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及工艺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其工艺

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其工艺

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其工艺一、污水脱氮原理: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主要包括蛋白质等有机物。

污水脱氮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该过程需利用到氨氧化细菌进行氧化作用,产生的硝酸盐氮可以被水中的反硝化细菌进一步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样就实现了对污水中氨氮的脱氮处理。

反硝化反应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反硝化作用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可通过添加外源电子供体(如甲烷、乙醇等)来提供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还原,产生大量的氮气释放到大气中,实现了对污水中硝酸盐氮的脱氮处理。

二、污水除磷原理:污水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磷主要包括磷酸盐磷和亚磷酸盐磷,有机磷主要包括有机物中的磷酸酯等。

污水除磷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沉淀法和生物吸附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给污水中添加适量的化学沉淀剂(如氯化铝、聚合氯化铝等)来与磷酸盐磷和亚磷酸盐磷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如磷酸铝等),从而使磷被固定在沉淀物中,从而实现了对污水中无机磷的除磷处理。

生物吸附法是利用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微生物对磷进行吸附作用,这些微生物能将磷从废水中吸附到其细胞表面或胞囊中,从而实现了废水中磷的除磷处理。

三、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一体化生物法、AO法和AB法等多种。

其中,一体化生物法比较常用,其工艺流程为:进水→除砂→调节池→好氧生物反应器(硝化反应)→缺氧生物反应器(反硝化反应)→二沉池(沉淀处理)→出水。

一体化生物法通过将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合为一体,利用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处理污水。

系统中含有好氧区和缺氧区,其中好氧区负责氨氮的硝化反应,缺氧区则利用添加碳源(如甲醇、乙醇等)提供的外源电子供体来进行反硝化反应。

通过控制好氧区和缺氧区的进水比例,可实现对污水中的氮和磷的高效去除。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国外从六十年代开始系统地进行了脱氮除磷的物理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认为物理法的缺点是耗药量大、污泥多、运行费用高等。

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采用.从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究并逐步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

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八十年代后期逐步实现工业化流程.目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有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等。

➢生物脱氮原理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转化成氨氮,而后在好氧条件下,由硝化菌左右变成硝酸盐氮,这阶段称为好氧硝化。

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

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

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碳源,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较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泥龄。

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用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硝化阶段:足够的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在20℃,不能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

2mg/L左右,充足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生物脱氮过程如图5—1所示。

反硝化细菌+有机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生物除磷原理磷常以磷酸盐(H2PO4-、HPO42-和H2PO43—)、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生物除磷就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状态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储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出剩余污泥而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多少将对除磷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
向作 了展望 。
为 氨 态 氮 的 基 础 上 ,利 用 硝 化 菌 和 反 硝化 菌 的 作 用 ,在 好 氧 条 件 下将 氨 氮通 过反 硝化 作 用 转 化 为
亚硝态氮 、硝态氮。在 缺氧条件下通过反 硝化作 用将 硝氮 转化 为氮 气 ,达 到从 废水 中脱氮 的 目
的 。废 水 中氮 的去 除 还 包 括 靠 微 生 物 的 同化 作 用 将氮转化 为细胞原 生质成分 。主要过 程如下 : 氨 化 作 用 是 有 机 氮 在 氨 化 菌 的作 用 下 转 化 为 氨 氮 。
硝 化 作 用 是 在 硝 化 菌 的作 用 下 进 一 步 转 化 为 硝
酸盐 氮 。其 中亚 硝 酸菌 和 硝 酸菌 为 好 氧 自养 菌 , 以 无 机 碳 化合 物 为碳 源 ,从 N 4 N z H+ O- 或 的氧 化 反 应 中获取 能 量 [ 。其 中硝 化 的最佳 温度 在纯培 养 中为 2 ~5℃, 土壤 中为 3~ O℃, 53 在 04 最佳 p H值 偏 碱性 。 反硝化 作 用是反 硝化 菌 ( 多数是 异养 型兼 性厌 氧 大 菌 ,O< .m / ) D O5 gL 在缺 氧 的条 件下 , 以硝酸 盐氮 为 电
关键词 : 生物脱 氮除磷 ; 富营养化 ; 工艺; 发展趋 势
Ab t a t Me h ns o se tr b oo i a i o e n h s h r s rmo a a i u s d o f t e t d t n l nto e n sr c : c a im fwa twae il gc ln t g n a d p o p o u e v lw s d s s e .S me o h r i o a i g n a d r c a i r p o p o u mo a r c s e e ei t d c da c r i gt eo d r f p c n me Me n i e u u ed v lp n e d i f l h s h r s e v l o e s s r r u e c o d n t r e a ea dt . a whl t t r e e o me tr n s nt s ed r p w no oh os i eh f t i h i w r r s e td B s do e n r d c ino p o e si w s u r a dta c a i o b oo i a h s h r s e v l h u db e p n d e e o p c e . a e nt t u t f r c s ,t a t o w r t p h i o o p f h me h n s f ilg c p o p o u mo a o l ed e e e , m l r s a dmo e o u u d e nt e c o i l o t le h oo y n r c s f wo l r b a n r c n lg . b o h mi c ot Ke r s bo o ia i o e n h s h r s e v l e t p i ain t c n l g ;r n s y wo d : il gc l t g na dp o p o u mo a; ur hc t ;e h oo t d nr r o o y e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对水体中的氮和磷进行去除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含有氮、磷的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氮气和磷酸盐,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领域。

