較厚,因此仍能在這種嚴苛又複雜的環境存活,還能善加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纖維雙糖等各種醣類做為營養來源,不像動物性菌種侷限於吸收乳糖為養分,因此岡田早苗5月底來台時指出,植物性乳酸菌在腸道中的存活率比動物性乳酸菌高。
岡田早苗教授進一步實驗發現,植物性乳酸菌刺激免疫球蛋白A(IgA)的效果平均比動物性佳,他在研討會上自豪地說,其中一株分離自發酵茶葉的菌種,人服用後體內產生免疫球蛋白A的數量之多,連唾液都能測到,將朝對抗感冒的方向發展,已有藥廠著手研發。
其他包括分泌細胞酵素以降低過敏原、吸附腸道中的致癌因子,也是植物性乳酸菌經過體外試驗後發現的好處。
不過,並不是所有植物來源的乳酸菌都比動物性好。
大同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顏聰榮從酸菜、酸筍及泡菜等台灣本土發酵蔬菜當中,收集上千株植物性乳酸菌,並且和公認優良的動物性乳酸菌做比較,結果只有21株勝出。
饮食

饮食作者: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10期臭豆腐营养胜奶酪防老年痴呆过去,臭豆腐普遍被认为是“不健康”的食物,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好东西。
近日,据台湾《康健》杂志报道,臭豆腐中富含植物性乳酸菌,具有很好的调节肠道及健胃功效。
该报道称,臭豆腐中含有植物性乳酸菌,跟酸奶中的一样。
有“植物性乳酸菌研究之父”之称的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冈田早苗教授发现,臭豆腐、泡菜等食品当中,含有高浓度的植物杀菌物质,包括单宁酸、植物碱等,而植物性乳酸菌在肠道中的存活率比动物性乳酸菌高。
臭豆腐分臭豆腐干和臭豆腐乳两种,都是很流行的小吃。
臭豆腐虽小,但制作流程却比较复杂,一般经过油炸、加卤和发酵等几道程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求一直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非常高。
北京食品酿造研究所所长鲁绯告诉记者,它的原料豆腐干本来就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豆制品,蛋白质含量达15%-20%,与肉类相当,同时含有丰富的钙质。
经过发酵后,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又产生了酵母等物质,所以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功效。
臭豆腐乳的饱和脂肪含量很低,又不含胆固醇,还含有大豆中特有的保健成分——大豆异黄酮,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素奶酪”,它的营养价值甚至比奶酪还高。
吃臭豆腐,对预防老年痴呆还有积极作用。
一项科学研究表明,臭豆腐一经制成,营养成分最显著的变化是合成了大量维生素B12每100克臭豆腐可含有10微克左右。
缺乏维生素B12可以加速大脑老化进程,从而诱发老年痴呆。
而除动物性食物如肉、蛋、奶、鱼、虾含有较多维生素B12外,发酵后的豆制品也可产生大量维生素B12尤其是臭豆腐含量更高。
臭豆腐虽好,也不能多吃。
鲁绯表示,其一,臭豆腐含盐量超标,不符合每人每天摄盐量不超过6克的标准,尤其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身体健康的人也应设定上限,每天最好别超过一块。
第二,油炸臭豆腐一般是以新鲜豆腐短暂浸泡“臭卤水”,让臭卤水中的细菌、霉菌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进而使豆腐的组织松弛,散发出臭味,然后再油炸,营养含量下降,因此尽量少吃。
吃出来的美丽,日本口服美容市场热点原料和趋势动态解读

吃出来的美丽,⽇本⼝服美容市场热点原料和趋势动态解读作者:植提桥 Tony最近⼏年,⼝服美容市场在颜值经济的驱动下迎来快速发展期,CBNData联合天猫国际发布的《2019⼝服美容消费趋势报告》表明,预计2022年我国⼝服美容市场⾼达238亿元。
基于消费者对⼝服美容产品需求的差异化,该类产品也在不断衍⽣出新的细分品类,⽐如抗糖化、抗氧化、美⽩补⽔等等,不同⽅向对应的消费⼈群和产品开发思路也是不⼀样的。
2021年5⽉19⽇-21⽇,Foodaily每⽇⾷品举办的第七届FBIC2021全球⾷品饮料创新⼤会在上海宝华万豪酒店顺利举⾏。
87场主题分享,134位⾏业专家,1653参会嘉宾,2400SKU全球创新产品,诠释着“新⾷品时代”⾷品饮料⾏业的创新思路与发展机遇。
从外在的妆容、防护到内在的⼝服美颜,新⼀代消费者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内外兼修”美容爱好者。
⽇本是全球⼝服美容市场重要市场之⼀,同时也是国内第⼆⼤受欢迎的⼝服美容进⼝国家(澳⼤利亚、⽇本、德国、法国、美国)。
对此,⽇本机能性成分研究所副理事长嘉岛康⼆对⽇本的⼝服美容市场进⾏全⽅⾯解析,并就⼝服美容如何在红利期突围给出相关建议。
1⼝服美容市场热点原料⽇本的⼝服美容市场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程,第⼀阶段(1970-1980年),资⽣堂率先推出“⼝服美容”概念产品,开启⽇本“内外兼修”的新美容时代,该阶段算是⼝服美容市场的启蒙期。
