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甲酮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二苯甲酮的合成

二苯甲酮的合成
二苯甲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3H10O。
它是一种具有芳香性质的黄色晶体,常用作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
二苯甲酮的合成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种常用的合成路线。
二苯甲酮的合成可以通过亨利反应实现。
亨利反应是是一种羰基化合物与醛或酮进行缩合反应的方法。
在二苯甲酮的合成中,可以选择苯甲醛作为亨利反应的底物。
在碱的催化下,苯甲醛与硫代乙酸乙酯发生亨利反应,生成苯甲醛亚胺。
然后,将苯甲醛亚胺与硝酸钠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酯化合物。
接下来,将硝酸酯化合物与氢气还原,生成二苯甲酮。
亨利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能够高效地合成二苯甲酮。
通过合理选择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可以实现高产率和高选择性的合成过程。
二苯甲酮的合成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实现。
例如,可以选择苯甲醇作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反应得到苯甲醛,再经过亨利反应和还原反应,最终得到二苯甲酮。
总结起来,二苯甲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亨利反应是常用的合成路线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底物和反应条件,可以高效地合成二苯甲酮。
未来,
随着有机合成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二苯甲酮的合成工艺会变得更加高效和环保。
二苯甲酮的合成研究

二苯甲酮的合成研究通过对甲苯和丙酮的分别合成,可以获得二苯甲酮,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很常用。
二苯甲酮的结构式如下:用试管装入25mL浓度为75%的甲苯和30mL浓度为75%的丙酮,用超声波振荡器对混合物进行提取,并使其回流反应2min,静置一段时间后再离心分离提取液。
将离心后的两层液体分别进行减压蒸馏。
首先对甲苯中残留的乙酸乙酯进行提纯,接着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对甲苯进行洗涤,最后对洗涤液进行蒸馏。
分别得到甲苯、乙酸乙酯和洗涤液,然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出甲苯,而乙酸乙酯和洗涤液则不进行处理,直接冷却保存。
对于丙酮中残留的乙酸乙酯进行提纯,也采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丙酮,而乙酸乙酯和洗涤液则不进行处理,直接冷却保存。
向两个装置中加入等量的乙酸乙酯、乙酸乙酯衍生物和3-amino-5-methylpyrrolidine,用超声波振荡器对其进行提取,并使其回流反应5min。
静置一段时间后离心分离提取液。
将离心后的两层液体分别进行减压蒸馏。
首先对甲苯中残留的乙酸乙酯进行提纯,接着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对甲苯进行洗涤,最后对洗涤液进行蒸馏。
分别得到甲苯、乙酸乙酯和洗涤液,然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出甲苯,而乙酸乙酯和洗涤液则不进行处理,直接冷却保存。
对于丙酮中残留的乙酸乙酯进行提纯,也采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丙酮,而乙酸乙酯和洗涤液则不进行处理,直接冷却保存。
将所得的化合物进行干燥,即可得到二苯甲酮。
1。
先合成4-二苯基甲酮(97%),将4-二苯基甲酮与4-苯基-2-丁酮(10%)混合,用H酸酸化,生成4-二苯基甲酰胺,与盐酸(100%)在加热条件下反应5h。
2。
用40%氢氧化钾水溶液处理,然后加入盐酸(100%)水溶液并通入CO2气体使温度上升至95~100 ℃,反应8~10h。
3。
用冰醋酸处理,然后滴加浓硫酸(98%)溶液并加热回流反应5h。
4。
用冷水洗涤固体,得到固体二苯甲酮。
二苯甲酮的鉴定与反应: 1。
用4-硝基苯肼与锌粉(6%)、浓氨水(1%)共热,生成红色络合物,加热后呈绿色。
DOPO及其衍生物指标

无卤阻燃剂DOPO及衍生物HQ反应型无卤阻燃剂ODOPB化学名: 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别名:ODOPBCAS:99208-50-1分子式:C18H9PO4指标: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纯度:≥99%熔点: 247-253℃水份: ≤0.2%羟基值162、磷含量9.6%生产能力:350吨/年用途:它是一种新型含磷环保无卤阻燃剂,主要用于线路板等高档用环氧树脂,能代替含溴阻燃剂(四溴双酚-A),可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封装、印刷线路板、LED 发光管等。
用于必须符合ROHS要求的产品,用于合成反应型阻燃剂的中间体等。
包装:20公斤纸袋包装/300KG布袋包装。
