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子量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动力学研究

合集下载

可聚合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光聚合性能研究

可聚合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光聚合性能研究


要 :以 4 一 ( 2 , 3 一 环氧 丙氧 基) 二 苯 甲酮 ( E B P ) 和 丙烯 酸 为原 料 , 通 过 开 环反
应 合成 了含 有不饱 和 双键 的可聚 合 光 引发 剂 4 一 ( 丙烯 酸一 2 一 羟 基 丙酯~ 3 一 氧基) 二
苯 甲酮( AE B P ) . 采 用 红 外光 谱 ( F I R) 、 核磁 共振 氢谱 ( HNMR) 对其 结构 进
朱晓丹 , 路 健。 , 韩银峰。 , 王克敏
( 1 .常州大学 材料科学 与工程学院 , 江苏 常州 2 1 3 1 6 4 ;
2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常 州 先 进 材 料研 究 院 ,江 苏 常 州 2 1 3 1 6 4
3 .泰山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 泰安 2 7 1 0 2 1 )
统 的 BP 大 大 降低 .
关 键 词: 二苯 甲酮 ; 光 聚合 ; R T — I R;迁移性 ;可聚合光 引发 剂
d o i :l O . 7 5 1 7 / j . j 8 8 1 3 . 1 6 7 4 — 0 4 7 5 . 2 0 1 3 . 0 2 . 0 0 7
文章编号 : 1 6 7 4 — 0 4 7 5 ( 2 0 1 3 ) 0 2 0 1 4 0 — 1 0
行 表征 , 利 用 紫外吸收 光谱 对 AE B P的 紫外 吸收 波 长进 行 表 征 , 通 过 实时 红 外
( RT _ I R) 研 究 了 AE B P引发 丙烯 酸酯单 体 的光 聚合 动 力 学. 采 用 萃取 法对 比 了 B P与 AE B P引发 固化 体 系后 的 迁移 性. 结 果表 明 , 随 AE B P浓 度 增加 , 单 体 最

过氧化尿素法快速合成具有光引发活性的ATRP引发剂

过氧化尿素法快速合成具有光引发活性的ATRP引发剂

Kew r s 4bo me y ezpeoe 44-ibo o e y) ezp eoe rahdoe e- y od : -rmo t l nohnn ; ,' (rm m t 1bnohnn ;ue yrgnpr hb d h
o ie a d c ;AT P i i ao ;p oon t tr y t e i xd d u t R t tr h t ii ao ;s n h s n i i s
A s a t T op ooat eA R ia r, 一rm m t lezp e o ea d4 4 -i bo o e — b t c : w h t—c v T Pi t t s 4bo o e ybno h nn n , ' ( rm m t r i n io h d h
Z E G Y , C N h a -e H N i HE G C unj h, H A G H i ig i U N a. n h, q
S E i g , H N L n , F hn . n , QA og1 a U C ag i qg IOY n. o u
( .Sh o o hm s yadC e cl nier g b J nx K yLbrtr o rai h ms , a col f e it n hmi g ei ; . i gi e aoa y f gncC e ir C r aE n n a o O t y 1 Jagi c ne&T cn l yN r a U iesy N nhn 0 1 , h a . i x i c n Se eh o g om l nvrt, ac ag 3 0 3 C i ) o i 3 n
合成了两个具有光引发活性的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 T P 引发剂— — 一 AR ) 4溴甲基二苯甲酮和44 二( ,' 溴甲基) -

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引发机理

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引发机理

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引发机理引发剂是一种能够通过吸收光能而引发光化学反应的物质,其中二苯甲酮光引发剂是一种常用的引发剂。

它在有机合成、药物制备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引发机理。

我们需要了解二苯甲酮的结构和性质。

二苯甲酮(Benzoin)是一种含有两个苯基团的酮类化合物,化学式为C14H12O。

它是一种固体,可溶于乙醇、醚类和酮类溶剂中。

二苯甲酮具有较高的紫外吸收能力,能够吸收波长在200-400纳米范围内的紫外光。

在光引发剂的引发机理中,最常见的是通过光吸收引发剂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来实现。

二苯甲酮的光吸收能力主要由其分子中的酮基团决定。

酮基团中的羰基碳原子能够吸收紫外光,并使分子中的电子跃迁至激发态。

这种激发态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可以引发光化学反应。

具体来说,当二苯甲酮暴露在紫外光照射下时,分子中的酮基团吸收光能,其中的电子被激发至激发态。

激发态下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因此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是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

