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山地和丘陵地带占大部分,地势起伏较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绵阳市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绵阳市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本文基于遥感技术,采用生态指数来评估和分析绵阳市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我们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对绵阳市区分别进行了2000年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
通过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得到了绵阳市区不同时间段的植被覆盖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了解绵阳市区的植被覆盖变化情况,从而评估生态环境的变化。
我们根据绵阳市区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计算了不同时期的生态指数。
生态指数是综合考虑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指标,反映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健康程度。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份的生态指数,可以了解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和程度。
然后,我们绘制了绵阳市区不同年份的生态指数空间分布图。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区域,生态指数可能会有较大的减小,说明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
对于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可以探讨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我们对绵阳市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
通过对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指数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性质。
对于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还可以探讨其原因和对策,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恢复建议。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手段。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摘要:基于1996、2009和2018年LandsatTM/OLI遥感影像,采用RSEI指数对绵阳市区的生态环境及变化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996-2009年绵阳市区生态质量呈下降趋势,RSEI均值从0.769下降至0.709;2009-2018年生态质量有所改善,RSEI均值从0.709上升至0.733;各年份的评价指标标准差与PC1荷载值的绝对值呈正相关。
定量分析绵阳市1996-2018年快速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结论:1996-2018年间,涪城区和游仙区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环境质量下降的区域多分布于涪江沿岸;与指标相关的地物种类越多、面积占比越大,对环境影响越强;随着绵阳市区的发展,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指标由1996年的绿度变为2018年的干度。
提升城市环境,需合理配置城市建设用地,多种类多面积进行城市绿色生态建设。
关键词:Landsat影像;遥感生态指数;生态环境质量DOI:10. 11907/rjdk. 192195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20)003-0230-04Analysi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Mianyang Using Remote SensingBased Ecological IndexCHEN Meng1,2,WEN Xing-ping1,2,ZHANG Hao-nan1,2,XU Jun-long1,2,LI Qian1,2(1. Faculty of L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 Mineral Resourc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93,China)Abstrac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evelopment of Mianyang urban on ecological from 1996 to 2018 was made based on Landsat TM/OLI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1996, 2009 and 2018, RSEI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urban ecology of Mianya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quality decreasing trend from 1996 to 2009, 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 RSEI decreased from 0.769 to 0.709. From 2009 to 2018, the average value of RSEI rose slightly from0.769 to 0.733.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dex standard devi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bsolute value of PC1. From 1996 to 2018, the quality of old urban areas of Fucheng and Youxia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most of the regions with reduc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were located along the Fujiang river, indicating that the more kinds ofobjects related to the index and the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area, the stronger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anyang, the index that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s changed from greenness in 1996 to dryness in 2018. So, to improve urban ecological, it is necessary to allocat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reasonably and carry out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many kinds and areas.Key Words: Landsat TM/OLI; 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0 引言我國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转型阶段,以往的粗放式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绵阳市绿地空间布局的具体策略

绵阳市绿地空间布局的具体策略作者:马成兰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32期摘要随着经济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绵阳市的城市绿化总体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为了促进绵阳绿化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千庆兰,陈颖标,在《城市绿地时空演化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提出的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一般模式,结合游憩行为理论,笔者认为可以在绵阳城市绿地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如下的布局。
