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措施
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鱼骨图及改进措施

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鱼骨图及改进措施
原因分析:
导致患者拔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约束用具不到位、护士宣教不充分、管道固定不妥、病情评估不到位等等。
此外,年龄大、意识障碍、烦躁、谵妄等因素也会增加患者拔管的风险。
同时,家属对管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会导致管道未能得到有效约束。
改进措施:
为了减少患者拔管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患者相关安全教育,每班对留置管道的患者进行教育,讲解管道的重要性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程度。
2.严格遵守分级护理制度,对于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增加巡
视频次,及时发现拔管风险。
3.对病情变化的患者进行及时评估导管评分,发现高危患者及时采取措施。
4.对于高龄、语言理解差、记忆力差、配合度差的患者,应反复强调管道的重要性。
5.意外拔管大多发生在夜间,对高危患者及时约束可降低拔管的发生。
同时,要提高病房的光线亮度,确保约束用具齐全,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责任心和护理整改力。
气管切开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气管切开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气管切开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气管切开导管拔除或导管脱落,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重症监护室(ICU)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果意外拔管时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延误重要的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旨在分析气管切开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1. 患者因素(1)意识障碍:患者因疾病导致意识障碍,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下降,容易自行拔管。
(2)躁动不安:患者因疼痛、不适、焦虑等原因表现出躁动不安,增加了拔管的风险。
(3)缺乏管道保护意识:患者及家属对气管切开导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形成对自身管道的保护意识。
2. 医护人员因素(1)固定不牢:气管切开导管固定不牢固,容易因患者躁动或外界因素导致导管脱落。
(2)护理操作不当: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未妥善固定导管,或操作不当导致导管被牵拉过度。
(3)巡视不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巡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脱落的风险。
(4)沟通不足: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足,导致患者及家属对管道保护的认识不足。
3. 管理因素(1)规章制度不完善: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对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不够明确。
(2)培训不足:医护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和处理培训不足,导致应对能力不足。
(3)防范措施不落实:医院虽有相关防范措施,但实际操作中未能严格落实。
二、整改措施1. 患者及家属教育(1)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气管切开导管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管道保护的认知。
(2)提高家属参与度:鼓励家属参与管道护理,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2. 医护人员培训与管理(1)加强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和处理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2)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明确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3)严格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防范措施。
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整改措施

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整改措施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事件在重症监护室中屡见不鲜,这一医疗事故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医疗机构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避免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从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使用安全设备等方面,探讨针对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事件的整改措施。
首先,制定规范操作流程是预防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基础。
医疗机构应明确留置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非必要的留置,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确保留置针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留置针操作的标准化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要求,确保所有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
此外,留置针后的监测和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其次,加强人员培训是预防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关键。