第⼆阶段(1990年到2000年代前半),市场饮料快速的发展期,以胶原蛋⽩和透明质酸为主的美容产品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2000年代后半到⾄今),⼝服美容市场的成熟期,市场上相关产品和消费⼼理都在⽇趋成熟。
《健康产业报》调查指出,美容补品市场估计已达2385亿⽇元。
其中,胶原蛋⽩520亿⽇元,酵素505亿⽇元,这两者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
其次是透明质酸390亿⽇元,硅250亿⽇元,胎盘220亿⽇元,以及其他原料,如蛋⽩聚糖,神经酰胺,弹性蛋⽩等,正在形成⼀个规模达500亿⽇元的市场。
植物性乳酸菌常识

植物性乳酸菌常识救星益生菌小组编辑早在3年前,日本就已引爆植物性乳酸菌风潮,几十种商品争先恐后抢攻市场,热度至今不退。
植物乳酸菌健胃整腸效果好,其實老祖宗的食物早就存在了,你知道嗎?学者指出,东方传统的发酵食品,像是味噌、泡菜和酱油等所含的植物性乳酸菌,在进入肠道后,可以诱发产生细胞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具有不错的保健功效。
台湾乳酸菌协会曾经举办研讨会,以研究植物乳酸菌著称的东京农业大学应用生物科学部教授冈田早苗在专题演讲指出,欧美由于经常食用乳制品,一般人对于乳源性乳酸菌(或是称为动物性乳酸菌)有比较多的认识。
但是,东方人常吃的发酵食品,比如豆腐乳、味噌、泡菜、酸笋、酱油、豆豉、啤酒等,则是可以找到植物性乳酸菌的踪迹。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
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
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
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
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直接关系。
乳酸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
乳酸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
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因此常被视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内;另外也部分添加在豆豉、啤酒、酱油里面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
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为代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肝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
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
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几年,日本食品厂商和制药公司纷纷开始销售与植物性乳酸菌有关的饮料,这使得植物性乳酸菌备受注目。
然而,这种植物性乳酸菌与酸奶中所含的动物性乳酸菌有什么区别呢?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乳酸菌的作用是分解乳糖和葡萄糖并产生大量的乳酸。
通过乳酸菌使双尾菌(乳酸菌之一)等益生菌的数量增加,同时抑制对大肠有害的细菌的数量。
通过调整这些益生菌和有害细菌之间的比例平衡,除了可以达到调整肠内机能的作用外,还能够有效预防便秘和痢疾等疾病。
以前人们常说的动物性乳酸菌,多数存在于酸奶等乳品中。
但是,这些动物性乳酸菌中的大多数都在尚未进入胃里时就死亡了,只有极少数能够进入肠道内。
而植物性乳酸菌则完全不同,它不怕酸碱,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因而比动物性乳酸菌具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冲破层层阻碍,最终到达肠道。
动物性益生菌指的是菌株是从动物的肠道中提取出来;相对应的,从泡菜等发酵物种提起出来的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命名为植物性益生菌,又叫植物源益生菌。
西方人日常饮食以肉类为主;亚洲人日常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蔬菜肉食为辅,亚洲人体内的菌株与欧洲人的菌株有些许的不同。
我们中国人有80%以上缺乏乳糖酶。
地球上只有居住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荷兰人、丹麦人和瑞典人等民族有充足的乳糖酶,因为这个地区的人缺乏日照,因而缺乏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
为了避免软骨病,他们的祖先通过喝牛奶,用乳糖代替维生素D来吸收奶中的钙。
为什么中国人的早餐都习惯了豆浆?是因为豆浆更便宜?麦当劳进入中国为什么早餐也开始提供豆浆了?