关键词绿地空间布局策略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1 第一绿圈内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策略这一绿圈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主要包括人民公园及其外围的百盛、警钟街、步行街、兴力达广场等。
这里是绵阳城市土地集约化程度最高,土地利用最为充分的黄金地区,是绵阳城市的中心和核心区。
这一绿圈内土地利用的调节经济节约性,加之建筑密集,较难开辟大规模城市绿地,像人民公园这样规模的城市绿地在绵阳城市中心区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
因此,这个区域内的绿地布局主要是“点”的布局,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将绿地袖珍化、分散化。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绿地覆盖率、绿视率,而且可以增加景观和生态效应,提高公众绿化环保意识。
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垂直布局和立体布局相结合的办法:(1)垂直布局:利用建筑物侧面墙面、栏杆、阳台、花池或其他可供植物攀援行长的附属物进行自上而下垂直绿化,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化覆盖度。
通过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方法增加绿视率,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消除因工作紧张、住房拥挤等引起的精神压力,并可以减少轻大气污染,改善小气候。
(2)立体布局:对城市不同高度建筑物进行顶层绿化,开发“城市沙漠”;利用不同绿化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生长的不同高度、构建局部立华丽效果。
高质量表现在使这一绿圈的绿色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①(绿色生态)应具备防晒、防尘、降温、调节气候、提高负氧离子浓度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保障居住区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生态功能,有利于降低居住区的噪音。
山水城市视角下的绵阳市游仙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研究

山水城市视角下的绵阳市游仙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研究1. 引言1.1 绿地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绿地景观建设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绿地景观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的生态氛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绿地景观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绿地景观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绿地景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减轻自然灾害等多种功能。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绿地景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平衡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地景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绵阳市游仙区,加强绿地景观建设,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将有助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城市,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2 绵阳市游仙区的地理特点绵阳市游仙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中部,地处川西平原与秦岭山脉之间,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游仙区总面积约为446.7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有绵阳市至成都、西安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利。
区内地形起伏适中,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是一个适宜居住和发展的地区。
绵阳市游仙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人文底蕴深厚。
区内有许多旅游景点和历史遗迹,如江津池、阴平古镇、镇江古城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游仙区还以绿色生态环境著称,拥有大片绿地和森林覆盖,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是一个宜居的城市。
绵阳市游仙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自然环境良好,这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游仙区也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快速等挑战,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提升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绵阳市游仙区的城市绿地景观建设问题,旨在借助山水城市视角,深入研究该区域的绿地景观设计理念,分析现有绿地景观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绵阳市生态红线分布图

北起贾家店街、塘坊大道,南与丰谷镇接壤,西起六一堂路、木龙河,东至绵州大 道、涪江。园区产业定位为:以数字家电、化工环保、饮料食品、机械制造产业为 主导的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包装、物流、食 品饮料和机械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园区规 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评批复文号:川环建函[2015]176 号,项目与经开区产业发
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3.0%
投产日期
已投产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
绵阳市先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 11 月 24 日,是一家专业从事超声
医学影像系统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研发型企业。
公司资深的 B 超研发团队曾先后参与了中国第一代机械扇扫、电子线阵、电子
声诊断仪,不属
和机械制造等战略性新兴。
于禁止入园产 符
产业 2)鼓励入园行业: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项目;与园区
1
业,与片区主业 合
规划 主导产业相配套产业,企业效益明显,对区域不造成
不相禁忌和不形
明显污染,遵循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的在上。
成交叉影响,属
3)禁止入园行业:不符合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条件的
废 废气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符
物产生量较低,
气 (GB16297-2012)二级标准或相应行业标准要
合
满足《大气污染
求。
物综合排放标
准》
本项目为 B 型超声诊断仪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污染物产生量少,位于园区数字
绵阳市安州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评价