在反应中,激发态的二苯甲酮分子中的氢原子从一个苯基转移到另一个苯基上,形成共轭醇形式的产物。

这个质子转移反应发生的速度非常快,通常在皮秒(10^-12秒)的时间尺度内完成。

二苯甲酮的质子转移反应是光引发剂引发光化学反应的关键步骤。

质子转移反应使得二苯甲酮分子中形成了高度活性的共轭醇形式,这种形式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够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

例如,共轭醇形式的二苯甲酮可以与另一个二苯甲酮分子发生反应,形成二苯甲酮的二聚体。

这种反应被称为二聚反应,是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引发的光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反应类型。

除了质子转移反应和二聚反应外,二苯甲酮还可以引发其他类型的光化学反应,例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的发生通常需要外部的受体或给体分子的参与。

通过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二苯甲酮的激发态能量得以释放,从而引发光化学反应的进行。

总结起来,二苯甲酮光引发剂通过吸收紫外光引发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和其他光化学反应。

二苯甲酮的合成研究

二苯甲酮的合成研究
黄 伟 毛春 强 崔 伟
( 浙江杭州 30 1) 10 8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 中心


介绍了二苯 甲酮的几种制备方法 , 以四氯化碳 为原料制备是最佳丁艺路线 , 总收率 9 %左右 , 0 产品纯度达
到 9. 99 %以上 , 已应 用 于 工业 化 生 产 。 现
关键词
二苯甲酮 四氯化碳
可 能 出现 的 副反应 :
mHale Waihona Puke @ … 化 鲁 状物 合由于形成复合物的 AC 11 不再参与催化作用 , 所
以催化 剂 AC 11的用量 必 须不 少 于 1 / 的摩 尔数 , 2苯 但 用量 过多会 造 成产 品成本 的增 加 。催 化剂用 量 与
23 实验 步 骤 . 在 带有回流冷凝器 、电动 搅拌和温度计 的 5 0mL 0 的 四 口烧瓶 中,加 人 13 无 水三氯 化铝 和 2 0g四 3 g 2
T 4 . Q242
三氯化铝
付克反应
中 图分 类 号
0 前 言
二 苯 甲 酮 , 英 文 名 称 为 B no h n n , A ezp e o eC S

氯惴
达 9 %左 右 。 0
和氯化苄为
反应收率
[1— 19, 19 6 —]白色 晶体 , 有特 殊 气味 , 升华 , 一 种 能 是 多用途 的化工产 品 。可用作 高分子材 料 的紫外线 吸 收剂 、 引发 剂 、 膜涂 层 的光 敏剂 , 光 薄 医药 _业 中用 1 于生产 双环 己哌啶 、 甲托 品氢溴 酸盐 、 苯 苯海 拉 明盐 酸盐等 。 它能赋 予香精 以甜 的气息 , 广泛用 于各类 香
氯化碳 ,冷至 1~5℃,然后再滴加 7 苯与剩余 01 8 g

二苯甲酮类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光聚合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苯甲酮类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光聚合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苯甲酮类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光聚合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大分子光引发剂是一种可控地诱导光聚合反应的关键组成部分,因为其可以通过吸收光能转化为电子周期性地向单体供应自由基,从而引发光聚合反应。

而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由于其高延迟性、高效性和广泛的操作温度范围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其水溶性较差、分子结构复杂等限制,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结构优化。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拟采用2,2'-二氯-4,4'-二甲基二苯甲酮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一系列新的二苯甲酮类大分子光引发剂,并考察其光聚合性能,进一步优化其分子结构和性能。

三、研究方法和流程1. 实验室合成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目标化合物;2. 理化性质分析: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3. 光聚合性能测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动态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的光聚合性能进行测试;4. 结果分析与归纳。

四、预期成果1.成功合成出一系列新的二苯甲酮类大分子光引发剂;2.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光聚合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优化其分子结构和性能;3.探究其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五、研究难点和创新点1.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分子结构优化;2.采用新的合成方法创新;3.对新合成的二苯甲酮类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光聚合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和分析。

