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讲课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教案引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良好的习惯作为支撑和引导,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父母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从而帮助他们成为自律、负责任的个体。
一、了解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还能塑造他们的性格、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因此,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二、明确培养目标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我们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进行培养:1.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的习惯、制定学习计划等。
2.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3.社交礼仪和道德习惯: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
4.自律与责任习惯:如按时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等。
三、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1.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其他个体差异来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2.制定明确的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我们需要将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以便更容易监测和评估孩子的进展。
3.按照步骤进行培养:将目标分解为几个可行的步骤,逐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首先鼓励他们每天读一段时间,并激励他们记录读过的书籍等。
四、运用有效的培养方法1.积极激励和肯定:为了让孩子形成习惯,我们需要提供积极的激励和肯定。
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或者赞美他们的努力来鼓励孩子继续坚持。
2.建立良好的示范作用: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要成为孩子良好习惯的榜样。
孩子更容易模仿和学习我们的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展示良好的行为模式。
3.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和习惯,并教会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将使他们更加自律和负责任。
4.提供支持和指导: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课程教案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 传授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3. 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内容1. 良好习惯的定义与重要性解释良好习惯的含义分析良好习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强调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中的作用2.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鼓励和奖励孩子的进步3. 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分享成功家长的教育经验探讨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4. 实际操作与练习家长分享各自的孩子教育心得讨论如何在家庭中实施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育孩子scenarios5. 家庭作业与跟进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家长制定家庭行动计划,明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具体措施安排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会,以跟进课程效果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良好习惯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案例,让家长从中学习。
3. 小组讨论:家长分小组讨论,分享教育心得,探讨教育问题。
4. 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家长体验教育孩子时的情境。
5. 行动计划:让家长制定个性化家庭行动计划,跟进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估1. 家长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家长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分享会:评估家长在实践中的成果和遇到的难题。
3. 课程反馈表:收集家长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课程时间表1. 第一周:良好习惯的定义与重要性2. 第二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3. 第三周: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4. 第四周:实际操作与练习5. 第五周:家庭作业与跟进六、课程内容(续)6. 习惯养成的周期与挑战解释习惯形成的过程分析孩子在养成良好习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提供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7. 家长的持续关注与支持强调家长在孩子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持续关注的重要性分享如何保持家长耐心的方法讨论如何在外部环境变化时维持孩子的好习惯8. 多元智能理论在习惯培养中的应用介绍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如何根据孩子的智能特点培养相应的好习惯探讨如何通过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促进整体习惯的养成9. 亲子沟通与协作教授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讨论在培养孩子习惯过程中如何协作提供建立亲子信任和理解的方法10. 课程总结与展望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和收获强调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中的关键作用展望未来,鼓励家长持续学习和实践七、教学方法(续)6.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让家长深入理解习惯形成的周期和挑战。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大纲》要求7至12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要点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指导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设安静的环境,引导儿童专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1、通过个案的剖析,引导家长探究孩子做事拖沓的原因;2、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3、给家长提供具体应对孩子做事拖沓策略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但平时由于不愿过度逼迫孩子,给孩子太大压力,会让孩子自由散漫的去做事,不要求期限,到最后完不成也不了了之了,但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养成了做事拖沓的习惯,我们需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2、案例展示《杨杨的故事》杨杨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杨杨很喜欢玩小汽车,从4岁起他就开始收集各类汽车卡片,但是杨杨每次整理卡片都很费时间,少说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整整一个下午都做不好这件事。
二、案例分析1、故事中杨杨这样的事例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吗?2、杨杨不会时间管理的原因是什么呢?(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家长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舍不得给孩子太大压力等)三、讨论反思1、讨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的孩子是否也有做事拖沓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2、家长反馈3、探讨:孩子做事拖沓的原因是什么?A、孩子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时间概念B、孩子没有时间价值感,应尊重孩子对时间的“消遣”C、孩子缺乏时间监控能力,对于时间的分配随意无序D、家长没有重视对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4、谈一谈:面对孩子做事拖沓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四、策略引导1、游戏强化意识带孩子做一些认识时间的小游戏。
如“一分钟有多长”,看看在一分钟内能走多远、一分钟内能拍几次手等,带孩子直观的感受时间,增强孩子的时间预估能力。
2、借助工具引导孩子做好时间规划让孩子自己画“实践圆盘”“时间线”,在圆盘上、线段上填充自己每个空闲阶段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课堂教案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课堂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课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良好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 掌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3. 帮助家长制定有效的习惯培养计划。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白板笔。
3. 学生手册和练习册。
4. 学生奖励系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白板引入主题,提出良好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 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些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益?为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什么是良好习惯,列举一些常见的良好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尊重他人等。
2. 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如榜样示范、奖励制度、明确目标等。
