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著名旅游景点和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简介

合集下载

旅游攻略:探索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旅游攻略:探索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旅游攻略:探索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1. 引言1.1 概述云南是中国南部一片风景秀丽、民俗丰富的省份,以其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壮美的山川,广袤的草原,清澈碧蓝的湖泊,还有多样化的少数民族文化。

无论您是喜欢远足探险、摄影艺术、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云南都能满足您对旅行与探索的期待。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为您带来一篇全面而实用的旅游攻略,重点介绍了云南省内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

文章分为引言、探索云南的自然风光、探索云南的民俗文化、旅游攻略分享和结论五个部分。

通过内容详实而又简洁明了地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云南这个令人向往的目的地,并在旅行中得到更好的体验。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那些计划前往云南旅行或对该地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旅游攻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通过文章中详细介绍的景点、节庆活动以及旅游攻略分享,读者可以理清行程规划,挑选最佳季节参观,探索独特且难忘的云南之旅。

无论是追寻自然美景还是感受多元文化,云南都将成为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目的地。

2. 探索云南的自然风光2.1 石林景区石林景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这里有大量奇特的石灵石鬼般的岩石群,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在石林中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石头迷宫。

你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峰林、岩洞和湖泊,同时还能与当地彝族人交流,了解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2.2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街道布局,保持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漫步在古城的巷弄中,可以感受到传统纳西族和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在束河古镇附近还有玉龙雪山等自然景观等待您探索。

2.3 泸沽湖风景区泸沽湖位于云南与四川交界处,是中国最深和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这片湖光山色的风景区以其清澈碧蓝的湖水、迷人的草坪和壮丽的雪山而闻名。

坐在木划船上,您可以欣赏到泸沽湖美丽壮观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神奇。

哈尼族节日哈尼族有什么节日(盘点那些年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节日)

哈尼族节日哈尼族有什么节日(盘点那些年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节日)

哈尼族节日哈尼族有什么节日(盘点那些年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节日)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比起汉族的节日来说,少数民族的节日显得更加热闹,更具有参与感,更狂野一些,很多人直呼,太不习惯,但是玩起来很开心。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是云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有着深厚的民族底蕴和民族内涵。

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云南少数民族的那些节日!白族——三月街大理三月街,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

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延续千年的大理三月街,既是民间贸易和民俗活动的传统盛会,也是传承弘扬大理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见证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哈尼族——十月年十月年为大年,按哈尼族的历法,十月是岁首。

红河哈尼族每家每户沿街设宴,连缀成长龙。

在节日里,当地哈尼妇女穿上节日盛装,头戴鸡冠帽,唱着祝酒歌,在男人们的击掌应和下,和各地游客一起欢庆佳节。

傈僳族——阔时节傈僳族的“阔时节”也有岁首之意,在节日前夕,傈僳人家会宰猪杀羊,酿制水酒,做好食物,户户之间还会相互馈赠。

而在节日当天,大家会一早去山上采青松叶,铺撒在屋中,或是插在门口。

全村老少都喜欢围在一起吹葫芦笙,跳迎新舞,唱迎新歌,并举行隆重的送魂仪式,把过去一年不好的魂赶走。

节日热闹非凡,打跳对歌,射箭比赛等丰富多彩,风情浓郁。

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围着几簇篝火,唱着民族情歌,跟着奔放的音乐节奏,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不论民族,相识与否,皆可以手拉着手,一起奔跑,一起舞蹈,忘掉一切,超然物外,只让快乐和激情随着熊熊赤焰随风飘逸。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传统,其中包括着各种丰富多彩的节日、婚嫁习俗和民族服饰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1. 纳西族纳西族是云南省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他们以纳西古城(丽江)著名。

