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
• ① 菌胶团 • ② 丝状菌:球衣菌属、贝硫菌属、发硫细菌
属、透明颤菌属、亮发菌属和线丝菌属;
• ③ 真菌:具有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其 他含氮化合物的能力。,但若大量出现会导 致污泥膨胀,
• ④原生动物:可作为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 • ⑤ 微型后生动物:在处理水质良好时会有该
4、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指标
• ① 污泥沉降比(SV):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 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的百 分数,以%表示;能够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 污泥量,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还可反 映污泥膨胀的异常现象的发生。
• ② 污泥指数(SVI):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 经30min沉淀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 所占的容积,以毫升计算:
磷的去除效果; • 5、其他水生生物: • 在氧化塘(氧化沟)内,藻类和细菌共存于同一环境
中,保持互生关系.
第二节 活性污泥膨胀和控制对策
• 正常的活性污泥颗粒体积膨胀,继而分裂为 沉降性很差的小颗粒污泥,引起二沉池池面 飘泥严重,出水水质急剧变差的现象。
• 本质—污泥密度变小或黏附能力下降。
第二节 活性污泥膨胀和控制对策
动力消 耗
较小 较差 多
发生 较合理
较大 较强 少
不发生 较大
管路堵 塞
否 是
三、氧化塘的微生物群落及其处理废水机制
• 氧化塘是人工的、接近自然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主 要有(见图2.3-4)。
• 1、细菌:降解有机污染物‘ • 2、 藻类:向塘内提供溶解氧; • 3、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 4、水生植物:可提高塘对有机污染物和无机营养物氮、
•
SVI=SV(ml/L)/MLVSS(g/L)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一、引言污水处理是指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去除,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其中,生物处理是一种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生物处理的原理及其相关过程。
二、污水生物处理原理1. 基本原理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些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吸收和吸附等过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生物处理过程污水生物处理主要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等多种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常见的生物处理过程:(1)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将废水与微生物接触,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该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沉淀池两个部分。
废水首先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与微生物接触,微生物通过吸附和降解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然后,水流进入沉淀池,沉淀池中的污泥通过沉淀和去除,使水质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2)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活性污泥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曝气池、沉淀池和回流池等部分。
废水首先进入曝气池,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氧化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然后,水流进入沉淀池,沉淀池中的污泥通过沉淀和去除,使水质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最后,一部分清水通过回流池回流至曝气池,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动。
(3) 固定化生物膜法固定化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在固定载体上生长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固定载体可以是填料、滤材、纤维等,通过提供生物膜生长的支撑和附着环境,促进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废水生物处理的原理与工艺

废水生物处理的原理与工艺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生物菌群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转化为较为稳定的物质的一种处理方法。
废水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菌群的呼吸、分解和合成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同时通过生物菌群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某些无机物质也进行转化,从而使废水的污染程度降低。
废水生物处理的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生物反应器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预处理的目的是将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沉淀物去除,以减轻后续处理的负担。
预处理工艺包括网格过滤、沉淀、澄清、厌氧消化等。
生物反应器是废水生物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依靠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常用的生物反应器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流态床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等。
其中最常见且最广泛应用的是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生物菌群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是由具有各种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组成的复合菌群。
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废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通过供氧、搅拌等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环境。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被微生物菌群降解,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体结构组成成分,部分则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释放到环境中。
后处理主要是对生物反应器中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沉淀、澄清和消毒等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废水的水质。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 适用范围广: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可以处理各种不同类型和浓度的废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2. 处理效果稳定:为废水生物处理提供了较好的生物和环境因素,从而保证了稳定的处理效果。
3. 运行成本低:相对于其他废水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操作和运行成本较低。
4. 对环境友好: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不仅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完全降解,还可以将部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也存在一些缺点:1. 对温度和负荷的敏感性较强:废水生物处理对温度和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弱,需要保持稳定的运行条件以确保处理效果。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污水生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污水的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和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和农村污水处理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生物处理的原理。
1.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和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这些有机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源。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首先经过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物和沉淀物,然后进入生物反应器。
在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等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和生物质。
最后,经过沉淀、过滤等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清水。
2. 污水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污水生物处理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处理单元,如进水预处理、生物反应器、沉淀池、过滤器等。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流程。
(1)进水预处理:进水预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沉淀物,以减少对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常见的进水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2)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核心部分,其中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等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和生物质。