HCA反应型无卤抗氧阻燃剂DOPO化学名称: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简称:DOPO(DOP)其它名称:(日本三光公司商品名HCA)分子式:C12H9O2PCAS:35948-25-5 分子量:216质量指标:外观白色片状/颗粒含量≥98.5%(HPLC)熔点117-121℃氯含量≤200(ppm)磷含量≥14%溶解性: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二氧氯环。
可溶于苯、不溶于水、己烷。
生产能力:700吨/年包装:25公斤纸袋包装/300KG布袋包装。
用途:磷菲类环状磷酸酯是有机磷类杂环化合物。
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和优良的耐水性,是反应型和添加型阻燃剂。
主要用于聚酯纤维,聚氨酯泡沫塑料,热固型树酯及粘接剂。
由于该阻燃剂有磷-碳键,阻燃性能比一般磷酸酯更好。
1、用于环氧树脂的反应型阻燃剂。
DOP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然后与对苯二酚反应,尤其环氧树脂作为电器绝缘材料,半导体材料使用的封料,要求电器的绝缘性,低挥发性,低污染性,ABS,都有良好的相溶性,添加后形成阻燃透明塑料2、着色防止剂ABS、AS、PP、PS、环氧树脂、酚醛树脂、醇酸树酯、表面活性剂出热引起的着色、聚氨酯由光和热引起的着色,添加DOP可以防止着色。
二苯甲胺缩水杨醛类Schiff碱的合成及其表征

二苯甲胺缩水杨醛类Schiff碱的合成及其表征易绣光;方小牛;周延均;刘文华【摘要】以二苯甲酮为原料经过酰胺化、还原、水解得二苯甲胺盐酸盐,再与水杨醛及其衍生物5-氯水杨醛反应,生成了两种二苯甲胺缩水杨醛类Schiff碱.其中二苯甲胺盐酸盐的酰化最佳反应条件为:回流温度控制在140℃,时间为20 h,收率为89%;目标产物总收率均为97%以上,并利用IR、MS、1H NMR、UV-vis及荧光光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年(卷),期】2013(030)003【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二苯甲胺盐酸盐;水杨醛;Schiff碱;合成;表征【作者】易绣光;方小牛;周延均;刘文华【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吉安34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26.35Schiff碱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配体[1-4],它可以与许多的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进行配位形成配合物,在发光材料[5]、医药卫生[6]、化学合成[7-8]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苯甲胺缩水杨醛类Schiff碱作为一种新型的配体,与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形成配合物,为开发新的金属有机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笔者以二苯甲酮作为原料,并通过对水杨醛进行改性合成了两种新型Schiff碱,并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1 实验部分1.1 主要仪器及试剂AVATAR3 7 0FT-IR型傅里叶红外光谱,Thermo Nicolet公司;WGZ-8 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天津市港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S-55型荧光/磷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Bruker 600 Ultrashield 核磁共振仪,BrukeAVANCE公司。
二苯甲酮的合成路线

二苯甲酮的合成路线二苯甲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2CO。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和涂料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二苯甲酮的一条合成路线,希望对研究者有所指导和帮助。
合成二苯甲酮的一条常用路线是通过苯甲酰氯与苯乙酮反应制得。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苯甲酰氯和苯乙酮以1:1的摩尔比例混合,在室温下搅拌反应。
该反应是一种核酰基替换反应,即苯甲酰氯中的氯原子与苯乙酮中的氧原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苯甲酮和氯化氢。
反应进行时,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如二甲基苯胺。
催化剂的作用是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的收率和选择性。
此外,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适量的溶剂,如二氯甲烷或氯仿,以提高混合反应物的反应性。
随着反应的进行,可以通过监测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控制反应的进程。
当反应物中的苯乙酮几乎完全转化为二苯甲酮时,反应停止,得到混合物。
接下来,需要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后处理。
首先,将反应混合物与足量的水进行酸碱中和,以去除产生的盐酸。
然后,用适量的有机溶剂,如正庚烷,回提取出二苯甲酮。
