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脱氮除磷技术

合集下载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综述》范文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综述》范文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氮、磷的去除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当前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

然而,面对日益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和水质要求,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

因此,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优化,提高其处理效率和稳定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技术进行综述。

二、污水生物脱氮技术概述污水生物脱氮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实现。

硝化过程由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完成,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反硝化过程则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气态氮,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三、污水生物除磷技术概述污水生物除磷主要依靠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过度吸收磷酸盐,并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将其释放。

通过交替运行好氧和厌氧阶段,实现污水中磷的去除。

四、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一)工艺参数优化1. pH值控制:适宜的pH值有利于提高硝化、反硝化以及聚磷菌的活性,从而提高脱氮除磷效率。

2. 溶解氧(DO)控制:DO是影响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控制DO,可以平衡硝化和反硝化的反应速率,提高脱氮效率。

3. 污泥龄(SRT)与水力停留时间(HRT)优化:通过调整SRT和HRT,可以控制生物反应器的污泥产量和反应效率。

(二)新型生物反应器应用新型生物反应器如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组合式生物反应器等,具有高效、节能、操作简便等优点,能有效提高脱氮除磷效率。

(三)生物强化技术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或酶,强化硝化、反硝化和聚磷菌的活性,提高脱氮除磷效率。

(四)组合工艺应用将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法相结合,如采用化学沉淀与生物反应器联合处理,能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如工艺参数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应用、生物强化技术以及组合工艺应用等,可以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2024年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日益复杂的污水成分,传统的处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环保要求。

因此,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与进步对于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中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生物脱氮技术研究(一)发展概况生物脱氮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素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排放到大气中。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反应器设计、改进微生物菌群以及调控环境因素等手段,推动了生物脱氮技术的进步。

(二)技术分类目前,生物脱氮技术主要包括厌氧-好氧(A/O)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等。

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的反应过程和微生物活动,实现了高效脱氮的效果。

(三)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如微氧脱氮技术、基于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技术等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脱氮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

三、生物除磷技术研究(一)发展概况生物除磷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磷素去除或转化为易于回收的形态。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物除磷机制的了解加深,除磷技术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技术分类常见的生物除磷技术包括聚磷菌(PAOs)除磷工艺、厌氧-好氧(A/O)结合除磷等。

这些技术通过调控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和代谢过程,实现了对污水中磷的高效去除。

(三)研究进展新型的生物除磷技术如基于微藻的除磷技术、电化学辅助生物除磷技术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除磷效率,还为后续的磷资源回收提供了可能。

四、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优势与挑战(一)优势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更低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同时,这些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与除磷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与除磷技术

成本与能耗
综合考虑处理成本、能耗等因素,选择经济可行 的技术方案。
环保与安全
优先选择环保友好、安全可靠的技术,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05
案例分析
生物脱氮与除磷技术的应用案例
序批式反应器(SBR)
SBR是一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通过间歇式反应和沉淀,实现生物脱氮 与除磷。该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同时能够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通过曝气和沉淀过程,使污水中 的有机物得到降解,同时实现脱氮除磷。该工艺适用于处理大规模的污水,但 需要较高的能耗和运营成本。
技术改进与创新案例
高效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通过优化反应器设计和微生物种群, 提高生物脱氮除磷效率。例如,采用 高效硝化菌和聚磷菌等微生物,提高 硝化效率和聚磷效果。
物理除磷技术
02
01
03
物理除磷技术是通过吸附、过滤、沉淀等方式去除污 水中的磷。
物理除磷技术适用于低磷含量和高浊度污水的处理, 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物理除磷技术需要定期更换吸附剂或过滤材料,且处 理效果受水质变化影响较大。
04
脱氮与除磷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技术比较
脱氮技术
主要通过硝化、反硝化等过程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常用方法包括生物脱氮和化学脱氮。生物脱氮技 术成熟,但需要较高的能耗和较长的处理时间;化学脱氮技术效率高,但药剂消耗量大,成本较高。
人才培养与交流
加强污水处理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国 际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提高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整 体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生物除磷技术需要良好的硝化反应和混合液回流条 件,以保证聚磷菌的活性。