常见的生物反应器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床法和浮床法等。
-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通过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处理。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够吸附和降解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促进污水中有机物质的降解。
- 固定床法:固定床法是一种将微生物固定在固定床上进行处理的方法。
固定床可以是填料、滤料或生物膜等,微生物通过固定床表面的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处理。
- 浮床法:浮床法是一种利用浮床将微生物固定在水面上进行处理的方法。
浮床上的微生物通过吸附和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和生物质。
(3)沉淀池:经过生物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将悬浮物和生物质分离出来。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而生物处理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生物处理的原理,包括工艺流程、处理机制和关键参数等。
二、工艺流程1. 初级处理:污水经过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2. 沉淀池: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淀到污泥层,形成初步的污泥。
3. 厌氧消化:沉淀池中的污泥进入厌氧消化池,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气体和稳定的污泥。
4. 好氧处理:厌氧消化后的污泥进入好氧处理池,通过好氧菌的作用进一步降解有机物质,减少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
5. 沉淀池: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使残余的悬浮物沉淀并形成污泥。
6. 消毒:经过沉淀后的污水可能还含有一些病原微生物,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
三、处理机制1. 厌氧消化:在厌氧消化池中,厌氧菌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气体和稳定的污泥。
厌氧消化能够有效降解有机物质,减少废水中的COD。
2. 好氧处理:在好氧处理池中,好氧菌利用有机物质作为能源,同时需要氧气进行降解反应。
好氧处理能够进一步降低废水中的COD和BOD,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 沉淀池: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污泥层,形成污泥。
沉淀池的设计和操作对于污水处理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沉淀池可以提高悬浮物的沉淀效率。
4. 消毒:消毒是为了杀灭污水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出水的安全性。
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是常用的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对水质无二次污染,而氯消毒效果更稳定,但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
四、关键参数1. COD(化学需氧量):反映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是评价废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2. BOD(生化需氧量):反映废水中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能力,是评价废水生物处理效果的指标。
3. 悬浮物:废水中的悬浮物包括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对水质造成直接影响。
污水处理生物处理

污水处理生物处理污水处理是一项关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的重要工作。
而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生物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和去除有机物的一种处理方法,是目前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
1. 生物处理原理生物处理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吞噬、胞内降解等方式,将有机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通过这种方式,污水中的有机成分得以有效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生物处理的种类生物处理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生物滤池、活性池、生物膜反应器等。
生物滤池是利用生物膜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活性池则通过将水流经过生物体积,使得其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处理。
生物膜反应器则是通过在固定载体上生长的生物膜来对污水进行处理。
3. 生物处理的优点生物处理相较于其他污水处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生物处理具有较低的运行成本,因为生物处理过程不需要额外添加大量化学试剂。
其次,生物处理过程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而且,生物处理过程可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例如通过厌氧消化还可以产生甲烷气,作为能源利用。
4. 生物处理的局限性尽管生物处理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生物处理需要一定的温度、PH值等条件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在极端环境下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生物处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总的来说,生物处理作为污水处理中重要的一环,具有许多优点和局限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生物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以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工作。
希望通过多方合作,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

污水生物处理原理引言概述:污水是指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中产生的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废水。
污水处理是为了减少水体污染和保护环境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污水生物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和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污水生物处理的原理。
正文内容:1.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1.1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污水中的有机物是微生物生长的主要营养源,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1.2 微生物吸附和沉淀污染物微生物通过吸附和沉淀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悬浮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使污水变得清澈透明。
1.3 微生物的生物吸收作用微生物通过细胞壁的渗透作用,吸收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物,使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得到降低。
2. 污水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2.1 前处理包括格栅除污、沉砂池和调节池等,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调节水质的稳定性。
2.2 生物处理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和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2.3 深度处理包括沉淀池、过滤器和消毒等,主要是去除残存的悬浮物和微生物,确保出水的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3. 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种类3.1 好氧微生物好氧微生物主要包括腐生菌、硝化菌和硝化脱氮菌等,能够将有机物和氨氮等转化为无害物质。
3.2 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主要包括厌氧菌和产甲烷菌等,能够在无氧环境下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气体。
4. 污水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4.1 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普通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摄氏度。
4.2 pH值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能力不同,普通好氧微生物适宜的pH范围是6-9,厌氧微生物适宜的pH范围是6-8。
4.3 溶解氧浓度好氧微生物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才干进行代谢活动,溶解氧浓度过低会影响处理效果。
5. 污水生物处理的应用和优势5.1 应用范围广泛污水生物处理可以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废水生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

废水生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一、废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废水生化处理是基于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去除有机污染物。
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较为简单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和微生物体。