六、进度安排第一年:研究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二年:研究目标化合物的光聚合性能;第三年:优化其结构和性能,并对其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七、参考文献1. Song, Y.; Achatz, D. E.; Killops, K. L.; Matyjaszewski, K. Macromolecules 2012, 45, 1720.2. Shan, J.; Whang, D. R.; Ober C. K. Macromolecules 2007, 40, 2735.3. Xia, Y.; Sun, X. Macromolecules 2012, 45, 3645.。

水溶性光引发剂二苯甲酮氯化铵引发三丙二醇双丙烯酸酯光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水溶性光引发剂二苯甲酮氯化铵引发三丙二醇双丙烯酸酯光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水溶性光引发剂二苯甲酮氯化铵引发三丙二醇双丙烯酸酯光聚合动力学的研究以4-羟基二苯甲酮、环氧氯丙烷和三甲胺盐酸盐为原料,通过2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光引发剂——氯化[2-羟基-3-(4-苯甲酰基苯氧基)-N,N,N-三甲基-1-丙铵](HBPCl)。

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得到了证实。

研究了水溶性光引发剂HBPCl的紫外吸收和降解特性,并通过实时红外(RT-IR)研究了氢助剂含量、HBPCl浓度和光强对HBPCl 引发的TPGDA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HBPCl在285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能够有效地引发单体聚合;另外,随着氢助剂含量、引发剂浓度和光强的增大,光聚合速率和单体最终转化率随之增大,诱导期被缩短。

标签:水溶性光引发剂;光聚合;二苯甲酮;光聚合动力学为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保科技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1]。

光固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

光引发剂是光固化体系的主要成分,它对固化速度起决定性作用。

光固化材料在固化时无溶剂挥发,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但因使用大量具有挥发性的活性稀释单体,所以仍存在着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水基光固化体系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脱颖而出的新型光固化体系。

常规光固化体系所用的光引发剂绝大部分是油溶性的,需借助于乳化剂和少量单体才能分散到水性光固化体系中。

传统引发剂与水的相容性较差影响着成膜性能和光引发效率[2]。

水溶性光引发剂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水性光引发剂,并对其引发机理作了深入的研究[3~6]。

其中,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是近年来研究最广泛的水溶性光引发剂,其具有光引发效率高、无色、无味,在很宽的pH值范围内都是高度水溶性等优点[7]。

二苯甲酮类水溶性光引发剂,氯化[2-羟基-3-(4-苯甲酰基苯氧基)-N,N,N-三甲基-1-丙铵] (HBPCl)是在二苯甲酮母核上引入季铵盐基团,使得它既保持了其母体的光引发活性,又增强了水溶性。

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引发机理

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引发机理

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引发机理引言:二苯甲酮光引发剂是一种常用的光引发剂,在光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激发态形成、反应机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引发机理。

一、分子结构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分子结构为苯环上连接有甲酮基团的二苯甲酮化合物。

它的分子式为C13H10O,分子量为182.22 g/mol。

它的结构中含有两个苯环,与甲酮基团相连。

这个结构确定了它的光化学性质。

二、激发态形成在光引发反应中,二苯甲酮光引发剂首先吸收光子能量,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

它的吸收峰位于紫外光区域,波长大约在300-400 nm范围内。

当被紫外光照射时,分子中的电子会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

这个激发态的形成是引发剂引发光化学反应的关键步骤。

三、反应机理激发态的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具有较短的寿命,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与底物之间的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反应。

1. 能量转移激发态的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可以通过与底物分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来引发光化学反应。

在能量转移过程中,激发态的引发剂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底物分子,使其处于激发态。

这种能量转移可以加速底物分子的反应速率,促进光化学反应的进行。

2. 电子转移激发态的二苯甲酮光引发剂还可以通过电子转移反应来引发光化学反应。

在电子转移过程中,激发态的引发剂将一个电子转移给底物分子,使其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

这种电子转移反应可以改变底物分子的化学性质,从而引发光化学反应的进行。

四、应用领域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广泛应用于光引发聚合反应、光引发氧化反应等领域。

在光引发聚合反应中,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可以通过引发剂引发光化学反应,从而控制聚合反应的速率和产物分子量。

在光引发氧化反应中,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可以通过电子转移反应,将电子转移到底物分子上,使其发生氧化反应。

结论:二苯甲酮光引发剂是一种常用的光引发剂,它通过分子结构、激发态形成和反应机理等方面来实现光化学反应的引发。

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是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引发光化学反应的重要机理。