纳西族的婚礼是他们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

传统的纳西族婚礼通常会持续3-7天,包括三个主要的仪式:迎亲、婚宴和送亲。

在迎亲仪式中,新郎家会派遣一支队伍前往新娘家迎接她。

婚宴通常在新郎家中进行,亲友们会欢聚一堂,尽情享用美食、酒水和表演。

最后,在送亲仪式中,新娘会离开娘家,和新郎一起回到新家。

2. 彝族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的彝族节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火把节,也叫做“彝族春节”。

火把节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持续三天。

彝族人们会点燃火把,组织巡游和舞龙等活动。

此外,他们还会进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参加火把节的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彝族的独特舞蹈、音乐和美食,体验到彝族文化的魅力。

3. 傣族傣族是云南省的又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以泼水节而闻名。

泼水节是傣族人们庆祝新年的传统活动,也是他们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泼水,象征着洗净过去一年的不顺和不好的事情,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幸福。

此外,傣族人们还会进行划船比赛、象棋比赛和舞龙等传统活动。

泼水节是一个热闹而欢乐的节日,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4. 藏族藏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地区的重要民族。

藏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藏戏。

藏戏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包括了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等元素。

藏戏通常表现的是一些史诗和传说故事,比如《格萨尔王》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华丽的服饰,将人们带入到神话和传说的世界中。

5. 哈尼族哈尼族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耕作和梯田耕作而闻名。

云南的特色高原少数民族节庆有哪些

云南的特色高原少数民族节庆有哪些

云南的特色高原少数民族节庆有哪些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节庆活动。

这些节庆不仅是民族传统的传承,更是展示各民族独特风情和魅力的重要窗口。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云南的特色高原少数民族节庆。

彝族的火把节堪称云南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彝族同胞们便迎来了这一盛大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身着盛装,手持火把,在夜晚的田野和村庄中奔跑、舞动,寓意驱除邪恶,祈求丰收和平安。

火把节期间,还有斗牛、斗鸡、摔跤等精彩的竞技活动,以及热闹非凡的歌舞表演。

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品尝着特色美食,分享着喜悦和欢乐。

白族的三月街也是颇负盛名的节庆。

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大理古城便热闹起来。

这不仅是一个物资交流的集市,更是民族文化展示的舞台。

来自各地的商贩云集,各类商品琳琅满目。

同时,白族人民会举行赛马、射箭等传统比赛,还有大本曲演唱、洞经古乐演奏等文艺表演。

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尽情欢乐,感受着白族的独特风情。

傣族的泼水节更是闻名遐迩。

一般在傣历新年的 4 月中旬(公历 4月 13 日至 15 日)举行。

泼水节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寓意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人们在街头巷尾欢快地泼水,还有花车巡游、章哈演唱、跳舞斗鸡等活动。

整个城市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让人充分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与奔放。

哈尼族的长街宴也是极具特色的节日。

在哈尼族的传统历法中,每年的十月是新年之始。

在这个时候,哈尼族村寨会摆起长长的宴席,各家各户将自家的美食端出,摆放在街道上,形成数千米的宴席。

人们沿着长街依次入座,共同品尝美食,分享丰收的喜悦。

期间,还有哈尼族的传统歌舞表演,展示着哈尼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纳西族的三朵节同样不容错过。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纳西族人民都会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朵神”。

这一天,人们盛装出行,到“三朵阁”烧香拜神,并举行赛马、对歌、跳舞等活动。

此外,还有纳西族特色的传统美食供大家品尝,充分展现了纳西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傣族 傣族泼水节 阳历四月中旬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赛龙舟、泼水、歌舞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 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 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 等。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 火把节 六月二十四日 楚雄、昆明、弥勒、石林、大理、丽江等地 斗牛、赛马、摔跤、耍火把、歌舞表演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 “东方的狂欢节”。不同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 过大年。主要活动有斗羊、斗鸡、斗牛、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白族 白族本主会 各村寨不同 大理地区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本主节是大理白族的一个宗教节日。本主是大理地区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大理白族本主意即“本境福主”,是一个村 或几个村的保护神。大理白族信奉的本主名目繁杂,有传说中的神,也有历代的统治者,还有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及少量的自然 神等。不管男女老少都 要去拜神灵,希望可以保佑他们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 每个村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大理白族本主庙内供奉着木雕或泥塑的本主像,每逢大理本主的诞辰,为祭祀大理白 族本主的盛大节日。本主节有一套基本固定的程序、即请神,迎神、祭神、娱神,本主回归本主庙。平时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 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这样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各种民间歌舞表演,便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

