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分解窑操作体会
预分解窑操作体会

预分解窑操作体会•相关推荐预分解窑操作体会在水泥厂中,烧成车间相对而言要比其他车间复杂得多。
这主要是孰料烧成有严格的热工制度,要求风、煤、料、窑速进行合理匹配,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整。
否则,短时间内影响一点产量事小,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出现红窑或预分解系统堵塞等问题。
通过生产实践体会到,当一个好的操作员,既要解决在中控窑操作自如,判断正确、果断,又要解决好现场出现的实际问题,实属不易。
下面就预分解窑的操作谈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1、看火操作的具体要求1)作为一名回转窑操作员,首先要学会看火。
要看火焰形状、黑火头长短、火焰温度及是否顺畅有力,要看熟料结粒、带料高度和翻滚情况以及后面来料的多少,要看烧成带窑皮的平整度和厚度等。
2)操作预分解窑窑坚持前后兼顾,要把预分解系统情况与窑头烧成带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要提高窑的快转率。
在操作上,要严防大起大落、顶火逼烧,要严禁跑生料或停窑烧。
3)监视窑和预分解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废气中O2和CO含量变化和全系统热工制度的变化。
要确保燃料的完全燃烧,减少黄心料。
尽量使熟料结粒细小均齐。
4)严格控制熟料F-CaO含量小于1.5℅,立升重波动±50g/L以内。
5)在确保孰料产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降低燃料消耗。
6)确保烧成带窑皮平整,厚薄均匀,坚固。
操作中要努力保护好窑衬,延长安全运转周期。
2、预热器系统的调整2.1撒料板的调节撒料板一般都置于旋风筒下料的底部。
经验告诉我们,通过排灰阀的物料都是成团的,一股一股的。
这种团状或股状物料,气流不能带起而直接入旋风筒中造成短路。
撒料板的作用就是将团状或股状物料撒开,是物料均匀分散地进入下一级旋风筒进口管道的气流中。
在预热器系统中,气流与均匀分散物料间的传热主要在管道内进行的。
尽管预热器系统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差别,但下面一组数据基本相同。
一般情况下,旋风筒进出口气体温度之差在20℃左右,出旋风筒的物料温度比出口气体温度低10℃左右。
[精选]【工作总结】水泥厂预分解窑岗位工作经验总结范本(WORD档)P13--资料1
![[精选]【工作总结】水泥厂预分解窑岗位工作经验总结范本(WORD档)P13--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186dce1958fafab069dc02ef.png)
[精选]【工作总结】水泥厂预分解窑岗位工作经验总结范本(WORD档)P13--资料1水泥厂预分解窑岗位工作经验总结在水泥厂中,烧成车间相对而言要比其它车间复杂得多。
这主要是熟料烧成有严格的热工制度,要求风、煤、料和窑速进行合理匹配,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整。
否则,短时间内影响一点产质量事小,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出现红窑或预分解系统堵塞等问题。
通过生产实践体会到,当一个好的窑操作员,既要在中控室操作自如,判断正确、果断,又要解决好烧成现场出现的实际问题,实属不易。
下面就预分解窑的操作谈一些体会。
1、作为一名回转窑操作员,首先要学会看火。
要看火焰形状、黑火头长短、火焰亮度及是否顺畅有力,要看熟料结粒、带料高度和翻滚情况以及后面来料的多少,要看烧成带窑皮的平整度和窑皮的厚度等。
2、操作预见性要好、要坚持前后兼顾,炉窑协调,确保预分解窑系统的热工制度的合理与稳定。
要把预分解系统情况与窑头烧成带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要提高快转率。
在操作上,要严防大起大落、顶火逼烧,要严禁跑生料或停窑烧。
3、监视窑和预分解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废气中O2和CO含量变化和全系统热工制度的变化。
要确保燃料的完全燃烧,减少黄心料。