废水生化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原理:1.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微生物降解成较为简单的物质。
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它们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产生一些酶来降解有机污染物。
2.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废水生化处理可以分为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两种方式。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来获得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而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则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中降解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甲烷和硫化物等。
3.混合液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废水生化处理的效果与混合液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密切关系。
一般情况下,通过调控混合液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投加活性污泥或者合成填料等方式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二、废水生化处理的工艺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废水生化处理的传统工艺,主要包括曝气池、第一沉淀池、生化池和第二沉淀池等单元。
曝气池通过强制通入空气来为微生物提供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有机物质。
在生化池中,有机物质被微生物消耗并降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生物体。
第一沉淀池用于沉淀一部分混合液中的固体物质,而第二沉淀池则用于进一步沉淀微生物。
沉淀后的污泥可以通过回流的方式再次进入生化池,延长微生物的生命周期。
2.膜生物反应器法:膜生物反应器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生化处理工艺,主要包括MBR(膜生物反应器)和MBBR(移动床生物反应器)两种。
MBR通过在生化池内安装微孔膜,将废水与微生物有效分离,使废水中的微生物无法进入出流液中。
MBBR则通过在生化池内加入流态填料,提高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面积,从而增加废水的处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是
国内外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活性污泥法,其工艺特点是将曝气 池和沉淀池合而为一,生化反应虽分批进行,基本工作周期可 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组成
废水处理设备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不足之处: ① 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 ② 所供的氧不能充分利用,因为在曝气池前端废水 水质浓度高、污泥负荷高、需氧量大,而后端则相反 ,但空气往往沿池长均匀分布,这就造成前端供氧量 不足、后端供氧量过剩的情况。因此,在处理同样水 量时,同其他类型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气池相对庞 大、占地多、能耗费用高。
废水处理设备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NH3-N:氨氮 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农用化肥的流失,自化工、冶金、石油化 工、油漆颜料、煤气、炼焦、鞣革、化肥等工业废水。 危害:黑臭、毒性,富营养化。 (H2PO4-、HPO42-、PO43-):磷 在废水中,磷通常以无机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和有机磷等多种形式存在, 来源农药、医药、饲料、洗涤剂、肥料、食品添加剂等 。 危害:黑臭、富营养化。 AAO(Anaerobic【没有空气】Anoxic【缺少空气】Oxide【氧】) AO脱氮(Anaerobic【缺少空气】Oxide【氧】) AO除磷(Anaerobic【没有空气】Oxide【氧】) 好氧:曝气---普通污水处理 厌氧:只进水,不搅动,不曝气—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除磷工艺 缺氧:搅动或回流硝化液或微曝气,脱氮工艺
任课教师:郭勇
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废水生物处理:
借助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的手段和方法,以微生物作用
为主体开发出了种种用于控制和治理水污染治理的新方
法。
代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处理法、生物脱 氮、除磷等工艺技术
废水处理设备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1、生物处理--原理
处理对象:1、有机物;2、氮;3、磷。
可生化判断:BOD/COD≤0.3难生化,0.3和0.5可生化,大于0.5易生化。
废水处理设备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BOD:生物需氧量(Biochemical【生物】 Oxygen【氧气】 Demand【需求】)
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这个指标代表消耗掉的氧。 BOD5 :(20℃ 5天BOD) 微生物完全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总共约需100天,为缩短检测时间,一般20℃五 天内的耗氧量为代表,简称BOD5,对生活污水来说,约占BOD70%。 来源:生活污水和制糖、食品、造纸、纤维等工业废水中。
微生物可简单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 •好氧微生物指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O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 理生化反应,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其主要作用有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 内源呼吸。影响好氧微生物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溶解氧、温度、pH值 等; •厌氧微生物是指能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 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主要代谢作用有水解、发酵、产 氢产乙酸、产甲烷等阶段,目前其代谢理论无统一认识,主要影响因素 有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营养物质、F/M比、有毒物质等 ; •兼性微生物既可在有氧环境中生活,也可在无氧环境中生长,当水中溶 解氧高于0.2~0.3mg/L时,兼性菌利用氧气进行新陈代谢;而当溶解氧 低于上述数字时,它们同厌氧菌一样,生活时不需要氧气,在自然界中 大部分细菌属于这一类。
有机污染物好氧微生物处理的一般途径
废水处理设备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2、生物处理—好氧异养代谢: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1914年在英国建成第一座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试验厂
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 作用原理:普通活性污泥法是依据废水的自净作用原理 发展而来的。
废水处理设备
废水处理设备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生物处理--微生物图片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生物处理—污泥颗粒、细菌、真菌
废水处理设备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2、概述—基本概念
原理: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对人类来说是污染物,但对微生物来说 是营养物质,生物处理就是借助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使有机污染物转化成为 稳定的无害物质,氮、磷得到释放或富集,从而从废水中去除的过程。 定义: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除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方法叫做废水生物 处理方法,分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两种。 特点:1、用生物方法去除水中有机物最经济; 2、90%废水处理工艺属于生物处理工艺; 3、水中氨氮用生物处理方法去除最有效; 4、绝大多数工业废水也是以生物处理方法为主。
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化学】 oxygen Demand) 利用化学氧化剂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 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氮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CODCr:(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出的COD结果) CODMn:(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出的COD结果)一般CODCr>BOD5 >CODMn 来源:包括BOD来源,还有工业废水如化工、制药、纺织等。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空气 出水 进水 曝 气池 二 沉 池
污泥 回 流 剩 余 污泥
废水处理设备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曝气池中污泥浓度一般控制在2—3g/L,废水浓 度高时采用较高数值。 废水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HRT)常采用4—8h, 视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而定。 回流污泥量约为进水流量的25%—50%左右 BOD和悬浮物去除率都很高,达到90%—95%左 右
废水处理设备
实际工艺可能是多种缺氧、好氧、厌氧工艺组合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生物处理—好氧原理 好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为最终的无机产物如二氧 化碳和水等,或被同化合成为好氧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并以剩余污泥的形 式通过沉淀等方式与出水分离,从而使废水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净化。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