提取得到的有机相通常还含有杂质,因此需要进行精炼。
精炼的一种常见方法是通过蒸馏,根据二苯甲酮和其他组分的沸点差异,实现分离纯化。
经过多次蒸馏,可以得到高纯度的二苯甲酮。
最后,分离得到的二苯甲酮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反应或应用。
它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参与各种碳碳键和碳氧键的构建。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各种官能团的引入、取代和变换等操作,制备出多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综上所述,通过苯甲酰氯与苯乙酮的核酰基替换反应,可以合成二苯甲酮。
这条合成路线简单高效,易于操作,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
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进行反应体系的调整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合成效果。
希望这篇文章对于二苯甲酮的合成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及拟题(精)

2, 5-二(4-氟-3磺酸基苯甲酰)-1,4-苯二甲酸的制备与表征
2, 5-二磺化苯并噁唑-1,4-二(4-氟苯甲酰基)苯的制备与表征
3,3’-二磺酸基苯基-4,4’-羟基联苯的制备与表征
张焕妮 徐丹
陈义
陈 沛
1. MOR型分子筛的制备与表征
4.石墨烯/导电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祝潇桐、孙会云、阿依努尔 李文芳
章竹君
1.基于分子印迹识别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
2.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氧化化学发光反应研究
3.时间分辩化学发光分析研究
4.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研究
5.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研究
邹洋、卢灵娇
李津、王高红、
雷忠利
1.不同致孔剂对制备大孔氨类树脂性能的影响
马妍、章瑜、
王冰、刘建平
王渭娜
1.过氧化氢与噻吩反应的直接动力学研究小分子
2.自由基对噻吩衍生物氧化脱硫研究
卢天宇 李应福
杨祖培
1.水热法制备(K0.5Na0.5)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粉体
2. La摻杂对NBCTO性能影响的研究
3. LiBiO3对KNN基无铅压电陶瓷电性能的影响
4. LiSbO3对钨青铜结构SKNTO陶瓷相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
1.文物彩绘褪色机理研究
张潇
刘宗怀
1.不同相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
2.大片层状金属氧化物的可控制备
3.不同相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池性能研究
4.纳米层组装技术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5.石墨希类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
范聪敏、张小颖、张烨、容英帅、 卜凡
安息香衍生物二苯乙二酮的合成及表征(精)

安息香衍生物 二苯乙二酮的 合成及表征
实验目的
1、学习由安息香氧化合成二苯 乙二酮
2、掌握用薄层层析监测反应进 程的方法
3、掌握用紫外光谱图表征化合 物分子结构
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式
O OH CC
H
采用方法一:硝酸氧化法
HNO3 CH3COOH
பைடு நூலகம்
OO CC
本实验采用硝酸氧化法虽较为简便,但反应中释放的二氧化氮 对环境产生污染;实验进程监控采用薄层层析法,虽不能准确反应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但是可以方便的在线反应进程,在实际生 产中,有效地控制反应进程对于节约能源等有重要的意义。
安息香衍生物二苯乙二酮的二苯乙二酮的合成及表征实验二northwestuniversity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目的1学习由安息香氧化合成二苯乙二酮22掌握用薄层层析监测反应进掌握用薄层层析监测反应进程的方法3掌握用紫外光谱图表征化合物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式实验原理采用方法一
实验二
NORTHWEST UNIVERSITY
4 粗产物提纯用甲醇
5 测熔点
6 与安息香一起做紫外图谱
思考题:做第1,2题
薄层层析监测反应进程示意
合成基本步骤
1 先活化薄层板(从低温升起,到105℃时开始计时0.5h)
2 安装仪器,请勿忘记安装气体吸收装置!! 3 反应开始后(到所需温度后),每隔一定时间,用薄层板检
测反应进程,直到反应完成(注意:一块板可点两个样,第 一次点一个标准样;取样浓度要控制,否则展不开;展开剂 用二氯甲烷;薄层板用紫外灯显色,画下斑点实际形状;最 终将所有板画在报告纸上)