云南风土人情文化简介

云南风土人情文化简介

云南风土人情文化简介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素有“滇”之称,是一个风景秀丽、风土人情独特的地方。

云南的风土人情融合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省份之一,这里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是云南的一大盛事,节日期间,人们不分年龄、性别,互相泼水以祈求幸福和吉祥。

白族的火把节则是用火把围成圆圈跳舞,象征着团结和希望。

这些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

云南的自然风光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石林景区,由奇特的石灰岩地貌组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石林景观,被誉为“天下奇观”。

此外,云南还有丽江古城、大理洱海、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众多著名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云南的饮食文化也是其独特之处。

云南的餐饮以清淡、酸辣、香辣为主,口味独特,令人难忘。

例如,过桥米线是云南的传统名吃,将鸡肉、鸡蛋、蔬菜等食材加入热汤中煮熟,再加入米线,鲜美可口。

此外,云南还以腊肠、过江鱼等特色美食而闻名,各具风味。

云南的民间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腾冲的哈尼族歌舞是云南的重要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之一,歌舞表演中富有活力和热情。

而东川的竹木偶戏则是云南的传统戏曲形式,以竹木偶为主角,通过操纵偶人来表演故事情节,形式独特,颇具观赏性。

云南还有丰富的手工艺品。

云南的刺绣工艺精湛,以细腻的线迹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

而云南的银饰品也是其特色之一,以其精美的设计和工艺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总的来说,云南的风土人情文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都让人流连忘返。

云南是一个值得探索和体验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大理过泼水节吗

大理过泼水节吗

大理过泼水节吗
《大理过泼水节:缤纷民俗与欢乐盛宴》
大理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胜地,每年的四月,这个美丽的地方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这个节日是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大理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动之一。

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的一部分,是为了迎接新年和祈求丰收而举办的。

在这一天,人们会相互泼水,以洗净身上的不洁,象征着新的一年将会是幸福和吉祥的。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和活动,比如巡游表演、打旱船、跳跃火堆等等。

而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大家挥舞着水枪、泼水气球,尽情欢乐地玩水闹洋,把整个节日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水战盛宴。

泼水节不仅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理地区的旅游特色之一。

在这一天,数万游客涌入大理,参与到这个狂欢的节日中。

他们身着节日盛装,和当地居民一起玩水、跳舞、欢笑,共同感受这个传统节日所传达的欢乐和祝福。

大理过泼水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流动的文化盛宴。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傣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体验到大理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美食。

这个节日既是一次狂欢,也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大理过泼水节中找到快乐和满足。

这个节日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人们
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大理过泼水节,就像一场狂欢的洗礼,为人们带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刻。

云南旅游景点特色简介

云南旅游景点特色简介

云南旅游景点特色简介
云南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和自然景观的地方,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以下是其中几个特色景点的简介:
1.丽江古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纳西文化的重要代表。

古城内的建筑和街道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观赏建筑和感受纳西文化的好地方。

2.玉龙雪山:是云南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海拔约5600米,有18座雪峰,被誉为“云南的神山”。

游客可以乘坐缆车欣赏山上的美景,也可以进行登山、滑雪等运动。

3.泸沽湖:是中国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拥有独特的摩梭文化和美丽的湖景。

游客可以去湖边的村寨,了解当地的生活和文化,也可以体验当地的船游和海鲜美食。

4.石林: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奇特的石柱群落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和奇妙,还可以学习地质知识。

5.香格里拉:又称为“迪庆”,是藏区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重要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承。

