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果林培育技术措施效益论文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红松果林是我国一种非常宝贵的森林资源,其种植与管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森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红松果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采用科学的营林建设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就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红松果林的营建技术1. 种子选育:红松果林的营建首先要选取好品质的种子,以保证苗木的质量。
在选育种子时要选择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的红松树种,避免采用人工选择的树种。
要对种子进行检测,排除有害虫或病害的种子,确保种子的健康。
2. 土壤改良:红松果林营建中,对于土壤的改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透水、排水和保水是改良土壤的关键措施。
在改良土壤的还要添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为红松的生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3. 种植技术:种植红松果林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地块,对于山地、高原等大气环境恶劣的地区,要进行秧苗的培育。
要合理设置栽植密度,保证红松的生长空间,避免过密造成竞争。
种植时要注重种植季节的选择,避开极端气候,确保苗木的成活率。
4. 病虫害防治:红松果树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营建红松果林时,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及时清除林间杂草,消灭病虫的滋生源,加强林木的保护。
二、红松果林的管理措施1. 生长期管理:在红松果林的生长期,需要进行及时的修剪和疏伐工作,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和光照条件。
对于生长受限的树木要进行适当的整形,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
同时还要对于林间杂草进行定期清理,避免杂草竞争养分,影响红松的生长。
2. 营建后期管理:红松果林的营建后期需要进行密切的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疏伐等方面。
在红松果林进入成林期之后,要进行定期的施肥,根据不同季节和生长状态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保证红松的养分供应。
3. 疾病和虫害的防治:随着红松果林的生长,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需要持续加强。
及时排查和发现林木的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蔓延范围。
红松果林结实高产经营技术

红松果林结实高产经营技术
红松果林是我国北方常见的经济林之一,其林木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因此对于红松果林的结实高产经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技术手段来提高红松果林的结实高产能力。
合理选择种苗。
在红松果林的经营中,应该选用生长快、耐逆性强、丰产性好的种苗进行栽植,这样能够提高林木的结实能力。
还要注重选用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种苗,以确保红松果林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够正常生长。
合理密度栽培。
红松果林的密度直接影响着林木的生长和结实情况。
在栽植红松果林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栽植密度。
一般来说,密植能够促进林木的早熟,但密度过大会导致竞争激烈,降低林木的生长和结实能力。
合理施肥。
红松是高肥种植树种,对于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
在红松果林的经营过程中,应该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
通常可以采取底肥和配方施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林木的需求进行施肥,以促进红松的生长和结实。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提高红松果林的结实率。
定期进行修剪疏密,保持林木的空气流通和光照透射,有利于花芽分化和结实;采取合理的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有利于红松的生长和结实;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保持林木的健康状态,提高结实率等。
红松果林的结实高产经营技术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合理选择种苗、合理密度栽培、合理施肥以及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提高结实率等。
只有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技术措施,才能够提高红松果林的结实能力,确保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红松坚果林营造及抚育管理技术