《2024年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在众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中,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污水处理中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其技术特点、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概述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通过生物膜法或活性污泥法等工艺,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去除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污泥产量少等优点,是当前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一)A2/O工艺及其改进型技术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脱氮技术。

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A2/O工艺的不足,开发了多种改进型技术,如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

这些技术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调整运行参数等手段,提高了脱氮效率,降低了能耗。

(二)新型厌氧氨氧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厌氧氨氧化菌将氨氮转化为氮气的生物脱氮技术。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提高菌种活性等手段,推动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展。

该技术具有脱氮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是未来生物脱氮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新型生物除磷技术研究进展(一)PAOs(聚磷菌)强化除磷技术PAOs强化除磷技术是一种利用聚磷菌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实现高效除磷的技术。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提高聚磷菌活性等手段,提高了PAOs强化除磷技术的除磷效率。

该技术具有除磷效果好、污泥产量少等优点。

(二)化学与生物联合除磷技术化学与生物联合除磷技术是一种结合化学沉淀与生物吸附的除磷技术。

该技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与生物反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效除磷。

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不同水质条件,优化了药剂种类和投加量,提高了除磷效果。

五、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一)应用现状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污水处理方法之除磷、脱氮

污水处理方法之除磷、脱氮

污水处理方法之除磷、脱氮污水处理方法之除磷、脱氮:除磷:城市废水中磷的主要来源是粪便、洗涤剂和某些工业废水,以正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溶解于水中。

常用的除磷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

A、化学法除磷:利用磷酸盐与铁盐、石灰、铝盐等反应生成磷酸铁、磷酸钙、磷酸铝等沉淀,将磷从废水中排除。

化学法的特点是磷的去除效率较高,处理结果稳定,污泥在处理和处置过程中不会重新释放磷造成二次污染,但污泥的产量比较大。

B、生物法除磷:生物法除磷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废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的过量吸收,沉淀分离而除磷。

整个处理过程分为厌氧放磷和好氧吸磷两个阶段。

含有过量磷的废水和含磷活性污泥进人厌氧状态后,活性污泥中的聚磷商在厌氧状态下,将体内积聚的聚磷分解为无机磷释放回废水中。

这就是“厌氧放磷”。

聚磷菌在分解聚磷时产生的能量除一部分供自己生存外,其余供聚磷菌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在厌氧发酵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背,再进一步转化为PHB (聚自-短基丁酸)储存于体内。

进入好氧状态后,聚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PHB进行好氧分解,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一部分供自己增殖,另一部分供其吸收废水中的磷酸盐,以聚磷的形式积聚于体内。

这就是“好氧吸磷”。

在此阶段,活性污泥不断增殖。

除了一部分含磷活性活泥回流到厌氧池外,其余的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达到除磷的目的。