尽量使熟料结粒细小均齐。
4、严格控制熟料fCaO含量低于1.5%,立升重波动范围在±50g/L以内。
5、在确保熟料产质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降低燃料消耗。
6、确保烧成带窑皮完整坚固,厚薄均匀,坚固。
操作中要努力保护好窑衬,延长安全运转周期。
7、预分解窑的发热能力来源于两个热源,即窑头和分解炉,对物料的预烧主要由分解炉完成,熟料的烧结主要由回转窑来决定。
因此在操作中必须做到以炉为基础,前后兼顾,炉窑协调,确保预分解窑系统的热工制度的合理与稳定。
调节分解炉的喂煤量,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在870~900度,确保炉内料气的温度范围,保证入窑生料的分解率。
影响煤粉充分燃烧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炉内的气体温度;二是炉内氧气量;三是煤粉细度。
“泾阳型”窑采用预分解技术改造及操作体会

0 引 言
成 阳菊 花水 泥有 限责任公 司有 2条 “ 阳型 ” 泾 立 筒 预热器窑生 产线 ,93年对第 1 19 条窑 采用 x— L型 技 术 进 行 改 造 ,使 熟 料 产 量 由 6 O/ .th提 高 到 80 . th 2 0 年 初 , 司又委托 陕西省建 材工 业设计研 / 00 公 究 院采 用 预分 解技 术 对这条 窑 再 次进行 改 造 ,停产 2d 投资 10 元 , 3, 8万 完成 了带 x—M 型分 解 炉 的三级 旋 风预 热器 系统改 造 ,并一 次点火 投料 成 功 投产 1d后 标定熟 料产 量达 到 1.th 5 2 7/ ,超过 1.t h的 25/ 设计 指标 。在正 常操作下 , 最高产 量达到 1th 熟料 4/ , 可稳 定实现 30/ 。同时节能效 果 十分显 著 , 0 td 熟料热 耗 由改造前 的 5 3 k/ g降至 3 7 1/ g本文就这 4J k 4 8 lk。 9 q
系统漏 风 . 以利于三 次风温 的提 高和三次 风 的抽取 24 改造 窑 头烟室 . . 提高冷 却机效 率 窑 头 烟 室 由 原 来 的 砖砌 结 构 改 为 钢 结 构 。原 q2 2 2 b .mx2m冷却 机改 为 q2 5 22 b ./ m×2m, 改进 2 并 冷 却机扬 料装置 。 少了烟 室漏风 , 减 提高 了二次风 温 , 降低 了 出冷 却机 的熟料 温 度 。 2 5 完 善供煤 系统 . . 改进燃煤 装置 原煤 粉制 备系统把 富余 废气作 为一次 风 , 由窑头 单 通道 喷煤管 与煤粉 一起 人 窑 。 改造后 增加 煤磨废 气 专 用 防爆 除尘 器 , 化 富余废 气 窑头 改 为三通道 煤 净 粉燃烧 器 , 并增 设分解 炉供 煤装置 。 2 6 废气增 湿 降温 , . 保证 排放达标 窑尾废 气 系 统改 掺冷 风 降低 出窑废 气 温度 为增 湿塔 降温 。新 增设 了 q38m × 6 b 5 2 m增湿塔 。窑尾废 气 粉尘排 放浓 度 10 g m 0m / 2 7 完善计 量环 节 , . 实现定 量控 制 在人 窑生料 、 粉及 出窑熟料 等工艺 环 节新设核 煤
预分解窑窑系统的操作体会

前结 圈不 高 时 ,一般 对窑 操作 影 响不 大 ,不
( )生料成 分 的均 匀性差 1
致使煤灰在窑尾大量沉降并产生还原气氛,就是由 于拉大排风使 窑内气流断面风速增加 , 火焰拉长 , 液相提前 出现 ,这都容易形成熟料圈 。
3 异 常 窑 况 的 分析 及 处 理
31 结 圈的处 理方法 .
31 前结圈的处理方法 .. 1
原料 的预均化 、配料 电子皮带秤 、出磨 生料X
关键词 :稳 定 热工制度 ;风 、煤 、料 和窑速 的合理 匹配 ;不正 常窑 况的操 作 方法
l 前 言
预分解窑的正 常操作要求与一般回转窑相 似, 即保持窑的发热能力与传热能力的平衡与稳定 , 以保持窑的烧结能力与窑的预烧能力的平衡与稳
定 。预分解 窑的发热能力来 源于两个热源 :传热 能 力则依靠 预热器 、分解炉及 回转窑三部分装置 ;烧 结能力 主要 由窑的烧成带来决定 ,预热能力则主要 决定 于分解炉及预热器 。 达到上述 两方 面的平衡 , 为 操作时必须 做到前后兼顾 ,炉 、窑协调 ,稳住烧结 温度及分解炉温度 , 稳住 窑、 的合理 的热工制度 。 炉 本文对烧成系统操作方法进行 了介绍 。
至设计值8%以上 ,窑运行就比较稳定了。如果 0
说8 %以下喂料量为塌料 的危险区,那么喂料量 0 从 6 %增加 到 8% ,只需 要 十几 分钟 的时 间 ,以 0 0
后 窑况就 趋于稳 定 。
23 提 高快 转率 .
