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合集下载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2)反应过程 (3)反硝化反应的控制指标
①碳源
污水中的碳源,BOD5/T—N>3-5时,勿需外加 外加碳源,CH3OH(反硝化速率高生成CO2+H2O),
②PH值
当BOD5/T—N<3-5时
适当的PH值(6.5-7.5) ——主要的影响因素
PH>8,或PH<6,反硝化速率下降
8
同化反硝化
+4H
+4H
缓慢搅拌池
沉淀池
21
三、 生物除磷原理
霍米尔(Holmers)提出活性污泥的化学式 C118H170O51N17P 或C:N:P=46:8:1
※ 生物除磷——就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的微生物,能够过量 的,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从外部摄取磷,并将磷以聚合 形式贮藏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外,达到从废水 中除磷的效果。
设内循环
产生碱度,3.75mg碱度/mgNO3—N 勿需建后曝气池
回流水含有NO3—N(沉淀池污泥反硝化生成)
要提高脱氮率,要增加回流比
(2)影响因素与主要工艺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3 :1; 循环比:200%; MLSS值:大于3000mg/l; 污泥龄:30d; N/MLSS负荷率:0.03gN/gMLSS.d 进水总氮浓度:小于30mg/l。
活性污泥法的传统功能——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1、同化作用
污水生物处理中,一部分氮备同化微生物细胞的 组分。按细胞干重计算,微生物中氮的含量约为 12.5%
4
2、氨化反应 与硝化反应 (1)氨化反应
RCHNH2COOH+O2氨化菌 RCOOH+CO2+NH3
3、硝化反应
(1)硝化过程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一种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来减少废水中氮和磷的浓度的工艺。

该工艺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农业生产、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涉及多个过程,包括生物脱氮池、一/二级沉淀池、生物滤池、化学除磷装置等。

其中生物脱氮池和生物滤池是主要的过程单元。

生物脱氮池是一个特殊的好氧反应器,主要是使用异养菌为营养基础,利用硝化反应将氨氮和有机氮转化为硝态氮,然后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排出。

为了使池内的好氧环境被保持,池内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

生物滤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单位,它是通过微生物群落代谢作用,利用吸附作用来吸附废水中的氮和磷元素。

微生物生长在滤料表面,铺设在水平或者竖直的格栅上,滤料可以是沙砾、玄武岩等物质。

滤料的特殊结构、表面特性和自备的微生物群落成为生物滤池内的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手段。

废水在流经滤料层时,氮和磷元素在滤料表面被吸附,吸附到细胞表面的氮被异养菌氧化为氮气,磷元素则随着污泥浓度增加,在池内逐步沉积。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优点在于原理简单,适用范围广泛,处理效率高,成本较低,不需要大量的化学物质,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然而,这种工艺也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处理后的产物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商业利用它们困难,造成浪费;污水中如果有过多的脂肪和油脂,可能会对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产生影响,导致工艺失效。

总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废水处理方案。

未来,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势必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成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

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与工艺设计

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与工艺设计

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与工艺设计生物脱氮除磷是一种通过生物转化过程,将废水中的氮和磷去除掉的方法。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微生物(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磷积累菌)的活性,分别将废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利用反硝化微生物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同时,磷酸盐通过生物转化过程被吸附于生物体内,从而实现废水中氮、磷的去除。

1.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包括进水口、沉淀池(或消化池)、氧化池、沉砂池(或沉淀池)、出水口等。

不同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需要设计不同的系统结构,以确保废水能够顺利流动,并进行相应的生物转化过程。

2.微生物的引进和培养:选择适当的微生物菌种,引进到废水处理系统中。

常见的微生物菌种包括:硝化细菌(如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等)、反硝化细菌和磷积累菌。

培养好的微生物菌种,能够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

3.溶解氧供应:废水中的生物脱氮除磷过程需要一定的溶解氧供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活性。

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搅拌设备等方式,提高溶解氧浓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4.碳源的添加:废水处理过程需要适量的有机碳源(如甲烷、乙酸等)供给微生物菌种进行生长和代谢。

通过添加碳源,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

5.控制系统的建立:根据不同的废水处理系统要求,建立相应的监测和控制系统。

通过监测废水中氨氮、亚硝酸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等指标的含量,调整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操作参数,实现最佳的脱氮除磷效果。

6.污泥的处理和回用: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

合理处理和回用污泥,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科学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实现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

然而,不同的废水特性和处理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工艺设计,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工艺优化和改进。