红松坚果林营造及抚育管理技术【摘要】从我国现有的冷林业经济建设现状来看,很多单位对林业生长存在偏见,认为林业的种植周期长,收益慢,林业经济发展态势不好。
实际上,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选用优良的树种能够发挥林业的建设效益,全面促进产业和生态化建设。
【关键词】:红松;果林;营造;抚育管理技术红松的产量高、品种优良,用途广泛,属于一种天然无公害的绿色有机物;红松主要在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属于长白植物区系的标识种,仅能在特殊的气候和环境下获得良好的产量。
为了获得优质的红松产量,很多林农在生产中采用了错误的种植方法,虽然能够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后期也出现了树种坏死、产量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导致造林失败。
针对此,本文结合红松良种基地建设以及红松坚果抚育管理技术进行研究,相关内容如下。
1.简述红松坚果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1.1造林选址不科学导致树种成活率不高红松造林选址特殊,若选址错误会导致红松产量低,坚果质量差;由于历史背景影响,很多集体的山林、荒地、河滩规划后没有经过科学的整治就种上了红松,在恶劣的环境下,红松的耐受力差,造林后要么不成林,要么成林劣质,产量低,效果不好。
1.2造林苗木的成活率不高苗木是造林的基础,由于种植的苗木选择范围有限,种植人员为了节约成本选用了劣质地苗木,这些苗木可能是稻田苗,生命质量不高,若后期将其种植到山地,会降低其成活率,林农可收获的资源有限。
1.3选种质量不高科学选种可以保证红松坚果的生长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坚果产业的不断发展,红松籽和坚果仁成本变高,一些林农发现红松的盈利空间大,因此纷纷种植红松,在选种时候也没有考虑质量,多在乎成本,最终导致种子的成熟度不高、出苗率差,此外一些林农为了过早实现结果,会采用红松嫁接种植,这种方式会破坏红松的质量,效果不佳,就算嫁接成功,其后期也可能不结果。
1.4嫁接后种植处理嫁接是红松种植的常见方法,很多红松嫁接需要接受科学的整形修枝处理,以保证树木生长结实。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红松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重要经济林种,其果实富含营养,可用于制作食品、饲料和医药。
因此,红松果林的建设和管理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选地造林红松果喜欢生长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或山坡上,因此,在选地造林时,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气温适宜的区域。
(二)苗木培育红松果营林建设中,苗木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选用符合当地环境条件的种苗,做到采取合适的育苗方法,掌握苗期管理技术,从而保证幼苗的生长健壮,并最终实现良好的成活率。
(三)造林技术在红松果林的造林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合适的间距和株行,既要保证株距适当,又要兼顾营林效益和林分健康发展。
此外,还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证成活率。
(四)施肥技术红松果在幼苗期需要施肥,从而确保苗木的生长发育。
根据实地情况和土壤含量,适时施入有机肥与化肥,可以促进红松果的生长,并提高成活率。
二、红松果林管理措施(一)灌溉管理在干旱等缺水环境下,为了保证红松果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要及时进行人工灌溉。
同时,还需注意合理调节水量,以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植株造成负面影响。
(二)病虫害防治红松果易遭受天敌和病害的侵害,因此,对于红松果林的保健工作,要识别病虫害,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红松果林的健康。
(三)除草管理红松果的生长在各个环节都需要充足的光照,但其生长环境中常常长有杂草,严重影响了光照的质量和潜在的产量,因此,要采取除草措施,保持林区的整洁和生态环境的卫生。
(四)修枝整形在生长过程中,红松果林需要进行适时修枝整形。
通过修剪,可以促进抽枝及芽生,增加光照面积,使叶面通风透光,控制树干及枝干往叶子方向生长。
修枝整形对于红松果林的林分调整、丰产增收、提高林分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三、结论综上所述,红松果林的营林建设技术和管理措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抓好苗木培育、改进造林技术、注重病虫害预防等,有效提高林分成活和产出效益。
红松果林结实高产经营技术

红松果林结实高产经营技术红松果林是我国北方地区非常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其具有较高的木材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随着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红松果林的结实高产经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本文将从红松果林的生态特性、培育技术、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希望对红松果林的经营技术有所帮助。
一、红松果林的生态特性红松果林生长环境广泛,既可以生长在山地、丘陵地,也可以生长在平原地;既可以生长在寒冷地区,也可以生长在温暖地区。