三个班统一操作方法 ,稳定烧成系统 的热工
8 2
新疆 化 工
达80 一80 3℃ 5 ℃,分解率达9 %以上。这就为快 0 转 窑 、薄料 层 、较 长火焰煅 烧 熟料创 造有 利条 件 。
“泾阳型”窑采用预分解技术实施改造的体会

允许 的最 大 生 产 能 力 为 l. / (0 d 。按 照 2 5th 30t ) /
技术改造 , 舟绍 了实施改造 的X 艺环 节和技 术措 施, - 论述 了 小型预分 解窑生产运行过 程 中应该注 意的问题 。
如下:
十分显著 , 熟料耗热 由改造前 的 544 k k 3 J g降至 / 398k k 。 7 / g现将此次改造的有关 J 隋况及一年来 的
生产操 作体 会作 一简要 介绍 。
1 改造方案 的确定
该 回转窑 为 25m × 0m 的“ 阳型 ” 筒 . 4 泾 立
这一改造方案 , 原有储库基本满足要求 , 不需扩建 ,
改造 总投 资仅 为 30万元左 右 。由于该 生 产线 已采 0 用 强化预 热技 术进 行 过 改 造 , 次改 造 的总投 资预 此 计不 超过 20万元 , 0 改造周期 在 1个 月内 即可完 成 。
关键 词 : 筒预热器 窑; 立 预分 解技术 : 技术 改造 ; 操作 方法
物料 由分 解 炉 下部 的旋流 室进 入 炉 内, 出窑 高
温烟气在进入分解炉底部缩 口处 以后形 成高速气 流, 物料 与 高温 气流相 遇后 呈流态 化形 成一 次喷 腾 ; 之后物料与炉内煤粉燃烧生成的高温气体一同进入 混 合 室 , 中部 缩 口处 形成二 次 喷腾 , 在 出分解 炉 经第
维普资讯
文章编号 :09— 4 1 2O )2— 0 6— 3 1 0 94 0 2 0 0 2 0 c
“ 阳 型 ’ 采 用 预 分 解 技 术 实 施 改 造 的体 会 泾 ’ 窑
口 口 郗 崇 民 王 梅 贺 国 德 张 家 志 ( .陕西 省建材工 业设计研究 院 . 。 . , 1 陕西 西 安 703 ; . 102 2 咸阳菊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 泾阳 730 174)
预分解窑操作体会

预分解窑操作体会1、看火操作的具体要求1)作为一名回转窑操作员首先要学会看火要看火焰形状、黑火头长短、火焰温度及是否顺畅有力要看熟料结粒、带料高度和翻滚情况以及后面来料的多少要看烧成带窑皮的平整度和厚度等2)操作预分解窑窑坚持前后兼顾要把预分解系统情况与窑头烧成带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要提高窑的快转率在操作上要严防大起大落、顶火逼烧要严禁跑生料或停窑烧3)监视窑和预分解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废气中O2和CO含量变化和全系统热工制度的变化要确保燃料的完全燃烧减少黄心料尽量使熟料结粒细小均齐4)严格控制熟料FCaO含量小于1.5℅立升重波动±50g/L以内5)在确保孰料产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降低燃料消耗6)确保烧成带窑皮平整厚薄均匀坚固操作中要努力保护好窑衬延长安全运转周期2、预热器系统的调整2.1撒料板的调节撒料板一般都置于旋风筒下料的底部经验告诉我们通过排灰阀的物料都是成团的一股一股的这种团状或股状物料气流不能带起而直接入旋风筒中造成短路撒料板的作用就是将团状或股状物料撒开是物料均匀分散地进入下一级旋风筒进口管道的气流中在预热器系统中气流与均匀分散物料间的传热主要在管道内进行的尽管预热器系统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差别但下面一组数据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旋风筒进出口气体温度之差在20℃左右出旋风筒的物料温度比出口气体温度低10℃左右这说明在旋风筒中的物料与气体的热交换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撒料板将物料散开程度的好坏决定了生料的受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