第38卷第2期2019年2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 Vol. 38 No. 2 Feb.,2019DOI:10.16276/51 -1670/g.2019.02.019绵阳市安州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评价邵周玲12,董廷旭严霜1(1.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6;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土地科学、地理学与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可以 揭示生态安全问题.本文从绵阳市安州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这四 个方面进行探究,综合得出了近年来安州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基于PSR模型对安州区土地利用进行分析,计算 得到安州区近年来生态安全指数值,揭示2012 - 2016年安州区生态安全变化趋势•结论表明:2012年到2016年 生态安全指数从0.431 4上升到了 0.651 6,上升率为51%,年均上升率为12. 8%,安州区生态安全呈现出变好的 趋势.关键词:生态安全;土地利用;PSR模型;安州区中图分类号:X826; F3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19)02-0103-08〇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可以说人与土地的这种关系 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1].人类为了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的 基础上进行长期的或者周期性的开发利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安州区是2016年撤销安县新设 立的一个区,并且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土地利用经历了系列变化,对安州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评价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环境变化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不断深人,相关的模型构建、评价方法以 及评价尺度等成为研究热点.生态安全是人类生产生活及适应环境能力不受威胁的状态.土地生态安全评 价是土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目 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联合国经济开发署提出 的P S R框架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构建模型)从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状态和土地生态环境响 应三方面进行指标筛选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张博[2]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对浙江义乌的土地利 用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目前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处于发展阶段,主要评价方法有综合指数评价法和 土地纖力分析法,现阶段兴起的生态足迹法从新的角度研究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也是一个研究热点[3_6].近年来,环境经历了巨大变化,包括水资源污染、森林砍伐、土壤沙化盐碱化、大气污染等问题,给人们日 常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通过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研究,揭示了地区环境变化的影响机制,对于环境监测 和恢复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决策支撑.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理 论和方法,搜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及土地利用变更成果,得到安州区2012—2016年土地利用类型情 况.通过建立P S R模型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各准则层下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将其标准化,通过 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对2012年到2016年安州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收稿日期=2018-10-19基金项目: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ESP1707).第一作者简介:邵周玲(1995 -),女,四川大竹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通信作者简介:^1(1965 _),男,四川苍溪人,教g,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土WI佣与区域生态安全、3S技术集成应用、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 103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研究区概况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北连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紧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和南部与德阳市接壤,东部紧靠绵阳市游仙区,辖黄土镇、高川乡和花荄镇等18个乡镇,幅员面积1189km 2.根据地表形态和地貌成因,安州区地貌可分为平原、丘陵、低山三种 类型.图1安州区行政区划图Fig. 1 Anzhou district administrative map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本文主要参考数据为安州区2012 — 2016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年份统计局、国土局和政务网发布的 数据,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因子数据主要来自《安县年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安州区国土资源局,具体 详细信息见表1.表1数据来源及内容Tab. 1 Data sources and contents数据名称数据来源数据内容土地利用数据安州区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图2012 -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评价指标数据《安县年鉴》安州区发展统计年报经济发展数据人口统计数据农业发展情况2.2研究方法2.2.1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经济发展和自然变迁两方面的影响下,安州区自2012年到2016年土地利用 类型发生了系列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格局这三个方面[>8]. 土地利用格局采用近年来重要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多样性和优势度,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 104•邵周玲,等:绵阳市安州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评价(LUCC )[9 _1<)]的研究,揭示土地利用格局情况(表2) •表2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函数式Tab . 2 Functions of land use change model指数 函数式单一土地U b -U a 1K = —----x 丄 X 100%利用动态度U a T综合土地M = [x 100%利用动态度L 2X ^=1^ JT土地利用综L = 100x i= 1合程度指数土地利用nn 程度变化量A L h -.= CL A i C i b --L A i C i a )x l O O %1=11=1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景观多样性H =景观优势度U =H ^ + i P i \nPi______________m .______________分别为改时段初期和末期的土地利用数量是研究的特定时段4仏_,.