脱氮除磷工艺指南

脱氮除磷工艺指南

脱氮除磷工艺指南一、引言脱氮除磷是水处理工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介绍脱氮除磷的工艺原理、常用方法和设备以及操作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工艺。

二、工艺原理脱氮除磷的原理是利用生物和化学方法将废水中的氮和磷转化为氮气和无机磷,从而实现去除的目的。

生物脱氮除磷是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化学脱氮除磷是利用化学药剂与废水中的氮结合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氮。

除磷主要是通过化学沉淀、吸附和生物吸附等方式将废水中的磷去除。

三、常用方法1.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包括A2O法、SBR法、AO法等。

其中,A2O法是指将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结合在一起的工艺,通过不同区域中的细菌作用实现脱氮除磷。

SBR法是指在同一反应器中通过不同阶段的工作实现脱氮除磷。

AO法是指通过好氧区和厌氧区结合的方式,分别去除氮和磷。

2. 化学脱氮除磷工艺化学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和化学吸附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加入适量的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氮和磷形成沉淀,然后通过沉淀物的分离去除。

化学吸附法是利用一些特殊的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氧化铁等,将废水中的氮和磷吸附在表面,从而实现去除。

四、常用设备1. 好氧池和厌氧池好氧池和厌氧池是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常用的设备。

好氧池提供氧气和充足的微生物,促进氮的氧化和磷的吸附,而厌氧池则提供缺氧条件,促进氮的还原和释放。

2. 沉淀池沉淀池是化学脱氮除磷工艺中常用的设备。

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废水中的氮和磷形成沉淀物,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分离,然后排出清水。

3. 吸附装置吸附装置是化学吸附法中常用的设备。

利用特殊吸附材料,将废水中的氮和磷吸附在表面,然后进行分离和去除。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控制好氧和厌氧条件,保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正常运行。

2. 加入化学药剂时,要注意药剂的种类和用量,避免过量使用或不足。

利用好氧和厌氧组合来进行生物脱氮和除磷的原理

利用好氧和厌氧组合来进行生物脱氮和除磷的原理

利用好氧和厌氧组合来进行生物脱氮和除磷的原理生物脱氮和除磷是现代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处理方法,利用好氧和厌氧组合来进行生物脱氮和除磷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使得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生物脱氮的原理是通过好氧和厌氧综合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和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去除氮的目的。

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厌氧阶段和好氧阶段。

在厌氧阶段,通过加入硝化抑制剂来抑制硝化菌的生长,同时利用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菌将废水中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

反硝化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在好氧阶段,通过加入缺氧条件下的硝化菌来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硝态氮。

硝化菌利用废水中的氨氮作为电子供体,同时吸收氧气,将氨氮氧化成亚硝态氮,再经过氧化反应转化为硝态氮。

硝化过程产生的亚硝酸会进一步被反硝化菌氧化为N2,释放到大气中。

除磷的原理是通过好氧条件下的磷菌将废水中的磷转化为细菌形成的磷酸盐,从而实现磷的去除。

除磷过程可分为生物吸附和矿化两个阶段。

在生物吸附阶段,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磷菌的营养源,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吸附废水中的磷成为细菌形成的有机磷,从而将磷去除。

在矿化阶段,废水中的磷经过好氧条件下的生物氧化反应,被磷菌转化为无机磷酸盐,并与废水中的钙、铝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或磷酸铝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可以通过沉淀或过滤的方式去除。

好氧和厌氧组合的生物脱氮和除磷方法相辅相成,通过两者的配合可以实现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

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细菌互相依赖,在厌氧阶段,反硝化菌利用废水中的硝态氮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在好氧阶段,硝化菌利用废水中的氨氮作为电子供体进行硝化作用,产生硝态氮。

同时,在除磷过程中,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吸附废水中的磷,然后通过好氧条件下的生物氧化反应转化为无机磷酸盐,形成沉淀物。

通过好氧和厌氧组合的生物脱氮和除磷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的废水处理,不仅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对水体中的氮和磷进行去除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含有氮、磷的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氮气和磷酸盐,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领域。

生物脱氮除磷的主要机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脱氮除磷。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利用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而转化为氮气排放。

在生物除磷过程中,利用聚磷菌将水体中的磷转化为无机磷酸盐,进而去除。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其优点包括高效、经济、环保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新型工艺包括厌氧氨氧化工艺、硝化除磷工艺、硝酸盐还原工艺等。

其中,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新兴的脱氮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

硝化除磷工艺则是将氮素和磷素同时通过硝化反应进行去除,能够达到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