生物脱氮除磷的主要机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脱氮除磷。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利用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而转化为氮气排放。

在生物除磷过程中,利用聚磷菌将水体中的磷转化为无机磷酸盐,进而去除。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其优点包括高效、经济、环保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新型工艺包括厌氧氨氧化工艺、硝化除磷工艺、硝酸盐还原工艺等。

其中,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新兴的脱氮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

硝化除磷工艺则是将氮素和磷素同时通过硝化反应进行去除,能够达到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

硝酸盐还原工艺则是通过还原反应将水体中的硝酸盐转化为氨氮,从而达到脱氮的效果。

总的来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对于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净化水体、改善环境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述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简述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是水环境治理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其基本原理和过程对于水质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分别对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进行简要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技术手段。

一、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 基本原理:生物脱氮是指利用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氮气态化合物转化为氮气排放出去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2. 过程:1)硝化作用:首先是硝化细菌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再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砷、锰等微生物和有机物贪婪性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

2)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气体,从而实现氮的脱除。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在有机物的作用下进行。

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 基本原理:生物除磷是指利用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磷物质转化为无机磷沉积或有机磷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磷的吸附和磷的沉淀两个过程。

2. 过程:1)磷的吸附: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活性或胞外聚合物等结合机制,将水体中的磷物质吸附到微生物体表面或细胞内,从而减少水体中的磷含量。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的底泥、生物膜等介质上。

2)磷的沉淀:指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可以促进水中磷物质的沉淀作用,将磷固定到底泥中,从而减少水体中的可溶性磷含量。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的缺氧或厌氧条件下。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氮和磷物质转化为氮气或无机磷沉积的技术手段。

其基本原理和过程涉及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吸附和微生物沉淀等生物学过程,在水环境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水质净化工作中。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水体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技术的效果,需要结合具体的水体特点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方式,以确保技术的有效运行和水体的稳定净化。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是一种利用生物的代谢能力来降低污水中氮和磷的浓度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污水中的生物分解形成的氨氮,通过氨氧化、反硝化及硫酸还原这三个生物代谢过程,将氨氮转变成无害物质,并利用磷细菌将磷结合在污泥中,最终将氮和磷从污水中去除。

1、氨氧化过程
氨氧化过程是污水生物处理中脱氮的主要过程,也是把氨氮转变成无害物质的主要过程。

氨氧化的具体过程是把氨氮转变成氮气的过程,真正的氨氧化过程是由被称作氨氧化菌的细菌来承担的。

这些特殊的细菌需要降低水温、提高pH值和添加活性碳等外源物质的供给,才能进行氨氧化反应。

2、反硝化过程
反硝化过程是把亚硝酸氮转变成氮气的过程,它是生物处理中氮的最后一步转变过程,反硝化的最后产物是氮气,也就是说它是将氮从污水中最终去除出去的转变过程。

反硝化过程受反硝化菌的影响较大,反硝化菌属于好氧细菌,反硝化条件包括高氧化性、低温度、较高的pH值等。

3、硫酸还原过程
硫酸还原过程是通过硫酸还原菌将污水中的亚硝酸氮还原成氨氮的过程,它是把水中的氮含量降低的重要手段。

硫酸还原过程还可以与氨氧化过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去除氮的效率。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被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危害,人们研发了多种污水处理技术。

其中,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较低的运行成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二、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1. 工艺概述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一种基于微生物作用,利用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去除的工艺。

该工艺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国内外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包括A/O法、A2/O法、氧化沟法等。