脱氮:生活废水中各种形式的氮占的比例比较恒定:有机氮50%~60%,氨氮40%~50%,亚硝酸盐与硝酸盐中的氮占 0~5%。

它们均来源于人们食物中的蛋白质。

脱氮的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两大类。

A、化学法脱氮:包括氨吸收法和加氯法。

a、氨吸收法:先把废水的pH值调整到10以上,然后在解吸塔内解吸氨b、加氯法:在含氨氮的废水中加氯。

通过适当控制加氯量,可以完全除去水中的氨氮。

为了减少氯的投加量,此法常与生物硝化联用,先硝化再除去微量的残余氨氮。

B、生物法脱氮: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

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最新版本

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最新版本
.
生物法除磷的理论基础:
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 能够过量地, 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 从外部环境摄取磷, 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储藏在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 排出系统外, 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
.
有机磷 ADP ATP 无机磷 无机磷 ATP ADP 有机磷 释放 聚磷 聚 磷 菌 → 聚 磷 菌 合成 降解 溶解质 ATP ADP PHB PHB ADP ATP 无机物 厌氧段 好氧段 聚 磷 菌 的 作 用 机 理
.
该反应的微生物属自养型厌氧细菌,生长速率非常低,但将氨氮厌氧转化能力非常高,可以达到4.8kgTN/(m3·d),最佳运行条件: 温度为10~43℃,pH值为6.7~8.3。
.
自养型氨厌氧氧化菌生长慢,启动时间非常长,为使ANAMMOX污泥保留在反应器中并得到足够的生物量,需要有效的污泥截留(由此建议用生物膜反应器)。另外ANAMMOX过程的营养需求,是否出现羟胺、肼类化合物,二氧化氮等代谢中间产[HJ]物和二次污染问题等都是新工艺实际运行中要解决的问题。
.
图1 ANAMMOX流化床反应器装置 1.污水 2.亚硝酸盐溶液 3.4.5.泵 6.取样口 7.ANAMMOX流化床反应器 8.恒温水浴 9.水封 10.湿式气体流量计 11.出水
.
该工艺的本质是通过控制环境温度造成两类细菌不同的增长速率,利用该动力学参数的不同造成“分选压力” 。使用无需污泥停留(以恒化器方式运行,其SRT=HRT)的单个CSTR反应器来实现,在较短的HRT(即SRT)和30 ~40℃的条件下,可有效地通过种群筛选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氧化菌,并使硝化过程稳定地控制在亚硝化阶段,以 NO2-为硝化终产物。SHARON工艺适用于含高浓度氨(>500mg/L)废水的处理工艺,

脱氮除磷的水污染处理工艺

脱氮除磷的水污染处理工艺

脱氮除磷的水污染处理工艺近几十年来,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氮和磷的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脱氮除磷的水污染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脱氮除磷的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一、脱氮工艺1.生物法生物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脱氮工艺。

主要包括生物硝化脱氮和生物反硝化技术两种方式。

生物硝化脱氮: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先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最终转化成氮气释放。

生物硝化脱氮技术适合于高温和中温条件下的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

生物反硝化技术:通过微生物将污水中的硝态氮还原成分子态氮。

生物反硝化技术在低温条件下和含有高浓度有机物或有毒物质的废水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2.生物化学联合法生物化学联合法是将化学脱氮和生物脱氮相结合的方法。

将化学氮移除和Nitrifier-Denitrifier反应器相结合,可以同时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硝酸盐和有机氮。

二、除磷工艺1.生物法生物法反应器中添加特定的微生物种类,通过细胞内聚磷体的形成来去除废水中的磷。

生物法可以采用常温条件下的生物除磷法和PRB(磷酸根还原菌)方法。

生物除磷法:将一部分有机质转化为聚磷体,降低了废水中的磷浓度。

其中产生的胞外聚磷体通过化学加药破坏,从而将磷元素移除。

PRB技术:利用磷酸酯酶降解废水中的聚磷体,释放出其身上的磷元素,然后在还原本身成为无磷物质。

2.化学法化学法是使用化学物质来去除废水中的磷。

包括化学沉淀法和吸附法。

化学沉淀法:添加化学药剂,生成难溶的沉淀物,从而使废水中的磷以沉淀物的形式存在,达到去除的效果。

吸附法:利用化学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磷元素,将其移除。

在吸附剂表面形成的吸附床与污水中的磷发生交换,达到去除的效果。

三、联合工艺脱氮除磷联合工艺是将脱氮和除磷相结合的工艺。

其中包括生物化学联合法、化学-生物工艺和物理化学-生物工艺。

联合工艺相比于单纯的脱氮或除磷工艺,具有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等优势。

综上所述,脱氮除磷是解决水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综述》范文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综述》范文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优化技术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问题日益严峻。

在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是两个重要的处理目标。

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但往往能耗高、成本大,且易产生二次污染。

因此,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技术进行研究,不仅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二、污水生物脱氮技术1.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硝化与反硝化两个过程。

其中,硝化过程由自养型硝化细菌完成,反硝化过程则由异养型反硝化细菌完成。

这一过程虽然简单,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2. 优化技术针对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的不足,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优化技术。

其中包括:改良菌种、引入新型反应器、优化运行参数等。

改良菌种主要是通过选育高效、耐污的菌种来提高脱氮效率;新型反应器的引入则能够更好地实现硝化与反硝化的分离与结合,提高整体脱氮效果;而优化运行参数则包括调整pH值、温度等,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脱氮需求。