热交换效率撒料板的角度太小物料分散不好不好;反之板易被烧坏而且大股物料下塌时由于管路截面较小容易产生堵塞与此同时注意观察各级旋风筒进出口温度差直至调到最佳位置2.2排灰阀平衡杆角度及其配重的调整预热器系统中每级旋风筒的下料管都设有排灰阀一般情况下排灰阀摆动的频率越高进入下一级旋风筒进气管道中的物料越均匀气流短路的可能性就越小排灰阀摆动的灵活成都主要取决于排灰阀平衡杆的角度及其配重根据经验排灰平衡杆应在水平线一下并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有人做过计算最好能调到15度左右因为这时平衡杆和配重的重心唯一变化很小而且翻版阀开度增大上述重心和阀板传动间距同时增大力矩增大阀板复位所需的时间缩短排灰阀摆动的灵活程度可以提高至于配重应在冷态时初期调到用手指轻轻一抬平衡杆就起来一松手就复位热态时只需随个别排灰阀作微量调整即可2.3压缩空气防堵吹扫装置吹扫时间的调整预热器系统中每级旋风筒根据其位置、内部温度和物料性能不同在锥体一般设有1~3圈压缩空气防堵吹扫装置空气压力一般控制在0.6~08MPA系统正常运行时由计算机定时进行自动吹扫吹扫时间可以根据需要人为设定一般为每隔20分钟左右整个系统自动轮流吹扫一遍每级旋风筒吹扫3~5秒当预热器系统压力波动较大或频繁塌料等异常情况时随时可以调整吹扫时间间隔甚至可以定在某一级旋风筒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吹扫当然无异常时不应该采取这种吹扫方式因为吹入大量的冷空气将会破坏系统的正常的热工制度降低热效率增加热耗3、新窑第一次点火及挂窑皮期间的操作方法新窑耐火衬料烘干结束后一般可以继续升温进行投料运行但如果耐火衬料烘干过程中温度控制忽高忽低波动大升温速率太高则最好将火熄灭待冷却后进行系统内部检查如果发现耐火衬料大面积剥落则必须进行修补甚至更换3.1窑头点火升温3.1.1窑头点火现代化的预分解窑窑头都采用三通道或四通道燃烧器喷嘴中心都设有点火装置新窑第一次挂窑皮最好采用轻柴油点火因为这样点火有煤混合燃烧用煤量少煤粉燃尽率高如果用木材点火火焰温度低初期喷出的煤粉只有挥发分和部分固定碳燃烧煤粉中大部分固定碳未燃尽就在窑内沉降而且木材燃烧后留下大量木灰这些煤灰和木灰在高温作用下被烧熔粘挂耐火砖表面不利于粘挂永久、坚固、结实和稳定的窑皮窑头点火一般用油的面纱包邦在点火棒上点燃后置于喷嘴的下方随后喷油待窑内温度稍高一些后开始喷少量的煤粉待火焰稳定、棉纱包快燃尽时抽出点火棒以后随着用煤量的增加火焰的稳定程度提高逐渐减少轻柴油的喷入量直至全部取消在此期间窑尾温度应遵循升温曲线要求缓慢上升在RSP型分解炉上为使RSP型分解炉涡流分解室有足够的温度加速煤粉的燃烧窑头点火前应将2个C4旋风筒排灰阀杆吊起这样窑尾部分高温废气可以进入涡流分解室经排灰阀、下料管入C4旋风筒对涡流分解室起到预热升温的作用3.1.2升温曲线和转窑制度图1曲线表示系统从冷态点火升温到开始挂窑皮期间窑尾废气温度、C5出口温度以及不同温度段的转窑制度3.2投料挂窑皮当预热器丛分预热窑尾温度达950度左右这时分解炉涡流分解室可达650~700度窑头火砖开始发亮发白时早先喂入的几吨生料也即将进入烧成带这时窑头留火待料保持烧成带有足够的温度并将吊起的2个C4排灰阀复原三次风管阀门开至10℅左右打开涡流燃烧室和分解室阀门开始向涡流室喷轻柴油和少量的煤粉当C1出口温度达400~450度时打开置于C1出口至高温风机废气管道的冷风阀门掺入冷风调节废气温度保护高温风机待C5出口温度达900度时适当开达三次风管阀门即可下料喂料量为设计能力的30~40℅喂料后逐渐关闭冷风阀适当加大喂煤量和系统排风量窑以较低的转速(如0.3~06R/MIN)连续运转并开始挂窑皮当系统比较正常分解炉稳定后就可以撒除点火喷油嘴如果烧无烟煤则应适当延长点火喷嘴的使用时间但优良可以减少一对无烟煤起助燃作用挂好窑皮时延长烧成带火砖寿命提高回转窑运转率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掌握火候待生料到达烧成带及时调整燃料量和窑速确保稳定的烧成带温度窑速与喂料量相适应十粘挂的窑皮厚薄一致、平整、均匀、坚固挂窑皮期间严防烧成带稳定巨变温度太高挂上的窑皮易被烧垮生料易烧流在窑内推车会严重磨蚀耐火砖;温度降低会跑生料