Beckmann重排反应的综合性实验设计与教学应用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4, 39 (1), 239收稿:2023-06-13;录用:2023-08-15;网络发表:2023-09-01 *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2022浙江农林大学教改项目(SZJY21003)•化学实验•doi: 10.3866/PKU.DXHX202306025Beckmann 重排反应的综合性实验设计与教学应用周建钟,郭明*,陶厚璜,郑泽涛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杭州 311300摘要:Beckmann 反应是含有羰基的醛、酮与羟胺反应生成有机肟,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重排,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实验教学中有机肟Beckmann 重排反应的实验原理直观性不足、反应机理佐证性欠缺等问题,通过二苯甲酮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二苯甲酮肟,多聚磷酸催化分子重排反应生成苯甲酰基苯胺为案例,交叉运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测定阶段产物和终产物的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并表征其结构,将宏观理化性质与微观结构相结合,解析和验证反应机理,达到Beckmann 重排反应实验原理直观、反应机理佐证完善的结果,实验的综合设计与交叉创新提升了Beckmann 重排实验的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文既可为肟类Beckmann 重排反应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供借鉴,也可为教材及实验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Beckmann 重排;实验教学;二苯甲酮肟;反应机理 中图分类号:G64;O6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Beckmann Rearrangement ReactionJianzhong Zhou, Ming Guo *, Houhuang Tao, Zetao ZhengSchool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Zhejiang A&F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 China.Abstract: The Beckmann rearrangement, a pivotal reaction wherein carbonyl-rich aldehydes and ketones engage with hydroxylamines to forge organoximes, undergoes a rearrangement in the catalyst's presence and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organic synthesis. Addressing the perceptual gaps in understanding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s and the insufficient verification of reaction mechanisms during the instruction of Beckmann rearrangement of organoximes,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reaction between benzophenone and 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 This reaction results in benzophenone oxime, which undergoes molecular rearrangement catalyzed by polyphosphoric acid to produce benzoyl aniline. This exercise adeptly interweaves elements from inorganic, analytical, and instrumental analysis chemistry, augmenting holistic design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of students. Employing tools like melting point assessment,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his study elucidates the nuanced structures of both intermediate and final products. By juxtaposing macroscopic physicochemical attributes with their microscopic counterparts, it robustly deciphers and authenticates the underlying reaction mechanism, enhancing the pedagogical efficacy of the Beckmann rearrangement and kindling innovative sense. This paper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focused experiments on oxime-type Beckmann rearrangements, and