游客可以游览古城、参观寺庙、欣赏美景,还可以品尝特色美食和民族服饰。

以上是云南几个特色景点的简介,这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旅游景点等待游客前来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著名旅游景点和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简介泼水节:傣族的传统节日。

于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

傣历以六月为岁首,也是傣历新年。

源于小乘佛教用水为佛洗尘,故又称浴佛节。

相传这是为纪念一位战胜魔王的姑娘而举行的节日。

传说有一个魔王作恶多端,人民十分痛恨。

一位姑娘被魔王抢去为妻,她立志为民除害,于是,乘魔王熟睡,拔下魔王头发,将魔王脑袋勒下。

但魔王的头颅仍会作崇,用火烧则四处起火,丢到河里则河水滚沸泛滥成灾,埋到地里则臭气四溢。

于是,魔王的12个妻子便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身上,每天用水冲洗一次魔王的头。

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个妻子,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时以泼水表示纪念,以示冲洗身上的污秽,以后逐渐演变成俗泼水节一般为三四天,开始的这一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

此节西双版纳州傣族称"尚罕",德宏州傣族称"尚链",意为周转、转移,指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又开始了新的一年。

节日清晨,人们要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在寺中堆沙造塔,听佛爷念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

礼毕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互相泼水以示祝福。

清水象征吉祥,可消灾除病,故大家互相泼水。

此外,人们还在澜沧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赛还要放高升和开展群众性歌舞活动。

龙舟比赛时,两岸挤满观众,锣鼓齐鸣,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片。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焰火。

用一根几米长的竹子,中间掏空,填满火药,置于高架上,点燃引线,将竹筒推入高空,空中闪现的烟花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夜间放高升更显壮观。

青年男女则用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起舞,进行丢包游戏,谈情说爱,选择配偶,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所氛。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有此习俗。

刀杆节:傈僳族传统节日。

傈僳语称"阿堂得"。

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盛行于云南、福贡等地区。

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

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

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

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称为"拉火链";双手将火焰捧往脸上压,称为"洗火脸"。

歌舞完毕,事先训练过的小伙子赤脚跃上刀杆,踩着利刀,双手攀扶刀口,一级一级向上爬去,爬至顶端点燃鞭炮,将小旗子抛向欢呼的人群后又一级级下到地上。

人们纷纷上前敬献美酒。

青年们对歌谈情,开展社交活动。

相传此节始于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到云南傈僳族居住地区收复外族侵占的土地,组织傈僳族同胞练武自卫。

后王骥遭到请便陷,于二月初八被害。

傈僳族同胞为发扬勇敢顽强的抗敌精神,以象征上刀山下火海的爬刀杆活动来鼓舞勇敢精神,随之形成固定节日。

现代这一活动已成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火把节: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

对节日的说法,各民族有不同的解释。

彝族主要是为除虫害、庆丰收。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

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

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石林风景区汇集了数万人甚至十万人的中外游客。

人们手持火把,饮酒载歌载舞,举行篝火晚会,石林成了"不夜天",到处被火照耀得明亮通经。

围在篝火边的彝族男青年吹起笛子,拨动着大三弦,边奏边舞,姑娘们随着快乐悠扬的民族乐曲拍手起舞,强烈欢快的节奏使游客们也兴高彩烈的加入到跳舞的行列,常常一跳便是通霄达旦。