高分子光引发剂研究进展

高分子光引发剂研究进展

高分子光引发剂研究进展谢刚;张春辉;焦晨婕;钟荣【摘要】基于大分子光引发剂具有低迁移、耐黄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自由基、阳离子及其他大分子光引发剂的研究状况,简要叙述了一些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制备、引发的效果以及引发机理,并对以后光引发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8页(P9-16)【关键词】高分子光引发剂;可聚合;研究进展【作者】谢刚;张春辉;焦晨婕;钟荣【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系,江西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系,江西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系,江西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系,江西南昌330063【正文语种】中文1 前言光固化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新型绿色技术,是指在光(紫外或可见光)的作用下,液态低聚物(包括单体)经过交联聚合而形成固态产物的过程[1]。

在2004年5月召开的北美辐射固化国际会议上,光固化技术被归纳为具有“5E”特点:高效(Efficient)、适应性广(Enabling)、经济(Economical)、节能(Energy saving)和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 friendly)[2]。

1946年美国Inmont公司申请了第一个紫外固化油墨的专利,1968年德国Bayer公司成功开发光固化木器涂料,此后光固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涂料[2]、油墨[3]、胶粘剂[4]、生物材料[5]、纳米材料[6]等领域。

等领域。

任何一个光固化配方都主要包括包括:(1)低聚物(或称树脂),赋予材料以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能;(2)活性稀释剂(或称单体),主要用于调节体系的粘度,但对固化速率和材料性能也有影响;(3)光引发剂,它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辐射能,使低聚物及稀释剂迅速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物质的化合物。