als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xperimental procedures.Key Words: Beckmann rearrangement; Laboratory teaching; Benzophenone oxime; Reaction mechanisms脂肪酮和芳香酮都可以与羟胺作用生成肟,肟在酸性催化剂如硫酸、五氯化磷或多聚磷酸作用下发生分子重排生成酰胺的反应称为Beckmann重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 第15期 2010年5月1671 1815(2010)15 3684 04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Sc ience T echno l ogy and Eng ineer i ngV o l10 N o 15 M ay 2010 2010 Sci T ech Engng化 学二苯甲酮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刘彩娥 韩 强(同济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92)摘 要 以邻苯二甲酸酐和不同的取代苯为原料,经过傅克反应得到邻芳酰基苯甲酸,再与不同的胺类化合物合成一系列二苯甲酮酰胺衍生物,总反应收率为71.2%~91.7%。
通过在二苯甲酮上引入酰胺羧酸类活性基团,不仅其可以作为光化学前体用于提高光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而且还可直接应用于其他化学领域。
其结构已经核磁和质谱表征。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酐 傅克 酰胺衍生物 合成中图法分类号 O 626.4 文献标志码B2010年3月12日收到第一作者简介:刘彩娥(1986 ),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有机合成。
E m ai:l h appy_lce @126.co m 。
二苯甲酮类系列衍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塑料、涂料、日用化工、电子化学品等领域。
二苯甲酮腙在抗生素如 -内酰胺抑制剂他唑巴坦的合成中作为羧基保护基而广泛使用[1];20世纪末,二苯甲酮衍生物作为非甾体抗炎药药效基团的特性被人们所发现,成为一类用途广泛的药物中间体[2]。
二苯甲酮类氢转移性光引发剂由于其引发的量子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目前产量最大的光引发剂[3,4]。
此外,随着人们对紫外线防护意识的加强,羟基二苯甲酮作为一种紫外线吸收剂,能够强烈地吸收高能量的紫外线,广泛地应用于高分子材料中,如含紫外吸收剂的染料[5],还常用来生产高防晒指数产品[6]。
在电子工业中,氨基二苯甲酮类具有良好的半导体倍频功能。
本文通过在二苯甲酮苯环上引入酰胺羧酸类活性基团,不仅可以作为光反应的前体广泛应用到不对称光化学中,是一种提高立体选择性的有效方法[7],还可直接应用于其它化学领域。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Varian AM 300型核磁共振仪(CDC l 3、DM SO d 6为溶剂,T M S 为内标);W aters Q TofM icr o 型四极杆 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W aters Autospec Pre m ier 型磁质谱仪;K russ KSP 型全自动数字熔点仪。
脯氨酸、2 哌啶甲酸为化学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图1 二苯甲酮酰胺衍生物(4)的反应式表1 二苯甲酮酰胺衍生物(4)的合成序号13产物4收率/%11a3a4a87.121a3b4b74.631a3c4c78.441a3d4d79.351b3a4e87.761b3b4f76.171b3c4g78.381b3d4h76.791c3a4i91.7101c3b4j71.2111c3c4k72.3121c3d4l78.5131d3a4m76.31.2 合成合成反应式见图1。
1.2.1 1的合成(以1a为例)在100m L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48g(10mm o l)邻苯二甲酸酐和20mL(188mm ol)甲苯,冰浴搅拌条件下分批加入2.9g(21.7mm o l)无水A l C l3,缓慢升温至90!反应3h;先冷水浴后冰浴,向反应液加入适量的碎冰猝灭反应,加约3mL浓盐酸,析出固体,酸洗碱洗,得到白色晶体(1a)。
分别用苯、氯苯和甲氧基苯代替甲苯,同法制得1b,1c和1d。
1a:1H NMR(300MH z,CDC l3): 8.20-7.18 (m,8H),2.40(s,3H),m.p.137!-139!。
1b:1H NMR(300MH z,CDC l3): 8.08-7.36 (m,9H),m.p.131!-132!。
1c:1H NMR(300MH z,CDC l3): 7.79-7.44 (m,8H),m.p.142!-143!。
1d:1H NMR(300MH z,CDC l3): 7.78-7.43 (m,8H),3.86(s,3H),m.p.135!-138!。
1.2.2 2的合成(以2a为例)在50mL的单颈烧瓶中加入2.40g(10mm o l)化合物1a和10m L(160mm ol)氯化亚砜,80!回流5h,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的正己烷减压除去氯化亚砜得到油状产物2a,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1.2.3 4的合成(以4a为例)在100mL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1.45g(12 mm o l)3a,15mL二氯甲烷和5mL三乙胺,搅拌使其溶解。