三、污水生物除磷技术1. 传统生物除磷工艺传统生物除磷工艺主要依靠聚磷菌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来实现除磷。

这一过程虽然有效,但易受到污泥产量、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2. 优化技术针对传统生物除磷工艺的不足,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优化技术。

其中包括:强化生物除磷、化学辅助生物除磷等。

强化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改良菌种等方式来提高除磷效率;而化学辅助生物除磷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辅助生物除磷过程,进一步提高除磷效果。

四、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组合工艺及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将脱氮与除磷两种工艺结合起来,以实现更好的处理效果。

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组合工艺及优化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分点投药、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新型反应器等。

分点投药可以在不同阶段针对性地添加药剂,以提高处理效果;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则是在同一反应器中实现脱氮与除磷的双重目标;而新型反应器的引入则可以更好地实现各工艺阶段的分离与结合,提高整体处理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二、污水脱氮技术概述
之小结
相比物理化学方法,生物脱氮方法经济、
彻底,目前应用广泛。生物脱氮工艺和技术 的研究仍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脱氮菌的研
究,新型脱氮工艺的研究。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三、污水除磷技术
所以反硝化反应宜于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溶解氧应控制在 0.5mg/l以下; ④ 温度:最适宜温度为20~40C,低于15C其反应速率将大 为降低。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生物脱氮
(4)生物脱氮的工艺流程 a、传统脱氮工艺
活性污泥法传统脱氮工艺 (三级生物脱氮系统)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二、污水脱氮技术概述
2、生物脱氮
生物法是目前运用最广、最有研究前景的方法。
(1)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生物脱氮机理认为:脱氮过程一般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 化三个过程。
① 氨化(Ammonification):废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生物处理过 程中被好氧或厌氧异养型微生物氧化分解为氨氮的过程;
NH3(%)=
47 NO2 - N(mg/L) pH值过高,导致游离氨( NH3)浓度偏高,对硝化产生抑制 -2300/(273 T) pH 14 exp 10
HNO2
NO2-+H+
HNO2 (mg/L) =
pH值过低,导致亚硝酸( HNO2 )浓度偏高,对硝化产生抑制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反硝化反应过程与方程式 在反硝化菌的代谢活动下, NO3-或NO2-中的N可以有 两种转化途径: ① 同化反硝化,即最终产物是有机氮化合 物,是菌体的组成部分; ② 异化反硝化,即最终产物是氮气(N2)。 以甲醇为电子供体: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养化的状态。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在湖泊、水库等淡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主要表 现为绿藻和蓝藻的大量生长,也称水华现象;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在河口、海湾等区域的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红藻 等藻类的大量繁殖,也称为赤潮现象 。
(6)使用化学药剂或引入病毒杀死藻类等。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二、污水脱氮技术概述
1、物理化学法
(1)吹脱法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
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污水中的氨氮是以氨离子(NH4+)和游离氨(NH3)两
种形式保持平衡状态而存在:
d.硝化反应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② 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20~30C,15C以下时,
硝化反应的速率下降,小于5C时,完全停止
③ 进水中的有机物的浓度不宜过高
④ 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即污泥龄,必
须大于其最小的世代时间(一般为3~10天)。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硝化反应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两种硝化菌对环境的变化都很敏感,要求较苛刻,主要 如下: ① 好氧条件(DO不小于1mg/L),并能保持一定的碱度以 维持稳定的pH值(适宜的pH为8.0~8.4);
100 10 pH 1 Ka
NH4+
NH3+H+
② 硝化(Nitrification):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好氧自 养型微生物)的作用下被转化为NO2 和NO3的过程; ③反硝化(Denitrification):废水中的NO2 和NO3在缺氧条 件下在反硝化菌(兼性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N2的过程。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污水的脱氮除磷技术
主要内容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危害及控制方法 污水脱氮技术概述 污水除磷技术概述