3. 强调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中的重要作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常见的孩子习惯问题案例,如不按时睡觉、不整理书包等。
2. 请家长们分组讨论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并提出解决方案。
3. 鼓励家长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四、制定习惯培养计划(15分钟)1. 分发学生手册和练习册,其中包含习惯培养计划的模板。
2. 引导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习惯培养计划,包括目标、具体行动步骤和奖励措施。
3. 家长们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互相提供建议。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所学知识和技巧。
3.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习惯培养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2. 家长可以通过设置奖励系统,激励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3. 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习惯养成经验,并鼓励孩子亲身实践。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家长们在讨论和制定习惯培养计划过程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练习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制定习惯培养计划,并包含合理的目标和行动步骤。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家长认识学习习惯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和家长探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家长怎么样以身示范, 影响孩子的学习。
教学方法:多媒体, 家校互动。
(一)教学流程:(二)导入新课(三)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有关孩子学习习惯的问题。
积千累万, 不如养成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
如, 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
学习习惯有好与不好之分: 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的规律,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会妨碍学习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1.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重要。
据报道, 李嘉诚先生就是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人。
每天早上, 他总要阅读专人替他整理的、从世界数百种报刊上摘录下来的重要信息材料。
这种天天早读的习惯使他对世界商情了如指掌,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决策正确, 成为香港的首富。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鲁迅、华罗庚、高尔基等中外名人, 也都是由于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所建树、闻名于世。
可见, 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它可以使一个人自学自励、自动有为。
2.学习习惯是什么, 我们应该认识和重视起来4、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 1. 主动学习的习惯。
2. 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3. 各学科全面均衡发展的习惯。
4. 预习的习惯。
5. 认真听课、专心致志地学习的习惯。
6.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7. 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8. 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9. 课后复习的习惯。
10. 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1. 阶段复习的习惯。
家长会: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ppt课件

4
四,培养孩子独立的思考空间
+
另外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
间,要给孩子一个主角主宰的小空间,让
他掌管自己的东西,千万不养成他凡事依
照父母意愿去办的习惯。
+ 毕竟是孩子,犯错误对孩子也是有好处
的,父母只要在一旁没有大的危害可以让 他自己发展,事后再给他总结经验的机会, 独立体验是最重要的。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10
指导学生★★★
+ 一、独立完成作业(先易后难) + 二、认真书写(关键期) + 三、养成检查的习惯 + 四、及时订正(上课认真、自我反
思) + 五、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在家收拾
房间、在校整理桌面)
可编辑课件PPT
11
理性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1、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确学习与玩儿的关系。
玩和学对孩子们来说同等重要。一个 不会玩的孩子,肯定学习也没有激情。
可编辑课件PPT
7
当前部分孩子在课上和课外学习中 存在的不良现象
+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着课,溜着号。写作业时边写边玩; + 2、上课不会听课,讨厌学习; + 3、写作业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经常容易写错别字,或者算错
步骤和结果; + 4、家长多次催促,孩子照旧拖拉、磨蹭; + 5、孩子被动学习,积极性差; + 6、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更愿意玩儿; + 7、孩子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 + 8、孩子不完成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的作业),而且读写困
平时我们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 而忽略了孩子对玩的渴望,如果家长过度 关注学习,一张嘴便是学啊学,时间久了, 家长的话便会让孩子感觉到厌烦。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家庭教育的5个技巧教案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家庭教育的5个技巧教案个技巧教案引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良好的教育方式需要父母的参与和引导。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因此,本文将对家庭教育的5个技巧进行详细探讨,来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好的习惯。
正文:一、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日常生活计划,并让孩子自己完成这些任务。
当孩子完成任务后,要及时给予奖励。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逐渐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规划、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习惯。
二、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并严格要求孩子遵守这些价值观。
比如,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诚实守信,就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诚信和信用意识,要让孩子知道说谎和欺骗的后果。
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讲诚信和守信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需要不断地被培养,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鼓励孩子去学习和尝试新的事物。
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和表现,并鼓励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样可以让孩子逐渐形成自信、自主和自强的习惯。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可以从小事做起。
比如,孩子的玩具需要自己收拾起来,家务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甚至可以鼓励孩子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让孩子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
这样可以让孩子逐渐形成责任感和爱心的习惯。
五、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
家长可以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与孩子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和感情更牢固,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结论:正如巴金先生所说:“教育是人类的第二生命。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颇有影响。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和爱心,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让孩子逐渐形成优良品质和好的习惯。
2024年度家长学校教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家长学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家长学校课程,家长将了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什么是良好习惯,以及良好习惯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掌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3.了解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4.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良好习惯-良好习惯是指一种固定的行为方式,能够使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态度。
-良好习惯的种类:如守时、尊敬他人、整洁、自律等。
2.良好习惯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良好习惯能够养成学生自律、责任心和规则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良好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设置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激励和奖励: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和奖励,以鼓励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榜样作用:家长自身要做一个良好习惯的榜样,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
