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文化介绍

合集下载

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内蒙古的传统风俗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传统风俗文化,代代相传,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一、蒙古包蒙古包是内蒙古传统的居住建筑,也是蒙古族人民的象征。

蒙古包是由木框架和毡子构成的,外形呈圆锥形。

内蒙古的草原上到处可见蒙古包,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更是家人团聚的象征。

在蒙古包里,人们可以享受到温暖和舒适,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二、马术表演内蒙古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术在这里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文化内涵。

每年的七月,内蒙古都会举办盛大的马术表演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彩的马术表演,如赛马、马球等。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内蒙古人民的马术技巧,也体现了他们对马的热爱和崇尚。

三、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采用宽松的设计,适合驰骋草原。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宽松的裤子,女性则穿着宽松的袍子和裙子。

蒙古族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四、蒙古族的舞蹈蒙古族的舞蹈是内蒙古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的舞蹈通常以骑马和放风筝为主题,舞姿优美、独特。

蒙古族的舞蹈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也体现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五、奶茶内蒙古的奶茶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

奶茶的制作方法独特,首先将茶叶煮沸,然后加入牛奶和盐,最后搅拌均匀即可。

奶茶不仅具有浓郁的香味,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当地人民视为珍贵的礼物。

六、民间音乐内蒙古的民间音乐丰富多样,以马头琴和蒙古大鼓为代表。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它发出悠扬的音乐,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草原的宁静和祥和。

蒙古大鼓则是内蒙古的传统乐器,它的声音雄壮激昂,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草原的豪迈和热情。

七、草原婚礼内蒙古的草原婚礼是当地人民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新娘和新郎穿着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在草原上举行婚礼。

简单介绍蒙古族特点

简单介绍蒙古族特点

简单介绍蒙古族特点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等地。

蒙古族是一个勇敢而坚韧的民族,他们的文化
和生活方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有很大的不同。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蒙古族的特点。

1. 语言
蒙古族使用蒙古语,它属于蒙古-满洲语系,与满洲语、通古斯语等有关系。

与汉语相比,蒙古语更加复杂和丰富,包含了很多动态和静态
的词缀。

2. 饮食
蒙古族人以草原上的牛羊肉为主食,并且喜欢将其烹制成烤肉或火锅。

此外,他们还喜欢饮用奶茶和马奶酒,在草原上也会采摘野生的草药
来煮汤。

3. 衣着
蒙古族人的传统服装是长袍和马靴。

男性穿长袍时会将左侧前衣角折
起来固定在右侧肩膀上,以方便骑马。

女性则穿着袖口宽大的长袍,
外面套上一件长袖外衣。

蒙古族的服装色彩多样,以深色和亮色为主。

4. 信仰
蒙古族人信仰藏传佛教和萨满教。

他们认为自然界中有很多神灵和精灵,可以给人类带来好运和幸福。

在草原上,他们会进行一些祭祀活
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5. 艺术
蒙古族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蒙
古族的马头琴音乐和舞蹈。

马头琴是一种弓弦乐器,能够模仿出各种
动物声音和自然界的声响。

以上就是关于蒙古族特点的简单介绍。

作为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历史
底蕴的民族,蒙古族人民在现代社会中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在保
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接纳了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其特点包括:
1. 游牧传统:蒙古族人民继承了古代东胡、鲜卑、室韦等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形成了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文化特征。

2. 草原文化:作为草原文化的主体,蒙古文化在历史上融合了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综合型文化形态。

3. 语言和历史:蒙古族使用蒙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元朝时期曾统一中国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

4. 传统节日:蒙古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这是一项集体育比赛、民族文化展示和社交活动于一体的盛会。

5. 服饰和饮食: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蒙古袍为主,饮食方面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如手扒肉、酥油茶等。

6. 艺术和舞蹈:蒙古族的舞蹈充满活力,以马头琴演奏和长调歌曲为代表,体现了蒙古族豪迈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7. 家庭和社会习俗:蒙古族社会强调尊老爱幼,有着严格的祝寿习俗和葬礼习俗,以及对待客人的特定礼节。

8. 禁忌和忌讳: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禁忌和忌讳,如做客时的忌讳,以及对某些数字的特殊看法。

蒙古民俗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多元内在气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中
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文化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现代元素,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简单介绍蒙古族特点

简单介绍蒙古族特点

蒙古族特点一、概述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最大的游牧民族。

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同时还分布在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

蒙古族的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下面将从外貌特征、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外貌特征蒙古族的外貌特征与东北亚民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的平均身高较为高大,一般肤色偏黄,眼睛通常为深色,双眼皮较为普遍,鼻梁较高且挺直,面部轮廓清晰。