0!下用恒压滴定漏斗缓慢滴入20mL(10 mm o l)溶有化合物2a的二氯甲烷溶液,TLC检测3 h后反应结束。
用稀盐酸调p H值至3~4,无水NaSO4干燥后减压浓缩,用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1)分离得白色固体4a。
分别更换1和3,同法制得4b~4m。
4a:1H NMR(300MH z,CDC l3) :7.78-7.28 (m,8H),4.24(s,2H),3.07(s,1H),2.99(s,2H), 2.40(s,3H);M S(ESI+)m/z(%)312.1[M+1]+, m.p.125!-126!。
4b:1H NMR(300MH z,CDC l3) :7.79-7.70 (m,2H),7.62-7.39(m,4H),7.30-7.25(m, 2H),5.20-5.17(q,1H),2.99(s,1H),2.85(s, 2H),2.44(s,3H),1.50-1.43(m,3H);M S(ESI+) m/z(%)326.1[M+1]+,m.p.142!-143!。
4c:1H NMR(300MH z,CDC l3) :7.72-7.69 (m,2H),7.60-7.49(m,4H),7.28-7.25(m, 2H),4.61(,t J=6.4H z,1H),3.43-3.39(,t J=6. 2H z,2H),2.42(s,3H),2.36-2.18(m,2H),2.01 -1.90(m,2H);M S(ESI+)m/z(%)338.1[M+ 1]+,m.p.173!-174!。
4d:1H NM R(300MH z,CDC l3) :7.74-7.71 (m,2H),7.55-7.46(m,4H),7.27-7.25(m, 2H),4.56-4.16(m,1H),3.58-3.19(m,2H),2. 42(s,3H),1.81-1.22(m,6H);M S(ESI+)m/z (%)374.1[M+23]+,m.p.121!-123!。
4e:1H NMR(300MH z,CDC l3) :7.78-7.28 (m,8H),4.21(s,2H),3.04(s,1H),2.99(s,2H); M S(ESI+)m/z(%)298.1[M+1]+,m.p.130! -132!。
4:f1H NMR(300MH z,CDC l3) :7.79-7.75 (m,3H),7.64-7.49(m,4H),7.30-7.29(m, 2H),5.20-5.17(q,1H),2.99(s,1H),2.85(s,368515期刘彩娥,等:二苯甲酮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2H),1.50-1.43(m,3H);MS(ES I+)m/z(%)312.1[M+1]+,m.p.137!-139!。
4g:1H NMR(300MH z,CDC l3) :7.82-7.79 (m,2H),7.65-7.59(m,3H),7.54-7.43(m, 4H),4.66-4.62(,t J=6.5H z,1H),3.43-3.39 (,t J=6.4H z,2H),2.46-2.15(m,2H),2.02-1. 92(m,2H);M S(ESI+)m/z(%)324.1[M+1]+, m.p.168!-170!。
4h:1H NMR(300MH z,CDC l3) :7.84-7.81 (m,2H),7.58-7.45(m,7H),4.63-4.49(m, 1H),3.79-3.56(m,1H),3.16-3.25(m,1H),2. 42-1.31(m,6H);M S(ESI+)m/z(%)360.1[M+ 23]+,m.p.117!-118!.4:i1H NMR(300MH z,CDC l3) :7.78-7.43 (m,8H),4.24(s,2H),3.08(s,1H),3.00(s,2H); M S(ES I+)m/z(%)354[M+23]+,m.p.136!-138!。
4:j1H NMR(300MH z,CDC l3) :7.80-7.74 (m,2H),7.60-7.42(m,6H),5.16-5.13(q, 1H),2.97(s,1H),2.87(s,2H), 1.51-1.43(m, 3H);M S(ESI+)m/z(%)368.1[M+23]+,m.p. 146!-149!。
4k:1H NMR(300MH z,CDC l3) :7.78-7.73 (m,2H),7.64-7.59(m,4H),7.48-7.42(m, 2H),4.64-4.60(,t J=6.8H z,1H),3.45-3.41 (m,2H),2.32-2.22(m,2H),2.01-1.91(m, 2H);M S(ESI+)m/z(%)358.1[M+1]+,m.p. 177!-179!。
4:l1H NMR(300MH z,CDC l3) :7.79-7.77 (m,2H),7.61-7.42(m,6H),4.26-4.06(m, 1H),3.53-3.19(m,2H), 1.81-1.42(m,6H); M S(ES I+)m/z(%)394.1[M+23]+,m.p.126! -127!。
4m:1H NMR(300MH z,CDC l3) :7.78-7.43 (m,8H),4.21(s,2H),3.87(s,3H),3.06(s,1H), 2.98(s,2H);M S(ES I+)m/z(%)328.1[M+1]+, m.p.124!-126!。
2 实验讨论2.1 邻芳酰基苯甲酸(1)的合成无水A l C l3的称量要迅速,防止A l C l3遇水分解;并且猝灭反应一定要保证冰浴搅拌状态下,防止体系太过剧烈而冲出。
在合成1c时,由于氯原子的吸电子效应不利于反应进行,需要将温度提高至125!,且反应时间延长2h。
2.2 邻芳酰基苯甲酰氯(2)的合成化合物2的合成前仪器应该保证绝对干燥,防止二氯亚砜遇水变质。
在加热回流时,温度控制在75! 85!为宜,反应时间控制在反应物变为澄清液后再反应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