UV固化光引发剂按分子量分类,可分为小分子光引发剂、大分子光引发剂(MP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简报大分子量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动力学研究王 营1,肖 浦2,戴明之1,吴刚强2,史素青2,聂 俊1,2(1.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物医用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摘 要:以4 羟基二苯甲酮(HBP)、甲苯 2,4 二异氰酸酯(TDI)、4,4 二羟基二苯甲酮(DHBP)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大分子量二苯甲酮光引发剂:HBP TDI DH BP TDI H BP (H TDTH).通过实时红外研究了HTDTH 的光聚合动力学.结果表明,HTDTH 是一种有效的光引发剂.采用H TDTH/胺光引发体系引发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 PGDA)聚合时,随着胺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R p )和单体最终转化率(P )同时增大.关键词:光聚合;二苯甲酮衍生物/胺;动力学文章编号:1674 0475(2008)04 0280 05 中图分类号:O64 文献标识码:A紫外光固化是指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其体系中的光引发剂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活性粒子或基团,从而引发体系中的活性树脂进行交联聚合.它具有固化速度快、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能耗相对较少等优点.目前紫外光固化主要应用于清漆、纸张、木材、金属等领域[1 4].光引发剂作为光固化体系中的关键组分,对光固化涂料的光固化速度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光引发剂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在原有小分子光引发剂的基础上,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合成出多官能团的大分子量光引发剂[5,6].这类光引发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比较高的分子量,残存引发剂分子或其光解产物在固化涂层中不容易向表面慢性迁移;(2)这类光引发剂的光解碎片相对分子量较大、挥发性较低、气味较弱,其光固化产品有应用在卫生、食品包装材料上的潜力;(3)与单官能团的光引发剂相比,相同分子量情况下,它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由基.二苯甲酮(BP)由于结构简单、合成容易、价格低廉、在常用溶剂中的溶解性比较好,收稿日期:2007 09 06;修回日期:2008 01 13.通讯联系人:聂 俊,T el:010 ********,E mail:niejun @mai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3024).作者简介:王 营(1982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光聚合动力学性质的研究.280第26卷 第4期影像科学与光化学Vo l.26 N o.4 2008年7月Imaging Science and Photochemistry July,2008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夺氢型自由基型光引发剂.但BP 用作光引发剂时,固化速率比较慢,易导致固化涂层黄变,涂层固化后残留的光引发剂易向表面迁移,且具有较强的气味.为了解决引发剂的析出和迁移问题,大分子量的光引发剂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合成了一种大分子量二苯甲酮光引发剂.通过实时红外(RT IR)研究了HT DTH 引发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 PGDA)光聚合,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助引发剂种类和浓度对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甲苯 2,4 二异氰酸酯(TDI)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均为分析纯;4 羟基二苯甲酮(H BP)和4,4 二羟基二苯甲酮(DH BP)由常州华钛化学有限公司提供;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 PGDA)由Sartomer 公司提供;助引发剂胺类包括:N,N 二甲基苯胺(DMA),4 二甲氨基甲酸乙酯(EDAB),三乙醇胺(TEA),三乙胺(Triethylamine),二甲基乙醇胺(DM EA),甲基丙烯酸 2 (N,N 二甲基胺基)乙酯(DM EM ).上述原料没有经过进一步纯化处理.N icolet 5700FTIR(KBr 分束器,M TC/A 检测器,分辨率4cm -1),美国Nicolet 公司;紫外光点光源(EFOSLite,50W 汞灯,配备5m m 石英光纤,300 500nm 滤光片);光强计(Honle U V Technology),德国Honle 公司.1.2 合成1.2.1 HBP TDI 的制备将T DI(5.2g,30mmol)、1mL 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溶于150mL 的乙酸乙酯当中,在加热隔绝水汽的条件下,升温至60!;缓慢滴加含有HBP (6.0g,30mmol)的20mL 乙酸乙酯溶液,反应3min.采用红外监测反应过程,羟基峰 OH (3450cm -1)逐渐转变为氨基峰 NH (3300cm -1),当红外基本上无法检测到羟基峰时,第一步反应完成.1.2.2 HBP TDI DH BP TDI H BP 的制备将DHBP(3.4g,16mmol)的20mL 乙酸乙酯溶液加入上述含有HBP TDI 的三口瓶中,升温至78!,在乙酸乙酯回流的条件下,反应3min.当红外无法检测到异氰酸酯峰 NCO(2271cm -1)时,反应结束.分别用10%的NaOH 溶液和去离子水洗涤3次,最后在真空条件下蒸馏溶剂,得到固体产物HTDTH,产率为85%.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1.3 H TDTH 引发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光聚合动力学的研究实时红外光谱(RTIR)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测量方便、重现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甲基)丙烯酸酯类光聚合反应的研究.(甲基)丙烯酸酯在近红外谱图中双键的特征吸收峰在6164cm -1左右.随着光聚合反应的进行,碳碳双键反应变成碳碳单键后,C H 特征吸收峰的强度随聚合时间的增加而变弱.故利用C H 锋面积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聚合进行程度[7,8].双键转化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9]:DC (%)=(A 0 A t )/A 0∀100(1)式中:DC 是(甲基)丙烯酸酯双键在任意时刻的转化率;A 0是光照前的峰面积;A t 是光照后任意时刻的峰面积.第4期王 营等:大分子量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动力学研究281图1 HTDT H 的合成示意图Synthesi s process of HTDTH本文中所有样品均滴入厚度为0.8#0.1mm 、直径为8#0.5mm 的特制模具中,上下用载波片夹紧,放在样品台中.所有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聚合,每个光谱扫描1次,分辨率4cm -1.每个样品重复测量3次.2 结果与讨论2.1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以质量分数2%的EDAB 作为助引发剂,HTDTH 浓度对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的聚合动力学影响如图2所示.当引发剂HTDTH 的质量分数从0.1%增大到 图2 不同浓度的H TDTH 引发T PGDA 光聚合Effect of [H TDTH ]on the polymerization of TPGDAI =40mW/cm 2,[EDAB]=2%1%时,单体的聚合速率逐渐增加,最终转化率可达到95%.氧阻聚时间也由最初的6s 递减到不到1s.