此外,蒙古人的头发一般为黑色,眉毛浓密、弯曲。

三、语言文字蒙古族使用蒙古语,这是一种属于蒙古-鄂温克语系的语言。

蒙古语是一种富有韵律美和表现力的语言,有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

蒙古族的文字主要使用蒙古文,它是一种垂直书写的文字。

除了蒙古文,蒙古族在接触汉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开始使用汉字。

四、宗教信仰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这是由古代的游牧民族传播至今的。

蒙古族的信仰包含了丰富的神话和传说,他们崇拜自然和祖先,在生活中对自然界保持敬畏之心。

传统的牧民生活中,蒙古族人会进行一些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健康和平安。

五、传统文化5.1. 美食蒙古族有着独特的风味美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烤全羊。

蒙古族人将整只羊放在火上烤制,烤得外焦里嫩,味道鲜美。

此外,蒙古族还有烤肉、奶制品等丰富多样的传统美食。

5.2. 舞蹈音乐蒙古族的舞蹈和音乐艺术也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的舞蹈优美而富有力量感,常常以表现骑马、射箭等军事活动为主题。

蒙古族的音乐以马头琴为代表,这是一种弓弦乐器,给人一种独特而激昂的感觉。

5.3. 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人传统的居住建筑,也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

蒙古包是由木材和毛毡搭建而成,结构简单而坚固,适应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需求。

蒙古包内部布置舒适,有着特殊的空气循环系统,方便蒙古族人在不同地点停留。

六、结语蒙古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他们的文化特点丰富多样,并深受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蒙古族传统文化

蒙古族传统文化

蒙古族传统文化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
1. 牧民生活
蒙古族人主要以畜牧为生,他们习惯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牛羊。

牛奶
和肉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他们还善于制作奶制品如酥油茶、奶酪等。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的主要居住方式,这种帐篷式的住宅具有很强的适
应性,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使用。

2. 饮食文化
蒙古族人的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

他们认为牛羊是大自然的恩赐,因此举办婚礼和节日时必须要宰杀牛羊来招待宾客。

著名的蒙古火锅
是蒙古族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使用的是清汤,配以新鲜的羊肉片
和蔬菜,清淡可口。

蒙古族人还特别喜欢喝茶,他们喝的是奶茶和酥
油茶,非常浓郁。

3. 文学艺术
蒙古族文学艺术非常丰富。

传统的蒙古族音乐包括长调、短调、莫力
达瓦等,这些曲子节奏明快、舒缓,非常具有地域特色。

蒙古族人还
善于制作民间工艺品,如蒙古铃、马鞍、马鞭等,这些工艺品均具有
强烈的草原文化风味。

4. 独特的服饰
蒙古族服饰十分独特,男女都喜欢穿草原上狩猎时的兽皮衣物。

男人们还喜欢将自己的胡须和头发长长、盘起来,称为“打结”,以显示自己的勇武。

而女性则爱穿彩色的衣裙,并在头上戴着精美的发饰,给人以美丽、温柔的感觉。

总之,蒙古族是一个充满狂野和美丽的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都非常独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蒙古族民族文化

蒙古族民族文化
蒙古包营造技艺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独特,注重实用性和美观 性。
毛毡制品
蒙古族地区盛产羊毛,毛毡制品如毛毡帽、毛毡鞋垫等具有保暖 和耐用的特点。
05
体育竞技与娱乐活动
蒙古族搏克比赛规则介绍
• 参赛选手:搏克比赛通常由两名身强力壮的蒙古族男子参加,他们被称为“搏克手”。 • 比赛场地:搏克比赛在一个圆形场地内进行,场地通常铺有沙土或草地。 • 比赛规则:比赛开始时,两位搏克手互相抓住对方的肩膀或腰部,通过摔跤技巧将对方摔倒在地。每场比赛通
短调两种。
03
蒙古族有很多传统的节日。
04
05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
02
民俗风情与节庆活动
成吉思汗祭典
祭祀仪式
祭祀舞蹈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蒙古族人民会 在成吉思汗陵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 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和怀念。
在祭祀仪式上,蒙古族人民会表演具有 民族特色的舞蹈,如安代舞、筷子舞等 ,以表达对成吉思汗的敬仰之情。
蒙古族起源与发展
16到17世纪起蒙古开始受到藏 传佛教影响,17世纪末时外蒙 古大部分地区归入喀尔喀蒙古。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 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宪 政府。
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 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
表演形式
安代舞的表演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是单人舞、双人舞或集体舞。在表演
过程中,舞者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展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营造出欢
乐祥和的氛围。
04
民间工艺与美术传承
巴林左旗皮影戏制作工艺
皮影选材与制作
选用优质牛皮或羊皮,经 过浸泡、刮薄、晾晒等工 序,雕刻成各种人物、动 物形象。