形成疏松夹心窑皮极易塌落影响窑皮质量挂窑皮时间一般为3~4个班窑皮挂到一定程度以后生料量可以3~5T/H的速度增加直至100℅的设计能力窑速和系统排风也随燃料和生料喂料量的增加而逐渐加大3.3冷却机的操作1)挂窑皮初期窑产量很低待熟料开始入冷却机时再启动蓖床但蓖速一定要慢使熟料在蓖床上均匀散开并保持一定的料层厚度2)以设定冷却风量为依据使蓖下压力接近设定职注意避免冷却机阀门开度太大否则吹穿料层造成短路3)运行中注意观察拉链机张紧情况并检查有无空气泄漏和串风现象漏风严重时可以暂时停拉链机使吉内积攒一定的细料以提高料封效果4)操作中如发现蓖板翘起或脱落要及时处理严防蓖板掉入熟料熟料破碎机造成严重的事故3.4三次风管阀门的调节1)分解炉点火时三次风温度很低因此打开电动高温蝶阀时宜小且缓慢以避免分解室温度骤降给点火带来困难2)投料后适当地调整涡流分解室顶部3个阀门的开度以满足他们所在位置管道阻力的差异当生料喂料量达到设计产量的80%左右时使总阀门开度达70~100%3.5系统的温度的控制从投料挂要皮到窑产量达设计能力之前烧成系统热耗一般都比较高因此系统温度可比正常值偏高控制:1)窑尾温度:1000~1050度;2)分解炉混合室出口温度:900度;3)c1出口废气温度:350~400度;3.6废气处理系统的操作1)系统投料之前一般增湿塔不喷水但出口废气温度≦250度以免损坏电收尘器的极板和壳体2)增湿塔投入运行后注意塔底窑灰水分严防湿底3)待烧成系统热工制度基本稳定后电除尘器才能投入运行并控制电除尘器入口废气CO含量在允许范围内4、窑皮的影响因素4.1生料化学成分所谓挂窑皮就是液相凝固到耐火砖表面的过程因此熟料烧成液相量的多少、液相量粘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窑皮的形成而生料化学成分直接影响液相量及其粘度以前湿法窑人们主张挂窑皮期间的生料N值是当地偏低一些而KH饱和适当偏高一些但对于预分解窑目前窑头使用三风道或四风道燃烧器回转窑正常时一次风量少二次风温度有很高因此煤粉燃烧速度、火焰温度远高于湿法窑如果降低N值液相量相应增加物料容易烧流挂上的窑皮不吃火容易脱落所以都主张挂窑皮的生料应与正常生料成分相同为好4.2烧成温度和火焰的控制挂好烧成带窑皮的主要因素除有一定的液相量和液相粘度以外还要有适当的温度气流、物料和耐火砖之间要有一定的温差一般控制在正常生产时的烧成温度掌握熟料结粒细小均齐不烧大块更不能烧流严禁跑生料升重控制在正常生产指标内要保持烧成带温度稳定、窑速稳定、火焰形状完整、顺畅这样挂出的窑皮厚薄一致、平整、均匀、坚固4.3喂料量和窑速为了使窑皮挂的坚固、均匀、平整温度窑内热工制度是先决条件挂窑皮期间稳定的喂料量和稳定的窑速是至关重要的喂料量过多或窑速过快窑内温度就不容易。
窑预分解系统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窑预分解系统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我厂1号RSP窑经过6年多的运转,系统耐火材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磨损、烧坏现象。
SB室下部掉砖,进而壳体烧损;SC室用风不良,导致边壁物料保护层不均衡,局部衬砖磨损严重;斜烟道及鹅颈管侧墙衬砖垮落,由于鹅颈管结构缺陷,经常结皮和堆料;MC室断面物料分布不均,物料稀相区炉壁烧损,直至筒体严重变形;因窑尾缩口处风速低,喷腾能力减弱而塌料;高温级旋风筒分离效率低,导致物料大量返回,内循环增加等。
本文依据热工标定结果,对该预分解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 RSP窑系统工况分析热工标定主要参数对比见表1、表2,窑尾高温区工艺流程见图1。
表1 预热预分解系统温度变化℃表2 RSP炉的分解进程变化注:1997年数据为南京化工大学硅酸地方国营工程研究所的热工标定结果,SC 室出口指斜烟道出进口等同于鹅颈管出口。
图1 窑尾高温区工艺流程1.1 三次风温度及其对SC室工况的影响由表1可见,三次风温度和入炉生料温度分别只有600℃和671℃。
入炉生料温度低主要是由于C4锥体及下料管增开人孔门较多,外漏风量和散热损失增加引起的,通过加强管理,隔热堵漏后完全可以解决;三次风温度目前基本稳定在560~580℃,提高的余地很小。
