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规划指引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九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29•【字号】九府厅发[2010]119号•【施行日期】2010.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九府厅发〔2010〕1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开发区管委会,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驻市各单位:《九江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九江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建设项目),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两者以下简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包括无障碍道路、建筑入口、电(楼)梯、厕所、标志、提示系统以及其它便于生活与相关活动的设施。
第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强监督管理。
市和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
市和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市政设施范围内挤占、损毁无障碍设施的监督管理。
发改、公安、建设、财政、交通、民政、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有关管理工作。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设施等。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交通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交通设施配置标准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例如,城市道路的规划应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车道数量、路口设置、公交站点等。
同时,城市地铁的建设也应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出行需求确定站点设置和线路规划,以满足不同区域居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教育设施是关系到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的教育设施配置标准可以保障每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例如,学校的建设应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资源确定教室数量、实验室设施、图书馆资源等。
同时,学校的位置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居住分布,方便学生的上下学。
再次,医疗设施是关系到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的医疗设施配置标准可以保障每个人都能及时获得医疗服务。
例如,医院的建设应根据人口规模和疾病类型确定病床数量、医疗设备配置、医生护士比例等。
同时,医院的位置也应考虑到患者的就医需求,方便患者就医和就诊。
最后,文化设施是关系到公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的文化设施配置标准可以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
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应考虑到人口规模和文化需求确定馆藏数量、展览空间、演出场地等。
同时,文化设施的位置也应考虑到公众的文化需求,方便公众的文化参与和享受。
综上所述,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是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可以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因此,政府部门和相关规划机构应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需求,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道路、绿地、学校、医疗卫生设施、商业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良好运行和适当的配套能够提供方便的交通、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便利的生活购物等服务。
因此,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需要综合考虑居民的需求、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经济实力等因素。
首先,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需要根据居民的需求来确定。
例如,学校是居住区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应根据居民的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来确定学校的数量和规模。
此外,医疗卫生设施的配套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考虑居民的医疗需求和健康水平等因素。
商业设施的配套指标也需要根据居民的购物需求和消费水平来确定。
其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经济实力。
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目标是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
因此,配套指标应根据城市的规划目标和发展计划来确定。
同时,经济实力也是影响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的重要因素。
城市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因此需要根据经济实力来确定合理的配套指标。
除了居民的需求和城市的发展规划,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还需要考虑空间布局和环境容量等因素。
居住区的空间布局需要合理规划,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分布和便利访问。
而环境容量则需要根据居住区的人口密度和环境质量等因素来确定,以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需要综合考虑居民的需求、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经济实力以及空间布局和环境容量等因素。
合理的配套指标能够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确保合理的配套指标的实施,并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并提高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于一个居住区来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指标不仅关乎城市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在确定合理的配套指标时,除了考虑居民需求、城市规划和经济实力等因素,还应该综合考虑人口流动性、社会资源分配、社区发展需求等方面。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定

——
17、书店
书刊及音
响制品等
300~1000
——
18、市场
以销售农副
产品和小
商店为主
设置方式应根据气候特点与当地传统的集市要求而定
居住区1000~1200
小区500~1000
居住区1500~2000
小区800~1500
19、便民店
小百货、
小日杂
宜设于组团的出入口附近
——
——
20、其他第三产业设施
30、居(里)委会(社区用房)
——
300~1000户设一处
30~50
——
31、物业管理
建筑与设备维修、保安、绿化、环卫设施等
——
300~500
300
市
政
公
用
32、供热站或热交换站
——
——
根据采暖方式确定
33、变电室
——
每个变电室负荷半径应大于250m;尽可能设欲其他建筑内
30~50
——
34、开闭所
——
2、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 m
3、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
18班≥11000
24班≥12000
30班≥14000
医疗卫生
5、医院
含社区
卫生服
务中心
1、宜设于交通方便、环境较安静地段
2、10万人左右则应设一所300~400床医院
3、病房楼应满足冬至日照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12000~18000
零售、洗染、
美容美发、
照相、影视文化、休闲娱乐、
洗浴、旅店、综合修理以及辅助就业设施
具体项目规模不限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应当充分考虑人口密度和分布情况。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更加密集,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而在人口较为分散的地区,则可以适当减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密度,以避免资源浪费。
在制定配置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以及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
其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还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城市中存在着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群体,他们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制定配置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确保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比如,在学校周边需要配置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而在老年人聚集的社区则需要配置更多的医疗保健设施,以此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另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还应当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交通状况等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在制定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预留一定的调整空间,以便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而及时调整配置标准,确保公共服务设施能够与城市发展保持同步。
最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制定标准时,需要考虑到设施的合理布局、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等因素,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能够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人口密度和分布情况、不同人群的需求、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18•【字号】赣府字〔2023〕73号•【施行日期】2023.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九江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审批〈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九府文〔2023〕2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九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九江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力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区域制造业中心、区域文旅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九江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85.928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42.641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320.33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34.47平方公里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省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4亿立方米。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切实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优化沿江沿湖港口岸线利用和工业园区空间布局,严格管控化工园区,建设美丽长江岸线江西段。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九江城东片区最新规划!学校医院俱全!