红松果林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对气候要求也不苛刻,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
红松果林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7-10年左右就可以开始结果。
一棵成熟的红松树每年可以结果200-300个松塔,一般可以持续结果20年左右。
因此可以看出,红松果林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红松果林的培育技术1. 种源选择红松果林的种源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红松果林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一般来讲,应选择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种源。
在我国北方地区,东北红松是生长较快,抗逆性较强的优良种源,值得在红松果林的培育中大力推广。
2. 土壤改良红松果林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为了提高生长速度和产量,还是需要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
一般来讲,可以施入有机肥、复合肥等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3. 种植技术红松果林的种植技术与一般的造林技术相似,需要进行松球种子的催芽苗育,然后进行适度的整地和播种等步骤。
4. 灌溉技术在红松果林的幼苗期和成长期,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生长。
1. 颗粒化施肥红松果林生长速度较快,对养分的需求也较大,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
目前,普遍采用颗粒化施肥技术,既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又可以减少人工施肥的次数。
2. 疏林造林红松果林密度太大对树木生长和通风透光不利,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疏林造林,保持树木的良好生长环境。
3. 修枝整形红松果林长势旺盛,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杂枝,需要进行及时的修枝整形,保持树形的美观和通风通光。
红松人工林改建果林技术的探讨

红松人工林改建果林技术的探讨摘要: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是东北东部山地的地带性树种和主要用材造林树种之一,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
通过人工用材林改建果林或者果材兼用林,是发挥红松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对红松果林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红松人工林改建果林技术、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便为今后的红松果林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果林技术;林分、透光抚育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是东北东部山地的地带性树种和主要用材造林树种之一,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
近些年来有关红松果林的研究称为热点之一,如何建设红松果林,成为林业部门和林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有关红松果林的研究较多[1-4],都对红松果林的发展提供方向。
根据我们局红松人工林林的特点,探讨了红松果林培育的主要方法与管理技术,为红松果林生产提供技术帮助。
1 红松果林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早在五十年代,前苏联就对天然红松林改造技术进行了研究,制订了西伯利亚红松原始林改造成商品林的定向经营全套技术及人工果园营造系列技术。
在美国及欧洲的芬兰等国家,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促进植物开花结实的技术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初步应用。
朝鲜也对矮化促进结实有过很好的研究。
上个世纪末开始出现由用材林改建成果材兼用林或者果林。
由于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一些重点区域或地块开始禁伐,就使得林分培育的目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具有生态效益和非木质经济效益的这类树种越来越受到重视。
红松果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开始发展。
红松人工林的早期分杈对用材林培育影响很大,但将其林分进行定向改造建立红松果林或果材兼用林,不仅能继续发挥红松林分的生态效益,而且还能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2 红松人工林改建果林技术选择禁伐林分或限伐林分,以生产优质红松松籽为目的红松人工林,进行的由用材林改建为经济林的先进技术。
红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及经营管理作文

红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及经营管理作文红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及经营管理作文摘要:红松人工林培育的多年实践表明,要搞好红松人工林培育及实现合理经营,必须从选种、育种做起,抓好种苗基地建设,选择好立地及栽植技术,集约经营,合理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大力培育红松人工林。