-规定和约束:制定适当的规定和约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沟通和引导: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4.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增进亲子关系。
-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做一个讲道理的家长。
-鼓励和支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养成良好习惯的困难时期。
5.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培养学生自控能力: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通过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和技巧等内容,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
好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A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要从细节做起,而细节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为。
当这些行为慢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时,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
所以我们家长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一定意义上说,细节决定着成败。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加加林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他原来只是个替补。
在几位候选宇航员参观飞船时,只有加加林在走进飞船时脱去了鞋子。
飞船的总工程师认为他最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便力推加加林。
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个细节,使他获得了成功。
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不妨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从细微处要求,一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
B
先哲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任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很重要的。
我的孩子现在快一岁半了。
我从他出生开始就很注重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睡觉。
一开始他喜欢含着奶嘴入睡,拿出奶嘴就会哭闹。
我觉得这样不好,决定帮他纠正过来。
我先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他,然后放一些轻快的音乐,用手轻轻地安抚他。
等他情绪安定下来了,再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如催眠曲之类的。
这样前几次会比较累,孩子也不一定能够安静下来,但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这样入睡。
等孩子大点了,我就陪他念唐诗,讲童话故事,唱儿歌,说说白天的见闻,让他在安静的状态下静静地入睡。
现在,孩子困了,就会要求“睡小床”,然后只要我跟他说说话,就会慢慢入睡了。
还有吃饭。
我看到很多大人为了哄孩子吃饭,吃几口换一个地方,有时甚至跑到街上去吃。
我觉得这样很不雅观。
我特意为他买了一个儿童椅,告诉他吃饭时就要坐到饭桌边吃。
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
现在我一说吃饭了,他就会要求妈妈把他抱到宝宝椅上去。
C
我是这样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的:
1、故事熏陶
由于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为此我经常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对她进行教育。
如《手捧花盆的孩子》、《孔融让梨》、《七色花》等等经典故事,还教她一些儿歌、歌曲,如《互相帮助》、《有玩具大家玩》、《弟弟摔倒我扶起》,《让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2、身体力行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品质的形成、行为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得有一次,我们3口人去动物园。
坐车的时候,我抱着孩子坐一个座位,她爸爸坐一个座位。
车到了某站上来一位老人,她爸爸马上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人。
我利用这个好时机给孩子讲:“要照顾老人,因为她年岁大了,站着累,车晃也容易摔倒。
你今后看到有老人没有座位也要象爸爸一样啊!”后来在我们又出去的时候,她会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和抱小孩子的人。
每当遇到这种事情,我都会及时表扬她是最棒的!
3、从点滴小事做起
好的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我对孩子的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
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都不放松。
如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处等。
孩子每做对一件事,家长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切记置之不理。
孩子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
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了。
教师说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
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其他的两位老师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做。
见面有礼貌地问好;吃完
饭擦桌子、漱口;他人有需要协助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
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集体生活中,同伴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
户外活动回来小便洗手后,有的幼儿进教室时总是跑跳打闹,我就会在教室门口轻轻地对他说:“请你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坐得多好!他们安静地等待吃饭呢!”吃饭的时候,第3组的小朋友爱讲话,我就会说:“第1、2组的小朋友吃饭安静,是文明小餐桌。
”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角区活动结束后,我会对收玩具好、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谦让协作的幼儿提出表扬,也让幼儿互相说说,他们认为哪些小朋友做得好。
总之,用幼儿良好的行为榜样去影响、鼓励其他幼儿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
我发现班里有几名幼儿做事拖沓、不遵守纪律、任务意识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比如卿卿上课时小动作太多,做值日时贪玩。
龙龙倾听习惯不好,做事不认真,午睡时影响别人。
班级中这些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老师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
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的方法,其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
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
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龙龙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
我马上表扬了他。
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
那天早操龙龙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
那天上课时,龙龙也格外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
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要更加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
卿卿有一段时间特别散漫,各项活动总落在别人后面,经常与同伴争抢玩具、打闹。
老师总说这不好,那不对,时间长了,他好像也充耳不闻了。
有一次午睡,卿卿很快就脱完衣服躺好了。
我马上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
起床穿衣服时,我又到他跟前悄悄说:“今天午睡真棒,我相信你今天穿衣服也会很快的!”这次,卿卿没有故意在寝室里磨蹭。
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更加耐心,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以幼儿的某一“闪光点”,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改正。
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会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问题。
如,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
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
尧尧对老师讲话有时会不加称呼,经常是“你帮我看看我的画”,“你要带小朋友出去玩了”等。
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对尧尧的话不予理睬,使他没有礼貌的话得不到老师的回应,让他得到不讲礼貌的“惩罚”,以此提醒他改正。
阳阳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
个别交流中,我给她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也很守纪律,如果做事再快一点,那就更好了。
”
此外,只有让幼儿做到在家与在园一个样,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以,教师要引导、发动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要求,做到家园教育的同步,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开始于父母,养成开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思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人的好习惯就是在银行里存入了一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
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象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是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这个比喻非常好。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吴剀 [北京教育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