人为因素是导致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留置针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留置针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对于新员工,医疗机构应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流程。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留置针操作不良事件的追踪和整改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最后,使用安全设备是防止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事件的有效手段。
医疗机构应对留置针和相关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配置,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留置针产品,可以降低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率。
使用带有报警系统的留置针设备,可以及时提醒医护人员留置情况,避免遗漏和疏忽。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定期对留置针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通过实施以上整改措施,医疗机构可以有效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水平。
综合医院非计划性拔管应急处理预案

综合医院非计划性拔管应急处理预案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时的应急处置。
二、工作规范1、非计划性拔管(Unplaa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留置管路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管路脱落,又称意外拔管。
2、患者意外脱管预防措施:(1)对带管路的患者进行脱管风险评估,告知患者的带管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2)护士对患者安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
(3)经常巡视管道固定是否良好、位置有无改变、是否通畅、局部有无渗血等情况,严格交接班。
(4)指导患者及家属翻身、活动的方法,避免管道牵拉、受压,保持功能位置,防止脱出。
(5)患者躁动时,应有专人看护或进行肢体约束,以免患者自行拔出。
(6)对外出做检查或下床活动的患者,应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并告之引流袋要低于置管位置。
(7)一旦发生导管接口处脱落,应立即将导管反折,对导管接口处彻底消毒后,再进行连接,并做妥善固定。
如胃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检查患者有无因胃管内容物流出造成呛咳或窒息。
(8)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三、应急处理:1.发生管路脱出时,护士根据管路的用途采取相应措施:外科手术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脱出时,禁止从原位回送管路,在局部出口处用无菌敷料按压;气管插管脱落时,立即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胃管、尿管脱落时,遵医嘱重新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脱落时,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气管插管部分滑脱者,抽尽囊内气体,将气管套(插)管插回气管内,确认气管套(插)管正确的位置后,充气固定。
全部滑脱时,立即配合医生做好开放气道,备好用物,准备重新置管。
2.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行导管再建术,或进行相应的调整。
3.根据需要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置管局部情况。
5.做好记录。
四、应急流程图。
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PICC导管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或药物输注的导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然而,有时候患者在使用PICC导管的过程中会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这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疼痛和不便,还可能引起感染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1.患者不慎导致:有些患者由于不注意使用导管时的动作或姿势,可能会不慎拉扯导管,导致导管脱出血管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导管固定不当:PICC导管在插入后需要进行固定,如果固定方式不当或固定松动,导管就容易被拉扯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3.导管受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给导管施加压力,比如戴过紧的衣物或进行剧烈活动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导管被压迫而脱出。
4.定位不准确:如果PICC导管插入时的定位不准确,导管可能会在体内扭曲或移位,导致脱出。
为了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护理对策:1.患者教育:对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指导,告知他们导管的位置和注意事项,提醒他们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和拉扯。
2.导管固定:在插入PICC导管后,护理人员应该使用专用的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以确保导管不会被拉扯或松动。
3.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导管的固定情况和位置,及时调整固定器,防止导管受压或移位。
4.注意饮食和活动: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以免导致导管受压或脱出。
5.定期更换导管:PICC导管一般建议每1-2周更换一次,以减少导管使用时间过长造成的问题,及时更换导管也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
总之,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患者教育、导管固定和定期检查等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确保导管的安全和畅通,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应急预案

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为了应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拔管并发症的发生,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医院所有使用气管插管、静脉导管、尿管等留置管道的患者,以及可能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患者。