这些工艺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中。

此外,一些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如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超声波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等也在逐步推广应用。

三、工艺运行机制与原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依靠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完成。

在反应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吸收、代谢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转化为无害物质。

具体来说,脱氮过程主要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步骤实现;除磷过程则主要通过聚磷菌的过量摄磷和释磷实现。

四、工艺发展及挑战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型的生物反应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污水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一些新型的污水处理理念和技术,如低碳、低能耗、资源化等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2. 面临的挑战尽管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如何解决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水质等。

此外,一些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新型有机污染物等)也对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脱氮除磷原理

脱氮除磷原理

脱氮除磷原理
脱氮除磷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方法,它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将废水中的氮和磷去除掉。

脱氮除磷的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两个方面。

生物处理是脱氮除磷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生物处理中,利用好氧和厌氧两种微生物的作用来降低废水中的氮和磷含量。

在好氧条件下,氨氮可以被氨氧化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盐可被亚硝酸盐氧化细菌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通过这个过程,废水中的氮被转化为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在厌氧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反应,废水中的磷可被还原成无机磷。

化学处理也是脱氮除磷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化学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加入化学药剂和利用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铁等。

这些药剂可与废水中的氮和磷反应,形成沉淀物或沉淀物颗粒,从而使废水中的氮和磷得以去除。

吸附剂则通过其表面特性和吸附能力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

综上所述,脱氮除磷是通过利用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的方式,将废水中的氮和磷去除,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这些原理的应用可以在废水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降低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及工艺发展现状
摘要:目前,污水处理技术已经逐渐从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到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脱氮除磷己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Abstract: at present,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from a single removal organic phase for the purpose of, get into both the removing of organic matter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the depth of the phosphorus processing stage,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has become the sewage treatmen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one of the hotspots.
因氮、磷过量排放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当水体中总磷浓度高于0.02mg/L或总氮浓度高于0.2mg/L时则被视为富营养化水体,它的表征之一即为藻类过度增长。

研究表明,每向水体中排放1g磷会引发950g(干重)藻类的生长[1]。

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防止水体被污染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去除氮、磷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各国的主要研究方向。

1.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1.1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废水生物脱氮是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参与的反应过程中,将氨氮最终转化为氮气而将其从废水中去除的。

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所参与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转化的基质不同、所需要的反应条件也各不相同。

1.2传统生物除磷基本原理
到目前为止,国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生物除磷理论是“聚合磷酸盐(Poly-p)累积微生物”——聚磷菌PAO的摄/释磷原理。

在聚磷菌新陈代谢过程中,三种贮存的化合物聚磷酸盐、糖元以及聚β羟基丁酸(PHB)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PHB属于PHV范畴。

生物除磷过程通常包括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两个过程。

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现状
2.1传统脱氮除磷技术
2.1.1 A2/O工艺
图1为厌氧/缺氧/好氧(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图。

该工艺在是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

其特点是工艺简单,能够同步脱氮除磷,总停留时间短,污泥不易膨胀,不需投药,运行费用低。

该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达到一定效果后,A2/O工艺除磷量难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当进水P/BOD值高时
更是如此,由于回流混合液的回流比不宜过大,脱氮效率也难以进一步提提高。

图1 A2/O工艺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anaerobic-anoxic-oxic process
2.1.2 VIP工艺
VIP工艺是美国Virainia州Hampton Roads公共卫生与CHAM HILL公司于80年代末开发并获得专利的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2]。

如图2所示VIP 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反应器都是由多个完全混合反应器串联组成的,形成了有机物的梯度分布, 从而提高了厌氧池释磷和好氧池摄磷的速度,除磷效率高,降低了反应器总容积。

图2 VIP工艺
Figure2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VIP process
2.1.3 氧化沟
典型的脱氮除磷氧化沟有A2/C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和DE氧化沟。

其特点是常规氧化沟与其它工艺结合以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能力。

以DE氧化沟为例,该系统由两个平行的氧化沟和一个独立的沉淀池组成,在两个平行的氧化沟内分别进行硝化、反硝化的反应,而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在该系统前增设厌氧池,可以达到生物除磷的目的。

2.2 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
2.2.1 Dephanox工艺
Wanner首次提出Dephanox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雏形[47],其工作原理见图3,随后意大利Bologna市的ENEA实验室对此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是由Delft科技大学的Kuba等学者展开的[3]。