为研究时段内第i 类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其他类面积的绝对值,G 为监测初 期第i 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木为研究区域内第i 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 指数C ;为研究区域内第i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面积百比分别为研究区内初期和末期土地利 用程度分级面积为各景观类i 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n 为景观类型数量2.2.2PSR 模型PSR 模型[11]是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提出的评价模型,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本文主要从目标层、项目层和指标层三个层面选取了 13个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12_13]确定各个构成要素内部指标权重,最后计算生态安全综合值(£S /).变异系数和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如下 所示:C ; =?H i =l ,2,…,n )(1)=〇i(2)是第i 各指标的变异系数,^是第i 指标的标准差,&是第i 指标的平均数.£S/ = .i 〇F i xDi)(3)其中%为各指标权重值;A 为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标准化值…为指标总个数.3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3.1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安州区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安州区土地总面积为1 181.68 km 2,其中包括耕地、园 地、草地、林地、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其中安州区耕地面积为378.24 km 2,林地 为503_ 05 km 2,耕地和林地占安州区总面积的73.56%.园地为70_ 91 km 2,占安州区土地总面积6%,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共229. 48 km 2,占土地总面积的 19.42%.从数据表3来看,安州区耕地、林地所占比重最大,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表明安州区土地利用 率较高,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 105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表3安州区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T a b.3 L a n d use data fo r the Anzhou District in2016类型面®/km2比重/%耕地378.2432.01园地70.91 6.00林地503.0542.57草地 1.450.1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8.719.20交通运输用地21.14 1.7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5.03 4.66其他用地43.15 3.65总计1181.68100.003.2 土地利用变化3.2.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根据表2计算得出安州区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见 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6年,安州区耕地面积增加了 3.55 km2,其他土地面积减少最多,减 少了4.33 km2.总体来说安州区2012—2016年用地呈现“三增四减”的规律.表4安州区2012-2016年土地动态变化T a b.4 L a n d dynam ic Change in Anzhou D istrict2012 - 2016类型变化面积/hm: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耕地 3.550.215园地-0.12-0.010林地-0.080.000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020.57-0.0570.0340.39交通运输用地0.500.16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07-0.002其他土地-4.33-1.8243.2.2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庄大方等[14]提出的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在经济因素的 影响下的状态,划分上下限范围,再通过分级,得到理想状态下不同的土地类型的综合利用程度,将其分为四级并赋予分级指数(见表5).表5土地利用分级指数T a b.5L a n d use grading index类型城镇聚落用地级农业用地级水、草、林用地级未利用土地级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分级指数4321通过表2中的函数式计算得到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见图2).根据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自2012年到 2016年,安州区土地利用综合程度不断提高.2012和2013年都为255. 50,2014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综合.106 .邵周玲,等:绵阳市安州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指数为256.26,2013年到2014年期间提高幅度最大,到了 2016年,达到了 256. 34.通过表2中的函数式计 算得出安州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0.838 7,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为0.003 3.靶m聰镟茕256.6256.4256.2 256255.8255.6255.4255.2 25520122013201420152016年份图2 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F ig . 2 Index of comprehensive land use level3.2.3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根据景观指数计算函数式(表2),计算得到安州区2012年到2016年的景观多 样性指数和景观优势度(表6).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呈反相关,2012年和2013年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 指数均分别为1.467和-1.102,这主要是由于2012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未发生明显变化;2014年和2015 年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均分别为1.459和-1.095,相对于2012年和2014年景观多样性指数有所下 降;2016年又有轻微上升.而景观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反.土地利用变化从景观格局变化 来看,处于微小波动变化,变化较小不足以反映实质内容,故不做探究.表6安州区2012 -2016年景观格局指数T a b . 62012 - 2016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of Anzhou District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景观多样性 1.467 1.467 1.459 1.459 1.460景观优势度-1.102-1.102-1.095-1.095-1.0964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分析4.1指标选取及权重确定根据具体的问题和目的,选取最合适的指标.该文通过分析以上指标来构建安州区生态安全评价框 架.本文从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各准则层下相应的评价指标, 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因素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重要性方 法有很多种,如数理统计法,变异系数法,专家调查权重法.