蒙古族民俗文化特色简介

蒙古族民俗文化特色简介

蒙古族民俗文化特色简介
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

蒙古族的民俗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游牧民族特点: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以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他们居住在蒙古包(圆顶毡房)中,追随牛羊迁徙,过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

这种游牧的生活方式对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骑射文化:蒙古族以勇猛善战而著称,骑术和射击技能一直是蒙古族的传统技能和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青年男子常常从小就开始学习骑马和射箭,并且会举行盛大的骑射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技巧和勇敢。

3. 艺术文化:蒙古族拥有独特的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包括马头琴和蒙古响声,它们采用特殊的音律和唱法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祝福。

蒙古族的传统舞蹈多以骑马、放牛等农牧民生活为主题,舞姿矫健而富有力量感。

蒙古族的绘画艺术以草原风光和民族英雄为主题,用鲜明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

4. 民族节日:蒙古族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如春节、元宵节、那达慕大会等。

其中,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是蒙古族人民向大自然祈求丰收和祈福的盛大庆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蒙古族的民俗文化特色丰富多样,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
爱和敬畏,以及对生活的乐观和豪放。

这些特色不仅是蒙古族自身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国的风土人情介绍

蒙古国的风土人情介绍

蒙古国的风土人情介绍
蒙古国,简称蒙,是位于中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之间的一个内陆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内陆国之一。

