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PPT课件

机
丰藏 收民
羊 毛 喜 获 语开 新朗 闻老 和人 歌喜 曲听 藏
材料:
表一:
年份 地区
全区国内 人 均 生产总值 GDP
说明
2005 内
年
蒙
古
3822.8亿元 15210元
“十五”期间,国内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6.6%,超过全国平 均水平。
2006 西
年
藏
290.05亿元
二、平等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
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
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
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
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 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 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 原则。
2435元
(农牧民纯 收入)
前两项分别增长 13.4%,17.2%,创 20年来增长幅度新高
“手拉手”互助活动
“手拉手”互助活动是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 工委发起的,以城市和 农村、富裕地区和贫困 地区、健康的和有残疾 的,以及不同民族的少 年儿童互相结对、互助 互学、共受教益的一项 实践教育活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材料: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 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 用。今后,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这一制度在国家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7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7课必考知识点梳理九上道德与法治第7课必考知识点梳理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一、促进民族团结1.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2.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4.民族平等的内涵和法律依据。
(1)内涵: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5.为什么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2)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3)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6.党和国家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1)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课稿

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课稿今天执教的这一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国家领域——热爱祖国与民族团结主题——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
一、依托新课程标准,深度解读教材。
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应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那么核心素养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总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道德与法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个核心素养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正是核心素养内涵中的政治认同范畴,是政治认同中的第三条“家国情怀”,着重培育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此过程中落实对学生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培育。
《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了解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
第一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
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建议,我将第一二个板块内容整合作为一课时,正是我今天的教学内容。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共同进步
我国为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发展采取的措施 青少年应维护民族团结
一、兄弟姐妹
1、 中华族。
2、我国的民族自治区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至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队 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全区各级党政领导班 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到40.3%
请思考: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材料二: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代表中,少数民 族代表所占比例都超过 了其人口所占的比例。 如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 少数民族代表415名,占 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 13.91%,而55个少数民 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 的8.48%。 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在投票
2、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国家制定和采取 了哪些方针政策、措施?或我国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 胞权利的?(参考教材第P61第一段大字、P66页第一 段文字)
(1)方针政策: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大力培养和使用 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 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 民族的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具体措施:①修建青藏铁路、成 昆铁路; ②东部沿海各省市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西部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孔繁森是其中优秀代表之一;③大学 生到西部义务支教;④汶川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 难发生后,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给予了无私的援助,使灾区从 “悲壮”走向“豪迈”。
P6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课件 教科版

回 族
开 斋 节
清真寺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壮族
壮锦
“兄弟姐妹猜猜看”
满族 主要聚居在辽宁省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朝 鲜 族
象帽舞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南部
傣 族
泼 水 节
︵ 傣 历 新 年
苗族 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东南部
风花雪月
芦笙舞
彝族 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
火把节
(农历6月24)
兄弟姐妹连连看:
习惯吃牛羊肉,忌讳猪肉 习惯吃肉和奶制品,喜欢 喝奶茶酥油茶的少数民族 习惯吃抓饭的少数民族
习惯吃打糕、泡菜的民族 习惯用竹筒做米饭的民族
傣族
维吾尔族 藏族 蒙古族 朝鲜族 回族、维吾尔族
兄弟姐妹连连看:
火把节 泼水节 那达慕 开斋节 雪顿节
傣族 蒙古族 藏族 彝族 回族、维吾尔族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兄弟姐妹• 我国有5个民族 • 55个少数民族:1.宗教信仰 2.风俗习惯 3.语言文字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共34张PPT)