利用红松大苗移栽和对中幼龄林改建培育果材兼用林,利用红松嫁接苗培育红松果林。
同时结合培育目标,并根据林分的林龄及立地条件确定合理的密度,提高红松人工林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球果结实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经营管理人随着森林分类经营工作的实施,如何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质量,缩短其经济收益间隔期,并有效地将这部分森林培育成优质高效的商品林,从1997年开始对红松人工林培育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建立标准示范观测林。
现将我们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整理如下,为红松人工林培育及合理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1现有红松人工林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太平森林经营所试验地调查,上层落叶松全部伐除的样地,平均胸径为8.2cm,平均树高为6.5m;对照区(上层落叶松每公顷保留200株),平均胸径为5.9cm,平均树高为4.8m。
蚂螂河森林经营所红松修枝样地与对照区(没修枝)对比,修枝的试验地结果为平均胸径21cm,平均树高为14.8m;对照区(未修枝)的试验地平均胸径19.4cm,平均树高13.9m。
蚂螂河森林经营所红松果材林改建试验地,平均胸径为20.1cm,平均树高为13.3m,0.1hm2样地内球果数78个;对照区,平均胸径为18.4cm,平均树高为12.7m,0.1hm2样地内球果数为52个。
红旗林场柞林渐伐冠下更新红松样地,红松平均胸径为11.2cm,平均树高为8.4m;对照区红松平均胸径为9.8cm,平均树高7.2m。
2红松人工林良种基地建设2.1红松人工林的培育2.1.1营造落红混交林在采伐迹地上营造落红混交林,混交比例为行混2:1,造林密度为5600株/hm2,其中落叶松株行距为1.5×1.5m,密度为4500株/hm2,红松株行距为3×3m,密度为1100株/hm2,10年时进行第一次透光抚育,间隔5年间伐一次落叶松,到25年时把影响红松生长的落叶松全部伐除,剩下的红松培育成红松果材兼用林。
浅谈利用新技术培育红松果林

浅谈利用新技术培育红松果林在林木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中,为充分利用现有红松资源增加红松种籽产量,提高红松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很多地区开展了红松坚果林的培育研究嫁接技术,将选优接穗嫁接到红松果林中,促进红松果林尽快结实,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本文结合生产,通过优树选择和嫁接技术对近几年红松坚果林培育研究做了初步总结。
1.圃地选择应选择在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劳力充足的地方。
如在山地,坡面日照不可太强,冬季不受寒风侵袭的地方。
红松适宜排水良好地段,坡度可适当大点。
利用红松人工幼林嫁接建立菜穗圃,林分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嫁接母树的生长、发育。
根据红松的开花生物学特性,选择最有利红松生长、发育的立地、气候和生态环境。
园址应设在坡度平缓、土壤透水性良好、郁闭度0.2~0.3较为适宜。
选作砧木的红松幼树10年生1m-1.5m高的最为合适。
红松人工林高生长,10年以前生长较慢,10-40年为速生阶段,10年生以后的砧木,可以加快接穗生长,提早结实。
1m-1.5m高嫁接便于操作,接穗容易形成树冠;幼树过高不仅不易操作,接穗也很难形成树冠。
2.红松采穗圃的营建(1)红松生长较慢,营建采穗圃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苗圃嫁接培育成0.5m高左右的大苗定植;二是利用0.5-1.0m高的红松人工幼林嫁接原地不动;三利用0.5-1.0m高的红松人工幼林嫁接移出定植。
(2)在苗圃培育大苗营建采穗圃要用4-6年生的红松苗作砧木嫁接。
嫁接成活后如果过密可翌年春季进行移植,密度为10×20cm。
在苗圃培育2-3年定植,定植前要客土整地。
利用红松人工幼林嫁接原地不动营建采穗圃嫁接前一定要区划好,用罗盘和米绳区划出10×10m或10×20m的小区,每个小区可以容纳一个无性系10-20单株。
3.优树选择3.1优良林分选择采用嫁接方法建立红松果林,首先要进行优树选择,选择优树要在优良林分中进行,选择结实多、生长好、产种量高的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松果林培育技术措施及效益分析【摘要】本文对红松果林培育进行了规划,分为常规果林和无性系果林两类。
根据两类果林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营建方法和管理措施,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红松果林;培育;规划;效益
红松是我省东部山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性植被中的主要树咱,在小兴安岭南坡、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都有有好的生长史,是长期适应这些区域气候、土壤条件的珍贵树种。
但经过人类近百年的过度利用,使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消失了90%之多,取而代之的是以杨、桦、柞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森林价值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植被的演替说明,现有的阔叶混交林、山杨林、白桦林如通过长期的封育和保护,在自然条件下也可逐步恢复其原生的针阔混交林。