其原因是:我厂采用单筒冷却机,经过多年的运转,内部装置所遭受的磨损和腐蚀不断加剧,而且增加了砌筑耐火砖的长度,熟料停留时间短(约为30min),出机熟料温度高(~290℃),使热效率本身就不高的单筒冷却机热回收率进一步降低(1997年热工标定结果为56.6%)。
三次风温度是影响分解率和燃尽率的重要因素。
较低的三次风温度导致炉内煤粉着火速度减慢,形成滞后燃烧,特别是SC室内煤粉是在纯助燃空气中燃烧,助燃空气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粉燃尽率,三次风温度低,即使分解炉多加煤,SC室内温度也不会高,反而会加剧煤粉滞后燃烧。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SC室生料出口温度和分解率分别是948℃和43.4%,结合入炉生料表观分解率已达22.6%的实际情况,说明SC室内的分解反应极低,煤粉燃烧状况不理想。
RSF窑外分解窑的改造与生产操作体会

改造的内容
主要控制点热工参数:
控制点 C1 C2 分解炉 窑尾 窑头竖井
根据设计硅 酸盐 熟料 生产能 力日 产 5 00 吨,台 时产 量 21 吨。进行了 回转窑 2. 5 40 米的 立筒型 F 在线窑 外分解 窑 的技术改造与更换。
� 温度 � � 压力
390 - 410 870 -890 8 80 -900 930 - 96 0 780 - 880 4900 - 5 300 6 00 -800 5 00 -6 00 6 0 -100 -
F窑 外分解 窑生产 中以窑外 分解窑 的基本6 年第 3 期
+
充分发挥预热器预热分解炉作用, 保证入 窑碳酸钙 分解 率达到要求指标, 大于 87% 。 合理控制窑尾温度, 保证熟料预烧效果。 提高烧成带热力强度, 确保熟料优质高产。 强化冷却机熟料冷却效果, 提高熟料质量和易磨性。 根据窑外分解窑的原理制定生产工艺及热工参数如下 :
2
【 文献标识码】 : B
� 装备技术
【 文章编号】 : 16 72 - 4011 (2006 ) 03 - 0033 - 02
《 四川建材》 2006 年第 3 期
窑外 分 解 窑 的 改 造 与 生 产 操 作 体 会
夏 小 楣
(新工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 F 窑外分解窑; 改造; 操作 【中图分类号】 : 172. 6 我公司
产的情形下 完 成施 工 的) ;(2 )� 分解炉 为立 筒 型分 解 炉 � � 经过实践,当分解炉温度控制在 85 0 86 0 2 45 0 + 400 (椭 圆形) , 高 10 � � � 级( C4 ) 预热器入 口温度 只有 820 830
; (� 3) 预热器为四级旋风预热器,型式 2.1. 1. 1。其中: 解率只有 81% 83% 。在实 际操作 中,鉴于 我厂 生料中 碱 级旋风筒( C1 ) :有效内经 2 6 00 —双旋风筒 含量 1. 5% 左右,石灰石 中氯离子 0. 025% ,有 害成分偏 高 级旋风筒( C2 ) :有效内经 级旋风筒( C4 ) :有效内经 窑尾废气处理系统 35 00 3 400 —单旋风筒 —单旋风筒 得状况,要求合 理控制 炉温。实 践证 明,当分 解炉 温度 达 以 上,入窑生料 发 粘,易 粘结 堵塞 四 级旋 风 筒 入窑 下 料管, 级 旋风筒 锥部 物 、870 料粘挂,致使物 料下料 不畅。 经摸 索调 整,将分 解炉、 四 ,调 整后入 窑碳酸 钙分解率 可 级旋风筒( C3 ) :有效内经 � 35 00 —单旋风筒 � � � � 到 930 95 0 ,四级旋风筒温度达到 900 920 � � 经常造成窑内 结皮及 结蛋,并 造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分解窑操作体会
1、看火操作的具体要求
1)作为一名回转窑操作员,首先要学会看火。
要看火焰形状、黑火头长短、火焰温度及是否顺畅有力,要看熟料结粒、带料高度和翻滚情况以及后面来料的多少,要看烧成带窑皮的平整度和厚度等。