三、预案内容1. 病情评估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意识状态、拔管风险等因素,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预防措施(1)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防止意外拔管。
(2)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给予适当约束,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3)使用优质固定带,确保管道固定牢固。
(4)患者翻身、排便、下床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
(5)引流液应及时倾倒,防止引流液过多因重力作用将管道拔出。
(6)管道过长的导管应注意观察是否有扭曲缠绕现象,应妥善固定于衣服或床单上。
(7)对于烦躁不安、不合作的患者,在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可使用保护性约束,放松约束期间有专人守护,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8)做好健康宣教,反复向患者和家属强调管道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防止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3. 应急处理流程(1)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立即通知医生。
(2)根据患者病情及拔管原因,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重新插管、止血等。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4)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
(5)对拔管原因进行排查,如是否存在固定不牢固、管道扭曲等问题,及时整改。
(6)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处理能力。
四、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非计划性拔管应急预案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
2. 定期组织非计划性拔管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预案的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以适应临床需求。
六、预案的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医院护理部、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措施

非方案性拔管〔UEX〕是指病人在方案性拔管之前病人自行拔管或医务人员在处置病人操作过程中意外拔管1].重症监护室〔ICU〕是救治各种危险重症患者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治护理单元,各种管道维系着患者的生命,相关护理与维护十分重要,而非方案性拔管在ICU护理治理中是常见问题之一。
特别是气管插管的非方案性拔出,更加不容无视,给病人医治带来困难,造成患者窒息、气道损伤、增加感染的危险,甚至加重病情引起心律失常、呼吸心跳骤停等严峻后果,可造成患者ICU 住院天数延长,增加费用,并带来医患纠纷的隐患。
1.2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患者方面:①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明显。
科研结果说明,在发生UEX 的时候,46%的患者是合作的,而61%是躁动不安的2]。
②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长期插管口腔及咽喉部刺激不适或带机不顺应产生人机对抗,一时不能脱机而对医治失去信心。
或是经济困难担忧经济负担过重等造成UEX的发生。
③ICU特别的诊治环境,探视制度的限制都可能造成患者紧张、躁动等情绪而导致其不予配合医治和护理,造成非方案性拔管的发生。
④UEX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也有肯定规律。
如夜班护理人员相对减少、抢救其它危重病人时UEX发生率增加。
气道问题:喉痉挛和痰痂堵塞是主要问题。
导管固定方法:导管固定不标准,牙垫位置放置不妥,未用扁丝带进行加固而导致脱管发生。
医护人员方面:①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因四肢未加约束、约束方法不当或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而自行拔管。
意外拔管患者多为清醒或躁动患者。
清醒患者拒绝手脚约束并向护士表示自己绝不会拔管,未予约束者。
昏迷躁动、麻醉未清醒、瞻妄、言语表达不清的患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者。
局部患者和家属对约束患者肢体有强烈反感,甚至擅自解除约束而引起患者自行拔管3]。
此外,约束带绑的过松,位置过高,患者双手未包裹,可以自行解开以及夜间护士无视患者拔管的倾向而未加约束,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②诊治护理操作中的疏忽:对气管插管评估缺少,或是固定方法不当,导致管路移位或扭曲。
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在未达到拔管指征的情况下将气管插管自行拔除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插管脱落。
这种情况在重症监护室(ICU)等病房较为常见,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肺炎、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发生率,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1. 患者因素(1)意识障碍:患者因意识障碍,如麻醉、药物中毒、脑部病变等原因,无法意识到拔管的危险性,导致自行拔管。
(2)躁动不安:患者因疼痛、不适、恐惧等情绪,表现为躁动不安,增加拔管的风险。
(3)生理需求未满足:患者因饥饿、口渴、排尿困难等生理需求未得到及时解决,而采取拔管行为。
2. 医护人员因素(1)操作不当:医护人员在插管、固定、护理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插管不稳定,容易脱落。
(2)观察巡视不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观察巡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拔管行为或插管脱落的风险。
(3)沟通不畅: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畅,导致患者对拔管的风险认识不足。
3. 器械因素(1)气管插管质量问题:气管插管材质不良、尺寸不合适、管道粘连等导致插管不稳定,容易脱落。
(2)固定设备不合适:固定设备如胶布、绷带等不合适或使用不当,导致插管固定不牢。
4. 环境因素(1)病房环境:病房环境嘈杂、光线不足等导致患者不适,增加拔管风险。
(2)护理流程:护理流程不完善,如交接班不明确、护理记录不完整等,导致插管管理混乱。
二、整改措施1. 患者管理(1)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情绪变化,评估拔管风险。