硝酸盐还原工艺则是通过还原反应将水体中的硝酸盐转化为氨氮,从而达到脱氮的效果。

总的来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对于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净化水体、改善环境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述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简述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是水环境治理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其基本原理和过程对于水质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分别对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进行简要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技术手段。

一、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 基本原理:生物脱氮是指利用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氮气态化合物转化为氮气排放出去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2. 过程:1)硝化作用:首先是硝化细菌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再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砷、锰等微生物和有机物贪婪性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

2)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气体,从而实现氮的脱除。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在有机物的作用下进行。

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 基本原理:生物除磷是指利用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磷物质转化为无机磷沉积或有机磷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磷的吸附和磷的沉淀两个过程。

2. 过程:1)磷的吸附: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活性或胞外聚合物等结合机制,将水体中的磷物质吸附到微生物体表面或细胞内,从而减少水体中的磷含量。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的底泥、生物膜等介质上。

2)磷的沉淀:指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可以促进水中磷物质的沉淀作用,将磷固定到底泥中,从而减少水体中的可溶性磷含量。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中的缺氧或厌氧条件下。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氮和磷物质转化为氮气或无机磷沉积的技术手段。

其基本原理和过程涉及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吸附和微生物沉淀等生物学过程,在水环境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水质净化工作中。

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水体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技术的效果,需要结合具体的水体特点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方式,以确保技术的有效运行和水体的稳定净化。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是一种利用生物的代谢能力来降低污水中氮和磷的浓度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污水中的生物分解形成的氨氮,通过氨氧化、反硝化及硫酸还原这三个生物代谢过程,将氨氮转变成无害物质,并利用磷细菌将磷结合在污泥中,最终将氮和磷从污水中去除。

1、氨氧化过程
氨氧化过程是污水生物处理中脱氮的主要过程,也是把氨氮转变成无害物质的主要过程。

氨氧化的具体过程是把氨氮转变成氮气的过程,真正的氨氧化过程是由被称作氨氧化菌的细菌来承担的。

这些特殊的细菌需要降低水温、提高pH值和添加活性碳等外源物质的供给,才能进行氨氧化反应。

2、反硝化过程
反硝化过程是把亚硝酸氮转变成氮气的过程,它是生物处理中氮的最后一步转变过程,反硝化的最后产物是氮气,也就是说它是将氮从污水中最终去除出去的转变过程。