2)操作预分解窑窑坚持前后兼顾,要把预分解系统情况与窑头烧成带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要提高窑的快转率。
在操作上,要严防大起大落、顶火逼烧,要严禁跑生料或停窑烧。
3)监视窑和预分解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废气中O2和CO含量变化和全系统热工制度的变化。
要确保燃料的完全燃烧,减少黄心料。
尽量使熟料结粒细小均齐。
4)严格控制熟料F-CaO含量小于1.5℅,立升重波动±50g/L以内。
5)在确保孰料产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降低燃料消耗。
6)确保烧成带窑皮平整,厚薄均匀,坚固。
操作中要努力保护好窑衬,延长安全运转周期。
2、预热器系统的调整
2.1撒料板的调节
撒料板一般都置于旋风筒下料的底部。
经验告诉我们,通过排灰
阀的物料都是成团的,一股一股的。
这种团状或股状物料,气流不能带起而直接入旋风筒中造成短路。
撒料板的作用就是将团状或股状物料撒开,是物料均匀分散地进入下一级旋风筒进口管道的气流中。
在预热器系统中,气流与均匀分散物料间的传热主要在管道内进行的。
尽管预热器系统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差别,但下面一组数据基本相同。
一般情况下,旋风筒进出口气体温度之差在20℃左右,出旋风筒的
物料温度比出口气体温度低10℃左右。
这说明在旋风筒中的物料与
气体的热交换是微乎其微的。
因此撒料板将物料散开程度的好坏,决定了生料的受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热交换效率。
撒料板的角度太小,物料分散不好不好;反之,板易被烧坏,而且大股物料下塌时,由于管路截面较小,容易产生堵塞。
与此同时,注意观察各级旋风筒进出口温度差,直至调到最佳位置。
2.2排灰阀平衡杆角度及其配重的调整
预热器系统中每级旋风筒的下料管都设有排灰阀。
一般情况下,
排灰阀摆动的频率越高,进入下一级旋风筒进气管道中的物料越均匀,气流短路的可能性就越小。
排灰阀摆动的灵活成都主要取决于排灰阀平衡杆的角度及其配重。
根据经验,排灰平衡杆应在水平线一下,并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
有人做过计算,最好能调到15度左右。
因为这时平衡杆和配重的重心唯一变化很小,而且翻版阀开度增大上述重心和阀板传动间距同时增大。
力矩增大,阀板复位所需的时间缩短,排灰阀摆动的灵活程度可以提高。
至于配重,应在冷态时初期,调到用手指轻轻一抬平衡杆就起来,一松手就复位。
热态时,只需随个别排灰阀作微量调整即可。
2.3压缩空气防堵吹扫装置吹扫时间的调整
预热器系统中,每级旋风筒根据其位置、内部温度和物料性能不同,在锥体一般设有1~3圈压缩空气防堵吹扫装置。
空气压力一般控制在0.6~0。
8MPA,系统正常运行时,由计算机定时进行自动吹扫。
吹扫时间可以根据需要人为设定。
一般为每隔20分钟左右,整个系
统自动轮流吹扫一遍。
每级旋风筒吹扫3~5秒。
当预热器系统压力波动较大或频繁塌料等异常情况时,随时可以调整吹扫时间间隔,甚至可以定在某一级旋风筒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吹扫。
当然无异常时,不应该采取这种吹扫方式。
因为吹入大量的冷空气将会破坏系统的正常的热工制度,降低热效率,增加热耗。
3、新窑第一次点火及挂窑皮期间的操作方法
新窑耐火衬料烘干结束后,一般可以继续升温进行投料运行。
但如果耐火衬料烘干过程中温度控制忽高忽低波动大,升温速率太高,则最好将火熄灭,待冷却后进行系统内部检查。
如果发现耐火衬料大面积剥落,则必须进行修补,甚至更换。
3.1窑头点火升温
3.1.1窑头点火
现代化的预分解窑,窑头都采用三通道或四通道燃烧器,喷嘴中心都设有点火装置。
新窑第一次挂窑皮,最好采用轻柴油点火。
因为这样点火,有煤混合燃烧,用煤量少,煤粉燃尽率高。
如果用木材点火,火焰温度低,初期喷出的煤粉只有挥发分和部分固定碳燃烧。
煤粉中大部分固定碳未燃尽就在窑内沉降。
而且木材燃烧后留下大量木灰,这些煤灰和木灰在高温作用下被烧熔,粘挂耐火砖表面,不利于粘挂永久、坚固、结实和稳定的窑皮。
