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知识点的把握文言文学习应使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文言文试题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命题方向综观新课程实验推进以来的中考语文试题,预计2007年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命题将有1.从2004年到2006年文言文试题选文方面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轨迹——在新课程中考之初,更多的是用课内篇段检测文言文教与学在词语、句子及文意理解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目的在于引导我们夯实基础;然后,再用课外文言文阅读引导文言文学与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逐渐向运用课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的方向过渡。
这体现了新课程中考重视考查我们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方向。
在这种过渡中,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知识、促进我们学会迁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
当然,作为比较的文言选段,也可能不止两篇(段),而且可能将古代诗词(如2005年湖北宜昌将古诗、联、文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的问题),甚至现代文(如2004年贵州贵阳课改中考题第21题),与文言文结合起来考查。
2.考查的内容大多有这样几项:通假字的本字、读音及意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常用(1)解释词语。
释义以实词为主,兼有少量虚词,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固定意思。
要求是了解词义,会解释词的意思即可,不要求回答语法概念。
一般为书下注解,有时是句子(2)翻译句子。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一般为书下注释的句子或文段中的关键句和(3)内容概括或语句理解。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文章关键内容的理解。
考查对文章具有整体的理解、领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文言文的考查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出现了很多开放性题目。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比较阅读的有效方法,供参考。
一、确定比较对象。
要明确比较的两个文言文文章或者段落,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比较。
可以选择两篇主题相同、体裁相近的文章进行比较;也可以选择同一篇文章中的两段进行比较。
二、分析比较的文言文文本。
在进行比较之前,对比较的文本进行整体把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主题思想:确定每篇文言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通过主题思想的不同可以推测作者的立意和表达方式。
2. 内容结构:分析文言文的内容结构,了解文章的组成部分及其排列次序。
比较两篇文言文的内容结构,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判断其相对重要性。
3. 表达手法: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
比较两篇文言文的表达手法,找出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了解不同的表达手法对文言文的作用。
三、逐段比较。
在进行比较阅读时,可以按段落进行比较。
具体操作如下:1. 读懂每一段的意思,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可以标注关键句,做好段落的分析。
2. 然后,比较和对照两篇文言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可以列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比较每个段落的主题、观点、论证方式等。
3. 总结归纳比较结果,评价两篇文言文的相对优劣。
可以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表达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思考。
四、拓展阅读。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拓展阅读。
可以选择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或者现代作品进行阅读,并与文言文进行比较。
通过拓展阅读,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广度。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的一些有效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在实际比较阅读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文言文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比较,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1. 引言1.1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比较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文,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
在初中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每位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语言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异,文言文更为简练、含蓄,而现代文更为直白、简明。
在比较阅读中,我们要注意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找出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异同之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情感。
在比较阅读中,我们还需要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情认同,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
只有真正喜爱文言文,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我们还需要注重文言文阅读方法的培养,例如要掌握词语的用法、句法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拓展文言文阅读的途径,如阅读经典名著、诗词等,来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初中语文学习中应注重文言文的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情认同,注重方法的培养,拓展阅读途径,从而更好地领会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正文2.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体裤,具有独特的特点。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对于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具有古老的文字和繁复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我们经常见到古代的汉字和词语,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汉字基础才能理解。
文言文中的句式往往较为繁复,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文言文注重言简意赅。
虽然文言文的句式繁复,但其中的含义往往言简意赅,简洁明了。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通篇的逻辑结构,把握文中的重点,从而理解其中的含义。
文言文注重修辞和意境的表达。
文言文中经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重体会作者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同学们在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首先快速浏览题目,了解大致意思;然后仔细分析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已经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接着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注意不要被难懂的文言字词卡住;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对于词语解释题,多数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研究过的。
解题时,可以先套用已学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1.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是解决陌生词句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在句子“小则获邑,大则获国”中,“邑”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表示小的奖励;“国”则表示大的奖励。
2.通过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范增数目___”中,“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可以推断出“目”是“计算、数目”的意思。
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是一种较为深入的方法。
例如,在句子“樯橹灰飞烟灭”中,“樯”是冷僻字,但从字形上可以看出它与“橹”联合成词,因此可以推断出“樯”也是木制的船具。
4.通过通假字推断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甚矣,汝之不惠”中,“惠”本义为“仁爱”,但在这里显然是讲智慧、聪明。
5.通过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内立法度,务修耕织守战之具”中,“修”可以通过现代汉语中的“修建、修造、修长、修饰”等双音词推断出是“建造、制作”的意思。
6.通过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存亡之理”中,“存”与“亡”反义并列,可以推断出“存亡”是指生死存亡之间的关系。
甲]我曾经探寻过古代仁人的心灵,或许有两种不同的答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高高的宫殿里,他们忧虑百姓的疾苦;在江湖深处,他们忧虑君王的过失。
无论前进还是后退,他们都在忧虑。
那么,他们何时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先为天下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的幸福而幸福。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阅读文言文是中国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初学者来说,通常会感到比较困难。
然而,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下面是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文言文是长期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体系,有明显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阅读文言文之前,需要了解其基本的语言特征和用词法规则,例如通常采用汉字注音等等。
了解这些基本特征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并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读懂语法结构文言文往往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和古代汉字,这些都是初学者需要攻克的难点。
要想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必须理解其语法结构,并学会使用适当的翻译工具,例如汉文-英文字典或在线翻译工具。
通过不断实践和练习,逐渐适应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对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非常有帮助。
3.分析文章结构文言文的文体多样,例如古文散文、古体诗、史记等等。
阅读文言文需要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想,以此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言外之意。