蒙古国人口约为725万,其中蒙男性占52.9%,蒙女性占47.1%。

首都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蒙古高原上的第一座城市是首都乌兰巴托。

蒙古国的风俗习惯与中国大致相同。

在饮食方面,他们爱吃羊肉,口味较重;饮酒以白酒为主,也有少量啤酒和红酒。

蒙古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由于信仰不同,他们一般不与外族通婚。

蒙古国人的服装:蒙古人穿长袍,女性也戴面纱,一般不露乳房和下身。

男子穿长衫、长裤和靴子,腰束腰带。

蒙古国人日常生活中用蒙古语交谈,但是他们也懂得汉语、俄语和英语。

在公共场所,一般不用手指交流思想或传递物品。

蒙古人十分好客,非常热情好客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之一。

他们热情好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他们认为“受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他们希望通过热情的招待来表达自己的友好之情和真诚之意。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狼白鹿
后世的蒙古人都认为苍狼和母鹿 是自己的祖先。 还有白色的天鹅,也是蒙古人的 祖先。白天鹅都是美丽的姑娘, 她们和地上的人结婚,使蒙古人 越来越多。白天鹅和美丽的母鹿 都是蒙古人的母亲。 蒙古部落自古是游牧民族,认为 狼是草原上万物之主,是一种力 量的象征。因为狼面对强者从不 退缩、毫不心惧、有着坚韧的毅 力、冲天的斗志。也正如此,蒙 古民族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征服 了欧亚大陆,成立了自古以来版 图最大的国家-大蒙古帝国。
好力宝
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蒙古族曲艺之一。是一种由一个人 或者多人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 演的曲艺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12世纪前后。它用蒙古语演唱,有固 定的曲调,有一定的韵律。唱词初为即兴吟唱,后来就开始创作,并 出现了一大批“好力宝”作家。毛依罕、琶杰、色拉西是深受蒙古族 人民热爱的民间艺术家。演唱的形式也多样,有两人对唱、一人自问 自答和多人演唱形式。演唱时,演员每人拉一把马头琴或四胡,自拉 自唱,边唱边表演。
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
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 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蒙古袍较长,两侧开叉,大襟右边系扣,男式长 袍较肥大,穿时系腰带,前胸腰带上部可装东西。长袍袖子长,领 子高、冬天骑马持缰时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夏天则可避蚊蝇咬蛰。
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故谓"长生天"(蒙语读作"腾格里")。"成吉 思汗",其含义就是"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与汉民族帝王的"君权神授" 具 有相同意义。
祭 敖 包
---祭祀 长生天
鹰图腾崇拜
鹰(布日古德) 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若解释 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 。 由于萨满是由神鹰孕化而来的, 所以鹰便成了萨满始祖灵的象征 物。 鹰鹫这种猛禽猎鸟,早在原始狩 猎时代就受到人们的钦慕崇敬.由 于狩猎业的发展,狩猎民驯养鹰 作为自己的助手,鹰鹞更成为他 们不可缺少的依靠。所以,腾飞 的鹰鹞和奔驰的驯鹿堪称为狩猎 民的左右膀。狩猎民由神秘钦羡 到依赖友好相处,从而与鹰鹫建 立了极其亲密的关系,这便是鹰 为何成为不少民族普遍信奉的大 神的原因。
兴起---蒙古人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蒙古人的祖 先是室韦的蒙兀室韦的一部分. 大蒙古国---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地区诸部。诸部 向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成立“大蒙古国”。大蒙 古国很快占领了蒙古地区,并四处出征,在历代大汗 的努力之下,发展成为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
大元帝国---1271年蒙古帝国黄金家族的拖雷的四子忽 必烈在中国地区建立了大元帝国 北元时期---1368年元朝的首都大都被明军攻下之后, 蒙古人退居塞外,在蒙古地区维持北元政权,与明朝 敌对。 鞑靼---鬼力赤灭坤帖木儿后,自称鞑靼可汗,曾助明 太宗夺权。1434年瓦剌部落东进,鞑靼势衰。后达延 汗统一漠南蒙古部落,明世宗时鄂尔多斯部俺答汗占 据河套 。 瓦剌---西部的瓦剌部落在蒙古的黄金家族衰微之后, 遂乘机扩大实力,积极参予各派系纷争。瓦剌1434年 出兵,杀死阿鲁台,称雄蒙古地区。
蒙古族服饰由首饰、长 袍、腰带、靴子四个主 要部分组成。 + 科尔沁、喀喇沁地区 + 锡林郭勒地区 + 巴尔虎、布里亚特 + 鄂尔多斯 + 摔跤服
科尔沁、喀喇沁 地区的蒙古族受 满族影响,多穿 宽大直筒到脚跟 的长袍,两侧开 叉,领口和袖口 多用各色套花贴 边
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
呼麦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 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
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声音从喉底里发出来, 悠悠远远地往一个很深很深的隧道里面钻,那个隧道是时 间的记忆。据说,呼麦已经有千年历史,而今已是蒙古国 宝级的艺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 日,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舞、盅碗舞”系节庆欢宴、亲朋相
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主要流传在鄂尔多 斯草原。
“查玛”(俗称“跳神”或“打鬼”) 系
蒙藏宗教文化交流的产物。于十六世纪后半叶 随同噶鲁派(黄教)喇嘛教传入,至今已有四百 年的历史。
“安代舞”在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中,
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健康活跃的世术特色, 为各族人民所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酸奶、奶渣、 奶糕等。奶豆腐,也 称奶干。做法是把鲜奶放置发酵后,撇取上层白奶油后,倒入 锅里煮熬。等奶子呈老豆腐状,装入刻有各种图案的木 模,放通风处晾干即成。白 色透明有油性的为上品,发黄较硬的次之。奶皮子的做法是将新鲜牛奶放入铁锅中, 用文 火熬,待牛奶稍微滚起后,用勺子不断翻扬,至泛起泡沫为止,停火后,冷却 到第二天,一层奶脂凝结于表面,像蜂 窝状麻面圆饼,用筷子挑放在案板上,折成 半圆形,在通风处晾干。放入茶中或跟炒米拌在一起吃均可,香甜可口, 营养价值 极高。秋季是制作奶皮子的最佳季节。
蒙古族简介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 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 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 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中国的蒙古族 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 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他们有很多具有特 色的风俗文化。
图腾
服饰
饮食
其他
饮食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 食、肉食、奶食、茶食。
手把肉
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 德”;称 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 崇高之意)。
手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 方法之一,也是蒙古族日常 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 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 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去蹄, 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 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 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 手拿蒙 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 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 而得此名。
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 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 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 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 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游牧民族的传统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房、帐幕、毡包 等。蒙古语称格儿,是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一种居所,易 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是蒙 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 那达慕大会中不可或缺的三种项目 是:射箭、赛马、摔跤。
马头琴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 族民间拉弦乐器。蒙 古语称“绰尔”。琴 身木制,长约一米, 有两根弦,共鸣箱呈 梯形,声音圆润,低 回宛转。
国家非常重视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蒙古 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有人曾经说过: 对于草原的描述, 一首马头琴曲的 旋律,远比画家 的色彩和诗人的 语言更加传神。 这话十分贴切, 当一首悠扬的马 头琴曲在人们耳 边奏响时,你随 着那旋律闭目冥 思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