窑头点火一般用油的面纱包邦在点火棒上,点燃后置于喷嘴的下方,随后喷油。
待窑内温度稍高一些后开始喷少量的煤粉。
待火焰稳
定、棉纱包快燃尽时,抽出点火棒。
以后随着用煤量的增加,火焰的稳定程度提高,逐渐减少轻柴油的喷入量,直至全部取消。
在此期间,窑尾温度应遵循升温曲线要求缓慢上升。
在RSP型分解炉上,为使RSP型分解炉涡流分解室有足够的温度加速煤粉的燃烧,窑头点火前应将2个C4旋风筒排灰阀杆吊起。
这样,窑尾部分高温废气可以进入涡流分解室经排灰阀、下料管入C4旋风筒,对涡流分解室起到预热升温的作用。
3.1.2升温曲线和转窑制度
图1曲线表示系统从冷态点火升温到开始挂窑皮期间窑尾废气温度、C5出口温度以及不同温度段的转窑制度。
3.2投料挂窑皮
挂好窑皮时延长烧成带火砖寿命,提高回转窑运转率的重要环节。
其关键是掌握火候,待生料到达烧成带及时调整燃料量和窑速,确保稳定的烧成带温度。
窑速与喂料量相适应,十粘挂的窑皮厚薄一致、平整、均匀、坚固。
挂窑皮期间严防烧成带稳定巨变。
温度太高,挂上的窑皮易被烧垮,生料易烧流,在窑内"推车"会严重磨蚀耐火砖;温度降低会跑生料,形成疏松夹心窑皮,极易塌落,影响窑皮质量。
挂窑皮时间,一般为3~4个班。
窑皮挂到一定程度以后,生料量可以3~5T/H的速度增加,直至100℅的设计能力。
窑速和系统排风也随燃料和生料喂料量的增加而逐渐加大。
3.3冷却机的操作
1)挂窑皮初期,窑产量很低。
待熟料开始入冷却机时再启动蓖床。
但蓖速一定要慢,使熟料在蓖床上均匀散开,并保持一定的料层厚度。
2)以设定冷却风量为依据,使蓖下压力接近设定职。
注意避免冷却机阀门开度太大,否则吹穿料层,造成短路。
3)运行中注意观察拉链机张紧情况并检查有无空气泄漏和串风现象。
漏风严重时,可以暂时停拉链机,使吉内积攒一定的细料,以提高料封效果。
4)操作中如发现蓖板翘起或脱落,要及时处理,严防蓖板掉入熟料熟料破碎机,造成严重的事故。
3.4三次风管阀门的调节
1)分解炉点火时,三次风温度很低。
因此打开电动高温蝶阀时,宜小且缓慢,以避免分解室温度骤降给点火带来困难。
2)投料后适当地调整涡流分解室顶部3个阀门的开度,以满足他们所在位置管道阻力的差异。
当生料喂料量达到设计产量的80%左右时,使总阀门开度达70~100%。
3.5系统的温度的控制
从投料挂要皮到窑产量达设计能力之前,烧成系统热耗一般都比较高。
因此系统温度可比正常值偏高控制:
1)窑尾温度:1000~1050度;
2)分解炉混合室出口温度:900度;
3.6废气处理系统的操作
1)系统投料之前,一般增湿塔不喷水,但出口废气温度≦ 250度,以免损坏电收尘器的极板和壳体。
2)增湿塔投入运行后,注意塔底窑灰水分,严防湿底。
3)待烧成系统热工制度基本稳定后,电除尘器才能投入运行,并控制电除尘器入口废气CO含量在允许范围内。
4、窑皮的影响因素
4.1生料化学成分
所谓挂窑皮就是液相凝固到耐火砖表面的过程。
因此熟料烧成液相量的多少、液相量粘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窑皮的形成,而生料化学成分直接影响液相量及其粘度。
以前湿法窑,人们主张挂窑皮期间的生料N值是当地偏低一些,而KH饱和适当偏高一些。
但对于预分解窑,目前窑头使用三风道或四风道燃烧器,回转窑正常时,一次风量少,二次风温度有很高。
因此煤粉燃烧速度、火焰温度远高于湿法窑。
如果降低N值,液相量相应增加,物料容易烧流,挂上的窑皮不吃火容易脱落。
所以都主张挂窑皮的生料应与正常生料成分相同为好。
4.2烧成温度和火焰的控制
挂好烧成带窑皮的主要因素除有一定的液相量和液相粘度以外,还要有适当的温度,气流、物料和耐火砖之间要有一定的温差。
一般控制在正常生产时的烧成温度。
掌握熟料结粒细小均齐,不烧大块更
不能烧流。
严禁跑生料。
升重控制在正常生产指标内。
要保持烧成带温度稳定、窑速稳定、火焰形状完整、顺畅。
这样挂出的窑皮厚薄一致、平整、均匀、坚固。
4.3喂料量和窑速
为了使窑皮挂的坚固、均匀、平整,温度窑内热工制度是先决条件。
挂窑皮期间,稳定的喂料量和稳定的窑速是至关重要的。
喂料量过多或窑速过快,窑内温度就不容易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