这是因为引发剂的浓度越高,紫外光照射时产生的自由基就越多,这些自由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消耗掉体系中的氧,缩短了氧阻聚时间,加速了反应进程.282 影 像 科 学 与 光 化 学第26卷2.2 胺浓度的影响HTDTH /EDAB 光引发体系属于夺氢型光引发体系.在紫外光的照射下,EDAB 上的氮原子失去电子后,N 邻位 C 上的H 呈强酸性,很容易呈离子离去,产生C 中心的活泼烷胺基自由基.胺烷基自由基的活性很高,是引发丙烯酸酯体系中双键自由基聚合最主要的自由基[10].而助引发剂胺的浓度对该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图3是在室温下,光强为40m W/cm 2时,EDAB 浓度对T PGDA 双键聚合的影响.随着胺浓度的增加,单体的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同时增加.氧阻聚时间也由最初的12s 减少为6s.2.3 不同胺的影响活性胺既是产生活性自由基的必要引发助剂,同时也发挥抗氧阻聚功能,其结构对反应活性有很大的影响.采用不同的胺作助引发剂,单体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对于芳香族叔胺,DMA/H TDTH 光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酸酯类时,转化率最高.而EDAB 结构中由于同时含有苯环和酯基,N 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部分离域到苯环上,给电子能力下降,因而单体的最终转化率和聚合速率都比较低.对于脂肪族叔胺,T EA 和DMEA 含有可以提供活泼氢的羟基,因而单体最终转化率和反应速率都比较高.DMEM 作为可聚合胺,不仅能够引发聚合而且还参与聚合,从而避免或减少其光解碎片残留于聚合物而后又逸出的问题.3 结论以TDI 、DHBP 和HBP 为原料合成的大分子量二苯甲酮光引发剂HT DTH 具有合成方便,价格便宜的特点.而且HTDTH 能够有效地引发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 PG DA)聚合,反应速率(R p )和单体最终转化率(P )由引发剂H TDTH 浓度、胺的种类和结构所决定.参考文献:[1] Zhu S W ,S hi W F.Fl ame retardance of UV cured epoxy acrylate blen ded w ith different states of phosphated methacrylate[J].Poly m.Degrad.and S tab.,2003,82:435.第4期王 营等:大分子量二苯甲酮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动力学研究283[2] 王德海,江 棂.紫外光固化材料 理论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W ang D H,Jiang L.UV Cu ring M ater ials Theory and App lication [M ].Beijing:S cience Press,2001.[3] Anseth K S,New man S M ,Bow man C N.Polymeric dental composites:properties and reaction behavior of multimethacrylate dental restorations[J].Ad v.Polym.Sci .,1995,122:177 217.[4] Arsu N,Davidson R S,Holman R.Factors affecting the photoyellow ing w hich occurs duri ng the photoinitiated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tes[J ].J.Photoch.and Photobio.A ,1995,87:169 175.[5] BAS F Aktiengesellschaft.Polyurethanes w i th covalently bonded photoinitiator units[P].US Patent ,6031044,2000.[6] M erck.Photoinitiator copolymer[P].EP :0341560,1989.[7] S cherzer T,Decker U .Real time FT IR ATR spectroscopy to study the kinetics of ultrafast photopolym erizati on reactions induced by monochromatic U V light[J].Vibrational S pectr oscopy ,1999,19:385 398.[8] Kerbouc ∃h P,Lebaudy P,Lecam p L,Bun el C.Numerical simulati on to correlate photopolymeri zation kinetics monitoring by RT NIR spectroscopy and photocalorimetry[J ].Ther mchimica A cta ,2004,410:73 78.[9] Stansbury J W,Dickens S H.Determination of double bond conversion i n dental resin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J].De nt.M ate r.,2001,17:71 79.[10] Jakubiak J,Allonas X,Fouassier J P,et al .Camphorquinone amines photoinitati ng systems for the ini tiation of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J ].Polymer ,2003,44(18):5219 5226.Synthesis and Photopolymerization Kinetics of BenzophenoneDerivative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WANG Y ing 1,XIAO Pu 2,DAI M ing zhi 1,WU Gang qiang 2,SHI Su qing 2,N IE Jun 1,2(1.Key L aboratory o f Beij in g City on Pre p aration and Processing o f Novel Polymer Materia ls,Colle ge o f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 eering,Beij in 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 in g 100029,P.R.China ;2.K e y L a boratory of Biome d ical Pol y me r s o f Ministry of Ed uca tion,De p a r tment of Chemistry,Wuh 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H ubei,P.R.China )Abstract:A benzophenone derivat ive phot oinitiator w 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HBP T DI DHBP T DI HBP (HT DTH),based on 4 hydroxy benzophenone (HBP),toluene 2,4 diisocyanate (T DI)and 4,4 dihydroxy benzophenone (DHBP),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 t erized by FT IR.T he pho t opolymerizat ion kinetics showed that HT DT H was an effective photoinit iator.When HTDTH and amine were used to init iat e polymerizat ion of acrylates,bot h rate of polymerizat ion (R p )and final c onversion (P)increased wit h increase of amine and HT DTH c oncentrat ion.Key words:photopolymerizat ion;benzophenone derivat ive/amine;kinet ics Corresponding author:NIE Jun 284 影 像 科 学 与 光 化 学第26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