红松人工林还具有如下优势,集中成片,约一半林分己进入速生期,生长量大,林龄结构衔接,同地同林林龄相同,便于经营管理,最大林龄己达到50年,己进入结实期并有较多结实。
有部分林分,既不影响生态林建设,也不影响林木生长量提高。
是培育果林的最好条件和最佳时期。
1.常规果林培育
在不影响森林培育的前提下,选择适宜培育经济林红松纯林,近纯林林分,面积占红松人工林总面积的5-10%,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果林.根据集约度,经营对象和经营方式的不同,暂分为常规果林和无性系果林两类。
1.1林分选择
在立地交通条件较好,红松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红松林龄30年以上,林分郁闭度0.5-0.7以上的红松纯林(阔叶树株数或蓄积小于全林的15%),近纯林(阔叶树株数或蓄积小于全林的30%)林分内选择。
标准林分条件:果林建成后,标准林分条件是:红松公顷株数600—1000株,郁闭度0.5-0.6,红松株数或蓄积比重占全林分的85%以上,分布均匀,已有结实或较多结实。
1.2经营措施
对选中的林分,应根据资源档案确定面积,设立标牌、标桩,确定承包人,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对需要经营的应进行抚育设计,承包人应根据设计进行施工作业。
抚育经营的主要措施是抚育间伐,修枝。
抚育间伐主要是伐除病腐木、枯立木,妨碍红松生长的阔叶树和过密,生长不良的红松。
修枝主要是剪去红松树干下部枯死枝,濒死枝,抚育后要进行林地清理,填写林分档案。
其次是防治病虫害,施肥等。
2.无性系果林的培育
2.1优树选择
目的是为无性系经济林嫁接选择接穗。
因是建立果林,所以优树不仅要生长突出,更注重的是种子丰产与稳产。
选择优树的林分,一般在人工林30年-50年,结实龄5年以上,天然林120年-160年,结实龄10年以上的林分中选择。
选优标准是:结实数量指标,在人工林内选择优树用“当年结实数量”法。
单株当年结实数指标:
平均值加上一倍标准差。
随机调查30株结实树,平均值为30,标准差为6,即单株结实量达到36个球果以上即可入选。
在天然林选择优树用“定期结实年数”法。
定期结实年数指标:平均值加上一倍标准差。
如,随机调查30株结实树,平均值为4.62,标准差为1.24,即单株结实枝定期8年内有6年结实即可入选。
形质指标,干形圆满,垂直;冠幅匀称,顶端优势强,当年小枝健壮;无病虫害。
2.2林分选择
目的是无性系经济林选择砧木林分。
要选择立地,交通条件较好,红松公顷株数1000株以上,红松分布均匀,郁闭度0.2~0.3较为适宜;红松林龄10年左右,生长健壮,长势整齐,树高
1.0m-1.5m,天然阔叶树较少,径级较小,成片面积5hm2以上的林分。
3.播种
我们采用春播的方式,当气温大于8℃,床表5cm深土壤温度达到8-10℃时播种,尽量早播,可大幅度降低苗木发病率,提高苗木质量,我地区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播入。
3.1覆土材料
用粉碎后疏松的草炭+细河沙+黑土混拌均匀,以50%多菌灵500倍液,边倒拌边消毒均匀一致后使用。
3.2播种量、播种方式及覆土厚度
播种量为1千克/平方米,发芽率低的种子适当增量。
播种方式
为条播,覆土厚度为2cm左右。
经变温有效处理后,采用全光育苗,5月末至6月初可全部发芽出土。
4.抚育管理
4.1出苗期
从播种到出齐,一般需要20-30天的时间。
种子催芽是否充分,决定出苗期长短。
当气温高于16℃时发芽开始迅速增加。
此期管理一是浇水要适当,防止芽干。
红松播种后,因覆土较厚,幼苗出土后主根已长达3cm-4cm ,胚茎粗0.2cm,浇水次数可比其它针叶树种苗少些.但遇高温、干旱天气,当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时,根茎部易被灼伤,灼伤部位多在土中2mm和地上2-3mm处,因而要及时浇灌降温水。
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35%之间,土壤湿度过大时,根系容易腐烂。
二是防止鸟害,采用人工看护的办法,一般25天苗木出齐。
4.2生长旺盛期
从顶芽形成到生长速度下降时为止。
除苗高不生长外,根、茎、叶都有明显的增加。
有的苗木还长出二次侧根,这一时期的生长状况,决定苗木的质量,此时要加强土壤管理,主要是促进苗木根系生长。
这一阶段可以追施磷肥和腐熟的稀薄的人粪尿。
4.3生长后期
停止生长。
红松幼苗生长延续到8月末,除叶生长有少量增加及侧根继续生长外,其它器官均停止生长。
苗木逐渐木质化进入休眠。
要防止霜冻、秋涝。
霜降后及时覆土防寒,做好越冬防护工作。
5.经济效益分析
红松是长寿命树种,天然红松寿命可达500年,90年左右才开始结实,130年前结实量较少,此后才逐渐增加,190年时结实量剧增。
红松人工林也有相似的规律,只是各阶段时间较短,其结实量和结实开始期受阔叶树多少影响较大。
①红松结实受成熟度影响较大; ②常规果林具有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投入少的优点,但结实量相对较低,结实量增长较缓慢。
③无性系果林具有见效早,效益高的优点,比常规果林可提前10-20年开始结实。
但初期投入较大,技术要求较高。
常规经济林效益分析:据调查,在遭受人为严重破坏的情况下,30年左右的红松纯林、近纯林公顷结实量在18kg左右,若未遭受人为破坏可高达45-90kg, 1200hm2果林可获得5.4万-10.8万kg红松种子。
按现价每公斤18元计算,每年可创产值100万元左右。
随着红松林龄的增长,松籽产量还会逐年增加。
无性系经济林效益分析:无性系经济林在嫁接后3年就开始结实,5-7年成株后,结实量和结实株率迅速增加,10年后每公顷结实量可达可达60kg,20年后可达200kg。
按每公斤20元计算,各期的收入分别为1200元和4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充分利用红松天然更新的自然潜力,对阔叶红松林自然演替规律的探讨。
一般红松在营造20年后即可结实,之后5年内,其相邻次生林内的天然红松幼苗幼树将会相续出现。
而当这些后更新红松再结实时,其林分结构就基本能达到针阔混交林标准。
估计松寿命能达到二百年以上,也就是说在这久远的期间里,人们基本不用再进行大规模
植造红松,而只需做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