“火把节”也是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

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

当晚,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

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游行一周,捕灭虫害。

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等,届时举行划船,放生和其它的文艺活动。

目脑纵歌:景颇族盛大传统节日。

"目脑纵歌"为景颇语音译,意为"大伙跳舞"。

节日时间多在农历正月十五后的9天内,选双日举行。

原是祭祀景颇族天神"木代"举行的仪式。

设有目脑广场,中央竖立目脑柱4根,柱高约20米。

柱两侧画有图案:右侧画蕨菜,为团结向前的标志;左侧画若干四方形,涂上不同颜色,表示景颇族祖先的迁徙路线。

中间两柱间高高悬挂交叉着的两把长刀,象征景颇族骁勇刚毅的性格。

下端有一块横板,把四根目脑柱联在一起,横板绘有太阳、月亮、马、龙、兔、虎、牛、猪、狗、鸡、粮食、农具等图案。

紧靠目脑柱有两座表示放眼展望未来的高台。

围绕高台的木桩上挂有各种民族乐器,如大铓锣、大皮鼓等。

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到广场。

先是礼乐齐奏,笙管、大鼓、铓锣金声玉振,后是一列景颇妇女出场。

她们头顶礼物花篮,篮里装有鸡蛋、糯米、米酒。

这时礼炮齐鸣,姑娘们为老人和宾客敬酒致礼。

紧接着在乐鼓的伴奏下,男子手持长刀,女子拿花扇或彩帕,列队尾随"脑双"(领舞者)之后,有序地起舞欢跳。

"脑双"由老人担任,头戴孔雀羽帽,手挥长刀,走在队伍前头,率舞队走出各种有象征意义的图形。

人们互相赠物敬酒,跟随起舞,通宵达旦。

三月街:“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苍山中和峰之麓,中和溪畔的旷野举行。

传说南诏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观音圣母"到大理传经说法,众信徒沐浴斋戒,到佛寺礼拜诵经。

相沿成习,渐渐演变成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贸易集市和民族盛会。

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

它不仅是个交换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

三月街人群如潮,客商云集、赛马、射箭、唱大本曲,跳霸王鞭,热闹异常。

正如电影《五朵金花》歌中所唱:"一年一度三月街,四方八面有人来,各族人民齐欢唱,赛马唱歌做买卖。

"。

已发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繁荣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对加强各民族团结、促进民族间的经济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海内外及各省市均闻风而来,最盛时达20万人之众。

扎勒特:哈尼族传统盛大节日。

"扎勒特"是哈尼语音译,又称"大年"。

时值农历十月,又称十月年,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至属猴日结束,历时5天。

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节主要是祭献天神和祖先。

节日期间活动内容有:①节日当天各家要在天井里杀一只红毛公鸡,就地煮食,表示祭天。

家中成员都要吃一块鸡肉,已出嫁的姑娘不能吃。

②各家早晚要将一些酒菜放在路边,表示祭祖。

③送3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给宗族中辈分最高的老人,表示不忘宗亲族人。

④从节日的第三天起,村民于下午自备酒菜聚于祭师家门外,由祭司主持,跳铓鼓舞,请歌手演唱民间传统长诗。

祭毕,每家酒菜摆在村寨街心,共同饮宴,共同祝福,共同娱乐,故又称"街心宴"。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可随意交往,谈情说爱,心情娱乐。

每家要杀鸡和猪、舂糯米粑粑、者汤圆敬神祭祖,象征人类繁衍,五谷六畜兴旺。

酥油花灯节:藏族传统盛会。

藏语称"美多却杰",流行藏区。

于藏历正月十五(农历三月)举行。

亦称"正月十五花灯会"。

相传黄教始祖宗喀巴曾向拉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像献酥油花及大量供灯、酥油灯等,此即后世酥油灯会的由来,在灯节期间,寺院有"跳神"等文艺活动,演员二三十人戴面具,身穿绣袍,在大喇叭、唢呐、牛皮鼓、锣、鼓等器乐伴奏下边歌边舞。