本文主要采用客观赋值的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通过公式(1) (2)计算得到权重值(见表7).由于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通 过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衡量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从而消除了各项指标量纲不同的影响.4.2指标量化及标准化由于选取的指标量纲不统一,无法比较.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将指标进标准化处理,处理结果见表 8.正向指标指对生态安全产生积极作用,负向指标对生态安全不利.对其进行标准化方法分别为:D i ^X i -U A X g -Z -) (4)D i ^X ^x -XJ /HJ(5)其中A 和\分别表示第i 指标的标准值和实测值,Xm a x 为实测最大值,Xm in 为实测最小值.•107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表7安州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Tab.7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weight of ecological safety in Anzhou Distric2012巨标层项目层指标层趋向性权重人口自然增长率(^ (%)负0.050 4压力均人口密度C2(人/km2)负0.083 7人均GDPC3(^/人)正0.069 5城镇化率C4(%)正0.063 3耕地面积比重c5(%)正0.052 4生态安全综 合指数E S I人均耕地面积c6 (亩/人)正0.050 3状态b2森林覆盖率c7(%)正0.092 5土地复种指数c s(%)正0.138 6单位耕地粮食产量C9 (kg/亩)正0.081 3经济密度6。
绵阳市梓潼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关键 词 :土 地 利 用 ;詈 观 格 局 变 化 ;转移 矩 阵
中图分类号 :F0 .4 3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x 2 1 )50 9 -8 626 2 ( 0 0 -0 2 1 0
水面 、 塘水 面 、 坑 内陆 滩涂 、 沟渠 、 水工 建筑 用地 、 设施 农 用 地 、 地 、 制镇 、 裸 建 村庄 、 矿 用地 和风 景名 胜 及 工
特殊 用地 。
收稿 日期 :0 l 20 2 1_ _8 o 回修 日期 :0 1 ,1 2 1 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郭朝伟 (9 7一 ) 男 , : 18 , 工程师 , 主要研究方 向: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 通讯作者 : 邓小非 (9 0一 ) 女 , 18 , 讲师 , 硕士, 研究方向:空问信息提取与 G S应用 。E a :egio iy ao.o .n I m i dnx f m @yho cr c l ae n
2 1 年 5月 01 第3 0卷 第 5 期
绵 阳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a fMin a g N r lU i es o r lo a y n o ma n v r n
M a ., 01 y 2 1
V 13 N . o. O o5
绵 阳市梓 潼 县 土地 利用 景观 格 局变 化分 析
中观尺 度的 四川盆地低 山丘 陵地 区作 为我 国的土地利用 的次 发达 地 区 , 将成 为 我 国经济 的又 一 “ 增长 极 ”对 该 区域景观 格局变化 分析 的研究还未 见报道 。 因此本 文通 过对 地处 四川 盆地 西北 边 缘 的典 型的低 ;
基于城市双修理论的滨江景观带的分析与改造--以绵阳市涪江滨江景观带为例

四川省绵阳市,自古以来水系发达,并有三江汇流之称。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中,作为城市建设的黄金地段、城市中心独特空间的滨水地带,其承载了太多责任与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而本文立足于“城市双修”理论,不断挖掘绵阳市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并以其为先导,遵循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规划思路,在原有景观带的基础上提出改造建议,营造属于绵阳市的独特的滨江景观带的城市名片,以及集休闲、娱乐、商业等为一体的滨江空间。
一、概况(一)区域位置绵阳市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素有“中国科技城”之称。
绵阳市境内地理区位条件良好,交通便捷,且涪江流域内地势平缓,经济潜力大,区位条件突出。
涪江流经的主城区住宅密集,人口众多;东方红大桥、涪江三桥、涪江二桥等多条干线经过,交通密集且便利。
这就为滨江景观带提供了良好的人流量基础,这样一来,涪江景观带就的建设就更有必要了。
从城市发展范畴来讲,涪江沿岸的建设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可以成为城市重要的滨水地标。
(二)自然条件绵阳市区的大部分气候特点为:热量丰富,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夏季东部易旱,西部易涝;绵阳市降水年均量826~1417mm,导致涪江水位四季变化明显,且汛期每年都有洪水期,洪水泛滥。
因此,建设应更加注重防洪功能,真正从景观美感度、基础设施、社会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全面综合进行考虑。
二、“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涪江两岸现状剖析(一)城市双修理论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因发展而藏匿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后遗症”也随之出现。
“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即利用再生态的理念,修护在城市化进程中被不断破坏的自然环境(土地、地形地貌、生物链等)。
(二)绵阳市“三江六岸”的总体规划布局绵阳市以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三条河流为骨架的滨水空间资源的利用成为制约城市整体形态打造的核心因素,将“三江六岸”地区打造为绵阳市的城市精品区域,留住城市的山水情怀是目前绵阳市发展规划的迫切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5
世界生态学
张雪茂 等
竹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松潘县、茂县和甘肃省文县接壤。该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 部,涪江中上游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山地区占 68.15%,丘陵区占 22.71%,平原区占 9.14%。气候属中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终年湿润,南北差异明显。绵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枢纽地位突出, 属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与大熊猫国家公园重点建设区域之一。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2.1. 研究区概况
绵阳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介于东经 103˚45'~105˚43',北纬 30˚42'~33˚03'之间。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 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大英县;西邻德阳市的罗江县、中江县、绵
DOI: 10.12677/ije.2019.82014
建筑物 0.50 4.01 1.03 0.56 0.34 0.91 0.69 0.15 0.08 0.66
人工堆掘地 荒漠与裸地
0.25
1.77
2.30
0.14
0.63
0.02
0.13
0.12
0.25
0.15
0.36
1.71
0.29
0.34
0.13
0.90
0.01
4.86
0.42
0.39
水域 1.93 5.99 5.27 2.97 1.91 2.39 3.51 0.37 0.34 3.08