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脱氮新工艺、新技术介绍
Sch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危害及控制方法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的排入引 起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 在湖泊、水库、河口和港湾等水流较缓的区域,最 容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 分别为20mg/m3和300mg/m3,就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富营
c、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O工艺)
主要优点是:
① 工艺中只设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好氧菌、硝化菌和反硝化
菌都处于缺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构成一个混合菌群,有利于改善 污泥沉降性能,控制污泥膨胀;
② 可得用前置的反硝化过程所产生的碱度补偿约50%的硝化过
程所消耗的碱度,因此对含氮浓度不高的废水可不必另行投药调节pH 值。
2、生物脱氮
(3)反硝化
a、反硝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 还原为气态氮(N2)的过程; 反硝化菌属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在存在分子氧时,利用分子 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分解有机物;在无分子氧时,则利用NO3-或NO2中的N5+和N3+作为电子受体,O2-作为受氢体生成H2O和OH-,有机物则作 为碳源及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得到氧化稳定。
化为NH3、NH4+,同时使NH3、NH4+进一步氧化成
NOx--N。第二级池在缺氧条件下,将NOx--N还 原为氮气,并逸出大气,应采取缺氧的运行方式。
碳源,既可投加CH3OH(甲醇)作为外加碳源,亦
可引入原废水作为碳源。 该工艺优点反应速率大,而且比较彻底。 缺点是处理设施多,占地面积大,造价高,管 理不够方便,因此在实践中采用比较少。
低,会使脱氮池中的BOD/NO3-过高,导致反硝化菌因无
充足的NO3-作电子受体而影响反硝化的速率,更重要的 是出水硝态氮浓度高;反之,若回流比过高,则 BOD/NO3-过低,反硝化的作用因得不到足够的碳源而受 抑制。一般控制回流比为3~5Q。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硝化反应过程与方程式 ① 亚硝化反应:
代表菌株:Nitrosomonas, Nitrosococcus,
Nitrosospira
② 硝化反应:
代表菌株:Nitrobacter, Nitrococcus,
Nitrospina, Nitrospira
③ 总的硝化反应:
如果不考虑合成,则:氧化1mg NH4+-N为NO3-N,需 氧4.57mg,需消耗碱度7.14mg(以CaCO3计)。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危害及控制方法
如果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大量而连续地进入 湖泊、水库及海湾等缓流水体,将促进各种水生生 物的活性,刺激它们异常繁殖(主要是藻类),这 样就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1)藻类过度生长繁殖,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的 急剧变化,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 氧状态,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传统脱氮工艺
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 ① 碳化——去除BOD5、COD; ② 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pH值; 第三级为反硝化反应器,可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 或引入原废水。 该工艺流程的优点是有机物降解菌、硝化 菌和反硝化菌分别在各自的反应池内生长繁殖,并 且有各自的沉淀池和回流设施,氨化、硝化、反硝 化分别在各自的反应池中进行,反应速率较快且较 彻底; 但缺点是处理设备多,造价高,运行管理 较为复杂。
NH3 + H2O NH4+ + OH-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化学氧化法 利用强氧化剂将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气进行脱除的 一种方法。(折点加氯法)
(3)离子交换法 利用沸石中的阳离子与废水中的NH4+进行交换以达到脱氮 的目的。 常用斜发沸石作为除氨的离子交换体,它对氨离子的选 择优于钙、镁、钠等离子。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危害及控制方法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环境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水体富营养化主要防治的方法 有:
(1)控制N、P的排放; (2)对废水作深度处理; (3)打捞藻类,人工曝气; (4)疏浚底泥;
(5)引水(不含营养物)稀释;
c:硝化反应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① 碳源:一是原废水中的有机物,当废水的C/N大于3~5时, 可认为碳源充足;二是外加碳源,多采用甲醇,乙醇等小分子碳
源,近年来报纸等纤维类碳源及缓释碳源的研究比较活跃;
② pH值:适宜的pH值是6.5~7.5,pH值高于8或低于6,反硝 化速率将大大下降;
③ 溶解氧:反硝化菌适于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反硝化反应,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藻类大量繁殖,降低了水的透明度;同时, 藻类的生长过程还会向水体排放有毒物质,影响鱼类
的生存;
(3)藻类在水体中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占据
水体空间、阻塞水道,使鱼类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
(4)沉于水底的死亡藻类在缺氧状态下腐化、
分解,使水体变黑、变臭。
主要缺点是:是二沉池中可能发生反硝化反应,使污泥上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