所谓双污泥系统就是硝化菌独立于DPB菌而单独存在于固定膜生物反应器或好氧硝化SBR 反应器中。

该工艺解决了聚磷菌和反硝化菌竞争碳源的问题,同时亦巧妙解决了活性污泥系统培养硝化菌需要的较长SRT这一不利条件。

在Dephanox工艺中,含DPB回流污泥首先在厌氧池完成释磷和储存PHB。

经快沉池分离后,富含DPB的污泥超越好氧池进入到缺氧池,含氨氮上清液直接进入固定膜反应器,进行好氧硝化,产生的硝化液流入缺氧池后与DPB污泥接触,完成过量吸磷和反硝化反应。

Dephanox双污泥系统可实现利用最少的COD消耗量,获得最大的
脱氮除磷效率。

通常污水中的N/P比低于7g N/g-P(105mgN/L,15mg P/L),这就意味着在A2N系统中,由于硝酸盐氮量的不足将导致不能实现彻底除磷,Dephanox工艺通过后置一个好氧曝气池可以实现剩余磷的去除。

图3 Dephanox工艺
Figure3 Schematic diagram of Dephanox process
2.2.3 A2NSBR工艺
继Wanner提出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联合生物膜反应器好氧硝化来进行生物除磷的新概念后,Kuba,M erzouki及W.J.Ng等相继对A2SBR双污泥系统进行了反硝化除磷的试验室小试研究[4]。

A2NSBR系统具有两个独立的SBR:一个SBR依次经历厌氧/缺氧段,主要是用来强化适合于DPB生长的厌氧/缺氧环境,筛选优势菌种;另一个为好氧SBR,此反应器的主要作用是培养硝化菌,以提供给厌氧/缺氧SBR足量的硝化液。

如图4所示,厌氧/缺氧SBR经厌氧反应后,将含氨氮的上清液流至好氧硝化SBR,在此经好氧硝化后,将硝化液又回流至厌氧/缺氧SBR,完成反硝化和除磷作用。

在A2NSBR系统中,好氧硝化污泥与DPB除磷污泥是分开的,好氧硝化反应单独在硝化SBR中完成,虽然系统添加了反应运行单元,但由于提供给系统的氧量、好氧段的COD损失相应减少,故双污泥脱氮除磷联合工艺相对传统工艺的投资额度仍是减小的。

图4 A2NSBR工艺流程图
Figure4 Schematic diagram of A2NSBR Operation
2.2.3生物膜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现代生物除磷工艺多用到的是活性污泥法,对生物膜法除磷的探讨尚少。

生物膜法能否进行除磷,能否实现反硝化除磷,有关专家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Kerm-Jespersen等考察了固定生物膜反应器除磷效果时首次得到:通过厌氧(2h)/缺氧(4h)交替环境可培养出富集DPB的反硝化生物膜]。

在厌氧段,平均每消耗1mgHAc可释放0.52mgPO43--P;在缺氧段,平均还原1m gNO3--N可吸磷2.0mg,而剩余干污泥中磷的含量己达到8~10%。

该试验为利用生物膜法实现反硝化除磷提供了依据。

鉴于生物膜除磷工艺高度的复杂性,在考察该工艺的实际运行能力时,有必要利用AQUASIM计算机程序进行模型模拟研究。

计算机模型模拟试验可以深入探讨生物膜内部的情况,并可作为一种工具对工艺各反应阶段的时间配比、反应池的大小和生物膜厚度等参数进行估算和评价,从而为实际工程运行提供参考依据[4-5]。

3.结论
因此,如何解决和处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矛盾关系和弊端,优化脱氮除磷工艺系统的运行,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是目前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的重点,是我国水环境保护事业的当务之急。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污水脱氮除磷效率,只有开发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理论与新技术,才能有效解决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矛盾。

参考文献
[1].T. George,F. L. Burton,H. D. 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TreatmentDisposal and Reuse. Fourth edition. Metcalf and Eddy,Inc.McGraw-Hill,2000:287~290
[2].建设部科技司.中国2000 年水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工业科技产业化.给水排水.1995,(5):31~35
[3].Jorgensen, Kirsten S.; Pauli, Anneli S.-L.Polyphosphate Accumulation among Denitrifying Bacteriain A ctivated Sludge.Anaerobe.1995,1(3):161~168
[4].罗固源,罗宁,吉芳英等,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中国给水排水. 2002,18(9):47
[5].HUANG RongXin, LI Dong, LI XiangKun, BAO LinLin, JIANG AnXi andZHANG Jie.Positive role of nitrite as electron acceptor on anoxic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52(16): 2179-2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