这些不能仅仅用一句“习惯使然”来简单敷衍。
里面的科学依据是:
豆浆能更好的被人体消化吸收,喝豆浆的人自然而然会觉得身体没有什么不适。
并不是说喝牛奶的人就一定会不适,中国还是有20%人体内有乳糖酶,喝牛奶也能很好的吸收和消化。
但这并不能改变国人体内菌株是植物性菌株的本质。
益生菌作为细菌的一种也有微生物的基本属性,本身也需要能量。
它们能够把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分解,吸收它们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壮大族群。
这些是生物的本能。
这种本能并不因为个人服用食物的改变而改变。
植物性益生菌的营养来源于植物,五谷杂粮。
动物性益生菌的营养则来源于肉类、奶类。
人体的肠道和里面的微生物相互依存。
肠道给益生菌提供生存的空间;益生菌把人吃下来的食物进行分解,吸收里面一些,然后分解成铁,钙等人体必需的营养供肠道吸收。
肠道吸收这些物质供应人日常的能量消耗。
这种动态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就会觉得身体不舒服。
其实这个是肠道反馈的信息。
亚洲人的肠道适应了植物性益生菌几万年。
婴儿生下来肠道里就有来自母体的益生菌菌群。
简单的举个例子:国人到国外旅游,适应西方人的饮食习惯。
一段时间以后就会非常想吃中国菜,尤其是非常想吃蔬菜。
不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而是身体需要。
这种需要是通过肠道直接反馈回大脑的一种信息,也可以理解为肠道菌株失衡,导致身体不适,人本能的需要回到以前的饮食习惯中。
同样的,过年的时候大鱼大肉吃几天下来,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吃清淡一些,过几天不见荤腥的生活,然后会觉得身体又慢慢变好了。
这种调节日常食谱的行为其实就是肠道对身体释放的缺乏某些物质,而某些物质又过量了加重了身体负荷的信息,人就会感觉不舒服。
从而本能的改变饮食习惯。
另外,据研究发现,到达肠道内部的植物性乳酸菌,会在肠道内部促使双尾菌数量大大增加,同时抑制在肠子内部的有害细菌。
双尾
菌数量的增加,能使肠道内部菌群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
毕竟人体的免疫系统90%都集中在肠道。
目前,日本许多商店都在销售含有这种植物性乳酸菌的饮料,其实,在日常饮食中,人们也能很容易地摄取到这种植物性乳酸菌。
比如说,富含植物性乳酸菌的食物有豆瓣酱、酱油、泡菜、豆豉、啤酒、酸奶等。
这些食物是得用乳酸或者酶发酵后制作出来的,全都富含植物性乳酸菌。
当然,如泡菜等腌制食品虽含有丰富的植物性乳酸菌,但服用过量也会引起人体的不适,因此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