2018年教科版 九年级下 册 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56个民族各具特色; 2、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3、了解党和家为了各民族的平 等权利制定的方针政策。(难点)
教学目标:
一、兄弟姐妹是一家
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 互依存、交流融合、 休 戚与共,形成了统一稳 固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1)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状况,是衡量少数民族发展 进步的重要标志。 (2)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都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
队伍建设作为保障民族平等、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
展的关键。
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国家采取了 哪些措施?
(1)专门创办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 院校。
(2)在内地部分高校和中学举办了少数 民族预科班和各类民族班,对提高少数民 族的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1)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 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 内容。 (2)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 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 重要保障。 (3)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为什么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新中国成 立以来,国家 新建了一批重 点基础设施项 目,极大地改 善了民族地区 交通、通信等 基础设施的状 况。
(2)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工业是支持少数民族 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 地、新疆克拉玛依油 田、云南个旧锡业公 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教科版思品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x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 56 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要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了解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是经过几千年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而逐步形成的。
2、懂得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教案★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兄弟姐妹”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一:兄弟姐妹1、中华民族是由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2、说说你知道的民族★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平等尊重”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国家制定和实施了那些保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民族区域自制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权自治区设立时间少数民族文化二、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体现三、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一、各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的繁荣2、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文成公主入藏二、历史上各民族团结的见证金城公主入藏昭君出塞三、新中国建立后,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的政策和措施1、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2、选派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3、用法律确认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课后反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关系,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3.案例分析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结构
我国有56个民族
兄弟姐妹 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中
7个主要少数民族的情况和特点
华
第民 七族
平等尊重
课大
家
我国法律维护各民族平等的权利
我国维护民族平等 的方针和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 民族干部
庭
尊重各民族文化
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的重要意义
团结互助, 我国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
原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环节二: 党的民族政策
“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培养、选拔少 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 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准备】
1. 查找各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如民族的名称,人口 及分布,传统节日,饮食习惯,风俗习惯,民族建筑等 民族特色的资料。
2. 查找历史上和现在促进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的典型事例。
3.查找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自治区成立以来所取得 的成就的相关资料。
4.了解《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关于民族平 等与尊重的有关条款,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 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学情分析】
由于现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很多学生会唱不同 民族的歌曲、会跳不同民族的舞蹈。学生通过各民族 的音乐和舞蹈,能够了解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 信仰等。但是,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政策 和新型民族关系等相关内容了解比较少。同时到了八 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 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明显发 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情况,国家 的民族政策,懂得各民族友好相处的意义,是很有必 要的。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环节二: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结合课前的准备进行 知识大比拼,看哪个小组知道民族知识多。老 师在课件上出示与民族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说 出民族的名称、人口及分布、传统节日、饮食 习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建筑等民族 特点,或者表演该民族的歌曲或简单舞蹈。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平等尊重
环节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
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
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
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
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 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一项基 本民族政策,作为初中学生对国家的这一政策在生活中接触 并不是太多,也不太了解。因此,对于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这 一基本政治制度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3.主要理论观点: (1)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我国保障各民族权利平等的方针和政策: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尊 重各民族文化。 (3)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自宁 治夏 区回
族
广西壮族 自治区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环节二: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结合课前的准备进行 知识大比拼,看哪个小组知道民族知识多。老 师在课件上出示与民族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说 出民族的名称、人口及分布、传统节日、饮食 习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建筑等民族 特点,或者表演该民族的歌曲或简单舞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 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 大的作用。今后,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这一 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在同一片土地上
中华民族大家庭
兄
重平 步团
弟
等
结
姐
尊
互
妹
助Leabharlann ,共同进
共同的愿望
一
和
国
平
两
统
制
一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依据】
三.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族人民 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共同进步 我国为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发展采取的措施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青少年应维护民族团结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等尊重”,“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平等尊重,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基本原则,各民族平等尊重、团结互助,有利于促进各民族 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只有让学生 深刻理解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以实 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环节三:国家政策经纬
交流:国家为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尊重 采取了哪些措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尊重各民族文化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材料: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 了解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的 相关资料。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欣赏《爱我中华》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兄弟姐妹 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
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找一找在哪儿,分别主要聚居着哪些兄 弟民族?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各民族文化、风俗 习惯,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制度,以自 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团结。
能力: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各具特色;知道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 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