本文结合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规范,采纳“凡是具有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生态产品、环境调节)、对生态 系统和生物生境保护保育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地单元视为生态用地,包括种植用地(耕地、园地)、林草覆盖 地(林地、草地)、水域(河渠、库塘)、荒漠与裸地(沙地、泥质裸地、石质裸地)”的涵义。选取川西北丘 陵山地区——绵阳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全国地理国情调查成果为基础,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 GIS 的空 间分析方法,从“平坝–丘陵–山地”、“城市–郊区–乡村”地理纬向和经向等多个角度综合研究生 态用地的空间梯度差异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剖析其空间格局的差异性,对绵阳市生态文明及大熊猫国 家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并为新一轮的区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fi
2
Ii = ( Ai − R) (M − R)
fi 为第 i 种景观类型的面积。
Ai 第 i 单元各种土地景观类型累计百 分比之和;M 土地景观类型完全集中 为一种类型时累计百分比之和。
张雪茂 等
摘要
以绵阳市地理国情调查成果为基础,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思想识别区域生 态用地景观类型,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采用多样化、集中性、区位熵、破碎度、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景 观指数对其生态用地景观结构与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土地利用生态质量指数法对其生态环境效应 测算。结果表明:1) 生态用地景观结构呈现“城镇–郊区–乡村”简单与复杂的城乡差异;2) 生态用 地景观格局呈现“平坝–丘陵–山地”地形梯度分异;3) 生态环境效应水平不高(0.5785),县区差异明 显,呈现从丘区到山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渐增强的趋势。
Keywords
Ecological Land, Landscape Structure Index,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 GIS, Mianyang City
绵阳市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张雪茂,董廷旭*,严 霜,邱 豪
Open Access
1. 引言
随着区域发展战略、城乡、产业以及生态建设的转型,其对区域土地利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土地 利用动态变化越来越激烈,因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当今地理学、生态学、资源科学领域的主 要问题,其中生态用地更是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热词之一。国内外 LUCC 研究者们试图通过对 生态用地“类型识别—空间格局—时空变化—环境效应”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深入理解地表过程 与人为干扰活动对生态用地的影响,从而更多地从自然–人文维度预测生态用地景观演变,进而评估土 地生态环境变化并寻求积极的人为干预[1] [2] [3] [4] [5]。生态用地作为地球的“肾”和“肺”,具有多 种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是衡量一个地 区国土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晴雨表”[6],其概念内涵在区域尺度上主要形成 3 种观点:生态要素决定 论[7]、生态功能决定论[8]和主体功能决定论[9]。
林草覆盖 66.38 29.68 36.31 38.50 50.68 53.38 50.59 89.96 88.38 61.10
房屋建筑 2.55 10.58 5.56 4.55 2.91 4.64 3.13 0.70 0.31 3.42
道路 0.93 4.67 2.05 1.21 1.08 1.26 1.30 0.48 0.20 1.13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 of Ecological Land in Mianyang City
Xuemao Zhang, Tingxu Dong*, Shuang Yan, Hao Qiu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 Mianyang Sichuan
Received: Apr. 30th, 2019; accepted: May 16th, 2019; published: May 23rd, 2019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of Mianyang geographical situation,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landscape type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land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production-ecology-life”, which uses th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of GIS, and adopts the diversity, centralization, location entropy, crushing degree and landscape indices such as dominance and uniformity to analyze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ecological land, and uses the Land Use ecological quality index method to measure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land presents the simple and complex urban-r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own-suburb-countryside”. 2)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ecological land presents “Pingba-hilly-mountain” terrain gradient differentiation. 3)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 is not high (0.578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ies and regions is obvious; and the qua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gradually enhanced from hilly area to mountainous ar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世界生态学, 2019, 8(2), 104-114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9 in Hans. /journal/ije https:///10.12677/ije.2019.82014
利用 MAPGIS 平台,以“国情普查”行政区划图为地理基础,对 1:30 万地貌类型图和地势图进行几 何校正,通过图层叠加分析,形成绵阳市地貌类型与地形因子图。
3. 研究方法 3.1. 生态用地景观结构指数
生态用地景观结构指数分析是对研究区域内各种生态用地景观的数量组合关系的分析。其景观生态 学定量化指标有多样化指数、集中性指数和区位熵[10],其指标含义与表达式详见表 2 指标 1~3。计算方 法通常是通过 GIS 软件将区域生态用地景观图形图转为 Grid 栅格数据,运用 Fragstats3.3 景观指数分析 软件完成。
2.2. 数据源及预处理
本文使用主要数据源为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库和地图集,基础底图来源于天地 图•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index.aspx),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绵阳市 2016 年统 计年检。
利用 MAPGIS 平台,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集为基础,按种植土地、林草覆盖、房屋建筑区、道 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地和水域 8 个一级地表覆盖景观图层,提取生态用地一级分类面积 及结构数据(表 1),并缩编 1/30 万地理国情–地表覆盖现状图,生态用地包括种植用地、林草覆盖、水域、 荒漠与裸地 4 个一级生态用地景观。
3.2. 生态用地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用地景观格局指数的景观生态学定量化指标有破碎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11] [12],