(2)改善患者舒适度:及时解决患者疼痛、不适等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3)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拔管的风险,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2. 医护人员培训与改进(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气管插管操作的熟练程度,规范操作流程。
(2)加强观察巡视:制定严格的观察巡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拔管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病人在计划性拔管之前病人自行拔管或医务人员在处置病人操作过程中意外拔管[1].重症监护室(ICU)是救治各种危急重症患者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医疗护理单元,各种管道维系着患者的生命,相关护理与维护十分重要,而非计划性拔管在ICU护理管理中是常见问题之一。
特别是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出,更加不容忽视,给病人治疗带来困难,造成患者窒息、气道损伤、增加感染的危险,甚至加重病情引起心律失常、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可造成患者ICU 住院天数延长,增加费用,并带来医患纠纷的隐患。
1.2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
患者方面:①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明显。
科研结果表明,在发生UEX 的时候,46%的患者是合作的,而61%是躁动不安的[2]。
②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长期插管口腔及咽喉部刺激不适或带机不顺应产生人机对抗,一时不能脱机而对治疗失去信心。
或是经济困难担心经济负担过重等造成UEX的发生。
③ICU特殊的医疗环境,探视制度的限制都可能造成患者紧张、躁动等情绪而导致其不予配合治疗和护理,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④UEX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也有一定规律。
如夜班护理人员相对减少、抢救其它危重病人时UEX发生率增加。
气道问题:喉痉挛和痰痂阻塞是主要问题。
导管固定方式:导管固定不规范,牙垫位置放置不妥,未用扁丝带进行加固而导致脱管发生。
医护人员方面:
①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因四肢未加约束、约束方法不当或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而自行拔管。
意外拔管患者多为清醒或躁动患者。
清醒患者拒绝手脚约束并向护士表示自己绝不会拔管,未予约束者。
昏迷躁动、麻醉未清醒、瞻妄、言语表达不清的患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者。
部分患者和家属对约束患者肢体有强烈反感,甚至擅自解除约束而引起患者自行拔管[3]。
此外,约束带绑的过松,位置过高,患者双手未包裹,可以自行解开以及夜间护士忽视患者拔管的倾向而未加约束,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②医疗护理操作中的疏忽:对气管插管评估不足,或是固定方法不当,导致管路移位或扭曲。
转运或搬动患者过程中对病人看护不到位或由于操作者对简易呼吸器的牵拽使导管脱出。
呼吸机管路固定过紧,在翻身或吸痰过程中,管路牵拉致导管脱出[3]。
或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通气方式不合理,导致患者不适过度烦燥而造成拔管以及未及时观察并处理气管导管气囊漏气甚至破裂而导致UEX发生。
③未合理使用镇静剂由于气管插管改变了患者既往自主呼吸的生理模式,易发生与呼吸机抵抗,出现反常呼吸,加之插管带来的各种模式,使患者难以接受和耐受插管,加重呼吸困难,烦躁。
若未及时有效地使用镇静剂,可导致自行拔管[4]。
④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工作不到位:护士因插管患者病情较重而忽视了对患者的相关知识宣教导致患者对气管插管导管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因感到不适不能耐受而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
⑤护士的知识、经验不足,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意识不到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未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5]。
值班护士忙于抢救其他病人或是治疗工作而主动巡视不够导致患者意外拔管。
2 护理措施
2.1 组织全科室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和能力。
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相关知识宣教,对于气管插管不能开口说话的患者,可使用手势、制作图画示意牌、画板写字等技巧,及时了解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需要。
2.2 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剂,使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是防止UEX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要防止镇静剂使用过量而造成低血压、呼吸抑制、心率减慢和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实行每日唤醒计划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2.3 对躁动患者及有拔管倾向患者应派专人加强看护及巡视,并进行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约束带需松紧度适宜,以能放进1~2指为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防止因为约束带过松脱开而导致UEX的发生,必要时可进行肩部约束。
2.4 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可制作布口袋套住病人手掌部分,致使患者手指灵活度下降,联合约束带使用,不便于患者拔管,但需定时观察患者手部血运情况。
2.5 改进气管插管导管固定方法,使导管固定稳固,不宜自行脱出。
用物:一条长约7cm宽约2.5cm胶布,2条长约35cm,宽约2.5cm的胶布,2cm宽扁纱带60cm,纱布若干。
具体方法如下:①先用7cm长胶布将口腔气管插管及牙垫在门齿处固定稳妥;②用35cm长的胶布自患者左脸颊开始顺时针在原胶布固定处缠绕气管插管及牙垫2圈,贴于对侧脸颊;③再用另35cm长的胶布自患者右下颌部逆时针缠绕气管插管及牙垫1~2圈,贴于对侧下颌;④用扁纱带双套结系于口腔气管插管牙垫胶布处,绕过颈后自一侧脸颊打结;⑤耳廓及口唇予纱布保护防止损伤患者皮肤及粘膜。
2.6 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气道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刺激产生的不适。
固定胶布及扁纱帯如被分泌物污染松动,应及时更换加固,并做好气囊压力的管理工作,每天定期观察气囊压力,防止气管插管管道滑脱。
2.7 对由于护士工作失误造成UEX的发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吸取教训,并提出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