九江城东片区最新规划!学校医院俱全!在5月28日在《九江市中心城区金安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出炉以后今天小编从九江市自然资源局网站获悉《九江市城东港区沿江工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啦我们快一起来看看吧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东起磐石水泥厂,南接杭瑞高速,西至金安组团和三号工业园组团,北以长江为界,总用地面积约10.53km2。
城东港现状图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保持一致,规划现状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
三、功能定位规划区发展定位为:城东港区临港物流中心、九江市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四、人口和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1052.91ha,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81.92ha,港口用地16.86ha,非建设用地54.13ha。
规划居住区人口约5万人。
五、规划结构最终方案规划区总体布局为“一心三轴四片区”。
一心:以新港镇镇区为主的综合服务中心。
三轴:滨江产业发展轴、纵向产业发展轴、生活服务轴四片区:产业发展区、服务配套区、港口物流区、石化生活区。
六、控制单元和配套设施管理单元划分图规划区分为1个编制单元,3个管理单元。
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按配套类别进行区域级、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三级进行分级配置,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设施。
七、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西侧的石化生活区和中部的新港镇区,分别容纳人口为1.5万人、3.5万人。
二类居住用地面积为145.67ha,占建设用地的14.84%。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安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6.07ha,占建设用地2.66%。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6.33ha,主要为保留荷塘社区管理用地、城东港基地办公室、新港镇政府等办公用地,占建设用地的0.64%。
文化设施用地:规划于新港镇区新港镇政府东侧安排一处文化活动中心。
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方案

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九江市是中国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随着城市的发展,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方案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该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以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该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为九江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对该方案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首先介绍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的概述,包括规划的背景和目的。
然后将详细解析三区三线规划的要点,包括规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
最后对于三区三线规划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对该规划方案的概述和要点的详细介绍,为读者提供对该规划方案的全面了解。
同时,文章也意在展望该规划方案的未来发展,并提出对该规划方案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九江市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三区三线规划概述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是指在九江市内划分出三个主要发展区域,同时规划建设三条交通干线,旨在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和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
这一规划方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而制定的。
三区三线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合理划分城市发展区域和规划交通干线,可以有效引导城市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内部的各项资源和条件,合理安排规划区域的功能布局,促进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同时,交通干线的规划建设也需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便于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总的来说,九江市三区三线规划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便利的交通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江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规划指引
注:①本表适用于九江市中心城区内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有条件的区和县级市可以此表为下限制定适宜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②本表中“区域统筹”公共服务设施是指服务规模超过居住区,需要进行区域统筹的面向居住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
③●为应设置的项目,○为宜设置的项目。
④本表人口规模采用“标准户”的概念,取户均3.2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1 m2,每户100 m2的住宅建筑面积作为1个标准户,建立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开发总量的对应关系。
⑤表中括号内数值为旧城改造或用地不足时允许采用的指标。
⑥表中居住区指标不含小区和组团指标,小区指标含组团指标。
⑦表中未明确用地面积的,可结合其它建筑设置。
要求首层设置的项目,若集中设置在公共服务中心大楼,规划设置要求视具体情况确定。
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指标中不包含电影院面积。
⑨除菜市场之外的商业服务设施,按照每千人300-1000 m2,即每标准户1-3.3 m2控制建筑面积总量。
商业设施宜独立用地或集中设置。
⑩居住区及小区内不得设置扰民设施。
商业服务内容包括综合百货、超市、餐饮、中西药店、书报、银行、储蓄所、小型影视厅、电信营业所、美容、综合修理、再生资源回收站等。
餐饮项目宜独立设置,将其噪声和气味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