夜晚各寺院张灯结彩,悬挂各式花灯,主要街道搭起陈列酥油花的架子。

酥油花用酥油配以各种鲜艳颜色捏制而成,有花果鸟兽、牛马牲畜、楼台殿阁,极为精巧。

云南迪庆归化寺、东竹林寺等,均同藏区各大寺一样悬挂灯花,规模可观,十分热闹。

洗牛脚:纳西族和布朗族的农事风俗。

活动内容和时间不同。

纳西族每年进行两次活动,一般在农历六月初十至三十和九月初十至三十这两个时间段中分别选出一天举行。

节日当天以村为单位聚餐,并将劳累了的耕牛洗刷干净,喂麦饼12个,青草1捆,牛角上还要挂上一串饼子,表示慰劳耕牛。

布朗族洗牛脚主要流行于云南施甸,于端午节前夕,由村老和头人将红纸裹着香柱插在各户厅堂前,次日牵一头羊,遍走各户门前,用柳树枝扫一下门庭,以祝主人清吉平安。

主人用一瓢冷水泼于村老和头人身上,表示洗去牛脚迹。

中午,村老将羊牵到村外大树下宰杀,每户带米一碗,煮羊肉稀饭,集体共餐,祈求全村人畜平安。

月亮节:拉祜族农事节日。

拉祜语音"哈巴",意为月亮。

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原为祭献月亮,欢庆丰收。

祭礼在晚上月出时举行。

各家挑选最好瓜果作为祭品,用篾桌摆设,抬到祭山神的地方祭献月亮。

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围着篾桌跳芦笙舞,欢度节日。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亮加入了赕佛内容,地点改在寨内奘房。

由佛爷在奘房挂上一幅绘有月亮图案的白布,在白布下方设供桌、香炉、蜡台等佛事用具。

天黑前,人们带着鲜黄瓜、芭蕉、菠萝等供品供佛,点香燃烛、烧纸钱,佛爷念经祈祷。

赕佛后,便到寨内活动。

老人齐聚喝酒烤茶;年轻人云集歌场跳芦笙摆舞、赛唱传统歌谣,能唱出本民族的历史渊源者就获得歌手称号。

云南省风景区一览表名称主要景点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昆明滇池、西山、大观楼、金殿、世博园石林风景名胜区石林县石林、大叠水、长湖国家大理风景名胜区大理苍山、洱海、茈碧湖、石宝山、鸡足山、巍宝山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景洪市澜沧江、橄榄坝、南糯山、野象谷、八角亭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丽江古城、黑龙潭、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泸沽湖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怒江峡谷、迪庆香格里拉、丽江虎跳峡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名胜区腾冲县火山、云峰山、来凤山、国殇墓园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瑞丽县弄岛、姐告、章凤、曼飞龙、姐勒金塔建水风景名胜区建水县朝阳楼、孔庙、指林寺、燕子洞九乡风景名胜区宜良县九乡溶洞、峡谷、彝族风情保山博南古道风景名胜区保山市济虹桥、太保公园、清平洞、高黎贡山楚雄紫溪山风景名胜区楚雄市鹿城、紫溪山、苍岭武定狮山风景名胜区武定县狮山正续寺、峭岩、林海元谋风景名胜区元谋县老城、博物馆、班果、金沙江峡谷禄丰风景名胜区禄丰县恐龙山、石灰坝、五台山永仁方山风景名胜区永仁县方山东、西、中三片区牟定风景名胜区牟定县佛化山、庆阳水库、团结坝大姚县华山风景名胜区大姚县昙华山、百草岭、妙峰山、三潭瀑白竹山、鄂嘉风景名胜区双柏县白竹山、三江口、鄂嘉玉溪九龙池风景名胜区玉溪市九龙池、白龙潭、聂耳公园、洛河、溶洞抚仙湖、星云湖风景名胜区澄江县抚仙湖、星云湖、孤山通海秀山风景名胜区通海县秀山公园、杞泸湖、东华山峨山、锦屏山风景名胜区峨山县锦屏山、双江、西乡阿庐古洞风景名胜区沪西县阿庐古洞、万鲁瀑布、板桥河个旧曼耗风景名胜区个旧市宝华山、曼耗、白云山、大屯海元阳观音洞风景名胜区元阳县观音山、麻栗寨河、胜村、多依村石屏异龙湖风景名胜区石屏县异龙湖、秀山河口南溪河风景名胜区河口县南溪河、桥头、沙坝、瑶山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弥勒县白龙洞、孙髯翁墓、热水潭轿子山风景名胜区昆明市东川区轿子山、拱王山、观音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