反硝化过程受反硝化菌的影响较大,反硝化菌属于好氧细菌,反硝化条件包括高氧化性、低温度、较高的pH值等。

3、硫酸还原过程
硫酸还原过程是通过硫酸还原菌将污水中的亚硝酸氮还原成氨氮的过程,它是把水中的氮含量降低的重要手段。

硫酸还原过程还可以与氨氧化过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去除氮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脱氮塔工作影响因素与设计参数 ①PH值——PH升高到10.5以上,去除率增加缓慢 ②水温——水温升高,效率升高 ③布水状态——滴状下落最好,膜状下落,效果大减 ④布水负荷率——填料6m高以上时,其值不超过180m³/m².d ⑤气液比——填料6m高以上时,2200-2300以下为好。
二、 污水生物脱氮原理
①碳源
污水中的碳源,BOD5/T—N>3-5时,勿需外加 外加碳源,CH3OH(反硝化速率高生成CO2+H2O),
②PH值
当BOD5/T—N<3-5时
适当的PH值(6.5-7.5) ——主要的影响因素
PH>8,或PH<6,反硝
+4H
2HNO3 -2H2O2HNO2-2H2O 2HNO
2、氮的存在形式
(1)有机氮 (2)氨态氮(NH3—N、NH4+—N) (3) NO2—N、NO3—N (4) N2
凯式氮
3、二级处理技术的局限性
※合成代谢对氮磷的去处率低,水中氮磷过剩
nCxHyOz+nNH3+n(x+y/4-z/2-5)O2 (C5H7NO2)n+n(x-5)CO2+n/2(y-4)H2O
碱度 分解1mg有机物(COD)需要NO3N 0.35mg, N02-N0.58mg,以提
供化合态的氧 6—8
34—37℃ θ=1.06—1.15 好氧分解的 1/2 —1/2.5
2—8mg NO3-—N/(gMLSS·h) 16% CH3OH/gC5H7O2N8
③溶解氧 0.5mg/l以下,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如存在氧,会抑
2NH2OH
2NH3
NO3-
NO2-
-H2O
N2
NO
异化反硝化
NH2OH
有机体(同化反 硝化)
NO2-
N2O
N2(异化反硝化)
反硝化过程式 上式的简化式
图7-14 反硝化反应过程(同化反硝化、异化反硝化)
表7-4生物脱氮反应过程各项生化反应特征
生化反应类 型
微生物
能源 氧源(H受体)
溶解氧 碱度
氧的消耗
N
硝化
亚硝化
硝化
Nitrosomonas 自养型细菌
Nitrobacter 自养型细菌兼性菌
化学能
化学能
O2 2mg/l以上 氧化1mg NH4+-N 需要7.14mg的碱度
O2 2mg/l以上 没有变化
氧化1mg NH4+- N 氧化1mgNO2--N 需
需氧3.43mg
氧1.14mg
7—8.5 30℃ θ=1.1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xxx
活性污泥的脱氮除磷原理及应用
13.7.1脱氮原理与工艺技术
1、氮污染的危害 (1)富营养化——N、P引起,藻类问题(滇池,太湖); (2) 提高制水成本——应用水,污水消毒时,增加投氯量; (3)污水回用填塞管道——NH3-N可促进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 (4) 农业灌溉——TN不大于1mg/l,否则对农作物有影响。
制反硝化菌体内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或氧成为电子受体阻碍 硝酸氮的还原,但另一方面,某些酶系统还需有氧才能合成; ④温度
最适宜的温度是20-40℃,低于15℃时代谢速率下降; ⑤冬季低温季节
④温度——适应20-30℃,15℃时硝化速度下降,低于5℃完全停 止 ⑤有机物——BOD应低于15-20mg/l ⑥污泥龄(SRT)——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θc)
N>(θc)Nmin,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θc)Nmin ⑦重金属机有害物质 重金属对硝化反应抑制 高浓度NH4+—N,高浓度NOx-—N
最适pH值 最适温度
增殖速度(d-1) 分解速度
产率
去除有机物 (好氧分解)
好氧菌和兼性菌 (异养型细菌)
有机物
O2 1—2mg/l以上
没有变化
分解1mg有机物 (BOD5)需氧2mg
6—8 15—25℃ θ=1.0—1.04 1.2—3.5 70—870mg BOD/(gMLSS·h)
16% CH3OH/gC5H702
有机物、络合物阳离子
4、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反应——指NO3—N和NO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
还原成气态N2的过程。
(1)反硝化菌的特点
①反硝化菌属于异养型兼性厌氧菌; ②以NO3—N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不能释放更 多的ATP,合成的细胞物质较少 。
(2)反应过程 (3)反硝化反应的控制指标
一、 氮的吹脱去除
1、原理
(1)NH3+H2O
NH4++OH-
PH=7时,以NH4+存在
PH=11时,90%NH3存在
PH升高,去除NH3上升
T上升,去除NH3上升
(2)脱氮塔
脱氮塔技术的特点 除氮的效果稳定 操作简便,容易控制 NH3二次污染(可回 收) 使用CaO易结垢(改 用NaOH) 水温下降时,效果差
①硝化菌——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统称; ②硝化菌属于——化能自养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可生芽孢的短
杆状细菌 .
(2)环境因素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硝化菌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极为敏感
①溶解氧—— 氧是电子受体,DO不能低于1.0mg/l 硝化需氧量(NOD)——4.57g(氧)/g(N)
②碱度——7.1g碱度(以CaCO3计)/1g氨态氮(以N计),一 般碱度不低于50mg/l ③PH——对PH变化敏感(硝化菌),最佳值8.0-8.4,效率最高
活性污泥法的传统功能——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1、同化作用
污水生物处理中,一部分氮备同化微生物细胞的 组分。按细胞干重计算,微生物中氮的含量约为
12.5%
2、氨化反应 与硝化反应 (1)氨化反应
RCHNH2COOH+O2氨化菌 RCOOH+CO2+NH3
3、硝化反应
(1)硝化过程
NH4++3/2O2 亚硝化菌NO2-+H2O+2H+-△(△F=278.42kj) NO2-+1/2O2 硝化菌 NO3- -△F(△F=72.27kj ) NH4++2O2 NO3-+H2O+2H+-△F(△F=351kj) 硝化菌的特点
0.21—1.08
7mg NH4+- N /(gMLSSh)
6—7.5 30℃ θ=1.1 0.28—1.44 0.02
0.04—0.13 mg SS/ mg NH4+- N能量 转换率为5%—35%
0.02—0.07 mg VSS/mg N02--N能 量转换率10%—30%
反硝化
异养型细菌
有机物 NO3- NO20—0.5mg/l 还原1mgNO3--N,N02--N生成3.57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