初学者可以通过先读懂重点句子或段落,逐步推测文章的总体结构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比较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呈现方式,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
4.学会用自己的话来阐述文章意思文言文的阅读不仅要能够理解,还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其意思。
初学者可以通过借鉴文言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将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重新表达。
这样可以帮助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提高文言文的写作能力。
5.多读多写无论是学习文言文还是任何语言,多读多写是必要的。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更好地掌握其语言特征和表达方式。
通过写作文言文日记、文章等等,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学会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思想。
总的来说,阅读文言文需要耐心和勤奋。
初学者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掌握专业技巧,逐渐适应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对于对于学生而言,作为强制性课程之一,阅读文言文美好的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人民的民族自豪感,需要尽力学好文言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课件ppt优质精选

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释】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
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安阳韩性闻而异. 之 C.父怒,挞之,已而复. 如初 D.冕小儿,恬若. 不见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 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遵循。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 )(2分)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3.比较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
示例:①甲文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文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②甲文画线句
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文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
专题训练
(一)《虽有嘉肴》与《〈论语〉十二章》比较阅读练习。(12分)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一、文言文对比阅读考点分析:
<1>、翻译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用课内掌握的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 材料中相应的问题; <3>将阅读材料中的 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比较阅读材 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5>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的异同;<6>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 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 不同启示.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
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 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 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 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 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 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 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 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 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 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解题技巧:四个步骤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一部分。
很多学生会遇到理解困难、语法难以掌握等问题。
那么,如何有效地学习文言文比较阅读呢?
1. 夯实基础
学习文言文比较阅读,首先要夯实文言文基础。
要学好文言文比较阅读,必须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句式等。
因此,在进行比较阅读之前,要先进行文言文基础的学习和巩固。
2. 理解文篇背景
文言文比较阅读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于文言文语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于文篇背景的了解。
文言文所描述的历史、政治、文化等背景在阅读中至关重要,需要学生通过了解相关历史、政治、文化等知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3. 提高阅读量
阅读量是提高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
只有在不断积累阅读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式、词汇等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学会逐字逐句阅读
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需要学生逐字逐句读懂句子中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并按照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和理解。
这需要大量阅读和练习。
5. 多做题,多总结
在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时,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并逐步总结出解题技巧和方法。
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更好地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 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 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 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 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 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 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 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 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 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 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 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 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 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 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 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 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 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 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 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 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 都是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 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 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的 方法与解题技巧
一、文言文对比阅读考点分析:
(1)、翻译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用课内掌握的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 材料中相应的问题; (3)将阅读材料中的重 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比较阅读材料 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5) 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 异同;(6)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 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 同启示。
解题技巧: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 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 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 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 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 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养竹记》 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标题和《爱莲说》 放在一起对比其中的大概意思不言而喻。我们看 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 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 内容。
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 怎么办?
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 (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 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 为小城。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前 有状语,后带宾语,则为动词,应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如“樯橹灰飞烟灭”,“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 船具。“樯”是冷僻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 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以局部代整体推出“樯橹”是战船。 (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本义为“仁 爱”,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惠”通 “慧”,聪慧。 (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以双音词 居多数。古代单音词一般都保留在今天的双音词中,我们可用今双音词去推 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如“内立法度,务修耕织守战之具”中的 “修”,可用现代汉语“修建、修造、修长、修饰”去推断,就不难从比较 中找它的确切解释是“修造”。 (6)根据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如“存亡之理”中“存”与“亡”反义 并列,是“生存”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